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書筆記如何寫了哦。但是讀書筆記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小學生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小學生讀書筆記1
讀了《最后一頭戰象》這本書,全書就像一塊磁石,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
書中寫到了象、鹿、狗、豬、老虎等動物的一些生活習慣和一些發生在它們身上的小故事,描寫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這讓我對自然界的動物又有了些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
在《給大象拔刺》一文中,我體會到了公象和母象對小象濃濃的愛,愛子心切不僅僅只有人類才會有,其實動物也不例外,我們又何嘗不是在爸爸媽媽嗬護的環境中長大呢?
《象冢》這個故事里,我又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生存法則----能力促進成功。所以,今后我們必須要不斷積累知識,提高自己的能力,只有這樣,將來才有立足之地。
讀了《憤怒的'象群》,我瞬間就明白了團結的力量很偉大與集體利益不可侵犯的道理,我還懂得了動物也有感情,人類需要尊重它們的自由,要與它們和睦相處。
而令我最難忘的一篇是《最后一頭戰象》,文中講述了在戰爭中唯一幸存下來的一頭大象----嘎羧,它自知生命大限將至,便重披象鞍,憑吊戰場,最后,在曾經埋葬戰友的地方挖了個坑,莊重地將自己掩埋。我想,它一定是無法割舍戰爭時光,無法忘記戰友們,它告訴我的是歷史不能重演,當然也不能忘記。
嘎羧是一頭善良的大象,它心中埋藏著的一定不是對功名的渴望,也不是對自己的戰績感到自豪,而是并肩作戰的戰友,是慈祥的波農丁,是善良的鄉親們,是它久久渴望的和平與安寧。沒錯,沒有什么可以做到永恒,但是,我們必須要守護自己最珍惜的東西,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擁有心靈的凈土。
嘎羧也是一頭忠誠的大象,忠誠是因為它臨死時重披象鞍,它希望這個世界永遠和平,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懷仍在。
這本書讓我回味無窮,引人深省,動物尚且有如此的高尚情懷,我們人類是否應該有更深的感悟和表現呢?
中小學生讀書筆記2
寒假里,爸爸給我買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這本書是美國作家海倫·凱勒的自傳,寫的是她自己——一個又聾又盲的女孩的人生故事。她在沙利文老師的幫助下,勇敢地面對現實,用自己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戰勝了種種困難,一步一步地走上成功之路,取得了正常人所無法取得的成就。
讀完這本書,我感動不已,主人公身處逆境時的奮爭和取得的成就深深打動了我。為了學會說話,她經常把一只手放在喉嚨上,另一只手感覺嘴唇的動作,一面發出各種聲音。她在老師的指導下,急切地模仿老師的動作,一個小時就學會了構成話語的基本音素中的.六個正是因為她的努力,她不僅掌握了書面語言,而且學會了說話,還學會了法語、德語和拉丁語,并從頂級的哈佛大學畢業。我在她的成功中除了讀到她個人的努力外,還讀到了她對所有幫助過她的人的感恩之情。在書中她寫道: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會去感激曾經幫助過我的人;第二天,我會去看看世界是多么的美麗,去享受光明;第三天,我會去觀看世界上的動物的樣子。她還說過:只有聾者感覺到聽力的寶貴,只有盲人意識到視力所具有的多重恩惠。這說明她對生命充滿著真心的熱愛和無比的渴望。
海倫·凱勒的經歷和成就也深深鼓舞著我。她一個又聾又盲女孩竟能學會這么多門語言,真是不可思議啊!對比起來,我連一門英語都學不好,碰到困難時也不能堅強地面對,真是慚愧啊!我一定要向海倫·凱勒學習,感恩生活,珍惜生命,更加努力、更加堅強地面對所有困難,一步步走向成功!
中小學生讀書筆記3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聽說過《孟子》這本書,這是一本能教育我們怎樣做人的書,同時也是一位良師益友。所謂聞名不如見面,今天,我就有幸讀到了這本能讓我們終身受益的書。
關于教我們怎樣做人的書我讀的不多,但也涉獵過一些,比如《三字經》《弟子規》等。但這本書對我影響比較大。這本書主要寫了戰國時期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身邊發生的一些故事傳說,我讀后受益匪淺。
在這本書里有幾個故事傳說深深地記在我的腦海里,其中有一個故事傳說叫做《師友之道》。這個故事傳說主要講的是交友要做到"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孟子說過"父子有親,群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心",這"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則是處理人際關系的基本法則,為政治應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才能維持社會的穩定和人際關系的和諧。
通過這個故事傳說讓我知道,交友不能看這個人的財產和地位,重要的是看這個人是否有才能,值不值得讓你學習,這樣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在這本書里還有一個讓我受益匪淺的故事傳說,這個故事傳說就是《成熟自己》。在這個故事傳說里講的是仁義,這個經常聽到的詞,在孟子看來,就好像良好的種子一樣,種下去以后生根發芽,耐心呵護,最終使之成熟收獲。如果種下去了,但沒有收獲,那和雜草沒什么區別了。這個故事傳說讓我懂得了,每個人都要追求人生目標,都要追求自己理想的人格,如果半途而廢,那自己付出的再多努力也就沒有什么意義了。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通過讀《孟子》這本書,使我真正的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我愛這本書,我不會忘記它的。
中小學生讀書筆記4
“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是孟子借用《詩經》中的一句話,意思是殷商可以借鑒的教訓并不遠,就是前一代的夏朝(夏桀)。這是《孟子》一書里《離婁(上)》中孟子針對君王治理國家要效法先王的仁義之道,將仁愛之心與法度結合起來的施政理念的論述。
孟子先以“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不以仁政,不能平天下。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及“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上無禮,下無學,賊民興,喪無日矣“。強調了從正反兩個方面都要效法堯舜之道,要以此為榜樣,否則對國家和社會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所謂“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此之謂也。這突出地表現了孟子借鑒歷史經驗教訓來告誡統治者不可“有違王道”,并借孺子之歌(童謠):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清澈的滄浪水洗我的帽纓,渾濁的.滄浪水洗我的雙腳)以及孔子對此的評論:小子聽之!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學生們聽好了!水清就洗帽纓,水濁就洗雙腳,這是水本身所決定的)孟子由此發出感嘆:“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孟子采用了先疑后決的方法,首先提出了問題引起警覺,接著又引用具有對偶句的童謠,通過滄浪之水的清濁對比,說明人被尊崇或被輕賤皆是由其本身的善惡造成的,從而引申說明了人的榮辱,家庭的禍福,國家的存亡都是自身原因造成的。
“殷鑒不遠”,“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被流傳下來并廣泛的使用。但深悉其原意及出處,對我們了解孟子思想及其“仁愛”,“王道”的理念是十分有益的。
中小學生讀書筆記5
這篇故事說的是:一片叫弗雷迪的葉子,和他的朋友們經歷了一年四季,最后而死亡。可是葉子掉了還會長新的,不管是強的`還是弱的,總有一天會死的。
中小學生讀書筆記6
美妙的世界里,生存著五彩繽紛生物,不管他們是否心地善良,他們都是世界里的一份子。我們不能傷害他們。
在這美麗的世界里,做為高級動物的我們--人類,也有自我的興趣愛好,有的喜歡花草樹木,有的喜歡新奇事物,有的,可是,我切喜歡可愛的動物們!
相信大家必須看過一個叫《《斑羚飛渡》》這個著名的故事吧。
這是一篇感人的故事,故事記敘了一群斑羚被人類逼到悲痛崖上,陷入絕境時,在老斑羚們的幫忙下,求生自救的全過程。贊揚了動物間偉大的自我犧牲精神和團結友愛的精神。歌頌了老斑羚為了后代的生存,甘愿走向死亡的.自我犧牲精神。
在我看了這個故事后,我不盡為動物的慘劇感到同情,更為人類的所作所為感到氣憤。在故事里,人類擔任了一個不光彩的主角,他們是自然侵略者和掠奪者。要明白,動物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不應當對他們趕盡殺絕。從故事的角度看,斑羚比起人類更有高尚情操,她們能夠不謂生死,一命換一命,為了年輕的一代,她們愿可犧牲。沒有一只斑羚有自私自利的心態。如今的人類,只會為自我的利益拼搏,他們能夠隨意地從自然環境取資源,能夠為了自我出賣他人。但他們切從沒想過資源用完后,世界會怎樣,陷害他人豈能應對自我的良心呢?看來,這一方面,做為高級動物的我們還比不上渺小的斑羚。
做為控制里極大的人類,我期望你們要愛護小動物,不僅僅是國家保護動物,對于小小的生命我們也都要善待。還有,為了動物有一個“舒適”的家,請人類別再無計劃第砍樹木了。
我明白,動物從前視我們為友,而我們切不領情。我們破壞了動物完美的“家”。使她們無家可歸,慢慢的滅絕;我們殘殺了動物的親戚,使她們害怕我們。我們欠動物太多了,地球并不只屬于人類。如果有《動物法律》的話,我想人類已經錯犯了許多條。
愿全世界的動物們都能不受人類的干擾,幸福愉快的生長。
中小學生讀書筆記7
本書是以一個老人的回憶展開的,他講述了他一生的故事,由于嗜賭,他把偌大的家產敗盡,從富家子淪落為農家漢,當他飽嘗辛酸,以為能夠過上盡管貧窮卻快樂的日子時,卻被迫經受戰場的九死一生,以為能夠一家團聚,卻不得不理解母親,兒子,妻子,女兒,女婿,甚至孫子相繼死去的殘酷事實,最后陪伴著他的,只有那條叫做福貴的老牛,但他仍然堅強而樂觀地活著。
小說就這樣以平淡的語調地敘述著一個似乎微不足道而又壯烈的故事,作者說:“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著,靜靜地活著,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作者一次次將讀者對變好的幻想打破。也許這是作者經過種種后得出的結論,但我覺得我們還是要去追求幸福。誠然,福貴的一生的確飽經磨難,當他的親人一個個相繼去世,他還活著!但他的'活著比死更難,活著在那時需要膽量和勇氣!
在歷經了那么多另人難以想象的苦難之后,他學會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壓。他只是很單純地為了活著而活著。我們是幸福的,正因我們無需生活于那個動蕩的歲月,正因如此,我們更要好好地活下去。有太多的人去質問活著的好處,總要去追求金錢,名聲,這些我們都未必能獲得,但我們該慶幸的是我們都活著!而現實生活中,受到打擊挫折如工作不順利、高考落榜等而選取死亡的有多少人!為什么要選取死亡呢?只有活著才會有期望。我們要活著,但不能只為活著而活著,我們需要目標,需要追求,唯有如此,我們才能賦予好處給本沒有好處的生命。
因此活著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煎熬!但不管怎樣,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寶貴的!我們要像福貴一樣,不管發生什么,都要堅強的——活著!
中小學生讀書筆記8
《昆蟲記》是一本講述昆蟲的書,是法國杰出昆蟲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昆蟲記》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巨作,在自然科學史與文學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被譽為“昆蟲的史詩”。其中的內容生動有趣,講述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展現了一個豐富多彩的昆蟲世界。在他的筆下,有著紅螞蟻、蟬、螳螂、蟈蟈、蟋蟀、蝗蟲、大孔雀蝶、小條紋蝶、胡蜂等等眾多昆蟲。《昆蟲記》不僅是一本反映昆蟲內心世界的書,也側面反映了當今社會形形色色的人物。
這部巨作所表述的是昆蟲為生存而斗爭所表現的妙不可言的`、驚人的靈性。法布爾的心中充滿了對生命的關愛之情和對自然萬物的贊美之情,正是這種對于生命的尊重與熱愛之情,給這部普普通通的科學著作注入了靈魂,他以人文精神統領自然科學的雜亂,以人性關照蟲性,使昆蟲世界成為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的文學形態。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繁衍和死亡無不滲透著人類關懷。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本人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在他的筆下,每一只昆蟲都同人類一樣有靈性,會說話,會唱歌。胡蜂、蒼蠅、蜣螂、螞蟻、蟬等這些看似不起眼甚或有些讓人討嫌的昆蟲,經過法布爾的細致觀察后,顯示出生性美好的一面。因而也被視為動物心理學的奠基之作。
一個人能耗用一生的時間來觀察和研究昆蟲,已經不容易,而又將觀察的經驗寫出一本傳世之作,更不能不說是奇跡。在《昆蟲記》中,反映了法布爾對自然世界的無限熱愛,和對大自然的向往、追求。《昆蟲記》不僅是一本描寫昆蟲的著作,更是一本描寫生動有趣的故事的書。《昆蟲記》讓我明白了生命的意義,明白了生命從繁衍到死亡,讓我更加珍惜生命,對小小的昆蟲也增加了許多尊重。《昆蟲記》讓我了解了大自然的神奇,讓我了解了生命。
《昆蟲記》看似平平淡淡,但卻無時無刻地反映出作者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情感,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
中小學生讀書筆記9
《活著》是我愛人推薦我的,從我們相識到相知、相愛、最后步入婚姻的殿堂,她身上每一處都彰顯著活著的精神,我們在聊天時,她也經常對我說,人只要活著,沒有什么過不去的坎,活著就好。我是含著淚把這本書讀完了,心情百感交集。主人公福貴從一個少爺吃喝嫖賭到最終敗壞家業,淪落到為糊口而下地,他摯愛的親人一個一個地逝去——老母病死、幼子因抽血猝死、妻子得病先他而去、聾啞女兒鳳霞難產而終、女婿被鋼板所夾意外慘死,只留下一個小小的孫子苦根,竟也在那個饑餓的年代里,活活噎死。他布滿老繭的粗糙的黝黑的手掩埋了所有的親人與淚水,最終只孑然一身與牛相依。他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這應是一個杯具吧。然而他淡淡地講述著,沒有大悲大慟,這個被厄運磨礪了一生的人居然嘿嘿地笑著。
福貴的一生是平常的`,但卻給人一種力量讓人在合上書后為他感嘆。是他強忍著親人生老病死的天災,社會灰暗的人禍的力量,一種忍的力量;是他無論經歷多苦多難,仍然磕磕碰碰地往前走,跌跌撞撞地活著的力量,一種生命的力量。
余華在書中寫道:“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叫喊,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失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職責。”職責,是活著的意義,生命中有太多的事情我們無法預料,無法改變,可是更多的是需要我們去負責,去擔當。所以不論活著多么痛苦,我們都要活下去,為了我們愛的人和愛我們的人,活著這件事本身也是我們的職責。
活著便是一種幸運,亦是一種勇氣。
中小學生讀書筆記10
我讀了《中國成語故事》這本書,下面我給大家講一下其中的一個故事吧!這個故事的名字叫《開卷有益》。
宋太宗很喜歡讀書,他看到古人寫的書由于沒有好好地整理,后人讀起來不方便,還很容易丟失。宋太宗就讓一批文人來整理好書,編大型辭書。后來,那些人用8年的時間編了《太平總類》。宋太宗讓宋琪每天給他送三卷《太平總類》。宋琪覺得宋太宗每天讀三卷書太多了,而宋太宗覺得一讀書就會有收獲,很愉快,哪來的辛苦呢?
俗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只要讀書就會有收獲,就會得到用金子買不來的.東西,還會從中受到啟發。不讀書,就不能領略其中的精彩內容。我們要以讀書為樂。
中小學生讀書筆記11
最近,我讀了《微笑著承受一切》這篇課文,我非常佩服桑蘭堅強不屈的精神。課文講了桑蘭在美國紐約參加第四屆世界友好運動會在試跳時發生了意外情況她頭朝下從馬箱上重重的摔了下來,頓時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覺。但是桑蘭在治療過程中沒有掉一滴眼淚。
我與桑蘭比,差距簡直是太大了,過去我只要遇到一點點的'挫折就會退縮和逃避,比如打針、摔跤。后來知道了桑蘭的故事,我就決心向她學習,學會堅強。后來,我在一次活動課的時候不小心摔倒了,摔得很疼,但我沒有哭,而是站了起來繼續參加比賽。這次比賽雖然沒有獲得名次,但我仍然很高興。雖然和桑蘭比我還差得遠,但我會繼續了努力,以后要微笑著承受一切。
中小學生讀書筆記12
從小,我都在幸福和快樂中成長,衣食無憂的生活,時刻蘊育在愛的海洋中。高爾基的《童年》卻向我演繹了一段不一樣的童年生活。高爾基的《童年》以一個孩子的獨特視角來審視整個社會及人生,其中,小孩子做錯一點事都要被打,兄弟之間則不惜以命相搏,姥爺對姥姥很差,連給姥姥泡茶都要數好茶葉再放。
而姥姥則相反,對姥爺很好,把經常把好菜和肉燒給大家吃。文中通過阿廖沙的童年生活,真實地描述了作者苦難的童年。
文中有自私、吝嗇和暴虐的.“姥爺”,也有吝嗇、貪婪、專橫、殘暴的舅舅,也有慈祥善良,聰明能干,熱愛生活,樂觀正直,胸懷寬廣的姥姥,它通過少年阿廖沙的眼睛,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生動形象的展現在我們眼前。
阿廖沙正是因為像姥姥這些普通人的影響下,形成不向丑惡現象屈膝的性格,鍛煉成堅強而善良的人。
《童年》還告訴我們正義終將壓倒邪惡,如同陽光終將穿透烏云,河流終將奔向大海,不要為了一時的悲慘和生活的殘酷而放棄,因為最終一定會迎來美好的明天。還有生活的土壤是肥沃的,它雖然會滋生各種無恥的敗類,但最終會培育出卓越的,健康的而且富有創造性的力量。
看完《童年》,媽媽讓我寫感想,我久久不能落筆,文中的一樁樁,一件件,都給我很大的震撼,里面全是我無法想象的畫面,同時我也感到十分的慚愧。自已有如生活在天堂而不自知;總是向父母要求這,要求那的,也不珍惜父母給我創造的學習機會,真太不應該了。我想以后我會懷著一份感恩的心,更努力的學習生活下去!
中小學生讀書筆記13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句話全面闡述了讀書的重要性。
確實,讀書是非常重要的,但也不能死讀書。在讀書的同時,還要懷著對事物的好奇心、用與眾不同的眼光觀察事物。
我覺得在學習的同時也可以豐富一下自己的業余生活,昆蟲并不是表面上那么的弱小、無趣。昆蟲世界奧妙無窮,讓人大開眼界。
就像法國作家、昆蟲家法布爾,他從小就非常喜愛昆蟲:他六、七歲時就對昆蟲著迷;十一、二歲時就在自家的菜園里觀察昆蟲,三十歲時就寫下了著作昆蟲記。《昆蟲記》是一部不朽的傳世佳作。它不僅是一部文學著作,也是一部科學著作。它被譽為“昆蟲的史詩”。
《昆蟲記》一書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松詼諧,充滿了生機和情趣。其中充滿了法布爾對生命的'關愛之情,與對萬物的贊美之情。
讀書只有細細品味,才能明白其中的真諦。
“有一次,我曾看到幾只螞蟻咬緊蟬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個兇悍的螞蟻,竟當著我的面,抓住蟬的吸管想把它從井里拉出來。”
“蟬只好放棄所鑿的井,無奈地選擇離開。不過,這口井的漿汁很快就會被喝光,而螞蟻們為了再喝個飽,還會找機會去搶別的井,以圖再一次地痛飲。”這兩段話令我深有感觸:這些螞蟻真是太無恥了!它們不僅是一群乞丐,還是一群殘暴的強盜。而蟬才是辛勤的勞動者。真是好心沒好報!蟬好心地讓螞蟻喝自己辛苦所鑿的漿汁,而螞蟻竟然將蟬趕出去,獨霸漿汁。
看來,不能一味地相信寓言,要多讀一讀真實的、有依據的文學、科學著作。
中小學生讀書筆記14
殘酷的真話,和動聽的謊言,你想聽哪一種?曾經,我說了九十九句真話,沒有人肯相 信,唯一的謊言,大家卻當真了。從那個時候開始,我發現所有人都寧愿活在謊言當中 ,因為說謊,不是為了欺騙別人,而是為了欺騙自己..... 現在的我,已經分不清楚什么是謊言,什么是真實了;什么時候,我才能誠實的面對我 自己?...也許,要一直等到我再也不能說話的那一天吧... 童話里那個放羊小孩后來怎么了?面對被惡狼咬死遍布山坡的綿羊尸體,他心里面到底 在想些什么?我相信,他那時痛恨的決不是說謊的自己,也不是那些兇狠的狼群,而是 那些自認安分守己,卻任憑他無助地目睹這場殘酷殺戮的村民們.....
羨慕和嫉妒
羨慕和嫉妒,只是一線之隔。 一般人總覺得羨慕比起嫉妒,好像善良一點,可是對我來說,羨慕卻只是愚蠢至極的消 極行為。我享受嫉妒,也享受讓人嫉妒,因為它提供我一種動力,讓我可以面對自己和 這個世界的不完美;然后,再針對對象,去選擇破壞或是超越.....是的,我享受嫉妒 ,即使,它是一股足以吞噬心靈甚至玉石俱焚的的邪惡力量.....
救贖
童話中的`公主,總是期待著有一天,王子會前來解救她,用最深情的一吻,洗滌她滿身 的傷痕,然后,帶她到一個美麗的天堂那里,沒有背叛、忌妒與恐懼,而是永遠充滿歡 樂和純真的幸福國度…… 可是,萬一公主甘心沈浸在永無止盡的噩夢,不愿醒來,使得深愛她的王子不管給她多 少次吻,也依然無法將她帶離那座遭受詛咒的邪惡城堡那么,是否要等到末日審判來臨 的那一天,她才可能從上帝那里,獲得最后的救贖?
最后當真相一層一層被扒開,世間的丑陋盡收眼底。 也許在我們每一個人的潛意識里,真的鎖著一只惡魔,一旦找到出來的方法,便會像瘟 疫一樣迅速吞噬每一寸神經。 人性是一面帶著傷疤的鏡子,傷口越多,鏡子里的人,面目就越猙獰。你是這鏡子的主 人么?你是鏡中人么?想必沒有人愿意回答,因為誰也不會承認,誰也害怕面對。
中小學生讀書筆記15
《家》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巴金,《家》,《春》,《秋》是三部曲。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家》。
書中的高家雖然是名門望族,但是卻十分的封建。()高家的覺慧、覺民兄弟十分頑強地抗爭著家庭給他們的不公。和他們相比,高家的長孫覺新卻十分若弱。如果他再勇敢一點他的太太就不會死,如果他勇敢地追求幸福梅表姐就不會痛苦的死去。
最后覺慧看清了這個家族的腐朽,決定自己出去闖一闖,尋找屬于自己的自由。
最讓我敬佩的就是丫鬟鳴鳳,她雖然知道自己處于什么樣的.地位,但是她會為命運的不公反抗。她因為不愿意做姨太太而跳河自殺。她很勇敢也很無奈,無奈自己的力量太小了。
巴金寫的這本書,寫出了他對社會的不滿。
【中小學生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中小學生讀書筆記05-28
中小學生讀書筆記15篇01-12
《活法》讀書筆記-讀書筆記07-10
讀書筆記05-15
《熱愛生命》讀書筆記-讀書筆記07-06
有關中小學生作文01-02
中小學生活動策劃12-09
中小學生讀書活動方案07-13
寒假中小學生放假通知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