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 《大衛不可以》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 《大衛不可以》有感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看了一本書名字叫《大衛不可以》。書里講的是有一個叫大衛的小男孩兒,他非常淘氣。他的媽媽總是說大衛不可以。媽媽一走他就開始搗亂。他在外面玩泥巴,把身上弄的臟兮兮的給地板上留下了一串串黑黑的腳印。洗澡的時候把水龍頭開得很大,浴缸里的水都溢出來了,流的`滿屋子都是。還有一次更搞笑,他光著跑出家門,在大街小巷里轉圈圈,連狗都直瞪著他看。
大衛在吃飯的時候玩食物,把食物做成人的形狀玩,還往嘴里塞好多飯。他在客廳里看超人的動畫片,覺得超人太厲害了,于是自己拿了一塊兒布學超人的樣子打怪獸,他的弄得亂七八糟。還有,他和我一樣愛挖鼻孔。大衛把玩具撒的滿地都是,沒有收拾好就又去看電視。
大衛在家里打棒球,棒球把花瓶打碎,媽媽讓他搬個凳子坐到墻角。可是后來媽媽還是伸出雙手對大衛說:“大衛乖,我愛你”!我讀了這本書之后,我決心要做一個守規矩的好孩子。爸爸給我買了一本《大衛不可以》我都讀了好幾遍了,我實在太喜歡里面那個大衛了!因為我覺得我有時候也太像大衛一樣干那些媽媽不讓干的事,即便如此,媽媽還是很愛我。
記得有一次,我在我在玩一個望遠鏡,突然覺得它的兩個鏡片好神奇呦,可我怎么也摘不下來,怎么辦呢?對了有方法了,哈哈哈!砸!啪……“宋一鳴”你在干嘛?媽媽聞聲過來,天啊,你這個小壞蛋,你居然為了要那兩塊玻璃片把一個好好的望遠鏡給砸了,以后不許了……
還有一次,我和弟弟玩吹泡泡,玩得正快樂,吹泡泡的水沒有了,我就在臉盆里放滿了水,然后加了很多很多洗衣粉,又倒了很多洗潔精,下手一攪和出來了很多泡沫,把整個洗澡間的地上都弄成……
像這樣的事情多了去了,可我知道,媽媽一定很愛我,不會因為這些事情而減少了對我的愛!小朋友,你們的媽媽也是一樣的哦!
讀 《大衛不可以》有感2
最近,我看了《大衛,不可以》,里面的大衛很調皮,沒有一分鐘讓他媽媽省心。
大衛站在高高的板凳上拿餅干罐,沒有想到摔倒的危險;
和小伙伴們去玩,卻在很臟的泥地上打滾,成了泥人;
媽媽叫他去浴室洗澡,他不僅不好好洗,還把浴室弄成了一條“河”;
他干的壞事很多很多,比如沒有穿衣服就去馬路上跑、在家里轟轟的`打鼓、還浪費食物、不睡覺也要看動畫片等等。甚至最后還打碎了媽媽心愛的花瓶,躲在墻角傷心的哭鼻子。這時,最讓我感動的是,媽媽說“寶貝,來這里”,大衛流著淚撲到媽媽懷里,媽媽說“大衛,我愛你”的場面。
我覺得大衛的很多問題在我的身上也存在,因此也沒有少挨老師、爸爸媽媽的批評。可是我以前經常不理解,甚至以不吃飯、不睡覺來頂撞。
看了這本書后,我懂了,我們要聽話,要理解老師和爸爸媽媽,他們是愛我們的。因為我們還小,他們可以原諒我們犯下的錯誤,但他們希望我們能夠像小樹苗快快的向上生長,成為有用之才,而不是像雜草永遠站不起來。
讀 《大衛不可以》有感3
《大衛,不可以》這本書是媽媽看到很多博友的推薦后慕名購買的。書從當當網寄到辦公室后,媽媽就迫不及待地打開包裝袋來一睹為快。“呀,好丑的小男孩!”這是媽媽對大衛的第一印象。書上的大衛小眼睛、三角鼻、大嘴巴,光禿禿的小腦袋上頭發稀疏。“真是丑死了,想想會喜歡嗎?”媽媽心中很忐忑。接著一頁頁看下去,都是描寫這個丑丑的小男孩的各種調皮搗蛋的行為,而且有很多都和想想有相似處,讓媽媽看了又愛又恨。最后,大衛媽媽的一個擁抱使整本書得到了愛的升華,也讓想想媽媽感動不已。
書拿回家后,媽媽和想想一起躺在床頭閱讀。媽媽逐頁地講給想想聽。其實,每頁就一句話,因此更多的時候是媽媽和想想一起根據畫面編故事,并且一邊討論:想想會不會這樣呀?這樣好不好呢?由于書中大衛的大多數行為都能在想想身上找到相似點,所以想想的閱讀興致一時高漲起來。
當讀到“大衛,快回來”的時候,想想忍不住刮著臉對大衛說:“羞羞,快回家穿衣服去!”
當讀到“大衛,不要吃了”的時候,想想搶過書來,拿著書頁一分一合、一分一合地擺動著。媽媽不明白了,問她這是干什么呢。她說:“我幫助大衛快快吃飯呀!”原來,想想把書頁的一分一合想象成大衛嘴巴的一張一合了,她在幫助大衛快快吃飯、快快咀嚼呢!
當讀到“我說過,大衛,不可以”的時候,想想的小嘴也跟著撅了起來,跟著大衛一起傷心起來,還情不自禁地伸出小手給大衛擦擦眼角的'那滴眼淚。
最后,讀到“大衛乖……我愛你”的時候,媽媽也給了想想一個大大的擁抱,想想也緊緊地抱著媽媽,幸福的笑容洋溢在兩個人的臉上!
就這樣,媽媽和想想跟著大衛一起經歷了一次奇妙的溫情之旅,這就是《大衛,不可以》,一本每個調皮小孩都應該擁有的書!
讀 《大衛不可以》有感4
我和添添都特別喜歡《大衛,不可以》這本書。
它簡直就是日常生活的翻版,不可以爬高,不可以玩水,不可以玩食物,快躺下睡覺,玩具太亂啦! 大衛媽媽說的每句話,我都對添添說過。添添每次讀這本書都很快樂,每到最后,大衛的媽媽說,寶貝來這里。添添也會張開手臂,讓我把他擁入懷中。我摸著他的頭,也說,添添乖,媽媽愛你。那一刻,心里很感動,很溫暖。
白天他犯了錯,有時候他自己會小聲嘀咕,對不起。有的時候,他會在我摟著他的時候說,媽媽我愛你。。。我想,是大衛這本書讓他領悟到了不一樣的東西,這是語言說教無法達到的效果,這大概就是繪本的魅力吧。
我依然經常對他說“添添,不可以!”,他也依然喜歡挑戰我的'忍耐度,但是有什么關系呢。因為他知道,媽媽雖然會說很多不可以,但是媽媽依然愛他,永遠愛他。
就像書中前言中寫到的,無論怎樣,你不能阻止孩子在走廊上奔跑,這也許就是孩子的天性。而愛和包容,就應該是母親的天性。
《大衛,不可以》真是一本很好的繪本。
讀 《大衛不可以》有感5
第一次看繪本故事《大衛,不可以》,我就深深地喜歡上了它,也許是因為故事中人物形象的滑稽,也許是因為人物行為的熟悉,也許是因為大衛的無法無天激起了自己心中對叛逆生活的向往……,總之,我對它百看不厭,并總能蕩起最真的笑。
大衛——一個在大人眼中叛逆、搗蛋,實則想象豐富,生活在自己快樂天地的小男孩,不因母親的屢次制止而有半點悔過,他伸出雙手去搬放在高桌上的玻璃魚缸;腳尖踩在一把椅子的邊緣上,身體傾斜45度,左手緊緊抓住壁櫥的下方,右臂向上高高舉起,伸開五指,去夠媽媽放在壁櫥最上層的餅干桶;滿身泥草并混有小蟲地走進媽媽收收拾干凈的客廳;洗澡時澡盆里放著大衛的一些玩具:游泳圈、軍艦、小鴨子、水雷、鯊魚、黑魚等。澡盆里的水早已溢出,水流滿地,可憐的“八爪魚”被沖到了地板上,瞪著驚愕的眼睛不知所以然。而大衛仍然大開著水龍頭,面戴潛水鏡、頭頂“黑魚”、手拿“鯊魚”,把這里當作戲水樂園,不管不顧地肆意玩水;好不容易洗完澡的大衛,突發奇想,居然光著身子,沖到屋外的大道上。你看他:兩腳騰空,右腳掌朝前,左腳心朝后,五指張開、雙臂伸直,不顧一切地向前奔跑……,大衛的這些行為不禁讓我想到了自己的兒子和學生,想起自己兒子把滿盆的清水掀翻在地,手不住的在地上亂劃,整個衣袖從里到外全部濕透,晚上不管你怎么哄也不入睡,光著小屁股滿床亂跑,把所有的玩具和書扔滿一地,而一分鐘之前你剛剛收拾好,想起自己的.學生在課堂上折紙,和伙伴摔跤,在教室門口偷偷瞄著你的到來,然后給全班通風報信……
故事中媽媽的動作和言語,又仿佛是自己當時行為的照片,用簡單粗暴的語言加以制止,甚至是有些小暴力,剛畢業時自己碰到類似的事情就是想不通,怎么會有這么討厭的孩子,他們的心眼怎么就這么壞,我一定采取最嚴厲的態度讓他們知道犯錯的嚴重后果,讓他們不敢再犯,時間長了,也許是自己對教育有了更深的領悟,也許是自己更能讀懂學生了,發現他們并不是我以前想象的那么惡劣,只不過是他們的自制力有些欠缺,或是更喜歡冒險刺激的生活,他們同樣渴望被關注和愛護,就像故事中的大衛一樣,在媽媽罰他面壁時,他是那么孤單無助,渴望得到媽媽的諒解,害怕失去媽媽的愛,有了這樣的認知,我對孩子們就越來越寬容了,更多的是講道理,提建議,即使是嚴厲的批評,我眼里也絕不帶鄙視的神情,建議和批評也更有針對性,只是就事論事,絕不帶人身攻擊。我想也許正是有類似大衛的這種敢想敢干的性格,想象豐富的頭腦,孩子以后發展的才會更成功,作為一名老師,作為一位媽媽,我們在正確引導孩子的同時,千萬不要去除最最珍貴的東西呀!
讀 《大衛不可以》有感6
《大衛不可以》是美國作家戴維·沃爾老師創作的一部現實主義小說,通過講述一個外號叫“大衛”的青少年的成長故事,揭示了現代社會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長的重要性以及在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讀完這本小說,我深思熟慮地體會到了教育對青少年成長的重要影響,也思考到了尊重他人個性和幫助他人走出困境的必要性。
故事中的“大衛”是一個過去淘氣、自卑的青少年,他經歷了諸多困境和挫折。他面臨家庭破碎,忍受母親再婚及繼父虐待的痛苦;他遭受同學的欺凌和暴力,并陷入沉默中。小說通過描寫大衛經歷種種挫折后,通過教師的幫助逐漸認識到自己的價值,最終在教育的熏陶下走出困境。這讓我深刻領悟到教育對于青少年的重要性。教育不僅是知識的灌輸,更重要的是對青少年的心理塑造和對其人格的影響。只有通過個性化的關懷和關注,才能激發青少年內驅力,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自信心。
與此同時,小說中的大衛也啟示我們要尊重每個人的個性和差異性。作為一個學生,大衛在學校受到欺凌和歧視,他因為自己的行為方式與普遍規范不符,被同學和老師嘲笑。然而,當教師真正了解大衛的需求,尊重并接納他的個性時,大衛也有了改變的機會。這告訴我們,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我們不應光看到別人的不足,而是要嘗試去了解對方的需求、背后的故事,給予他人寬容和理解。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應該學會接納他人的差異,并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建立友好關系。
通過讀《大衛不可以》,我還意識到幫助他人是多么重要。在大衛生活中的教育者、朋友在他最困難的時候伸出援手,與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并幫助他改變自己的命運。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關注他人的需求,并在能力范圍內給予幫助。通過幫助他人,我們不僅可以帶給他們希望和力量,還能夠找到自己的價值和滿足感。只有在以愛心為基礎的互助之中,社會和諧才能得以建立。
總的來說,讀完《大衛不可以》,我深刻地認識到了教育對于青少年的關鍵作用,也意識到了尊重他人個性和幫助他人的重要性。教育要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發展,注重個性化的關愛和鼓勵;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我們要尊重差異,給予他人理解和寬容;同時,我們也要時刻關注他人的需求,給予幫助,共同構建一個友善與和諧的社會。
讀 《大衛不可以》有感7
今天我看了《大衛,不可以!》這一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大衛·香農,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是這本書很有趣,以及大衛媽媽對大衛的愛讓我很感動。
大衛非常調皮,有一次他爬到椅子上,想把放在很高很高的.柜子上面的軟糖拿下來,媽媽看見了,連忙大聲說:“大衛,不可以!”還有一次,大衛洗澡的時候趁媽媽不注意,偷偷地跑到了大街上,害得媽媽跟在大衛后面氣喘吁吁地喊:“大衛,快回來!”旁邊有一只白色的小狗正在盯著渾身光溜溜的大衛呢!看上去好像隨時準備撲上去咬一口。
我也不是沒做過這樣的傻事兒,小時候的我呀,經常打著一把小花傘在下雨時跳水坑,總是把衣服弄得臟兮兮的,媽媽從來沒有罵過我,而是溫柔地一邊幫我換衣服,一邊對我說:“下次可不能這樣了喲。”我卻從來不聽,仍然每次都去玩,玩著玩著,衣服又弄臟了。而媽媽總是溫柔地對我重復著那一句話。
看完這本書我明白了:不管是嚴厲還是溫柔,媽媽的啰嗦和關心都是她愛我們的體現。
讀 《大衛不可以》有感8
《大衛,不可以》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繪本故事,畫面形象、生動,故事情節也貼近幼兒的生活,能引起幼兒情感上的共鳴。它簡直就是日常生活的翻版,大衛一會兒站在椅子上顫顫巍巍去夠糖罐;一會兒滿身污泥地跑回家,弄得地毯上全是泥;一會兒又在浴缸里扎猛子,衛生間里水漫金山;媽媽一不留神,大衛又光著屁股跑到了大街上;剛穿好衣服,又拿起廚房間的鍋碗瓢盆做起了鼓手……小家伙的所作所為,絕對挑戰了所有媽媽的底線!每個頁面里都有媽媽的怒喊“大衛,不可以”!
故事的結尾,大衛不聽話,在屋里打大衛在屋子里打棒球,把花瓶打破了。這回可闖大禍了,大衛被罰面壁思過,傷心地流下了眼淚。此時,媽媽心軟了說:“寶貝,來這里。”媽媽給了他一個溫暖的擁抱,溫柔的說:“大衛乖,我愛你”!所有的委屈都在媽媽的懷里化解。好溫馨的畫面!
本書一本二十多頁的書,每一頁只有幾個大字,而且每一頁的字幾乎就是“不可以”這幾個字,每次帶孩子們看這本書時,孩子們特別喜歡,我也特別喜歡,因為每次打開這本書與孩子們討論大衛的所作所為時,我都能看到孩子們的影子,好像看到他們在家里小調皮的樣子,他們就是一群小“大衛”,因此,每一幅畫都可以挖掘到很多教育價值。
《大衛,不可以》繪本故事讀后感在吃東西,他一下子放了很多的`東西在嘴里,媽媽說道:“大衛,不要吃了!“晚上,該睡覺了,大衛不睡覺,坐在電視機前看電視,媽媽大聲說:“大衛,回房間去!”大衛回到房間后,他沒有睡覺,而是在房間里扮演超人。媽媽看到后說:“大衛,躺下來!”大衛在用手指挖鼻孔,媽媽看到說:“大衛,不可以挖鼻孔!”大衛在房間里玩,把玩具扔的是亂七八糟,媽媽看到后說:“大衛,把玩具收好!”大衛在屋子里打橄欖球,把媽媽最喜歡的花瓶打碎了,媽媽嚷道:“我說過,大衛,不可以!”大衛知道自己錯了,蹲在墻角。媽媽走過來說:“寶貝,來這里!媽媽以后不讓做的事情,一定不要做,這樣才是一個乖孩子。媽媽永遠愛你!”
從故事里,我看到了大衛是一個能知錯改錯的好孩子,我們要向大衛學習,做一個知錯改錯的好孩子。不管我們犯什么樣的錯誤,都要去主動改正錯誤。爸爸媽媽依然會愛著我們。
讀 《大衛不可以》有感9
我這周讀了一本叫《大衛,不可以》的書,講的'是一名叫大衛的五歲小男孩。他是個讓人又愛又恨的搗蛋鬼。他老是跟媽媽對著干,把媽媽氣的跳腳。最后,他在客廳打棒球,把花瓶打破了。媽媽雖然懲罰了他,但是還是給他了一個擁抱說愛他。其實我有時候也和大衛一樣,媽媽說的我不聽,我偏要做媽媽不讓做的事,也把媽媽氣得不得了。
媽媽也會懲罰我,但是和大衛的媽媽一樣,我媽媽也是很愛我的。我決定以后聽媽媽的話,不和媽媽對著干,不惹媽媽生氣了。
讀 《大衛不可以》有感10
我覺得,大衛這個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他自由散漫,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是他最后終于學會了聽媽媽的話,讓他回房間就乖乖的回房間了。
象大衛這么玩兒,很容易受傷,媽媽會很擔心。如果大衛長大了還會這么做的話,作為主人他會帶頭破壞自己的家,家里很多東西會壞,會很臟;人們會看到一個不和諧的家庭;爸爸把東西扔來扔去,媽媽又說要收掉要收掉。如果別人看到一個非常不和睦的家庭,這樣一來,大衛心里一定很不舒服。
第一幅圖,我覺得大衛不可以在墻上畫畫,墻都臟了,亂亂的;畫的這么亂,他家成亂亂的了;而且彩筆扔的.滿地,沒有收。
第四幅圖,我覺得大衛如果不穿衣服亂跑很容易感冒,再說了,也很丟臉。
(媽媽說,言簡意賅,說明問題就行了,孩子說:怪不得呢,每一幅畫只有一句話。)
第六幅圖嘛,我覺得還可以原諒他一下,因為他做了一個很有創意的小人,土豆做頭叉子做身體兩根黃瓜做胳膊,最經典的是大雞腿做了兩條腿!
最可笑的是挖鼻孔,我覺得這樣有點不講衛生。
讀 《大衛不可以》有感11
“不可以”、“不行”這句話在我們耳邊時常響起。就像妹妹最喜歡的那本書《大衛,不可以》。
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一個特別活潑淘氣的搗蛋鬼——大衛,把家里搞得一團糟的小男孩。他簡直就是我妹妹的翻版:在墻上亂涂亂畫;趁媽媽不注意踩著板凳拿柜子上的糖果;出去玩時把自己弄得滿身泥巴;洗澡時把衛生間搞得滿地是水;在家時不停地制造噪音;吃飯時玩食物;每次都把玩具扔的到處都是......媽媽總是生氣的說:“不可以這樣!”雖然大衛總是犯錯,但是大衛的媽媽每次都會原諒他,這讓我感受到了大衛媽媽對大衛深深的愛。
貪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小孩子總是一次次的犯錯,是因為他們還體會不到那句“不可以”所代表的“愛和關心”,這就需要父母的'包容和耐性。
在孩子的成長之路上,家長充滿愛的擁抱,可以化解他們心中的委屈。作為孩子的我們也要理解家長,體會家長的良苦用心!
讀 《大衛不可以》有感12
《大衛不可以》這本事講述的是一個叫大衛的小孩的'故事。有一個小孩,叫大衛,他很調皮。有一天,大衛想吃餅干,可是,媽媽不讓吃餅干,媽媽就把餅干放在很高的地方。
但是我大衛還是想吃餅干,他就拉來了凳子,他站在凳子上,使勁夠,就快夠到的時候,媽媽叫了一聲:“大衛!不可以!”……就這樣,大衛鬧了一天了。
第二天,大衛在家里看電視,大衛覺得家里太亂了,想收拾的時候,他突然想打棒球了,于是,他就在家打棒球。突然,大衛打到了媽媽心愛的花瓶,媽媽忍了一天的火氣終于爆發了。
讀了這本書,我知道了不能像大衛一樣,當一個調皮搗蛋的人,而是要當一個體諒媽媽幸苦的人。
讀 《大衛不可以》有感13
大衛是一個調皮淘氣、而且愛搞惡作劇,讓小朋友喜歡、家長卻又頭疼的小男孩。而他的媽媽是一個話語中帶著些簡單且嚴厲帶著點粗暴的母親,但是內心卻充滿了溫情和濃濃母愛的母親。
雖然繪本里只有大衛一個完整的形象,但是媽媽偶爾也會出現,而且媽媽從來只重復著一句話:大衛,不可以!盡管如此,在我閱讀和欣賞這本圖畫書時,感覺大衛的媽媽也是繪本的主角,只是她是悄悄藏在背后的主角哦!她時時刻刻都在關注、關心、關懷著大衛的一舉一動,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大衛,不可以。為什么媽媽會把這句話掛在嘴邊,讓人聽來不是很舒服。
每個人都喜歡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多少人也曾像大衛一樣有著相似的童年,常常被媽媽追著喊追著跑;又有多少人像大衛的媽媽一樣,心里很愛很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卻無可奈何地說這道那!歸根到底,都是因為愛啊!
讀 《大衛不可以》有感14
從教至今,雖不長,卻也寒暑不斷,每每身邊總能聽到這樣的聲音“老師,可以用紙的背面嗎?”,“老師,可以用水彩筆嗎?”。聽到時,心涼一半,另一半雖勉強硬撐,卻也微微顫抖。回想小時候,因為是個老師不很喜歡的小朋友,每遇此種狀況不敢提問,只能自己去想如何做,雖時有做錯,少不了一番批評,但也每每小小歡喜,感嘆,總有做對的時候啊。現在想來,現時所有思考皆來于此。而今,崇尚自由教育,卻不學素質教育。行灌輸之能事,卻不尊古人之明德。即不是西方教育,也不是國人之教育啊。
何為教育出路?這問題不由我說,我只說“孩子雖是自由了,可遇到問題可有找到解決問題答案的地方?”答案是沒有,我們沒有給孩子尋求真理的途徑,所有“真理”完是家長、教師的教誨。可是真的自由?很是喜歡以前對傳業之人的稱呼,“先生”。只是先、生而已,動不動的`不要以為是全能是萬能。我們的學堂重視分數,這無可厚非,科舉之瘤“我只說是瘤,可萬不敢說是毒瘤。”至令今日仍以分數決定命運,無所,從名師而學,以身明教,求學有益啊。恍惚間,我突然審視起了自己,我難道是個會思考的人嗎?或只是以自以為是的明德而以恍惚間悠悠從教。或是現今教育如此老師多矣。余秋雨說的好,“細節是垃圾。”我們的孩子知道太多的垃圾了,或許我們應該告訴孩子們,比電腦知道的少哪么一點點不是羞恥,所有書中能找到的只是我們學會查閱的方法,了解取得知識的途徑是否就可以了呢?
擱筆至此,所記已是滿紙荒唐了,只是以此“蒲蒲蘭店慶”之際,獻上我對兒童繪本圖書的感謝,至少我看到了給孩子的,讓他們自己尋找真理的地方,這是一片凈土,我也希望我做的工作不辜負這凈土。
讀 《大衛不可以》有感15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無關乎身形的高矮胖瘦,外表的可愛平庸。故事一開始,繪本作家刻意把故事的主人翁大衛,形塑成一個也許在一般外人眼中,并不是長得特別可愛討喜的小朋友,加上一些會讓父母抓狂的典型熊小孩失控行為,乍看之下小大衛就是個天天讓大人頭疼的調皮搗蛋鬼,肯定是不討父母歡心的,以如此鮮明活脫的小主人公特色作為吸引父母與小朋友閱聽者注意力的開頭。
作家精準地把一些學齡前懵懂未知的兒童普遍會發生的脫序行為透過活潑有趣的筆觸,生動的場景,一一描繪出來,對大多數的父母在教養孩子的過程與經驗中都能產生共鳴,從市場行銷的角度,作家成功的`打造了一款能解決消費者(父母)”痛點”的產品,與消費者的實際生活體驗產生連結,大大增加了產品的市場接受度。
作為繪本講師,接觸到這樣題材與內容的繪本,相對是比較好發揮的,透過故事中小主人公大衛的各種讓媽媽經常喝斥或制止的不受控行為,可以讓經常會產生類似行為的小朋友們了解到,這些行為并不是只有他們會做,而受到父母的責備與限制,也不是只有發生在這些小朋友身上,讓孩子不會因為父母的良善管教而產生否定自我價值的負面思維,繪本講師也可以在描述大衛的各種脫序行為時,適時告訴孩子們這些行為帶來的危險與負面效應,所以媽媽為什么不讓大衛做這些事。故事的最后,飽受媽媽責備限制而處處受挫又意興闌珊的大衛,終于心靈受挫的對自己產生懷疑: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當然最后繪本老師會告訴小朋友們,雖然他們經常犯錯惹媽媽生氣,雖然偶而媽媽會處罰他們,但是媽媽還是愛他們的,限制,責備與處罰,都只是要告訴孩子們,媽媽是希望他們平安健康的長大。
【讀 《大衛不可以》有感】相關文章:
《大衛,不可以》讀后感08-25
讀《大衛·科波菲爾》有感01-09
讀《大衛科波菲爾》有感06-27
讀《大衛科波菲爾》有感06-29
讀《大衛·科波菲爾》有感15篇02-15
讀《大衛科波菲爾》有感15篇(優)11-08
《大衛科波菲爾》讀書心得02-19
大衛科波菲爾讀書心得03-06
《大衛科波菲爾》讀后感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