- 相關推薦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縣域養老服務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調查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為了深入全面了解xx縣養老服務機構的基本情況,探索解決城鄉人口老齡化的途徑,xx縣老齡辦與相關部門聯合成立課題組,進行基層調研,深入調查,重點調查居家養老、居家養老服務機構、老年康復護理機構、家政服務機構等。,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縣養老服務行業機構的基本情況
XX縣轄22個鄉(辦事處)。截至xx年底,全縣總人口121.407萬人,60歲以上老年人16.953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13.96%。老齡化形勢非常嚴峻。近年來,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意見》(魯政辦發[XX]25號文件)和《市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意見》(賀[XX]42號文件),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特別是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縣內各級政府采取積極措施,廣泛動員社會各種形式的力量,截止到XX年3月底,全縣共有城鄉養老服務機構29家,其中住宿式養老服務機構(含養老院、公寓、老人服務中心)20家,床位共2429張。全縣5193人受益,鄉鎮(辦事處)養老院1572人受益,集中供養率30.27%,兩個老年公寓和服務中心240名老人受益。全縣有5家居家養老服務機構、4家老年康復護理服務機構和153名護理人員。隨著養老服務機構管理和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村家庭條件良好,子女外出務工。空巢老人需要越來越多的養老服務。我們縣正在加大對一些鄉鎮養老院的投資,改建和擴建養老院,提高五保供養率,讓老年人分享社會發展的成果。
二、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1、養老服務能力不足。全縣有20家養老服務機構,但大部分是鄉鎮(辦事處)敬老院,基本接受有自理能力和半自理能力的農村老年人。縣內養老機構沒有形成規模,養老服務機構少,入住率不高。農村養老院的硬件設施跟不上。由于資金不足,環境、床位、設施等與養老服務需求和精神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2、養老機構缺少員工。鄉鎮(辦事處)養老院的工作人員大多配備民政助理擔任院長。工作人員既是管理者又是護理人員,年齡偏大,文化素質和專業水平較低。面對社會弱勢群體的問題,難以管理和溝通。有一定文化知識的年輕人和專業人士不愿意做護理。另外,護理人員覺得責任重,工作辛苦,收入低,受傳統支配。
3、政策落實不到位。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了一些發展養老服務的優惠政策,旨在鼓勵民間資本進入老年服務業,分擔政府、社會和家庭的后顧之憂。但相關政策都是指導性文件,沒有具體的優惠政策和措施,可操作性不強。比如我們縣xx縣的老年公寓,都是私人機構,投入資金多,屬于低收入標準低利潤的福利企業。再加上水、電、暖的供應,水電的管理屬于企業,老年公寓很難享受水電等優惠政策。因為養老服務機構少得可憐,甚至無利可圖,所以很多民間資本都不愿意投資養老服務等相關行業。這些問題只有政府投資才能解決。
4、政府投入不足。由于我國在經濟不發達的情況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私營養老機構通過收費增加收入是有限的,私營養老服務可能會因收費的增加而得到改善。閾值此外,農村老年人收入相對較低,這使得一些低收入老年人被拒之門外。農村五保供養對象靠養老院供養。但由于鄉鎮(辦事處)資金投入的影響和經濟水平落后,五保供養老人難以得到充分支持。由于床位和條件的限制,難以滿足農村五保供養對象和其他老年人的需求,無法滿足社會養老需求,制約了養老服務業的發展。
5、居家養老和康復護理在農村是空白。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和老年康復護理機構由于生活環境地區的影響,在農村地區相對分散,在城市地區相對集中。鄉鎮(辦事處)居家養老和康復護理是空白區域,城市主要為有一定收入的退休人員和有經濟來源的人員服務空巢老人然而,面對社會老齡化的快速發展,很難滿足社會養老的需求。
6、缺乏臨終關懷服務。住在xx縣老年生活護理服務機構的老年人,大多數是能自理或自理的老年患者。但目前對于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缺乏臨終關懷服務機構。因為臨終關懷工作比較辛苦,往往容易引起矛盾和糾紛,難以管理。所以這類服務機構的民間資本一般不愿意投資。
三、發展養老服務機構的對策。
1、加大宣傳。針對社會上對老年服務人員的偏見,應大力開展尊老扶老的宣傳教育,將傳統孝道的精髓與時代精神相結合,賦予新的內涵,形成新的孝道文化。要廣泛培育和樹立新時期敬老先進典型,將老年人宣傳納入社會宣傳的重要內容,通過開展養老先進單位和個人評選活動,樹立為老年人服務的光榮理念,提高民辦養老機構和從業人員的社會地位,發展民辦養老機構,穩定養老服務隊伍。
2、加大政府引導和支持力度,動員社會力量參與養老產業
一是認真研究制定加快養老機構發展的宏觀規劃。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優先立項,統籌安排,資源配置,整合力量,從根本上保證養老機構快速發展。
二是新建住宅小區時,要統籌考慮老年人配套設施的建設,要求一定面積的公共室內活動。通過規劃和合理布局,充分利用現有閑置資源,運用市場運行機制,利用文化大院,共同利用服務設施和服務項目,提高養老服務設施的利用率和服務率,逐步形成老年服務網絡。
第三,要落實養老機構建設的各項政策支持。在公共用地和建設用地上,要優先安排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用地,加大政府對養老機構的資金投入,提高服務質量,提高老年人入住率,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最大限度地參與和興辦養老機構,實行優惠政策享受,吸引民間資本興辦各類養老服務機構,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市場服務。
3、加強護理人員的培訓。為增加員工數量,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針對鄉鎮養老院和養老服務行業的特殊性,應吸收受過專業社會工作知識培訓的社會工作者參與,加快服務團隊的專業化建設,更好地為老年人服務,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影響和帶動整個社會福利事業的發展。
4、進一步完善養老保障體系。目前,現有養老服務機構不能滿足老年人的需求,應更加重視農村養老保險、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作為民生保障,滿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重視和重視社會各方面的養老工作,加快老年服務建設步伐,彌補養老服務機構不能滿足需求的局面,讓大多數老年人享受到社會發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