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讀后感>讀書筆記>《弟子規》學生讀書筆記
《弟子規》學生讀書筆記
更新時間:2022-02-07 23:09:44
  • 相關推薦
《弟子規》學生讀書筆記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書筆記吧。到底應如何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弟子規》學生讀書筆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弟子規》學生讀書筆記1

  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弟子規》作為國學經典,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范。“弟子”就是學生,活到老,學到老,做圣人的學生。“規”是規范、道理;做人應知的規范,應知的道理。通過對《弟子規》的學習,使我在做人、做事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啟發。

  百善孝為先,弟子規首先闡述了如何盡孝。在“入則孝”這一節中,我最有感觸的一句話是“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句話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卻很難。依稀記得曾經的我因為心里的小小叛逆,卻美其名曰追求自己的理想而選擇遠離父母,同時也摒棄了他們給我規劃的人生道路。

  我常常覺得和他們有隔閡、有代溝。對于他們的話,總是默默地聽著心里卻不以為然。然而,當我步入了社會,孤身在外,尤其是遇到困難、挫折時,才開始為當初想要掙脫父母的懷抱,過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想法而后悔。曾經在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迷茫時,也后悔當初沒有聽從父母的建議,選擇一條能夠預見未來的路,總好過現在的不知所措。當我慢慢的發現,僅僅是陪伴父母這件小事想要做到卻并不容易時,我開始害怕“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許會成為我多年后的遺憾和無奈。

  很多人都注重以大行而實孝,卻不曾注重細小,而“入則孝”恰恰告訴我們行孝必須從細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并非一時之念想。所以以后我們要心懷對父母的感恩,將孝心落實到一樁樁一件件的小事上,這樣就不會再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為難和悔不當初的感嘆。

《弟子規》學生讀書筆記2

  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這點你們做到了嗎?

  《弟子規》中“事勿忙 忙多錯 勿畏難 勿輕略”這幾句說的是做事要認真,不能馬虎,但是我總是匆匆忙忙地做事,改不掉這個壞毛病。

  有一次,從補習班回來,我想看電視,于是就飛快地寫,英語字母寫的也不好,以為都寫完了,就開始看電視,到了補習班,老師檢查作業,突然大吼起來:“仝悅,你的.作業怎么回事,英語字母寫的不好,還少寫了一項作業,并且家長還沒簽名!”我不敢說話,低著頭,心想,下次可得仔細點,真丟人呀!

  以后,我再也不敢這樣寫作業了,作業做得一塌糊涂,還得挨批!

《弟子規》學生讀書筆記3

  《弟子規》是根據《三字經》編寫的。其中的禮儀規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樹,只有根扎得牢,樹才會長得茂盛。做人,只有將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來,一個擁有謙虛恭敬仁慈博愛的心的人,才會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像畫畫,讓沒有繪畫基礎的孩子發揮想象創作是不會創作出一幅優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憑著自己的意愿任意胡為,那他不會被別人接受,他的人生不會快樂。我也沒有接受過正規傳統文化教育,在學習了弟子規后,我就覺得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在正確理解古老地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將這塊文化瑰寶傳承下去。真心希望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從我們班級教育的一點一滴做起,幫助每一位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

  算起來,真正意義上接觸傳統文化已經有一年的時間了。其實,這么算也不見得正確,因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每一個人都隨時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畢竟,文化是一個連續的傳遞過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語文老師講的“無論世家子弟還是山野村夫,無論略識文字還是一字不識,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顯現儒家文化的教養”。這句話,我是感受越來越深。一種思想理念在中華大地上延續了幾千年,這里的人民哪里還可能不會受到影響呢?雖然傳統文化在近代屢遭浩劫,她還是在中國大地上有很強的生命力。

  在我看來,《弟子規》包含了《孝經》《禮》等傳統思想,特別是在行動方面做了規范。所謂弟子規的規,也就是規范的意思。本來這本書是作為兒童啟蒙讀物的,大約和《三字經》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們現在的人,普遍缺乏這種教育,所以現在學習這本經典也是恰當的。特別是當今,社會倫理失綱,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們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關懷,創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學習經典也就顯得尤其必要。

  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影響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例如,我們學習《弟子規》,背誦下來應該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對一個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那就需要時間了。一個人處世必定有一些原則,在他們潛意識中受到這些原則的制約。學習了《弟子規》,就是要把圣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

  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弟子規》學生讀書筆記4

  今天我閱讀了《弟子規》。

  故事的名字是《代父從軍》,里面講述了花木蘭是位女子,一天,匈奴又要進攻中國,皇帝就頒布詔書,去中國各地發布消息讓以前的'老兵上戰場打仗,花木蘭爸爸的腿受了重傷不可以打仗,但是,時間緊迫所以花木蘭只好女扮男裝混進軍營,他在這支隊伍里戰了二十三年,都沒有一個人發現他是一名女子。花木蘭面對名利從容淡泊,她只想回家照顧父母。她是一個勇敢、淳樸、有孝心的女子。

  讀了這篇故事我懂得了要謙讓女孩子,也不能欺負女孩子,但是,女孩子也要勇敢,不可因為一點小事而退縮。

  第二篇故事是《杜林與古文經學》,這個故事講述了一位勤奮好學的小朋友,他叫杜林,他家很窮,但是有許多從別人家借來的書,還拜訪張竦為師,當時的人稱他為“通儒”他知識淵博,去全國各地拜訪,他回來時發現有兩個人在自家院子里,其實他倆是來拜訪杜林為師,杜林怕那兩個人把他的秘籍寶典燒掉,就讓他倆每年來一次。

  這個故事告訴我了一個道理,要勤奮好學,愛護書籍,愛讀書,長大才可以做對祖國有貢獻的人。

《弟子規》學生讀書筆記5

  讀了弟子規后,使我深受教誨。今天我要踐行弟子規。

  吃午飯時,我看見媽媽還站著,我就想到了“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如果長輩還站著,晚輩不應先坐下;長輩坐定后,允許我們坐才可以坐下。于是,我等媽媽坐下,對我說:“坐下吃飯吧!”我才坐下。

  開始吃飯了,我想到了“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對飲食不要挑剔偏食,而且要適可而止,不要吃過量。我就把蔬菜、土豆和肉都夾在了碗里,吃飽了,我就把碗筷都收拾好,端進了廚房。

  晚上睡覺時,我換上睡衣,我想起了:“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到污穢。”帽子和衣服應當房子固定的.位置,不要隨手亂丟亂放以免弄皺弄臟。我就把我的衣服全放在了床頭的凳子上,準備睡覺。

  今天我收獲不小,學習又踐行了弟子規,很開心。

《弟子規》學生讀書筆記6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弟子規》中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一句。

  媽媽給我講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呼喚時,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答應。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要推辭偷懶。媽媽問我:“你能做得到嗎?”我聽后深感內疚。平時只要爸爸媽媽叫我,我都會假裝沒聽見,只顧玩我的。媽媽要我去做事,我會毫不猶豫地說讓爸爸去做。爸爸說讓我去做事我會說我又不是你的仆人。

  讀了《弟子規》,讓我明白了自己以前是那么不懂事,要聽爸爸媽媽的話,不要讓爸爸媽媽傷心,做一個勤勞懂事的好孩子。這也是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表現。

《弟子規》學生讀書筆記7

  《弟子規》的禮儀規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樹,只有根扎得牢,樹才會長得茂盛。做人,只有將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來,一個擁有謙虛恭敬仁慈博愛的心的人,才會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敗之地。自己的意愿任意胡為,那他不會被別人接受,他的人生不會快樂。

  我在學習了弟子規后,就覺得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在正確理解古老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將這塊文化瑰寶傳承下去。真心希望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從我們班級教育的一點一滴做起,幫助每一位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

  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每一個人都隨時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畢竟,文化是一個連續的傳遞過程。就好比一位語文老師講的“無論世家子弟還是山野村夫,無論略識文字還是一字不識,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顯現儒家文化的教養”。這句話,我的感受越來越深。

  一種思想理念在中華大地上延續了幾千年,這里的人民哪里還可能不會受到影響呢?雖然傳統文化在近代屢遭浩劫,她還是在中國大地上有很強的生命力。傳統文化將是我們的立人之本,它將使我們的社會更加繁榮、富強。

《弟子規》學生讀書筆記8

  今天,天空陰沉沉的,太陽躲到云彩里睡大覺了。我拿起了《弟子規》這本書,細細地品讀起來。讀到“父母叫,須靜聽;父母責,須順承”時,我深受啟發。

  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我們好,應該恭敬地聆聽。做錯了事,父母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讓父母生氣、傷心。讀到這里我感到非常慚愧。平時,每當爸爸媽媽教育我怎么做人處事時,我只會一只耳朵聽,一只耳朵扔,把它當做耳旁風,根本不放在心上。我要是做錯了事,爸媽說我,我會想盡一切辦法為自己辯護,把黑板說成白板才罷休,有時氣得爸媽哭笑不得。

  總之,通過學習《弟子規》使我受益匪淺,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我以后要做一個聽話、懂事的好孩子,再也不讓爸爸媽媽操心了。

《弟子規》學生讀書筆記9

  接受近二十年的國家教育

  成績名列前茅

  重點大學碩士學位

  在全國最好的科研單位實習

  ······

  對于一個整天研究外文文獻,接受西方科技教育,崇拜美國自由的人而言,國學意味著八股文、之乎者也這些令人費解的文章,各種不人道的條條框框、心理折磨,是古代統治者用來馴服民眾的工具。是的.,在未了解之前,它已經被我貼上了“腐朽”、“霸道”、“落后”的標簽,真是應了那句“主觀臆斷、妄下定論”,現在想來有些無知。

  20xx年6月,從南京風塵仆仆的返回石家莊,想在石家莊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打造屬于自己的世界。也是那個時候,在正奧醫藥接觸到了弟子規,每天晨讀,語速超快,第一次都跟不下來,由此可想,正奧員工對弟子規的熟悉程度。通過了解,正奧的董事長秦總對國學甚是癡迷,不惜拿出重金鼓勵員工背誦弟子規,只是因為自己受益匪淺,通過背誦將大家領入門,每日踐行,有機會接受中國國學帶來的好處。

  出身傳統家庭的我,從小至今,出門前總會告訴家里人,“我上學去了”或者“我去***家玩去了”,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媽,我回來了”,這似乎是一個規矩一樣,也許這就是家庭教育。現在我在《弟子規》中,看到“出必告,反必面”這句話,才知道原來這條規矩出自此處,原來我一直在踐行《弟子規》,只是由于無知而未知。

《弟子規》學生讀書筆記10

  “待婢仆,身貴端,雖貴端,慈而寬。”中的貴端和慈你們知道什么意思嗎?貴端是指以端莊為貴,慈的意思是指仁慈,我再來鞏固一下這句話的含義吧。

  這句話告訴我們:對待家中的'婢女仆人,可貴的是注重自己的品行端正,雖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如果能進一步做到仁慈、寬厚,那就更完美了。

  在生活中,你在寫字,同桌不小心靠了一下你的胳膊,你會在本子上畫一條斜線,只得撕掉重寫,你會非常生氣,并找一個時機故意靠他一下,這樣你們就會產生矛盾,對誰都沒好處,從今以后,我們要學會寬厚待人,學會容忍。

《弟子規》學生讀書筆記11

  讀《弟子規》有感讀完《弟子規》,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句是:“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過能改,歸于無,倘掩飾,增一辜。”

  記得有一次我喝水的時侯,由于杯子沒有拿穩,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當時我想:“這回可慘了!爸爸回來一定會狠狠地訓我一頓的.。”等爸爸下班回來,我一直躲著兇,沒有告訴他杯子摔碎的事。爸爸知道后,并沒有象我想象的那樣,而是跟我說:“一個人一生都會有做錯事情的時候,一些無心之錯,只要認識到錯了,以后引起注意就可以了。你摔碎杯子不敢告訴我,說明你已經認識到自己錯了,我就不會再批評你了,怕的是犯了錯誤而自己認識不到。”

  通過這件事情,使我對這句話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一個人不經意間做錯了事,而自己又認識到并加以改正,是可以原諒的;而存心去做錯事或做錯事不去改正,就等于是錯上加錯,是不可以原諒的。”

《弟子規》學生讀書筆記12

  最近我又翻讀了一遍《弟子規》這本書,讀完后,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小故事就是其中的《三人成虎》。

  這個小故事講的是戰國時期,龐蔥對魏王說:“大王,如果一個人稟報說街市上出現老虎,您會相信嗎?”魏王不假思索地說:“當然不信。”龐蔥接著問:“如果兩個人對您說街市上有老虎出現呢?”魏王說:“我會將信將疑。”龐蔥繼續問:“如果三個人都向您稟報,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呢?”魏王說:“我會相信的`。”龐蔥感慨地說:“街市上沒有老虎是很明顯的事,然而只因為有三個人連續向您稟報,你就信以為真了。愿大王不要誤聽謠言啊!”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謠言止于智者。不了解真相的時候,就不要輕信,也不要輕易傳播。一個人說的時候沒有人相信,但是說的人多了,假的也就變成真的了,容易誤導別人。我們要做個聰明的孩子,學會明辨事非,對于不懂或不了解的事,不能聽別人說什么就是什么,而應該多方求證,不要被謠言迷惑。

  就像上個學期的有一天,校園里就一直有傳播,有一個同學在校門口被人拐走了,下落不明。他們還說被拐走的孩子還有可能會打成殘廢,當乞丐什么的。搞得同學們都非常害怕,就怕下一次人販子把自己拐走了。后來才知道,那個同學并沒有被人販子拐走,而是他自己和家人鬧別扭,自己一個人走回老家了。

  這就是弟子規中所說的:“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

《弟子規》學生讀書筆記13

  李毓秀的《弟子規》是仿《三字經》體例,三言成語,名句疊韻的形式為古代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敬師規范,由《論語》《孟子》《禮記》《孝經》和朱熹語錄編纂而成,今天讀來仍然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當今發達的商品經濟社會和古代的社會環境不能同日而語,讀《弟子規》我想在現實和傳統之間有沒有一個承繼關系?中國有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講得最多是一個“育人”的問題,所謂至樂莫如育人,怎樣教育人,怎樣增加修養,做一個完善的人?這是我們應從傳統中繼承和發揚的。在物質豐富、科技發展的現實環境下,很多人在精神上已沒有依托,往往在紛繁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指導原則,而在《弟子規》中所提到的做人的總綱“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教誨,以此成為做人的原則,那么我們在工作和學習時,就能加深自己的.修養,在物質社會的時代不迷失,不動搖,時時保持清醒,和諧和同事之間、領導之間、親人之間、朋友之間以及陌生人之間的關系,進而和諧整個社會成員的關系,那么共建和諧社會就不會是一句空話。

  《弟子規》中講到日常起居、待人接物、外出求學等方方面面的行為標準和作人準則,提倡正人先正心。我從中深刻領悟,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從而反省自己的不足之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嚴以對已,寬以待人,積極融入到團隊當中,要尊重領導,認真完成領導所交待的各項任務,忠于職守,互相幫助,協作共事,作為服務窗口工作,要樹立良好的服務形象,禮貌待人,微笑服務,做到百問不厭,應保持坦誠、公正、客觀的態度對人對事,并且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積極參加培訓和學習,提高工作效率。

  《弟子規》對和諧家庭也是有著重要的意義。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只有每個細胞的健康才能保證社會機體的健康,其中“二十四孝親圖”在感化人的同時,也教會我們應該怎樣孝敬父母,怎樣對待親人,也讓我們思考在當今社會怎樣去實現傳統文化的價值,試想,如果一個連父母長輩都不尊重、孝敬的人,一個喪失了做人最基本的倫理道德的人,如何能對別人以禮相待?這樣的人能否讓人信服與尊重?

  《弟子規》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材,我們要從中領悟其精華,發揚中華美德,做一個完善的知禮儀、知廉恥、知謙虛、知恭敬、知忠厚的人。這樣,在我們繼承傳統,發揚傳統中,才能體現其價值。

《弟子規》學生讀書筆記14

  在我們上小學開始,我們就開了國學課,第一冊國學書的內容就是弟子規。我小的時候也知道弟子規,但內容不是很理解。自從學了這門課我知道了很多道理。像有好幾次爸爸教訓我的時候,我都對他說的很不以為然,感覺他說的不對。讀了“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句話,我就臉紅了起來。還有每次吃飯的`時候,爸爸、媽媽還沒坐下,我就已經開始吃了,這樣是不好的。“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這就是圣人對我們的教誨。

  《弟子規》里面的內容還有很多很多,需要我們細細品味,認真學習。

《弟子規》學生讀書筆記15

  這一段時間,我跟媽媽每天晚上看錢文忠教授解讀的《弟子規》。天啊,一句話竟然解讀了十頁。第一章里的總序,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圣人孔子教訓我們,要守規矩。首先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

  其次要做事謹慎,講信用。和大眾相處時,對大家有愛心,并且親近品德高尚的人,還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就應該學習其它有益的學問。其實,弟子規原來不叫弟子規,而叫訓蒙文。聽說是一位學者,把訓蒙文又重新修訂了一下,并把它改名為弟子規。雖然大家買弟子規的`時候,原著都是李毓秀,但是修訂卻有兩個人,一個是賈有仁,一個是賈存仁。錢文忠教授認為是賈存仁。他還給我們講了很多例子。

  說來說去,總序就是圍繞著“規矩”兩個字來寫的。

【《弟子規》學生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弟子規的讀書筆記11-02

《弟子規》讀書筆記02-18

《弟子規》讀書筆記02-09

弟子規讀書筆記04-09

弟子規的讀書筆記15篇11-04

《弟子規》讀書筆記15篇11-29

弟子規讀書筆記15篇12-05

《弟子規》讀書筆記(15篇)02-19

《弟子規》讀書筆記19篇05-25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永久A电影三级在线观看 | 亚洲A∨中文字幕色 | 在线观看一级大片婷婷 | 日本一道综合久久aⅴ免费 色五月这里只有精品 | 日本欧美高清乱码一区二区 | 亚洲中文AⅤ一二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