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讀后感>《三字經》讀后感
《三字經》讀后感
更新時間:2024-06-30 14:59:26
  • 相關推薦
《三字經》讀后感精選15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字經》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字經》讀后感1

  文章介紹了歐陽修的讀書方法——“計字日誦”。歐陽修每天讀,用了三年半的時間將十部書讀完。然后,他又每天背誦150個字,這樣只用了七年時間就全部背誦完畢。積少成多,同樣可以學到大量的.知識。

  讀了這篇文章,我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因為我也正用類似的“讀”字法來背古詩。這種方法第一天要讀十遍,第二天讀五遍,第三天讀五遍,第四天讀兩遍。假期我就用這種方法來讀《桃花源記》。因為沒有“背”的要求,所以我減輕了許多壓力。四天后,我不但輕輕松松地背誦下來,而且記得很牢固。直到現在我仍然堅持每天用這種方法背誦古詩。

  “堅持”二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說它容易,是因為只要愿意,人人都可以做到;說它難,因為能夠真正堅持下來的,卻往往只是少數人。

  千里之程,在腳下,不在眼前。

《三字經》讀后感2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是《三字經》。大家對這本書一定不陌生吧!這是一本圣賢書,它濃縮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書中一個個故事,讓我知道了歷史名家、偉人如何從小尊師重道,知錯能改,嚴格自律,勤儉節(jié)約的。還有朝代更替,帝王興衰,人文教育,史地天文,倫理道德等方面的知識。內容廣,意義深。

  我記得其中是這樣寫的: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意思是:黃香九歲的時候,便知道在冬天睡前,先用身體溫暖床上的被褥,夏天用扇子把涼席和被褥扇涼,再請父親去睡。

  我們現在個個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被父母疼著慣著,恰好相反,是父母用暖水袋溫暖床上的被褥,再讓我們去睡。想想我們是很幸福的,但也有愧疚。就拿我來說吧,自己能做的事不去做,比如說:自己的衣服會洗,卻不洗,自己的房間不收拾,卻讓媽媽收拾……媽媽給我講道理時,我總是左耳進右耳出,有時做錯事還為自己的.錯誤找借口,或者辯解一兩句,往別人身上推得一干二凈。現在想想也太不像話了,與黃香對比真是天壤之別啊!古人能做到的,我們新時代的少年難道就做不到嗎?我們小學生本身就需要學習,學習怎樣做事,怎樣做人。我要向黃香學習,為父母多承擔點家務活,比如:幫媽媽掃地、洗碗等,減輕他們的負擔,做個好孩子。

  在這里,我要感謝《三字經》,是它讓我開闊了視野,受到了教育。我堅信:只要我努力向古人學習,我會比他們做得更出色。

《三字經》讀后感3

  去年,爸爸給我買了一本《三字經》,我認真地讀了起來,發(fā)現它還真的是“耐人尋味”呀!它講述的是人們做人的準則,是一本十分具有啟示性的書,我就從其中獲得了很大的收獲。

  《三字經》里我最喜歡這兩句:“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融四歲,能讓梨,弟與長,宜先知”。這兩個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我,使我懂得要孝順長輩、要懂得謙讓。想想我以前,都是衣來張口、飯來張口,所有事情都是爸爸媽媽幫我安排好。我明白了這兩個故事后,覺得十分慚愧,決定要向他們學習,不僅僅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要幫爸爸媽媽做一些家務,并要孝順父母;在和同學、朋友們一齊時,不要逞強,要懂得禮讓。

  有一天中午,我放學回到家,看到媽媽躺在床上睡著了,我忽然想起媽媽昨晚上夜班,天亮了才回來。“是我大顯身手的時候了!”我把書包輕輕地放下,躡手躡腳走到廚房,學著媽媽的.樣貌,系上圍裙、淘米、洗菜……

  當我把飯菜端到桌子上時,爸爸回來了,一臉驚訝地看著我:“我們家的小公主什么時候學會做飯了?”“我不知做得好不好吃,請你先嘗一下吧!”“只要是你做的,必須是最好吃的!”媽媽不知什么時候也湊了過來,滿眼淚花地對我說。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又大聲地讀起了《三字經》。《三字經》,我人生的路燈,它將照亮我前進的征途。

《三字經》讀后感4

  《三字經》把我國從古到今的故事都表達在這本書上面。《三字經》就像一本中國的《圣經》。其中有教我們做人的,有教我們做事的,還有教我們學習的等等

  其中的故事有著深刻的哲學道理,生動而有教育意義。比如“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孔融四歲就開始把最大的梨子分給了個哥哥,自己吃最小的梨子,這多么懂事啊!“香九齡,能溫習。孝于親,所當執(zhí)。”黃香九歲就開始照顧自己的父親,冬天她把自己唯一的被子給了忍著病痛的父親,自己挨著凍,這讓我們明白了:“父母在外面辛辛苦苦地打工掙錢,我們應該多犒勞犒勞父母。”“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子小時候不好好讀書,經常被人笑話。孟子的.母親知道后,非常傷心。于是她就把剛織好的布割斷,用布來教育她的孩子。最后,孟子長大后,變成了一名著名的文學家和思想家。他知道如果不是自己母親的耐心教育,自己就不會有這么大的成就。所以我們知道了:“我們的知識都是由我們的老師和家長耐心教導出來的,但有時候因為我們的作業(yè)比較多,所以家長催促我們的時候,我們會和家長們起一些爭執(zhí)。其實,家長所有的嚴格都是愛的教育;有時候,我們作業(yè)還沒有寫完,就偷偷地玩起了游戲,最后,等父母回來時,已經很晚了,但我們還是一直在玩。這樣不僅父母以后不允許我們玩,而且明天還會被老師批評,這可不是一件好事啊。所以我們應該寫完作業(yè)之后,在經過父母的同意,才可以玩游戲。這樣,既可以玩,又不會被老師批評了。

  《三字經》里還有許多的哲學故事,其中的人物給我們樹立了許多榜樣,也告訴我們很多深刻道理,讓我們受益無窮!

《三字經》讀后感5

  《三字經》被稱為三大國學啟蒙讀物之一,它獨特的思想價值和文化魅力仍然為世人所公認,被歷代中國人奉為經典并不斷流傳.

  《三字經》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千百年來,它家喻戶曉,內容豐富,涵蓋了歷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無一不觸動中國人的心。甚至有些外國人也來中國學習《三字經》。

  《三字經》是以三字為句,他短小的篇幅,蘊含著許多深刻的道理。一共才一千五百字左右的《三字經》,卻是多么的神奇,每一個字都是那么充滿魔力,每個字都有深刻的道理,教會我們道德上的.意義與做人的道理。

  經過七百多年的流傳,《三字經》從零難相見走向宮廷內外,從大江南北走向世界各地,從名不見經的鄉(xiāng)間讀物成為聯(lián)合國推薦的世界啟蒙名著,其間的曲折歷史和歷代學者的心血與貢獻可謂紙書難盡,而它對世界文化的貢獻更是垂裕千秋、造福后代。

  《三字經》里的一個個小故事,便成為我成長道路上的指路燈,《孔融讓梨》的故事讓我學會謙讓,《懸梁刺股》的故事讓我獲得學習上的成功。

  《三字經》,您就像一位老師,像一盞明燈,把中華傳統(tǒng)的美德傳承下去,也希望全世界的人們,能夠在《三字經》的幫助下,成為對國家有幫助的人。

《三字經》讀后感6

  我們要珍惜自己的黃金時間,用功讀書;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禮儀,不能成才;從小學會尊老愛幼,知道父母的甘苦,孝順父母……這一個個道理都來自于“道理的寶庫”——《三字經》。你看過《三字經》這本書嗎?可好看了!三字一句,六字一行,像順口溜似的,便于謹記,真有趣!

  里面的一言一語都蘊含著一個個道理,都成了我的座右銘。正因為《三字經》這本書陪伴了我的童年,現在,我的'見識不斷增長,視野不斷開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是《三字經》中的第一句話,也是我們要學會做人的第一個道理。是啊!人生下來原本都是一樣的,但如果從小就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自然就會變壞。有些父母從小就寵壞孩子,等孩子長大后卻嫌棄父母,漸漸誤入歧途。學好難,可學壞就容易了!我也不禁搖頭嘆息。現在那些坐牢的犯罪分子們,難道一生下來就注定是犯罪的命運嗎?不是。因為他們從小不會區(qū)分善惡,惡漸漸侵蝕了他們的靈魂,令他們喪失了人性,迷失了自己,才會成了他們永遠的罪過。才會造成現在不堪設想的后果。讀了這句話,我感觸很深,腦子里刻著這樣一句話:我們從小就要好好學習,學會辨別是非,將來做一個能為社會作貢獻的人才!

  我曾看過這一句:稻糧菽,麥黍稷。此六谷,人所食。讀著讀著,我不禁臉紅了,還真想挖個洞鉆進去。這句話就像一塊抹布,把我心里的污跡抹得一干二凈。“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話誰都會說,甚至都背厭了。可行動呢?我也常斥責自己:農民伯伯千辛萬苦地種稻溫飽每一個人,我們卻若無其事地浪費糧食,這對得起農民伯伯嗎?回憶起農民伯伯,他們無論天氣多么嚴熱,不論多么寒冷,他們都日夜不停地耕種著的那種滋味,讓我無比慚愧。這句話讓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次,中午在家里吃飯,我吃飽了,可許多菜還在碗里動也沒動。我瞧四周沒人,便把飯偷偷地倒進了垃圾筒里,還不以為然地走開了。現在認真地想想,哎,還真不應該。當我們吃到香噴噴的飯菜時,可別忘了辛勤耕種的農民伯伯。愛惜糧食,節(jié)約糧食!

  《三字經》可真是一本好書!“道理的寶庫”這個光榮稱號給予它可真沒錯!我們要牢記《三字經》中的大小道理,并讀中思考,把書里的知識真正內化為自己的東西。日積月累,相信我們一定能成為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在此,我就贈大家一句我讀《三字經》后感受最深的一句話,希望大家喜歡吧:海有邊,山有路。學無涯,不停步!

《三字經》讀后感7

  《三字經》這代歷史書,相信大家都看過吧,《三字經》可是一本悠久的古代書啊!它的每一個字,都包含著一個深刻的道理。讀完三字經后,還要透徹理解它們的意思,這樣才能做到十全十美哦!國慶節(jié)在家休息的日子,爸爸要求我把以前讀過的《三字經》拿出來重讀,并給我講解了每一句的意思。上學前背《三字經》時,其中很多語句的意思我都不懂,現在上學了,經過爸爸的講解,經過每天老師的引導,我能理解了書中的一些含義。

  三字經的.每一個,每一行字,都在講述著一個個人生的哲理。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那樣,意思就是不能浪費時間,要珍惜每一分鐘,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而“一而十,十而白,百而千,千而萬”的意思,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恒心、有耐心,一步一步來。

《三字經》讀后感8

  看了錢文忠解讀《三字經》很是受益,錢教授以其深厚的國學功底解讀《三字經》,借鑒古人、融會歷史、貫通現代,將積淀千年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用生動的語言,鮮活的事例演繹成當今社會生活道德規(guī)范的寶貴鏡鑒。

  《三字經》內容廣泛,包括了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是學習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不可多得的經典啟蒙讀物和小百科;即使在今天,也仍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社會功用。錢教授認為,《三字經》是我國古代的兒童識字課本,是中國傳統(tǒng)的兒童啟蒙讀物,實際上成為全國通用的兒童教材。讀完之后我感覺《三字經》的學習對象是父母和教師,而教育對象才是兒童學生,《三字經》是一部供父母和教師教育孩子用的讀本而非兒童讀物。

  《三字經》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講教,即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理由、教育的方法、教育的規(guī)律。第二部分講教的內容。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像一根線,他的解讀把文化、哲學、宗教、社會、經濟、文學等等一顆顆珠子串起來。第三部分是學的部分,以眾多學習的例子,強調努力學習的重要意義。錢教授建議把第三部分前移。

  讀完之后,作為一名教師,“教不嚴,師之惰”一直回響在我耳邊。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教師地位之高,從天、地、君、親、師的排序就可以看出:上有天,下有地,中有皇帝,有父母、有祖父母,接著天地君親,第五就是老師。儒家思想講究師道尊嚴,強調教師的絕對權威。在中國的傳統(tǒng)當中,老師必須嚴格教育。教書先生甚至可以責罰不認真讀書的皇子。書中為我們講了一個關于皇子老師的'故事:朱元璋做了皇帝后,很關心皇子的教育,滿世界找有學問的人,終于找到教學水平很高的李希顏。這位老師完全以一種嚴格的態(tài)度,來履行自己的教師職責。這些皇子上課不好好聽講,他就揍,打得皇子嗷嗷叫,痛得受不了。只要他們不好好學習,就要打他們。朱元璋有一個非常寵愛的小王子,就跑到父皇那說:“這書沒法念了,這老師給我揍的,都快揍死了。”皇帝聽了以后非常生氣,準備治老師的醉。但馬皇后對他說:“李先生這是以圣人之道,以一種非常嚴格的態(tài)度來教育我們的孩子,也是為了你的江山社稷考慮,我們應該感謝李先生,怎么能責備他呢?”后來,皇帝對這位老師非常敬佩。那位老師退休時,朱元璋專門賞賜了黃袍,同時賞賜了大量的錢財。

  現在好多家長不理解老師,如果對孩子要求嚴一點,動不動就興師問罪。搞得我們老師很被動,是不是老師就可以縱容孩子?我們的嚴格教育是不是就不對了?當今社會強調教師要充分尊重孩子,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合作者,絕對不允許體罰孩子,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教不嚴,師之惰”到了今天,我認為這句話的含義是:做老師的,教誨學生要講究好的方法,不采取善教之方,就是做老師的過錯、失職。重點是強調教師要有教師之道、善教之方。我的周圍經常有一些成功的教育者,面對“習相遠”的學生,他們能保持平靜的心態(tài),溫馨的情調。首先采取誘人法,付與真情關愛和細心溝通,疏導學生明其志、曉之理,營造師生融洽和諧的氛圍,搭建學生自醒的平臺。其次是采用循循善誘法。針對無法及時完成學業(yè)任務的學生,在他無助時給予有助,予以細心的指導和批閱。鼓勵學生樹立信心和自愛,促成學生逐日提高,可謂教之善也!反之采用刻薄寫生手法,以師道尊嚴的面孔出現,嚴重地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結果,學生或畏而遠之、或逃之夭夭、或破罐破摔、或賭氣輟學,可嘆惰之害也!

  在今后教學中,我要學習他們先進的教育方法,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以一種敬業(yè)的精神來履行自己的職責。

  讀了這本書,才能真正理解《三字經》傳達給我們的那種文化信息,才能理解《三字經》對于今天,特別是當前我們開展國學經典教學不可替代的意義。

  在我們學校經典文化讀書活動更是搞得有聲有色。學校非常注重對學生國學經典文化思想的教育,一直堅持國學經典《弟子規(guī)》、《三字經》、《論語》、《老子》和古詩詞等的誦讀活動,課間喇叭里播放著《弟子規(guī)》、《三字經》,《新學堂歌》……每當中午、晚上放學的時間朗朗的背誦聲音就會響遍我們的校園。文化氛圍濃厚了,品位提升了,在校園內東南角創(chuàng)設一條文化長廊,該長廊由三、四十米多長的竹簡組成,上面匯集了“三字經”、“弟子規(guī)”等內容。每個教室門前的柱子上也有這樣的竹簡,樓梯間掛有古詩詞、成語故事,學生隨時隨地可以感受到經典文化的魅力。經典的力量是巨大的,但其潤物是無聲的。經典,讓學生愛讀書了,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文學修養(yǎng),增強了語言表達能力。

  教師們的讀書熱更濃。學校為我們營造了讀書的環(huán)境,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為老師購買圖書,如《四書五經》每位教師手里都有一本;并且保證了閱讀時間:每周至少能抽出兩個小時的讀書時間。青年教師每周組織一次教師論壇活動。經常全體教師收看于丹的《論語心得》。本學期一開始我們邀請山東大學的張德蘇教授做了 “國學簡述暨孔子的教育思想”的精彩國學導讀報告,后來山大文學院博士生導師仵從巨院長經典讀書文化導讀報告會。為推進書香校園特色品牌建設深入發(fā)展,有效推進教師讀書文化品位和層次,著手與山大文學院合作,開展“專家教授進校園讀書導讀行動”和“書香名師讀書研修活動”,專家學者將走進校園與教師學生面對面,部分教師將走進山大威海分校文學院進行選課研修。這些舉措極大地激發(fā)和調動了全體教師讀書的熱情和積極性,提高了教師品味!讓我們繼續(xù)讀書吧!

  讀書是一個持之以恒的過程,讀書是一個終身的事業(yè),讀書是一種生活的方式,讀書是一種修養(yǎng)身心、增進知識的方式。古語講:“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人生是一座山,人生是一片海,我們必須經歷過勤苦才會有快樂,才會有成功,才可以有權利期盼收獲!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句話:“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三字經》讀后感9

  《三字經》是我國最有代表性的少兒啟蒙讀物,它不但濃縮了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而且還是我們中國人的國學,原文雖然只有1000余字,但結構嚴謹、文字簡練、內容包羅萬象,我讀了《三字經》后,真的'從中學到了很多道理。

  就拿“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這句來說吧,我們學習要從簡單開始,學英語應該先學單詞,最后再學課文。語文呢,也要先從拼音學起,然后學聲調,學生字、詞語、句子、課文。這樣我們才能由淺到深,最后用知識把自己武裝起來,使我們成為有知識的人。

《三字經》讀后感10

  《三字經》的著作年代雖然離我非常遙遠,但是直到今天,這本書對我們仍然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這本書用通俗的文字、形象的比喻、對我們講述了各式各樣的道理;他勸導大家,要做一亇誠實的人、健康的人、勤勞的人、有知識的人、品格高尚的人。具有這種品格的人,才是有用的'人。

  古今中外,多少英雄人物都具備上述品質。

  當然,讓自己造就一亇有用的人,不但要有決心,更重要的是要有恒心。“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成義”!

  今天我有這么優(yōu)越的學習條件,又有這么多的人關心著我,我一定要努力學習,將來一定要做一個有用的人!

《三字經》讀后感11

  《三字經》是一本歷史悠久的書,三字一句,兩字一韻,瑯瑯上口。它的每一個字,都講述著一個故事,每一個字都蘊藏著一個深刻的道理。

  讀了“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我懂得了嚴師出高徒,嚴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徑。 書中舉了許多的例子,如“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是啊,孟子所以能夠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大學問家,是和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告訴我們好的教育方法就是嚴格而有道理。竇燕山能夠使五個兒子和睦相處,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學業(yè)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開的。 對孩子的嚴格要求雖然是做父母和老師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應該理解父母和老師的苦心,才能自覺嚴格要求自己。

  所以,人要懂得感恩。 《三字經》告訴我們“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東漢人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所以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父母的甘苦,知道孝敬父母,這是做人的準則,也只有這樣才能激勵自己刻苦學習,不斷成長。 好書不厭百回讀。我要感謝《三字經》,是《三字經》讓我知道了孝敬父母,尊重長輩。我每天讀一讀,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不斷地鞭策自己,讓我不斷地成長、成長……

《三字經》讀后感12

  《三字經》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的精華,也是我們中國人的國學。《三字經》三個字為一句話,一段共有四句。《三字經》主要是寫人的善、惡、學、孝、禮、儀,它是一本很有教育好處的書,它教育我們要愛國愛校,親師愛友,勤于讀書……它教會我們太多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最經典的臺詞:“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幾句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明白。意思是:人生下來,天性都是好的,只是之后由于各人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所構成的生活習慣不同,才使人們的性格不同。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它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所以我們從小就要好好學習,區(qū)分善惡,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個性是讀到:“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時。”我真的很感動,黃香九歲時,就懂得孝順父親,夏天為父親搖扇子,冬天給父親暖被子。孔融四歲時就懂得把大個兒的梨讓給哥哥吃,自己就吃小的。而此刻的我們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yǎng),自以為是。所以我們更要好好學習黃香和孔融的高尚品德,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

  書中的:“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讓我明白了小時候不好好學習是不就應的,那樣老的時候就不會有所作為。俗話說的好:“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使我明白了玉不經過雕刻就不能成為有用的器皿。人如果不學習,就不會明白做人的道理。

  讀了《三字經》里一個又一個感人的故事,讓我感悟到了其中的含義和道理,也堅定了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我要努力學習,天天向上,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字經》讀后感13

  最近,我讀了《三字經》,感覺十分有趣。它講了人性的趨向。人性的本善,但人性受環(huán)境的影響。它還講了“五行”相生相克,以及從伏羲開始到現代的文明發(fā)展和歷史動態(tài),還有四書五經。因此,當你具備了里面的各種要求時,你就會成為一個文質彬彬的人,受到人們的愛戴、歡迎。

  開始讀《三字經》,看不懂它在講什么,猶如置身云霧之中,看不清前方。可當我漸漸深入《三字經》、漸漸懂得《三字經》的意思時,卻靈光一閃,一下子有了辦法,才發(fā)現《三字經》的`高深精湛,才發(fā)現書不是你想的那樣只是用文字和標點符號跟空格組成的一壘厚厚的白紙那么簡單。當你真正明白它的意思時,你才看到面前的龐然大物。

  讀了《三字經》,我明白了很多。

《三字經》讀后感14

  今天,老師要我們去買《三字經》,我想這《三字經》有什么好看的,竟然要買,那就去書店看看。 放學了,我到了書店找到《三字經》看了看,著才知道,原來《三字經》這么好,這么多令人學習的知識文化。我拿起這本書,去付錢付完錢后,我飛快地跑回家,津津有味地看起《三字經》來。

  每天放學回家,學完作業(yè),不看好看的動畫片而是看知識豐富的《三字經》反正一看空就看《三字經》,看完了又看我要看到我能背得很熟的'時候。

  其中我最喜歡看香九齡能溫席,因為黃香九歲失去母親,一直都是和父親相依為命,幫父親干很多家務,夏天黃香用扇子把床扇涼了,才讓父親入睡,冬天,黃香同自己的身子把床睡暖和了,才在讓父親入睡。黃興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也要向他一樣孝順父母,幫父母做家務,以優(yōu)秀的成績來報答他們。

  同時這也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要小聲和父母說話,不能大叫大嚷,也不能為了一件小事而影響父母,要做一個懂事,孝順父母的好孩子。也讓我明白了要多讀書,少玩電腦,看電視,要努力學習,這樣才能,懂得更多的知識。

《三字經》讀后感15

  我們剛剛能聽得懂大人們說話時,父母一直在給我們灌輸著“父母呼,應勿緩”的道理。我們剛剛學會識字時,老師就交于我們“人之初,性本善”。這不論是做人道理,還是朗朗上口的背誦文章都來自于一本傳承中華文明的瑰寶——《三字經》。

  可能《三字經》早已是家喻戶曉了,可這瑰寶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得陌生,這使當今的我們開始逐漸忘記其中文明精髓,并不了解其中的為人之本。就在讓我認為《三字經》將來會變成只知名字,不知內容時,出現了一個可謂是拯救了這即將消逝精華。他就是——錢文忠。

  說起錢文忠,大家可能有所聽聞,他是清華的教授,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才華橫溢,讀完《錢文忠解讀三字經后》他的分析,他的文學功底讓我無比敬佩。

  從《百家講壇》,到《三字經》的'再次閱覽,最后讓《三字經》中的道德、文明、文化精髓等步入生活。錢文忠的見解很細致,開頭是倫理道德,再是經典文獻,然后是中華歷史。若不說,誰能知在這僅僅一千字中,競蘊含了這么多內容。一字一句的由來,其中的道理,都分析透徹。翻開書字里行間富有現代感,卻不失其中古人思想。

  看完整本書有種被受過了諄諄教誨的小孩,在反省自己,反思自己是否把這一切都列為做人之本,為人之道。《三字經》一共1122字,字字都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華。

  翻開書開篇就告知如今我們?yōu)楹卧僮x《三字經》,因其中內容廣泛包括了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社會道德等,在如今依舊擁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與社會功用。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人之初,性本善”這一句或許是因為從小就只記得這一句的原因吧,但是我知道它10年,都曾未知道其中的深層意,只有我讀完這本書閉上眼睛回味其中的韻味時,我才明白,才能被受教一生。錢文忠說“人之初,性本善”的表面意思是人:出生時天性本來就是善的。看完后我在思考,為何是善而不是惡呢?然而這本書確一一告訴了我答案。從學派、中西文化、名人名事,全部分析透徹讓我全面了解跟這句話有關的知識及道理等。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并不是那些所謂的我明白了什么什么做人道理,不是空空而談的我要好好讀書。我覺得我的感受就是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精髓,就應該以更現代感的方式傳承,例如《錢文忠解讀三字經》一樣,運用不同的理解性來把經典分析,使現在的人們更好的接受這份精華,更好的運用其中又用的東西。

【《三字經》讀后感】相關文章:

《三字經》讀后感10-28

三字經的讀后感01-11

三字經讀后感07-17

《三字經》讀后感10-10

三字經讀后感07-31

三字經的讀后感11-16

三字經的作文11-10

(實用)三字經讀后感09-14

三字經讀后感優(yōu)秀10-15

《三字經》讀后感【集合】01-10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一本在线精品播放 | 日韩V国产一二三区 | 天天在线高清手机看片 |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网站 | 中文字幕国内自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