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后,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體會呢?寫一份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狼圖騰》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狼圖騰》觀后感1
今天,我觀看了電影《狼圖騰》,才發現狼并非我所想象的那么兇狠、殘忍,它也是有靈性、有智慧的。
《狼圖騰》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年輕的漢族知青陳陣在額侖草原,跟隨隊長畢利格老人和一群蒙古人見識狼群狩獵、掏狼洞、養狼崽、面臨狼災……這些令陳陣終生難忘的事慢慢地改變了對狼的壞印象。陳陣漸漸領悟到:狼圖騰是一個強大、神秘、極具魅力和吸引力的圖騰,它能在冥冥當中改變一個人的信仰,并把狼的靈魂深深地鑄進人心。
狼是智慧的。這一點在草原狼捕殺獵物的時候體現的淋漓盡致,它們的每一次進攻都不打無準備之仗,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很有章法。在狼與人的'爭斗中,這種智慧也隨處可見。為了不使狼群暴露,獨處而被人發現的狼,往往逃向與狼群相反的方向,犧牲自己,保全群體。這絕非聰明,而是智慧。
狼是勇敢的。狼從來都不畏懼死亡,它們為了沖垮馬群,不惜犧牲老弱的狼去撕扯馬肚皮,與馬同歸于盡。與群狗的爭斗中狼也是前赴后繼,即便是戰斗到最后一條也毫不畏懼。在那片草原上它們是真正的王者!
狼是團結的。它們很少各自為戰,所有的行動都是在狼王的統一調度下進行。只要狼王一聲令下,群狼便會排山倒海,勇不可擋。即使是它們被牧民和獵狗圍困,四面楚歌,它們依然鎮定自若,陣形不亂。
在草原上,人成為了狼的學生,從他們那學來了智慧、團結和勇敢。我們八班要學狼的精神,學習上積極拼搏,平日里團結合作,就會叫響全校!
《狼圖騰》觀后感2
今天,謝老師領我們觀看了《狼圖騰》這一部電影大家可以看一下。先讓我來講一下。
這部電影先講了,兩個另從北京來的小伙子,一個是陳陳(馮紹峰)另一個叫楊克,真名就不知道了,他們來內蒙古也知道干什么,但這個陳陳特別喜歡狼,還說要把這里當自己的家。他騎著馬,抄了一個近道,途中有一群狼,眈眈相視,他想起來狼害怕鐵擊的聲音,他就擊打,狼都嚇跑了。他和阿爸去看狼群去追黃羊,去吃黃羊。他們從不急,不會一時心急誤了大事。時機到了才攻擊,他們迫趕黃羊,跑得飛快,但沒狼跑得快,黃羊被基本殲DL,他們去把死黃羊拉上車在那個地方吃黃羊肉。因為西伯利亞冷空氣南下,所以黃羊都被凍僵了。然后可惡的什么干部要把狼崽偷了。陳陳去了才發現,它們都被拋到天上摔死了,然后要狼的皮,說去見騰格里永生。不可能,之后陳陳掏了三只狼被一個惡人送騰格里那兒。陳陳又掏了一只狼,這一次他護的很好。這時狼群已經盯著人們去殺他們的'馬,吃他們的羊。陳陳讓狼吃狗的奶,長大后被陳陳訓練成一個合格的狼。這訓練當中咬了一口陳陳,后來這個可惡的干部又讓殺狼,狼被殺了好幾個,太少憐了。
通過看這部電影使我明白狼怕鐵擊打的聲音,狼這個動物不好惹,要保持大自然的規律和平衡,要用智慧懂得怎么樣與動物和平相處。這部電影值得一看。
《狼圖騰》觀后感3
《狼圖騰小狼小狼》寫出了蒙古草原狼寧死不屈的精神,也寫出了作者與他心愛的小狼結下的生死之情。全書帶著對蒙古草原狼的敬佩與贊嘆,寫出了很多平常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書中帶著對小狼的深深的懺悔和真情的呼喚。
狼,在漢人心中和文化里只有惡毒貪婪,陰險狡詐。還有“大灰狼”、“狼外婆”等難聽的詞語,和刻毒的詛咒謾罵。漢人的文化里有對狼的很深的偏見與誤解。大多數漢人崇拜的是龍圖騰,但我卻崇拜狼圖騰。在龍王爺面前只能背躬屈膝,畢恭畢敬;而狼可拜可敬可殺,狼多了就不是神了,就變成災禍和妖魔了。
草原上的'老牧民都相信騰格里(天),做事要看騰格里的臉色。他們還相信,騰格里會幫狼。遇到打狼人,會叫狼避開;遇到陷阱,會叫狼繞開。因為,狼是騰格里派下來維護草原的,所以騰格里會保護它們。
讀《蒙古草原狼,不可牽》,我感受到蒙古草原狼寧死不屈的精神;讀《額侖狼,快逃吧》,我體會到作者的傷心、悲憤和無奈;讀《陳陣見到了心中的狼圖騰》,我仿佛看到了小狼的狼皮筒子在蒙古包頂上迎風飄揚;讀《尾聲》,我看見了滿眼荒涼:草場沙化,鼠兔成災,狼群絕跡,黃塵漫天;夜晚,再也沒有四面狼嗥,只有過去青草遍地的蒙古大草原在哭泣;讀《打狼人來了》,我想對蒙古草原狼大喊:“額侖狼,快逃吧!”
小狼也走了,它像一條真正的蒙古草原狼,戰斗到最后一刻才倒下。小狼帶著它那不屈的精神,升上了高高的、冰藍的騰格里。
小狼!小狼!
《狼圖騰》觀后感4
周六,我和媽媽看了電影《狼圖騰》,這讓我對草原、狼和羊有了新的認識。這部電影講述了20世紀60年代末中國大陸內蒙古邊境附近最后一塊原始草原的故事。這里的蒙古牧民仍然保留著游牧民族的生態特征。他們在草原上自由浪漫地放牧牛羊,并與一群群堅韌的郊狼共同維持草原的生態平衡。
一個名叫陳陣的年輕北京人和幾個知青來到這里,看到了草原人和狼之間的斗爭。他們看到了狼的起伏。從最初對狼的恐懼到最后被游牧民族同化,他們幾乎崇拜狼。這幾十個與狼有關的緊張而離奇的故事把我吸引到了狼的世界,看起來我真的和這些狼住在一起。在這部電影中,我看到的狼既聰明又頑強。他們從未停止過生活和戰斗。他們以團隊的名義與人類作戰。狼的'死亡般的態度和不屈不撓的精神,以及狼與狼之間的友誼和仁慈都震撼了我的心。
的確,狼捕獵時極其殘忍,但是狼只有在饑餓時才會捕獵,只有在無助時才會攻擊動物和人類。這比那些充滿熱情、渴望和貪得無厭的人高尚許多倍。狼天生害怕光、火和人,但它們不怕艱難、疲勞或死亡。這種精神不正是堅強進取的精神嗎?我也對這種“一個人必須崇拜的精神征服力量、不可抗拒的魅力和強大的智慧”印象深刻像狼一樣,我想學習它們強大的智慧和進取精神。
《狼圖騰》觀后感5
很久沒走進電影院,跑了兩個地方才看到《狼圖騰》。剛好趕到最后下午的一場排期,離電影開始前十分鐘才買到票也是蠻拼的。
《狼圖騰》給我一種比較特別的感覺。一般看原著才看電影才會有感覺,我卻只是看了看百度。
說實話我沒有真正地看懂這部電影,不知道是講狼的故事還是人的故事。紹峰哥的演技是我覺得最好的,影片的末尾,紹峰眼里地淚水,蠻感人的。
強烈贊嘆狼馬大戰的鏡頭,有點動物紀錄片的趕腳。
動物與人的感情,人與自然的關系,大概是我朦朦朧朧看懂的意思吧。突然覺著狼也不是那么冷冰冰。至少小狼能被紹峰哥養,雖然小狼最后還是走了,可它眼里的尊嚴卻有一份感情。
以至于影片剛開始我看到狼說,喔,好萌啊,旁邊的姐姐居然就笑了。
狼告訴我,它在等待時機,它能忍耐。古老的蒙古族人總說他們屬于騰格里。
畢格利老人那句要把肉還給狼,不知為何戳中了我的淚點。原來騰格里,和輪回的道理,遵循古老的'規矩,是人們心里的信仰。所以狼是他們的圖騰。
紹峰養狼那段,盡顯溫情。小狼和紹峰亦或有一種特殊的關系吧。于是我畫下了兩位主演。小狼和紹峰。
這就是我全部的電影觀后感。
《狼圖騰》觀后感6
作為一名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在對狼的展現甚至于對草原文化的解讀,看得出都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唯獨一個問題,即在中國一個極特殊的年代下呈現當時知識青年的內心世界,可能絕非查閱一些資料能夠解決的!因此看完后特別想說說影片中對主人公陳陣的塑造和刻畫問題,影片講述了一段人與狼的故事,傳達了一個普世的情懷——回歸,人性的回歸,民族文化的尋找與回歸,這是一個全世界都能理解的主題,但電影終究還是要回到人身上,《狼圖騰》最終還是要解決陳陣的問題,而這個問題碰到了中國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特殊年代,導演似乎很難走進這一特殊年代人物的內心。
因此陳陣的塑造很難深入挖掘,因此人物弧最后的.改變缺少一點時代的印記,影片最后讓女主人公放狼,而非陳陣自己,主人公最終沒有選擇自己完成對自我的改變,也許是一個西方人對東方思維的全新解讀,總之看到結尾覺得少點什么!但影片最終還是打動了我的心,讓觀眾看懂一個故事并不難,讓故事中的情感始終縈繞著觀眾卻絕非易事,電影故事的核心不是編故事,而是塑造獨特的人物,而我們卻經常忽略了人物!這就是我們的差距!
《狼圖騰》觀后感7
狼在人們的眼中一直是一種狠戾的角色,好像狼就是一種壞的代表。最近,我讀了一本名叫《狼圖騰》的長篇小說,它沒有通過人們往常對狼的看法去寫,而是描述了一個與人們心中對狼的印象截然不同的形象。
這本書主要描寫了一個漢族知青陳陣跟隨畢力格老人在額侖草原漸漸迷上了狼圖騰。跟蹤狼群,見識狼群狩獵、偷襲羊群、挖狼洞、養育小狼崽……這些事漸漸扭轉了陳陣對狼的印象,讓他對狼越來越著迷。狼的智慧,狼的勇敢,狼的團結,仿佛都是與生俱來的。
雖然狼會捕食人的牲畜,但這并不能掩蓋狼的勇敢、聰明和非凡的威力。狼會捉食草原上的鼠類,使草原的鼠災難得到緩解;狼會為了自己的目標去努力奮斗,在這一點上,我們人有時候就遜色了不少。
凡是都有兩面性,狼雖捕羊,但也幫了人不少。如果只是抓住狼的缺點不放,無止境的消滅狼,那么不久后,我們人類也許會面臨更大的災難。
在這本書的結尾,作者講述了一個慘烈的悲劇:因為人類對狼的'大量捕殺,額侖草原的生態失衡,變成了一個荒漠般的地方,再次來到草原的陳陣心中充滿了悲痛。
在自然面前,任何生物都是平等的,沒有誰能肆意剝奪其他生物的生存權利。如果有誰觸犯了自然的法規,那么它將受到自然給它更重的懲罰!
《狼圖騰》觀后感8
我非常生氣的說:“你怎么知道?每天它們都把食吃完了呀。”媽媽又說:“正是你把食槽倒的太滿,小麻雀拼命的吃,結果把自己撐死了。”我“哇”的一聲哭了,沒想到我珍愛的小麻雀今天居然死在自己的手里。我為小麻雀搭了一個墓,上面放上小白花。每當我仰望天空時,總會想起我那對活潑可愛的小麻雀。看了這本書,我終于懂得了我們的家并不是小動物的家,小動物的家是美麗的大自然,如果你養了那些生活在大自然的小動物,最后只能導致它們的慘死。
讀了這本書,把我對狼的壞印象徹底改變了。我發現狼是草原上的清潔工,牛、羊、鼠等動物的尸體統統被它們吃掉,減少了病菌繁殖,它們的大便可以當柴火燒,但是狼也會吃牧民的`財產牛、馬、羊等,所以才會引來牧民的憤怒,導致狼被人殺害,狼群逐漸消失,草原被兔子、草原鼠等食草動物吃掉,生態環境失去平衡,草原被沙漠吞噬,我們的城市也受到了沙塵暴的嚴重影響。所以,每種動物都有它的兩面性,我們要取長補短,才是有益利生態平衡的。
《狼圖騰》觀后感9
自從我看了《小狼小狼》這本書后,就一直想著要是這本小說改編成一部電影該有多好啊。果然,今年春節《狼圖騰》上映了。聽到這個消息我既高興又興奮,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走進了電影院一睹為快。
狼聰明機智,狼群具備團體作戰能力。有一次,狼群在夜間趁著鵝毛大雪的天氣攻擊馬群,馬群當時一片混亂,四處逃竄。聰明的狼群有組織性地把馬群逼進了一條河里,結果馬都被凍死在河里。
狼很有耐心,不打無準備之戰,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很有章法。還有一次,當一只前哨狼發現了黃羊群,就秘密通知狼群,狼群很有組織地進行布控,等待時機。
黃羊群沒有意識到任何危險,繼續吃草,一個個吃圓了肚子走不動了,躺下休息。就在此時,狼群突然襲擊,黃羊群遭到重創,死傷無數,狼群還把吃剩下的黃羊埋藏在雪堆里備用。
狼還是自由、獨立、有尊嚴的,草原狼驕傲的自由精神讓人動容。相比施舍的食物,狼更喜歡用自己的能力捕食。狼寧愿跳崖自殺,也不容許人類的鎖鏈套在自己的脖子上。
狼,是草原生態平衡的`守護者。在草原,狼是神。蒙古老人說:狼是騰格里派來保護草原的,狼沒了,草原也保不住了,狼沒了,蒙古人的靈魂也就上不了天了。
這部《狼圖騰》電影,深深地震撼了我。在廣闊的草原上,我們人類就是學生,我們不僅要學習羊的善良、溫和,也要學習狼的勇于拼搏、不屈不撓、團隊合作精神。
《狼圖騰》觀后感10
這部電影看完之后,讓我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好像由于人類的殘忍才導致狼的兇殘。可是狼這個動物本身就很兇殘的,人類的.大量捕殺確實很殘忍,但這部片卻處處體現的是狼的兇殘是被人逼出來的。愛護大自然,愛護動物,在自然界永遠有一個生存鏈條,也就是所謂的食物鏈,如果按這部影片描述,如果人類不要過分去捕殺狼,狼不會去攻擊人類的。那過去的寓言故事《東郭先生救狼》又怎么解釋,《農夫與蛇》又怎么解釋。動物永遠有動物的本性,每個人罵人的時候都會說:白眼狼、狼心狗肺等。我忘記名字了,另外一部電影上面狼也是餓急了,竟然把自己的狼崽吃了,難道這也是被人逼的嗎?所謂虎毒不食子。但狼為了自己生存,連自己的孩子都吃。如果這兩部電影放到一起。我想人們應該怎么去選擇自己的觀點。
人類現在大量的捕殺野生動物,這個現象真的是很殘忍。可我感覺宣傳人類愛護大自然,愛護動物是對的,在現在社會也急需這樣宣傳,但不能把罪責全部歸于人類。不過這部電影我真的挺喜歡看的!
《狼圖騰》觀后感11
在短暫的寒假里,媽媽帶我看了三部電影,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狼圖騰》。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下鄉知青陳陣來到內蒙后,發生的故事。陳陣對這里的狼產生了興趣,就去狼窩附件蹲著,等母狼出去狩獵,他就在另一個同伴的幫助下,進了狼窩,從里面掏出了兩只小狼,準備帶回去喂養。這時一個蒙古人走來,以為這兩人要把這兩只小狼的皮扒下來,就“幫助”他們把小狼摔死,陳陣十分的傷心,流著淚,轉身又去狼窩里找到一只小狼,他自己把這只小狼養著,他在內蒙的阿爸知道了,對他說,等這只狼長大了,他就必須把這只狼放回自然,陳陣遵守了約定。
這部電影里的.男主角陳陣是一個十分愛狼的人,他得到狼后,對這只小狼進行精心的喂養,每天都會為小狼送上肉來,在蒙古族人轉移部落時,陳陣看小狼被拖在車后面,不忍心,就把車上裝的牛糞扔了,把裝牛糞的框子讓小狼住,陳陣寧可自己不吃飯,也不讓小狼餓著。從他對小狼細心照顧可以看出他不僅愛狼,還會照顧好狼,是一個責任心很強的人。
電影中的包主任十分的可惡,他為了得到狼皮而不擇手段。冬天,狼過冬的食物黃羊被包主任帶領的人都偷走了,狼冬天沒吃的,餓死了很多,他還要帶領一些人去掏狼崽,村民阻止他,不讓他們去,他還罵他們,他為了得到狼皮,而把草原上的狼群全殺完了,十分的可惡,陳陣的狼成了全草原唯一的狼。
《狼圖騰》這部電影太好看了,演員演得好,狼表演的也很真實,是一部難得的好電影。
《狼圖騰》觀后感12
狼圖騰這部電影是由姜戎寫的狼圖騰這本書改編的,講述了狼的本性。
在草原上,有一個生產隊,他們養馬和羊。一次,領導給他們一批軍馬養。結果在一次“白毛雨”中,被狼群趕入結了一層冰的河中,全部軍馬都葬身冰河中,慘不忍睹。那些狼知道,冰凍的河是死路,他們還知道,自己可能會被馬踩死、踢死,但他們就是要這樣,就算要死也要奮勇直前去捕食!因此,他們贏得了這場戰爭。
這件事發生后,陳陣去掏狼崽。第一次掏了兩只狼崽,被人誤以為要剝狼皮,所以被人,把兩只小狼崽活生生的摔死了。陳陣看了十分心痛,他沒有把摔死的狼崽拿回家,而是鉆進洞里在,又掏了一只狼仔抱回家。回家后,他讓自己的小狼去喝母狗的奶。陳陣就這么一口一口的養大了這只小狼,小狼會刨土了,自己刨了一個洞住著,陳陣天天給他送肉吃。等小狼夠壯了以后,他們要搬到另一塊草原上。陳陣把它系在車尾,小狼死活不肯走。我覺得他不肯走有三種可能:
一,他想自己走去新的.草原,
二,他不想再被人養著,想自食其力。
三,他聽見過這里的狼叫聲,認為這里才是他的家。
我覺得狼更愿意自己捕食,而不是被喂養。因為他是兇猛、聰明、頑強的草原狼!
《狼圖騰》觀后感13
這是一個有關古老的民族信仰和富有哲理的自然平衡的話題,是我最感興趣的一個思考角度。難得中法兩個導演能用這樣近乎白描的手法來拍攝片子,就像一道鮮脆嫩滑的杭州菜,干凈,不油膩、沒有過多重口味的調味料。我想原著作者也好,導演也好,想表達的其實是一種很樸素的思想,就是片中阿爸簡單的`那幾句臺詞。狼是草原的敵人,但是黃羊對草原的破壞更大,它們會把草吃光,我們的羊就沒草吃了。但我們要留下一些黃羊給狼吃,否則狼就會吃我們的羊。一切都是有約定的。這就是人類和自然的相處之道,平衡、相互依存、保持恰到好處的進退關系,誰都是食物鏈上環環相扣的那個結。失衡是從人類私欲膨脹、掠光狼群凍藏的黃羊肉開始的,一切是自然而然的生存本能反應,談不上報復與反擊,狼群開始與人類你爭我奪、相互殘殺。
如果影片僅僅從人與自然這個角度切入,我相信線索會清晰得多。主線索是人和自然的儒家之道,背景是時期物資貧乏、生產力底下卻又認識不到自然界一切生靈之間共生共長的生態科學關系,次線索是小狼的成長、陳陳——一個知青的自我成長。而圖騰,似乎是人類還沒認識到人與自然如何和諧相處的一種愚昧的借口。影片遺憾之處也在于此,編導似乎從頭至尾不知道應該把原因歸咎到何處?稀里糊涂講了個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的故事,至于其中那段北京青年和蒙族姑娘完全可以避免的愛情故事,則顯得實在太意外、太強行插播了。
《狼圖騰》觀后感14
一天下午我和爸爸、媽媽去看電影《狼圖騰》。開場之前我的心情非激動,渴望能看到那廣大的草原,美麗的動物,還有那可愛的小狼,我激動的等待著。
終于開始了,在影片里面的陳陣挖狼窩的時候,不巧被蘭木扎布發現,他把小狼扔向騰格里(天上),結果掉下來摔死了。陳陣幸虧把一只小狼放在了狼洞里就把小狼養了起來,不料這件事惹怒了狼群,所以狼群要進行報復,有一天下著很大的“白毛風”,馬群都亂了,組織人“巴圖”急忙騎上他的馬去趕馬群。群狼咬死了好幾頭馬,還把馬趕到“天鵝湖”里,因為冰還很薄,還承受不了馬群的重量,所以馬群都掉進去了,組織人巴圖因為馬受到了驚嚇,把他摔倒在地,就這樣過了一晚上。
當人們發現巴圖的尸體的時候,已經到第二天上午了,巴圖的.妻子抱頭痛哭,然后才下了葬。但是不幸的事發生了,巴圖的兒子巴雅爾,被陳陣養的小狼咬著了。更不幸的是畢利格老人家被炸死了。小狼被放了,陳陣以為小狼死了,可是陳陣教小狼的本領小狼全用上了,遠遠的傳來一陣陣狼嚎聲......看了這個電影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我們以后不能再獵殺動物。就像獵殺了草原狼草原鼠就會增多,多了之后草就會一掃而光,這個草原就不存在了。我們大家一起保護動物吧!
《狼圖騰》觀后感15
看完狼圖騰一部電影,多多少少是有點感觸的,這種感覺不深沉卻也不單調。其中,印象頗深的就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吧!
在人類的發展歷程中,經歷了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等幾個重要過程,在此過程中,人與自然矛盾最為緊張時應該就是征服自然時吧!這個時候的人們不太了解大自然的力量,反而是受欲望的趨使對大自然進行肆意的掠奪,然而,種的什么因,就會得到相應的果,隨著大自然資源的減少,狂風,海嘯,荒漠化等自然災害也會隨之而來。
讀完狼圖騰也是如此,草原就是一個良性的生態系統,里面的'生物需要進行各種各樣的生物活動,狼吃羊,羊吃草更是一種不可磨滅的規則,如果是人刻意或無意的擠進了這條規則,后果不堪設想,正如一般人所想,認為狼是壞的,那么就會去殺狼,這樣一來,狼少了,羊多了,荒漠化嚴重了,生態不平衡了,正如畢利格老人經常說的那樣:“狼是草原上不可缺少的動物,要殺,但不能殺完,要維持生態的平衡。”這位老人可謂是智慧的象征,如果是人們能夠多多的像陳陣那樣聽他的話,草原應該也會好很多吧!
生物多樣性減少,草場植被破壞,荒漠化嚴重……一系列的問題出現之后,再去治理,一切不都太晚了嗎?因此,在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同時,就需要遵循一定的客觀規律,學會與自然共同發展,方能使天更藍,水更清,草更綠,要知道,綠水青山,才是金山銀山。
【《狼圖騰》觀后感】相關文章:
狼圖騰的好句01-05
《狼圖騰》觀后感04-19
狼圖騰觀后感11-16
電影狼圖騰觀后感11-27
狼圖騰電影觀后感10-19
《狼圖騰》觀后感(15篇)06-24
《狼圖騰》觀后感7篇07-03
《狼圖騰》觀后感13篇07-05
狼圖騰觀后感15篇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