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書筆記吧。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1
讀完《傅雷家書》后,我感受到許多,最重要的就是傅雷先生與兒子的親情和對藝術的造詣,這是純凈的靈魂,高尚的人生,值得品味,值得分享。
有你在,燈亮著。
——題記
深夜,佇立窗前,望著那蒼茫,深邃引入深思的天空,心中隱隱有一種沖動,精神的饑渴,歷史的荒漠,常常會讓回憶變得豐富,耐人咀嚼,讓我想起我的父親,想起無處不在的父愛,想起《傅雷家書》。
在這樣的深夜,讀著《傅雷家書》,我不禁淚流滿面,雖然讀這本書已不下三遍,每每于生活失意、彷徨之時,總是不自覺地讀它。在我看來,家書是所有文體中最簡單的。我喜歡簡單,所以我喜歡家書,因為簡單本身就是一種魅力。
文學翻譯家傅雷先生在兒子傅聰留學海外的過程中,先后寫了近百封家書給他,教導他立身行事、愛國成才,把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道德融入了對兒子的諄諄教誨中。其聲殷殷,其意綿綿,其情拳拳。由這些信件匯集而成的《傅雷家書》曾先后再版5次,重印19次,累計發(fā)行超過100萬冊,數字雖不能說明太多,但時間足以證明一切:《傅雷家書》自問世以來已暢銷18年。打開《傅雷家書》,就是走近一位父親,聆聽他“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誨”。
父親對孩子的深愛作為一條人類的公理,如同太陽的光輝溫暖著其間的'每一個人。傅雷對傅聰的愛自是如是,這樣的愛是高尚的、純潔的又是無私的,它蕩滌了世間塵事的功利,洗去了人生的浮華,留下的是舔犢情深的人間第一情。“多少對你的愛,對你的友誼,不知如何在筆底下傳達給你!孩子,我精神上永遠和你在一起!”這是多么真摯的人間真愛呀。
然而,這樣的愛畢竟又是特殊的,它超越了那種愛加威嚴式的教導,代之的卻是建立在父子心與心相互交流基礎上的一種隱沒、深沉的父愛。傅雷是“清高”的那類人,在他的骨子里都滲透著這種獨特的個性,當他把這種“清高”帶到給兒子的信中,卻成就了一份“清高”的父愛!
于是這一封封家書中便少了幾分唏噓不已,更沒了世事鉆營的技巧,寫下的卻是對人生、藝術的見解,對崇高精神和真理的追求。人生何其大,真理又何其空!而這又是多么可能會使這些家書變成概念的準則!然而沒有,絲毫沒有!做父親的以其大半生的心路歷程來給愛子昭示生活的方向、精神的歸宿!這般的昭示卻不是那種藝術化的“展示”,卻是結合了百般的勇氣和無私的愛。傅雷極其敏銳地覺察到孩子在藝術之外所遇到的問題,譬如交友、感情、花銷等等。有一句話我一直記著,那就是“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chuàng)造一個世界,創(chuàng)造許多心靈的朋友!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我想:一個人有了它,也便有了整個世界!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這是媽媽經常掛在嘴上的一首古詩,來告誡十二歲的我,而我總嫌她是哆嗦“老太婆”。在這春風輕拂的日子里,田電工會開展“親子書包”活動,媽媽便借了四本書,其中一本是《傅雷家書》。我仔細的閱讀后,感受到了傅雷爺爺對兒子濃濃的愛。
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卻可以定位人生的方向,這是爸爸、媽媽常常討論的話題。傅雷夫婦通過給兒子傅聰寫的近百封書信來教育兒子,字里行間充滿著無微不至的關懷。傅雷爺爺對兒子傅聰的教育是非常嚴厲,但他為了盡到了父親的責任。又親自督促并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也必須做到,既是嚴師又是慈父也如益友。書信中大到事業(yè)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巨細。
“家書”中沒有華麗的詞語來傳遞自己的人生經歷,和自己的人生總結,用最樸實無華的語言,用真誠的心,來和自己的兒子進行心靈的交流。我想每一位父親母親對于教育自己的子女都會很用心。
看到這些文字,不由得使我心里泛起陣陣漣漪。在我很小時爸爸、媽媽就培養(yǎng)我對小提琴的愛好,在我學習累的時候,每天都拉二十分鐘讓我放松放松。今年八月份我就可以考九級了。而我家每天晚上也是最安靜的,沒有人看電視。爸爸、媽媽在看書,包括姥姥也在看書。他們白天辛辛苦苦的工作,晚上為了給我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讓我在一個舒適的場所學習,讓我用功努力,多學文化知識,以后能有好的發(fā)展,能有更好的選擇。
一個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幸福美滿的家庭,是孩子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條件,而我在溫暖的家庭中幸福的生活著。對于教育我,爸爸、媽媽是有分工的。每天清晨,媽媽都是最早一個起床準備好早飯,把我從睡夢中叫醒,然后風里來雨里去接送我上下學,媽媽還要騎車很遠才能到單位上班。這是生活上的關心,學習上媽媽負責我的作文與閱讀。數學方面我有不會就問爸爸,爸爸在電廠上班,有時星期天還要加班。忙的時候,吃飯都在搶修現場,早出晚歸,真的很辛苦。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受益匪淺。“可憐天下父母心”,而我還總是不懂父母的苦心,有時還謙父母絮叨。爸爸、媽媽所做的,就像傅雷爺爺一樣,是那樣的疼愛自己的孩子,我應當理解他們的良苦用心努力學習。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2
第一次讀到《傅雷家書》,是在86年的那個暑假。當時,我的文選老師,現在在樟樹藥都電視臺任職的孫魯榕先生,在假期前把我叫到他的住處,兄長般慈愛的他,遞給我一本《傅雷家書》,向我鄭重推薦,說這是一本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的好書,值得一讀。
那年暑假,懷著頂禮膜拜的心情,我把這本書從頭至尾認認真真地研讀了一遍。深為傅雷對各種各樣文學藝術的修養(yǎng)所折服,作為我國著名的文學藝術翻譯家,他對古今中外的文學、繪畫、音樂等各方面各領域,都有極淵博的知識,極深厚的造詣。他的理論分析精辟入理,對一些具體作品的批評是那么的恰中肯綮,令人耳目一新、茅塞頓開。同時填補了我在音樂和繪畫等知識方面的大量的空白。今年4月份,我在一家商店逛,又一次看到了久違了的《傅雷家書》,毫不猶豫地就把它買了下來。我又一次認真地把它研讀了一遍。所不同的是,身為人師、人父的我,這一次是站在家庭教育這個角度,去重新審視的,因此,也就有了別樣的感受。
人的自愛其子,本是一種自然的規(guī)律。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而事業(yè)卻是永無止境的,通過下一代來延續(xù)自己的生命,進而去延續(xù)自己未竟的事業(yè),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
《傅雷家書》的每一篇,每一件似乎細小到微不足道的事情,都浸潤著傅雷對兒子傅聰的悉心的關愛,感人肺腑、催人淚下。遠在北京的兒子即將要出國了,他能設身處地的想象到孩子出國即將面臨到的語言、樂理等各方面的困難,以一個過來者的曾經的經歷去告訴孩子應該做好的一切準備;兒子要參加演出了,他又叮嚀兒子要注意的演出中的各種細節(jié);兒子遭到了感情的挫折,他又以自己的情感經歷,教育孩子要慎重,冷靜的處理感情,不能感情用事,一切要以事業(yè)為重,要藝術第一,感情第二。即使在自己受到病痛的折磨,甚至比病痛折磨更令人痛苦的精神折磨的情況下,他也念念不忘給孩子寫信,教育孩子要胸懷祖國,時時考慮祖國的利益和尊嚴。就是對傅聰小時候在學習、生活、音樂等各方面的不近人情的嚴肅管教,都是那么的主題明朗:要把傅聰培養(yǎng)成一個人格高尚、藝術卓越的熱愛祖國的人民的藝術家,真可謂是苦心孤詣。這種愛,猶如是春蠶吐絲,嘔心瀝血。縱觀我們今天的家庭教育,實在是到了幾近令人不齒的地步。西風漸進、東風漸逝,幾千年的古樸國風眼看著就要象一只黃鶴一般化為一縷青煙而去了。生而不養(yǎng)、養(yǎng)而不教的現象比比皆是。我們從漸進的西風中究竟學到了什么?自由?創(chuàng)新?許多人心目中,西方人的自由被曲解成以自我為中心、目無一切、及時行樂、為所欲為,把創(chuàng)新曲解為標新立異、別出心裁。西方人的主流思想卻無法融入他們的心里,獨立和博愛卻絲毫也學不會,很多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還要父母喂飯,學校里學生間的不和諧的事情時有發(fā)生,家庭里父子反目為仇的現象也不勝枚舉。這不是畫虎類犬、邯鄲學步又是什么?更可嘆的是,這種思想竟然成了許多及時行樂,整天沉湎于吃喝嫖賭者生而不養(yǎng)、養(yǎng)而不教的一個堂而皇之的推脫責任的理由。
養(yǎng)不教,父之過。每一位父親,都應該象傅雷那樣,擔負起自己神圣的職責。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可以推諉。
每個人都有著自己偉大的父親,無論這個父親是知識淵博的或只是一個只會下地耕作的'農民,他們一樣的偉大。在讀傅雷家書的時候,字里行間都洋溢著濃濃的親情,讀著讀著就讓人對這么一份父子情欽佩。他們雖身隔萬里,但父親卻通過兒子的信,深入地了解兒子,寫下感人的信。信中有對兒子學業(yè)的指導,更多的是對兒子人生的指引。信中的話充滿著父愛,蘊涵著真理。現在很多人都學會了隱藏自己,與其在陽光下赤裸裸地奔跑還不如在陰暗的隧道里奔跑,你從不曾理解我,我也從不需要去解釋,還有多少人可以像傅雷家書里面把自己的情感細細地表達出來?每個人都怕別人把自己看穿、都怕別人知道自己的每點每滴,因為我們很需要自己的私人空間,擁有一個誰也闖不進來的地方。回想著自己從識字開始,到跌跌撞撞地步入大學,知識更是增長不少,即使自己的文筆多好,卻吝嗇得從不給父親寫一封信,小時候經常見面,大了就只靠這電話來溝通,幾乎都不用寫信,就連朋友都只是發(fā)發(fā)E—mail,很少抓筆寫字。現在即使情感是多么地泛濫,最多就是在自己的日志了通通宣泄完了之后就把那篇剛剛寫好的日志刪除,在生活里很多時候都在隱藏著自己的情感,從不敢輕易地讓別人把自己的所有都看透。是現代的世態(tài)炎涼比以前嚴重了嗎?還是人的意識發(fā)展得太快,社會跟不上步伐?
傅雷先生在信上不僅談藝術學習,還談生活、戀愛,談做人,談修養(yǎng),甚至于兒子寫錯字,父親也會“鄭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糾正。我們又何曾如此跟家里的長輩提及過這些問題?在學校的生活,父母不知道,也不想讓父母知道,更別說戀愛。不否認,我們曾經都是乖乖孩子,也曾認認真真地聽著媽媽的話,按照著父親的指導去做事去學習,但是越長大越需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有時候總覺得父輩們都是老一代的思想,不能理解我們的想法,說了也白說或著遭到批評,或許也是我們太任性。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按著自己的意思與心情去做事,盡管每次都會撞得一鼻子灰甚至是遍體鱗傷,但是不論我們是多么的任性,不論我們曾經是多么地傷害了父親,他總是一如既往地關心著我們,從不因我們的一時不懂事而丟棄我們,這種感情也叫父愛。無論我們走得多遠,總有那么一根線,牽著我們,一頭系在家的門前,另一頭系在我們的心上,無論我們在外面生活得多累、多疲倦,總有那么一個港灣,讓我們的發(fā)動機有著驅動的能量,這是家的力量,也是因為家里的那一根頂梁柱——父親!家書,顧名思義,是指家人、親人之間往來的書信,每一封家書都是文化遺產。雖然我們沒有家書,沒有像傅雷那樣知識淵博,是著名文藝評論家又是文學翻譯家。我們的父親很普通,但是我們擁有的父愛卻是不能用這些社會上的名銜來衡量,每一個父親都是他們孩子的力量支撐。我們沒有家書,但是我們有的是對父親的惦念,對家的依戀,那是我們精神的最終去處,也是一樣的永恒!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3
一封家書能給家人帶來自己在外生活的狀況,能在家人迫切想知道自己的狀況的時候給家人寄去一封平安信,一封家書能敘述著許許多多的海外游子的心聲,能透露出他們的真實情感。古語中的“家書抵萬金”也印證著這一點。在《傅雷家書》這一本書中,我們能夠讀到的是一位父親與兒子通過一封家書的聯(lián)系過程。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現在已經很少使用到以信的形勢與父母交流,但在我讀完這本書后我依然能夠讀到信中的那種親情,能讀到一位父親對兒子成長的關心。因此我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這本書——《傅雷家書》。
《傅雷家書》寫于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至一九六六年八月十二日,加上九月二日夜遺書,記十二年七個月零六天,估計有三百五十五封,現存三百零八封。《傅雷家書》就摘編自其中的一百八十五封,其中給大兒子傅聰的書信較多。在一封封家書中,我們能夠讀到傅雷對過去教育方式的懊悔,對兒子進步的鼓勵與支持,對藝術發(fā)展規(guī)律的思考和探求,對兒子生活上的關心。弗雷不僅是一位嫉惡如仇、剛正不阿的著作家,也是一位貫通中西文化的藝術評判家,更是一位成績卓著的教育家,這本書從傅雷嘔心瀝血培育的兩個兒子成為世界著名鋼琴大師傅聰和我國優(yōu)秀的特級教師傅敏,更顯示了他們先做人,后成家,淡泊名利,超脫小我,獨立思考,我盡我心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也明白了傅雷一家能有所成就的原因。
在書中開篇就有傅雷說出他的教育方法的嚴厲和他對這種教育方法的懺悔,但是在信中,我們不僅看不到父親對兒子的嚴厲,而且看到一位父親對海外留學的兒子所給予關愛,以及他的知錯能改。我們能從那一封封信中看出父與子之間對藝術的交流,對事物的看法,這些都彰顯出了一對父子之間的那種濃厚的`親情,這更能體現親情并不在于平時生活,也在書信中感受這份情感。還有另外一種感受。弗雷不但能夠從整個音樂史的高度,準確的把握和區(qū)別每位作曲家的特色及其流變,而且真正領略到每位作曲家代表性作品的經典妙處。同時在美術繪畫上更是獨具特色,顯示了一位美術批判家的超凡才氣和品格。他不是局限于個別畫家、作品的分析,而是高屋建瓴地、宏觀地把握對象,敏銳、準確地洞察畫家和作品,并總結出了一切創(chuàng)造性藝術家所必備的素質傅雷對藝術的造詣值得令人品味。閱讀全書,即使是一封封家書,也蘊含了濃厚的親情。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父母對我們的管束、斥責都為我們好,現在父母給我們的不僅是家庭的溫暖,而且給了我們濃厚的親情,還有在他們人生路途中所積累下來的經驗,他們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我們要明白父母的苦心以及去感受親情的濃厚。這本《傅雷家書》父與子雖相隔千里,但書信中透露出親情,何況現在這個年代父母給予我們更多,所以我們要聽父母的話我們應該珍惜這份親情,在父母的愛護下快快樂樂的成長。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01-01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01-09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03-30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12-13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01-18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06-13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范文05-15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優(yōu)秀09-11
關于《傅雷家書》讀書筆記08-19
【熱門】傅雷家書讀書筆記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