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明朝那些事兒》讀后感-優秀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一段時間,我一直在看一套書,看完了就再看一遍,被我翻來覆去看的書叫《明朝那些事兒》它記載了從朱元璋造反建國,到李自成攻入皇宮,朱由檢自殺這段近200年的明王朝歷史。可以說,這套書是我最喜歡的經典作品。
這時,某些沒有看過的人該跳出來了:“不就是歷史嗎?這種枯燥的書我才不看!”這你就猜錯了,“子曰”云云的我也不愛看,就是因為《明朝那些事兒》是用白話文來寫的,并且加了許多當代流行語言。讓人笑了,還了解到了歷史,看這種書,何樂而不為呢?看了當年明月的書,我也覺得:歷史原來很精彩。
歷史是什么?毛佩琦告訴我們——歷史就是那些殘臺斷瓦、古廟荒冢嗎?就是那些發黃的書本嗎?不是,絕對不是。那些史書寫得實在是太深奧,小學生很少能看懂。知道《明朝那些事兒》出版了。易懂而又精彩。不像那些書中的一小個詞語,查字典,看注解……整本書讀完了,木然木然的。我看《論語》時,就深有感觸。
在第四部寫徐階那一章,有這樣一段話:“正德二年,徐階隨父親外出趕路,父親在前面走,他在后面緊跟著,在經過一座高山的時候,徐階一不小心,又出了點意外,當然,他并沒有掉進枯井,相對而言,他這次掉的地點比較特別——懸崖。等老爹聽到響聲回過頭來時,徐階已跌入山崖。這位父親大人立即放聲大哭,枯井多少還有個盼頭,懸崖底下就是閻王的地盤了,地府招人那叫一收一個準。當時我就笑了好長時間。現在想起來,《明鑒錄》上可不會這么寫,頂多是個”階落入山崖,其父大悲之”。這么一寫,就讓人覺得,是在念一道干巴巴的應用題。而當年明月這么一寫,反而讓人覺得,跌入山崖還有喜劇。
整套書中,作者寫朱元璋造反前的猶豫,朱棣想登上皇位,再造反之前也猶豫再三。因為他們都知道,“走上了這條路,就不能再回頭。”體現了封建王朝“皇帝”這個世襲位置的殘酷:雖然風光,卻令人痛苦。使我深有感觸。
《明朝那些事兒》不愧是一部經典作品,它像甘霖一樣滋潤著我,它像雨露一樣培育著我。使我從一個對明王朝歷史一竅不通的人,變成一個在課堂上娓娓而談的人。它,讓我懂得了很多很多……
【《明朝那些事兒》讀后感-優秀讀后感】相關文章:
明朝那些事兒的語錄29句02-02
明朝那些事兒的語錄35句11-13
明朝那些事兒的語錄38句02-11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01-08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02-02
(優秀)《明朝那些事兒》讀后感11-21
明朝那些事兒的語錄摘錄36句11-06
明朝那些事兒的語錄摘錄40條02-28
明朝那些事兒的讀后感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