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名可信賴的導游人員,通常需要用到導游詞來輔助講解,導游詞是我們引導游覽時使用的講解詞。怎樣寫導游詞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西安導游詞,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西安導游詞1
親愛的各位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
西安城墻位于西安市中心區,呈長方形,墻高12米,底寬18米,頂寬15米,東墻長2590米,西墻長2631.2米,南墻長3441.6米,北墻長3241米,總周長11.9公里。有城門四座:東長樂門,西安定門,南永寧門,北安遠門,每個城門都由箭樓和城樓組成。現存城墻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西安城墻是明朝出年在明太祖朱元璋的政策“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指導下,在唐皇城的.基礎上建成的。完全圍繞“防御”戰略體系,城墻的厚度大于高度,穩固如山,墻頂可以跑車和操練。城墻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正樓、角樓、敵樓、女兒墻、垛口等一系列軍事設施。城墻自建成后歷經三次大的整修。明隆慶二年(1568年)陜西巡撫張祉主持修復使土城第一次變成磚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陜西巡撫畢源主持對城墻和城樓作了整修;自1983年以來,陜西省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對這座古城墻進行了大規模修繕,補建已被拆毀的東門、北門箭樓、南門閘樓、吊橋,并建成環城公園,從而使這座古建筑煥發了昔日風采,成為西安的一大旅游景觀。
西安導游詞2
西安博物院位于薦福寺院內。通過院內的主題陳列“古都西安”,你能了解到西安千年的建都歷史和都城發展史。院內還有從周至明清各個朝代的西安城的“城郭模型”,能夠看出歷代都城的規模、布局和當時的生活狀況。
博物院還收藏了眾多西安地區各時代的.文物,一部分文物出土于周、秦、漢、唐等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朝代,其中不乏精品文物,如:唐代“三彩誕馬”,采用了無鞍無韁的造型,體現了唐代自由不羈的社會風尚;帶蓮瓣紋的底座與塔式蓋罐相配的唐代“三彩蓮瓣器座”,具有明顯的佛教含義;西漢文物“蒜頭壺”,是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起源于關中,后隨著秦的統一戰爭傳播到各地,到了西漢中期,蒜頭壺基本消失。
此外,博物院還有專題陳列,如:佛教造像藝術、古代書畫、玉器、以“顆栗大千”為題的印章等等。博物院與小雁塔同處一院。
【西安導游詞】相關文章:
西安的導游詞03-29
西安導游詞01-15
西安導游詞02-09
西安勝地導游詞05-05
西安碑林導游詞12-27
西安城墻導游詞02-12
西安華清池導游詞02-15
西安碑林導游詞03-03
西安華清池導游詞02-19
古城西安導游詞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