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后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參觀博物館觀后感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參觀博物館觀后感范文1
今天下午,我們乘車去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那可是一個放著“南海I號”的“水晶宮”!大家別提有多興奮了,一路高歌,恨不得長出翅膀一下子飛到“海絲館”去。
一進展館,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仿古船上用品。隨后,我們進入了真正的展廳,這里擺放著各種閃閃發(fā)亮的瓷器。看,這是產(chǎn)自江西景德鎮(zhèn)官窯的碟,那是產(chǎn)自浙江、福建等地的碗……它們個個玲瓏剔透,在館內(nèi)微黃色的燈光下泛著金光,上面的釉光滑無比,細膩清潤。瓷器上的花紋千姿百態(tài),卷縮著,翻滾著,扭動著,猶如一條受驚的蛟龍,又像一只冬眠的黑熊,有的圖案是凹進去的,有的又是凸出來,這一個個的瓷器看著看著,會讓人感到一股股透心的清爽、純凈、潔白,忘掉一切不愉快的事情,仿佛置身仙境。
參觀完瓷器展館,我們來到了“南海I號”——這個神秘的.宋代古沉船。這個長達30多米,高達4米多,寬達9米多的龐然大物為什么會靜靜地臥在海底下800多年呢?難道是因為承載的貨物太多?不大可能;難道是因為海盜的襲擊?也不可能;又難道是因為遭遇了風(fēng)浪?關(guān)于“南海I號”的沉沒之謎,種.種疑問,至今都沒有人能給出滿意的答案。忽然,我腦海里浮現(xiàn)出了奇怪的一幕:商貿(mào)繁榮的宋代,高涼(今陽江)港口上,裝滿貨物的“南海I號”商船正準備啟航,給海上絲綢之路的各國帶去各種精美的瓷器。下午,大家出發(fā)了,突然風(fēng)起云涌,暴風(fēng)雨吞噬了整一艘船,瞬間人、貨、船都被甩到了茫茫大海,“南海I號”慢慢地沉入了海底深處……
過了好一會兒,我醒過神了,隨著隊伍進入另一個展廳,這里展出的是除瓷器外的其他物品,以及當年船員生活的模擬展示。
一個小時一下子就過去了,快樂的時光過得真快呀,我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海絲館”。
參觀博物館觀后感范文2
今天我與少通社的其他十九位小記者一起參觀了莆田市博物館。在眾多展廳中我最喜歡的是“開普來學(xué)”以及“閩中抗日戰(zhàn)爭”。
“開普來學(xué)”中的每一個字都令我們莆田人驕傲無比。從唐至清,莆田出了二千四百八十二名進士,僅狀元就有十一名武狀元便有二名,而最小中進士的只有十四歲,最大的有六七十歲,因此莆田有“一科兩狀元”、“魁亞占雙標”、“一家九刺史”、“一門五學(xué)士”和“兄弟兩宰相”等科甲佳話也不足為奇,更令我自豪的'是咱們莆田的盡是名人清官:名臣蔡襄、彭韶、彭鵬、林潤……著名史學(xué)家鄭樵、柯維棋、黃仲紹,理學(xué)家林光朝,以及民族英雄陳文龍等。作為正宗的莆田人,我為祖先的智慧而驕傲,為祖先的清廉而敬仰,為祖先的勤奮苦讀而欽佩。
“閩中抗日戰(zhàn)爭”這一部分令我十分的難忘。抗日戰(zhàn)爭可以說是中國最大的國家自衛(wèi)戰(zhàn),全國各地都受到了日軍殘酷無比的攻擊。作為抗海的莆田只能放下使用了千年的筆桿子,與中央紅軍一起扛起槍桿子,進行了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zhàn)爭,開創(chuàng)了閩中游擊根據(jù)地,為最終贏得抗日戰(zhàn)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閩中的抗日勇士們在海上堅持毛主席打游擊戰(zhàn):“敵進我退,敵疲我打,敵駐我擾”的原則,堅持抗日斗爭,最終于1949年8月21日,莆田解放;8月25日,仙游解放。我贊美莆田的抗日勇士。贊美他們的寧死不屈,贊美他們的吃苦耐勞,贊美他們以身殉國的高尚情操!
參觀完莆田市博物館,我參觀完莆田市博物館,感到自豪無比。“文獻名邦,海濱鄒魯”,莆田,毫不愧于這個稱號。我一定要傳承華夏人民“學(xué)而優(yōu)則仕”的家國情懷,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奮發(fā)讀書,學(xué)成后報效祖國,為國奉獻,從而重振我興華!
參觀博物館觀后感范文3
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要開館啦!這個消息讓同學(xué)們和我振奮不已。相信大家都記得上海老自然博物館的馬門溪龍的巨大身影。我們好想看看新館里有什么更加精彩的展品啊。沒想到,經(jīng)過努力,我們竟然得到了提前進館參觀的機會,并能夠作為主要參觀團體的生群體,向館方提供自己的建議!
2月5日,我們十個小伙伴興沖沖地來到了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剛邁進第一個主展區(qū),我們就被深深地震撼了。新館的風(fēng)格與老館大不相同――館內(nèi)色彩明亮,光線充足,既宏偉壯觀,又不失自然清新。生命長河從二樓到一樓,以S形坡度緩緩彎曲下行,仿若生命演變的長河,各種種群以原物大小的標本或模型形式展現(xiàn),龐大的恐龍搖頭擺尾,還時不時發(fā)出來自遠古的吼聲,金絲猴頑皮和老海龜?shù)某领o,都在這里得到的完美的體現(xiàn)。館內(nèi)的展品琳瑯滿目,令人不禁嘖嘖稱贊。其中最令人難忘的是這樣兩個展品:
變色龍!在一個玻璃箱里,一個渾身色彩斑斕的小家伙正趴在一片葉子上,它爬到哪里,身上的顏色就會隨之變化。雖然這個知識我們早就了解了,但當我們親眼看到這樣的變化,還是非常地驚嘆。小變色龍似乎知道來了這么多的客人,也興奮地爬下了葉子,伸長了脖子,伸了出小舌頭一下一下地舔食起葉上的水滴來。那個可愛的樣兒惹得我們大家發(fā)出了一聲歡呼,急忙拿出照相機給它拍了段錄像留作紀念。
接下來,我們來到了“生命智慧“展區(qū)。一臺圓形的'展示臺映入了我們的眼簾。展示臺的邊緣設(shè)有許多播放屏幕,中間則是一幅地圖。講解員老師笑著說:這里有一個演化的故事:汪洋大海上有一個這樣的小島,島上有二十多種不同的鳥類,而研究表明,它們都來自同一個祖先!“原來,當原始的種類來到不同環(huán)境時,它們就會產(chǎn)生不同的變化,以維持種類繁衍的繼續(xù)。
我們不禁感嘆大自然的奧妙。同時,生命為了適應(yīng)自然的變化,展示了它無窮的智慧。相信人類也是一樣!
參觀博物館觀后感范文4
良渚文化博物館位于良渚遺址西南側(cè),共設(shè)有“發(fā)現(xiàn)求真之旅”、“走進良渚古國”和“良渚文明傳天下”三個展廳以及一個臨時陳列廳,建筑面積達1萬平方米。據(jù)介紹,良渚文化博物館新館整體設(shè)計以“一把玉錐散落地面”為理念,由不完全平行的四個長條形建筑組成,形成了外部錯落有致、內(nèi)部互聯(lián)互通的空間形態(tài)。
博物館外墻全部用黃洞石砌成,遠遠望去猶如玉質(zhì)般渾然一體,在碧水藍天的襯托下,隱于綠色蔥蘢的景致中,體現(xiàn)出一種藝術(shù)與自然、與現(xiàn)代的和諧融合,另有三個天井式主題庭院體現(xiàn)了中國園林建筑的元素。新館有“發(fā)現(xiàn)求真之旅”、“走進良渚古國”、“良渚文明傳天下”3個常規(guī)展廳以及1個臨時展廳,展廳被布置成原始村落的樣子,良渚人物模型在這里制玉、制陶、蓋房。
良渚文化距今約5300年至4000年、處于原始社會末期的“良渚文化”因1936年被首先發(fā)現(xiàn)于杭州余杭區(qū)良渚鎮(zhèn)得名,分布面遠及環(huán)太湖流域的浙江、江蘇、上海,是中國新石器時代長江下游最重要的考古學(xué)文化。20xx年11月被發(fā)現(xiàn)的“良渚古城遺址”在今年4月被評為“20xx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fā)現(xiàn)”。
國家文物局認為,這么大規(guī)模且保存完整的古城遺址,為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找到了最有力、最直接的實證。 新館有“發(fā)現(xiàn)求真之旅”、“走進良渚古國”、“良渚文明傳天下”3個常規(guī)展廳以及1個臨時展廳,展廳被布置成原始村落的樣子,良渚人物模型在這里制玉、制陶、蓋房。新館將展示玉器、陶器、石器、漆器等1000余件良渚文化珍品,不少是良渚古城遺址新近挖掘出來的文物據(jù)介紹,在良渚文化時期,在表面刻紋飾的.玉璧極少。
此次展出的“刻符玉璧”直徑約為24厘米,正面雕有精細的“鳥立高臺”紋飾,表層刻紋淺到只有用顯微鏡才能看清楚,正因如此,展出將配以放大后的清晰樣圖。據(jù)了解,這種雕刻技藝就算現(xiàn)在都難達到,而這樣的“刻符玉璧”目前國內(nèi)僅3塊。
【參觀博物館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參觀博物館作文01-19
參觀博物館作文06-12
參觀博物館的作文10-21
[經(jīng)典]參觀博物館作文10-27
參觀上海博物館作文06-03
參觀銅陵博物館作文04-13
參觀博物館作文(精品)07-04
參觀博物館活動策劃04-28
參觀博物館活動方案04-27
(推薦)參觀博物館作文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