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烏塔》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烏塔》讀后感 篇1
最近,我學了《烏塔》這篇課文。從這篇課文中,我才發現原來中國教育存在著這么多不足。
首先,中國的家長們普遍認為現在許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失去了就會斷子絕孫,所以他們就悉心照顧孩子,這樣只會讓孩子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而如果要讓他們獨立,就要像烏塔的家長一樣,放開孩子的手,讓他感受到外面的世界,這樣孩子們以后才不會成為家長的負擔。
然后,我從烏塔說的“中國的`孩子缺少許多樂趣吧”發現,中國的家長總想要讓孩子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可從沒想到讓孩子親自去體驗世界帶來的快樂。像烏塔,一個年僅14歲的德國小姑娘,竟然已經被美麗的意大利感動了,也就是說,烏塔已經真正體會到世界給她帶來的快樂。
接著,再說說我。我小時候也是被溺愛長大的,但家長們經常帶我出去玩,不過因為我還小,所以就沒讓我獨自出遠門。漸漸地,我長大了,家長們就開始鍛煉我的獨立能力了。到現在,我已經會自己煮飯、熱牛奶等事情了。不過,我早退烏塔比,還差遠了,所以我要學習烏塔的獨立精神,也要動員家長們一起學習烏塔的家人。
現在,我已經總結出了一條:中國的孩子要學烏塔,中國的家長要學烏塔的家人。只有這樣,中國的孩子才能個個長大有出息。
《烏塔》讀后感 篇2
讀了《烏塔》這篇文章后,一道又一道波浪沖擊著我的心靈。一個十四歲女孩能夠獨自周游歐洲,這是怎樣一種勇氣,這是怎樣一種自豪?
文中,十四歲女孩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她經過三年時間準備了這次旅行,并且她的旅費也是她自我掙得的。這樣的獨立本事真是讓我欽佩!想想自我,現實生活中,父母總是慣著我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才使我們的獨立、能干的本事被依靠的泥土一層一層地深深覆蓋了。
記得三年級的`時候,我十分想自我騎著自行車去學乒乓球。于是,我就跟爸爸說去。
“爸爸,讓我騎著自行車去學乒乓球吧!”我用懇求的眼光望著老爸。
“不行。”老爸堅決地搖了搖頭。
看來老爸這座城市是攻不破了。只能去老媽那兒了。
“老媽,讓我騎車去學乒乓球吧!求你啦!”我用肉麻的聲音說道。
這招可真顯靈,老媽讓步了。我歡呼雀躍起來!
當我獨自一人哼著小調,自由自在地騎著自行車,感到清風拂面,無比歡快自在。看著旁邊的紅花綠草,心里感到無比舒暢。騎著騎著,我聽到后面有腳步聲,于是用余光掃了一下。熟悉的影子。我停下車,扭頭定睛一看,原先是外婆,我心里立刻感到一種無名的懊惱:看來爸爸媽媽還不信任我。我已經長大了,完全有這種本事,只要放手讓我去體驗,我才能成長。
居里夫人說過:“路要靠自我走,才能越走越寬。”是啊,掙脫爸爸媽媽的依靠吧,只要有勇氣,有信心,有本事,前方的路才會越來越寬,越來越明亮。
《烏塔》讀后感 篇3
近期學了《烏塔》一課后練習,我感觸頗深。
課文內容敘述的的是一個叫烏塔的十四歲小姑娘獨自一人游覽歐州,在羅馬帝國的青年旅館里了解了旺曉潔的小故事。
小姑娘烏塔對旺曉潔說:我的'名字叫烏塔,早已十四歲了。我是意大利人,住在漢堡包。此次趁暑期游覽歐州,早已來到荷蘭、法國、德國,在西班牙來到水城威尼斯、馬德里、意大利羅馬,最終也要去古希臘。
中國的父母一定會禁不住詫異地問道:啊,你一個人嗎?你的父母不擔心?
大家看一下烏塔是如何回應這個問題的:我在家里就設計方案好啦旅游線路和日程表,每到一地就應查公安局的聯系電話,便于碰到風險和艱難時要求協助。再給家中撥個電話或寄張名信片。
你一定會想,那么小的小孩獨自一人外出旅游,旅費肯定是親人給的吧。但客觀事實卻并不是這樣,實際上就連旅費也是烏塔自身一點一點咱的。她用了三年的時間來提前準備此次旅游,閱讀文章了許多 與這種相關法律法規的書本;為了更好地掙旅費,每一個禮拜天去幫餐飲店或百貨商店派發廣告宣傳單,暑假還到他人家中陪小朋友玩。
烏塔年紀輕輕卻這般獨立,回過頭看中國的小孩,她告訴我過一個那樣的小故事:一個學員考入了一所重點大學,可他卻由于不容易洗床單、疊被,乃至不容易整理書包而迫不得已退學。
我想對中國的父母們說:請為小孩扛起一片自立自強的藍天白云,請讓愛更極致,請讓愛更豐富!
《烏塔》讀后感 篇4
最近,我們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一位年僅14歲的德國小女孩烏塔在暑假間,獨自一人游歷歐洲的故事。烏塔獨自一人游歷歐洲的勇氣實在令我佩服。
當我讀到烏塔說,她在家里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再給家人打電話或者寄張明信卡片時,我頓時被烏塔那充分的準備給驚呆了。要是我出門的話,我一定讓我的爸媽給我準備,我只要自己帶著東西出門就可以了。從未想過設計旅行路線或閱讀哪個地方的旅游指南。至于查當地的警察局的`電話,我想都沒有想過,只不過玩累了想家了,才會給爸媽打個電話。而烏塔就不一樣了,她為這次旅行整整準備了三年,讀了很多有關她要去的哪個地方的書籍,掙了許多旅費,還養成了獨立生活和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我們中國有許多的孩子和我一樣,從小生活在父母的溺愛里,嬌生慣養,做什么事情都要依賴父母,從來不自己做,有時還讓父母給零花錢。而國外的一些小朋友就不同了,他們每次花錢都在想怎樣花才劃得來,不僅精打細算,還會掙錢。這種從小就學會自己理財和獨立的做法,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我衷心的希望,家長也能給我們適當的空間,讓我們能夠自由的飛翔,也讓我們能像烏塔一樣,做一個自強自立的好少年。
《烏塔》讀后感 篇5
《烏塔》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外國小姑娘烏塔獨自一人游歷歐洲的故事,讓我感觸頗深。我非常佩服烏塔的獨立能力,烏塔只有14歲,就一個人出游,但在中國,14歲才上初中一年級,仍然是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絕不會讓她一個人外出旅行,要出門游玩必須得家長陪同。
在中國,一些家長太愛護孩子了,什么事都不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擔心孩子會失敗,擔心孩子會受到傷害,擔心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這些擔心使得他們長大以后,只會依靠別人,凡事都不敢一個人去做,造就了很多“巨型嬰兒”。
“愛孩子,為什么就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烏塔肯定很不理解中國父母愛孩子的方式,或許,在烏塔眼里,中國的爸爸媽媽根本不是愛孩子,反而是害孩子。“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親身下河知深淺,親口嘗梨知酸甜。”教育的方式不同,愛的方式不同,而這兩者我更喜歡烏塔父母對孩子愛的方式。
我承認,我的爸爸媽媽也很愛我,可是,我有上不完的興趣班,每天回家作業完成后,要練吉他,要做學而思題目,要練習英語口語……我真想自己也能像烏塔一樣獨立自主。
愛孩子,就應該放手讓他們獨自去嘗試做事,這樣才能將孩子培育成優秀的人!
《烏塔》讀后感 篇6
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我認識了一個自立自強、細心、有膽量的全新面孔,她就是年僅十四歲、獨自一人游歷歐洲的德國小姑娘烏塔。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烏塔一個人游遍全歐洲的故事。烏塔用了三年的時間籌備旅行,為了 掙旅費,她利用課余時間去發廣告單或陪小孩玩。 “每到一地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再給家里打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讀到這句話時,我已經面紅耳赤了。自己平時做事沖動,也沒有周密的計劃;不像烏塔這樣做事井井有條,考慮全面,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怕家長擔心自己出事而打個電話報聲平安······這些事都歸功于她的努力和認真、獨立與自信。想到這里,我心里又多了份自責。
是的,一般我們在家里就是看書、玩電腦、寫作業、看電視, 或只在近處玩耍, 幾乎沒有家長讓自己的孩子獨自出來旅游。很多同學成了家里的.“小公主”、“小王子”,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好”日子。我們的家長愛我們,時刻怕我們走丟、怕餓著、凍著、摔著,因此,我們常常被他們帶在身邊。
中國的家長:“風雨之后見彩虹”。哪怕讓孩子碰碰釘子、摔摔跟頭,也要給孩子一個獨立認識世界的機會呀!也讓我們尋找一下自己身上的“彩虹”。
家長們,您是想讓您的孩子變成風雨中挺拔的小草還是溫室里嬌嫩的花朵;想讓他變成狂風暴雨中展翅飛翔的雄鷹,還是鐵絲籠里漫無目地的金絲雀?
向烏塔的父母學習,該放手時就放手吧!向烏塔學習,讓我們在生活中自信、自立、自強。
《烏塔》讀后感 篇7
近日,我們學了一篇課文《烏塔》。烏塔是一個善良、可愛、14歲的德國小姑娘。
課文主要講的是:烏塔用了三年時間,打工掙足了旅行費,閱讀了一些國家的書籍,設計了旅行路線,一個人進行環游歐洲。她去了法國、德國、奧地利、意大利、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希臘。她每到一個國家,就先往家里打電話或寄張明信片報平安,還要查找當地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或困難時請求幫助。
讀完這篇課文,我心里有了一個疑問:為什么中國的孩子就不能獨自出遠門?難道所謂的“安全”就是一種愛嗎?我們就像一個不能自由飛翔的小鳥,而家長的溺愛讓我們感到窒息。
在家里,我們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不用做任何事情,只要學習好就行。結果,我們都變成不能自理的.人,雖然我們很幸福,但我們也有許多無奈。
那些把孩子緊鎖著的家長,快打開溺愛之鎖吧,讓孩子有一個自由的藍天。我們要像烏塔一樣,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豐富閱歷,去體會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親愛的爸爸媽媽,請你們對我們的愛更加完美、更加充實點吧。
最新讀《烏塔》有感600字范文分享
《烏塔》讀后感 篇8
學過《烏塔》這篇課文后,我非常佩服這個德國的小女孩,因為她能獨自一人游歐洲。
有主見的烏塔
烏塔覺得從電視和書籍里認識的世界不完美,自己和大人的興趣不同,就獨自一人游歐洲。
而我們中國孩子呢?是家里的寶貝,可以說: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自己的意思和大人的不一樣了,也不和大人說,就是說了,大人怕不安全也不會同意。我們要向烏塔學習,不要做溫室里的花朵。
考慮周到的'烏塔
烏塔在家就設計好日程,每到一地就查警局的號碼,以便遇到困難請求幫助,再給家里打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報個平安。
我呢?不是作業忘了,就是作業本忘帶了。有一次,我忘了拿作業本,跑回學校去拿,在路上看見我們班的同學正在玩石子,五點多了,他們的爸爸媽媽肯定急壞了。
獨立的烏塔
烏塔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里陪小孩玩。我想到哪里去玩,從來不是自己掙錢,而是問爸爸媽媽要的。
烏塔真是一個有主見、有準備和能獨立的小女孩。我們應該向烏塔學習!
《烏塔》讀后感 篇9
烏塔這篇課文講了一個十四歲的小女孩去歐洲旅行,故事中最讓我吃驚的是她獨自一個人去了那么多地方:法國、瑞士、奧地利,在意大利還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現居羅馬,最好還要去希臘,真了不起。她為了這次旅行用了整整三年的時間設計了旅行路線,還看了有關這些國家的資料。
我從這一點看到烏塔是個自理能力很強的的孩子,要不怎么會一個人單獨出門呢?回頭看看我們身邊的孩子,就是小小的湖州也不敢一個人出門。再說歐洲有十幾個國家,好幾種不同的語言,但烏塔呢,一點也不感到害怕,照樣一個人去旅行。哪像我們中國的孩子整天像關在鳥籠的小鳥,一點膽量都沒有。只會一個人趴在床上,一邊吃糖,一邊看厚厚的`書。一對比就可以看出烏塔是個有主見、有膽量、有志氣的孩子。
我們這一代是祖國的未來,將來要擔負國家的興旺與發展,只有從小培養獨立的能力,將來才能在面對困難時不低頭,我有理由相信,只要我們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我們一定能克服困難,把自己培養成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烏塔》讀后感 篇10
前幾天,我們學了《烏塔》這一課,我感到驚奇:像烏塔這樣普通的14歲孩子,竟有能力一個人獨自游歐洲!
烏塔有很強的獨立能力,所以她的爸爸媽媽敢讓她自己一個人旅游。然而我們的父母親呢?抱在懷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而且我們沒有獨立性,有的甚至不會整理書包,什么事都讓爸爸媽媽幫忙做。我們小孩是一群渴望自由的`鳥兒!如果家長都放心讓我們去干什么,都不幫我們,我們沒了依靠,什么都沒人幫忙做,就會學這學那,就會有很強的獨力性,可以自己一個人生活了。現在大多家長都這樣:讓自己的兒女做功課,自己則在那里干家務活兒,如果孩子做完功課覺得無聊,想幫家長做點什么家務,家長會拒絕,叫他(她)去看書,所以這樣大家都變成了“書呆子”。
烏塔的獨立能力不知道是我們的多少倍。她一個人游歐洲需要查閱許多國家的資料,還要查許多風景名勝的圖片及資料,這樣可以知道自己看到的是什么,因為自己沒有導游。但還有個致命的問題:語言。所以她準備這次旅游用了整整3年時間,如果換作是我們,早就累趴下了。
所以我們很小就要學會獨立生活,不然以后去高中大學上怎么辦?還要會理財賺錢,烏塔旅游的錢可不是家人寄來的,是自己打工掙來的。
讀了《烏塔》,我覺得,人,就是要獨立。還要會理財賺錢,如果把這些都做到了,那么成為——富豪就不在話下了。
《烏塔》讀后感 篇11
暑假,我又讀了一遍《烏塔》,這篇文章講述的是一個十四歲的德國小姑娘烏塔獨自一人游歷歐洲的故事。我覺得主人公烏塔是一個熱愛生活、喜歡旅游又膽大細心的女孩。她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先查警察局的電話,為了不讓爸爸媽媽擔心,她會給爸爸媽媽打一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并且她旅游的費用有一半是自己打工掙來的!
一個14的孩子獨自游歷歐洲,這在我們中國父母的眼里簡直不可思議。如果中國的`孩子告訴父母自己想要獨自去旅游,他的父母一定會嚴詞拒絕!中國的父母太關心孩子的安危了,他們擔心孩子遇到危險,擔心孩子遇到壞人,所以不敢想象孩子獨自去旅游。有時就連孩子想要去做點力所能及的家務,父母擔心傷到孩子或怕孩子做不好就不讓做;孩子想去做些小手工,父母擔心孩子獨自完成不了就要陪同做;孩子想要去做游戲,父母擔心孩子跌倒摔傷就這個游戲危險不能做,那個動作不可以。久而久之,中國的孩子獨立自主能力就越來越弱,越來越依賴父母,然后成為了溫室里生長的禾苗。
我們不一定要像烏塔一樣獨自去旅游,但是要像她一樣培養自己獨立自主的能力,因為溫室里生長的禾苗在風雨中是撐不了多久的,有了這種能力我們就能練就一對狂風暴雨也吹不折的翅膀,可以像雄鷹一樣翱翔天空!
《烏塔》讀后感 篇12
最近,我們學完了第七單元。其中《烏塔》這篇課文使我記憶猶新。
課文中主要講了一個名叫烏塔的14歲德國女孩獨自一人周游歐洲的故事。烏塔做事十分周全,用了足足三年的時間準備旅行。她還很勇敢,很熱情她擁有的許多品質都是我們身上欠缺的`。
在中國,父母都很疼愛兒女,使他們如同弱小的花蕊,藏在綠葉中養尊處優。同樣是家中的寶貝,中國父母讓孩子待在家里,烏塔的父母卻放手讓烏塔自由飛翔。其實,過度溺愛對我們的成長有弊無利。
比起烏塔,我們該慚愧。相仿的年齡,卻有著大不相同的地方。我們像溫室中的花朵,雖看著富麗堂皇,卻終究少了那么一絲頑強的生命力。烏塔,她是開在原野的玫瑰。溫室中的我們,到頭沒有平原上的玫瑰嬌艷。她的自強,勇敢,獨立,都在我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我們去文具店買筆,見到店員阿姨都害羞,更別說打招呼了。可是,烏塔還能鎮定,神態自若地周游列國,在旅店碰到陌生人也會熱情地問好。這一點,我們是無論如何做不到的。
烏塔,你真是勇敢,敢于周游歐洲;烏塔,你真是自立,張開雙翅飛翔;烏塔,你真是聰明,做事如此周全。而我們,卻那樣軟弱,膽小總怕這怕那
我們應當學習烏塔,學習她的大方,爽朗,熱情,自立。海闊憑魚游,天高任鳥飛。我們要懂得的還有很多。
《烏塔》讀后感 篇13
烏塔是一位14歲小女孩的名字,這個故事講述了這個女孩獨自一人在各國旅游。
當我讀到文中的“這次趁暑假游歷了歐洲,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最終還要去希臘。”時,我大吃一驚,一個才僅有14歲的孩子居然獨自一人去了那么多地方。我想起了自我,什么事都要父母幫忙做,就連去書店買書都要纏著父母,猶如一朵生活在溫室中的花,依靠性很強,遇見困難從不會想辦法解決。
我想:中國的孩子此刻必須都這樣,吃飯要父母哄著吃,睡覺也要哄著睡,有些甚至連自我穿衣也不會。其實,這些大多因為家長們太溺愛孩子,不明白培養他們的獨立意識,總認為孩子這不行,那不行,不愿放手。
這篇文中提到“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我認為這句話很有道理,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僅有我們親自做了才會認識事物的真正一面。
我想對中國孩子們說:“不要做母雞翅膀下的'小雞,要做雄鷹搏擊長空!”也想告訴中國的父母們:“請不要過于溺愛孩子,為了孩子的未來,放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