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位盡職的導游,可能需要進行導游詞編寫工作,導游詞不是以一代百、千篇一律的,它必須是從實際出發,因人、因時而異,有針對性的。如何把導游詞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寧夏導游詞,歡迎大家分享。
寧夏導游詞 1
大家好!古天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沙湖。
沙湖位于寧夏南部,離首府銀川有100多千米。原先,這是一個農場的湖,因為景色美好就成為了國家4a級景點以及35個王牌景點之一。
說起沙湖最吸引人的等于蘆葦、鳥以及沙了。在春天,蘆葦不完齊變綠,但留鳥們都從南方趕去聚會,以是,春天到沙湖最好選擇是看留鳥。
夏天以及秋天我們可以或許在沙湖坐船到沙山往滑沙、騎駱駝以及合卡丁車。假如你赤著腳往踩沙子,會認為腳底下火辣辣的冷。在這時候假如往看蘆葦呢,它的樣子會是各種百般的,那綠油油的蘆葦,讓人感覺無比的清涼。而那波光粼粼的.湖面最讓民氣動的等于魚以及鳥了。說到魚,大家會想到沙湖的大鯰魚了,因為喂養時沒有放一點飼料,以是魚肉很香。沙湖的鳥種類不少,你每次去都可以或許看到飛舞嬉戲的它們。
在夏季,湖上結了一層冰,沙山上也覆蓋著皚皚利劍雪,這時您可以或許行為行為筋骨往滑雪或滑冰了,既好玩女又刺激,對了,在這里還可以或許玩女冰上陀螺呢!
聽了我的一番介紹,相疑您也動口了吧!那就從速去沙湖,以及我們一塊女去吧!去欣賞這美好的體面!
寧夏導游詞 2
沙湖風景區位于寧夏,這座著名的景點距離銀川市僅僅不到六十公里,每年都會有成千上萬的游客來這里采風玩耍,放松自己,享受自然。沒有見過沙湖的人可能會顧名思義的認為沙湖就是周圍全是沙子的一個干涸湖泊,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認識。沙湖的美不僅在于這個西域湖泊不僅包含著蒼野的壯麗,還蘊含著綠意的生機,如果你能見到沙湖,你肯定會為自然界能有如此之奇景感嘆不已!
如果你想要看到壯麗的風景,那么你就必須要來西域看看。如果你想在西域看到綠意的壯美風景,那么你一定要來沙湖看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沙湖是我國的首批五A的風景區。是中國主要的王牌景點之一。被人們譽為中國十大休閑旅游湖泊之一。
在沙湖的周圍也有著很多的娛樂設施,這里有滑沙的`,起碼的,有用的,垂釣的,滑翔的,還有沙灘排球等等娛樂地點。沙湖的美不僅僅是這些。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曾經有一位美麗的蒙古女子叫做荷蘭,他愛上了黨項族的男子莫漢,后來他們逃避掉成吉思汗和西夏皇帝的強制征婚,私奔吞下先要后,賀蘭化為湖,莫漢化為沙,從此有了沙湖。沙湖很美麗,有你更美麗!
沙湖不僅僅是沙和水。在這個神奇的湖泊里,有著萬畝的水域和五千畝的沙丘,兩千多畝的蘆葦,千畝的荷花池。在沙湖中,生產著各種魚類,棲息著各種鳥類,是一個生態大觀園,珍貴的白鶴,黑鶴,天鵝等鳥類都在這里棲息。生機無限。每每到了春季,蘆葦底部都有無數的鳥巢,五顏六色的鳥蛋散布其間,十分壯觀。
寧夏導游詞 3
我的家鄉銀川是個美麗的地方,她之所以美麗是因為雄偉的賀蘭山阻擋住了騰格里沙漠向東“侵略”的腳步,為銀川創造了一道天然屏障。下面就讓我為大家講講賀蘭山吧!
賀蘭山一年四季景色迷人。春天,賀蘭山上樹木的嫩芽探出了小腦袋,好奇地打量著這個世界。山上的積雪漸漸融化了,雪水匯成了小溪“淙淙”地流著,溪里漲滿了春水。巖羊三個一群,五個一伙,有的在溪邊自由自在地散步,有的在追逐嬉戲,有的在喝水,還有的在溪邊欣賞自己美麗的倒影。夏天,賀蘭山上的樹木長得蔥蔥蘢蘢,極目遠眺就像一片綠色的海洋。各種不知名的小花競相開放,它們千姿百態,姹紫嫣紅!
秋天,賀蘭山成了一座“金色的殿堂”。樹木的葉子變黃了,一陣秋風吹過,落葉在林間飛舞。看啊,那一把把金色的小扇子在空中扇動,像小傘在空中旋轉,似金色的.蝴蝶在空中盡情飛舞,人們被這迷人的景色吸引了,都停下腳步欣賞落葉的曼妙風姿。
冬天,一場大雪過后,賀蘭山換上了一件銀色長袍。白樺、山楊、云杉等樹木在雪花的映襯下顯得分外妖嬈,松柏愈加蒼翠,它們像勇敢的戰士傲立在瑟瑟寒風中,為賀蘭山保駕護航。
賀蘭山還是一座天然寶庫,這里盛產的賀蘭石是寧夏五寶之一,賀蘭山紫蘑菇也是我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如果你也喜歡賀蘭山,請趕緊來這里欣賞她的美吧!
寧夏導游詞 4
游客們,大家好,歡迎來到西夏王陵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x導。現在,讓我來帶領大家游覽這神秘的王陵吧!
現在各位看到的就是寧夏的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是我國現存最密集的帝王陵區,被世人稱為“東方金字塔”。看見這些陵墓了嗎?這兒分布著九座帝王陵和140 多座王公大臣的殉葬墓。西夏王陵不僅吸收了秦漢以來,特別是唐宋皇陵之所長,同時又受到佛教建筑的'影響,使漢族文化、佛教文化與黨項民族文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構成了我國陵園建筑中別具一格的形式。西夏陵規模宏偉,布局嚴整,每座帝陵由闕臺、神墻、碑亭、角樓、月城、內城、獻殿、靈臺等部分組成。
現在,大家已經來到了寧夏中衛沙坡頭:
寧夏中衛沙坡頭位于騰格里沙漠腹地,是一處富有濃郁西部特色的著名沙漠旅游區。這里的高山、黃河、沙漠、長城和綠洲在此匯聚一地,形成了獨特的自然地理人文景觀。奔流的黃河,無際的沙漠,神奇的沙漠草原,蒼涼的明代長城,造型雄秀的古水車,讓許多人都如癡如醉。在此可騎駱駝遨游沙海,乘坐古老羊皮筏子漂流黃河,咫尺之間領略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的奇異景觀。
大家看,這里就是寧夏平羅沙湖:
沙湖位于寧夏平羅縣,距銀川市區56公里。沙湖擁有萬畝水域、五千畝沙丘、兩千畝蘆葦。沙湖盛產魚、鳥。有數萬只鳥在這里棲居,可稱得上是大自然中的一處奇觀。沙湖的魚類十分豐富,不僅有鯉、鰱、鳙、鯇、鯽魚,而且有北方罕見的武昌魚、娃娃魚。在沙湖的餐館里,專門設有魚宴,烹飪沙湖出產的活魚。瞧,湖西賀蘭山磅礴而立、倒映湖中。
我們現在來到了寧夏六盤山風景區:
六盤山國家自然保護區位于寧夏南部,這里是北方游牧文化與中原文化的結合部,文化古跡較多,自然資源豐富。繁茂的森林、良好的植被和生物多樣性使六盤山成為休閑、消夏避暑、森林探險、科考科普和教學實習的理想場所;保護區內有老龍潭、二龍河、鬼門關、涼殿峽、荷花苑、白云山六大景區60余個景點。保護區中部有固原古城、戰國秦長城、安西王府遺址等。北部有須彌山石窟為中心包的丹霞地貌風景,美不勝收。
寧夏導游詞 5
女士們先生們:
在銀川市的西北部,有一條雄偉陡峭的山脈,布滿了飛奔的馬匹,在銀川平原和阿拉善高原之間從東北向西南飛奔,這就是著名的賀蘭山。
“賀蘭”這個詞來自蒙古語,意思是馬。賀蘭山,又名阿拉善山,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和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之間,是寧夏和內蒙古的分界線。群山南北綿延250多公里,東西寬20 —寬40公里,寬60公里,從廣闊的沙漠中崛起,北與烏蘭布和沙漠接壤,南與威寧北山接壤,西與騰格里沙漠接壤,東與銀川平原接壤,是銀川平原的天然屏障。
整個賀蘭山有大小山峰46座,大山口38座。賀蘭山的平均海拔超過20xx米。賀蘭山500里外,天高如天”,是贊美奧寶結的最高峰,海拔3556米,遠高于中國著名的五岳。敖包結是蒙古族在賀蘭山山頂用石頭堆砌而成的疙瘩“奧寶”,是他們崇拜上帝的地方。他是賀蘭山頂峰的象征。賀蘭山主峰以它命名。
賀蘭山是中國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線,現已成為一個公認的事實。塞北江南”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它不僅是我國流域外來水區的分水嶺,也是季風氣候和非季風氣候的分界線。山體的阻擋不僅減弱了西北高山氣流的東進,還阻止了潮濕的東南季風西進,也抑制了騰格里沙漠的`東進。東西方氣候差異相當大。賀蘭山也是中國草原和沙漠的分界線,東部是半農半牧區,西部是純牧區。
賀蘭山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歷來刀光劍影。地處我國農耕與游牧民族的過渡地帶,民族遷徙十分頻繁。是歷史上游牧民族通往中原的重要屏障,被稱為“北方的保障,沙漠的咽喉”。無數谷口是平時的主要貿易路線,戰時兵家必爭之地。唐代詩人王維右在一首詩中寫道:戰云彌漫,在賀蘭嶺下,羽亭相見,天天聞。”With & other陣列就像一朵云。“余謝嬌池”圖像描繪了激烈的戰爭場景。岳飛《滿江紅“造長車突破賀蘭山”這句名言也激勵了很多熱血男兒上戰場報效國家!
賀蘭山動植物豐富,地下礦產資源豐富。約有670種植物,其中許多是賀蘭山特有的,如巖黃連、飛燕草、紫丁香、狹葉棘豆和紫丁香。此外,云杉、油松、杏、桃等果樹和灌木是寧夏三大林區之一。
賀蘭山有野生動物170多種,其中藍雉、馬鹿、麝、盤羊、猞猁、黑斑羚、灰鶴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藍馬雞是我國特有的鳥類,只分布在寧夏賀蘭山,1983年被定為寧夏鳥類。山腳有豐富的煤、錳、鐵等礦產資源,山中有豐富的賀蘭石,是制作氣勢工藝品的寶貴原料。
賀蘭山歷史悠久,鐘靈美麗。境內有許多引人入勝的景點,如小宮中口景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賀蘭山巖畫、文物價值較高的西夏古塔——百思口雙塔等等。游客可以欣賞到這座古老山脈的自然、歷史和人文之美,回味無窮。
接下來,請跟我從蘇雨口北邊進山參觀“游牧美術館”賀蘭山巖畫。
寧夏導游詞 6
各位游客朋友,歡迎大家到賀蘭山巖畫景區來游覽觀賞。賀蘭山巖畫景區(賀蘭口)距銀川市約50千米。賀蘭山是古代匈奴、鮮卑、突厥、回鶻、吐蕃、黨項等北方少數民族駐牧游獵、生息繁衍的地方。他們把生產生活的場景,鑿刻在賀蘭山的巖石上,來表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再現了他們當時的審美觀、社會習俗和生活情趣。在南北長200多千米的賀蘭山腹地,就有20多處遺存巖畫。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賀蘭口巖畫。賀蘭山巖畫是中國游牧民族的藝術畫廊,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和全國首批研學旅游示范基地。
各位游客朋友,賀蘭山巖畫是遠古時期活躍在這一地區的羌戎、月氏、匈奴、鮮卑、鐵勒、突厥、黨項等民族的杰作,時間大致從春秋戰國到西夏時期^賀蘭山巖畫主要分布在石嘴山、賀蘭山、青銅峽、中衛和中寧等地區。不同地區的巖畫在內容與形式上也不同。例如,石嘴山一帶以森林草原動物為主,巖畫以北山羊、巖羊和狼等形象為主;賀蘭山一帶多以形形色色的類人首為題材;青銅峽、中衛、中寧一帶的巖畫則以放牧及草原動物北山羊為主。在賀蘭山白芨溝等地,還發現了成片彩繪巖畫,內容以乘騎征戰人物形象及北山羊、馬等動物形象為主。彩繪巖畫的發現,為賀蘭山巖畫增添了新的內容和形式。
各位游客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賀蘭口。賀蘭口位于賀蘭山中段的賀蘭縣金山鄉境內,山勢髙峻,海拔1448米,俗稱“豁了口”。山口景色幽雅,奇峰疊障,潺潺泉水從溝內流出,約有千幅個體圖形的巖畫分布在溝谷兩側綿延600多米的山巖石壁上。賀蘭口巖畫的畫面藝術造型粗曠渾厚,構圖樸實,姿態自然,寫實性較強。人首像占總數的一半以上,其次為牛、馬、驢、鹿、鳥、狼等動物圖形。人首像畫面簡單、奇異,有的人首長著犄角,有的插著羽毛,有的戴尖形或圓頂帽。表現女性的巖畫,有的戴著頭飾,有的綰著發髻,風姿秀逸,再現了幾千年前古代婦女對美的追求。有的大耳高鼻、滿臉生毛,有的口銜骨頭,有的面部有條形紋或弧形紋,還有幾幅面部五官似一個站立人形,雙臂彎曲,兩腿叉開,腰佩長刀,表現了圖騰巫覡的造型形象。賀蘭山巖畫動物圖形構圖粗獷,形象生動,栩栩如生。有奔跑的鹿,有雙角凸出的巖羊,有飛馳的駿馬,有搖尾巴的狗,有飛鳥的圖形和猛獸的形象,有部分人的手和太陽的畫面,還有原始宗教活動的場面。根據巖畫圖形和西夏刻記分析,賀蘭口巖畫是不同時期先后刻制的,大部分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北方游牧民族所為,也有其他朝代和西夏時期的畫像。刻制方法有鑿刻和磨制兩種:鑿刻法痕跡清晰,刻畫較淺;磨制法是先鑿后磨,線條較粗深,凹槽光潔。賀蘭口巖畫為我們研究古代游牧民族的歷史、文化、經濟、風土人情提供了極為珍貴的文物資料。
各位游客朋友,在賀蘭山上萬幅的巖畫中,出現一半以上的人首像,這本身就是一個讓人猜不透的謎。然而,巖畫中出現的車的形象,又扯出了另外一個謎團。美國華裔歷史學家許倬云曾提出:“公元前2000年,西亞、南亞、東歐、北非的族群移動十分頻繁,這些族群的.移動都伴隨著戰車的傳播,而戰車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傳人中國的。”顯然,沒有正式的文獻資料為他的這種提法作為例證,巖畫或許能提供一些線索:沿著一條自歐洲至亞洲的巖畫之路,我們會發現這也是一條戰車蔓延之路,而車輛的形狀進人中國后就出現在了天山、祁連山、賀蘭山、陰山的這條線上。殷商時期,北方的戰車在性能上就高于中原地區,姜子牙幫助周文王伐紂時,派遣大將南宮適“求車八百乘于戎”,這些來自北方戎人的戰車在摧毀殷商政權的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賀蘭山地區當時就屬于戎人生活的地區。在整個中國巖畫分布圖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賀蘭山是巖畫中車輛圖像出現得最靠近中原王朝的地區,這大概不會僅僅是巧合吧!
各位游客朋友,現在我們去參觀銀川世界巖畫館。此館位于賀蘭口巖畫風景區內,建筑面積4106平方米,展區面積2000平方米。整個巖畫館主要由序廳、中廳、世界巖畫展廳、中國巖畫展廳、賀蘭山巖畫展廳、原始藝術展廳、專題展廳及巖畫資料信息中心等8部分組成,并附設報告廳、專家研究室、修復室。集中展示全世界31個國家、200多個地區的546件最具代表性的精品巖畫圖錄、拓片、脫模復制品、油畫仿制品、實物以及與巖畫同時代產生的原始藝術品。
寧夏導游詞 7
1368年,明軍攻克大都(今北京),元順帝(1333—1368年在位)逃往北方草原。此后,明軍雖多次深入大漠追剿,但始終無法徹底擊潰蒙古殘余勢力。15世紀20xx年代后,蒙古瓦剌部落逐漸強大,1449年土木堡之戰中,御駕親征的明英宗(1435—1449、1457—1464年在位)甚至被瓦剌軍隊生俘。16世紀中葉后,東北女真部落又在努爾哈赤(1559—1626)領導下逐漸興起,不斷威脅明朝的遼東和京畿地區。可以說,明朝統治的270多年,始終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脅。冷兵器時代,長城是對付騎兵部隊突然襲擊最有效的防衛手段。因此,明代再次重修長城,并終其一代,從未停輟。
明代長城西起今甘肅省嘉峪關市,東達今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橫貫今甘肅、寧夏、陜西、山西、內蒙古、河北、北京、天津、遼寧等省、市、自治區,全長約6300多千米,是古代留存下來的最堅固、最完整、氣勢也最雄偉的長城。
明長城部分利用了北魏、北齊和秦漢時期的古長城。墻體建筑材料有磚、石、土三種。墻體高低寬窄隨地形的險要形勢而異,山高地險處的墻體相對低窄,平地要沖之處墻體則高大寬闊。此外,長城沿線還建有各種城、關、隘口、敵臺、烽火臺、堡子等,它們與城墻一起,共同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防御體系。
明王朝為便于對長城全線的防務管理和長城本身的修筑維護,將長城全線劃分為九段,每段分別置鎮,派駐重兵,委任總兵(亦稱鎮守)官統轄。
寧夏導游詞 8
六盤山是西南首要的水源修養林基地以及光景名勝區,山巒險峻,叢林茂密、流泉飛瀑、氣候舒爽,是西南首要的“綠島”以及“濕島”。有歉富的植物以及昆蟲資源。有金錢豹、林麝、金雕、紅腹錦雞國家珍稀植物30多種。六盤閉寨、”"民雅”"村、長征紀念館等景點。是旅游、戚閑度假、探險、漂流、科考的理想之地。
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位于隆德一側六盤山主峰之上。是自亂區黨委、政府為紀念紅軍長征翻越六盤山及長征勝利70周年而修的.紅色旅游景點。紀念館于20_年9月18日落成,總投資4000多萬元,整體修建由紀念館、紀念碑、紀念廣場、紀念亭、吟詩臺五全數組成。此中紀念館面積2159仄方米,由“紅軍沒有怕遠征難”、“紅旗漫卷西風”、“齊軍預先盡合顏”“沒有到長鄉非好漢”四全數組成。前三全數用96楨紅軍時期的照片、20幅圖表以及81件什物(此中15份復造的電文)再現了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三次經過六盤山區時的斗爭”"汗青”":“沒有到長鄉非好漢”全數用115幅照片再現了六盤女兒在長征精神的鼓舞下修設家園的偉大厘革。
紀念碑坐落在紀念館頂部海拔2832米、面積為4900仄方米的仄臺上,高26.8米,長18米,嚴4.5米,正面為_提寫的“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名,器材二側星散上毛澤東手寫的著名詩篇《七律.長征》以及《清仄樂.六盤山》:
紀念廣場占地10000仄方米,門心二組群雕再現回漢百姓迎紅軍以及紅軍翻越六盤山的壯觀場面:紀念廣場的迎壁墻由三面紅軍軍旗構成,高12米,長60米,下面鐫刻著_同道題寫的“長征精神永放光線”幾個大字;紀念亭以及吟詩臺坐落在紀念觀當面的山峰上,使整個景區氣勢恢宏、壯觀。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距固本市鄉區50千米,距隆德縣鄉17千米,312國敘、省敘101線銀(川)仄(涼)公路從山下通過。
六盤閉寨在縣鄉東20里六盤山上,與固本縣分界。東漢時牛邯寨瓦亭憑恃六盤閉寨為屏障。唐設六盤閉為本州七閉之一,即所謂“扼九寨咽喉,七閉襟帶”,元宗時破吐蕃於此。宋韓琦經營邊事,置六盤閉寨戍守。無太祖修避暑樓駐蹕,舊有牌坊曰“隴干鎖鑰”。清光緒兩十五年(公元1899年)潘齡皋知隆德時,題聞“峰高華岳三千丈,險據秦閉百雙重”。《武經總要》:東至木波20里,西至神林堡40里,北至杜堡30里,南至瓦亭20里。六盤閉寨,其址當在小水溝。
六盤山是兵家必爭之地,廣東導游詞,歷代屯墾之所。公元前220_年秦始皇逾隴山至南地郡,西望祖歷。漢武帝6次欽統領六軍駐蹕六盤山,唐太宗過隴山至西瓦亭(西兇)歡馬政。清敘光年間林則徐流放新疆翻越六盤。蒙今主成兇思汗曾避暑六盤山。毛澤東翻越六盤山曾留下著做詞章《清仄樂·六盤山》。隋、唐、元、亮、清歷代都在六盤山屯墾養馬。
六盤山氣候清爽,夏天溫度15℃右左,忽必烈曾修避暑樓,是絕妙避暑圣地。
六盤山百姓純樸敦薄,今風猶存。六盤山下楊家店正修制民雅村。民雅村小橋流水,阡陌連橫,牛耕于田,雞鳴于敘,茅舍土屋,吹煙裊裊,石碾、石臼、水磨、油坊、木犁、木耬、木車、木桶、瓦盆、瓦甕、涼帽竹笠、氈禎蓑衣、八耳麻鞋、城枕麻帳、火炕草席、甲馬云子、“粗”茶“淡”飯、,意在傳承,民族”"民雅文化”",搶救民間藝術珍偶。村房修民雅展覽室,陳列民間工藝”"美術”"品、剪紙、書畫、塑雕。體現隆德歉薄的文化底蘊。
寧夏導游詞 9
建在中衛城北與城墻相連的高臺上的雄偉古建筑——高高的寺廟引人注目。這座建于明朝永樂年間的高廟被稱為“新寺廟”。
清康熙四十八年秋(公元1720xx年),因地震倒塌而重建,后于道光二年、咸豐三年、光緒八年繼續修建,改名“玉皇閣”。民國初年加后,改名“高淼”建筑面積2510平方米,是一座造型完整、氣宇軒昂的古建筑群。
這座高廟朝南。前院是進入山門的保安寺,大雄寶殿前立在耀眼的單檐頂上;兩側廂房、藏宮、三笑宮和三個輔廳各有特色。在保安寺后面是高廟的主樓。沿著24級青磚鋪成的臺階,高廟的磚雕牌坊矗立在我們面前。拱門上立的對聯很有趣。上一環是:儒釋道三教的程度就是從這里開始的`;接下來的環節是:天地人的自我創造和自我實現都在這里;橫批是:最高法橋。穿過南門,到達中間的大樓。
中間建筑靈動別致,三角三檐,四面頂分三層。道路兩側有東西天池和磚天池,通過飛橋與南天門相連。中樓上層的白色金星雕像莊嚴而威嚴;中間層的觀音像安靜慈善;畫在底層的20個巴蘇展示了他們的風格。最后分為上下三層,五岳玉帝和圣母院。下正面是五岳寺,東有三宮,西有祠堂;中間層中間有一尊玉帝像,后樓是大成殿,供奉孔子;前面上部是瑤池宮,東西兩側是三交宮。三寶殿底部東西兩側的武文樓是一種風景:文樓仿照文昌,騎四不像妖怪;吳婁塑關公,騎紅兔追風馬。武文大廈底層的龍宮是四海龍王的典范,神態各異,功力超群,令人贊嘆。磚拱道下的地府,充斥著紅發綠臉、犬牙交錯、面目猙獰或神態從容……整幅畫想象力豐富,結構嚴謹,色彩鮮艷,筆觸細膩,表現了民間藝術家的非凡技巧。
很可惜,高廟里一千七百多尊彩塑和大量彩畫,在動蕩的年代毀于一旦。現在雖然補充了很多彩塑,但是遠遠落后!
高廟的主要建筑位于中軸線上。一層一層,逐漸增加;輔助建筑位于兩側,平衡對稱。僅在
在20xx多平米的高臺上,有九脊倚山、四角聚尖、十字形倚山、將軍盔等各種類型風格的房屋近百座。整個建筑群是寧夏古建筑的杰作,建筑厚重,樓閣回廊相連,飛檐啄壁,曲折緊湊,變化多端。
寧夏導游詞 10
各位游客朋友,歡迎大家來到寧夏回族自治區旅游!大家知道,寧夏具有豐富多彩而又特色鮮明的旅游資源:美麗的塞上江南、獨特的歷史環境和濃郁的回鄉風情,構成了寧夏主要的旅游景觀格局。這里有被譽為“塞上明珠”的沙湖生態旅游區和黃土高坡上的綠島一六盤山;這里有舉世聞名的沙坡頭治沙奇跡、神秘的西夏王陵和奇特的賀蘭山巖畫;這里還有被稱為中國長城博物館的歷代長城、青銅峽108塔、須彌山石窟、靈武水洞溝古人類遺址和“中國電影從這里走向世界”的西部影視城等。
各位游客朋友,今天我們要去游覽的是沙湖景區。沙湖地處石嘴山市與平羅縣之間,距石嘴山市區26千米,距首府銀川56千米。國道與包蘭鐵路傍湖而過,姚葉高速公路直達沙湖。景區總面積為80.1平方千米,其中湖水面積8.2平方千米,沙山面積12.7平方千米。沙湖以自然景觀為主體,沙、水、華、鳥、山五大景源有機結合,構成了獨具特色的秀麗景觀,是一處融江南秀色與塞外壯景為一體的“塞上明珠”。沙湖景區自1990年開發建設以來,每年都有大量中外游客來此游覽觀光,現已成為祖國西北地區頗負盛名的旅游熱點地區之一,20_年5月石嘴山市沙湖旅游景區被國家旅游局評為首批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現為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和國家級生態健康養殖示范區。
各位游客朋友,沙湖擁有萬畝水域、五千畝沙丘、兩千畝蘆葦、千畝荷池,盛產魚類、鳥類。在這里,你可在觀鳥塔上遙看群鳥嬉戲的場景,在水邊葦稈間、蘆叢底部更有鳥巢無數,每年春季,五顏六色的鳥蛋散布其間,堪稱奇觀。除鳥類外,沙湖還盛產各種魚,在湖南岸的水族館里,可以看到幾十種珍稀魚類,包括北方罕見的武昌魚、娃娃魚(大銳)和體圍1米多的大鱉。沙湖,南沙北湖。這里是鳥的天堂、魚的世界、游人的樂園。廣闊的沙湖水面宛如一幅巨大的銀色錦緞,初夏,新葦如茂林修竹,郁郁蔥蔥,或如港汊,或如街巷,或如華蓋,或如屏障,微風吹來,綠影搖曳,婀娜多姿。
各位游客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景區大門口,大家請往上看,那是一只展翅高飛的“天鵝”,張開雙臂,歡迎你的到來。旁邊有兩個鎦金大字“沙湖”。大家看,沙湖的形狀很像大元寶,因此當地人又稱沙湖為“元寶湖”。沙湖所處地勢較低,由于地面水和地下水逐年浸積,從而形成了今天的萬畝湖澤。沙湖平均水深2.2米,最深處可達4米。大家再向南看,遠處起伏的黃色沙山,似金波逐浪,北面碧水綠海,似翡翠鑲嵌,若是晴日黃昏,你定會看到霞光萬道,湖面平靜,巍巍賀蘭與深綠的蘆蘋叢倒映水中,宛如蒼龍戲綠水,綠水浮蒼龍。
各位游客朋友,現在大家看到的那個形似小山寨的建筑物,就是被譽為“水上梁山”的鳥島。鳥島是整個沙湖自然保護區最具自然韻律美的地方,是數百種鳥兒棲息繁衍的場所。整個沙湖自然保護區有鳥類190多種,全部是候鳥。這里是它們遷徙的一個中轉站,所以你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目睹“廬山真面目”。每年5~9月,鳥島是鳥兒們快樂生活的天堂。據有關專家考察,整個沙湖自然保護區有鳥150萬只左右,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黑鸛、中華秋沙鴨、白尾海雕、大鴇四種。我們用肉眼可以直接看到的渾身呈黑青色、羽毛豐滿、行動遲緩的黑鸛和形體像鴛鴦的`中華秋沙鴨。乍一看,中華秋沙鴨還真像鴛鴦,因為它們的出現是成雙成對的,飛起來你追我趕。它們閑暇時如一位孤芳自賞的姑娘在整理梳妝,歡快時成雙成對低空飛翔。而白尾海雕的活動區域似乎只限于湖中央,大家可以看到它們正在展示美麗的羽毛,一副唯我獨尊的樣子。從形體上看,這種鳥屬于中型鳥。大鴇呢?我們很少能見到它們的倩影芳蹤,它們是一種詭秘的動物。
各位游客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寧夏濕地博物館。此館位于沙湖旅游景區內,建筑面積4520平方米,以沙湖葦、鳥、水、沙為設計元素,于20_年10月29日正式開館。各位請看大廳,那是以鳥巢為視覺元素,周圍以沙丘為主造型,表現出沙湖“塞上奇湖”的形象。博物館的主體采用沙土色調,整體造型仿佛一只展翅欲飛的大鳥,周圍伴以起伏自然的沙丘造型,使博物館和大漠風光有機結合起來,與周邊環境相得益彰。
館內分為濕地與鳥類知識介紹、人鳥同樂表演、鳥類生態行為觀察、4D科普教育電影廳、旅游餐飲與購物服務等六個功能區。博物館的功能設計、結構布局和外觀形態等方面,體現了生態環境保護和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美學理念。
寧夏導游詞 11
滾鐘口,俗稱“小口子”,銀川市以西約40公里。這個山口三面環山,向東開放,像一個大鐘。景區中心有一座小山,像掛在鐘上的鐘錘,叫“鐘靈山”,“搖搖鈴”因此得名。
滾鐘口有連綿起伏的山丘,陡峭的巖石,翠綠的樹木,雄偉的美景。在西夏,是“西夏古風景區;。當時,李元昊在峽谷的北部建造了一座大型頤和園。目前,20多個建筑工地上有零散的磚、瓦和文物,水平參差不齊。明清時期,也有大規模的建筑,包括寺廟和城堡,以及14座寺廟,寺廟和梯田,如賀蘭寺,老君堂,大背寺,斗木宮,田曉東寺,關帝廟,興隆寺,晚翠閣寺和觀音寺。這些建筑是天然的,拼湊而成的。在山頂的三座山峰上,還有三座美麗、小巧、獨特的白色喇嘛風格的塔。賀蘭寺建于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位于半山野,分為上、中、下三層,三殿相連為一。正殿泥塑繪有滾鐘口全景和兩側賀蘭寺全景。大廳宏偉壯觀,有雕刻的橫梁和彩繪的建筑。據史書記載,明清時期,每年六月,都會有不少來自城中村城堡的好男女進入香山寺,他們騎行絡繹不絕,取名“潮汕”,并且還參觀了避暑山莊。“景區南側的山旁;清真寺”,阿拉伯也門有馬克·丁倫&米德多;Ben & middot奧斯茲曼長老“拱北”墓,16世紀末游歷中國,在銀川等地傳教30余年。每一個回族的傳統節日,遠近的穆斯林都會來念經、禮拜來紀念。?
小滾鐘口經過歷代修繕修建,成為著名景點。小滾鐘口全是高杉綠。來到景區門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幾棵蒼勁的古槐樹和蒼勁的常青松柏。進入景區,沿著山路漫步,只見山溝坡上綠蔭掩映,山溝溪谷遍布相思、柏樹、楊樹。溝間斜坡上的山果樹上,長滿了晶瑩的紅色果實和紅棗。一縷清泉涓涓流過山澗。山里的綠樹紅花五顏六色。?
向南望山,有三座山峰陡峭,形狀像筆筒。人們稱之為“筆架山”。山下有人選伽師為硯,故又稱“偃師筆架山;。如果你爬樓梯,爬山頂“望海亭”看高三可以向西看,但可以看到峰巒起伏;向東望去,可以看到千里平坦的領土,像平靜的海洋,天地交替,云和云融為一體。也可以看“日出筆筒”“不要敲響月光”“張世披著白云。比如自然景觀。如果它在晚上從趙輝反射回來,你可以再看一遍。賀蘭佛光”風景,堪比“峨眉寶光”閻正。6月的夏日,在景區西溝盡頭的青羊山山頂上,藍天碧雪,是古寧夏八景之首“賀蘭青雪”。
景區北部一條狹窄蜿蜒的深溝里有許多寺廟遺址,故稱“Dasigou ”。溝里的樹是綠色的.,泉水清澈,還有許多奇怪的巖石。“對著獅子咆哮”“《臥虎藏龍》。“倔強的猴子”“神仙指路”“綠羊跳躍”奇石,如表情各異,令人嘆為觀止。沿著溝渠向西,溝渠之間矗立著巨大的石頭,上面刻著“西雙亭”三個字,山是開的,泉是丁咚的,草是綠的。是最舒適安靜的休息場所。
寧夏導游詞 12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喜歡看電視看電影,所以在我的旅行計劃表里,寧夏的影視一條街肯定是我的必經之地。想在那里感受曾經在電視里面看到過的鏡頭,想身臨其境的感覺吶樸的氛圍。位于銀川的鎮北堡西部影視城,被稱為“寧夏之寶”。所以,我的.寧夏之旅第二站——鎮北堡影視城。
西部影視城位于銀川市城區西北郊區空曠的荒野上,有兩座古代城堡遺址,這就是聞名國內的鎮北堡古城。該城堡是銀川市文物保護單位,現為西部影視城所在地。被譽為“中國一西部影視城絕”。
鎮北堡影視城西部地區最大的影視城,俗話說南有橫店,北有西部影城,名氣很大。
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現通稱鎮北堡西部影城),被譽為“東方好萊塢”,地處寧夏銀川西郊鎮北堡,原址為明清時代的邊防城堡。在中國眾多的影視城中,西部影城以其古樸、原始、粗獷、荒涼、民間化為特色,是中國三大影視城之一,也是中國西部唯一著名影視城。
在此攝制影片之多,升起明星之多,獲得國際,國內影視大獎之多,皆為中國各地影視城之冠,故被譽為“中國一絕”。
西部影視城已逐步將單純參觀型的旅游點發展成既有觀光價值,又有為游客制作影視片及餐飲、購物、陶藝、騎射等多樣化服務的娛樂型旅游區。
鎮北堡歷經數百年滄桑,以其雄渾、古樸的風格,成為賀蘭山東麓風景旅游景觀;并以它那特有的神秘韻味,引起了中國許多著名電影藝術家的濃厚興趣,被藝術家們稱贊為“神秘的寶地。
在被譽為“東方好萊塢”的寧夏西部影視城,自1993年成立以來,已接待國內外攝制組近100家,主要影片有《大話西游》、《新龍門客棧》、《雙旗鎮刀客》、《大旗英雄傳》、《紅河谷》、《黃河絕戀》、《越光寶盒》、《刺陵》等,現在,鎮北堡已成為中國西部題材和古代題材的電影電視最佳外景拍攝基地。
游歷完整個影視城后終于明白,為什么寧夏人民稱它為寧夏之寶。因為作為一個外鄉人的我,也早已被它深深吸引。
寧夏導游詞 13
銀川南關清真大寺是一座具有阿拉伯風格和民族特色的建筑,重建于1981年,位于銀川市城區東南角,是銀川市回族群眾進行宗教活動的中心場所。每逢主麻日或每年回族傳統節日時,成百上千的穆斯林會聚于此,朝圣禮拜。
南關清真大寺始建年代較為久遠。明朝末年,原寺地址在銀川南關外“拱北”亭,規模較小。1916年將寺址遷入南關內,建成一座具有古典風格的大寺。60年代寺院在動亂中被毀殆盡。1981年廣大穆斯林募資在今址重建。
重建的南關清真大寺主殿建筑高26米,坐西朝東,寺院面積約1萬平方米。主殿為圓形拱頂兩層,上層是大殿、陽臺,方形大禮拜殿可容納1300多人做禮拜。下層有寬敞的沐浴室、小禮拜殿、女禮拜殿、阿拉伯語學校、阿訇臥室、辦公室、會客室等,皆以回廊相連。
樓頂正中聳立著一大四小的綠色穹隆裝飾,大的居于中央,直徑9米,頂端高懸新月,小的.直徑3米,分布在樓頂四角,遠眺,綠色圓頂閃閃發光,十分壯麗。主樓前有通向上層的階梯,兩側種植花圃。殿前中部為一座直徑15米的噴水池,四周花木扶疏,兩邊各建有30米高的“宣禮塔”。寺院內還種植了許多珍貴的松柏和各種樹木、花卉。整個建筑布局嚴整,結構緊湊,規模宏偉。
南關清真大寺以其別具一格、典雅莊重的特點,以及濃郁的伊斯蘭建筑藝術風格,成為自治區重點對外開放的宗教活動場所和旅游景觀之一。近年來,有90多個國家及地區的領導、使者、友人來訪。許多海外穆斯林亦到此參觀做禮拜。
寧夏導游詞 14
旅游朋友們:
看完了彈箏峽前峽的景觀,我們走過涇水河的獨木小橋,沿南山的一條曲徑小道,就要進入茂密的森林。“曲徑通幽”,這條穿林而過的幽徑足有10里路長,彎彎曲曲,上上下下,雖然沒有城市柏油路平坦,沒有混凝土臺階省力,但是,走在松軟的腐質物小道,真有一種自然、親近土地的感覺。彈箏峽是你健康旅游、毅力旅游、歷史文化旅游、親近自然旅游的理想景區。沿途我們可以看到龍女峰、懸空百米瀑布、駱駝石、雞頭山、人祖石、古溜套、望駕臺、龍嘴峰等好多有文化意義的景點。
大家都讀過施耐庵的《西游記》,在《老龍王拙計犯天條,人曹官魏征夢斬處》一回里,講了老龍潭龍王與“知兇定吉,斷死言生”的神課先生袁守誠打賭,私改玉皇大帝的雨敕,把三天三夜的清風細雨,變成三天夜三的惡風暴雨,六盤山地區由大旱三年,眨眼變成大海,涇河的石頭都吹進了長安城里,災難殃及生靈百姓。因為老龍王觸犯天條,罪惡滔滔,玉皇大帝叫李世民的宰相魏征在斬龍臺斬首了老龍王。血淋淋的老龍頭就落在了涇水岸,前面有一個叫“龍頭嘴”的地方,傳說就是涇河老龍的頭變的。
因為,三天三夜的暴風雨是老龍的三女兒授命布降的,父王被玉皇大帝捉拿去問罪,她知道父王必有殺身之禍,就站在前面的一處平臺上,天天盼望龍父的龍駕從涇河水道歸來,望啊望,望了三天三夜,結果望來了龍父白花花的龍頭和血淋淋的死身子,她心里十分愧疚和悲傷,就在“望駕臺”哭了七七四十九天,眼淚像水一樣淌個不停,從百米高的山頂流下來,變成了瀑布。龍女最后哭死了,身子變成了山峰,人們就叫它“龍女峰”。龍女平時十分喜歡駱駝,父親生前請人雕琢的玉駱駝,她經常抱在懷里,龍女死后變成了山峰,玉駱駝也一直守在她的身邊。已經有一千多年時間了。
站在望駕臺遠眺,但見左右涇水滾滾,奇峰異石,怪崖古穴,天光云彩,山色樹影,壯觀美景盡收眼中。恍然間就像到了桂林山水之間的錯覺。
當你沿著軟綿綿的小路,龍女眼淚變成的瀑布從百米高的山巔飛流而下,如白練垂掛,似銀河傾瀉,更像廣袤的藍天上偶然跌落的一片云彩,給彈箏峽幽谷掛上了一幅彩簾。明媚的陽光照在迷蒙瑰麗的水霧上,幻化出一道絢麗無比的彩虹,蔚為壯觀。你站在百米瀑布下,臨空俯瞰,聽著龍女悲壯的故事,大有超凡脫俗之感。
在這茂密的森林里,有許多淺淺的溝道,這就是“古溜套”。“古溜套”是古人用來運輸木頭、燒柴的溜套,從山頂一直通到河岸。據有關史料記載,六盤山林區從春秋戰國到明清,至民國時期,采伐的林木都從溜套溜到涇水或涇水支流的河岸,然后扎成木排從涇河水道運出去。漢武帝大興土木,修建宮殿的木料,大都是采伐六盤山區的林木,從涇水運到長安去的。宋張仲彥是固原張易堡人,初仕宋為涇原路副將,知德順軍。《金史·張仲彥傳》里就有記載:“正隆時,金于汴京營造新宮,仲彥采運關中材木……,開六盤山水洛之路,遂通汴梁。”到了元代,蒙古人在六盤山建造辟暑宮,大量的木料也都采伐于六盤山林區之中。
到了清末民初,山林里大樹基本上采伐光了,林區周邊居住的山民上山將山林里的.樹枝、灌木砍回家當柴火燒。他們把砍好的樹枝、灌木后扎成捆,也從古溜套溜下去背回家中。
古溜套是六盤山區山民運輸砍伐樹木、柴火的古老生產方式,一直保留了幾千年。古溜套是古代山民勞動的智慧,是山民們用一滴一滴汗水沖刷出來的,它是六盤山區一種古老的民俗事像,從保存完整的古溜套我們看到了幾千年來山民們勞動的艱辛與智慧。
各位游客朋友,通過松軟漫長的幽林小道,現在,我們來到了雞頭山下的龍頭嘴。我們就要從龍鼻梁下山,淌過涇水,去彈箏峽北岸的景點去看神奇的三乳峰,聽龜山、聽箏臺、蛤蟆石的故事,尋訪雞頭古道。
秦始皇為了征服隴右的戎族,統一中國,開辟了雞頭道,建造回中宮。傳說他在此登臨雞頭山,聆聽涇水箏聲。《史記》、《資治通鑒》等許多史書和地方志都記載“始皇巡隴西、北地、至雞頭山,過回中”的史實。
雞頭山雞頭高聳,如雄雞報曉之狀。雞頭山松青柏翠,如雄雞美麗的羽毛。北面絕壁下有一條羊腸小道,綿延百里,這就是古“雞頭道”。各代都在這里設關建卡,古有“雞頭覽勝亭”。
我們從龍頭嘴走下去,淌水而過,再沿著北岸蜿蜒的小路逶迤而下,循著轟鳴的水聲,遙遙望去,水和天連在了一起,水聲狂瀾怒吼,驚心動魄,令人卻步不前。再往下,就是漂流探險區了。
寧夏導游詞 15
從銀川出發向南一個多小時,前方右側是連綿起伏的賀蘭山,山腳下平坦的土地上散落著巨大的金字塔型陵墓群,這就是被譽為東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它和黨項民族的絕跡成為千古之迷。
走進陵墓群,你怎么也不會聯想當時西夏王朝的輝煌。不高的小墳包,被雨水沖刷的像金黃的麥垛,除此之外,就是矮矮的女兒墻,別無它物。墳包左前方有個大坈,大概這是主墓室,被挖掘過。人們一般都要在這里照相,我的一個同伴覺得和墳頭合影不吉利,拒絕拍照,在一旁冷冷地觀景。另一位同伴急著要上廁所,避開大隊人馬,直向墳包后面走去,我無聊地跟了過去,看她的動作挺滑稽,其實可以給她拍張照片的,又沒這么做。我倆轉到圍墻跟前,一越就上去了。這時晴空萬里,遠處的`賀蘭山宛如奔騰的駿馬,橫亙在天地之間,天空湛藍,正前方云層排開,像只巨大的白頭鷹,翱翔在天際,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我右后方的金字塔閃出金燦燦的光芒。我們在這里各留了張影。
金字塔的光芒照耀著西夏大地,民族可以消滅,朝代可以更迭,就算只剩下禿禿的墳包,它仍然在那里講述歷史。寧夏自古以來就是物產豐富,地肥水美的地方。來這里都知道寧夏的五寶,包括:枸杞,發菜,灘羊皮,寧夏大米,賀蘭石等。這里在秦漢以來歷朝歷代都在修渠,成就了它塞上江南的美名。
著名小說作家張賢亮,喜歡這片土地到了癡迷地步,他在距金字塔不遠的地方投資修建了西部影視城,并以此為家,我每次去哪都能見到他。在哪聽他講解,參觀他的書展,購買他的著作,請他簽名。在他的城堡中,我仿佛是過電影一樣,鉆進熟悉又陌生的一個個院落,一個個房屋,關上房門,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過一遍電影中的場景,真是太好玩了。這位聰明的作家,將這片荒涼的地方變成了日進斗金的著名景點,真是讓人欽佩,給去西部淘金的人們以啟迪。
寧夏導游詞 16
榆林地區的明長城東起府谷,西至定邊,沿途城堡林立,規模宏大。雖屢遭破壞卻依然能看出其當年的雄偉,其中尤以榆林至神木一段保存最為完好。
明長城橫貫榆林市境。為明成化延綏鎮巡撫都御史余子俊率領將士4萬人歷時3月筑成。明長城東起清水營(今陜西府谷縣東北),西至花馬池(今寧夏鹽池縣東北),全長880公里。其在榆林境內的城墻自東接神木縣高家堡邊墻入境,經由建安堡、雙山堡、常樂堡、保寧堡,西接橫山縣波羅堡出境,蜿蜒100多公里,有烽火臺210多座。
這一段明長城因緊靠榆林城,明萬歷年間曾重新修整。墻頂內側有磚砌的'女墻,外側有垛口。每個垛口的上部都有降望口,下有射洞,墻面還設有排水溝和吐水嘴。榆林城區古長城每隔5公里左右筑設一小軍城,供駐防軍隊居住。在小軍城上還筑有凸起于城墻的臺子,用于巡邏、放哨、瞭望。
寧夏導游詞 17
寧夏第一座以清代仿古建筑群為主體的小型園林――寧園,于1987年國慶節期間落成。
寧園位于銀川市解放東街南側。從西門進園,便進入盆景區。主要區由“興慶殿"、“沁茗"閣、碑、廊及水池組成。“興慶殿"是園中最高大的殿宇。殿內壁畫“西夏風云"藝術地再現了我國歷史上西夏國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及風土人情。“興慶殿"前的'方型水池中置漢白玉石雕“哪吒鬧海"。“興慶殿"左側是卷棚式仿古建筑“沁茗"閣,右側則是一個四角由重檐亭和一個六角亭連接的曲折碑廊,名“翰墨"。廊壁刻有毛澤東、董必武及區內外書法家的作品。東區的北面是一組大型假山,有池塘、藤架、花池、供游人活動休息。
寧夏導游詞 18
六盤山,是中國最年輕的山脈之一。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六盤山在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南部、甘肅省東部。南段稱隴山,南延至陜西省西端寶雞以北。橫貫陜甘寧三省區,既是關中平原的'天然屏障,又是北方重要的分水嶺,黃河水系的涇河、清水河、葫蘆河均發源于此。
狹義的六盤山為六盤山脈的第二高峰,位于固原原州區境內,海拔2928米。
六盤山是近南北走向的狹長山地。山脊海拔超過2500米,最高峰米缸山達2942米。其北側另一高峰亦稱六盤山,達2928米,由平涼至靜寧的公路312國道經此。山路曲折險狹,須經六重盤道才能到達頂峰,因此得名。山地東坡陡峭,西坡和緩。
六盤山山腰地帶降雨較多,氣候較為濕潤,宜于林木生長,有較繁茂的天然次生闊葉林,使六盤山成為黃土高原上一個“綠色島嶼”。
寧夏導游詞 19
寧夏平原又稱銀川平原,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中部黃河兩岸。北起石咀山,南止黃土高原,東到鄂爾多斯高原,西接賀蘭山。北部是黃河沖積平原——寧夏平原,面積1。7萬平方公里,滔滔黃河斜貫其間,流程397公里,水面寬闊,水流平緩。沿黃兩岸地勢平坦,早在2000多年以前先民們就鑿渠引水,灌溉農田,秦渠、漢渠、唐渠延名至今,流淌至今,形成了大面積的自流灌溉區。
寧夏地勢南高北低,山地、高原約占全區的3/4,剩下的就是平原地區,其中沙漠占寧夏面積的8%。從地形分布來看,自北向南為賀蘭山地、寧夏平原、鄂爾多斯草原、黃土高原、六盤山地等,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北面的.賀蘭山脈綿亙250公里成了寧夏平原的天然屏障,南邊則為郁郁蔥蔥的六盤山脈。古老的黃河穿越寧夏中北部地區向北流淌,在寧夏境內總流程達397公里,流經12個縣市。黃河寧夏段水面寬闊,灌溉墾殖,他們的辛勤勞動使寧夏成了溝渠縱橫、稻香魚肥、瓜果飄香、風光秀美的“塞上江南”。這從唐代詩人“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的詩句中就可得到印證。
寧夏導游詞 20
在銀川古城西南部,有一座著名的寺院叫承天寺,寺內中間一座聳立云端的古塔,就是承天寺塔,人稱“西塔”。這是寧夏現存的一百多座古塔中最高的一座磚塔。
承天寺,寺門朝東開啟,院內現存建筑有五佛殿、佛塔、韋馱殿、臥佛殿。韋馱、臥佛二殿兩側建有南北向配殿。殿宇之間,以重檐磚雕垂花門和圍墻連接,形成四合院式的院中院。坐落在外院的五佛殿與佛塔同建在一條東西向的中軸線上。外院院落寬闊,古樹參天,松柏長青,肅穆寧靜。
承天寺塔為一座八角十一層樓閣式磚塔,高64.5米,比西安的大雁塔還高0.5米。塔體建在高2.6米、邊長26米的.方形臺基上。塔門面東,可通過4.8米的券道進入塔室。塔室呈方形空間,室內各層為木板樓層結構,有木梯盤旋而上。塔身一至二層各面設券門窗式壁龕,三、五、七、九層設南北券門式明窗,塔身各層收分較大,每層之間的塔檐上下各挑出三層棱牙磚。各層檐角石榴狀的鐵柄上掛有鐵鈴,微風吹過,丁當作響。塔身十一層以上挑出五層棱角牙磚,上建八面攢尖頂剎座,其上立桃形綠色琉璃塔剎。四、六、八、十層設東西向多門式明窗,十一層設四明四暗圓窗。整座塔造型挺拔,呈角錐形風格,古樸簡潔。
寧夏導游詞 21
大家好!古天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沙湖。
沙湖位于寧夏南部,離首府銀川有100多千米。原先,這是一個農場的湖,因為景色美好就成為了國家4a級景點以及35個王牌景點之一。
說起沙湖最吸引人的等于蘆葦、鳥以及沙了。在春天,蘆葦不完齊變綠,但留鳥們都從南方趕去聚會,以是,春天到沙湖最好選擇是看留鳥。
夏天以及秋天我們可以或許在沙湖坐船到沙山往滑沙、騎駱駝以及合卡丁車。假如你赤著腳往踩沙子,會認為腳底下火辣辣的冷。在這時候假如往看蘆葦呢,它的樣子會是各種百般的,那綠油油的'蘆葦,讓人感覺無比的清涼。而那波光粼粼的湖面最讓民氣動的等于魚以及鳥了。說到魚,大家會想到沙湖的大鯰魚了,因為喂養時沒有放一點飼料,以是魚肉很香。沙湖的鳥種類不少,你每次去都可以或許看到飛舞嬉戲的它們。
在夏季,湖上結了一層冰,沙山上也覆蓋著皚皚利劍雪,這時您可以或許行為行為筋骨往滑雪或滑冰了,既好玩女又刺激,對了,在這里還可以或許玩女冰上陀螺呢!
聽了我的一番介紹,相疑您也動口了吧!那就從速去沙湖,以及我們一塊女去吧!去欣賞這美好的體面!
寧夏導游詞 22
沙湖是一個很大的湖,湖中心有一個鳥島和一個沙島,我們要乘船才能到沙島和鳥島。
我們乘的是搖櫓船。船開了,微風陣陣,我們學得非常涼爽。我們懷著好奇心,觀看著湖中的美麗景色。我們看到了翠綠色的蘆葦,一叢一叢的,又高又細的蘆葦把湖面打扮成了一個大迷宮,小船在這迷宮中快速地穿梭著。天是那樣的藍,云是那樣的白,水是那樣的綠。不知過了多久,一條銀白色的大魚突然從船尾的水面下歡快地跳了出來,蹦得水花四濺,邊我腳下也有震感了。蒼鷺穿著一身優雅的黑白相間的禮服,有的一動不動地注視著水面,等待魚兒的到來,有的`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終于,我們到了鳥島。在島上我們看到了美麗的黑天鵝在水中優雅地滑動著自己的雙槳;白鵝在窩里孵蛋;云雀唱起了動聽的歌兒。島上有一些人造古老木房,有的是雞圈,有的是客店,有的是……非常古樸。
我們又來到了沙島。我們看見有人玩兒水上摩托,轉彎時濺起大片水花。我在島上玩兒了一會兒了,就去一個博物館里看表演了,里面有一只鳥會輪滑、算數、真有趣!后來,我們乘大船走了。
【寧夏導游詞】相關文章:
寧夏的導游詞范文02-14
美麗寧夏景點導游詞09-19
寧夏沙湖導游詞范文08-31
關于寧夏景點導游詞大綱05-14
寧夏高廟保安寺導游詞11-19
寧夏平原導游詞(精選10篇)05-15
寧夏沙湖導游詞9篇01-01
介紹寧夏西夏王陵導游詞范文08-02
寧夏六盤山導游詞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