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劉邦全傳》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劉邦全傳》該書主要講述了劉邦喜好交友,打敗項羽,一統天下的故事。劉邦這個名字是震撼歷史的名字,從一介草夫成為君主。與其廣交好友,招賢納士,敢于正視自己的錯誤,擁有極強的大局意識觀的優秀特質有著密不可分的緣由。
首先,是劉邦的廣交好友,招賢納士。
劉邦“混”過社會,對社會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百姓的生活情境,他或多或少都會心知肚明。他有江湖的俠氣和對兄弟的義氣,而且他的接地氣,確實能讓很多普通人更容易和他建立一些比較穩固的關系。劉邦下面有很多情同手足的兄弟,這比如:蕭何、張良、彭越、樊噲、韓信等人,這都與劉邦廣泛交友密不可分,劉邦也在這樣一群賢臣的幫助下穩步向前。比如在劉邦進咸陽后,本想住在豪華的王宮里,但他的心腹樊噲和張良告誡他別這樣做,免得失掉人心。劉邦接受他們的意見,下令封閉王宮,并留下少數士兵保護王宮和藏有大量財寶的庫房,隨即還軍霸上。這為劉邦取得民心,獲得最后勝利,奠定了基礎。
其次,是劉邦敢于正視自己。
劉邦敢于正視自己,在他面對強大的對手時,他能勇于承認自己的弱勢,并能做到聽取手下的合理建議。劉邦和項羽在鴻門宴中都犯了錯誤,那就是劉邦沒有找張良商量,聽信了其他的的餿主意,直接就派兵去把守函谷關,并關閉關門以此阻擋項羽進入關中。劉邦此次,沒有找張良商量是因為,當初劉邦在進入咸陽后,被眼前的繁榮景象所吸引,想要享受繁華的生活卻被張良阻止。但這差點害的劉邦丟了性命,劉邦后來也敢于正視自己的錯誤,聽取意見,讓出關中咸陽,這也讓她最后取得了勝利,假如劉邦不敢正視自己的錯誤,那么也將在錯誤的道路上走下去,無法取得成功。
最后,是劉邦大局觀意識強。
劉邦的大局觀意識極強,他具有極強的大局觀。家人是每個人內心深處最重要的存在,項羽曾拿劉邦的家人對其進行威脅,但劉邦即使在面臨這樣的險境情況下,也能極強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冷靜下來,認真分析局勢,想出解決辦法,臨危不亂,最終順利度過險境。而后在劉邦稱帝后為了安撫群臣,他封其很討厭的人雍齒為侯,讓群臣信服。這也是劉邦的特點,他永遠讓公大于私,從大局出發考慮問題,從不因為兒女情長而羈絆自己前行的步伐,將情與前行的步伐分割開來,這也為他后來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劉邦一生經歷大大小小戰爭數百有余,多次陷入絕境,都有人為他赴湯蹈火,他對于人才的信任和成就,使得那些曾經掙扎在社會底層的人,那些不被人賞識的人,都有了施展自己才華的舞臺,這也讓他們內心生出了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決心,最終也使其實現了自己的霸業成為一代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