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昆蟲記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昆蟲記讀后感1
這一段時間,本就喜愛動物的兒子迷戀上了兒童版的《法布爾昆蟲記》,每一冊都愛不釋手,什么手術專家——沙泥蜂、聰明的獵人——節腹泥蜂、戰爭狂——紅螞蟻等等這些不起眼的小家伙都被法布爾先生賦于了生命與情感,兒子和他的昆蟲朋友仿佛相見恨晚,連玩橡皮泥都讓媽媽幫他捏出這些昆蟲的樣子,喜愛的'程度可見一斑。
法布爾先生將嚴肅的學術寫成了有趣的故事,生動有趣、充滿詩意,他的心思、文筆都如同孩子般純真、樸實、又充滿想像力。一類類的小昆蟲在他的筆下充滿了喜怒哀樂、栩栩如生,又都擁有著大自然賦予的神奇能力,連我這樣的大人都被深深吸引了,從沒想到自然科學也可以寫成這樣充滿趣味的故事。
我和兒子一同學習了紅螞蟻的勇敢與紀律性,領略了小小寄生蠅的威力,欽佩沙泥蜂捕食夜蛾幼蟲的專業性,更加感嘆昆蟲界的神奇與大自然的定律。看著這些故事情不自禁地對自然界和一切生命都充滿敬畏之情。
而這套書的作者法布爾先生,誰又能想像他的創作過程充滿艱辛,穿著農民的粗呢子外套,吃著粗茶淡飯,不知疲倦地在野外鄉村畢生從事著昆蟲學的研究,在如此艱苦的物質環境中竟能保持一份孩童般的純真與執著,更讓人敬佩不已,法布爾攜同他的《昆蟲記》一起帶給我們雙重的感動與精神食糧!
昆蟲記讀后感2
神奇、多彩、變化多端、充滿哲理、甚至還有些詭異,昆蟲的世界居然如此精彩,大自然居然如此奧妙!這種感覺在我讀了《昆蟲記》這本書后突然顯得那樣的強烈。我被昆蟲的世界震撼了,所以,我要感謝法布爾!多少次、多少天,我隨著作者那栩栩如生的描述、生動有趣的分析進入了這個神秘的領地……
早已熟知的螢火蟲居然是食肉動物,且手段罕見的惡毒可它看上去憨厚、柔弱,況且,它那閃爍的光亮給人們尤其是我們小朋友帶來了無限的興趣。叫我如何能接受?!敏感機靈的蟋蟀,它的`歌聲、住所好有特點,這讓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那個琴聲美妙,給人們帶來快樂的時代廣場的蟋蟀柴斯特。在我心里,似乎所有的蟋蟀都成了可愛的柴斯特,叫我如何能不喜歡?螳螂莊重地佇立著的身姿迷惑了可愛的人們。它的“胳膊”居然是可怕的劫殺工具?優雅的外表與“歹徒”之名好不相稱,這與表里不一、笑里藏刀的人是否有幾份相像?叫我如何不恨它?或許,“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就是對它的一種天然的制裁呢?太多的奇妙之處,太多的生命百態,太多的牽扯關聯,與人類社會何其地相似?它讓我感動、讓我驚訝、也讓我無奈,五味雜陳的感覺伴著濃濃的興趣讀著每一章每一節,我能感受到字里行間包含的作者對大自然、對生命的無限熱愛。
我也愛這神奇的昆蟲世界、神奇的大自然!讓我們一起為大自然的神奇而喝彩,為生命的多姿而喝彩!
昆蟲記讀后感3
假期里,我讀了一本跟昆蟲有關的名著——《昆蟲記》。它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長期仔細觀察昆蟲的成果。它融作者畢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爐,不僅詳細介紹了種種昆蟲的本能、習性、繁衍和死亡等,而且洋溢著作者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
通過讀《昆蟲記》,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法布爾工作的認真與執著。他經常很長時間一動不動地看著小小的螢火蟲怎樣捕食;為了觀察節腹泥蜂,他不辭辛勞地攀登了海拔1909米的馮杜山34次(這可是一座難以攀爬的石山)……
讀了《昆蟲記》,我還增長了很多知識,比如,寓言里說螞蟻是“勞動者”,蟬是無用的“歌唱家”,而事實上,螞蟻是“乞丐”,蟬則是勤勞的“生產者”;節腹泥蜂是聰明的獵人,它們會利用自己身上的毒針將捕獲的昆蟲麻痹;蟋蟀總是精心地選擇它的`住宅地,有著高超的“建筑”能力
魯迅曾說《昆蟲記》是“講昆蟲故事的楷模”。《昆蟲記》的語言生動活潑,充滿了情趣。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法布爾總是把昆蟲擬人化,將昆蟲社會比作人類社會,因而他筆下的每一種昆蟲都似乎有情感和思想,使人由衷地對它們生出愛憐與尊重。
讀了《昆蟲記》,我告訴自己以后也要像法布爾那樣仔細而耐心地觀察身邊的事物,同時還告訴自己:要尊重與熱愛身邊那些哪怕最渺小的生命。
昆蟲記讀后感4
蟋蟀是我覺得自己比較了解的昆蟲,它好像總是在鳴叫,但是看了《昆蟲記》這本書以后,我才發現,我對蟋蟀的了解還不夠。
蟋蟀是一個演奏家,它總是在夏天的夜晚奏出美妙的音樂,那么動聽,在這寂靜的夜晚,讓曠野的草地沉靜在一片音樂之中,我覺得音樂是無處不在的,一個小小的蟋蟀它的樂器不過是一只弓,弓上有一只鉤子以及一種振動膜,可它演奏出來音調飽滿,非常響亮,明朗而精美,余韻悠長,仿佛永無休止一樣。盡管蟋蟀非常的小,但是這么微小的生命卻能夠通過它的樂曲給這個世界帶來快樂和美妙。
我能想象出蟋蟀在草地上拉小提琴的`樣子,它好像在開音樂會。我也在學鋼琴,我希望不久的將來我也能像蟋蟀一樣用音樂給人們帶來歡樂和享受,希望我能和蟋蟀合作一曲《昆蟲曲》。蟋蟀也是一個技術非凡的建筑師。蟋蟀喜歡在草地里過隱居的生活,它們很愛家,經常守在家門口。
在各種各樣的昆蟲之中,只有蟋蟀長大以后擁有自己固定的家。蟋蟀的家可不是為了一時的避難,而是為了安全和溫馨的生活而建造的。看來蟋蟀還挺會享受生活的。它會非常慎重的為自己選擇一個最佳的位置,還必須要親手挖掘而成,挖好之后它還會對自己的窩進行裝修,蟋蟀還會把它的家門口用樹葉遮擋住,不讓別人輕易找到它。蟋蟀在建造家園的能力上,算是超群的。沒想到小小的蟋蟀這樣自力更生,對家的感覺是如此強烈,我開始佩服它了,凡事親力親為,讓我們為它加油吧!
昆蟲記讀后感5
我讀了《昆蟲記》一書后,我知道了《昆蟲記》的作者法布爾生活在一個農村家庭里,生活條件很差,但是他仍然生活的很快樂,因為他可以在大自然中盡情地玩耍,學到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
法布爾七歲時就被父親送入學堂,在外頭野慣了的小法布爾一時難以收心,所以一開始的時候成績不好,但是小法布爾是個很有志氣的人,不甘心落在別人后面,別人花一分精力,他就花兩分精力,他的成績就慢慢追上來了。
三十一歲的時候,他擔任了教學工作。有一天,他帶著孩子們在外玩,看見了一個蜂窩,回想起他的童年,寫出了《昆蟲記》。
《昆蟲記》分蜘蛛的`故事、蟋蟀的故事、蟬的故事和松毛蟲的故事。其中,蜘蛛的故事最為精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里面詳細描寫了塔藍圖拉毒蛛、虎紋園蛛、狼蛛和蟹蛛等蜘蛛的生活習性和外貌特征,比如蟹蛛捕食時,會用兩只長長的腳一邊轉動獵物,一邊用絲纏繞獵物,直到獵物不能動彈后,才用嘴上的吸管,吸取獵物的汁液。還有塔藍圖拉毒蛛,會編織一張大網,等獵物撞上來后,它就會先用它的毒牙毒暈獵物,然后慢慢地享用。
讀了《昆蟲記》一書后,不僅讓我大開眼界,知道了自然界還有那么多的昆蟲,而且,每種昆蟲都有自己奇特的本領。還讓我學習到了作者的熱愛生活、勤于觀察和不甘落后、刻苦鉆研的精神。使我深受啟發,我要學習法布爾的這些精神,努力學習,今后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昆蟲記讀后感6
這天,我讀了法布爾所寫的一部名著——《昆蟲日記》。法布爾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用畢生的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完成了《昆蟲日記》這部昆蟲學巨著,他也因此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愛戴。
法布爾刻苦鉆研,犧牲了自我私有的時間去觀察昆蟲。《昆蟲日記》詳細地描繪了昆蟲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蟬、甲蟲、蟋蟀,等等。這給后世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使人類社會迅速走近了現代禮貌。
法布爾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并不容易。他出生于農民家庭,從小生活貧困,靠自學先后取得多個學位。他前半生一貧如洗,后半生勉強溫飽,但法布爾沒有向各種困難屈服,他勤于自修,精心選取研究方向,堅持不懈地進行觀察研究昆蟲及植物,不斷獲得新成果。法布爾一生最大興趣,就是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發現自然界蘊含著的科學真理。他正因為熱愛真理所以撰寫《昆蟲日記》。
我多么渴望像法布爾那樣,到知識的海洋中去遨游,到科學的.世界去探索,去揭開自然界中的一個又一個奧秘,為人類造福啊!然而,平時我連做數學題都不認真,不刻苦。總是這多一個小括號,那落一個小數點什么的。同法布爾相比,我感到羞愧不已。
讀過《昆蟲日記》和法布爾的生平,我感受很深,《昆蟲日記》不僅僅僅充滿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涵著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爾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爾那樣,要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再艱苦,也要為了理想而不斷奮斗。
昆蟲記讀后感7
今天,我讀了《昆蟲記》中的第一章故事,認識了一個奇怪的蟲子叫“圣甲蟲。”
它屬于一種食糞蟲,身材小巧玲瓏胖乎乎的,烏黑油量。圣甲蟲頭部像戴了一個帽子,而且身上散發出一種微微的香氣。最好笑的是——它的食物竟然是動物的糞便!看完書我才明白:原來馬、牛、羊等動物的.糞便中仍留有許多未消化的殘留東西,圣甲蟲就把這些殘留東西加以利用,慢慢吸收里面的營養,直到最后把營養顆粒消化掉為止。
而且,圣甲蟲一旦把糞球運進地窖中,就日夜不停地吃著。并且后面還不斷地排泄。排泄物像一條黑色細線,如同鞋匠的細臘繩!哈哈,好玩吧!圣甲蟲真是一個有趣的蟲子!它雖然成天與糞便打交道,但卻贏得了一個美名----大地的清潔工!在讀《昆蟲記》時,我甚至能想象昆蟲在活動的畫面,眼前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神秘的大自然。蟬再歌唱,蟋蟀再管理家務,蜘蛛再捕獲食物……神秘的自然中也有這么有趣的事物,我對大自然的敬意油然而生,它也有心細的一面。
法布爾再探索大自然的過程中一定遇到很大的困難,但是再大的困難也沒有擋住他探索的道路,我嘆服法布爾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
昆蟲記讀后感8
在未打開這本書以前,對于蟲子的理解,無非是藏在田間地頭的幼弱生靈。它們的生命,可能在彈指間灰飛煙來。大部分的提及,無非只是嗤之以鼻。
而在一口氣讀完這本書后,我已不再是那個凌駕于昆蟲之上高高在上的窺探者了。而是真正能夠靜下心,用與蟲子等高的'目光去觀察這些草叢間的小精靈了。
法布爾,一個細致如微,無與倫比的觀察家。借蟲這面小鏡子,折射出千百種人性。以蟲觀人。他放低自己的姿態,用自己的堅韌,執著與恒心,堅守在田間地頭。他廢寢忘食地與昆蟲世界融為一體,與自然融為一體。以五十余年荒石園的堅守成就了一位觀察家,學者,詩人。不求功名顯達,但求激起更多人對生命的熱愛。而非是在酷刑場,停尸房中間探究死亡。在藍天白云下觀察,融入自然。可能這就是法布爾一生的寫照,也是永恒的期盼。對他的昆蟲朋友們,對人性,對生命。
在書中印象頗深的是松毛蟲,在法布爾的筆下,它們是只會跟著前者絲線的盲從者。它們好像一節火車,由“車頭”決定方向,而“車廂”只顧盲目地前進,但知其始,不知其終。譬如清代末年對侵略者砍下自己同胞頭顱木訥的看客。他們一樣的盲從于大流,一樣的漠然。所以已近乎辯不親,我閃所褒獎的,贊美的,諷刺的,輕蔑的,到底是所謂蟲性還是人性?
一粒沙里可以看出世界,在小蟲的生命里又未嘗不可。用朋友的眼光看待昆蟲,定會驚詫于,被你無數次錯過的匿于草木間的人性和正在發生的史詩。
昆蟲記讀后感9
暑假我把四百多頁的《昆蟲記》讀完了。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國的讓·亨利·法布爾。
這本書中,法布爾向我講述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我也在不同的昆蟲身上看到了各種品質。從日夜搏斗的紅螞蟻身上,我學到了永不放棄、勇往直前的精神;從勤勞的黑螞蟻身上,我認識到了勤勞的可貴;從團結的`大孔雀蝶身上,我知道了友誼的重要。這本書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昆蟲之間父母對子女的愛。
要說父母的愛,食糞蟲是個很好的例子,它們在地下筑巢,用動物的糞便當孩子的食物,看似簡單的工程,做起來非常困難:首先是尋找“食物”,大部分食糞蟲都選擇新鮮的羊糞。如果想為孩子選擇更好的食材,他們需要鉆進糞堆挑選。等糞球做好后,它們又要夫妻配合,將比自己還要大的糞球滾回家。在路上,它們可能會遇到野蠻強盜;它們可能會因為道路太陡,自己喪失生命;因為路途遙遠,它們自己只吃殘羹剩飯……等到將糞球送回家,它們用自己最后的力量,筑巢、產卵。但就算是這樣辛苦,它們也從不偷懶,從不退縮,因為它們愛自己的孩子。它們不怕高溫,不怕犧牲,不怕在懸崖峭壁上捕食,不怕吃殘羹剩飯,它們這樣做只有一個目的:讓自己的孩子吃好、喝好、活好。可見昆蟲對子女的愛一點也不亞于人類的愛。
這讓我想起爸爸媽媽對我的愛。每天早上,無論是盛夏酷暑,還是寒冬臘月,他們都堅持早起做飯、接送我上學放學;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陪我,帶我出去玩兒;當我遇到問題的時候給我幫助和支持,沒有任何抱怨。
從昆蟲對孩子的愛中想到父母對我的愛,更廣闊的我還想到人類擁有的愛、昆蟲世界擁有愛、動物的世界也擁有愛,正是因為這些愛才讓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更美好!
昆蟲記讀后感10
我最近讀了一本書,這本書具有神奇的魔力,讀著讀著它能帶你走進昆蟲的世界,書的名字叫《昆蟲記》,作者是著名的科學家法布爾先生。
我住在大城市里,很少能看到各種各樣的昆蟲,但讀書讓我認識了許許多多的昆蟲,了解它們生活的知識。有會玩兒心理戰術的螳螂;有需要地下潛伏四年才能鉆出地面,在陽光下唱五星期歌兒的蟬;有呆頭呆腦,不懂變通的松毛蟲;還有我最喜歡的狼蛛,雖然對獵物心狠手辣,但卻有著深深母愛的。
人類對蜘蛛印象不是很好,多半是因為它的外形和有毒的原因。沒錯兒,他確實有兩顆毒牙,但大多數蜘蛛是微毒的,可是你被狼蛛咬到,那就危險了。狼蛛的毒液能殺死一切昆蟲和一些小動物,所以你還是離它遠一點兒吧。但狼蛛對寶寶的關愛是無微不至的,也許這一點會讓你改變對蜘蛛的印象。它是用自己吐的絲把卵纏繞起來弄成一個球兒背在自己身上,每天都要把卵放到太陽下去曬,母蛛還輕輕地滾動,好讓每一個部分均勻接受陽光的`照射進行孵化。這不止是一天接下來的三個星期里,它每天都要堅持這樣直到寶寶出生,能感受到母愛是多么偉大,此刻我想到了媽媽對我的愛,從出生開始,伴隨著我的成長,母愛時時刻刻都在我身邊兒,不管是昆蟲、動物還是人類。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學到了很多自然科學知識,讓我喜歡觀察小動物,更加懂得保護愛惜小動物了,也讓我明白一個道理,再兇殘的動物也有偉大的母愛。你們也來讀讀這本書吧。
昆蟲記讀后感11
法布爾的昆蟲記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其中有許多是我們這些整天宅在家里的人根本不知道的。
他之所以能了解這么多關于昆蟲的知識,就是因為他有一雙敏銳而善于觀察的眼睛。對于作家和畫家來說,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現在的人們都被電子產品玩弄在掌中,基本上已經脫離了大自然,最多也就是上網看看有關昆蟲的介紹,不再像原始時代那么與大自然接觸了。人類原來也是大自然的一份子,但是我們已經漸漸脫離大自然了,樹木越來越少了,緊接而來的就是二氧化碳的增加……最近幾年地球上的環境因為人類而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如果人類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思悔改,那么可能再過個幾百年,昆蟲就會不復存在了。
其實在學校里我們每人只要每天少扔一張沒用過的草稿紙,一年就可以拯救成千上萬棵的大樹,這些被拯救的大樹可以成為許多動物的家園。
我有幸接觸過幾次農村的自然世界,雖然比起昆蟲記上說的昆蟲種類要少許多,但是也已經達到了城市人看不到的水平。那里有茂密的竹林,稻田中的青蛙和蛤蟆隨處可見。回老家我最最喜歡的.部分就是看圍欄里的動物們。有雞和鴨子,聽大人們說原來還有豬的,可惜我再也看不到了。沒過幾年,老家的農村就被拆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工廠。
大自然對人類來說就像一位慈祥的母親一樣,可是我們現在卻妄想榨干我們母親的心血,這難道不是可恥的嗎?然而大自然也是不會坐以待斃的,人類的許多惡性已經遭到了必然的報應,我真心希望更多的人能保護地球。
昆蟲記讀后感12
今天,我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讀法布爾所寫的一部著作——《昆蟲記》。
法布爾是一位法國知名的科學家,科普作家。法布爾能在困苦的環境下研究昆蟲,平時我連做數學題都不當真,不耐勞,一遍做不出來,就不想動腦筋,有時還亂發脾氣。
讀了《昆蟲記》我仿佛望到了法布爾在當真的觀察昆蟲,編寫《昆蟲記》。我感觸感染很深,《昆蟲記》不僅僅布滿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含著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給了我很大的啟發:糊口中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爾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爾那樣,要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堅持“正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前提艱苦,也要為了理想而不中斷奮斗燈下。
一個人耗絕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昆蟲,已經算是奇跡了;一個人一生專為昆蟲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更不能不說是奇跡。而這些奇跡的'創造者就是法國知名昆蟲學家法布爾。他的《昆蟲記》使我輾轉反側,難以成眠。這本書具體先容了昆蟲的行蹤、特點,是一本非常好的書,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糊口”的楷模。喜愛昆蟲的同學們,還等什么呢?快閱讀它,走入昆蟲的世界!
昆蟲記讀后感13
十卷本的昆蟲記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耗費畢生心血完成的一部昆蟲學的巨著。
他懷著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情,五十余年深入到昆蟲世界中,用畢生的精力對昆蟲的種類、習性乃至覓食、婚俗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實驗,真實,細微、詳實地記錄了昆蟲的本能特性,用第一手資料將紛繁復雜的昆蟲世界真實而形象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其中,我最喜歡的昆蟲是螢火蟲。
螢火蟲,一般人都知道這種昆蟲。這個小家伙兒,競在自己的屁股上掛了一個小燈籠,在夏天的夜晚,只要稍加留意,就能在草叢中發現它們的身影。雄蟲到了成年的時候,背上長的鞘翅,因此它們可以像甲蟲一樣飛行,而雌蟲卻始終保持著幼蟲的形態。別看螢火蟲外表弱小,它可是個食肉動物,獲取獵物的'手段異常惡毒。它的獵物通常是蝸牛。螢火蟲在獲取獵物前會先將它麻醉,然后再大吃一頓。螢火蟲用來麻醉獵物的工具其實很簡單,就是兩片鉤狀的顎,十分鋒利,但細得像一根頭發。假設在一只螢火蟲的前方有一只蝸牛,螢火蟲就會用它的麻醉工具,反復輕輕地敲打蝸牛的外膜,這種看似溫和的蜇咬,卻能產生快速的效果,最多六次蝸牛就不能動了。麻醉后螢火蟲并不是吃,而是喝。蝸牛不管有多大,差不多是先由一只螢火蟲上去麻醉,然后大伙一起用嘴里的兩個彎鉤注射,把蝸牛變成肉湯,然后各人吃各人的,吃飽后各自離開,留下的只有一個空的蝸牛殼和里面的殘渣了。
昆蟲的世界是如此奇妙,神奇的大自然還有許多的東西等著我們去發現。我們應該保護大自然,不然終究會受到懲罰的。
昆蟲記讀后感14
《昆蟲記》是一本非常好看的書,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名偉大的昆蟲學家——法布爾先生。當我看到法布爾寫的《昆蟲記》時,便迫不及待地打開了《昆蟲記》這本書,進入了一個神秘、精彩的昆蟲王國。
美麗的條紋蜘蛛,它可以射出五顏六色的'蛛絲。為了建巢,雌條紋蜘蛛用盡了全力,它甚至無力再進食了,過不了幾天就會死去。而它的孩子們會在溫暖的巢里慢慢地孵出來,并漸漸地長大。這真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啊!
蟋蟀是一個厲害的“工程師”。它建筑家的技術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人類覺得螞蟻是昆蟲中最會建筑的,可是,我覺得蟋蟀比螞蟻更會建筑。人類可能受到了蟋蟀的啟發,建筑了一座座別有風味的建筑物。
蜣螂是一位勤勞的“清潔工”,蜣螂也叫“屎殼郎”,還叫做“神圣的甲蟲”。大多數蜣螂都把糞便當做食物,有趣的是美國的那種蜣螂卻不以糞便為食,所以美國向中國進口蜣螂,用來清潔牛、羊等的糞便。蜣螂真是人類清潔糞便的好幫手。
昆蟲有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
讀完這本書后,我感受到了昆蟲那偉大的母愛,昆蟲的智慧,昆蟲對我們人類的幫助,以及昆蟲和人類的和諧共處。假如沒有昆蟲,就沒有現在這個美好世界,可能就會沒有人類的存在。因為所有生物都有一個穩定的食物鏈,而昆蟲就是食物鏈的一個環節。如果把大自然比作一個水桶,昆蟲就好比一塊木板,昆蟲滅絕了,水桶就少了一塊木板,水桶里的水就嘩啦嘩啦的流了,我們人類就生存不下去了。人類為了自己的生存,一定要保護昆蟲,呵護大自然。
昆蟲記讀后感15
這個假期,我讀了一本書,叫《昆蟲記》,這本書的作者是偉大的昆蟲學家法布爾。讀了這本書后,我學到了好多有關昆蟲的知識!如:蜣螂是如何把另一只蜣螂的糞球搶走的,螳螂是怎樣產卵的等等,我都覺得非常有意思,在看這本書的.時候,好像在聽故事,毫不費力就在昆蟲世界游覽了一圈兒。
這本書主要是講各種各樣的昆蟲的習性、制作巢的方法、產卵的時間、地點、方法和捕食的過程等等。
我覺得這本書中講的幾個昆蟲中,最傻最笨的,就是蟬了。在蟬產卵的時候,有一種比螞蟻還要小的小蟲子,也會在那一堆里產上它的卵,而這種小蟲子發育要比蟬快好幾個月,這種小蟲子的幼蟲便拿蟬的卵作為食物。其實當時那些小蟲子就在蟬的腳邊,蟬也看到了,如果蟬會輕輕地一腳把那些小蟲子踩扁,它的孩子也不會被這些小東西給吃掉了。另外,螳螂是最無情的,它竟會六親不認地把它的親人吞食掉了,而且它在一個地方產下卵后,便再也不回來了,也不管自己的親生子女能否健康成長!
讀過這本書我很佩服法布爾的,因為他不怕困難,不論是炎炎夏日,還是寒冷的冬天,他都要捉到活著的昆蟲來觀察,法布爾每次出去,都要裝兩口袋昆蟲回來,而且會加倍地保護們。
法布爾這種對科學的向往的精神,把他引進了科學的殿堂。這一點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如果我們平時學習也像法布爾這樣努力、堅持不懈的話,那一定離成功的彼岸不遠了!
【昆蟲記讀后感】相關文章:
《昆蟲記》讀后感11-24
《昆蟲記》的讀后感12-27
昆蟲記的讀后感07-02
昆蟲記讀后感07-13
昆蟲記讀后感02-20
《昆蟲記》讀后感11-25
《昆蟲記》經典讀后感01-16
昆蟲記經典讀后感12-24
《昆蟲記》的讀后感02-04
《昆蟲記》讀后感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