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讀后感>《人間草木》讀后感
《人間草木》讀后感
更新時間:2024-02-01 07:25:32
  • 相關推薦
《人間草木》讀后感14篇(推薦)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間草木》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人間草木》讀后感 篇1

  人世間,一草一木皆有情。春華秋實,萬物生長,秋收冬藏,哪怕只是落葉的飄零,都帶有極濃厚的感情在里面,不得不令人贊嘆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好。然而這些感情都是一些經歷過許多的人感悟出來的并賦予在人間萬物身上的,所以說,草木之情即人之情。

  詩人張九齡說:“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汪曾祺先生應該是對這句話體會最深的人。所以一切草木在他的筆下才如此具有人情味和靈性,這是其他的散文所沒有的美。

  汪曾祺在《人間草木》這本散文集中分別寫了花草景致、各地風物、故鄉美食、游記采風、難忘歲月、故人師長、平淡人生,篇篇都是精品。

  我對文中關于葡萄的描寫印象極為深刻,汪老用他的經歷和細膩的感悟寫出了葡萄的前世今生,那一株株葡萄在他的筆下有了鮮活的.生命,我仿佛聽到了那葡萄飲水的聲音,甘泉在藤蔓里流動輸送的聲音,如此的美好和沁人心脾。一串串葡萄飽滿誘人,水靈靈的惹人憐愛。

  每當讀汪曾祺先生的《人間草木》我會產生這樣一種感覺:一位老者與你同坐在一個灑滿冬日陽光的小花園里,時而指著那棵臘梅和你說起他從前的趣事,時而打趣地告訴你說,“煤塊里竟然也能長出芋頭”。

  汪曾祺先生對于這些“人間草木”只是一種單純的喜愛,一種寄托了自己的情思卻不愿將之據為己有的喜愛。也許對于汪曾祺先生來說,一棵草木就是一件往事、一段深情。

  在散文的后半部分,汪老回憶了他的生活經歷,在《隨遇而安》中,他將自己當右派的經歷看為三生有幸,這是何等的灑脫,令人艷羨。汪老的文字總是平實質樸的,卻又飽含了他的人生智慧。

  在快節奏生活的今天,汪老的文字和生活態度是一股清流,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細細品味,感悟人間草木,感悟人間情感,收獲豁達與灑脫。很感激我能夠讀到這樣一本令人平心靜氣的《人間草木》,仿佛喝了一杯清茶,通體暢快。作者:王夢晴

  《人間草木》讀后感 篇2

  詩人張九齡說:“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汪曾祺先生恐怕是對這句話體會最深的人。

  每當讀汪曾祺先生的《人間草木》你會產生這樣一種感覺:一位老者與你同坐在一個灑滿冬日陽光的小花園里,時而指著那棵臘梅和你說起他從前的趣事,時而打趣地告訴你說,“煤塊里竟然也能長出芋頭”。

  汪曾祺先生對于這些“人間草木”只是一種單純的喜愛,一種寄托了自己的情思卻不愿將之據為己有的.喜愛。也許對于汪曾祺先生來說,一棵草木就是一件往事、一段深情。

  他知道“桂花美陰,葉堅厚,入冬不凋”;他說,“比起北京雨后春筍一樣聳立起來的高樓,北京的花木的生長就顯得更慢。因此,對花木要倍加愛惜”;他記得“北京見過的最好的菊花是在老舍先生家里”,每次到老舍先生家里飲酒賞菊,都會“既醉既飽,至今不忘”;他還記得家里靠墻處秋葉形的小花壇,那里有兩三棵秋海棠,花色蒼白,樣子可憐。所以每看到秋海棠,就總要想起他的母親;當他在寂寞的羈旅之中,幾片綠葉曾讓他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歡,使他感到欣慰,讓他“獲得過一點生活的勇氣”。所以,歐陽修在《秋聲賦》里所說的“草木無情”,汪曾祺先生大概是不會同意的罷。

  在汪曾祺先生如話家常的語言中,我們會慢慢讀完這本書,甚至在你讀完時也不知不覺。因為汪曾祺先生的文字向來是淡的,淡到如空氣一般在你身邊讓你渾然不知,可是也淡到讓你不能輕易失去。

  草木有本心,不求美人折,未免多了一份孤傲。然而對于汪曾祺先生來說,草木是否有本心似乎已經變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能與這些人間草木常相作伴,追憶往事,傾訴衷腸。

  想來汪曾祺先生對這些人間草木也是愛極了,也難怪他會說:“我應該當一個工藝美術師的,寫什么屁小說!”

  《人間草木》讀后感 篇3

  行者無疆。四周山色臨窗透,一夜溪聲入夢清。一葉飄落而知秋,一葉勃發而又春。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卻又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由此可見,出門遠行,價比千金。國子監、胡同、泰山、天山……這些孕育著一方文化的地方,其魅力并非文字可承載。汪曾祺就像一個拿著大口袋的尋寶人,來到一個大寶窟,只能帶走其中一二藏在自己的字里行間。宅在屋子里的作家如同沒有陽光雨水滋潤的種子,即便深埋于沃土之下,也無法生根發芽,更別提枝繁葉茂了。藝術永遠是源于生活,不懂得熱愛生活,發現生活之美的人,也無法寫出動人的文字。

  北平是汪曾祺先生人生的.過客,但是他對這里的了解比我這個常住人士要多得多。關鍵就是他懂生活,懂發現。街邊小草,枝頭小鳥,也是錦繡山河中的一滴墨。關注這些一草一木,我們在能更好的詩意地棲息在這個世界中。

  接觸到汪曾祺寫的小說還是在學“端午的鴨蛋”的時候,他樸素而形象,生動而有趣的語言吸引到了我。特別是描寫吃鴨蛋的時候,寫到筷子一戳,紅油就流出來時,我的口水也跟著流出來了。于是我開始更多的關注他。

  不出所料,《人間草木》這本書依舊是他那令人舒適的風格。他寫的都是生活中的常事,卻比我們多了一雙更會發現美的眼睛。像“故鄉的元宵”這篇文章,他會發現故鄉元宵時唱的歌前面都有個“格炸炸”,會發現燒香的老媽媽鞋底的牛屎,會發現外地沒有的習俗“看圍屏”,他的發現,都是些很與眾不同的東西,別人在欣賞煙火,他在觀察煙火的聲音。這里可以體現出他的敏銳。

  《人間草木》讀后感 篇4

  當我接觸到汪曾祺的小說或學習“端午節鴨蛋”時,他簡單而生動,生動而有趣的語言吸引了我。尤其是當我描述吃鴨蛋時,當筷子戳紅油時,我的唾液也流了出來。所以我開始更加關注他。

  不出所料,《人間草木》這本書依然是他舒適的風格。他寫的是生活中常見的東西,但比我們多一雙會發現美的眼睛。像“家鄉元宵節”這篇文章,他會發現家鄉元宵節唱歌前有一個“炸”,會發現燒香媽媽鞋底牛糞,會發現沒有習俗“看屏幕”,他的發現,是一些非常不同的東西,別人在欣賞煙花,他在觀察煙花的聲音。這里可以反映出他的敏銳。

  我最喜歡聽他解釋家鄉的那些食物。他喜歡先說要解釋的東西有多有名,有多好吃,有人喜歡吃,有賣的.地方。讓我們了解一下這些東西的名氣,然后一起來。首先是它的顏色,胭脂紅等等,然后是它的吃法,烤著吃燙著吃等等。他簡直就是個美食家,各種面具,豆汁,豆腐,手把肉,貼秋脂,栗子······簡單的語言能讓人親切地感受到美食。我想只有那些享受和熱愛生活的人才能知道這么多。

  那就是他所描述的季節。夏天,他直言不諱地說自己很舒服。他甚至根據梔子花的濃香和不舒服的特點,根據文人對梔子花的評價,擬人化梔子花。于是我們看到梔子花罵文人:“我___太香了!你能管好嗎?“他用了一句俗語,讀到這里,我覺得自己更接近這篇文章。冬天,在他們家鄉是一個非常快樂的日子。可以進入溫暖、快樂的被窩,可以睡懶覺,打牌,玩雪,做“年燒餅”。我在想,這些經歷幾乎都是冬天的寒冷造成的,如果冬天不冷,一定會更快樂、更舒適。但在當地人心中,冬天被賦予了特殊的魅力。

  汪曾祺的文章是腳踏實地的。我從他的文章中讀到了他自己。他是一個平和、友好、寬容、樂觀、真誠的人,也是一個熱愛家鄉、生活和生活的人。我終于想起了他的一句話:

  “生活,很有趣。生活,充滿希望。”

  《人間草木》讀后感 篇5

  看汪曾祺的《人間草木》,惹起我無盡鄉思。

  汪曾祺,一位著名的作家,而作為語文老師的我對他是一無所知,真是很慚愧!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蘇高郵人,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畢業于西南聯大,歷任中學教師、北京市文聯干部、《北京文藝》編輯。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著有小說集《邂逅集》,小說《受戒》、《大淖記事》,散文集《蒲橋集》,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后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

  終于買到了他寫的《人間草木》這本書,可買來之后這本書就真的被收藏了,因為自己總有很多理由說自己沒有時間來讀,真是“書非借不能讀也!”上周終于拿出時間拜讀這本書,一讀便不舍得放下!里面沒有空泛的好為人師的大道理,也沒有宏大的人生題材,流淌在字里行間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愛好,彌漫著文人的情調。讀他寫的植物我感受到的是閑情逸致,讀他寫的人物我享受的則是詩情畫意……讓我感觸特別深刻的是汪曾祺先生筆下描寫的那些植物,仔細讀來真是一種享受,如流水般凈化著浮躁的內心,聯想現在的生活、工作,我們是不是過于匆忙,忽略了生活樂趣了呢?熱愛自然,熱愛植物草木,這是一種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托,古往今來,從來如此。工作的時候積極努力,休息的`時候,就需要有如本書一樣的發現的眼睛和心情,如此,就會在生活的道路上,既有向前的飛奔,又有欣賞途中風景的收獲。

  這就是我讀過本書的最大收獲。讀汪先生的這本書,覺得心里暖暖的,靜靜的……

  《人間草木》讀后感 篇6

  “人不管走到哪一步,總得找點樂子,想一點辦法,老是愁眉苦臉的,干嗎呢!”

  “世間許多事,想想很有意思。”

  我透過文字,去感受作者汪曾祺老師經歷的眼中最樸素、最遙遠、最恬淡的美好。它非陶淵明心中良田美池、雞犬相聞的桃花源;它非張岱心中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的湖心亭雪景。它是北京人遛與壓鳥的喧嚷與清歡;它是落葉螃蟹螞蚱、山丹丹枸杞槐花的淳樸與幽雅。他有一雙炙熱的眼睛,在生活最平淡無奇之處,洞見了生活最真實無暇的美好。領著我們,觸摸人間草木蟲魚鳥獸的心跳!

  “隨遇而安,更輕松一些。”

  最愛《昆明的雨》。汪曾祺老師并非體驗昆明雨的.恬靜幽雅,也并非經歷青苔石板街的空谷回音。在他心里,昆明的雨竟是那么人間煙火氣。昆明的雨竟是如草木枝葉一般濃綠旺盛的;昆明雨季的楊梅竟是如燒得熾紅的火炭一般的;昆明的雨,竟也是孕育了昆明美味的菌子的。

  “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

  已看盡了外面繁華喧囂的世界,卻還是愿意與草木共享那一片的青綠。或許,更是淳樸、簡單的事情或者地方,比如北京《胡同文化》。北京城的胡同那么真實的就展現在了我的眼前,拉洋車的“東去!”“西去!”;胡同房子的舊房檁、斷磚墻;街坊里道來殺一盤的棋友;各晃著鳥籠,到天壇城根、玉淵潭去會鳥壓鳥的鳥友;食物也不失撲鼻之香,窩頭,大腌蘿卜,小醬蘿卜,滴了香油的臭豆腐,還有蝦米皮熬白菜。北京人一輩子吃的大白菜趕得上北海白塔!

  “每個日子,都是詩意的成長。”

  《冬天》也是頗有情趣的,“雪天,到后園去折臘梅花、天竺果。”冬天里,還有什么比這更溫暖人心的人間煙火呢?

  草木,何不可以理解成為人間最平淡無奇的小事呢?

  這凡塵,究竟有什么可以留戀?不過人間草木香。

  《人間草木》讀后感 篇7

  “自報家門”這一篇文章離現在隔得遠了,是汪老一九八八年創作的,在《作家》上刊登了。讀汪老的文章,真是驗證了一句話“第一遍讀,實在是沒有什么感覺,就像村口樹下的老爺爺捧著杯水,和你東一點,西一點地嘮家常”。而這篇嘮的就是汪老的家鄉,一個江蘇北部不大的城市——高郵,還有自家的親戚。

  讀汪老的書,品汪老的文字,第一個給人的感覺就是平淡而有味,結構卻是“隨便,”“苦心經營的隨便”。他就用了短短一個自然段的功夫,把在高郵湖小時候玩樂的情景,活靈活現地展現在你的面前,用幾個常見的景象,就能勾勒出一幅緩緩流淌的畫面:孩子在運河堤上,俯瞰底下人家的房屋,感覺自己是如此的高大;在村口,幾個婦人抱著木盆,上面放著洗衣棒,趕到河邊,爭著平坦的石頭,沒爭到自然少不了嘟囔。

  再讀,就讀到了汪老“從家到學校要經過的一條大街,一條彎彎曲曲的巷子”,各種鋪子,手工作坊,布店,醬園······數不勝數,寫出上學路上的一個普通學生的`所見所聞。有手藝人的辛勞,篤實,輕甜,微苦的生活氣息,滿滿生活的味道。按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接地氣”。

  汪老,寫食物,寫草木,寫戲曲,寫眼中的世界,體現出他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是一個生活家。做學生,做教師,做歷史博物館的職員,做教導主任,做文藝刊物編輯,然后被下放,之后做劇團的編劇,都體現出他是一個文人,一個純粹的文人。我們無法知道汪老這一生有多么精彩或是平淡,有多少自己沒滿意或是沒實現的,我們只知道,有一位長者,在高郵,在書里,靜靜地等你來,陪你“嘮家常”,品人生。

  《人間草木》讀后感 篇8

  《人間草木》這本書敘述,很散。但我認為,它是真正的形散而神不散,整本書都給人一種很放松的感受。讀上幾頁,你會感到十分的舒適,那是一種愉悅的感覺。

  我以前似乎從來沒有讀過這樣的書:大到泰山、天下山水,小到一份小吃。這本書就像我們的另一雙眼,帶我們領略樂山大佛、泰山、伊犁等名勝古跡。又讓我們洞悉了人間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

  整本書讀完,竟覺得意猶未盡。似一杯清茶,回味無窮。這本書不像漫畫書,有一種奇異的吸引力,而是一種淡淡的風味。讀《人間草木》像是外出進行了一次旅游。

  我在想:為什么叫《人間草木》?作者寫的,絕不僅“草木”二字吧。但為何只有草木?他寫了山,寫了水,寫了人,寫了食物。又為何是人間之草木。

  記得有一句詩,是寫草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在字里行間,我似乎感受到了生命的張力。由小及大,無一不是如此生生不息。“草木”二字,不就是生命的代表嗎?

  人間有多少美好?說不清,也數不清。有一句話打動了我的心:“一定要愛著點什么,恰似草木對光陰的鐘情。”讀完這本書,我明白了人間還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東西。

  如今的人間尚存許多美好:一根野草,一朵小花,一坎山丘,都是人間的饋贈,生命的火把。世界上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發現美的眼睛。

  誤入世外桃源處,人間春風攬草木。走進自然,有的人會感到心曠神怡,悠然自得,正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而有的人卻會感到乏味。這是因為他們缺少發現美好的心靈。

  《人間草木》告訴我,人間草本皆可令人動容。一花一木一果,都在作者的筆下,栩栩如生,讓人心生向往。一座山。食一味果,嗅一叢花,離自然近一點,眼的'美好自然會令你動容。

  人間草木,是簡單的,是無華的。走進自然吧!那時,你會像那輕盈的芳草,被春風吹拂,隨風搖曳。高樓大廈的冰冷,無法阻擋我對人間草木的摯愛。人間的春風,總會拂照草木,吹進我的心中。

  《人間草木》讀后感 篇9

  “筷子頭一扎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對汪曾祺文章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了《端午的鴨蛋》中紅亮冒油的咸鴨蛋上——平實親切、飽含生活味兒。

  少不更事的我,盲目沉醉于題材壯烈、情節跌宕、發人深省的大部頭經典,期許著哪一天被某書醍醐灌頂,對汪曾祺這類樸實無華的作家并不上心。朋友推薦,才有幸拜讀汪老先生的《人間草木》。我本對它毫無期待,可是讀文伊始,我就癡迷其中無法自拔了。

  汪曾祺寫院子,寫花卉,寫枸杞子,寫葡萄,寫昆明的雨天,寫北京人遛鳥……不疾不徐,娓娓道來,像是一位在山間信步而行的老農,把昨晚趕路時馬車不小心抖落的.零碎細軟一一拾起。院子里的雜草,幽徑邊的野花,雨后冒出的菌菇,路邊姑娘叫賣的梔子花……這些都是最平常的事物,卻被汪老描寫得那般引人沉醉,我不覺驚醒,它們都是我們遺失的美好啊。

  汪曾祺寫《人間草木》,從花草講到飲食,從節日講到各地風俗,從西南聯大的大學生活講到對老師的感恩,從自己的家人講到個人的寫作歷程。這其中我真切感受到了他細致的觀察,對生活的熱愛。他不抒發自己的悲涼孤獨之感,轉而描寫生活中簡單的快樂,讓每一位讀者都感受到他的樂觀與豁達。

  回想以前,總覺得在校生活單調枯燥,走在校園里總是腳步匆匆,身邊的景色視若無睹。我不知校園操場邊上有塊不小的石頭,我叫不出教學樓下樹木的名字,我從未欣賞過墻角盛放的花,我甚至不認識同在一層樓的同學……現在想來真是慚愧。

  《人間草木》少有華麗的辭藻,少有大段的抒情,少有內心的憂傷,取而代之的是平實的描寫,淡淡的熱愛和豁達之心境。讀罷掩卷,再一次走在校園的小路上,我不禁放慢腳步,嘴角上揚,用心去看周圍的一切,它們妝點了我的美好生活。

  《人間草木》讀后感 篇10

  寒來暑往,春去冬來,細細回憶起來,初讀汪老先生似乎已經是一年前,但我仍清晰地記得汪老先生筆下的世界那樣靈動,那樣可愛,《人間草木》中的一花一樹都別具風味。

  在汪老先生的書中,飄散著清晨馥郁的梔子花香,彌漫著糖炒栗子甜蜜的香味,充溢著葡萄酒香醇的味道。他似乎很懂生活,也很會生活,懷著滿腔的愛去探索世界,云南、昆明、成都…在他的筆下,每個城市都那么溫柔迷人,他愛吃、愛旅游、愛風景,卻不愛游手好閑,他說:“我不愿當什么’離休干部’,活著,就還得做一點事。”汪老先生真真切切的在愛著這個世界,愛著山川河流,星辰大海,用自己的方式去感知世界,觸碰世界。在河岸邊、山頂上留下自己的足跡,留下自己對自然最美好的描繪,在多年以后,人們可能會想到:噢,原來汪曾祺這么有趣,他的書這么經典,這難道不是人生的意義所在嗎?

  汪老先生說:“一定要愛著點什么,恰似草木對光陰的.鐘情。”草木眷戀著光陰,汪老先生愛戀著人間。這世間萬物,都值得被愛,愛一直陪伴身旁的親人,愛傾情相助的朋友,愛一顆樹,一束花、一只鳥,只要心中懷有愛意,世界就不會那么糟糕。

  青春正好,相比于死氣沉沉的生活,為什么不讓人生更加精彩呢?鳥獸蟲魚、美食美景,只要肯去看,肯去發現,對世間萬物抱有善意,他們也會回報以同樣的溫柔,當世界中充滿了愛,人生就有了意義,這一輩子才不算虛度,多年以后回想起來,想到那個熱愛生活,努力奮斗的自己,是多么可貴的回憶。所以,愛點什么吧,一草一木中蘊藏著繁華的世界,山海之間埋藏著閃爍的寶藏,愛點什么,這世間萬物。(馮昕悅)

  《人間草木》讀后感 篇11

  讀《人間草木》給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極其賦有情趣、文化,給人以啟迪,發人深省,增長見識的一本寶貴的書籍。其中還有許多不惟人知的奇妙趣事,美麗動人的景物。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花兒呢?更是艷麗奪目。有緬桂花,芳香撲鼻,香的像蘭花。夏天有珠蘭、牽牛,牽牛花是短命的,還有薄命的秋葵,美麗的鳳仙,真是數不勝數。還有一種奇妙的野草“萬把鉤”它結的果實上有許多小鉤,碰到它就會掛在衣服上,很難清除。

  這些東西都很有趣吧!看了這之后,我深深的陶醉并沉迷在此,其中的樂趣還無窮呢!

  山丹丹一種很漂亮的花,可以入藥,還有紫紅誘人的葡萄,沁人心脾,還有香甜的槐花,彌漫在整個春天。啊,真美!我仿佛親眼看見如此優美的景色。

  作者把這些優美的`景色刻畫的栩栩如生,他細微的觀察深刻的描寫,都使人仿拂置身其中,給人一種視覺的享受。《人間草木》刻畫的如此醉人、優美,仿佛只有融入大自然才能真切體會。

  說到生活,肯定少不了美食,文中對于食品的描寫更是讓人垂涎三尺,那美味簡直是人間極品。

  高郵的咸鴨蛋可是不同凡響。那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蛋黃發紅,散發誘人的香味。不似別處發干發粉,入口如嚼石灰。說到美味自然少不了作者鐘愛的咸菜茨菇湯、氣鍋雞、火腿,還有昆明的牛肉等祖國各地的特色佳肴。氣鍋雞特別鮮嫩,湯清如水,而且雞想撲鼻,看著這生動的描寫,我不禁口水潛溢。

  作者有這么淵博的知識,如此獨特的見解,一定游歷過許多名山大川,而且了解的風土人情也相當之多。作者了解到各地區的人們口味迥異。山西人愛吃醋,愛吃酸。無錫人愛吃甜。四川人愛吃辣,等等的異域風情。作者竟能對各地的風土人情知之甚詳,看來作者是一個喜歡游歷,善于觀察的人。

  《人間草木》讀后感 篇12

  今天,我來到了胡天寧家。聽金老師說,中國有一位很有名的作家,名叫汪曾祺。說著,還拿出了這位作家的一本書——【人間草木】。

  這本書有著淡黃色的封面,封面上畫著一叢竹子和一塊竹石,看上去與我以前看過的兒童故事書完全兩樣。我迫不及待地翻開了這本書,看到一篇文章——【夏天】。果然,與我以前讀過的兒童文學完全不同。

  這本書中的文字簡潔、深奧。比如:“寫大字一張,讀古文一篇。”就概括了作者一個早上干的事,就像對聯一樣,或者是五言詩中的兩句。

  說它深奧,比如:“此吾鄉所未有。”這句話,聽金老師解釋了我才知道,意思是“這是我們家鄉所沒有的。”

  其實,簡潔和深奧是相輔相成的,簡潔了就會深奧,而深奧的文字都會很簡潔。

  慢慢地,我開始讀出一點意思了……

  汪曾祺用他特有的文字寫出了夏天的花、草木、水果、蟲子。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寫蟲子那段,他寫道:“全身碧綠如玻璃翠,小巧玲瓏,鳴聲亦柔細。”哈哈,這只蟲子真有趣。這樣的蟲子我也曾見過呢……

  記得那也是一個夏天的早晨,我在樓下看蟲子,那是一塊熱鬧非凡的草坪,撥開草叢一看,那兒簡直就是蟲子的天地,有全身碧綠如翡翠的螞蚱,有全身烏黑如煤炭的蛐蛐……

  我最喜歡蹲在草地上看小蟲子吃東西,跳來跳去,聽它們唱歌。

  有了這些蟲子,夏天就變得更有趣了。我想如果汪曾祺也看到了這些蟲子,一定會寫一篇更精彩的文章。

  汪曾祺筆下的夏天是有情有趣的,而我生活中的夏天也正是如此有意思。

  《人間草木》讀后感 篇13

  《人間草木》喜歡養蜂人這片,講養蜂人的四川妻子,“她說北方的大米好吃,就跟來了。”這樸實的浪漫,美啊。

  《跑警報》:汪曾祺很會講故事,但是他更喜歡介紹風俗,大段風俗人情里串著人物故事,風土人情,習俗節日都細節描寫詳實,像民俗紀錄片,有興趣的人應該會看得很起勁,我不太行,看得累。介紹跑警報那里也不忘了提一筆吃喝跟跑慣了警報的聯大學生借機約會談戀愛的事實,防空洞里刻著的“人生幾何,戀愛三角”也太絕了,幽默是才,另一方面也能看出汪曾祺是真的隨遇而安,豁達樂觀。

  隨感:

  汪曾祺語言平實,比喻生動,極平實的語言敘事時表現力卻極強,《黃油烙餅》里平淡普通的生活,平凡普通的人,苦生活,因饑荒慢慢死去,文字里并不見眼淚灑下,只是后來的某一天,拿起故去人留下的舍不得吃的黃油烙了餅,才悲從中來。《金岳霖先生》里金先生紀念林徽因,《陳小手》最后忽地一槍,都是不多寫一字,近乎白描,敘事或情節急轉直接落幕,給人情感震撼卻格外深。

  看美食部分共感低些,到《豆腐》那里所幸先跳過了,看完后面又跳回來,到《手把肉》卻一下子精神了,奶茶奶皮奶酪奶渣,殺羊烹羊吃羊,原來我不是食欲低,是偏食啊,作為西北人吃羊肉多,記憶都是鮮活的,看到拔絲羊尾餓到胃咕嚕咕嚕叫。好,真的好。我真香了。

  很喜歡《人間草木》,文字平實有溫度,每當看到鼻子酸、笑出聲時都會感慨汪曾祺有才,好的`文字就該是這樣的,沒什么多余,但又含著千鈞之力。看完這本文集后我也特別喜歡汪曾祺,詼諧達觀的人真好,不順不遇都沉淀成支撐內里的力量,是可愛可敬的人了。

  《人間草木》讀后感 篇14

  他們都說,汪曾祺先生是中國最后一個純粹的文人。是的,每每拿起汪老先生的這本《人間草木》都會產生這樣一種感覺:一位溫和慈祥的老者與你同坐在花園里,時而指著一顆恣意盎然的菊花訴說中國人藝菊的歷史,時而打趣的告訴你說“螃蟹竟是橫著走。”

  汪老先生的這本書,處處體現著汪老先生的做人方式:“我有一好處,平生不整人。寫作頗勤快,人間送小溫……“那份隨和,那份安逸,那份喜愛,對于汪老先生而言草木便寄托著一切。一顆草木就是一件往事,一株花草便是一生……

  他說:“桂花美陰,葉堅厚,入冬不凋“;他說:”比起北京雨后春筍一樣聳立起來的高樓,北京的花草樹木就顯得更慢。因此,要對花木更加倍愛惜。;他記得”北京見過最好的菊花是在老舍先生飲酒賞菊,都會“既醉既飽,至今不忘”

  所以說:“他的一切都是詩。”文字也是,生活也是。

  汪老先生在這本書里對美食的.描述也下足了功夫。汪老先生對于生活中最常見的豆腐,米飯在這位資深吃貨下,都能轉變為好幾種美食,如那昆明的菌子——菌色似牛肝的牛肝菌,炒熟了會變成青綠色的青頭菌還有雨季的特產果子——火炭煤,都使我久久不能忘懷……

  這本書還充滿了人情味,特別是汪先生對于生機的解讀。生機是什么?不光是天涯芳草迷歸路中草的茂盛,更是病葉還禁一葉霜中葉的頑強。春意盎然,百花齊放,這是春的生機。在懸崖絕壁上豎起一棵高大的松樹,在沒有陽光的峽谷里生長出一片地下森林,在沒有養料的石縫里長出一株強壯的豆芽,這是堅強的生機。

  一朵帶著雨珠的緬甸花就能使汪曾祺先生心軟軟的,一點雨就能使汪曾祺先生想起《夜雨寄北》,引起淡淡的鄉愁,想起四十年前那富有情味的詩:“蓮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濁酒一杯天過午,木香花濕雨沉沉。”

  歐陽修說:“草木無情”但讀過汪老先生的這本書后,人間的草木啊,一草一木,都是家的氣息……

【《人間草木》讀后感】相關文章:

人間草木的讀后感03-08

人間草木讀后感03-12

《人間草木》讀后感02-15

《人間草木》讀書心得08-10

讀《人間草木》有感12-20

《人間草木》讀后感8篇03-15

《人間草木》讀后感10篇03-13

《人間草木》讀后感(10篇)03-19

《人間草木》讀后感15篇04-08

《人間草木》讀后感13篇03-05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岛国精品视频在线 | 思思热精品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精品国内 | 久久久久综合一区二区不卡 |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小说 | 日本免费久久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