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1
《草原上的小木屋》的主人公是小女孩羅蘭,在羅蘭六歲的時候,她們全家要到森林西部去,并在哪里定居下來,在這片大草原上,他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幸福。
有時,羅蘭跟著她的爸爸上山打獵,可以看到肥壯的松雞、可愛的'云雀,甚至還有一些他們從來沒見過的東西,但是美麗的大草原也存在著各種危險,比如:兇猛可怕的狼群、來勢洶洶的熱病、熊熊燃燒的大火……但這一切都沒打倒他們,因為他們勇力地去面對,克服了所有的困難。
這本不僅讓我們感覺到大自然的美麗是無窮無盡的,我們應該竭盡所能的保護大自然,和大自然和諧相處。我們應該向羅蘭一家學習,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只要努力奮斗,幸福一定會來到的。
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2
《草原上的小木屋》是一本讓人百讀不厭的書,再次閱讀讓我感受更深。
本書中的羅蘭的爸爸每天都會用他的雙手和智慧,一次次勇敢地克服了各種各樣的困難。這使我想了我的爸爸,去年春節,爸爸自己開車,送我們回老家與爺爺奶奶團聚。從南京到我們的`老家車程有1000多公里,路途遙遠。由于天氣的原因,在我們經過的很多地方出現驚人的大霧,能見度不足一米,我們看著窗外白茫茫的一片,我們都暗自擔心,這該怎么辦?高速路的出口也很難找到,于是爸爸只好用最慢的速度,打開雙超燈,緩緩前行。爸爸一點也不擔心,他告訴我們:“這是一段山路,有時會有大霧,不必緊張,但一定要打開雙超燈,讓前后方的車輛都能看到,速度一定要放到最慢。走過這一段就好了。”爸爸很有經驗,憑著他十幾年的駕駛技術和細心,終于戰勝了困難。
而我在學習上,看到了數學比較難的題目或是背誦長篇一點的課文就退縮,與羅蘭的爸爸遇到的困難來講,其實一點也不算困難。這本書激勵了我,在學習上,只要認真,不怕困難,多一份付出,就有多一付的收獲。
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3
我讀了《草原上的小木屋》這本書后,知道了這本書的作者是羅蘭。英格斯。懷德,他冒著生命危險,體驗生活寫下了九本書,現在均為世界兒童文學的經典之作。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在開拓新生活的期望鼓舞下,父母帶著不滿七歲的瑪麗、洛蘭、小寶寶琳琳,駕著大篷車離開了威斯康星州的大森林。他們經過明尼蘇達州、艾奧瓦州和密蘇里州,駛過結冰的湖面、渡過激流、攀登懸崖,到達堪薩斯州大草原。他們建起小木屋,在獨立鎮附近定居下來。爸爸為了維持生活,帶領他們開墾荒地、打獵,一家人抵御過狼群的襲擊,躲過草原上的大火,熬過熱病的生死關頭,煙囪著火的緊要關頭,媽媽被木頭壓住……因為當時印第安人保留區不能向定居移民開發,所以他們只能戀戀不舍地離開了。他們最大的收獲是交了兩個很好的'朋友。
讀完這本書后,我要向瑪麗的爸爸學習吃苦耐勞的勞動精神,向他們家的小孩子學習勤勞、勇敢的優點,向他們的媽媽學習不管夏天多熱、冬天多冷都要出去采黑莓。我以后要乖乖聽爸爸、媽媽的話,長大后做祖國的棟梁。另外,我還非常喜歡這本書,因為這本書可以增長我們的見識,增加想象力,讓我們更好的發揮和利用所學的知識。
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4
在很久很久以前,勞拉一家人在小木屋里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有一天,勞拉和瑪麗在小木屋里,聽見啪、啪兩聲。她們的爸爸說:“又有人來草原居住了。”她們知道,爸爸不喜歡被別人打擾。原本小木屋旁邊是沒有路的,但因為來的人太多了,人來人往,小木屋的旁邊就變成了一條小路。所以,她們的爸爸決定要去西部大草原,因為那里除了印第安人以外,就沒有其他人了。
天沒亮,爸爸媽媽就著手準備去西部大草原的事了。媽媽收拾好了隨身的物品,而爸爸也做好了一個精致的坐騎。天剛亮,媽媽把勞拉和瑪麗叫醒,一家人就出發了。盡管勞拉和瑪麗非常舍不得小木屋,但聽到媽媽說已經把小木屋賣給了別人,勞拉和瑪麗這才放下不舍。她們知道,這將是一次非常遙遠的旅行。
旅途中,勞拉一家人經歷了狂風暴雨,渡過了湍急的河流,還吃上了香噴噴的玉米餅和肥美的烤雞。就這樣經過了許多個日夜,她們才來到了大草原,開始了新的生活。當天晚上,勞拉一家人又能吃到媽媽做的美味可口的飯菜了。
第二天,又是一個嶄新的開始!在爸爸媽媽的不懈努力下,勞拉一家人搬進新家了!從窗外望去,所見之處都是令人賞心悅目的美景,而屋內整潔的`床面,讓人一眼看上去就感覺十分舒服。晚上,勞拉躺在柔軟的床上,睡了一個美美的覺。
過了幾天,爸爸出去打獵,因為家里的肉不多了,需要多備一些。只有勞拉和瑪麗,以及媽媽在家。媽媽打開門走出去的時候,看見兩個印第安人朝她們的屋子走了過來。媽媽嚇得瑟瑟發抖,緊緊的抱著兩個孩子。而勞拉也嚇得兩腿發軟,但印第安人只是看了看就走了,這才讓她們松了口氣……
從勞拉一家人身上我學到了,既然我們定好了目標,就要努力去實現,就算遇到困難,也不要輕易放棄,要團結協作,共同渡過難關。
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5
花開花落,是大地對它們的愛;潮起潮退,是海浪對它們的愛;而生活的點點滴滴,更是親人和朋友最誠摯的愛。
《草原上的小木屋》講述了美國第一代拓荒者勞拉一家,因為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和掠奪,不得已離開了威斯康星州大森林,駕著小篷車經歷了危險的旅程,來到堪薩斯州大草原上生活的故事。
在美麗而危險的大草原上,他們遇到了赤身裸體的印第安人,遭遇了狼群的包圍,熊熊燃燒的草原大火和可怕的熱病的侵襲。智慧能干的爸爸查爾斯,堅強溫柔的媽媽卡羅琳,樂觀歡樂的二女兒勞拉????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其中爸爸查爾斯很能干,他有一雙能工巧匠的手,草原上的小木屋被他裝扮得既溫暖而又漂亮。他更是一個有著優秀品德的人,比如他對鄰居的關心,拯救鄰居不顧個人安危等等,無不體現著他草原一般廣闊的胸懷。小主人勞拉,則是一個天真爛漫,無拘無束的女孩。而更有趣的是,勞拉喜歡印第安小孩的原因竟是可以赤裸裸地坐在馬上,她希望自己也可以不穿衣服,騎在小馬上,沐浴在陽光里。他們雖然個性各異,但都頑強地奮斗著,浪漫地生活著。
我掩卷而思:是什么支撐著他們在逆境中勇往直前,努力工作?當然是—愛。愛與愛相織,苦與苦相融,這是一種偉大的`愛,一種無私的愛;這是一種極致的苦,一種絕望的苦。有一種愛叫“奉獻”,有一種愛叫“付出”,還有一種愛叫“不求回報”。父親的愛是壺清茶,清香宜人,令人回味無窮,母親的愛是杯咖啡,香醇可口,使人無限向往。父母在我們小的時候就創造出一片天地,為了我們能夠幸福地生活,而我們只有用自己最好的成績來回報父母。只有每個人傳遞愛,付出愛,才能使這個社會洋溢愛,使這個世界充滿愛!
一百多年過去了,勞拉爸爸建造的這座小木屋,依然屹立在大草原上,它見證了人類的勇氣,智慧與自強不息的精神。對于我來說,這本書已成為我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勵志讀物,你不妨也去體會一下吧!
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6
讀了《草原小屋》一書后,我意識到這本書的作者是羅蘭·恩格斯·懷爾德。他冒著生命危險去體驗生活,寫了九本書,這些書現在是世界兒童文學的經典之作。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受開創新生活期望的啟發,父母帶著7歲以下的瑪麗、洛林和小林林乘坐大篷車離開威斯康星州的森林。他們經過明尼蘇達州、愛荷華州和密蘇里州,駛過冰凍的湖泊,穿過急流,爬上懸崖,到達堪薩斯大草原。他們在獨立鎮附近建了小屋并定居下來。為了謀生,父親帶領他們開墾荒地,打獵。這家人抵御了狼的襲擊,逃離了草原上的大火,度過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煙囪著火了。我母親受到伍德和赫利普以及赫利普的壓力,因為當時印第安保護區無法開發給定居者,所以他們不得不不情愿地離開。他們最大的收獲是交了兩個好朋友。
讀完這本書后,我想從瑪麗的父親那里學習勤奮的精神,從他們的孩子那里學習勤奮和勇氣的優點,從他們的母親那里學習,無論夏天多么炎熱,冬天多么寒冷,都可以出去摘黑莓。我會聽從父母的'話,長大后成為祖國的棟梁。此外,我也非常喜歡這本書,因為它可以增加我們的洞察力,增加我們的想象力,讓我們更好地發揮和利用我們所學到的知識。
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7
今天我做了一張手抄報《草原上的小木屋》,我想:畫草原上的小木屋一定有草原和小木屋,于是,我先畫了一片大草原,地上開了幾朵小紅花,一座像蘑菇一樣的小屋。草原邊有些空,畫什么呢?我突然一想,他們家有馬車,于是我在草原的右邊畫了一輛馬車,上面坐著勞拉和瑪麗,后面跟著小杰克。
我又在想,一般草原上的天空很遼闊,是藍色的,于是我畫了一棵很高的'大樹,上面飛著三只小燕子,又畫了幾片藍藍的云,但用什么把字分開呢?我覺得用小雨點把板塊分開最好。這時,我才想起手抄報最重要的東西——題目!我還沒寫題目呢,但題目一般總是在空白處一寫,一點也不新穎,這次,我想有雨就應該有彩虹,把題目寫到彩虹上,哈哈,我很喜歡這一期的手抄報。
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8
這一周最高興的事,就是讀了一本非常好的書。它就是老師給我們推薦的勞拉英格斯懷德寫的《草原上的小木屋》。
這本書主要講了勞拉一家離開了大森林而往西部遷徙的事情。雖然他們在路上遭遇了很多很多困難,但是他們卻不為艱險。這種精神使我敬佩不已。我很欣賞勞拉的.大膽,她在大火中勇敢保護她的媽媽和兩個妹妹。我想如果我們遇到了這些困難,說不定我們就放棄了。因為我們可能還缺少了像她一樣的堅定和自信。
勞拉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卻非常樂觀,這使我認識到只有樂觀地看待每一件事,才能最后取得成功。不止是這些,還有瑪麗的大方、細心,爸爸的勇敢、責任心等等……都使我明白了很多很多。
我真的非常喜歡這本書,它里面有的情節看了會使我哈哈大笑,有時則會被那一個個感人的場面感動得熱淚盈眶。
《草原上的小木屋》告訴我們:只有心中有愛、有自信、有堅定地意志,成功就不會遙遠!
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9
這本書是我捧讀了兩年的系列書之一,小木屋系列是我最喜歡的一套書。它是美國作家羅蘭·英格斯·懷德寫的。
這本書的起因是羅蘭的爸爸查爾斯覺得他們原來住的威斯康辛州的人變得越來越多,野生動物不會呆在人很多的地方。爸爸也不喜歡,他喜歡住在野生動物不會受到驚嚇的地方,他喜歡看到小麋鹿和鹿媽媽從樹蔭里望著自己,喜歡看到胖乎乎懶洋洋的熊在野莓子地里吃漿果。于是,他們就向印第安人的地方進軍了。
他們度過密蘇西里河,在草原上宿營,第二天在草原上跋涉,終于到了,他們又在草原上蓋小屋,然后住進了屋子,他們又見到了印第安人,又遇到了他們的'鄰居愛德華茲先生,再挨過熱病的生死關頭,最后華盛頓覺得印第安人保留區不能向移民者開放,他們只好離開。
我覺得羅蘭很調皮,但很吃苦,他們家一直不斷遷徙,希望能找到一塊好的肥沃的土地。雖然他們遇到了草原大火,熱病等等困難,但他們全都堅持下來,羅蘭的姐姐瑪麗因熱病眼睛瞎了,但她還是快樂的活著。當剛剛翻過一頁,你會看到一行字,上面寫著:走進“小木屋”會讓爺爺奶奶回味起白手起家時的艱辛與幸福;會讓爸爸媽媽反思為人父母的付出與收獲,會讓孩子們更懂得珍惜與感激。這本書值得每一個中國家庭共同閱讀,掩卷深思……
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10
這學期,我們的必讀書目是《草原上的小木屋》。
我喜歡這本書,因為這本書里有善良的勞拉和瑪麗,可愛的小嘉莉,勤勞的`媽媽,勇敢的爸爸,聰明的愛德華先生,樂于助人的斯科特先生和斯科特太太,還有一些印第安人。
我喜歡這本書,它的主要內容是:勞拉一家從大森林里搬到草原上,一路上遇到許多荊棘與坎坷,困難與失敗,但他們并沒有被困難打敗,而是一次又一次地前進,最后終于到達了大草原,重新蓋起了小木屋。剛完工不久,他們就遇到了印第安人,并被狼群包圍;勞拉一家人又染上疾病,大草原還失了火。接著,印第安人起了內哄,意見不一致,分散開了;政府要派軍隊將勞拉一家趕出大草原,所以爸爸決定提前走,哎!這個不得已的決定又要讓他們離開美麗的大草原,離開溫暖舒適的小木屋了……
我喜歡這本書,因為勞拉一家不服輸的精神感動了我,對我而言,人生之路剛剛開始,未來還很漫長,人生不可能會一帆風順,多少都有一些困難與波折。我要像勞拉一家人一樣,遇到困難永不放棄,繼續勇往直前,戰勝困難。在這里,我想到一首兒歌:困難像彈簧,看你強不強,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
我喜歡這本書,喜歡《草原上的小木屋》。
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11
在《草原上的小木屋》這本書中,羅蘭·英格斯·懷德以她細膩的描寫,將女孩們成長中大大小小的事寫得生動感人。更將父母手足間的親情,以及拓荒時代人們的勤奮、勇敢,表現的淋漓盡致。
在開拓新生活的期望鼓舞下,父母帶著不滿七歲的羅蘭和姐姐妹妹,駕駛著大篷車離開了威斯康星州的大森林。他們經過明尼舒達州、艾奧瓦州和密蘇里州,駛過結冰的'湖面、渡過激流、攀登懸崖,驚險萬分的渡過了漲潮的河流。來到了堪薩斯州大草原。他們建起了一座小木屋,在獨立鎮附近定居下來。爸爸開荒打獵,好讓一家人吃上飯菜。他們抵抗過狼群的襲擊、躲過草原的大火、挨過熱病的生死關頭,在草原上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
有一天,羅蘭和媽媽發現煙筒失火了。小羅蘭鎮定地跑進屋里,用自己最大努力將搖椅上的姐姐和小妹妹使勁推出去。自己則留在了屋子里,迅速的將地上正在燃燒的木棒拾起來,飛快的丟進火爐里。火勢一下子小了許多。在媽媽的幫助下,火終于滅了。爸爸回來后,重新修好了煙筒。媽媽還烤了香噴噴的野鴨。一家人圍坐在火爐前,吃著烤鴨,高興得又唱又跳。羅蘭的這種不怕困難的精神是多值得我們學習呀!
從羅蘭一家人身上我明白了:堅持就有希望,有勝利;當一個人遇到困難不應該去害怕,而是去勇敢面對。這樣人們就會進步,社會就會發展。他們的日子雖然過得艱辛,但那簡陋的小木屋里卻充滿了愛,裝滿了幸福。
幸福是一個甜蜜的字眼,它不在他方,就在我們身邊。幸福來之不易,因此需要我們珍惜。無論你的生活是多么艱難,只要懷著一顆珍惜幸福的心,就會倍感幸福。
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12
早就聽說過《草原上的小木屋》這本書,一直都想拜讀一下勞拉的草原生活。收到夢寐以求的《草原上的小木屋》那一刻,心里幾天的郁悶一掃而光。再次表示感謝書香和出版社的厚愛!
大草原是我從小夢想的地方,閉上眼睛經常在腦海里閃現的都是一望無垠的大草原,綠油油的青草,成群結隊的牛羊,高高的天空上奔跑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的各色野花······每每這個時候,我都會陶醉其中,不愿睜開自己的雙眼。每年都計劃著去大草原走一遭,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今天有幸能過讀到《草原上的小木屋》也算是一種幸運,勞拉筆下的大草原遠比想象中的美好。這本書我看了兩遍,勞拉筆下美麗的草原美景都深深吸引著我,勞拉一家艱辛的生活和他們簡單的快樂讓我感動,閉上眼睛就會顯現勞拉一家在寧靜的大草原的夜晚唱歌拉提琴,真是幸福的一家人。
嘟嘟對這本書也是贊美有加。他說他很向往勞拉一家的生活,盡管有很多的不如意,但是他們那種遠離都市的“純天然”的自然生活令他向往,勞拉的無拘無束的生活讓他望塵莫及。他很佩服勞拉的爸爸,什么都會做,多才多藝,還很關心自己的孩子。在兇猛的動物和野蠻的印第安野人面前是那么的鎮定自如,充分顯示出了他的機智和勇敢。勞拉的精神也很值得我們敬佩,六十五歲在女兒的啟發下開始寫書,并先后獲得了紐伯瑞兒童文學獎,她的書被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成為了世界家喻戶曉的作家,還被選為白宮網站美國文學作家“夢之隊”的成員。她的作品讓世世代代的人們從中獲得成長的力量,激勵著人們去克服困難,迎接美好的明天。她個人的經歷也給讀者很大的鼓舞,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晚,只要肯付出就會有收獲。
故事發生在一百多年前的美國,生活在大森林的勞拉一家帶著對新生活的憧憬背井離鄉,來到了一個只有印第安人生活的大草原上自力更生,開始了他們的拓荒生活。他們一路上經歷了各種想不到的挫折和驚險,最后他們一家依靠自己的努力在草原上建立了自己的房子,壁爐,水井等等,過起了令人向往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安逸生活。爸爸每天打獵勞作,媽媽在家做飯,孩子們一起幫助媽媽做家務,開心地在大草原上自由奔跑,享受屬于她們的那份快樂。忘記當初安家的艱辛,這無疑是大家夢想中的世外桃源生活。遺憾的是由于政府的原因,勞拉一家不得不離開自己苦心經營起來的小木屋,重新尋找自己的`家。
勞拉的一家是幸福的一家人。爸爸是個能工巧匠,給妻兒置辦了舒適的生活用品;爸爸還是個智勇雙全的人,每次遇險都能化險為夷,懂得與人類和動物相互的原則;爸爸還是個心思細膩的人,時刻不忘對妻兒的關心和愛護;爸爸還是一個熱心腸的人,鄰里有難不顧一切的前往相助。有這樣的一個爸爸在,勞拉一家很有安全感。勞拉的媽媽是位勤勞智慧的人,不僅在生活上讓全家衣食無憂,在教育孩子上沒有過多的爭吵,卻有很強的原則性。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著孩子們,孩子們都能及時領悟媽媽的心意,做事情適可而止,及時糾正自己不適當的言行舉止。勞拉是個很敏銳的孩子,膽大心細,有著很豐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周圍的一切都逃不過她那雙洞察一切的眼睛。姐姐瑪麗和她截然不同,善解人意,性格沉靜是大家心目中的淑女形象。
勞拉一家是幸運的一家人。在全家都得熱病的時候,幸虧得到了黑人醫生和鄰居的幫忙才死里逃生。好人有好報,拓荒者們鄰里間相互幫忙,相互幫助的精神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在狼群包圍小樹屋時,在印第安人來小木屋時,一家人都能順利脫險。這無疑與勞拉一家平時的為人是分不開的。
雖然我們現在物質生活條件比較充足,但是我們的精神生活卻很困乏。缺少了享受生活樂趣的過程,每當遇到困難的時候。珍惜我們所擁有的眼前美好生活,做個自足常樂的人。在糾結的時候想想勞拉一家,心里就會釋然很多,我們所經歷的比起勞拉一家算得了什么。現在在順境中長大的孩子,可能還理解不了勞拉的生活,他們肯定會從中學到一種自立自強的精神。還跟著勞拉爸爸學到了很多基本常識,對他們來說都是靠眼睛觀察學不來的。
我們始終看不到勞拉一家在遇到困難時怨天憂人。她們在遇到問題時總是在想辦法,積極的生活態度感染著我們每個人。她們總是一副開心快樂的樣子,過著平凡的生活享受著簡單的快樂!
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13
這幾天,我讀完了一本勵志圖書,是美國作家懷德寫的《草原上的小木屋》。
這本書主要講了羅拉一家原本住在威斯康星州大森林,可因為大森林里居住的人太多了,所以他們坐著篷車遷徙到堪薩斯大草原,在那里做了一間屬于自己的小木屋。這次搬家,他們一家驚險萬分地渡過了漲水的.河流,曾遇到印第安人,遭狼群包圍、草原大火以及熱病的侵襲,但是都化險為夷,最終在這個草原上過上了靠打獵為生的幸福生活。
羅拉一家的經歷,告訴我們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都要用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積極想辦法克服,這樣才能戰勝困難。
讀完這本書,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志愿軍戰士。為了趕走將戰火燃到我國邊境的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侵略者,志愿軍戰士們面對美軍猛烈的炮火,面對極寒的天氣,哪怕不是戰死就是凍死,但是他們毫不畏懼,勇往直前,想盡一切辦法打擊敵人,最后終于將美軍趕出了三八線,取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
永遠不要害怕困難,它對于每個人來說,是一種考驗,如果你能跨越它,就是成長,就是勝利。
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14
在漂亮而填滿風險的大草原上,她們碰到了赤身裸體的印第安人,遭到了狼群的包圍著,熊熊燃燒的大草原火災和恐怖的熱病侵蝕。可是在父親親自蓋的溫暖的小木屋一家中還是渡過了一段自力更生的柔美歲月。
在書里我很喜歡聰慧會干的父親查爾斯,頑強溫柔的媽媽卡羅琳,開朗樂觀的勞拉,聰明討人喜歡的瑪麗她們盡管個性化與眾不同,但她們都堅強不屈的拼搏,爛漫快樂的生活。
她們在草原上艱辛建造小木屋的全過程,讓我想來到萬里長城。古時候沒有建筑工具,怎能將那么多的石磚堆在一起變為萬里長城的呢?這全是靠的大家的'肩和兩手一塊一塊疊起來的,這必須多少的聰慧和能量啊!如同查爾斯在大草原上艱辛的建造小木屋,我想查爾斯建造小木屋是為了更好地不許他的家人遭受雨打風吹,這件事情要我深深地的打動。
我家的房子是公婆一磚一瓦累死累活完工的,是為了更好地大家有一個溫暖的家。
草原上的小木屋是勞拉一家幸福快樂、開心的海港
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15
今天我終于看完了《草原上的小木屋》。這本書很厚,有235頁,我看了三天才把它看完。作者是美國人羅拉,書前面的介紹說她64歲高齡才開始寫作兒童小說,她可真了不起。這本書和我看過的一些書不同,書中描繪了在大草原上一種很冒險的生活。還是先聽聽我介紹介紹故事內容吧!
勞拉一家人喜歡冒險,尤其是他的爸爸,他們想到一個野生動物不怕人的地方去生活,于是他們把家中所有的東西綁在馬車上,帶著他們心愛的獵狗杰克出發了。一路上,他們遇到洪水,杰克被水沖走了,幸好它聰明自己又找回來了,他們還通過結了冰的大湖,來到西部大草原。
他們在草原上建起了結實的小木屋。勞拉爸爸很能干,他就憑一把斧頭不光建了小木屋,還自己做了木床、搖椅、壁爐,后來又挖了水井,布置了一個很漂亮、舒適的家。他爸爸還有豐富的野外生活經驗,他們遭遇了狼群包圍、草原火災、印第安人的騷擾以及熱病的.折磨,但都由于他爸爸的智慧和勇敢把這些困難戰勝了。最后,由于印第安保留區拒絕別人來開荒,勞拉一家人只好離開草原上的小木屋。走的時候,他們很舍不得,但爸爸說了一句話:“我們帶走的東西比帶來的東西多。”也是一馬車的家具呀,怎么會多些呢?我開始還不明白多了什么,是小馬駒嗎?后來媽媽告訴我:草原生活讓他們收獲了見識,收獲了快樂!這些是最寶貴的。
看完這本書我最喜歡書中的爸爸,因為他勇敢、堅強、聰明,還很愛他的孩子們。我非常想到大草原上去看一看,摸摸那些不怕人的兔子,聽聽狼叫,還偷偷地看一眼印第安人,那該多好啊!
【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相關文章:
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12-06
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05-27
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12-19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書筆記02-12
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推薦]09-13
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19篇02-23
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15篇12-09
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15篇)01-02
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14篇01-03
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15篇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