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怎么能落下!快來參考觀后感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攀登者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攀登者觀后感1
今天,老師給我們播放了電影《攀登者》。
這部電影講了中國登山隊勇攀珠峰的故事。主角方五洲和杰布、曲松林在1960年登上了珠峰,卻因未能用攝影機拍下360度影像,一直不被認可。
所以在1975的'時候,重新組建了登山隊。但第一個窗口期提前結束,導致大風口風力加大。幸好方五洲想到法子,用繩子拴上石頭,才平安無事,但方五洲卻受了傷。
第二次上珠峰,也出了意外。來了一陣強風,松林建議趕快在風暴來臨前上山,五洲建議穩扎穩打,因為松林是副總指揮,所以采取了他的建議。但是雪崩了,然后李國梁帶領的突擊隊沒能登頂,他還犧牲了。
最后氣象組徐櫻發現了短暫的窗口期,但因突擊隊有危險,為了告知突擊隊員,她犧牲了。最終,方五洲領著突擊隊登上了珠峰。
在電影里,我最感動的楊光和李國梁。
楊光在第一次登山時不幸犯了病,他的右腿截了肢,但他說“我還能跳上去!本蜑榱松先,和爸爸說一說別后悔。他裝上了假肢,在大雪飛舞的花絮里,攀上了珠峰。
李國梁在第二次登峰時,作為隊長在第一個人滑落時,本能地幫忙,但不幸被東西打中,滑了下去。在滑落的過程中還不停地用工具緩沖。到了最后,他頂著一頭血,卻把攝像機給了其他人,親手割斷了繩子,留給隊友生的希望。
這部影片告訴我: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攀登者觀后感2
近幾天在電視上觀看了19年國慶獻禮片《攀登者》,頗受感動。
電影《攀登者》講述的是1960年,中國登山隊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瑪峰。然而因為雪崩,登山隊員方五洲不得已丟掉了攝影機,就因為沒有留下影像資料,這次登珠峰甚至不被國際認可。
從1960到1975,中國的攀登者們遭到了15年的質疑與屈辱。第一代的攀登者們的遺愿如猶在耳,第二代攀登者們再次出發,向著世界第一高峰發起沖擊。極度冷冽的風雪,氣象專家多次建議停止攀登,雪崩襲來被吞噬淹沒或跌入山谷,山間縫隙甚至要靠登山隊員冒死縱身一躍……一系列的艱難險阻,
終于登頂了,終于留下了影像證明。這個“終于”來之不易?吹筋A告里“為國登頂”這四個字我挺驕傲的。真的,作為一個中國人很自豪。
《攀登者》中登山運動員憑借著驚人的勇氣、智慧和毅力,以搭人梯的`方法創造了奇跡,他們在極其嚴寒和饑餓的條件下忍受著凍傷的巨大困難,成功的讓五星紅旗飄揚在了珠峰之巔。
現實生活中,中國的登山者在珠峰搭建的“中國梯”,讓后來許多國家的登山隊員順利登上世界最高峰的。然而,幾名登山隊員也為此付出昂貴的代價,部分登山員因嚴重凍傷做了截肢手術,落下終身殘疾。就是他們的團結拼搏無畏艱險,映照著中國人永不言敗、砥礪前行的精神,希望這種精神,也在一代一代人身上繼續傳承下去,生命不止,奮斗不息!
攀登者觀后感3
今天和朋友一起走進了電影院,很久之前就想約要來看一看攀登者,吳京的出演仿佛就是票房保障,之前在網上看了徒手攀巖的紀錄片,不知這個電影會以怎樣的形式記錄。
影片一開始就講述了方五洲一行人歷經雪崩登上了珠峰,影片中為了救隊友方五洲放棄了攝影機導致他們攀登珠峰不被國際認同,后來1975年他們重新攀登了珠峰,經歷了兩次失敗和一些同志的犧牲,最終獲得了成功,重新測量了珠峰的`高度。
除了攀登珠峰本身的偉大意義,它的象征性更令人動容,就像國家從重建到富強,一路上遭遇各種艱難險阻,突發情況,一步步拾級而上,抗過一次又一次風暴,解決一場接一場的危局,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的壯舉,永不言敗,永不放棄,那份堅韌與勇氣是長在我們民族根骨里的精氣神。而片中的這些攀登者是最佳的代言人。前進道路上經歷的所有苦難,付出的辛勞和犧牲,都在五星紅旗飄揚在珠峰頂時,成了永載史冊的光輝,足以激烈后人挑戰自我,沖向有形或無形的“世界之巔”!
有些事不是因為有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因為堅持了才能看到希望!
攀登者觀后感4
電影《攀登者》講述了1960年中國登山隊克服萬難,成功首次北坡登頂珠峰,并在1975年,于珠峰“第二階梯”架設“中國梯”,成功精確勘測珠峰的“中國高度”兩次大事件,證明了中國的毅力與硬實力。
《攀登者》中登山隊員們為了登頂,玩命往上沖,為了團隊,堅決不拖后腿,為了夢想,砥礪前行。登山過程中,撲面而來的暴風雪,讓原本容易的幾十米變得舉步維艱。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停歇,冷風直灌。
惡劣的環境,讓人們由起初的信心滿滿,慢慢轉為立場的動搖。有的人開始懷疑,開始麻痹,置身于死亡的邊緣,帶著一股令人恐懼的氣息。
雖然,影片給人緊張的氣氛,但是《攀登者》依然讓人心潮澎湃,那種專注執著讓人感動,“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睂W讨且环N心無旁騖的態度,更是一種無堅不摧的力量。
我們“要竭其力,對待事業要有愚公移山的.意志,有老黃牛吃苦耐勞的精神,著眼于大局,立足于小事,真抓實干,務求實效,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痹谛聲r代,敬業就是要求我們每個人在小到個人職業,大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上,都能專心致志,努力做到盡善盡美。
攀登者觀后感5
今天放學后,我和弟弟跟爸爸媽媽一起去了電影院看電影。開始我們是想要看我和我的祖國,但是我們來的有些晚了,沒有買到票,所以我們就看了攀登者。說真的,一開始我并不是很感興趣,但是當我看完以后,非常的感動。
電影講述的是我們國家登山隊兩次登頂珠穆朗瑪峰的故事。1960年5月25日凌晨四時二十分,我國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峰頂,但是可惜的是因為失誤,登山隊員唯獨缺少了登頂后的.影像記錄,所以一直被國外登山界質疑和否定。直至1975年,我國登山隊終于再次成功登頂,在峰頂豎起了一個三米高,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登山隊字樣的金屬測量建標,并成功測量出珠峰的高度8848.13米。這不僅僅代表珠峰的高度,更是我們中國的高度。登頂的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在攀登的過程中,我國登山隊員們在面臨嚴峻的氣候條件的情況下,克服了重重困難,有人因此犧牲,也有人因此終身殘疾。但是為了我們的疆土完整,為了我們國家的利益和榮譽,他們沒有退縮,迎難而上。最終取得勝利!這也是我們所有中國人要學習的一種精神,我也很為我的祖國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攀登者觀后感6
周六,爸爸帶我去看了一部電影叫《攀登者》。
它主要說了:在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墒,隊長方五州因為救人,卻把相機弄丟了。這時西方國家就說:“沒有照片,怎么能證明你們登上了珠峰呢?”這讓我們被嘲笑了15年。終于在1975年,國家重組建了一支登山隊,向珠峰發起了沖鋒!
讓我最感動的地方是:一名隊員在登上珠峰北坡6800米高處時被瓶子砸中了腦袋,滾下了山。因為他們身上都綁著繩子,一個人往下滑,所有人都受牽連,往下滑。一名隊員眼疾手快用冰鍬扣住了冰面,才使登山隊沒有全軍覆沒!但一名隊員被掛在懸崖邊,而相機在他手里。隊長要去救他,卻被他拒絕了,他堅定地說:“不要為了救我,而又一次登峰失!快把相機拿走!”說完就把繩子割斷,掉下了懸崖。還有一個地方就是:登山隊第一次登珠峰時遇上了雪崩。他們立馬往回撤,但人怎么跑的過雪崩呢?不久,他們就被追上了,雖然他們躲在巖石后面,也躲不過雪崩。其中副隊長就被吹跑了!隊長方五州為了救他,卻把相機弄丟了,就連自己差點也被雪崩吹走了!
看完這就電影,我對登山隊隊員十分敬佩。他們為了國家而不惜自己的`生命,這值得我們學習!
攀登者觀后感7
珠穆朗瑪峰(俗稱珠峰)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位于中國與尼泊爾邊境線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
影片開始便看到中國國家登山隊員遭遇了雪崩,許多隊員都長眠于皚皚白雪之中,影片主角方五洲為救曲松林(兼職攝影師)而丟掉了攝影機,最終中國登山隊于1960年5月25日登頂珠峰,并在峰頂留下證物。由于沒有留下影像資料我們遭到了國際登山界的質疑,西方登山界有人拒絕承認我們登上珠峰。
影片中的`一幕引起了我的思考,一個學生問方五洲人為什么要登山?方五洲回答道人類是注定要走向未來的,我們就要在這個不斷探索未知世界的過程中走向未來。顯然這個解釋不足以讓我冒著生命危險去像中國登山隊員那樣登頂珠峰,但當我了解到當時的背景后便不這么想了。當時新中國剛剛從戰爭中走出來,許多國家都想在我們身上謀求利益,中國與尼泊爾在珠穆朗瑪峰領土劃分上無法達成共識。因為從人類歷史上來看,一直有一個天然的法則:誰先到達一片無主之地,誰就擁有這片土地的主權。這次登頂讓中國在之后的談判中占據主動權,從此珠峰北面屬于中國。這次登山關系到我國的領土主權與民族尊嚴,中國登山隊員為國登頂,寸土不讓,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土地與尊嚴。
人為什么要登山?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登山,我們登上的山名字叫做生活,我們可能并不像中國登山隊那樣勇敢與堅強,但我堅信,只要每天進步一點點,即便是一只烏龜我們也能走到終點。
攀登者觀后感8
《攀登者》講述的是為彌補1960年中國登頂所留下的遺憾,1975年,由“一代攀登者”方五洲(吳京飾)、曲松林(張譯飾),“二代攀登者”徐纓(章子怡飾)、李國梁(井柏然飾)、楊光(胡歌飾)兩代攀登者組成的中國“最強攀登聯盟”,舉國之力,向珠峰發起沖頂挑戰。
在攀登過程中更是不斷遭遇各種難以預測的危險時刻,多次命懸一線。在種種困難面前,眾人未曾妥協,選擇團結一心,帶著向死而生的攀登精神,奮勇向前,展露骨子里堅韌不拔的民族氣節。
“不到長城非好漢,登頂珠峰真英雄”方五洲和他的隊員們正在前行,登上去,活下來,讓世界見證中國奇跡!皼_頂中國高度,攀登永不止步”一步一步的'向前,他們在挑戰人類極限,他們在書寫中國輝煌。山高絕頂人為峰!如果奇跡有顏色,那么它的顏色必須是中國紅。
這是一種堅持,一種信仰,給予我們前進的力量。新中國成立x周年,70年春華秋實,70年不屈不撓,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閃耀在天空,它承載了我們對祖國的熱愛。為了共同的信仰,多少人前赴后繼拋頭顱、灑熱血。這些感人淚下的故事,讓我對愛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懂得了愛是一種力量,愛是一種承擔,愛是一種榮耀,愛是一種回報,愛是一種奉獻……今日的我們更要向愛護生命一樣,愛護五星紅旗,因為它神圣不可侵犯。接過長輩的旗幟,樹立遠大夢想,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學習。
攀登者觀后感9
拍登山運動的題材,國內導演應該還沒有經驗。于是導演就加了愛情這條線,把一個陌生的題材拍成熟悉的兒女情長片。這樣造成的后果就是,把一個宏大的愛國題材變成狹小的愛情題材。
本來這部電影能把格局升到愛國精神的層面,但卻被方五洲和徐纓、李國梁和黑牡丹的愛情故事一攪和,格局瞬間就被拉下來了。
拍不出宏大的感覺,我們也可以在細小處用功,著重強調細膩的人物情感,但導演顯然也不夠細膩,把人物的情感表現得太粗糙,有著歷史電影的通病——假大空。
導演的表現手法粗糙提現在哪里呢?例如為了表現人們對方五洲的'偏見安排了砸玻璃的情節,這都是多少年前的表現手法了。例如很多劇情都要靠旁白推進,技術高超的導演會用影像說話,而不是像新聞紀錄片一樣念旁白,用太多旁白,就會導致電影看起來像博物館里的歷史資料,冷冰冰的。
電影結構上是的很平庸的平鋪直敘,缺乏新意。我認為如果能60年代和70年代兩條線并行推進,60年代的劇情影響著70年代人物的做出抉擇,最后同時達到高潮,電影在邏輯上會通順很多,情感上會強烈很多。
電影透露出的價值觀也不符合中國精神,要知道,中國精神強調的是每個個體的默默付出,是不提倡個人英雄主義的,片中方五洲個人的主角光環太強,顯得其他人都像廢物一樣,這樣設置完全否定了其他人的付出,是不尊重歷史。
攀登者觀后感10
這個星期六,媽媽帶我去看電影,這部電影叫作《攀登者》,這一部電影非常好看,請聽我細細道來。
這一部電影講的是一個叫王富貴的人,為了攀登珠峰。第一次,他們攀登珠峰的窗口期過去了,是因為天氣預報員預測錯了,他們火速撤離;第二次,他們躲過了十二級大風,登上了珠峰的故事。
看了這一部電影,他們在逆境之中,永不放棄,不屈不撓的精神,在生活中,我也發生過類似的事。前幾天,我在課間休息的`時候,腳被扭去了,不能踢足球,我就這樣休息了一天、兩天、三天……七天,到了第七天的時候,我終于忍無可忍。這一天早上,我就去踢足球了,可腳沒有痊愈,我就帶痛上場。在半途,我的腳感覺有一種劇痛,我本想打退堂鼓的,但是我又想起了《攀登者》中的人物,他們在逆境中攀上了珠峰,我怎么不能在逆境中克服自己呢?于是,我又振作起來,向前方踢過去,過人,傳球,到守門員的面前,我用出九牛二虎之力把球踢了進去,最后,我們勝利了。
遇到困難,我們要敢于抗爭,不要縮手縮腳,只要勇于努力,你肯定會把這個困難給解決。
攀登者觀后感11
9月19日,電影《攀登者》同名主題曲于零點正式上線,該曲由國內著名詞作家陳濤、著名作曲家王備共同創作,并邀請樂壇實力唱將譚維維深情演繹。歌曲大氣磅礴,詞曲具有深厚感染力, “背朝燈火,面朝星光,下一步就在前方”、“必定有我,登上絕頂,只為國旗飄揚”歌詞中更是透露出中國攀登者勢必登頂的決心和信念。
正如歌詞所說,天地蒼茫,哪是方向。在登山途中,等待這群攀登者的是無所不在的危險,而其實在綠幕包圍的拍攝場里,演員的登山戲,也是一項攻堅戰。最為主演,吳京是串起這支登山隊的靈魂人物。
1960年和1975年,中國人兩次登頂珠峰,他扮演的方五洲都擔任了隊長的角色。前后20xx年的'堅持,方五洲非登不可的理由,除了心中那份國家榮譽感外,還有對隊友的那一句承諾,一句承諾,一份信仰。方五洲犧牲了自己的青春還有愛情。
在此前發布的預告中,吳京飾演的方五洲和章子怡飾演的徐纓,兩人之間的感情線已經十分明朗,從青澀少年到成熟中年,他們是隊友是情侶是艱難年代里那抹最甜蜜的色彩。但如虹的音樂視頻好像泄露了兩個人的情感走向。
那座無形的山,那群集結對抗雪崩的人,那座通向登峰的中國梯,9月30號,攀登者的故事即將上演。
攀登者觀后感12
今天和家人一起去看了攀登者這部電影。著實被中國人民堅持不懈的精神所感動。
雖然我們在1960年已經登上珠穆朗瑪峰了,但是由于攝影機丟了的緣故而沒有拍到珠峰頂。這使的我們雖然登了頂,但是沒有被國際上承認,這成為許多人心中的`遺憾。于是在1975年,國家又一次組織登山活動,這一次大家充滿信心,一定要讓全世界的人民知道中國人的決心。于是在這一年我們中國人又一次成功的登上頂峰。在這期間,攀登者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遇到大風暴,遇到強氣流,遇到雪崩,但是中國隊員不懼困難,迎難而上,最終又一次成功登頂,使得觀眾們熱淚盈眶,為中國人感到自豪。
在看了這部電影之后,我有許多想法。我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因為中國人民不怕困難,勇于挑戰。不僅如此,中國人民的民族意識無比強大,為了祖國而爭光,為了祖國而奮斗。我們中國人不怕任何困難,為了自己的國家而努力奮斗,拼搏,這是最值得我們驕傲的。
我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為自己是中國人而驕傲。
攀登者觀后感13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發生在1959年,當時我們的鄰國印度說:珠穆朗瑪峰不能算中國的領土范圍,中國人登不上珠穆朗瑪峰。這樣的情形之下,攀登珠穆朗瑪峰,成為中國人必須完成的任務,所以在1960年派出了214人的登山隊,因為當時的氣候環境,最后只有四個人艱難的朝峰頂爬去。
電影中當時的情況是這樣,他們四個從珠穆朗瑪峰北坡往上爬,在第二階梯到第三階梯的時候,有一個30多米的垂直峭壁,他們就只好搭人梯上去,憑借堅強的毅力終于完成了登頂的壯舉,因為沒有攝相機記錄這歷史性的.一刻,所以當時他們的行為并沒有被世界認可。
回來后他們把路線制成地圖,1975年第二代登山隊再次出發攀登珠峰,并準確找到了當時第二階梯到第三階梯的懸崖,建起了一座金屬梯子在峭壁上,這就是”中國梯“,中國人終于把鮮艷的五星紅旗插在了珠峰頂端,用相機記錄下來這歷史性的一幕。他們用行動告訴全世界我們自己的山,自己會爬。
其實生活中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座大山——夢想,只要堅持不懈,勇于攀登,終有一天會完成自己的夢想。
攀登者觀后感14
國慶節的時候,我觀看了“攀登者”這部電影,讓我非常感動。
1960年,中國登山隊由150個隊員組成,準備從北坡登頂珠峰。他們經歷了暴風雪、冰裂縫、雪崩等重重難關,終于登上了珠峰的“第二臺階”。而此時,登山隊只剩下三個人。終于,在第二天的`凌晨2點16分,他們登上了珠穆朗瑪峰的頂峰。
雖然他們登上了珠峰,但是,因為沒有拍到照片,所以不受西方媒體的認同。
1975年,中國登山隊又帶領了200余人,準備再次登頂珠峰,并打算測量出珠峰的準確高度。在大量的練習和幾次的攀登后,9名登山隊員成功登頂,創下了人類首次連續18小時,不攜帶氧氣瓶登頂珠峰的奇跡!他們還測量出了珠峰的準確高度——8844。43米。
我們要學習登山隊員們頑強的斗爭精神。電影中,攀登者們在攀登過程中,不斷地遇到各種難以預測的'危險,多次命懸一線,卻不曾妥協,帶著向死而生的攀登精神,奮勇向前。
現在看來,攀登者攀登的不是珠穆朗瑪峰,而是中國一步步向世界的新高度砥礪前行!
攀登者觀后感15
簡直讓人無語,原來滿懷期待地看攀登者這種題材,結果電影完全不把重點放在攀登本身,穿插無厘頭愛情線,張譯那條線也很突兀,攀登本身的記述倒少了,章子怡迷路方去救的那個片段簡直太假,還有那么高的山高興的連帽子都不戴,這很不符合常識好嗎?還有既然山上氣候變化在幾秒鐘,為什么還要氣候局,章子怡真的不適合這個角色,不是演技的問題,是角色本身的'問題,捧那個女演員可不可以別那么明顯?超級讓人反感的。攀登者這種題材的不要太多主旋律,把攀登要做的準備,攀登的一些歷史時刻,攀登隊員之間的情感關系重點拍拍。一定要紀實。劇本亂七八糟的,太差了,別那么多廢話,這種不需太多瑪麗蘇劇情的戲非要強插那么多,哎,失望至極。第一把攀登本身作為電影第一要義,第二主題上升到人與自然的關系,比如珠峰目前的危機與人類破壞,第三突出發揮人的性格本質,別動不動就是國家就是民族,多拍拍珠峰本身的景。非常不值得票價,以后不會輕易看電影了,主旋律要拍的高級點,別這么簡單邏輯像個小學生似的,哎,就是缺乏一種高屋建瓴的本領以及劇本精細打磨的能力,多學習吧!
【攀登者觀后感】相關文章:
《攀登者》觀后感05-03
攀登者觀后感06-14
攀登者觀后感20篇12-27
《攀登者》觀后感15篇06-13
《攀登者》觀后感(15篇)06-25
攀登者觀后感(精選15篇)12-15
攀登者觀后感精選15篇12-06
攀登者觀后感(15篇)11-17
攀登者觀后感15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