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銅鑼燒也有春天》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清晨斜在沙發(fā)上看《銅鑼燒也有春天》,看一會兒,倦了又睡會兒,窗外有大聲的蟬鳴,這讓人想起少女時期歪在床上看書的夏日午后,也是這般看看睡睡。
那時的暑假,除了寫作業(yè),大部分時間用來看課外書(在媽媽廠里圖書室借)。傍晚和好朋友繞廠區(qū)公路一圈圈游逛,不舍得分開,就我送你回家,你再送我回來,沒完沒了;天天見面也天天寫信,你寫過去她回過來。
暑假來了,現(xiàn)在的我也很忙,今天休息,一定好好珍惜睡睡醒醒看看,還有晚上與兄弟伙一起吃喝的時間。
一上午,看完這本小書。本書也有電影,名為《澄沙之味》,由樹木希林出演德江,多年前看過。兩相比較,在店里熬豆子一段,對話和畫面上,電影比書更有細節(jié);在人物命運背景的交待上,書又比電影詳盡。這樣對照著看,似乎完全理解了作者要表達的意思。
德江是14歲就被關進天生園的麻風病人,幾乎終身“監(jiān)禁”在那里;千太郎曾因觸犯法律進過監(jiān)獄,可有一天他們因為甜品銅鑼燒而相遇,在一生皆苦的日子里,德江主動選擇做甜品;而千太郎做銅鑼燒,純屬意外收留。
不管是主動選擇,還是被動改變,他們都在泛著苦味的人生里,與“甜“相遇了。千太郎不喜歡甜品,不喜歡表面甜膩的食物,因為內心的苦讓他感受不到甜的喜氣。
是德江,一步步讓他去尋找自己喜歡的味道,包括食物,包括人生,包括生活。也許一生都不能得償所愿,可是依然不能妄稱虛度。即使這一生痛苦、充滿疼痛,或是短暫,既然來過,感受過,每個人的人生都堪稱寶貴。
“我選擇做點心,做甜美的東西,給飽含熱淚的人吃。我也因此,得以活下來。“
這是德江活著的意義,也是在說每個人,都自有其活著的意義,哪怕來到這個世上,僅感受過風的自由、雨滴的清涼,天空的藍,櫻花的美與易散,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