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圍城》有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讀《圍城》這本書是高二的時候,當時是老師推薦的書,只覺得老師推薦的肯定錯不了,在書店看到之后就買回來了。第一次看完我其實沒什么感覺的,畢竟當時才高二的我,連“人”都沒遇到過幾個。
24歲的我再次讀完《圍城》這本書后,竟然產生了“這本書寫的實在太好了”的感覺。任何人,當然是有了一定社會經歷的人,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我看到孫小姐的時候,感覺就像是看到了自己,只感覺這個女人大概就是我本人。當然可能只是我腦海中的自己,畢竟人都不能客觀公正的認識自己,但是從身邊人的評價中,大致勾勒出來的“我”,實在與孫小姐有很多相似之處。對于男主角方鴻漸,我最開始是厭惡至極的。他總是有太多不必要的難為情,讓人摸不著頭腦。他作為一個兒子,作為一個丈夫,確實是與現實中的很多人如出一轍,也是就是因為這樣,這本書才更讓人覺得真實的可怕。可是在看完這本書之后,又會對他產生近乎憐憫的感情。或許你我也都是他,渴望沖出牢籠與枷鎖,現實卻像冰冷的腳鐐,禁錮著,束縛著。
不得不說的是,作者對于中國式大家庭的真實生活很是了解。例如方鴻漸的父親,在兒子年幼的時候,在兒子面前樹立的永遠是大家長不茍言笑,充滿威嚴的人設,可是等到兒子漸漸長大之后,擔心“再拿出父親的威嚴恐怕兒子已經不害怕了”,于是開始講道理;又比如孫小姐跟著方鴻漸回家吃飯,方老太太故意說兒子瘦了,吃不好飯,暗地里還為孫小姐沒有頂撞她而竊喜;又比如方鴻漸的兩個弟媳,特意跑來孫小姐家里說長說短,故意編排等等等等,都真實的令人發指,仿佛就讓我看到身邊的某某,就是這樣一副嘴臉。讓人可悲的是到了這個時代,我們身邊仍然還有許多家庭,延續著這種模式。
不說愛情,這本書里讓我感到窒息的,是家庭的悲劇,是人性的悲劇。作者在序里寫到:在這本書里,我想寫現代中國的某一部分社會,某一類人物。寫這類人,我沒忘記他們是人類,只是人類,具有無毛兩足動物的基本根性。因為我們都是人,都具有人性的特點,所以在看書的時候,我能看到我自己,看到我身邊的人,看到路邊賣燒餅的大爺,看到隔壁出租的大學畢業生,看到新婚嫁作他人婦的朋友。雖然那個時代已經離我們去,但是這些人類的特點卻永遠在我們身邊。
婚姻是一座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里面的人想出來。只是婚姻是如此嗎?我想,家庭也是如此。友情,親情,都是如此。包括人生,都是如此。
【讀《圍城》有感】相關文章:
讀圍城有感04-09
讀《圍城》有感02-12
讀圍城有感01-15
突圍—讀《圍城》有感02-20
讀《圍城》有感12篇09-19
讀《圍城》有感15篇12-13
讀圍城有感15篇12-06
讀《圍城》有感(15篇)04-19
讀圍城有感14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