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觀后感>《唐山大地震》觀后感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
更新時間:2022-06-12 23:19:00
  • 相關推薦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后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唐山大地震》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1

  這部電影故事很簡單,記錄了一家4口在地震前后的經歷。父親為救母親葬身在倒塌的樓下,母親為救砸在同一塊樓板下的一對兒女作出人生最艱難的選擇。

  “救弟弟”這三個字,讓母親忍受了32年的痛苦與折磨。也讓壓在樓板下的小女孩為此怨恨了自己的母親32年。本以為已經死了的小女孩奇跡般的生還,并被好心人收養,然而已經記事的她,無法釋懷母親的做法,32年不回唐山認親。

  2008年5.12汶川地震,震驚寰宇,在國外定居的姐姐聽說祖國有難,只身前往做志愿者參加救援,身為企業老總的弟弟也帶領員工參加了唐山救援隊,在救援現場,姐弟相認,已經身為人母的小女孩看到一位地震中的母親,不忍看到救援人員再次受傷,而忍痛鋸斷女兒雙腿的一幕,終于理解了自己的母親。

  全劇的高潮,在結尾片段,母親得知女兒死而復生,內心的激動與感情的糾葛都被扮演母親的徐帆演繹的出神入化,包餃子的雙手,低垂的頭和不敢正視女兒的眼神。最后,母親對當年自己的決定給自己的親生女兒下跪認錯,此時的我再也無法控制早已濕潤的眼睛,淚水奪眶而出

  從一開始,感動來的就是那么強烈,那么震動人心。生與死的抉擇,猶如冰冷的匕首直入人心。豈能一個痛字了得。

  整個地震的描述,縮小到了一個家庭,這樣更能讓關觀眾體會到個中滋味。一個渺小的家庭,卻演繹著人生情感的百態。丈夫在危機關頭的冒死,母親對骨肉的割舍,對丈夫的'感恩和忠貞,女兒對母親的不理解和怨恨,解放軍人的博愛無私這種種微妙微翹的動人心弦的描述,給現在疲于生活奔波的都市人的情感提供了一個休憩的港口。

  我很欣賞那句臺詞:"沒了,才知道什么是沒了" 。這句讓女主人翁愧疚一生的話,似乎也在告訴我們她真正的含義。是啊,沒有人想自己去親自實踐這話的真正含義。因為當你真正體會到的時候,已經失去了她,而只能生活在暗無天日的過去里。好好的珍惜現在才是珍貴的。

  有時候想一想,人類的確是很渺小的,對于災難我們只能選擇接受,只能忍受,只能看著自己的親人離去而什么都做不了,在災難面前我們只能選擇我們能做到得的,只能把災難減少到最小,只能含淚的抉擇,很無奈。

  覺最成功的主題思想就是告訴我們人生的真正意義是什么,人活著應該如何抉擇,在遇到無法改變我們的困難的時候,我們應該選擇有信心的戰勝這種困難,只有自己有信心了困難才能向我們低頭,只有自己偉大了,困難才會渺小,不要放棄任何一次希望,哪怕在世界最大的災難來領的時候我們依然是有希望的,只有有一絲陽光,明天的種子就會發芽,世界就會更美好。

  逝者已矣!我們不能改變過去,也不能預知未來,唯有好好的珍惜現在。這也是這部影片的意義所在。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2

  一天晚上,爸爸媽媽帶著我去看了馮小剛夫婦共同導演的一部震撼人心的電影:《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是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慘的一頁,由于唐山的各類設施都很落后,所以唐山幾乎被移為了平地,所以單單是死亡人數就已經達到了24。2萬人,二十四萬兩千人啊,是幾十萬父母成年累月的心血啊,在這短短幾十秒時間內就化為烏有了,無情的大地,讓成千上萬個家庭支離破碎,讓成千上萬個人變為孤兒,無依無靠,浪跡天涯……

  在地震的時候,一位父親不愿讓母親犧牲,只身跑進倒塌的樓房去救孩子,卻被一塊掉下來的大石板砸死了,就這樣,元妮失去了丈夫。

  元妮在石頭上絕望的哭,一、是為離去的丈夫;二、是為生死未卜的兒女。

  元妮對著天大喊:“老天爺,你這個******!”這幾個字的背后,都是元妮滿腔的憤怒。

  后來元妮得知姐弟倆還活著,但是都被壓在一塊石板的兩端,不管是撬哪一端,總有人會被作為支點,而被壓住,存活的可能性就大大減少了許多。救援人員問元妮:“到底要救誰?只能選一個。”俗話說得好:手心手背都是肉。面對著痛苦的抉擇,元妮哪一個都不愿放棄,苦苦哀求道:“都救,求求你們了,都要救!”這句話表明了元妮是非常愛他的兒女。但最終只能就一個,選擇一個便意味著放棄另一個,萬般無奈之下,元妮艱難的從牙縫里擠出三個字:“救——弟弟”說完嗚嗚地哭了起來,是呀,元妮是覺得弟弟生存的可能性大,不然誰會愿意放棄自己的親骨肉啊。姐姐清清楚楚的聽到了這句話,眼淚,慢慢的從她的臉頰上淌了下來。

  后來,姐姐大難不死,在拉尸體的車上醒了過來。被一對好心的警察夫婦收養了。

  轉眼間,大地震已經過了32年,姐姐和弟弟也早已長大成人,在這32年里,對于女兒的愧疚也折磨了元妮32年。元妮天天燒紙錢,搬到了新家以后就天天一邊燒紙錢,一邊念叨說住哪兒了,在哪條街,哪條巷子,怎么走,怎么走……

  元妮天天自責愧對于女兒。

  而姐姐因為憎恨母親當年不救她,32年終不愿回唐山認親。

  后來,發生了汶川大地震,姐姐和一干成一番事業并且帶著員工的弟弟不約而同地參加了抗震救災活動,無意中聽到弟弟和別人聊起了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之后,姐弟相認,一同回家看望年邁的老母親。元妮看到女兒回來了,高興得不知所措,淚流滿面。姐姐卻沉著臉像個木頭人,也許還在憎恨母親。

  元妮端著一個盆子,里面放著幾個又大又紅的西紅柿,說:“看,媽媽沒騙你吧,是媽媽對不起你。”姐姐沒想到母親在她小時候許下的諾言,至今不忘,又得知母親每次買的小學課本,也有自己的一份,終于淚如涌泉。

  這部電影觸動著每一個人的心弦,或許現在我們還理解的不夠深,但如果真正要我們放棄一個親人,才能體會到什么事痛苦的抉擇。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身邊的任何一位親人。無論他(她)對你是好或是不好。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3

  帶著一種感動和震撼的心境寫了《唐山大地震》的電影觀后感,很多年沒有再看過如此感人的電影了,電影《唐山大地震》觀后感。故事講的是方大強的老家是山東青島的,當兵復員后,留在了唐山,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一家四口遭遇,方大強在地震中為搭救自己的龍鳳胎兒女被壓在了廢墟中不幸遇難,妻子被丈夫方大強甩到了廢墟之外得以生還,而一對兒女卻壓在了同一塊水泥板下,面對只能救一個的艱難抉擇母親忍痛選擇了兒子方達,而女兒方登在這次災難中幸運的活了下來,被一對解放軍夫婦收為養女。女兒隨父姓叫王登,考上了杭州醫學院,卻因感情問題而懷孕無奈輟學,生下了女兒點點,靠家教度日,最后嫁到加拿大。兒子方達在地震中失去左臂,靠自己的勤勞智慧有了自己的`公司,娶了自己的妻子小河生下可愛的兒子取名也叫點點,方達出息了不忘母親的養育之恩,隨處都想讓母親生活的更好點,無奈倔強的母親依然惦記著地震中遇難的女兒和丈夫,以"你爸爸和姐姐會找不到家"為由不肯離開居住32年的"廢墟"。2008年汶川大地震,弟弟方達和姐姐方登都參加了抗震志愿者,在休息時弟弟方達和另一個年輕人閑聊時姐姐方登知道了對面的就是自己的親弟弟,并隨車來到了唐山,母親下跪懇求女兒原諒,并帶著全家去公墓看望父親方大強,方登注意到父親身邊還有自己的墓,并說無論自己在哪生活,最終都要回來陪伴父親。姐姐打開自己的墓地忽而發現了上學前父親買的書包,弟弟方達把一大包書打開,原來母親每年買書都買兩份,一份給弟弟一份給姐姐,一直到高中畢業。姐姐終于知道了母親這32年的不易,抱住母親再也忍不住了:"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

  劇中張國強飾演的是徐帆的丈夫,在72年唐山大地震中,自己用身體救回了妻子,自己卻倒在了血泊中再也沒有起來;徐帆扮演的母親,在經受了失去丈夫和女兒的煎熬下,孤苦、自責的生活了32年,一直到女兒重返故里認親,在張靜初扮演的女兒'方登"面前跪下,向女兒懺悔般的祈求自己當年的艱難決定,看得我淚流滿面。

  方登也是在影片的最后祭奠父親的墓場,看到母親每年給她買的書本和書包才知道一個做母親的責任和一個母親的心,張靜初抱著母親懺悔的淚水徹底洗刷了當年自己的錯誤想法,還有陳道明扮演的一對軍人夫婦,這對好心的養父母,把張靜初視為親生般的撫養了幾十年,張靜初懷孕后不想讓養父擔心,去國外留學,幾年后,已經蒼老的養父陳道明見到女兒后那種期待、激動之后禁不住用手掌狠狠地拍打凳子表達了一個父親思女、憂女的慈父的心理。

  我的心在演員演繹的真摯情感下禁不住一次次落淚。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4

  最近,我看了《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它給了我很大的觸動,使我的心境久久不能平靜。

  《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54秒,唐山大地震,為了救妻子李元妮,丈夫方大強死了。孩子方登和方達都被壓在同一塊水泥板下,如果救方登,弟弟方達就會被壓到,如果救姐姐方登,方達就會被壓到。周圍余震不斷,若再不下決定,會造成更大的傷害。在萬不得已的情景下,母親做出了決定:“救弟弟吧……”兩個神志清醒的孩子,清晰的聽到了媽媽的話。震后,李元妮堅強地獨自撫養著失去一只胳膊的兒子,而劫后余生的方登卻被軍人王德清收養,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直到32年后的汶川地震,他們才重新相逢。最終姐弟倆一同回家看母親。老母親洗好了西紅柿,告訴女兒:西紅柿洗好了,我沒忘。老母親給女兒跪下時候,我淚如滂沱。電影的最終,女兒最終寬恕了媽媽。

  母親李元妮在應對救援人員的問題:“到底救哪一個”的時候,泣不成聲地說:“都救”。可是,如果再不忍痛放手,兩個都會失去。女兒年紀雖然小,但也很懂事:弟弟被人欺負了,身為姐姐的要保護他;弟弟和自我都喜歡吃西紅柿,只剩一個西紅柿的時候,姐姐也要讓給他吃。當方登聽到“救弟弟”這三個字,她哭了,她恨、她委屈、她絕望,但自我卻活了下來,于是她再也不要認這個救弟弟舍棄自我的媽媽。

  母親和父親在災難發生的一刻,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看到孩子無助的呼喊和求救,父母那種撕心裂肺的情感被二位演員演繹得絲絲入扣,絲毫看不出他們是在表演!在父親搶救孩子無果遇難后,應對“救姐姐還是救弟弟”,母親最終做出的痛苦抉擇過程,被徐帆演繹得真實、感人!那是多么痛苦的選擇啊,手心手背都是肉,作為母親,任何一個人都很難抉擇,那可是真真切切的生死抉擇啊!震后奶奶、姑姑來唐山要帶方達回濟南,面臨骨肉分離,母親的無奈和大度,奶奶的思想矛盾和對母親的理解,反映了感人的母愛之情!母親一向都沒有再嫁,是因為她的`心里一向放不下方大強。她也沒有離開唐山,因為她怕方大強和方登回家,會找不到,所以年年都要講一次家的地址,講了整整32年。母親心里憋了32年的是對方登的愧疚,她這32年來,一向都在忍受著折磨。

  養父母給予方登真實真摯的愛。陳道明、陳瑾飾演的養父、養母給了小方登第二次生命,對待方登視如己出,把她當做自我親生的孩子,培養她長大成人考入大學,這種愛同樣很感人!

  《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表達了人性的關懷,拍得十分真實,十分震撼人心。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5

  昨天,我看了馮小剛導演的作品《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故事很簡單,記錄了一家4口在地震前后的經歷。父親為救母親葬身在倒塌的樓下,母親為救砸在同一塊樓板下的一對兒女作出人生最艱難的選擇。“救弟弟”這三個字,讓母親忍受了32年的痛苦與折磨。也讓壓在樓板下的小女孩為此怨恨了自己的母親32年。本以為已經死了的小女孩奇跡般的生還,并被好心人收養,然而已經記事的她,無法釋懷母親的做法,32年不回唐山認親。

  2008年5.12汶川地震,震驚寰宇,在國外定居的姐姐聽說祖國有難,只身前往做志愿者參加救援,身為企業老總的.弟弟也帶領員工參加了唐山救援隊,在救援現場,姐弟相認,已經身為人母的小女孩看到一位地震中的母親,不忍看到救援人員再次受傷,而忍痛鋸斷女兒雙腿的一幕,終于理解了自己的母親。

  《唐山大地震》的高潮,在結尾片段,母親得知女兒死而復生,內心的激動與感情的糾葛都被扮演母親的徐帆演繹的出神入化,包餃子的雙手,低垂的頭和不敢正視女兒的眼神。最后,母親對當年自己的決定給自己的親生女兒下跪認錯,此時的我再也無法控制早已濕潤的眼睛,淚水奪眶而出,

  我想,每一位父母都深愛著自己的子女,都會把無私的愛給予自己的孩子。哪位母親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失去寶貴的生命,也許父母做的決定不一定都是正確的,也許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無數次和對自己嚴格要求的父母爭吵時,會懷疑自己是否是他們親生的!甚至在青春期的叛逆階段,想過離家出走,想過斷絕父子(女)關系。但是,不論我們如何不理解我們的父母。我們的父母最后都會寬容和原諒我們。

  大家都希望一個公平和諧的社會,那請我們想一想,我們對待自己的父母是否公平。我們小時,每年生日和過節,都希望收到父母買的生日禮物和新衣服,現在我們自己掙錢了,父母過生日和過節時,我們想過給他們買禮物么?

  父母總會把好吃的留到孩子回家的時候吃,當我們在外面海吃大喝的時候,想過給家里的母親帶點回去么?我們有病時,父母請假抱著我們去醫院跑上跑下,回到家,喂飯喂藥。當父母終于被病痛折磨,病倒于床榻時,我們是否會像當年他們照顧我們一樣去照顧好他們。還是為了全勤的獎金和業績,把受病魔折磨的母親獨自留在家中。

  你是否會因兒時的一件小事而記恨自己的父母至今呢?父母已經忘記了你成長過程中所有的過錯,在他們的眼中,你是他們生命的延續,是他們的希望,但是不要因此而覺得自己了不起,因為沒有他們,就沒有你!感謝馮小剛導演,不論是哭是笑,你都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在簡單中訴說人生的真諦!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6

  今天我去影院觀看了《唐山大地震》,這是一部我期待已久的大片,今日目睹才真正嘗到其中的滋味,酸中帶甜,苦中有著微妙的快樂。

  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造成24萬人死亡,16萬人重傷,導致一座重工業城市在瞬間夷成平地,經濟損失在100億以上…這些數字,讓人震撼,讓人悲傷。

  最令我感動的是影片中的主角——李元妮,23秒的地震讓一個幸福的女人瞬間失去了丈夫,之后,她還要被迫作出一個艱難的選擇:女兒和兒子,只能救一個。手心手背都是肉,她該怎么辦?最終,她選擇了兒子,讓這位痛不欲生的母親背負了32年的心靈枷鎖。

  當地震突然來襲,方登方達在搖晃的屋子里叫“媽媽,媽媽”的.時候,元妮在一片慌亂中,尖叫道“來——啦——”那種喊像是撕心裂肺一般,然而方大強推開元妮,沖進房子的一剎那,房子頃刻倒下。當大地震過去,元妮奮力救大強時,不幸余震又一次來襲,方大強陷入更深層,元妮仰天大叫“老天爺,你王八蛋”,那一刻,我的淚水奪眶而出,無聲地打濕了我的衣襟。

  當元妮站在房子的廢墟上,水泥板壓著他的兩個孩子,救援人員進行搶救時說只能救一個,讓她選擇,一開始元妮含著淚大叫著“兩個都得救呀”“兩個都得救呀”,元妮始終堅持著兩個都救,在其他地方喊救人的時候,男人們準備去的地方救人,,元妮一把拉住男人的手輕聲說“救弟弟”,當姐姐方登聽到媽媽說救弟弟三個字,流下了悲傷的淚,那一刻,我想到了現在如此幸福的我。

  輾轉間,32年過去了,汶川地震來襲,方達和遠在加拿大的方登不約而同地到汶川救援,方登在一個被壓在樓板下的女孩身邊舉著吊瓶,女孩的母親看著痛苦的女兒雙腿被壓在沉重的石板下,在得知情況很危險的時候,用顫抖而堅定的語氣說“鋸腿”。方登猛然抬頭,救援人員勸說那位母親,她說:“我知道,那是我的女兒,沒腿是咋樣,我也知道,但是,再搭上你們的命,我就對不起你們母親了,以后,要恨,就讓她恨我吧。”當救援人員給女孩節完肢后,那位母親發瘋似的尖叫著:“腿!我女兒的腿!”“我要我女兒的腿!我要我女兒的腿!”方登死死的抱住她,看到的是一個母親的痛,同時也想起了在唐山大地震時母親的抉擇。終于理解了當初母親的苦心,原諒了母親。后來姐弟無意間重逢,一家人得以團聚!

  雖然災難無情,但我相信人間有愛,有愛的世界從不空虛。還有一點值得我們贊嘆的,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親情。劇中方達對女友說了一句話:“我媽生了我三次,一次是把我生出來,第二次是我三歲的時候得了肺炎,大夫說沒救了,可是我媽堅持要救我,第三次就是地震。”聽到這話,我突然覺得親情是多么偉大,親情是一棵大樹,永遠為你遮風擋雨;親情是一座港灣,永遠為你心靈的小船開放;親情是一個溫暖的家,永遠歡迎你回來。

  最后讓我們珍惜生命,接納親情,為了親人好好地活著,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因為,活著真好!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7

  那場殘酷的大地震曾牽動了無數人的心。唐山大地震,這五個可怕的字眼,僅僅是在短暫的幾秒鐘里,一個繁榮而平靜的城市就灰飛煙滅,成了一片渺無聲息的廢墟。雖然我并沒有親生經歷,但仍然令我極為震撼。

  李元妮說;沒了,才知道什么叫沒了!

  我總是自以為,是一個行將成年的人,其實在我生活過的短短19年光陰中,我可以說是毫無閱歷,至少,我總是不懂得珍惜的含義,而這部電影卻第一次讓我懂得,珍惜擁有小盆里的蔬菜,魚缸里的熱帶魚,恩愛的夫妻,和睦而快樂的家庭,一切美好的事,都可以隨著大地小小的抖動一次身體而成為過眼云煙,在這一切都成為過去后,我們可以指責老天的不公,痛惜失去的一切,可是在這一切牢牢握在我們手中時,我們可曾如此地珍視他們?

  李元妮在片頭給過女兒一個承諾,“明天,媽再給你買西紅柿。”明天,一個多么平凡的字眼,我們的口中不也是有很多明天嗎?——“今天太忙了,明天再回家看父母。” “今天累了,明天再做這些題。” “孩子,明天我再陪你玩。”,有時,我們確實是因為太累了,太忙了,把事情暫擱到了明天,可有時,我們是否是在“明天”真正解決了這些事,我們也許在明天來臨時,以另一個理由將事情推到了更遙遠的明天,然而我們可曾想過,我們其實就像是那只“明天再壘窩”的小猴子,今日復明日,直到有一天被突如其來的大雨澆個猝不及防。

  而這部電影告訴我們的',恰恰便是這個道理。人生就像一棵秋天的大樹,看似枝繁葉茂,充實繁密,然而秋風一打,樹上的葉子便隨風飄零了,往往這時,我們才意識到,我們還沒有來得及,仔細看一看,我們身邊熟悉的事物,因為這些事物,我們往往太過熟悉,熟悉到我們總是天真的以為,他們永遠都會陪在我們身邊,不會消失,然而在災難面前,人類永遠是卑微而猝不及防的,自然界一點小小的變動,上帝一個小小的玩笑,都會讓我們失去很多,往往這時,我們才知道失去事物的珍貴,因為沒了,我們才知道什么叫沒了。

  很多人總是恐懼著世界末日的到來,然而恐懼又有何益,我們既然無力對抗自然,還不如好好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多學一些知識,多陪陪父母孩子。我們不是圣人神仙,不可能解決人生中每一個未了心愿,但我們至少可以,多珍惜一下身邊的一切,不要等到一切都沒了,才知道什么叫沒了。當然,“唐山大地震”帶給我的震撼也遠不止這些,甚至那些在影片中,一次正臉也沒有露的滿身淤泥的解放軍叔叔們,也是同樣值得我們尊敬的,他們在抗震救災的過程中,有的傷了,有的還奉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卻沒有一個人發出怨聲,都是無比堅強的沖上前去,與大自然勇敢地搏斗!自然災害是可怕的,也是很難預料的,但只要所有人一條心,就一定能戰勝困難,贏得勝利!

  這使我想到了一句宣傳語:災難只會讓我們更加團結,團結必定使我們戰勝災難!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8

  昨天,我看了《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我當時很感動,哭了很久。整部電影的大概內容是這樣的:在很久以前的唐山市里,生活著兩個可愛的姐弟(他們就是這部電影的主角),姐姐叫方登,弟弟叫方達。他們的生活雖然不富裕,但是他們很知足。

  這天晚上,姐弟倆在家睡覺,爸媽在外面上班,只聽“轟隆”一聲巨像,大地在顫抖著,夜晚的唐山城仿佛亮的像白晝一樣,然后,大部分的建筑物都倒塌了,姐弟倆的爸爸因為保護媽媽而離開了人世。過了一會,地不震了,下起了傾盆大雨,生還人員開始了救人行動,媽媽在一塊大石板洞外發現了她的孩子們,于是找人過來幫忙救人。救人人員告訴她:“兩個孩子被壓在一塊板下,如果敲左邊,右邊的孩子就會被壓死,救右邊的孩子左邊的孩子又會被壓死,你選哪個?”最后,媽媽選擇了弟弟,把姐姐的尸體拉出來后,媽媽痛苦不已,有人告訴她:“我勸你去唐山機場吧,那里有剛來的紅軍救援隊,先救活的吧。”

  媽媽聽了他的話,背著弟弟就去了唐山機場。“嗚嗚嗚,嗚嗚嗚”,不斷有救援飛機從頭頂劃過,丟下展開降落傘的'救援包裹,紅軍站在運輸車上,趕向各個倒塌的建筑物里尋找沒有被救出來的人。媽媽背著弟弟走著走著,由于太累了,所以暈了過去。幸好被兩個紅軍救援隊的成員看見,把他們都背了起來。與此同時,姐姐被大雨淋醒了,怎么回事?原來,姐姐并沒有被壓死,而是受了重傷。她被一個中年的紅軍看見了,把她背到了軍隊建立的住宅樓中,有兩位紅軍認領了她,并把她養了起來,因為男紅軍姓王,所以方登從此就叫王登。弟弟被壓斷了一條手臂,和媽媽在唐山的一個地方住了下來。10年后,弟弟長大了,裝上了一條假手就出去打工了。

  一天,王某要去看望考上杭州最著名醫學院的王登,正好遇上方達,于是方達就用三輪車把他搭了過去,由于王某是當初救援唐山的紅軍之一,所以方達沒有收他的錢。到了杭州醫學院之后,王某和王登談起她的后媽病重的事,王登立刻隨王某回到了后媽身邊。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又過來了十年,四川又發生了大地震,在汶川的上空,直升機中隊的螺旋槳“噠噠噠”的響起,這一次,全世界可以盡力幫助患難的人都來了,不下十萬人之多。當時,王登嫁給了一個加拿大的人,于是,她帶女兒點點去了加拿大。當時,方達靠踩三輪車的錢做資本,建了自己的公司,還負責主管救援。當時,王登也回來幫忙救援了,到了晚上,方達和一個唐山人談起了他小時候的經歷,王登剛好就在旁邊,姐弟兩再次重聚,心花怒放。回到媽媽家的時候,媽媽看到姐姐再次出現,高興萬分。我覺得這部電開頭其實不太恐怖,到了中間和后面,有好笑的情節和感人的情節。

  總而言之,我覺得這部電影挺好看的。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9

  擁有過億票房的《唐山大地震》在我的精心安排下慢慢扎進我的心里,心口很疼很疼,真的無法用言語來表達。我無法想像一個母親可以如此的偉大,我無法接受惡劣事件對小孩造成的陰影,我一直都不明白原來“沒了,就什么都沒了!”。

  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毀滅了所有人的夢,毀滅了所有人的希望。一聲聲撕心裂肺的哭喊,一雙雙布滿血漬的雙手,一灘灘暗紅暗紅的血水和一座座名實存亡的廢墟,每個畫面都深深的刺痛著我的眼球,扎得我無法呼吸。

  也許是電視劇看多的緣故,總以為所有的故事都會像肥皂劇那樣長、枯燥而無聊。因此總感到《唐山大地震》的'畫面轉換得有點快,故事敘述的太含蓄。當然,你可以認為它所表達的主題不是在故事情節,但我的潛意識里電影向人所展現的東西都是通過某一故事情節所表達出來的,有時甚至只是一個鏡頭或者故事主人公的某一個不經意間的表情。這部劇中省略的東西太多太多了,有些東西的加入或許可以讓它更完美,更有吸引力。馮導的這部電影是根據張翎的《余震》而改編的,有些東西自己修改了,有了自己的風格卻沒了原著的韻味。張翎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海外作家,寫過很多書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出版。在寫《余震》的時候她正準備飛往國外,途中看到有關《唐山大地震》的報導,被擊中了,她感覺到了“痛”。“痛”往往是她寫作的動力和靈感的源泉。

  痛!我確實是感覺到了痛。很多人告訴我,她是怎樣痛徹心扉,是怎樣的淚流滿面,而我的痛卻是這樣的零散。每當我想深深投入一種情感時,畫面總是剪輯的太快,還來不及投入就已遠離。有人跟我說她是哭著看完整部電影的,我覺得有點夸張,我只是間歇性的流過幾次淚,間歇性的被感動過幾次。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方登終于放下仇恨回家與元妮相見的那一幕,我徹底的被擊中了,徹底被感染了,心不由自主的抽搐。徐帆大概是演員中的極品吧,不然怎可將一個母親詮釋的如此完美?把一個母親的緊張與不安,迫切和興奮,自責和罪惡感,一句“登,你到底是從哪冒出來的啊?”,一個下跪的動作,表現的淋漓盡致,讓我們感到元妮就活在我們身邊,活在我們心里。整個電影中最鮮明的就是元妮這個人物形象了,它如一把鋒利的小刀,深深的在我們的心里劃了一道,無法愈合。終于體會到一個好的演員是不需要很多表面花俏的,她的一顰一足都無不在無時無刻的表演的真諦了!我聽說,影片在拍攝時,是沒有后面的背景的,演員們都是在空白的背景下表現地震來臨時的恐慌和撕心裂肺的哭喊的,這就非常考驗演員們的實力了。然,他們都出色的完成了。雖然采用3D拍出來的效果有點假,但與整部戲比較起來是可以忽略不計的,畢竟我們沒有真正經歷過七六年唐山大地震。

  方登的“登”同“燈”的音相同,大概就是為回家的路上照上的一盞明燈吧!用我們的愛心,為那些受難的同胞們點亮回家的燈,生生世世,不離不棄!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10

  一個母親在帶著自己的孩子如何經歷這次災難,如何在最困難最無奈的時候面臨著人生最痛苦的抉擇。在只能選擇放棄一個自己的骨肉的時候那種無奈,那種悲劇,太讓人感動了。有時候想一想,人類的確是很渺小的。對于災難我們只能選擇接受,只能忍受,只能看著自己的親人離去而什么都做不了。

  在災難面前我們只能選擇我們能做到的,只能把災難減到最低。災難就是一個催淚彈,從一開始,它來得就是那么強烈,那么震動人心。生與死的抉擇,猶如冰冷的匕首直入人心。 電影講述的一個普通的唐山家庭,在地震發生時,女主角李元妮(徐帆)一個渺小的家庭,卻演繹著人生情感的百態。

  丈夫在危機關頭的冒死,母親對骨肉的割舍,對丈夫的感恩和忠貞,失去了丈夫的她,而又面臨著兩個孩子只能救一個的抉擇。當時看到她在廢墟上絕望的哭泣,不停地喊著:“都救,兩個都救。”的時候,難道你不會心碎嗎?作為一個母親,每一個孩子都是她的生命,都是她舍棄不下的`東西。俗話說得好“手心手背都是肉啊”!最終,她做了一個決定,救弟弟方達(李晨)。

  但是上天還是眷顧著姐姐方登(張靜初),讓姐姐奇跡般生還了下來,還被一對解放軍夫婦收養…… 輾轉間,32年過去了,2008年,正趕上汶川地震,當姐弟倆看到這場地震正在吞噬著人們的生命時,都被震撼了。他們回想到自己所經歷的唐山大地震,于是毅然趕赴災區,挽救正在水深火熱里的人們。就在這時,姐弟倆終于重逢,而姐姐方登也理解了當初母親的苦心,終于原諒了母親,最終,一家人終于團圓……最后,母女重逢又給人心里帶來了莫大的安慰,同時,我也終于覺得——活著真好。這時正如徐帆說的,雖然只有短短的4個字,卻讓我終身難忘。

  32年的雨雪風霜終于換得了母女重逢。如果,他們當初沒有活下來,也許就不會有重逢的一天。災難,是不能打垮人們的,它只會讓人們變得更堅強,更加有勇氣去面對以后的生活! 雖然災難無情,但是我相信人間有愛。劇中還有一點也是值得贊嘆的,也是最重要的——親情。

  劇里方達對女友說了一句話:“我媽生了我三次,一次是把我生出來;第二次是我在三歲時的了肺炎,大夫說沒救了,可是我媽堅持讓他救我;第三次,就是地震。”聽了這話,我忽然覺得心頭一陣酸澀。親情,這是一個多么美好的情感。親情如一棵大樹,永遠為你遮風擋雨;親情是一座港灣,永遠為你心靈的小船開放;親情是一個溫暖的家,永遠歡迎你回來。

  最后,讓我們珍愛生命,接納親情,為了親人好好的活著,珍惜生命里的每一天。因為,活著真好!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11

  《唐山大地震》是在和同事聊天的時候聊出來的,在她的描述中就很動容,用一句話表述就是很有feel。下班后就決定好好的惡補一下。看完之后,眼淚還沒有干,一部戲好與否,不是畫面是否宏偉酷炫,也不是演員陣容豪華大氣,是情節能否打動人心,是在故事中能否找到有關自己的那個點。無疑,《唐山大地震》是做到了。

  從專業的角度評價這部電影,我覺得我是班門弄斧,我下面就談一下我自己看完以后的感受。

  父愛、母愛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感情,也是在危難和生死面前能夠不顧一切向你奔跑的人,不管前面是刀山火海,還是人間煉獄,只因那里有你。在地震時,他們父親英勇赴死的瞬間,讓我感動了,誰都知道進去了不一定救得出孩子,但是還是義無反顧的去了。大愛無言!

  糾結的愛,終究要做出取舍,一頭兒子,一頭女兒,那是怎樣的痛啊!無法形容,即使我現在假設性的在自己內心選擇,也是淚奔的!然而那個決定的一瞬,卻是悔恨內疚的一生,一句“如果我活得花紅柳綠,如何對得起你和你爸”,死去的人,已矣,活著的人,竟是一片荒涼,捎帶自虐式的救贖。可是孰知天災下的生死,活,已是萬幸了。

  對于子女,時代背景下,決定了形式上的偏愛,可是內心天平的勢均力敵只有自己知道,失去的時候,撕心裂肺的痛是一樣的。

  愛的守護與恨得執念,所幸在有生之年能夠得到化解。汶川地震,同樣的場景再現,同樣的悲痛,面對生死,似乎一切都淡了,活著,成為當下唯一的`標準。當一位母親執意切去孩子的腿又在之后的懊惱、內疚、痛徹心扉。或許剎那間明白了母愛的矛盾與糾結,或許在失去雙腿,最痛的不是孩子,而是那位母親。

  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一家團圓,可是母親的那一跪,究竟是包含了多少的感情呢?說不清,道不明!是悔恨,是愛憐,是慶幸,是自責,或許也有一些是如釋重負了吧!畢竟活著。

  可是錯失的那些流年里,彼此又是懷著怎樣的心情過活呢?

  一個守著內心的廢墟,救贖似的等;一個是懷著執念,憤恨似得無處宣泄。

  但是32年的等待總算沒有荒廢,命運又讓他們重聚,讓所有的誤會和不理解在愛里消融。

  結局是好的,但也是沉重的。

  不過劇情里我們要提的還有就是養父養母,尤其是養父的那一份寬容與愛。當看到戰友邀請父親去過年時,電話里的那一番說辭,讓我們幾乎也要淚崩。

  “我也一大家子人呢,走不開”,言語中的驕傲和滿足,更加襯托出父親的那份孤獨。

  整個劇作的基調是深沉的,但是愛卻是厚重的。

  愿所有的愛在最好 的年華陪伴最親的人,愿愛永恒!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12

  “媽,我要吃西紅柿!” “我也要!”

  “就一個了,登,讓給弟弟吃。媽明個兒再給你買。”

  “媽,你騙人……”

  在地震前,作為姐姐的她把一個西紅柿讓給了弟弟,究竟是因為年齡小些,還是重男輕女,方登自己心里很明白。

  當她懷著不滿睡覺后不久——轟隆一聲,房子全塌啦。屋子外面哭喊聲,尖叫聲,房屋倒塌聲混雜在一塊兒。她和弟弟,竭盡全力,還是沒能逃出。被狠狠地壓在一塊泥石板下。

  一塊板下壓著倆孩子,撬一邊就壓著另一邊,只能救一個,你救誰? 悲痛欲絕的元妮嚎啕著:“兩個都得救!兩個都得救!”但是,天公永遠都是不作美的,在最后一刻,這位母親幾乎沒有力氣的說了一聲:“救弟弟”偏偏這一句話被她聽見了,她的心猛然抽搐了一下,石頭敲擊聲停了,那一瞬間她的眼神中流露出了一絲絕望。在黑暗中,唯一亮著的,是她的眼睛里——那閃著的、絕望的淚水。

  我站在她的角度觀看這一情節,也哭了, 我想:這時她心里一定很恨她的媽媽。恨媽媽把西紅柿讓給了弟弟,又選擇了讓弟弟活。對,不僅僅是一個西紅柿,還有媽媽那一個選擇,這種由吃醋擴張到恨的'感覺,我也曾經有過,不是嗎?

  我也有個弟弟,比我小不少。爺爺從小生長在農村,即使現在住在城里,“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也還是深深地烙印在心上。所以,就算我學習再好,弟弟再頑皮,他也總是疼愛弟弟多一些。我還記得那次除夕夜,弟弟把爺爺給的紅包放我這里保管,我掂量了一下,不一樣重。打開看了看,再看看我的,他的多五百塊。那時,雖然我還比較小,可是我懂,那時我心里的難過,無法言說。

  不過,我想,即使將我那時的難過,心酸再放大個千倍萬倍,也無法與小方登當時的感受相比。

  還記得,初到養父母身邊的方登,一句話也不說,成天靜靜地坐著,還沉浸在地震的悲痛中。

  一年年過去了,方登慢慢長大了,可是,還是時常做惡夢。養父多次讓她回唐山找找她的親人,可是她總是用“記不得了”來推脫。只因為她臨“死”前還被媽媽要求讓給弟弟的西紅柿,只因為媽媽那個讓她痛徹心扉的選擇------十幾年了,她還是耿耿于懷。

  直到她帶著6歲的女兒回到養父家事,才忍不住說出了心里話:“我不是不記得了,是忘不了!”

  是那一次巧合,汶川大地震了,方登、方達同時去支援,碰巧相認了。

  當她再一次邁進家門時,看見那兩幅遺像,遺像下面的東西使她流淚了-----白色瓷碗中的清水里浸著5個又大又紅的西紅柿。看到了這一幕,聽著那句臺詞“媽沒騙你。。。。。。”我也落了淚。我發覺我錯了,起初,我一直按方登的視角來看這部電影,現在,我似乎明白了她媽媽的苦衷,明白了她當年做出選擇的苦衷,明白了,她,是一個好媽媽!

  就這么一個在地震前的西紅柿,一個在廢墟中的選擇,糾纏了兩代人半生。讓我欣慰的是,這個誤會終于在最后解釋清了。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13

  今天我去中山影城看了《唐山大地震》,我與同學有幸觀看了此片,感覺震撼頗大。我是唐山人,經歷過那場地震災難(當時我八周歲,剛上小學二年級)。下面就以唐山一個普通百姓的角度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最讓人感動的是大災大難面前的親情!

  徐帆飾演的母親和張國強實驗的父親(以下省略簡稱母親、父親)在災難發生的一刻,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看到孩子無助的呼喊和求救,父母那種撕心裂肺的情感被二位演員演繹得絲絲入扣,絲毫看不出他們是在表演!在父親搶救孩子無果遇難后,面對“救姐姐還是救弟弟”,母親最后做出的痛苦抉擇過程,被徐帆演繹得真實、感人!

  那是多么痛苦的選擇啊,手心手背都是肉,作為母親,任何一個人都很難抉擇,那可是真真切切的生死抉擇啊!震后奶奶、姑姑來唐山要帶方達回濟南,面臨骨肉分離,母親的無奈何大度,奶奶的思想矛盾和對母親的理解,反映了感人的母愛之情!

  二是真實反映了人民軍隊的抗震救災中的巨大貢獻和犧牲。無論是唐山還是汶川,解放軍永遠沖在救災最前線,從分體現出人民軍隊戰爭時期是人民和平的保護神,災難面前是人民生命的保護神!

  三是養父母給予方凳真實真摯的愛。陳道明、陳瑾飾演的養父、養母給了小方登第二次,應該說是第三次生命,對待方凳視如己出,培養她長大成人考入大學,特別是陳道明將養父對養女的愛表現得淋漓盡致,這種愛同樣很感人!

  四是電影中對愛情的表現處理恰到好處,非常到位。父親舍生忘死推開母親闖入搖搖欲墜的樓房,在充分體現父愛的同時也表現出父親對母親的愛;母親三十多年孤守所表達的`對父親的摯愛!

  除了以上感受以外,也對這部電影的拍攝談點個人觀點。這部電影屬于大制作、大手筆,拍的非常震撼,陳道明、徐帆等演員表演非常真實,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來上這么一部電影,希望能讓同胞們有些心靈上的震撼,也希望對年輕人的觀念有所改變。美中不足的是該部電影有植入廣告的嫌疑,可能是劍南春酒廠和工商銀行贊助的緣故吧!

  另外在歷史背景細節上把握不太準確,比如字幕提示1986年,陳道明實驗的養父佩戴上校軍銜就不符合實際,我軍是在1988年菜實行軍銜制的。當然這只是這部電影的美玉之瑕,總的來說電影很震撼、真實。

  再者唐山大地震時當時交通不發達,只有軍隊能進去,基本是唐山人自己扒自己,最后死了24萬人。在汶川地震的時候,全國都動員起來了,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直升機飛進來了,挖掘機進來了,全國各地的志愿者都來了。時代不同了!

  唐山的觀眾看完以后是感動,甚至感恩!

  所以人有一顆感恩的心是非常重要的,用感恩的心回報社會,回報恩人!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14

  昨天是馮小剛的電影《唐山大地震》的全國公映日,我第一時間買到了票,在二十點三十分,我坐在了濱海新區塘沽大劇院的沙發上,在開場的一片蜻蜓中,被帶入了1976年的唐山。

  地震的特技效果在國產電影里還算的上不錯,當然我們不去和好萊塢那些經典的災難片去比擬,此片根據小說《余震》改編,其情節的曲折彌補了場面上的不足,片中眾星云集,且演技一流,真實的反映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慘烈以及震后唐山人民重建家園的勇氣和毅力,展現了三十二年的重建歷程中,以主人公為代表的唐山人民無法愈合的內心傷痛,得到了觀眾的深切共鳴。

  此片在前期宣傳中著重強調的感情戲,在實際放映中賺足了觀眾的眼淚,在真實的災難面前體現的人性的光輝,母性的偉大,殘忍的抉擇以及命運的捉弄,讓很多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人以及經歷過地震的人們,心中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影片深深的敲擊著我們每個國人的心靈,尤其是2008年剛剛過去的汶川地震以及后來的玉樹地震,這些慘痛的畫面猶然在目,這些救災的經歷就在眼前,每一個走進影院的人都懷著一份悲情,一份感動,一份懷念,一份沉思去觀看這部影片。并不是因為它商業性的宣傳,也并不是因為它吸引人的場景,而是那份感動影響著我們。當燈光伴著片尾結束曲亮起的時候,很多人的眼中泛著淚花,也許片子中主人公的相逢是一種緣,但這三十二年的傷痛,卻永遠無法彌補。

  本片真實的反映了1976年唐山遭遇的罕見大地震,以及地震給唐山人民帶來的巨大傷害,以主人公為代表的唐山人民在廢墟中抉擇,從無奈中生存下來,體現了人性光輝和偉大,以歷史的長鏡頭記錄了唐山大地震所影響的一代人的成長經歷,其中的'感情描寫生動深刻,真實感人,讓人不禁潸然淚下,故事情節曲折動人,扣人心弦,令人感到,發人深思。我們不禁責怪大自然的無情,我們又不禁感嘆人生,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珍惜和珍視所擁有的感情,無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人生短短數十寒暑,當一切和生命的偉大與崇高比起來,都是渺小而微不足道的,回到現實,當我們為了利益、為了生存而奔波忙碌的時候,我們是否去體會了身邊的那一份份情誼,那是一種真情,更是一種真愛。徐帆在影片中說過的一句話讓我記憶深刻,“他是用他的生命換回了我的生命,我永遠是他的老婆,沒有一個男人能像他一樣用生命來愛我!”聽到這句話,我和在場的很多人一樣濕潤了眼眶,我想用生命去愛一個人,不僅是愛情的光輝,更是人性的偉大。

  《唐山大地震》帶給我們的,不僅是淚水,更是心靈深處的觸動。

  希望大家有機會走進影院,去感受,去體會。希望大家能夠從影片中有所收獲。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15

  如果沒有那一次大地震,何來一家四口的陰陽相隔;如果那三十二秒后,換一個選擇,會不會消除三十二年的“仇恨”;如果……世間何來這些如果?

  當弟弟和姐姐被壓在同一塊水泥板兩頭,同時有生命危險,同時需要救援時,卻只能選擇一邊,母親的心中一定萬分糾結:如果可以兩個孩子都救,該多好。然而,世間何來這般如果!手心手背都是肉,可現在她卻只能選擇一個!兩邊都是她至親的骨肉,可現在卻只能選擇一個!兩邊都需要及時救援,晚一秒都可能沒了生命,可現在她卻只能選擇一個!

  當母親說出“救弟弟”那三個字時,同樣被壓在水泥板下、同樣性命危急、同樣是母親孩子的姐姐該多么傷心、多么怨恨母親啊?她不明白母親為何不救她,我們只看到:鏡頭里,姐姐的眼淚順著眼角滑落,雙眼絕望地閉上了。或許,就在那一刻,“仇恨的高塔”便在她心中悄然搭起。

  好在,姐姐最后奇跡生還,她心中一直對這件事不能釋懷,以至她的養父養母最開始以為她是啞巴。后來,養父多次問及她在唐山是否還有親人,她都選擇沉默。哪里是她不知道自己的親人是誰,而是她根本不愿承認當年選擇用她生命換取弟弟生命的媽媽真的是她的親生母親。32年,若不是又一場地震,這對母女間的誤解或許永遠不會消除。

  好在,她最后選擇了嘗試原諒,回到了那熟悉的家。因為她看到了汶川大地震中一位和她母親面臨相似艱難抉擇后的那份悲痛——那不是母親的本意,然而事實卻逼迫她做了那樣的決定!她明白了母親當年的那種無奈與心痛。當她看到母親為她準備的西紅柿時,當她看到母親一邊道歉一邊下跪時,當她看到那每年都買為她購置好的課本時,她感動了、后悔了、自責了、痛哭了……那時,她明白了:母愛的天平根本沒有偏向哪一方,那救的是她的同胞弟弟啊!她明白了母親這32年的煎熬與不易,連她自己也感嘆:“媽,你這些年是怎么過來的呀?”她明白了這些年她有多對不起母親,那“仇恨的高塔”瞬間夷為平地,不復存在,化為了無盡的'自責與悔恨。

  然而母親,雖然說她曾經的確可能有重男輕女的'思想,但她選擇時的糾結以及32年的“自我救贖”可以看出她并不是不喜歡女兒,反而有更深的愛。正如弟弟所說:“那一年地震,被摧毀房子都重新修建起來了,然而,母親心中的廢墟卻再也不能重建。沒了,才知道什么叫沒了。”是啊,如果32年前,母親不是這樣選擇,哪來的32年的悔恨與痛苦,如果,母親當時選擇的是救女兒,那結果又會是怎樣的悲哀與痛苦?如果……世間哪有那么多的如果……

  猛然間,我明白了,母愛的偉大,就在于每一個選擇時母親的煎熬和每一個選擇后,她所承受的全部……

  所以,讓我們都好好愛自己的母親吧!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相關文章: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01-13

唐山大地震的觀后感08-19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12-12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01-31

電影《唐山大地震》觀后感06-10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薦】06-11

【熱】《唐山大地震》觀后感06-11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精】06-11

【熱門】《唐山大地震》觀后感06-13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vr | 婷婷色爱区综合五月激情 | 在线视频国产1024 |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福利 |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免费 | 日本人韩国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