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讀后感>讀書筆記>《愛因斯坦》讀書筆記
《愛因斯坦》讀書筆記
更新時間:2024-04-21 08:33:17
  • 相關推薦
《愛因斯坦》讀書筆記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書筆記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愛因斯坦》讀書筆記,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愛因斯坦》讀書筆記 篇1

  ☆ [美]海倫.杜卡斯 巴納希.霍夫曼 編選.李宏昀譯.愛因斯坦談人生[M].復旦大學出版社,20xx.

  本書作者海倫.杜卡斯曾擔任愛因斯坦的秘書,愛因斯坦去世后一直是愛因斯坦檔案的保管者。霍夫曼博士曾是愛因斯坦的合作者,并曾同杜卡斯女士合寫過愛因斯坦的權威傳記《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創造者和叛逆者》。本書給讀者展示了偉人的另一面:他不僅是偉大的科學家,他也是偉大的人。

  *“我名氣越大,人就越笨。”5(感悟:名利是精神負擔,為名利所羈絆就會讓人迷失方向,阻塞思維。)

  * 愛因斯坦對自己的人生有著清晰的認識和規劃,他在年方十六時寫了一篇題為《我對未來的計劃》的作文,內容如下:11-12

  快樂的人滿足于現狀,不大為未來考慮。而另一方面,年輕人總喜歡大膽地暢想未來。對一個嚴肅認真的年輕人來說,盡可能準確地為自己樹立人生目標,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如果我有幸通過考試,我將到蘇黎世的聯邦工藝學院學習。在那里我將用四年時間學習數學和物理。我希望自己能夠成為自然科學這些分支的教授,我喜愛的是其中理論性的部分。

  握制訂這樣的計劃,理由如下:首先,我個人擅長抽象思維和數學思維,不善于幻想和實踐。再者,我的心愿也促使我作出上述選擇。這很自然:人總是喜歡做他擅長的事情。此外,科學工作有一定的獨立性,這也讓我頗感稱心。

  * 1927年3月,愛因斯坦反對把他的講課稿發表在《自然科學》雜志上,他向編輯強調:“我不贊成發表這些內容,因為課程的原創性不夠。人的對自己嚴格要求。應當盡可能地把不重要的東西全都刪去,不然就不要指望別人來閱讀自己的作品。”21

  * 愛因斯坦毫不介意那些關于他的無恥的謠言和胡謅,他說:“時間是個篩子,重要的東西多半都會漏過網眼落入遺忘的深淵;而被時間挑剩下的,往往仍是些陳詞濫調罷了。”“只要涉及我,即便是小聲嘀咕都會變成嘹亮的軍號。”22

  * 愛因斯坦強調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是寒傖的,他說:“在大自然面前——以及在學生面前,以為理論物理學家是多么的寒傖!”26(感悟:愛因斯坦反對孤立的探索個人的生活意義,而要置于整個人類的生活目的去努力。同時,也不要孤立的探索整個社會或作為整個的個人有何目的或意義,而要思考作為整體的自然界有何目的或意義。)

  * 愛因斯坦在回答一位大學生關于“人活著到底為了什么?”的長信時說道:“要如何度過自己的一生。這個問題合理而且重要。我個人認為,答案是這樣的: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滿足大家的欲望和需要,并建立和諧美好的人際關系。這就需要大量的自覺思考和自我教育。”29-30

  * 愛因斯坦回答一位年輕人關于如何處理與父母的沖突的來信時說道:“我得坦率地說,就那些決定孩子們人生方向的重大決策而言,我不贊同父母施加影響。這種事應該由孩子自己說了算。不過,當你想要作出你父母并不贊成的抉擇時,你得捫心自問:我的內心深處是否已經足夠獨立,使得我能夠在違反父母意愿的同時不喪失內在的均衡寧靜?如果你對此沒有把握,那么我不鼓勵你采取下一步行動。以上就是你作出選擇的唯一依據。”31

  * 在關于經驗和理論的關系上,愛因斯坦強調:“沒有經驗作基礎,我們掌握不了真理。然而,當我們探索得愈深入,理論愈包羅萬象,決定理論的所必需的經驗知識就會愈來愈少。”33他還認為,理論才能“擊中事物內核”,因此,“物理學家不能滿足于遵循現象、單純從現象來思考問題;他必須運用推理,探究事物的深層形式。”33

  * 愛因斯坦認為,對“美好自由的生活”的向往自古有之,而這熾熱的愿望“只有在對世界萬物的愛和理解中”才可能實現。他在給鄰居家的女兒的紀念冊上寫道:“啊,年輕人,你們可知道,人類并不是從你們這一代才開始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你們可知道,歷代先輩們都同你們有著一樣的渴望——然而總是有種種困擾仇恨令他們紛紛碰壁?你們可知道,只有在對世間萬物的愛和理解中,這般熾熱的愿望才可能實現?無論男女老幼、飛禽走獸、樹木花草還是日月星辰,在愛和理解中,讓它們的歡樂成為你的.歡樂,它們的痛楚成為你的痛楚。睜開眼睛,敞開心扉,伸出雙手;不要像祖先們那樣,貪婪地沉溺于歷史的毒酒中。讓整個大地都成為你的祖國吧,這樣你的一切努力都將成為福祉流布四方。”

  34(感悟:愛因斯坦對人類的赤子之心蒼天可見!)

  * 愛因斯坦坦誠自己有著宗教情感,但他也認為很難相信“憑借祈禱、憑借向超自然的上帝表達愿望就能影響事物。”他相信:“世間發生的一切都有自然規律決定,人類行為也是如此。”他的宗教情懷與一般人所篤信的宗教大不相同,他是建立在對自然規律的敬畏之上的,“任何一位認真從事科學研究的人都深信,有那么種精神顯現在宇宙規律中——它遠遠超越了人的精神,面對它,能力有限的我們應當謙卑敬畏。”37

  愛因斯坦給孩子們的圣誕賀卡中寫道:“請學會從別人的幸福快樂中感受自己的幸福,而不要通過同類相殘的無聊沖突來獲得幸福!只要你們心中能夠容下這一線天良,你們生活的重負就會變輕松,起碼會變得容易忍受;你們就能耐心而無畏地找到生活之路,把歡聲笑語帶到四面八方。”38

  愛因斯坦深信藝術發展與科學成就之間存在非常緊密的聯系,他說:“當世界不再是我們個人欲求的對象,當我們以自由人的身份欣賞、追問、探究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就進入了藝術與科學的領域。如果用邏輯的語言來組織描繪所見所聞,那么我們從事的就是科學。如果傳達印象所假借的形式沒法用理智來知覺卻能被直覺所領悟,那么我們從事的便是藝術。這兩者的共同之處,就是對超越個人利害與意志之物的熱愛與獻身。”43

  愛因斯坦強調“宗教情感”,但超越了“神”和“上帝”的束縛,他說:“我不相信個體能夠永生。我認為倫理道德是人類自己的事,無需什么超越于人類之上的權威。”45“用邏輯把握深奧錯綜的關系,這種體驗也能造就宗教情感,但它和我們通常所說的宗教不同。它是對物質宇宙所表現出的系統結構的敬畏。我們不會因此而塑造出一個人形的神,會向我們提要求、會對我們這些個體生命感興趣。在這種宗教情緒中,沒有意志,沒有目標,沒有必須,有的僅僅是存在。正因為如此,像我們這樣的人才會認為倫理道德是純屬人間的事,盡管它對人類來說最為重要。”83-84

  “我不信仰人格化的上帝,我也從未否認過這一點,我一向說得清清楚楚。如果我身上有什么可以稱之為宗教性的東西,那就是對迄今科學所能揭示世界結構的無限敬畏。”51

  愛因斯坦認為:“肉體和靈魂并不是不同的兩件事物,它們只是接受同一事物的不同方式罷了。”44因此,他反對神秘主義,強調“脫離肉體的靈魂概念是空洞而沒有意義的。”47

  “智慧并非來自學歷,而來自終身不懈的探尋追求。”

  “如果一個人不滿足于表面現象而要深入探索,那么這項工作就是艱難的。”53(感悟:讓人感受輕松的工作,實際上停留在表面現象,是膚淺的工作。)

  愛因斯坦認為,“任何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不可能產生于雄心壯志或單純的責任感;它只能產生于對人、對客觀事物的愛和獻身。”54(感悟:客觀責任難以真正激發人內心的沖動,而主觀責任激發內心的源動力。一切都必須建立在愛的基礎上,大愛的基礎上!)

  愛因斯坦說:“上了年紀的人,倘若能夠為年輕一代的奮發有為感到歡樂,那么他自己也能重新煥發活力。”61(感悟:作為老師,學生的上進心和活力也會激發老師們的上進心和活力。)

  愛因斯坦說:“和搖擺與恐懼和希望之間的年輕人相比,年長的人距離永恒更近。我們上了年紀的人,更能體驗那種最純粹的真與美。” 61(感悟:只有對人性深刻理解的人,最求“最純粹的真與美”,才能成為“掙脫枷鎖的自由人”。)

  德國有句諺語:“每個人都用自己的鞋丈量。” 愛因斯坦評價說:“這句話的要點,當然是說,人總是根據自己的標準來衡量他人,即以己之心度人之腹。”64(感悟:每個人對他人的評價和解讀都是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標準去衡量的,很少有人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別人,這是人與人之間誤會和偏見的根源所在。)

  愛因斯坦寄語年輕人:“千萬別把學習視為義務。學習是個令人羨慕的機會,使你們能夠領略精神領域中美的解放力量;它不僅足以自娛,而且能使你們將來為之工作的社會受益。”67(感悟:怎樣看待學習?古人有“為己之學”和“為人之學”的分野,今人有外在動力和內在動力之分。不要把學習視為獲取財富和名利的手段,而要把學習視為使人精神解放和情感充盈的途徑,因此學習是人追求自由的內在需求。)

  愛因斯坦說:“科學研究真是絕妙的工作,前提是人無須靠他維持生計。用來謀生的工作,應該是自己有充分把握的那種。只有當我們無須對任何人負責的時候,科學事業才會妙趣橫生。”67(感悟:人的創造力在什么時候才能迸發?心靈自由的時創造力才會噴薄而出。當然,創造性工作本身也是一種樂趣,而不是奴役。另外,愛因斯坦認為謀生的工作未必與自己的愛好和事業完全對等,他自己提出狹義相對論時他是瑞士聯邦專利局的職員,而他敬仰的哲學家斯賓諾莎以磨鏡片衛生。)

  愛因斯坦說:“選擇工作不能光看自己內心滿意與否,還得看它是否被公認為有益于大眾。不然的話,即使你要求得再微不足道,你也是寄生蟲。”(感悟:從心理學講。這是在強調社會性動機的重要性。)

  愛因斯坦一方面強調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是人類,無論他是美國人還是德國人,猶太教徒還是異教徒。”另一方面他也悲嘆:“令人悲哀的是,以國民身份和文化傳統為依據的劃分依然在當代生活中扮演著如此重要的角色。”72(感悟:對個體的尊重就是對整個人類的尊重,也就是對自己的尊重。站在你面前的人不僅僅是叫“張三”或“李四”的具體的人,還是整個人類。人與人之間之所以不平等,其根源就在于身份文化造成的等級劃分。)

  愛因斯坦說:“我無法想象一個人格化的上帝,他直接影響個體的行動,或親自審判自己創造的生物。我無法做這樣的想象,盡管現代科學已經對機械因果律提出了一定程度的質疑。我的宗教情感,只是對那無限高明的宇宙精神的欣賞、崇拜。我們這孱弱而稍縱即逝的理解力僅能把現實揭示出小小的一點,而宇宙精神就反應在這小小的一點上。倫理道德固然極其重要——但這僅是對我們而言,并非對上帝。”79

  愛因斯坦把自己描繪為唯理論的皈依者——數學簡潔性(這就是他所說的“美”)的追隨者,是在審美沖動的驅使下,去審視日常經驗,然后喜出望外地發現和解釋。

  愛因斯坦的科學靈感的主要源泉是他的宗教信念,即“對簡潔、美和宇宙之崇高性的信念”。81

  愛因斯坦認為:“客觀世界中的交錯紛紜,都可以通過簡單的邏輯概念來理解、把握。”83

  愛因斯坦認為:“緊靠知識和技藝不足以讓人類過上幸福而有尊嚴的生活。人類完全有理由把高尚道德標準的踐行者置于客觀真理的發現者之上。”84

  怎樣對待過去的偉人?愛因斯坦告誡道:“不要為多少世紀以來誕生在你們國土上的偉人而自鳴得意——這可不是你們的功勞。還是想想吧,你們是如何對待他們的,又是如何遵循他們的教導的。”85(感悟:郁達夫在紀念魯迅的中說:“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奴隸之邦,一個有英雄而不知尊重英雄的民族則是不可救藥的生物之群。”這與愛因斯坦的想法是一致的,尊重偉人和英雄不是以其沾沾自喜,更重要的是遵循他們的教導。)

  愛因斯坦認為,“音樂并不影響工作。這兩者都是從同一個渴望之源汲取營養,而且它們給人的慰藉是互補的。”94這從愛因斯坦快演奏小提琴,熱愛巴赫和莫扎特等18世紀音樂家的作品等興趣可以得到印證。

  愛因斯坦認為,“只有把整個身心全部奉獻給自己事業的人,才可能成為真正的大師。”94

  愛因斯坦強調,“有些人生來就是孤獨者,你懂的,因為你也是。”(感悟:享受和品味孤獨,孤獨不是壞事,能夠平靜地對待孤獨反而說明其內心是十分強大的。)

  愛因斯坦說:“當今人們的倫理道德之所以淪喪到如此令人發指的地步,主要是因為由于生活的機械化和非人性化——這是科學和技術思維發展的一個災難性的副產品。”99“我越來越把厚道和博愛置于一切之上……所有這些被吹捧的技術進步——我們的所謂文明——就如同病態罪犯手中的利斧。”107(感悟:技術理性帶來的弊端連科學家都忍不住了!)

  愛因斯坦認為,“對于人類來說,通向偉大的道路只有一條,那就是親歷苦難之路。”105

  愛因斯坦借鑒威廉.布什(Wilhel Busch)把節制定義為“節制,就是‘不做’各種事而得到的快樂”,他把寬容定義為:“寬容就是那些習慣、信念、品味異于自己者的品質、觀點和行動作出友好的評價。”他還強調:“寬容并非對他人的行為和感受漠不關心,理解和同情必須是題中應有之義……”108

  愛因斯坦強調獨立人格的重要性,他說:“任何高尚偉大的成就,藝術也好,科學也罷,無不出自獨立的人格。當文藝復興是個人可以不受束縛地發展自己的時候,歐洲文化才從沉悶的停滯中取得最重要的突破性進展。”108

  關于國家和個體的關系,愛因斯坦認為:“為了確保個人發展所必不可少的安全,國家固然是必要的。但是,倘若國家變成主體、個人淪為唯命是從的工具,那么一切好的價值就淪喪殆盡。”108“只有當社會足夠開明,個人可以自由發展自己的能力的時候,人類社會才能取得有價值的成就。”109

  愛因斯坦強調:“我自己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111

  愛因斯坦強調:“人類最重要的努力,莫過于在實踐中為道德而戰。我們的內心平衡甚至存在本身都有賴于此。只有實踐中的道德才能給生命以美麗和尊嚴。”“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讓道德成為活生生的動力,并使人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道德不應該建立在神話或權威之上,否則,對于神話或權威之合法性的質疑,會令健全的判斷及行為淪落無根。”115

  諾貝爾獎獲得者馬克思.馮.勞倫在愛因斯坦六十壽辰時給他寫的賀卡中寫道:“你站在自己的命運之上。”129

  一位因被人錯認為是男孩的女孩給愛因斯坦寫信訴苦,愛因斯坦回到說道:“我并不在意你是女孩,但關鍵是你自己不要在意。”135 (感悟:對于別人的非議、誤會和偏見,不要苦惱和在意。《詩經》云:“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人的一生不可能被所有人完全理解和認同的。)

  萊奧.貝克是猶太學者領袖,與納粹德國作堅決斗爭,愛因斯坦十分認同他,贊美道:“你從不恐懼,也從無怨恨。這樣的人才堪為我們效仿的楷模。身處由自己一手造就的苦難中的人類,能夠從你身上獲得安慰。”1954年3月17日,貝克在祝賀愛因斯坦75歲生日的賀信中說道:“在那些對道德存在與否的追問只能得到‘否’的回答的日子里,當人性概念都遭到深切質疑的時候,我有幸想起了你,頓時感到內心恢復了平靜和力量。多少個日日夜夜,你站在我的心中對我說話。”141(感悟:一來可以看出愛因斯坦對美好人性的追求和崇仰。另一方面可以認識到“知己”的價值和標準,即“你站在我心中對我說話”,這是知己的最高境界。)

  愛因斯坦說:“好的和高尚的人往往孤獨——而且必須如此——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在自己的空氣中自由呼吸。”143

  愛因斯坦十分強調道德的重要性,他說:“歸根結底,一切人類價值的基礎在道德。”158

  本書譯者李宏昀認為,“今人熱衷于求異,無意求是,這無疑造成了各種混亂。”157

  本書譯者李宏昀認為,“每一個人都需要珍惜來自生命本身的思想收獲,并盡最大的努力讓這種感悟深入下去,他會因此越來越快樂,逐漸體驗到發自生命深處的那種愉悅,這種愉悅是其他任何愉悅都無法替代的,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

  《愛因斯坦》讀書筆記 篇2

  愛因斯坦的全名是愛伯特.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是過動兒,所以每天都忘記吃飯都在花園里的樹洞里自己玩。其實愛因斯坦個性非常內向不愿意接受別人的邀請。之后,有一天吃飯的時候,他看到了表鏈上掛著的`小東西,就問爸爸那是什么?這時他家人萬萬沒想到他會被小羅盤給吸引。他就說:“我生日禮物想要一個羅盤”。可是沒有收到小羅盤。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他用原子能來造福人類,而不是使人類自我。

  讀后感:

  這一本書雖然沒有寫科學的事,但有寫日全蝕再一九一四年的夏天可看到和一九一九年會有日蝕。這日蝕只長達三百零二秒所以要把喔。雖然看到的時間短,可是能夠看到算很幸運了。

  看完這本書,我覺得他能成為原子能之父真不容易,生前他不愿意當原子能支付的他要讓別人。我要像他一樣不貪心也多多發現各種東西。

  《愛因斯坦》讀書筆記 篇3

  你知道愛因斯坦是誰嗎?我來告訴你:他呀,是一位了不起的科學家。他發現了大自然里的許多奧秘呢!不過,《愛因斯坦赤道》并不是愛因斯坦寫的,而是劉慈欣寫的少年科幻小說系列之一。

  科幻小說可不是科學家寫的,而是有學過科學的作家寫的——我是這么認為的。《愛因斯坦赤道》這本書是我第一次看的'科幻小說。作者劉慈欣是首位獲得世界科幻文壇最高獎“雨果獎”的亞洲作家,中國科幻文學的最主要代表作家。這本書是他從自己的經典作品中,選出適合少年兒童閱讀的篇目,重新調整閱讀難度和故事情節而成的,非常適合我們小朋友看。

  《愛因斯坦赤道》這本書共有四個部分:山、思想者、信使和朝聞道。《山》里講的是,外星人歷盡了艱難險阻,來到了地球上,只是想和地球人隨便聊聊而已,可地球人還以為外星人是來毀滅地球的,到處都亂糟糟的。馮帆可不這樣想,他想去“登”外星人造的“水山”。他在“登”上山的時候,遇上了各種災難,最后還是“登”上了山頂,與外星人聊天。我覺得,外星人很想去外面探索世界,勇往直前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

  看完了書,我有些不理解的詞,不過我想世界上有外星人嗎?如果有,會不會也會發生這種事情呢?如果發生了,也會有人去“登”山嗎……種種問題都在我的腦子里旋轉,它們都在等我來回答呢!

  《愛因斯坦》讀書筆記 篇4

  今天,我讀了《愛因斯坦的生活課》這一篇文章。這篇文章是說: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但是他的日常生活卻十分糟糕。后來,有一個小女孩碰見了他,小女孩發現他連穿衣服都不會,就告訴他許多生活上的要領。并且,約定每天下午都去接受小女孩的檢查。有一天,小女孩的媽媽問愛因斯坦,她女兒每天去他家干什么,愛因斯坦說:“你女兒教了我許多生活要領,而我什么都不會,只能教她做數學題。”

  愛因斯坦可真謙虛啊!他是一個偉大的數學家,卻向一個小女孩問生活常識,并且還告訴小女孩的媽媽,自己什么都不會。這種精神正是我們所缺少的啊!

  讀了這篇文章,我明白了,任何強大的.人,也會有他的不足之處,就像愛因斯坦一樣,他雖是以為偉大的科學家,但卻連基本的生活常識都不懂。不管是多么弱小的人,也都會有自己的長處,就像小女孩一樣,她雖然學習上可能不這么好,但她會一些生活常識。我們要把自己的長處發揮出來,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我們也要充分認識自己的不足,虛心地接受力他人的幫助。

  讓我們每個人從自己做起,關注身邊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同時坦然接受每一份善意的幫助,用心感受一點一滴的關懷,講快樂的種子灑遍世間的每一個角落吧。

  《愛因斯坦》讀書筆記 篇5

  因為是禮物所以總想特意空出一天時間來看,結果到了月末才在深夜一口氣讀完。

  物理大概是這世界上最迷人的學科之一,它既復雜又簡單。它復雜,窮盡人的一生也很難在浩瀚如海的算式中找到正確定理,它簡單,因為往往最后公式的只有幾個數字。

  高中的時候讀霍金的《時間簡史》,現在很多都不記得了,但有一句話一直藏在我腦海里奉為至寶,那句話是:唯有簡單,才可能正確。

  后來我高中做題也靠這個判斷對錯,答案簡單我就不復核了,答案復雜我就看情況再算一遍,給了我不少心理安慰。

  扯回來,作者和翻譯者對這本書定位是小說,實際上,《愛因斯坦的夢》是由一位物理學家所寫的小說。因為這樣,我又覺得它不單單是小說了,它有物理的視角觀念。

  但愛因斯坦的夢非常淺顯,不是什么長篇大論,深奧難懂的專業論文,它就是一本小說而已。如果要類比,大概和愛麗絲夢游仙境或者小紅帽差不多,是故事,甚至是童話。

  主人公就是愛因斯坦,這位鼎鼎有名的大科學家在1905年之前,不過是個普普通通的.年輕人而已,在專利局干三級技術員的活計。然而僅一年之內,他發表了五篇論文,篇篇都引起科學界的變革動蕩,于是這個不起眼的年輕人從此名震世界,乃至后世永垂不朽。

  故事就圍繞著他寫出論文前的夢境展開,世界被設定在瑞士伯恩,這座城市極目遠眺能看到阿爾卑斯山脈,城里有座大教堂,還有一條嫵媚多姿的婀娜河。

  每一個夢境,與其說它是夢,倒不如說是一個對世界和時間的想法。

  時間是什么?

  時間是圓環,我們都在重復過去;時間是河流,是否曾有人到過未來?時間是光箭,只能前進,沒有退路,亦或者時間是種感覺?它是甜的還是咸的?或者粘稠?陷入粘稠時間的人們便永遠不會變。

  他每做一個夢就講一個故事給我們聽,婦人行走在婀娜河畔,面包師傅烤羊角面包,你愛上我,原本都是永恒的故事。

  也許時間是一種選擇。

  當你選擇一種時間,必定會有其他的兩種選擇同時出現,它們都是正確的,時間是三維。

  但假設這個世界沒有時間,沒有鐘表沒有日晷沒有月歷,伯恩城的夫人和丈夫吻別,每一個吻都是當下,唇齒相依僅僅是現在的唇齒相依罷了。

  我猜譯者也一定喜歡詩歌,因為他翻譯的文筆有種如詩一般的美感,我分不大清這種美是由作者帶來的,還是譯者跳脫意向?

  從窗外看阿爾卑斯山脈的雪。婦人細細碎碎的鉆石手鏈。面包店里的香氣。火車轟隆隆經過這座城市,婀娜河上愛因斯坦和他的朋友釣著魚。

  偉大而渺小的愛因斯坦躺在小船上想著他的計算手稿,朋友貝索告訴他星期六貝索夫人打算請他的妻子和他來家里一聚。

  月光又抖遠了。

  如果這座城里的人一生只有一日,如果時間堅硬如化石,舞者跳著天鵝之死,她就是唯一、準確的時間。或者時間只是幻覺,女孩對你的微笑蕩出漣漪,于是時間改變了。

  若時間是夜鶯鳥,你抓住它時間就能停止,那你是否會隨身攜帶抓鳥的玻璃罩子?可只有小孩才能跑得比夜鶯鳥快,但小孩不會抓它們,夜鶯飛的越快,他們就越早長大。一旦長大,又抓不住時間的夜鶯鳥了。

  最后他的夢做完了,打字員推開門來上班,愛因斯坦把他的論文手稿交給打字員,窗外是茫茫一點空山色。

  我也該睡了。

  《愛因斯坦》讀書筆記 篇6

  “成功之花,人們只驚異它現實額明艷,卻不知它當初的芽,浸透進了奮斗的汗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讀了《愛因斯坦成功的秘訣》這篇文章,使我深受啟發,這句話像陽光一樣,照耀在我的心間。

  成功,每一個人都想完成的`,但是成功是很少人才能完成的,那成功秘訣是什么,那當然是:艱苦勞動加正確的方法,少說空話等于成功,這也是愛因斯坦成功的秘訣。我認為,這三個條件中艱苦的勞動,即是“勤”的主要條件,也是最難做的一點,之所以愛因斯坦能成為“天才”是因為他做到了這點。

  據說愛因斯坦小時候并不聰明,有人說愛因斯坦小時候是個“笨蛋”,可是促使“笨蛋”成為“天才”的不正是勤勞嗎?愛因斯坦為了徹徹底底的弄清一個問題,他比別人多花了幾倍甚至幾十倍的時間,終于用汗水澆開了成功之花。

  這不就說明了“勤能補拙”是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

【《愛因斯坦》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愛因斯坦作文02-25

《愛因斯坦和小女孩》說課稿01-02

《愛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學反思02-18

讀《愛因斯坦》有感04-20

愛因斯坦讀后感04-08

讀《愛因斯坦傳》有感06-23

讀少年愛因斯坦有感10-31

《愛因斯坦》讀后感04-30

經典讀書筆記11-08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日本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日本免费不卡高清网站视频 | 亚洲欧美在线看h片 | 色老头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洲精品污网站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少妇一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