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名導游,可能需要進行導游詞編寫工作,導游詞事實上是一種對旅游景點進行歷史的、文化的、審美的解讀的文體。那么導游詞應該怎么寫才更有條理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足石刻導游詞,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足石刻導游詞1
大足石刻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參觀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始建于唐永徽元年(650年),歷經五代,盛于兩宋,余緒延至明、清,是中國晚期石藝術的代表作品。現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摩崖造像多達75處,雕像5萬余身,銘文10萬余字。于1999年12月1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里我得向大家說明一下,其實,大足石刻是大足縣境內主要表現摩崖造像的石窟藝術的總稱;其中,以寶頂山、北山、南山、石門山摩崖造像最具特色;而我們今天所要參觀的是其中最具代表的寶頂石刻。
寶頂石刻位于大足縣城東北15千米處,由宋代高僧趙智鳳于南宋淳熙至淳年間(1174年-1252年),歷時70余年,以大佛灣、小佛灣為中心,由總體構思組織開鑿而成,是一處造像逾萬尊、在石窟中罕見的完備而有特色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場,它把中國密宗史入后延續了4XX年左右,為中國佛教密宗史增添了新頁。寶頂山摩崖造像的表現形式在石窟藝術中獨樹一幟,萬余尊造像題材不重復,龕窟間既有教義上的內在聯系,又有形式上的相互銜接,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其內容始之以六趣唯心,終之以柳本尊正覺成佛,有教有理,有行有果,系統完備而有特色。
現在大家看到的是“地獄經變相”的“養雞女”。相信大家在看過前面一系列的地獄石刻之后,對地獄里各種恐怖的人物和殘酷的刑罰仍感到心有余悸。然而大家仔細瞧一瞧這個雕刻,會發現什么?養雞女雖然眼睛瞎了,卻坦然自若,臉上充滿幸福的微笑。這就奇怪了,地獄里都是陽間犯罪來受罰的,而她為什么還顯得十分幸福?
說來阿,這里還有一段故事,這養雞女阿名叫奚成鳳,是一位善良大膽的'姑娘,就住在寶頂山下。一次,奚成鳳的雞跑到山上佛堂里,被一個和尚給打死了,奚成也為她感到不平,但胳膊扭不過大腿,不得不在打造時剜了奚成鳳的眼睛,卻留下了幸福的微笑鳳就去找當時的住持趙智鳳理論,在群眾的幫助下,趙智鳳不得不把雞錢賠給了奚成鳳?墒,佛尚且有過,何況當時的趙智鳳還沒有修成正果,他對這件事耿耿于懷,一定要在修造地獄時把奚成鳳放進去。而當時的工匠劉思久平時多受奚成鳳照顧,。
好了,相信大家在看完這些后也許還興猶未盡,但是我不得不和朋友們說再見啦。俗話說,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但是有緣的話我們定會在某個地方,某個時間再次重逢。最后,希望大家一路順風。朋友們,再見!
大足石刻導游詞2
北山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大足縣城西北2公里處。北山摩崖造像,為唐末昌州刺史、昌普渝合四州都指揮韋君靖開鑿于唐景福元年 (892),后經五代至南宋紹興年間,歷時 250余年,位于大足縣城之北而得名,始刻于唐末,至南宋結束,以北山佛灣為中心,遍及其四周的觀音坡、營盤坡、佛耳巖、北塔寺共五處,為中國晚期石窟重要代表作之一,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山摩崖造像近萬尊,主要為世俗祈佛出資雕刻。造像題材51種,以佛教密宗為主,約占總數的二分之一以上。其次有三階教、凈土宗等。這些造像題材都是在當時民間極為流行的,是佛教世俗化的產物,異于中國前期石窟。北山造像以雕刻細膩、藝精技絕、精美典雅而著稱于世,展示了公元9世紀末至12世紀中頁(晚 唐、五代、兩宋)中國民間佛教信仰及石窟藝術風格的發展、變化。
佛灣形若新月,巖高4至7米,長約500米,龕窟相連,共編了290個窟號。其中有記載北山造像由來的“韋君靖碑”,宋刻的二十二章“古文孝經碑”,蔡京書寫的“趙懿簡公神道碑”等碑碣六通;題記和造像記55則;經幢8座;陰刻“文殊師利問病圖”一幅;石刻造像共254龕窟。
佛灣分為南北兩段。南段多為晚唐、五代時期的作品;北段則多為兩宋時期的作品。晚唐時期的造像作品,端莊豐滿,氣質渾厚,線條簡樸、流暢;五代的作品,精巧玲瓏,多姿多彩;兩宋的石窟作品,人物個性鮮明,衣著華麗,民族形式已日臻成熟。136號轉輪經藏窟,造像體態端莊優美,比例勻稱,人物各具性格。高坐在威猛的.青獅背上的文殊菩薩,顯得精力充沛而又略帶有自負的神情;具有東方女性美特征的普賢菩薩,趺坐在大象的背上,溫柔慈祥、典雅嫻靜。125號窟享有“北山石刻之冠”的盛名,其“數珠手觀音”,表情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打破了人、神的界限,給人以極深的印象。
韋君靖碑在北山的佛灣,碑文記載有晚唐社會的情況、韋君靖建寨和雕像的原因等內容,是考證北山石刻的重要資料。古文孝經碑,在北山的佛灣,共有六幅。《孝經》分為古文和今文兩種。因為今文經容易見到,古文經已經失傳,故而佛灣的古文孝經碑上的文字資料就顯得更加珍貴。
多寶塔又名“北塔”,在北山的白塔寺前,建于南宋的紹興年間(1131~1162年),明清時期都曾對塔進行過修葺。塔是磚砌的八角十三級空心密檐式,高30多米,內有七層,通道置于塔心,拾級而登至塔頂,大足城鄉的景色盡收眼底。塔的內外壁嵌有宋代的雕刻一百多幅。北塔與北山的石刻有密切的關系。
大足石刻導游詞3
各位游客們: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蔣濟州,歡迎來到重慶市大足縣,我將帶你們去參觀世界聞名,有著悠久歷史的大足石刻。
在來到大足石刻之前,我先簡單介紹一下大足石刻:大足石刻位于重慶市西北的大足縣,也就是我們這時所處的位置。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10多處,總計呢?有10萬多軀,其中以寶頂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為著名,是晚期石窟造像的典范。石刻規模之大,資料之豐富,藝術之精湛,可與敦煌莫高窟,云岡石窟,龍門石窟,相提并論,我們旁邊這座山是北山,也就是古龍崗山,一共有290龕窟,我們的車正向寶頂山方向行駛,請大家系好安全帶,注意安全。
朋友們,寶頂山到了,請隨我下車,我會便走邊給大家講解。寶頂山石刻共13處,造像數以萬計,其中以大佛灣和小佛灣規模最大,是由19組佛經故事組成的大型群雕,各種雕像達15000多軀,設計之精湛,竟無一雷同,破了“千佛一面”之說。
我們立刻就會到著名的千手觀音的塑像前,請大家跟緊,留意路滑,大家注意了,在我們前方就是“千手觀音”的'塑像了。這位觀音比例均勻,肌膚線條柔和,臉部的雕刻尤其精細,臉龐圓潤,略呈微笑狀,神態動人。再加上服飾華麗,衣帶飄舞,看到那里你是否有飄飄欲仙之感。大家明白嗎,“千手觀音”有多少條手呢?你們先數數吧!算了吧,我告訴大家,“千手觀音”有1007只手,這么多手從上、左、右三個方向伸出,每只手都雕得纖美細柔,手里分別拿著斧頭,寶劍、繩索等法器,千姿百態,無一雷同,十分壯觀。此刻請大家自由參觀,十分鐘,我在那兒等你們。
朋友們,看看縱貫千余載,橫融佛道儒的石刻,想起浮想聯翩的畫面和悠久的文化歷史,想到這些都是古代勞動血汗和智慧的結晶!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次旅行畫上了圓滿說完句號,期望以后有機會再慢慢欣賞。再見了!
大足石刻導游詞4
今天我將帶大家去游覽美麗的大足石刻,讓我們一起去領略大足石刻神秘的風采吧!
大足石刻位于重慶市大足縣,共有石刻造像70多處,總計十萬多軀,其中尤以寶頂山和北山摩巖石刻最為著名,是中國晚期石窟造像藝術的典范。規模之宏大,藝術之精湛,內容之豐富,可與敦煌莫高窟、云岡石窟、龍門石窟齊名。
北山,即古龍岡山,共有290龕窟。但由于今天的時間關系,我們就不去游覽了,希望大家以后有機會去細細游覽。
游客朋友們,我們即將游覽寶頂山了,請大家注意腳下臺階,以防摔跤。寶頂山石刻共有13處,造像數以萬計,其中以大佛灣和小佛灣規模最大。大佛灣、小佛灣是由19組佛經故事組成的大型群雕,各種雕像15000多軀,設計之精巧,竟無一像雷同,破了“千佛一面”之詞,主要造像有:“千手觀音”、“九龍浴太子”等等。在這些雕像中,最著名的是“千手觀音”,F在我們已經來到這尊佛像面前,大家請仔細觀看。這尊觀音形體比例勻稱,肌膚線條柔和,臉龐圓潤,略呈微笑形,神態動人,再加上衣帶飄舞,服飾華麗,給人飄飄欲仙之感!扒钟^音”是一個非常壯觀的雕像,她的1007只手如孔雀開屏般從上、左、右三個方向伸出,手里拿著斧頭、寶劍、繩索等法器,千姿百態,無一雷同,大家覺得棒不棒?哈哈,小朋友都點頭了。
關于“千手觀音”雕像,還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呢。大家想聽嗎?那好,就聽我慢慢道來:從前,有一個妙莊王國,國王叫妙莊王,他有三個女兒,分別是:大女兒妙金,二女兒妙銀,三女兒妙善。妙善從小一直信佛,妙莊王想給妙善找一個富人做丈夫,妙善不愿意,妙莊王很憤怒,硬是把她嫁給了富人。妙善在婚禮前一天,逃了出去,在一座廟里做了尼姑。妙莊王無論如何勸,妙善也不回家,妙莊王一怒之下也不管她了。幾年后,妙莊王得了一種怪病,全身奇癢無比,有人告訴他,要治好此病,要用親骨肉的一手一眼。無奈之下,妙莊王去求妙金,妙銀,但她們都不愿意。妙莊王只得去求妙善,妙善聽了之后,毅然獻出了一手一眼,她的孝心感動了佛祖,佛祖給了妙善千手千眼。從此以后,妙善成了千手觀音。
接著我們再去看看“九龍浴太子”吧。它是因地制宜建筑的典范,此地以前是一個缺口。山水匯集于此,終年不息。工匠們并不消極的引水而去,而是先將水積于臥佛上面的池塘,再用石頭把缺口壘起,打上九龍和釋迦太子,然后通過暗道,流水有節制地從最大的龍嘴里緩緩吐出,沐浴金盤中的釋迦太子。這里工匠們巧妙地利用了特殊地形,解決了排水問題,使佛像靜中寓動,表現出高超的園林景觀建造技藝。
大足石刻縱貫千余載,橫融佛道儒,造像精美,完好率高,是一座難得的'文化藝術寶庫,更是一座獨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遺產的寶庫。好了,今天的大足石刻之旅就到這兒了,希望這次游覽能給大家留下難忘的回憶,朋友們,下次再見了,BYE—BYE。
大足石刻導游詞5
Visitors, friends:
Hello everyone! I'm a tour guide from Chongqing China International Travel service. This one behind me is the driver of our tour, Mr. zhang. I am honored to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serve you, welcome to Chongqing tourism, later, I will lead you to visit known as "stone town" laudatory name Dazu Rock carvings. Dazu rock carvings are about 130 kilometers from the main city of Chongqing, and the driving time is about 2.5 hours. During this period, I first mad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Dazu rock carvings for everyone.
Dazu stone is a general term for the territory of Chongqing Dazu County, all carved stone statues of art, reflects the China Buddhist and secular life, the process is a large set of Confucianism Buddhism Grottoes statues in one of the statues, the first cut in the early Tang Dynasty Yonghui years (650 years), after the late Tang Dynasty and Five Dynasties, flourished in the two the Song Dynasty,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have been carved. Eventually formed a large scale, set Chinese art of stone a stone base, called on behalf of China advanced grotto art, and the Yungang Grottoes, Longmen Grottoes and Mogao Grottoes as of December 1, 1999, was included i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of UNESCO". 07 years was named the national 5A class scenic spots. Dazu Rock Carvings group has more than 70 stone statues, totaling more than 50 thousand, and more than 10 words of inscriptions. Among them, in Beishan, Baoding mountain, Nanshan Mountain, Shimen mountain, stone seal five Grottoes is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There are two kinds of origins is a name of the Dazu rock carvings, Dazu as a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area, mild climate, weather, crop stability, people live and work in peace, for the Dazu Dafeng, so named. There is also related to Buddhist legend, legend has it that Shakya Muni in the eve of Nirvana has been to Dazu, in which the Buddha left a pair of big feet, it is called local dazu.
The stone is located in Dazu County about 1 kilometers north, a total of 5000 statues in the statue, by the late Tang Cishi Wei Junjing dug in the first year of Tang Jingfu, by local officials, gentry, and other construction, to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Shaoxing years (892 - 1162) ended, lasted for 250 years. The sculpture is exquisite, beautiful and elegant known to the world, show the development, late Tang to Song Dynasty China Folk Buddhism belief and grotto art style changes, especially in the most prominent Guanyin statues, known as the "China Guanyin statues museum". In Kitayama stone popular Buddhist art mainly reflects the secularization of Buddhism, the Sutra cave runner is recognized as "a pearl on the crown of China grotto art".
Baoding mountain stone is located in Dazu County, 15 km east of NATO, the Song Dynasty monk Zhao Zhifeng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Chunxi to junsuke years (1174 - 1252) presided over the construction, which lasted more than 70 years, with Shengshou temple as the center, including the fowan, small fowan 13 statues group, total statues of nearly 10000 statue, with the theme of Buddhism the main characters of the story of Tantric statues, like a large group of Buddhist shrines, stone carving art essence. Baoding mountain Avalokitesvara, like Buddha, Kowloon bath Prince and other famous scenic spots.
Nanshan stone is located in Dazu County southeast, was carved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there are statues of the 15 caves, with Taoist statues, carved exquisite, the figure is the most beautiful carvings, Taoist God of the most complete stone carving art in China
Tourist friends, this is Kowloon bath prince. According to legend, Buddha mother Maya at the age of 40 has been sub. One night, dream of a child with six teeth, white elephant from her right armpit ran into the stomach, so she was pregnant. Pregnancy in October, according to ancient India customs back home delivery. Through the Lumbini garden, she just raised his right hand to pick flowers when Shakya Muni from the right axillary drill. When he landed, he was fragrant and full of clouds. He walked seven paces in the southeast, northwest, and forth. Then a finger, a finger, said "the world underground, overweening". At this time, two Hercules holding gold pots to the sky, and flew to Kowloon, spit warm and cold water for his baptism two. This is the unique niche statues, local model. Here before is a gap, streams flowing all the year round. Craftsmen first water accumulated in the Buddha above the pond, and then put the stone gap and laid up in Kowloon and the prince, and then through the passage, make the quality of the biggest mouth slowly spit in the newborn Prince bath jinpen. Silk silk have been continually trickle over from Prince body, into the pool, and then by next to the "nine of the Yellow River" came out. Craftsmen not only skillfully solved the drainage problem, but also made statues move in the static, full of garden interest.
Visitors friends, due to the time relationship, our Dazu Rock Carvings tour will end here, I wish you a pleasant journey!
大足石刻導游詞6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重慶市的大足石刻以其規模宏大、雕刻精美、題材多樣、內涵豐富和保存完整而著稱于世。它集中國佛教、道教、儒家“三教”造像藝術的精華,以鮮明的民族化和生活化特色,成為中國石窟藝術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史料,從不同側面展示了9世紀末至13世紀中葉中國石刻藝術的風格和民間宗教信仰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刻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具有前代石窟不可替代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許多歐洲人、尤其是法國人,對大足石刻寵愛倍加。
大足石刻是大足區境內主要表現為摩崖造像的石窟藝術的總稱。大足是石刻之鄉,全縣有40多處石刻,造像達5萬多個。其中最著名、規模最大的有兩處,一處叫寶頂山,一處叫北山。這兩處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晚唐以后石窟藝術的代表作。大足縣是重慶市所轄郊縣,始建于唐乾元元年(758年),以“大豐大足”而得名,是馳名中外的“石刻之鄉”、“五金之鄉”,全國首批甲級開放區,國家確定的長江三峽旅游縣的起點,全國生態農業先進區,重慶市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大足區歷史悠久,人文景觀、旅游資源非常豐富。區境內石刻造像星羅棋布,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摩崖造像多達75處,雕像5萬余身,銘文10萬余字。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大足石刻其規模宏大,刻藝精湛,內容豐富,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在中國古代石窟藝術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被國內外譽為神奇的東方藝術明珠,是天才的藝術,是一座獨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遺產的寶庫,是一座開發潛力巨大的旅游金礦,是旅游觀光的上佳去處。
大足石刻開鑿于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盛于宋代,F存摩崖石刻造像5萬余尊,銘文10萬余寧,遍布100多處。其中比較重要的有北山(包括北塔)、寶頂山、南山、石門、石篆山石刻,是大足石刻中規模最大藝術價值最高的石刻造像代表。
石刻以佛教造像為主,兼有儒、道造像。具有石窟造像的特征,屬于石窟藝術的范疇。早期的“廟宇殿堂”式結構,完全是摩崖造像,如大佛灣造像全都裸露在外,與山崖連成一片,給人一種非常直觀的感覺。突破了一些宗教的約束,使造像更具人性化。雕刻形式有圓雕、高浮雕、淺浮雕、凸浮雕、陰雕五種,但主要以高浮雕為主,輔以其他形式。不僅有不計其數的各階層人物形象,以及眾多的社會生活場面,而且還配有大量的文字記載,是一幅生動的歷史畫卷。
大足石刻導游詞7
您們好!我很榮幸能當您們的導游,我姓黃,叫黃雨峰,大家可以叫我小黃人。今天我要帶大家去觀賞大足時刻,請大家準備相機。
這們司機叫朱世冰,一九九六年曾獲得最佳司機的榮譽牌。他開車您們大大放心。
接下來,我給您們講一下大足石刻:大足石刻主要的景點是千手觀音和石窟。石窟中除佛像和道教造像外,也有儒、佛、道同在一窟中的三教造像。
不遠處有個休息地,如果覺得疲勞,不用給我說,直接去休息就是了。下面,我要給大家敘述寶頂山;寶頂山海拔527.83米,山的四周2.5千米內山巖上遍刻石像,包括以圣壽寺為心的大佛灣,小佛灣;以大佛灣為主體,分布在東、南、北三面,巨型雕刻三百六大足石刻是我們重慶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現存唐宋摩巖造像6萬余尊,與敦煌、云崗、龍門、麥積山四大著名石刻不公保存冠好,藝術精湛,而且達到了中國石刻藝術的巔峰。
我們正在往著名的寶頂山走去,讓我們去一睹觀寶頂山的風采。大家快看,前面就是有名的——千手觀音。千手觀音的1007只手屈伸離合,參差錯落,有如流光閃爍的孔雀開屏。千手觀音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大家想聽嗎? 古時妙莊玉有三們漂亮的色主,長女妙金,二女妙銀,最小的叫妙善,她從小虔誠信佛,出家當尼姑,妙莊王一怒之下,拆廟宇,趕和尚。驚動了天神?長了五個大膿瘡,醫生說要治此病需親生骨肉的一手一眼配藥才能治好,妙善知后,毅然獻出一手一眼,治好了妙莊王的`病,如來佛深為感動,賜她千手千眼。
下面,我們再看看另外一組。這些石刻合起來叫《父母恩重經變相》。它把父母養育兒女的過程,從懷孕、臨產、哺乳到兒女長大成人、婚嫁、離別……分別用十一組雕像來表現,每一組表示一個主題,石刻把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都刻畫得十分生動、形象、具體、細膩,并都有文字說明,仿佛在欣賞一幅幅古連環圖畫,大家有這樣的感覺嗎?哈哈。
此外,里面還有的故事很有教育,如:《牧牛道場》、《九龍浴太子》……你們看后一定空受益匪淺!
我帶領大家的參觀到此結束,請大家自由參觀,注意保護文物和保持環境衛生喲!
大足石刻導游詞8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
你們好!非常歡迎大家來到美麗的“山城”重慶。我是本次游覽景點----大足石刻的導游員,我姓張,今天我將和各位遠方的朋友共度這美好的旅程,希望帶給您一次“開心之旅”。
大足石刻位于重慶市大足縣,是唐、宋初期摩崖造像的石窟藝術總稱,現存有摩崖造像多達75處,雕像5萬余座,其中以寶頂山摩崖造像最具特色。大足石刻于1999年12月1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今天我們游覽的是寶頂山摩崖石刻。寶頂山摩崖石刻建于公元1179-1249年,歷時70年,石刻共有13處,其中尤以舉世無雙的“千手觀音”著稱。大家請順著我的手往上看,陡峭的山崖上巨大的觀音神像巍然屹立,從觀音身后伸出1007只姿態各異的手,錯落有致,每只手上都有一只金光閃閃的眼睛,有如流光溢彩的“孔雀開屏“,美不勝收。精美絕倫的“千手觀音“不僅古代勞動人民對其頂禮膜拜,祈求“脫離苦海”,過上美好生活,而且今天的人們也難擋她的'“萬種風情“,并把她搬上了春晚的大舞臺。
游客朋友們,寶頂山摩崖石刻規模宏大、包羅人間萬象,堪稱一部豐富的“人生教科書”,請跟著我繼續觀賞,希望大家用“心”去看,而不是用手去“看”,愛護身邊的文物,度過美好的游覽時光。
大足石刻導游詞9
大足石刻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參觀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始建于唐永徽元年(650年),歷經五代,盛于兩宋,余緒延至明、清,是中國晚期石藝術的代表作品。現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摩崖造像多達75處,雕像5萬余身,銘文10萬余字。于1999年12月1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那里我得向大家說明一下,其實,大足石刻是大足縣境內主要表現摩崖造像的石窟藝術的總稱;其中,以寶頂山、北山、南山、石門山摩崖造像最具特色;而我們今日所要參觀的是其中最具代表的寶頂石刻。
寶頂石刻位于大足縣城東北15千米處,由宋代高僧趙智鳳于南宋淳熙至淳年間(1174年-1252年),歷時70余年,以大佛灣、小佛灣為中心,由總體構思組織開鑿而成,是一處造像逾萬尊、在石窟中罕見的.完備而有特色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場,它把中國密宗史入后延續了400年左右,為中國佛教密宗史增添了新頁。寶頂山摩崖造像的表現形式在石窟藝術中獨樹一幟,萬余尊造像題材不重復,龕窟間既有教義上的內在聯系,又有形式上的相互銜接,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其資料始之以六趣唯心,終之以柳本尊正覺成佛,有教有理,有行有果,系統完備而有特色。
此刻大家看到的是“地獄經變相”的“養雞女”。相信大家在看過前面一系列的地獄石刻之后,對地獄里各種恐怖的人物和殘酷的刑罰仍感到心有余悸。然而大家仔細瞧一瞧這個雕刻,會發現什么養雞女雖然眼睛瞎了,卻坦然自若,臉上充滿幸福的微笑。這就奇怪了,地獄里都是陽間犯罪來受罰的,而她為什么還顯得十分幸福
說來阿,那里還有一段故事,這養雞女阿名叫奚成鳳,是一位善良大膽的姑娘,就住在寶頂山下。一次,奚成鳳的雞跑到山上佛堂里,被一個和尚給打死了,奚成也為她感到不平,但胳膊扭可是大腿,不得不在打造時剜了奚成鳳的眼睛,卻留下了幸福的微笑鳳就去找當時的住持趙智鳳理論,在群眾的幫忙下,趙智鳳不得不把雞錢賠給了奚成鳳?墒,佛尚且有過,何況當時的趙智鳳還沒有修成正果,他對這件事耿耿于懷,必須要在修造地獄時把奚成鳳放進去。而當時的工匠劉思久平時多受奚成鳳照顧。
好了,相信大家在看完這些后也許還興猶未盡,可是我不得不和朋友們說再見啦。俗話說,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可是有緣的話我們定會在某個地方,某個時間再次重逢。最終,期望大家一路順風。朋友們,再見!
大足石刻導游詞10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各位來到大足石刻,這天將有我帶領大家游覽大足石刻。首先做一個自我介紹,我姓溫,大家可以叫我溫導,也能夠親切一點二直接叫我小溫,其次女人,我對各位來到這兒表示歡迎,并預祝各位旅途愉快。
大足石刻是我們重慶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現存唐宋摩巖造像6萬余尊,與敦煌、云崗、龍門、麥積山四大著名石刻不公保存冠好,藝術精湛,而且到達了中國石刻藝術的巔峰。
我們正在往著名的寶頂山走去,讓我們去一睹觀寶頂山的風采。大家快看,前面就是有名的——千手觀音。千手觀音的1007只手屈伸離合,參差錯落,有如流光閃爍的孔雀開屏。千手觀音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大家想聽嗎?
古時妙莊玉有三們漂亮的色主,長女妙金,二女妙銀,最小的叫妙善,她從小虔誠信佛,出家當尼姑,妙莊王一怒之下,拆廟宇,趕和尚大足石刻導游詞600字大足石刻導游詞600字。驚動了天神?長了五個大膿瘡,醫生說要治此病需親生骨肉的一手一眼配藥才能夠治好,妙善知后,毅然獻出一手一眼,治好了妙莊王的病,如來佛深為感動,賜她千手千眼。
下面,我們再看看另外一組。這些石刻合起來叫《父母恩重經變相》。它把父母養育兒女的過程,從懷孕、臨產、哺乳到兒女長大成人、婚嫁、離別……分別用十一組雕像來表現,每一組表示一個主題,石刻把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都刻畫得十分生動、形象、具體、細膩,并都有文字說明,仿佛在欣賞一幅幅古連環圖畫,大家有這樣的感覺嗎?哈哈。
此外,里面還有的故事很有教育,如:《牧牛道場》、《九龍浴太子》……你們看后必須空受益匪淺!
我帶領大家的參觀到此結束,請大家自由參觀,注意保護文物和持續環境衛生喲!
大足石刻導游詞11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歡迎各位游客朋友們來到大足石刻參觀,我是你們的導游。這天我將帶大家一齊游覽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讓我們一齊去領略大足石刻神秘的風采吧!
大足石刻位于大足區景內,建于唐末、宋初,以佛教題材為主。大足石刻群擁有石刻造像70多處,現存雕刻造像四千六百多尊,是中國著名的古代石刻藝術,是中國晚期石窟造像藝術的代表,大足石刻規模宏大、藝術精湛、資料豐富,可與敦煌莫高窟、云岡石窟、龍門石窟齊名。其中以寶頂山與北山石刻最為著名。
游客朋友們,請大家注意腳下臺階,以防摔倒。寶頂山石刻共有13處,造像數以萬計,其中以大佛灣與小佛灣規模最大。大佛灣、小佛灣是由19組佛經故事組成的大型群雕,各種雕像15000多軀,設計之精巧,竟無一像雷同,主要造像有:“千手觀音”、“臥佛”等等。在這些雕像中,最著名的是被稱為人間一絕的“千手觀音”。此刻我們已經來到這尊佛像面前,大家請仔細觀看。“千手觀音”雕鑿于南宋中后期,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這尊造像在88平方米崖面上,高7。7米,寬12。5米,刻有800多只手。其上下、左右、前后都伸出了手,有的手里拿著斧頭,有的手拿著寶劍,千姿百態。真是名副其實的千手觀音,被譽為“天下奇觀”。這尊雕像集雕塑、彩繪、貼金于一體,狀如孔雀開屏,金碧輝煌。
據了解,關于“千手觀音”雕像,在民間還流傳著一個動人的故事,千手觀音是妙莊王的三公主,因獻一手一眼為父王合藥治病,佛感其孝行,賞還她千手千眼。因此,千手象征其法力無邊,能拯救眾生;千眼象征其智慧無窮,能明察秋毫。
其次,寶頂臥佛是寶頂大佛灣最大的`一尊造像,也是大足石刻最大的一尊造像,全長31米這尊像是橫臥著的,所以人們叫它“臥佛”。佛經里叫“釋迦涅盤圣跡圖”。臥佛頭北腳南,背東面西,右側而臥。兩眼半開半閉,似睡非睡,安祥平靜。在臥佛面前從地里涌出18弟子,或內向,或外向,或合掌而立,或手捧香花水果,或手持如意,或側首佇望,表現了弟子對逝者崇敬厚愛而依依眷戀之情。
游客朋友們,我們這天的游覽即將結束,期望這次游覽能給大家留下難忘的回憶,美麗的大足石刻歡迎您們下次再來,謝謝大家。再見!
大足石刻導游詞12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充滿宗教氣息的大足石刻。我是此次大足石刻之行的導游,那么接下來將由我帶領大家一起走入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始建于唐永徽元年(650年),歷經五代,盛于兩宋,余緒延至明、清,是中國晚期石藝術的代表作品。大足石刻是重慶市大足縣境內主要表現摩崖造像的石窟藝術的總稱,F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摩崖造像多達75處,雕像5萬余身,銘文10萬余字。其中,以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摩崖造像最具特色。整個石刻以佛教題材為主,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寶頂山摩崖造像最為著名,是中國著名的古代石刻藝術。大足石刻題材多樣,內容豐富,儒、釋、道“三教”造像俱全,有別于前期石窟。大足石刻是石窟藝術生活化的典范。大足石刻其規模宏大,刻藝精湛,內容豐富,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在我國古代石窟藝術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被國內外譽為神奇的東方藝術明珠,是天才的藝術,是一座獨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遺產的寶庫,大足石刻于1999年12月1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做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以上便是大足石刻的總體概況,相信大家對大足石刻也有了一定的初步了解,大家是不是開始對大足石刻產生興趣了呢,接下來就請大家隨我一起來到大足石刻最著名的旅游景點之一北山石刻,來領略盛大的'佛教藝術和文化。
北山摩崖造像位于大足縣城龍崗鎮北1.5千米處,造像長約三百多米,造像最初開鑿于晚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歷經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代至南宋1162年完成,歷時250多年,通編為290號,造像的萬尊,以其雕刻細膩、精美、典雅著稱于世,展示了晚唐至宋中國民間佛教信仰及石窟藝術風格的發展、變化,被譽為唐宋石刻藝術陳列館。北山晚唐造像端莊豐滿,氣質渾厚,衣紋細密,薄衣貼體,具有盛唐遺風。尤其是第245號觀無量壽佛經變相內容豐富,層次分明,刻有人物造像539身,各種器物460余件,保存了多方面的形象史料。在中國石窟同類題材造像中首屈一指。
五代作品占北山造像的三分之一以上,是中國此期造像最多的地區,有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其特點是小巧玲瓏,體態多變,神情瀟灑,文飾漸趨繁麗,呈現出由唐至宋的過渡風格。北山宋代造像以觀音最為突出,被譽為“中國觀音造像的陳列館”。這一時期的作品更加貼近生活,體現了宋代的審美情趣。造像具有人物個性鮮明,體態優美,比例勻稱,穿戴艷麗等特點。最具代表性的是第136號轉輪經藏窟,被公認為是“中國石窟藝術皇冠上的一顆明珠”。北山摩崖石刻現存雕刻造像四千六百多尊,其中造像264龕窟,陰刻圖1幅,經幢8座,是中國晚期石窟藝術中的優秀代表,也是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的重要組成部分。
看著這些大氣磅礴,栩栩如生的石刻像,大家是不是也被震撼住了呢,虔誠的朋友不妨在參觀的同時,停下來拜拜,或許能心想事成也說不定喲。除了剛剛大家所看到的北山摩崖石刻外,還有許多不同的石刻。看過這些不同造型的石刻后,相信大家會對大足石刻有充分的了解,對佛教文化也有了更深的體會。總之,論其規模之大,造詣之精,內容之豐富,大足石刻都堪稱是一項偉大的藝術杰作。它既是中國石窟藝術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公元9世紀末至13世紀中葉世界石窟藝術中最為壯麗輝煌的一頁。希望大家能喜歡大足石刻,能對此次大足石刻之行感到滿意,希望大家能再次來到大足石刻游玩。
大足石刻導游詞13
親愛的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這次我是你們的導游,我的名字叫xxx,今天我很高興帶領你們參觀美麗的大足石刻。大足石刻是大足縣石洞寺廟和石刻的總稱。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游景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足石刻始建于公元650年,歷經五代興盛于南宋,綿延于至明清,是中國晚期石窟藝術的代表作品。大足石刻最早被宣布為文物保護單位,多達75座懸崖雕像和5萬多尊雕像。其中,保定山、北山、南山、石磚山和石門山的摩崖造像最具特色。根據行程安排,我們今天主要參觀了保定山崖造像:保定山位于大足縣內城東北15公里處,是在宋代高僧趙志鋒的支持下發掘的,歷時70多年。其中以大佛灣為中心,大佛灣的塑像最大,藝術價值最高,保存最好。在大佛灣東、南、北三壁的懸崖上,有19組佛經變故事的塑像,系統地講述了一批佛經故事,并附有頌詞和經文,就像古代的連環畫一樣,圖文并茂。主要有:《守法像》、《因緣輪六大司》、《廣寶閣》、《華嚴三圣像》、《千手觀音》等。
在這里,我給大家介紹一下“觀世音菩薩”。為了讓我們的后代和未來的游客看到,我想提醒你,攝影是不允許保護觀世音菩薩的。
一般來說,觀音像只要有10只手,就可以稱為“千手觀音”。傳統的`千手觀世音菩薩大多是32手48手,以示觀世音菩薩的32種變相和48種大志。其他所有的手都是以背光的形式表現出來的,達到了“千”的意思。然而,我們的古代藝術家在這個88平方米的懸崖上用1007只手創造了千手觀音,被稱為“世界奇跡”。這雙手修長,千姿百態,金碧輝煌,形成一幅洋洋得意如孔雀的華麗畫卷,耀眼奪目,感覺觀世音菩薩的手無窮無盡,因而你相信觀世音菩薩的全能和無邊法力。千手觀音叫做千眼觀音!坝^世音菩薩”的意思是:守望世界拯救的聲音。到了唐代,為了避免唐太宗李世民這個名字的禁忌,人們在經典翻譯和日常稱呼中常去“石”或“觀音”!扒智а蹮o菩薩”。千手代表保護眾生,千眼代表看時間。
從佛教文化的角度來看,觀世音菩薩信仰緊密結合佛教的理論和實踐,以潛移默化、和諧的方式包容了大乘佛教的許多共性,如強調虔誠的信仰、強調罵人、尊重慈悲、崇拜寧靜的智慧、向往極樂世界等。同時,千手千眼的觀世音菩薩也以其鮮明的個性,特別是千手千眼的象征意義和各種手印、真言、幻視的綜合實施,為佛教信徒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養料,給虔誠的信徒帶來了無限的慈悲、無限的智慧和無限的神奇力量,使他們獲得了依賴、安慰和信心。觀世音菩薩的威嚴與仁慈有機統一,智慧與神通隨時運化,秘法與明教結合靈活,為古今人類克服困難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對于挖掘人的潛能、激發弱者意志、克服重重困難、撫慰創傷、提升境界乃至終極超越等都具有重要價值。
好了,今天的旅行到此結束。謝謝你。
大足石刻導游詞14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你們此次的導游員。在這次行程中,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各位提供導游講解服務,我一定會盡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這次旅游活動中感到開心愉快。現在我們乘坐大巴由重慶市區出發,估計兩個小時以后就能到達我們的目的地大足石刻——寶頂山時刻。在此之前我將就我們的目的地寶頂山時刻給大家進行一個簡要的介紹。
大足石刻是大足縣境內主要表現為摩崖造像的石窟藝術的總稱,以大足縣、潼南縣、銅梁縣、壁山縣為范圍,在此地可賞到代表中國晚期的石刻造像藝術。重慶大足石刻規模宏大,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70多處,總計10萬多軀,其中以寶頂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為著名,其以佛教造像為主,儒、道教造像并陳,規模之宏大,藝術之精湛,內容之豐富,可與敦煌莫高窟、云岡石窟、龍門石窟齊名。
大足石刻建于公元1179—1249年間,歷時70年,沿巖壁開鑿,長500米,造像近萬尊,其中尤以舉世無雙的千手觀音(準確數字是1007只手)和長達31米的臥佛著稱。
1999年12月1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3屆會議上表決通過,將重慶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五處摩崖造像,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重慶大足石刻進入《世界遺產名錄》的行列。
寶頂山摩崖(石窟)石刻距大足縣城東北15千米,石刻創始人為宋蜀中名僧趙智鳳,建于南宋淳熙六年至淳祐九年(1179—1249年),歷時70多年,石刻共13處,造像數以萬計,以大佛灣和小佛灣規模最大。寶頂山是佛教圣地之一,有“上朝峨嵋,下朝寶頂”之說。
大佛灣是幽深的`馬蹄形山灣,雕刻分布在東、南、北三面,趙大師先雕刻小佛灣,然后把小佛灣為藍本,雕刻了宏大的大佛灣。大佛灣是由19組佛經故事組成的大型群雕,各種雕像達15O00多軀,設計精巧,無一雷同,破了“千佛一面”之說。寶頂圓覺洞,為整石開鑿,寬敞如室。洞正壁刻佛像三尊,主佛前有跪菩薩一尊,俯首合十,恭敬虔誠,左右壁為十二圓覺菩薩,跌坐蓮臺,妙麗莊嚴,姿態不一,衣服、肌肉質感真實,似薄紗突身,衣裙流暢自如。壁間刻樓臺亭閣,人物鳥獸,花草樹木,幽泉怪石,近似寫實作品,是大佛灣雕刻的精華。巨型雕有30多幅,著名的有:六道輪回、廣大寶樓閣、華嚴三圣像、千手觀音像、釋迦涅槃圣跡圖、九龍浴太子、孔崔明石經變、毗盧道場、父母恩重經變像、大方便佛報恩經變像、六耗圖、地獄變像等。其中,千手觀音1007只手屈伸離合,參差錯落,有如流光閃爍的孔雀開屏。釋迦涅磐像全長31米,只露半身,其構圖有“意到筆伏,畫外有畫”之妙,給人以藏而不露之美感。九龍浴太子利用崖上的自然山泉,于崖壁上方刻九龍,導泉水至中央龍口而出,讓涓涓清泉長年不斷地洗滌著釋迦太子,給造像平添了一派生機,堪稱因地制宜的典范。
大足石刻導游詞15
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參觀大足石刻。大足石刻始建于唐永徽元年(650年),歷經五代,盛于兩宋,余緒延至明、清,是中國晚期石藝術的代表作品。大足石刻是重慶市大足縣境內主要表現摩崖造像的石窟藝術的總稱,F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摩崖造像多達75處,雕像5萬余身,銘文10萬余字。其中,以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摩崖造像最具特色。大足石刻于1999年12月1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做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北山石刻北山摩崖造像位于大足縣城龍崗鎮北1.5千米處,開鑿于唐景福元年至南宋紹興三十一年(892年-1162年),通編為290號,造像的萬尊,以其雕刻細膩、精美、典雅著稱于世,展示了晚唐至宋中國民間佛教信仰及石窟藝術風格的發展、變化,被譽為唐宋石刻藝術陳列館。北山晚唐造像端莊豐滿,氣質渾厚,衣紋細密,薄衣貼體,具有盛唐遺風。尤其是第245號觀無量壽佛經變相資料豐富,層次分明,刻有人物造像539身,各種器物460余件,保存了多方面的形象史料。在中國石窟同類題材造像中首屈一指。
五代作品占北山造像的三分之一以上,是中國此期造像最多的地區,有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其特點是小巧玲瓏,體態多變,神情瀟灑,文飾漸趨繁麗,呈現出由唐至宋的過渡風格。北山宋代造像以觀音最為突出,被譽為“中國觀音造像的陳列館”。這一時期的作品更加貼近生活,體現了宋代的審美情趣。造像具有人物個性鮮明,體態優美,比例勻稱,穿戴艷麗等特點。最具代表性的是第136號轉輪經藏窟,被公認為是“中國石窟藝術皇冠上的一顆明珠”。
寶頂石刻寶頂山摩崖造像位于大足縣城東北15千米處,由宋代高僧趙智鳳于南宋淳熙至淳年間(1174年-1252年),歷時70余年,以大佛灣、小佛灣為中心,有總體構思組織開鑿而成,是一處造像逾萬尊、在石窟中罕見的完備而有特色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場,它把中國密宗史入后延續了400年左右,為中國佛教密宗史增添了新頁。寶頂山摩崖造像的表現形式在石窟藝術中獨樹一幟,萬余尊造像題材不重復,龕窟間既有教義上的內在聯系,又有形式上的相互銜接,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其資料始之以六趣唯心,終之以柳本尊正覺成佛,有教有理,有行有果,系統完備而有特色。
寶頂山摩崖造像以能懾服人心為其創作原則,借以激發信眾對佛法的虔誠。造像、裝飾、布局、排水、采光、支撐、透視等,都十分注重形式美和意境美。如千手觀音1007只手屈伸離合,參差錯落,有如流光閃爍的'孔雀開屏。釋迦涅磐像全長31米,只露半身,其構圖有“意到筆伏,畫外有畫”之妙,給人以藏而不露之美感,這是中國山水畫于有限中見無限這一傳統美學思想的成功運用。九龍浴太子利用崖上的自然山泉,于崖壁上方刻九龍,導泉水至中央龍口而出,讓涓涓清泉長年不斷地洗滌著釋迦太子,給造像平添了一派生機,堪稱因地制宜的典范。南山摩崖造像開鑿于南宋紹興年間(1131年-1162年),通編為15號,是一處極其重要的道教造像區。
石篆山摩崖造像開鑿于北宋元豐五年至紹圣元年(1082年-1096年),通編為10號,系典型的釋、道、儒三教合一造像區。石門摩崖造像開鑿于北宋紹圣元年至南宋紹興二十一年〔1094年-1151年),通編為16號,為佛教、道教合一造像區,尤以道教造像最具特色。
中國石窟藝術在其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各個時期都積淀了自我獨具特色的模式及內涵。作為晚期石窟藝術代表作的大足石刻在吸收、融化前期石窟藝術精華的基礎上,于題材選擇、藝術形式、造型技巧、審美情趣諸方面都較之前代有所突破,以鮮明的民族化、生活化特色,成為具有中國風格的石窟藝術的典范,與敦煌、云岡、龍門等石窟一齊構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國石窟藝術史。大足石刻題材多樣,資料豐富,儒、釋、道“三教”造像俱全,有別于前期石窟。大足石刻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有重要貢獻。它注重雕塑藝術自身的審美規律和形式規律,是洞窟造像向摩崖造像方向發展的佳例。大足石刻在諸多方面都開創了石窟藝術的新形式,成為具有中國風格和中國傳統文化內涵,以及體現中國傳統審美思想和審美情趣的石窟藝術的典范。大足石刻是石窟藝術生活化的典范。
總之,論其規模之大,造詣之精,資料之豐富,大足石刻都堪稱是一項偉大的藝術杰作。它既是中國石窟藝術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公元9世紀末至13世紀中葉世界石窟藝術中最為壯麗輝煌的一頁。
【大足石刻導游詞】相關文章:
“大足石刻”導游詞11-28
大足石刻的導游詞11-17
大足石刻導游詞02-25
[精選]大足石刻導游詞07-04
大足石刻導游詞03-25
關于大足石刻的導游詞11-09
重慶大足石刻導游詞11-09
優秀的大足石刻導游詞06-13
大足石刻導游詞(推薦)01-09
大足石刻臥佛導游詞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