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名旅游從業人員,時常需要用到導游詞,導游詞具有注重口語化、精簡凝練、重點突出的特點。那么一遍條理清晰的導游詞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北京導游詞,歡迎閱讀與收藏。
北京導游詞 篇1
松山森林旅游區為松山自然保護區的一部分,位于北京市延慶縣西北部,燕山山脈深處的軍都山中,距市區90余公里。旅游區的氣候為典型的山地氣候,因受海拔和小地形影響,氣候宜人,是北京低溫區之一,年平均氣溫7℃左右,比市區低4℃,比承德低2.9℃。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優雅的自然環境及豐富的動、植物資源,1986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總面積4660公頃,其中:核心區1463.3公頃、實驗區1802.5公頃、旅游區1394.2公頃。區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植被茂密,有脊椎動物180多種,有維管束植物700余種,保存比較完好的天然油松林50多公頃。如今,春秋季節,新疆導游詞,百花盛開,鳥雀爭鳴,呈現一派大自然的勃勃生機。
松山旅游區以自然景觀為主體,風景資源雄厚,獨具特色。區內的`海坨山海拔2199.6米,為北京市第二高峰,區內有天然油松林、百瀑泉、八仙洞、松月潭、雄獅飲水、金蟾望月、飛龍壁等30余處景點,各具特色。山、水、石、林、古:雄、幽、險、奇、秀給游人提供了畫境、詩境、意境美的享受。松山溫泉古今聞名,是沐浴療疾的理想場所。早在1500多年前的北魏時期就被"鍥石鑿池",供"仕女沐浴"。清人稱譽松山是"安體之佳所","養身之圣地"。松山溫泉水溫45℃,日出水量20xx立方米,泉水中含鉀、鎂、硫、鐵等27種元素,其中氟離子含量高達12毫升/升,對皮膚病、關節炎、類風濕癥、局部神經痛等療效顯著。至今仍吸引著眾多各方沐浴療疾者。
松山自然保護區既是科研考察,教學實習的理想場所,又是旅游度假、避暑療養、寫詩作畫、領略大自然情趣的勝地。經過幾年的開發建設已經具備了高、中、低檔食、宿條件。
北京導游詞 篇2
大家好!我叫天才綿羊,今天由我來擔任大家的導游。希望我們能一起渡過一段愉快的旅程。
北京王府井大街就像埃菲爾鐵塔和香榭麗舍大街一樣,早已舉世聞名了。對于眾多的國人來說,到北京一趟,逛王府井和爬長城一樣,是必不可少的日程。
改造后的王府井大街,從金魚胡同到與長安街相界的`南口,810米長,略呈波浪型,大街兩側分布著十二個大型商場,除原有的百貨大樓、工藝美術大樓、穆斯林大廈、外文書店外,還新建了六個大型購物娛樂商務綜合性商廈,大型商場一條街的格局在北京可謂是獨一無二的。
步行在王府井大街的人們可以看到,主街寬敞平坦,紅色的花崗巖鋪成的地面干凈整潔。走在王府井大街上會讓人感到設計者無微不至的關懷:累了,王府井街上有獨立的座椅,可以讓你隨時坐下來休息
北京導游詞 篇3
陶然亭公園是以北京城南隅的燕京名勝陶然亭為中心規劃設計修建的一座城市園林。1952年建園,因陶然亭是中國四大名亭之一,公園因此亭而得名。占地59公頃,其中水面17公頃。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首都北京最早興建的一座現代園林。其地為燕京名勝,素有“都門勝地”之譽,年代久遠,史跡斑駁。名聞遐邇的陶然亭、慈悲庵就坐落在這里。秀麗的園林風光,豐富的文化內涵,光輝的革命史跡,使她成為旅游觀光勝地。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監理黑窯廠,他在慈悲庵西部構筑了一座小亭,并取白居易詩“更待菊黃家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句中的“陶然”二字為亭命名。這座小亭頗受文人墨客的青睞,被譽為“周侯藉卉之所,右軍修禊之地”,更被全國各地來京的文人視為必游之地。清代200余年間,此亭享譽經久,長盛不衰,成為都中一勝。
園內慈悲庵始創于元代,又稱觀音庵,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監管窯廠的工部侍郎江藻在慈悲庵內建亭,并取唐代詩人白居易“更待菊黃家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詩意,為亭題名“陶然”。這里自然景色優美,成為文人墨客宴游觴詠之地。
陶然亭是清代名亭,現為中國的四大歷史名亭之一。清康熙三十四年,工部郎中江藻監管黑窯廠時見“面西有陂池,多水草,極望清幽,無一點塵埃氣”,在此建小亭。數年后“徹亭而軒”,取名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句:“更待菊黃家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的“陶然”二字。陶然亭公園以及陶然亭地區名稱就是以此得名的。此亭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半,面積90平方米。亭上有蘇式彩繪,屋內梁棟飾有山水花鳥彩畫。兩根大梁上繪《彩菊》、《八仙過海》、《太白醉酒》、《劉海戲金蟾》。
陶然亭周圍,有許多著名的歷史勝跡。西北有龍樹寺,寺內有蒹葭簃、天倪閣、看山樓、抱冰堂等建筑,名流常于此游憩,其知名度在清道光之后,堪與陶然亭相匹。東南有黑龍潭、龍王亭、哪吒廟、刺梅園、祖園;西南有風氏園;正北有窯臺;東北有香冢、鸚鵡冢,以及近代的醉郭墓、賽金花墓等。這些歷史勝跡產生年代多早于陶然亭,有的甚至早于慈悲庵。它們都有文人墨客觴詠的歷史,曾現過各領風騷的輝煌時期。
近代的陶然亭,有著光輝的歷史篇章。“五·四”運動前后,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和領導人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曾先后來陶然亭進行革命活動。1920年1月18日,毛澤東與“輔社”在京成員,集會商討驅逐湖南軍閥張敬堯的斗爭,會后在慈悲庵山門外大槐樹前合影留念。1920年8月16日,天津“覺悟社”、北京“少年中國學會”等進步團體,在北廳討論“五·四”以后革命斗爭的方向以及各團體聯合斗爭的問題。1920年7、8月間,李大釗通過《少年中國學會》會員陳愚生,以其夫人金綺新葬于陶然亭畔守夫人墓為名,租賃慈悲庵南房兩間,在此進行秘密活動,到1920年間,鄧中夏、惲代英、高君宇等常來參加會議。
現代的陶然亭公園,是一座融古建與現代造園藝術為一體的以突出中華民族亭文化為主要內容的現代新型城市園林。園內林木蔥蘢,花草繁茂,樓閣參差,亭臺掩映,景色宜人。湖心島上,有錦秋墩、燕頭山,與陶然亭成鼎足之勢。錦秋墩頂有錦秋亭,其地為花仙祠遺址。亭南山麓有“玫瑰山”,其地為原香冢、鸚鵡冢、賽金花墓遺址。亭北山麓靜謐的松林中,有著名的高君宇、石評梅墓。燕頭山頂有覽翠亭,與錦秋亭對景,亭西南山下建澄光亭,于此望湖觀山,最為相宜。亭北山下為常青軒。
1985年修建的華夏名亭園是陶然亭公園的“園中之園”。采用集中旅游資源的方法,精選國內名亭仿建而成。有“醉翁亭”、“蘭亭”、“鵝池碑亭”、“少陵草堂碑亭”、“滄浪亭”、“獨醒亭”、“二泉亭”、“吹臺”、“浸月亭”、“百坡亭”等十余座。這些名亭都是以1:1的比例仿建而成,亭景結合,相得益彰。流連園內,有如歷巴山楚水之間,或游吳越錦繡之鄉的感覺,歷史文化內涵更加深邃。廣大游客不勞遠徒跋涉即可領略中華民族建筑藝術和人文景觀。
陶然亭公園還設有游船、水上樂園、兒童娛樂城、迷高樂、游樂場、餐廳、陶然花園酒店及商業網點等綜合性設施。熱忱歡迎中外賓客觀光、游覽。
北京導游詞 篇4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xx。
我要告訴你關于天壇的傳說。現在抬頭一看,這就是美麗的天壇,遠遠望去是一座八角寶塔。
天壇是王宮的主峰。寺峰深而古,峰頂突起,諸峰降伏,是我獨享的`。從南到北,中間高,兩邊低,仿佛屋頂像一座王宮,叫做吳王山。天壇原名瓊林臺。因為皇帝在山頂立壇祭天,應該是天壇,供后人紀念。為了紀念皇帝的老師蓋華對皇帝的指導,天壇前的山被稱為蓋華峰。
我們走過天壇,然后來到望京寺,人們可以在那里欣賞天壇的風景。
天壇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游景區,國家重點禮遇保護單位。位于北京正陽門,東南面,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祈雨、祈福、祝壽的專用祭壇。它是世界上最大、最完善的祭天古建筑群。總面積273平方米。它于1918年作為公園正式開放。
祭壇是一個三層圓形石臺,面積超過20萬平方米。所以;明清時期北京的天壇與前代的城郊壇有著相同的起源。
天地壇改名天壇。沿著明朝,天壇至今仍在使用。自乾隆八年1743年開始,天壇多次修繕,天壇終于形成南北兩壇,井然有序的盛世風格。
天壇到處都是美景,不能說。希望你有機會認真享受。
各位來賓,我的介紹到此結束。如果您在訪問期間有任何其他問題,請問我,我會再解釋一遍。謝謝大家!
北京導游詞 篇5
游客朋友們:
你們好!
我是星星旅行社的導游,我姓孫,大家可以叫我孫導;今天我們瀏覽的地方是北京頤和園。
現在我們的.車輛即將到達北京頤和園,請大家做好下車的準備,不要把行李忘在車上。
頤和園是清代的皇家園林和行宮。其前身清漪園始建于1750年(乾隆十五年),1764年建成,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1886年(光緒十二年),慈禧太后挪用海軍經費和其他款項重建,并于1888年改名為頤和園。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嚴重破壞,1902年再次修復。1961年,國務院確定頤和園為第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頤和園被聯和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好了,朋友們,現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動,欣賞頤和園迷人的風景吧!請大家愛護環境,不要亂扔垃圾。
北京導游詞 篇6
位于慕田峪關口東側的制高點,大橋樓現名木子,是慕田峪長城的著名景觀之一。在歷史上,它是甄姬長城和長征長城的分界線。東面薊鎮管轄,西面昌鎮管轄。大角樓是慕田峪長城的大敵樓。是東方的制高點。長城內外視野開闊,全景盡收眼底。這是前進和后退的唯一途徑。
大隅樓之所以叫大隅樓,是因為這座樓的三面都有長城,西邊有一個和八達嶺相連。一條向東走,連接古北口。一個是南邊,是內支線城市。從長城的任何角度來看,它都像是城市的一個角落,因此得名“大角樓”。
這座建筑建在山里一個危險的地方,那里的墻壁像刀子和斧頭一樣被切割,直直地向上和向下。據說這個大角樓以前是打腳樓的,后來叫低俗,就叫大角樓。傳說秦始皇長大后,看中了這座山的險要地形,決定在這里建一座敵樓。圣旨下達,修整兵將不敢從,只得冒險上山。但是,送了一批,摔死了一批,就這樣死了無數的軍民。
后來這個消息傳到了秦始皇的耳朵里。秦始皇想,一個大國如果有這么多人才,你連一座敵人的建筑都修不好?好了,貼名單招人才。如果你能在這里建造敵人的`建筑,你將獲得白銀獎勵。然而,幾個月后,沒有人申請這份工作。這一天,秦始皇對此很生氣,突然一個弱女子打破了名單,揚言要有一個巧妙的方法來建造這座建筑。原來這個女人是蜥蜴(蜥蜴不是農民的東西)。每當深夜無人的時候,這個女人就以她原本的形態出現。首先,她用腳在懸崖上吮吸,以山為基地。然后,用腳在墻上吮吸,繼續砌磚。只用了10天就完成了這座敵方建筑一半以上的工程。
據說慕田峪村有個牛郎,二十多歲,常年給一個有錢人放牛。一天,牛郎在山坡上放牛回家。主人發現少了一頭牛,就聲討牛郎去找。這時天色已晚,牛郎只好摸黑上山,四處看看。大約午夜時分,牛郎來到一座高高的山峰下,突然聽起來像是有碰石頭的聲音。牛郎往里看,看到山頂有一絲亮光。牛郎非常驚訝,所以他克服了所有的困難,爬上了山頂。牛郎爬近山頂時,敵樓昏暗的燈光下只看到一個女人,頻頻對他微笑。牛郎三步并作兩步闖入敵樓。他剛才看到的女人飄走了,而牛郎只看到一只大腳從敵樓的窗口消失了。牛郎想,大多數農婦都是纏足,但是這個女人是大腳,一定是神仙。牛郎回到村子后,他和所有的人都談到看到一個大腳女人。人們都說她是一個有著精致蜥蜴的仙女。她下去修理敵人的建筑,讓牛郎羞愧地逃跑了。從此,大家都把敵樓稱為大腳“角”樓。
北京導游詞 篇7
各位游客朋友:
我們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天安門廣場。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們現在的位置是在天安門廣場南北方向的中軸線上,距我們南面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大約有100米左右的距離。 我們今天在天安門廣場游覽的時間是30分鐘。
好好好,大家向我這里聚一下,我先給大家簡要介紹一下天安門廣場的主要景觀。 (手勢,向北指)大家先向這邊看。(稍停頓,待游客目光集中于手指方向)我愛北京。一會兒,我會向大家詳細介紹天安門的的滄桑歷史。除了天安門城樓外,我還要向您介紹天安門前的金水橋、以及橋前的華表和石獅。 大家回一下頭,您看到了,這就是莊嚴挺拔的人民英雄紀念碑了,隨后我也將向您講一講她的故事。紀念碑南邊的建筑就是""毛澤東同志紀念堂"",我們今天的'行程沒有安排大家瞻仰毛澤東同志遺容,如果您有意去的話,可以告訴我,我會盡量滿足您的愿望。 天安門廣場東側的建筑是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這里陳列了大量珍貴的革命歷史文物。和她相對著的,(手勢,向西指)西邊的這座建筑,就是非常著名的""人民大會堂""。關于她,一會兒我也會向您做詳細介紹。
好,大家現在可以在廣場上拍照留念。拍照前我給大家提個醒,大家盡量避免站在這條中軸線上拍照,旗桿可能會影響您的拍攝效果。另外,大家如果在紀念碑前拍照的話,建議您到紀念碑的那一側去拍,在這邊是逆光,會影響照片的效果。給大家10分鐘時間,拍完照請到這里集合,我在這里等大家。
好了,下面我首先為大家介紹一下天安門城樓。 天安門原為明清兩代皇城的正門,始建于明永樂十五年(1417),最初叫做承天門,取""承天啟運,受命于天""之意。清順治八年(1651年)重修而改名天安門,含""受命于天""和""安邦治民""的意思。至今已有580多年的歷史了,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安門城樓,建筑在巨大條石砌成的須彌座式城臺上,造型莊重渾厚,宏偉典雅,是中國傳統建筑藝術的典型代表作之一。城樓通高34.7米。城臺上的大殿寬九楹(62.77米),進深五楹(27.25米),象征封建帝王的""九五""至尊。大殿為重檐歇山式,朱墻黃琉璃瓦頂。南面設有菱花隔扇門、窗36扇,殿內外立有直徑2米的巨柱60根,天花、斗拱、梁枋等處、均繪滿了最高等級的金龍和璽彩畫,金碧輝煌,極為雄偉壯觀。
1988年的元旦,天安門城樓正式對外向游客開放。 在天安門高大的暗紅城墻中辟有五個券洞門,明清時代,這里的門、橋行走規制森嚴,中門為皇帝進出專用。皇帝每年冬至往天壇祭天,夏至去地壇祭地,孟春赴先農壇耕籍田,都要出入天安門。那么,在當時,是不是只有皇帝一人才能進出中門呢?這位朋友答的對,不是。大家知道還有什么人可以走這里嗎?(稍做停頓)讓我來告訴大家。此外,皇帝的父母可從中門入宮;皇帝大婚,皇后可從中門進入一次;新科狀元等""金殿傳臚""后,可從中門出宮一回。除此之外,嚴禁任何人進出,否則是要治重罪的。中門左右的兩座旁門,供宗室王公和三品以上文武百官通行。過去天安門是座只進喜,不出喪的吉祥之門。
·北京圓明園旅游景點介紹 ·北京故宮旅游景點介紹參考 ·北京明十三陵旅游景點介紹 ·北京八達嶺長城旅游景點介紹
北京導游詞 篇8
大家好,我是你的導游王導,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解一下頤和園的風景名勝。
請跟我走。現在,我手指的是著名的走廊。這條走廊不一般。全長700多米,分為273間。你可以看到,每個房間的.橫檻上都有很多五顏六色的圖片,有各種各樣的圖片,包括人物、花卉和風景。成千上萬的畫中沒有兩幅是一樣的。難怪它被稱為世界第一走廊。
向前看,這是碧波蕩漾的昆明湖。這個湖像鏡子一樣安靜。游船經常經過這里,你可以聽到船上游客的歌聲和笑聲。
昆明湖以萬壽山聞名。站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頤和園的所有風景。站在這里,整個頤和園非常壯觀。郁郁蔥蔥的樹木覆蓋著黃色的綠色琉璃瓦屋頂和朱紅色的宮墻。
八角形寶塔形的三層建筑矗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琉璃瓦閃閃發光,這是古佛香閣。
讓我們看看這座美麗的石橋吧!這座石橋有17個橋洞,叫做17座橋。橋欄桿上有數百根石柱,柱子上雕刻著不同姿勢的生動小獅子。
這座歷史上為皇帝建造的古典花園已成為中國最著名的旅游熱點之一,每年接待數百萬游客。1986年,頤和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聽了我的介紹,大家都很興奮!那就親自去頤和園吧!
北京導游詞 篇9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你們到北京頤和園來游玩,我是頤和園的最小導游,大家可以稱我為“小白”,也可以稱我為白導,非常榮幸能為大家提供服務,希望在我的陪伴下,能讓您度過愉快的一天,也能讓您真正感受到頤和園這座皇家園林的魅力。
頤和園位于北京西郊,原為封建帝王的行宮花園。原來的名字叫好山園。清乾隆時改為清漪園。1860年被英法聯軍所毀。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軍費重建,改名頤和園。頤和園總面積290萬平方米,擁有宮殿園林建筑3000余間,湖水面積約占四分之三。園中景象萬千。萬壽山叢林蔥郁,昆明湖碧水蕩漾,構成一幅美麗的皇家園林畫卷,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勝地。我先帶大家去長廊游玩。
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長廊長728米,分成273間。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動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花又開了。其中人物故事畫最引人注目。那就請游客們細細觀賞吧!穿過長廊,就來到萬壽山腳下,萬壽山地處頤和園的中心部位。南臨昆明湖。山上建有佛香閣、排云殿等,山上樹木蔥濃,宮殿金碧輝煌,是宮庭功能、宗教功能、園林功能的集中體現。
這里建筑宏偉,風景秀麗,充分展示了皇宮御苑的皇家氣派。各位游客不妨親自登山,既鍛煉了身體,又能沿途欣賞好風景。接下來我向大家介紹昆明湖。昆明湖面積約200多萬平方米。湖邊圍著長長的堤岸,湖沿有石舫,湖上有好幾座式樣不同的石橋,其中十七孔橋最引人注目,橋上有上百根石柱,石柱上都刻著各種各樣、天然成趣的數百只獅子,它們率真大膽,美不勝收,有的正在繡球上靈巧地做著各種優美的動作,有的幾只獅寶寶嬉戲在獅媽媽周圍,歡蹦亂跳,盡情玩耍,獅媽媽慈愛地撫摸著小寶寶,眼里流露出歡欣的喜悅,金色的陽光灑在這些獅子們身上,像給予它們一種生命力,傳續著人間動人的故事。
走在橋上,可以看到湖岸柳樹成行,湖光山色,風景迷人,是頤和園最有名的`景點。走過十七孔橋,就可以觀賞湖中小島上的絢麗風景,那里別有一番情趣的美景真是說也說不盡,道也道不完,用“舉世無雙,獨一無二”來形容她一點也不過分,她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她的大氣,她的精致,她濃郁的人文底蘊深深地吸引著中外游客。大家今天玩得開心嗎?
通過我的講解,你們是不是對頤和園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希望下次你們還來找我當你們的導游。再見。
北京導游詞 篇10
天安門和天安門廣場位于北京市中心,歷史悠久,它建成于明朝永樂十八年即1420年。天安門是皇城的正門,明代叫“承天門”,取“成天氣暈,受命于天”之意,后來多次被毀又多次重建。直到清初順治年間,順治皇帝下命按照明代的建筑規制重建承天門并改名為“天安門”。名稱一直沿用至今。天安門廣場在明清時期為一個“T”字形的封閉廣場,這里屬于皇宮的前導部分。解放以后,這里經過多次的改建與擴建,形成了今天的建筑格局。
首先,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明清時期的天安門及周邊建筑。明清時期的天安門通高33.7米,1970年重修后通高34.7米,占地面積4800平方米。它由城臺和城樓兩部分組成,城臺上建有城樓,重檐歇山頂建制,覆蓋黃色琉璃瓦,面闊九間;進深五間,體現出皇家的“九五”至尊。城臺開有五個券門,中間最大,向兩側遞減。券門南面正對著五座漢白玉三孔石橋,稱“金水橋”。橋下是從西北流向東南方向的水,稱“金水河”;金水橋南北兩側各有一對石獅,金水橋南側有一對華表。
天安門城樓的主要用途是什么呢?在明清兩朝這里是舉行頒詔禮的地方。所謂頒詔禮就是皇帝向全國頒布詔書的儀式。凡遇國家大典,如新皇帝登基、冊立皇后、冊立太子、命將出征等,都要在天安門城樓上舉行隆重的頒詔儀式。頒詔禮的大致過程是這樣的:屆時,皇帝在太和殿將詔書用寶后,內閣大學士從黃案上捧詔書至太和殿前檐下,授予禮部官員,禮部官員將詔書置于云盤內,捧出午門放入龍亭。鑾儀衛校將龍亭抬往天安門城樓之上交與奉詔官,奉詔官再將詔書交與宣詔官,有宣詔官宣讀詔書,文武百官在金水橋南跪班聆聽。宣詔完畢,宣詔官在將詔書交與奉詔官,奉詔官將詔書從天安門城樓順墻降下,禮部官員用朵云期盼承接,放入龍亭內抬往禮部。禮部官員負責將詔書譽寫若干份,分送各省,頒布天下。明代詔書,用的是“龍頭桿”系黃絲繩栓詔書降下,清代時改用木雕金鳳口銜詔書順墻降下,所以清代的頒詔禮俗稱“金鳳頒詔”。
天安門城樓前有什么設施呢?在城樓南面有一條河稱“金水河”。它為什么叫金水河呢?因為五行中西方屬金,北方屬水,此河從西北流向東南,故稱“金水河”。金水河上有七座漢白玉石橋,中間五座正對著天安門城臺的五個券門,中間的橋最寬等級最高為御路橋,橋欄望柱上雕刻著精美的云龍圖案。它是供帝后專用的;御路橋兩側為皇族橋,橋身比御路橋略窄,等級次之,它是供宗室帝王行走的;皇族橋兩側為品級橋,橋身比皇族橋略窄,等級更低,它是供三品以上官員行走的;另外兩座橋分別位于太妙和社稷壇的南大門前稱公生橋,等級最低,它是供四品以下官員、兵弁、雜役行走。皇族橋、品級橋、公升橋望柱均是火焰式。上刻有陰線24條,稱“二十四氣”式。
天安門前有一對雕刻于明永樂年間的漢白玉石獅子,東側的雄獅是腳踏繡球,雨衣一統寰宇;西側的都是雌獅腳踩幼獅,寓意子孫綿延。兩對石獅的頭部都面向內側,以示保衛御路。石獅為鎮物,一般至于大門前。
天安門城樓前后各有一對立于明代的漢白玉華表,每座華表高約10米,由三部分組成:底部是圍繞有護欄的八角形臺座,中間柱身,通體雕有盤龍和云朵,柱頭橫插云板,東部城露盤上有一蹲獸,俗稱“望天吼”。華表通常置于宮殿、陵墓、壇廟前后,也立于橋頭、渡口、關津等處,起到美化景觀和標志作用。華表起源于“表木”立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作用和名稱。立在墳墓神道兩側的稱“墓表”,立在交通要道和驛站作為路標使用的為“路標”或“恒表”,其中雕刻華麗的便稱為“華表”,另外,也有華表源于誹謗木的說法。
明清時期的天安門及周邊的建筑我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下面我在介紹一下明清時期的天安門廣場。明清時期的天安門廣場用紅墻圍成“T”字形,北面是承天門,清順治年間改為天安門;東面是長安左門,西面是長安右門,南面是大明門。清朝順治年間改為大清門。長安左門和長安右門之間東西長約370米,南北寬約80米,稱為“天街”,是頒詔禮時文武百官在此桂婷詔書的地方。
長安左門俗稱“龍門”。科舉時代,殿試中選者,在故宮太和殿舉行“金殿傳臚”儀式后,禮部官員把進士皇榜張掛于長安左門外臨時搭建的“龍棚”里,信科進士們均由長安左門出皇城依序看榜。榜上提名者猶如鯉魚躍龍門,頓時身價百倍,故此門稱“龍門”。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東側五行方位中屬木,主生,四象中東方屬青龍,故此門稱“龍門”。長安左右內千步廊拐角處還是吏部、兵部選拔官吏及禮部復查鄉試、會試試卷及考生資格的地方。
長安油門時廣場的西側門,每年八月初,三法司會同王公大臣在長安右門千步廊拐角處集中會審未決死囚的案件。屆時,犯人從長安右門外下車,進入長安右門受審,猶如羊入虎口兇多吉少,故此門稱“虎門”。此外,西方在五行中屬金,主殺,四象中西方為白虎,故此門成“虎門”。1953年味了改變北京的交通狀況將長安左門和長安右門拆除。
廣場南面是大明門,建于明初。它由三個券門組成,紅磚壘砌,上覆黃色琉璃瓦,單眼歇山頂的建筑,磚墻兩側與廣場的紅色圍墻相連。當時這里懸掛著明朝大學士解縉寫的一副門聯“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清朝順治年間將此門改名為大清門,民國元年改名為中華門。1958年擴建天安門廣場時將此門拆除。
廣場紅墻內側,御路東西兩側是由南向北各有通脊連檐廊坊110間,到天安門廣場北側各向東、西折轉,各有廊坊34間,因此千步廊共有廊坊288間。御路東側千步廊外為戶部米倉,御路西側千步廊為工部木倉。民國初年,千步廊被拆除。
明朝承天門廣場紅墻外東西兩側基本上按照文東武西的規制排列著國家中央機關。廣場東側的國家中央機關主要有宗人府、兵部、吏部、工部、戶部、鴻臚寺、禮部、欽天監、太醫院。廣場西側的國家中央機關主要有五軍都督府、太常寺、通政使司、錦衣衛。
清朝天安門廣場紅墻外東西兩側的國家中央機關基本上承襲明制。廣場東側增加了翰林院;廣場西側的`設置有:鑾儀衛,清初設置,清末為避宣統皇帝溥儀的名諱,改“鑾儀衛”為“鑾輿衛”;都察院,最高行政檢察機關;刑部,掌管刑法獄訟之事的機關;大理寺,古代中央司法審判機關,負責評判各地奏報的案件。
廣場的最南端是正陽門建筑群。在明清兩代它是北京城內的正門。正陽門城樓于大明門之間有一個小廣場,俗稱“棋盤街”。它是北京內城東西城市民來往的重要交通樞紐。由于明清時期皇城使不準百姓穿行的,所以這條街道就顯得尤為重要。正陽門的“正陽”兩字取“圣主當陽,萬國瞻仰”之意。這組建筑是由城樓、箭樓、甕城組成。城樓高40.36米,三層重檐歇山頂建制,覆蓋綠色琉璃瓦。箭樓上面設有箭窗94個,在打仗時這里可以射殺城外的敵人。城樓和箭樓是當時北京內城中最高大的宏偉的建筑。城樓和箭樓圍成的空間稱“甕城”。甕城內東側是觀音廟,明清時期這兩座廟的香火非常旺盛。甕城前是正陽橋與五牌樓。
明清時期的天安門及天安門廣場我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謝謝!
北京導游詞 篇11
各位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今天我們將參觀故宮博物院,現在我們所在的位置時故宮的午門前,在進入故宮之前,我先就故宮的情況向大家作個簡單介紹。
故宮,又稱紫禁城,原為明清兩代的皇宮。建于1406-1420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歷史了。它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宮建筑群,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紫禁城這一名稱是怎樣得來的呢?我國古代天文學家把天上的主要恒星分為三恒、四象和二十八星宿。三恒是太微恒、紫微恒河天市恒。其中紫微恒居中,是天帝居住的地方,稱為“紫宮”。封建帝王自稱是天帝的兒子,所以他們也把自己居住的皇宮象征為人間的紫宮。而且皇帝居住的地方戒備森嚴,不許庶民百姓接近,是絕對的禁地,又稱為禁宮,所以故宮又被叫做紫禁城。
故宮為北京的城中之城,坐落在北京的中軸線上,背靠景山,面南朝陽。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由無數房屋、高大的城墻和寬闊的護城河組成。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相當于兩個標準的足球場那么大。共有宮殿房屋8704間(1973年統計),這上千座房屋由10米高的.城墻和52米寬的護城河護衛著。
故宮始建于永樂四年(1406)。為營建這座宏偉的建筑群,明成祖朱棣派遣大臣到全國各地采備上好的建筑材料,明代采用上好的楠木,大都取自云、貴、川及兩廣地區;金磚產自蘇州;漢白玉取于北京的房山。在建造過程中,動用工匠23萬,民夫百萬人。經過十四年的建造,紫禁城終于于永樂十八年(1420年)竣工。永樂十九年元旦,朱棣遷都北京。從此故宮開始成為明清兩朝皇帝的生活之所。明代從成祖朱棣到思宗朱由檢,共有14位皇帝在此生活起居、治理國家。清代從清世祖福臨到遜帝溥儀,共有10位皇帝在紫禁城生活起居和治理國家。
北京導游詞 篇12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什剎海景區范圍大體是什剎海景區位于北京城區中軸線的西北部,東起地安門外大街北側;南自地安門西大街向西至龍頭井向西北接柳蔭街、羊房胡同、新街口東街到新街口北大街,西自新街口北大街向北到新街口豁口;北自新街口豁口向東到德勝門,由德勝門沿鼓樓西大街到鐘、鼓樓。
什剎海景區歷史文化積淀深厚,有文物保護單位40余處,占西城區的三分之一以上。歷史上本地區曾建有王府、寺觀、庵廟等多達30余座,現仍尚存10幾處。什剎海34公頃的水面十分自然地融入城市街區之中,依托水體,還有湖岸的垂柳、水中的荷花等也成為什剎海頻具特色自然景觀。號稱“燕京小八景”之一的“銀錠觀山”在景區中具有典型意義。什剎海景區具有大量典型的'胡同和四合院,如金絲套地區的大、小金絲胡同,南、北官房胡同和后海北沿的鴉兒胡同以及白米斜街、煙袋斜街等。
北京導游詞 篇13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我叫萌萌,是大家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萌導。今天,我們要觀光世界遺產——北京故宮。
現在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故宮是世界是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建筑群,為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建筑群。它始建于明永樂四年(公元460年),厲時十四年才完工,共有24位皇帝先后在此登基。歷史很悠久。紫禁城占地72萬多平方米,共有宮殿9000多間,都是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故宮標志著我們祖國悠久的文化傳統,顯示著五百多年前匠師們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我們到了,大家請下車。您看,這就是故宮里最吸引人的建筑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們建在漢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臺基上,遠望猶如神話中的瓊宮仙闕,都有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金碧輝煌的彩畫,。第一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麗堂皇的建筑,俗稱“金鑾殿”,是皇帝舉行大典的地方,殿高28米,東西63米,南北35米,柱子是瀝粉金漆的蟠龍柱。御座設在殿內高2米的臺上,前有造型美觀的`仙鶴、爐、鼎,后面有精雕細刻的圍屏。整個大殿裝飾得金碧輝煌,莊嚴絢麗。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舉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習禮儀的地方。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賜宴外藩王公的場所。
接下來我們去故宮博物院吧。跟大家說,故宮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貴文物,據統計總共達052653件之多,統稱有文物00萬件,占全國文物總數的6,其中有很多是絕無僅有的國寶。在幾個宮殿中設立了歷代藝術館、珍寶館、鐘表館等。故宮博物院里有一套清代金銀珠云龍紋甲胄,通身纏繞著6條龍,形狀生動,穿插于云朵之間。甲胄是用約60萬個小鋼片連結起來的,每個鋼片厚約毫米,長4毫米,寬.5毫米,鉆上小孔,以便穿線連結。據說,為制造這套甲胄,共用了4萬多個工時。
接下來請各位慢慢欣賞故宮。注意有帶小孩的家長看好孩子,請大家互相照顧。要保護珍惜文物。祝大家玩得開心,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