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好詞>導游詞>中國的世界遺產導游詞
中國的世界遺產導游詞
更新時間:2024-09-26 03:41:14
  • 相關推薦
中國的世界遺產導游詞

  作為一名樂于為游客排憂解難的導游,就有可能用到導游詞,導游詞是導游員在游覽時為口頭表達而寫的講解詞。那么導游詞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國的世界遺產導游詞,歡迎大家分享。

  中國的世界遺產導游詞 篇1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今天有幸和你們一起參觀我們的中華瑰寶——萬里長城。我們參觀的是長城的一部分,是八達嶺長城,希望大家可以在這度過愉快的一天。 長城是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從月球上也可以拍到長城像蜿蜒盤旋的長龍一樣,真是壯觀。從北京出發不過一百里路就來到八達嶺長城,長城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筑成的。城墻頂上鋪著方磚,十分平整,像一條很寬很寬的馬路在古代五六匹馬可以并行。城墻外沿有兩米多高的垛子是成排的,垛子上有了望口和射口,供了望和射擊用。城墻頂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臺,是屯兵的堡壘,打仗時,城臺之間可以發信號。 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你們會不會想起古代勞動人民,這一條條的條石就

  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是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長城是古代人的血汗和智慧凝結成的。

  這樣氣魄雄偉的的萬里長城,難道不是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工程嗎?

  中國的世界遺產導游詞 篇2

  秦兵馬俑導游詞

  朋友們好!我是高思淼,你們叫我小高吧!今天我們來游覽秦兵馬俑博物館。記住游覽時請要保持衛生,不要用閃光攝像頭照相。

  秦兵馬俑至今已挖掘五個俑坑,秦兵馬俑的發現人是楊新平,他是在一次打井時發現的。因剛拿出來受到陽光的強烈照射,所以變了顏色。

  我們先游覽五號坑。看!那面積多大!差不多有13個籃球場那么大。兵馬俑排列也很合理。外圈的兩排士兵作為守護、近殺;在里一圈的騎兵俑也有守護作用;最里頭的.弩兵俑在中間向敵人發箭……這樣發揮了兵馬俑最大優勢。

  接著是四號坑,四號坑兵馬稀少,好像是軍陣后方的守衛兵。

  三號坑兵馬排列相似五號坑,可有五個將軍俑讓人驚嘆:第一個將軍俑右腿跪于地面,兩手動作握著寶劍。第三、四哥也是分別左右腿跪于地面,但手是拔出劍的。第五個從左面看是陜西地圖的樣子,好像表達了它生(生長)在陜西,戰(戰爭)在陜西。看我這記性,都忘了告你們兵馬俑在什么地方了:兵馬俑位于中國陜西西安臨潼,或者你們是外星人,我就要說的是:太陽系地球中國陜西西安。行了,開個玩笑。

  咱們二號坑就簡單看看……

  一號坑在五個坑里最大,面積為一萬四千二百六十平方米。大家發現所有的兵馬俑都身材魁梧。

  這次旅行快樂嗎?有意見提出,因為我是新導游。

  中國的世界遺產導游詞 篇3

  各位游客,你們好!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鑲嵌在江城武漢的一顆耀眼的明珠——黃鶴樓。

  游客們請看,走進大門,“三楚一樓”的牌坊直立在眼前。迎面有一對銅鶴,一只頸首高昂,一只雙目平視,它們將一只烏龜和蛇精穩穩地踩在腳下。

  好,我們再前走幾步,請大家舉目遠望,“白云黃鶴”四個大字正嵌在金碧輝煌的黃鶴樓上,黃鶴樓共有五層。每層高高翹起的棱角上掛著銅玲,輕風迎面拂來,發出清脆悅耳響聲,好像對你表示歡迎。

  我們再往前走,登上了幾十級臺階后,就會進入黃鶴樓了。好,現在我們已經進入黃鶴樓了,請我們向前看,你會看到一幅巨型壁畫——《白云黃鶴圖》,它高九米,寬六米,由七百五十塊彩色陶瓷鑲嵌而成。畫面上是一位仙甕乘著一只仙鶴,手持玉笛,吹奏著黃鶴曲,俯視人間,依依不舍的離去。

  下面我們沿著臺階向上爬就會來到二樓,這里陳列著黃鶴樓縮影模型,各式庭院設計顯得古樸、典雅,別具一格。

  各位游客,接下來我們自由參觀三樓和四樓,一小時后大家集合。

  (一個小時后)游客們,今天的.觀光游覽就要結束了,在黃鶴樓的這段時光希望能成為您武漢之游的永恒記憶。

  中國的世界遺產導游詞 篇4

各位游客:‘

  你們好!

  歡迎來到武漢市最有特色的景點黃鶴樓。我是你們的導游。我一定安排好大家的行程,使大家在這次的旅游活動感到開心愉快。

  下面請大家隨我一起去參觀武漢市最有特色的景點黃鶴樓。

  黃鶴樓建在公元223年,到現在已經有1788年的歷史里,期間建了又拆,拆了又建,現在的黃鶴樓是按清代的樣子筑成的.,在1981年重建,1985年完工建成的。

  各位游客,在黃鶴樓的大廳,最引人注意的要數《白云黃鶴圖》了,它取材于賀鶴登仙的古神話,兼取唐詩"昔人已乘黃鶴去"之意。其實在這幅壁畫后面,還有一個傳說,請大家仔細看看。

  剩下的時間大家可以自由參觀一下,注意不要損壞文物,祝大家玩得開心愉快!

  中國的世界遺產導游詞 篇5

親愛的各位旅客們:

  大家好!

  我是當地的導游,很高興做大家的`導游。

  這次旅游的地方是故宮,由我來當導游,希望大家能快樂地度過這段美好的時光。

  故宮位于北京市區中心,是我國明清兩代的皇宮,我們一起去游覽游覽吧!

  故宮,舊稱紫荊城。我國現存規模古代建筑群。看!還真漂亮,龍椅是不是很豪華?

  她始建于永樂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年,后經多次重建原有布局。占地面積七十二萬多平方米,建筑面積約十五萬平方米,屋宇九千余門余米,長約三公里,四腳矗立風格倚麗的角樓,墻外有寬五十二米的護城河。氣勢宏偉豪華,布局開闊對稱,內外裝飾壯麗輝煌。是我國古代建筑末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xx年,沈陽故宮,作為明清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世界最大的宮殿。

  最后,祝大家玩得開心、快樂。

  中國的世界遺產導游詞 篇6

解說詞: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參觀游覽被譽為“中國十大魅力名鎮之首”的著名僑鄉——和順。我們是大家今天的導游,我叫虞紅艷,大家可以叫我小虞,旁邊的這位是我的搭檔潘朝芳,大家可以叫她小潘,這位是我們的司機劉師傅,他駕駛技術嫻熟,大家對行車安全盡管放心,今天由我們一同為大家服務,希望和順這個世外桃源,能夠帶給大家美的感受,心靈的歸屬,祝大家有個美麗而愉快的旅途。

  關于他名字的由來,有朋友知道嗎?和順位于騰沖縣城西南4公里處,古名叫做“陽溫登”村,因有小河繞村而過,遂更名“河順”,后人借“云涌吉祥,風吹和順”的詩句,以及“士和名順”之意將河順雅化為和順,充分的表現了和順人民對于和諧美好生活的向往。

  和順,是一座歷史悠久,始建于明朝的極邊古鎮。和順鄉西靠老龜坡,西北面對擂鼓頂,西南臨馬鞍山,東北依來鳳山,迷人的小鎮被群山懷抱,山巒蔥綠,數萬年前,這里曾巖漿涌動,現在已是山清水秀,綠樹成蔭,極目遠眺,和順鄉的民居群落,是建筑藝術的奇葩,從東到西,依山而建,錯落有致,綿延一兩公里,河邊的楊柳,碧波蕩漾的池塘,亭亭玉立的荷花,把僑鄉的田園風光裝點得更加嫵媚,著名民國元老李根源先生曾在詩中這樣描述過和順,“遠山茫蒼蒼,近水河悠揚,萬家坡坨下,絕勝小蘇杭”。

  和順之所以成為著名的僑鄉,和騰沖的地理位置是分不開的,騰沖位于云南西部邊陲,毗鄰緬甸,靠近印度,是連接川、滇、緬、印的古代“南方絲綢之路”中國境內的最后一站,和順,就在這“官馬大道”之旁,明朝以來,和順到緬甸開拓事業的人日漸增多,和順外出謀生、求學、經商者的足跡遍及亞太、歐美等十三個國家和地區,現在,和順僑居的華人華僑就有一萬多人,而居住在本鄉的人口僅有6000多人,其中,歸僑和僑眷占全鄉的80%,因此,和順成為了著名的僑鄉。

  各位朋友,請大家往前看,這就是“和順順河”牌坊,穿過牌坊,我們就看到它的背面書寫著“仁里”兩個字,這是我國著名學者、曾任騰越道的趙藩書寫的,說明和順是仁義道德之鄉。此外,東邊雙虹橋頭的“文治光昌”牌坊和西邊雙虹橋頭的貞節牌坊都可以看出和順深受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的影響。 中國第一魅力名鎮紀念碑

  各位請看,這是為紀念和順榮登“中國十大魅力名鎮”,并奪取“中國魅力名鎮展示2005年年度大獎”而樹立的紀念碑。和順獲得“中國第一魅力古鎮”的稱號,有六大獨特的魅力,第一,他是面向南亞的第一鎮,有兩千多年歷史的

  1 南方絲綢之路,連接了中印兩大文明古國,著名的史迪威公路穿越和順。第二,和順是火山環抱的休閑勝地,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第三,生活在這里的和順人世代從大山里出國闖蕩,以大馬幫為連接中印緬的主要交通工具,產生了一批雄商巨賈,行成了亦商、亦橋、亦農、亦儒的獨特生存方式;第四,這里是漢文化與南亞文化、西方文化交融的窗口。西方建筑、南亞建筑元素與云南“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古民居恰到好處的融為一體。第五,和順還是南方絲綢之路上最大的僑鄉,至今和順僑居海外的華人、華僑有一萬余人,并形成了“海外的和順”。第六,和順是六千居民和諧生活的古鎮景區,展現的是令人向往的田園牧歌式的`生活,是一個“活著的古鎮”。各位朋友,和順的魅力,大家游覽后會有更深的體會。

  和順圖書館

  現在在我們面前的是和順圖書館,是全國最大的鄉村圖書館。和順圖書館的形成有著很長的歷史淵源,它的前身是清末和順的同盟會員寸馥清組織的 “咸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閱書報社”。1928年擴建為圖書館,1938年新館舍落成。迄今有藏書七萬多冊,古籍、珍本一萬多冊,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僑聯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如大家所見,圖書館大門上懸掛著黑底金字大匾——和順圖書館,這是和順清末舉人張礪書寫的。二門上的“和順圖書館”匾,由胡適題寫,“文化之津”匾是李石曾題寫的。二門的樣式是仿照蘇州原東吳大學門面建造的三孔西式鐵門,空靈秀美。走進這座清幽靜謐的花園,面對著矗立了近七十年,結構獨特,古色古香的和順圖書館,相信各位的心肯定已經沉醉在這濃郁的文化氛圍中了。前面這棟半亭回廊式二層樓房,就是圖書館的主樓,這是一棟兩層上下五格的中西合璧式建筑,其中第

  二、四格伸出呈六角亭。整個屋架軒敞,柱少梁多,四壁著色素雅,室內通明透亮。主樓的后面是1998年落成的藏書樓,建筑為仿古跨檐式二層樓房,該樓的建成使圖書館的圖書保管及容量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這里的書架和門上的鎖、辦公桌上的印章、桌鐘以及二門的鐵柵欄,都是建館初期和順華僑從國外購置的。許多報刊和生物標本,以及《萬有文庫》等大型叢書,都是從上海經海路過緬甸,肩挑馬駝運到這里。在當時交通極不發達的情況下,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由此可見和順人對文化的執著追求和對公益事業的一片熱枕。抗戰反攻騰沖期間,和順圖書館曾是中國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司令部。

  主樓后面的這幢潔白莊嚴的仿古建筑叫“藏珍樓”,其中有全套《大藏經》(zang)《升庵全集》,數百冊“武英殿叢書”,近千冊《四部叢刊》,另外還有不少古籍善本、珍本,尤以清代木刻版本為貴,大家是不是會由衷的感嘆,不愧是珍藏呢!館內現有藏書7萬余冊,在中國鄉村文化界堪稱第一。堅實的文化根基,孕育出一個個賢人英才。

  2 館內還有新建的景山花園,是為紀念地方教育家李景山先生修建的,同時也是讀者、游人陶冶心胸、以文會友的地方。現在請大家稍作休息,休息片刻之后,就請我的搭檔小潘帶領大家游覽。

  中國的世界遺產導游詞 篇7

  大家好!歡迎你們大家來“兵馬俑”博物館參觀。我是你們的導游xx請大家跟我一起往這邊走。

  我們現在要去參觀1號俑坑,這是最大的一個坑。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我們看坑里的.兵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齊,排成了一個巨大的長方形軍陣,就像是秦始皇當年統率的一支南征北戰、所向披靡的大軍。

  秦始皇自13歲登基時就開始建造秦始皇陵,直到他駕崩前還沒有完工。皇陵建造了38年。這座皇陵墓占地約25萬平方米左右。在這陵墓周圍有守衛了20xx多年、占地2萬畝的兵馬俑方陣。

  現在人們公認秦兵馬俑有三大特點:一是多,現已挖掘出的兵馬俑,分三個坑,約有8000多個武士俑,600多個戰馬俑。充分展示了秦朝統一六國的強大兵力。二是精,大到布局排陣,小到肌膚紋理無不蘊含巧思、一絲不茍。三是美,秦俑陣有令人震憾的壯麗美感、氣勢磅薄、威武雄奇。

  請大家四處觀看,1小時后在大廳集合。祝您旅途愉快。

  中國的世界遺產導游詞 篇8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大家早上好!詩人蘇軾曾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昨天迎接我們的是濃妝妖嬈的西子湖,今天在蒙蒙細雨中這位淡妝素雅的奇女子正向我們緩緩走來。

  說她“奇”,奇在她的“怪”。西湖有“三怪”,分別是:斷橋不斷,孤山不孤,長橋不長。

  斷橋,《白蛇傳》中說,白娘子與許仙雨中在此相逢,借傘定情。因為這段傳奇的愛情,從此來到這座橋上的年輕人都要牽手一起慢慢地走一走。大家看,由于斷橋所處的位置背城面山,處于北里湖和外湖的分水點,所以視野開闊,是冬天觀賞西湖雪景最好的地方。每當瑞雪初晴,橋的陽面已經冰消雪化,而橋的陰面卻還是白雪皚皚,遠遠望去,橋身似斷非斷,西湖十景之一——“斷橋殘雪”就因此得名。此外斷橋又是白堤的終點,從平湖秋月而來的白堤到此中斷。講到這里,或許大家已經明白,原來是“堤斷橋不斷”。

  大家向西望去,這座山就是“三怪”之一的孤山。它西接西泠橋,東連白堤,海拔35米,占地面積20萬平方米,僅以斷橋和西泠橋與陸地相接,孤懸湖中,因此得名。孤山在唐宋年間就已聞名,南宋理宗曾在此興建規模宏大的西太乙宮,把大半座孤山劃為御花園。清朝康熙皇帝又在此建造行宮,雍正改行宮為圣因寺,與當時的靈隱寺、凈慈寺、昭慶寺并稱“西湖四大叢林寺院”。或許有的朋友要問:孤山既是西湖中最大的島嶼,為什么要取名“孤山”呢?這是因為歷史上此山風景特別優美,一直被稱為孤家寡人皇帝所占有,所以稱為孤山。從地質學上講,孤山是由火山噴出的流紋巖組成的,整個島是和陸地連在一起的,所以“孤山不孤”。

  朋友們,現在我們來到了西湖的西岸。長橋樣貌酷似九曲橋,蜿蜒曲折,橋的兩端各有一個小拱,橋身由石板平鋪而成,輕伏在軟緞般的湖面上。著名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十八里相送,依依惜別的地點就在長橋。三年同窗,十八里路,長橋對于臨別的.他倆,還長嗎?你們看,前面的那座長亭,就是他們當年惜別的場所。我們不妨去長亭休息片刻,幸運的話還能見到成雙成對的蝴蝶呢!

  小費聽很多游客朋友已經一路驚嘆西湖果然奇了,怪了。其實西湖還奇了,絕了!接下來,我們要一同去見見西湖“三絕”:風景如畫的汪莊、劉莊、環碧莊。休息好了,我們就馬上啟程吧!

  中國的世界遺產導游詞 篇9

  游客們,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世界遺產黃山風景名勝區,很高興為大家做這次的導游!我叫夏澤浩,大家就叫我小夏就可以了。

  各位游客們有沒有聽過:“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這句話呀!聽過的在聽一次沒聽過的你這次就聽過了。現在我再問一兩個問題,大家有沒有聽過黃山的奇松怪石呀!今天我就帶大家來看看黃山的奇松。

  現在我們來到了黃山松樹長的最多的地方。大家注意看,黃山的松樹能在巖石縫中生存,它們的生命力多么頑強啊!它們形狀眾多,姿態各異:有黑虎松、有龍爪松、有連理松、還有迎客松等松樹,松樹們都是因為它們自己的形狀才得名的呢!迎客松是黃山有名的風景之一,它有名的重點就是它特別的外形:它的.樹干長有7、6米有5個我這么高,它的兩大側枝展向前方,多像一位好客的主人,它粗壯的樹枝就像有力的肩臂一樣,歡迎著每一位上山的游客。等一會兒我們可以盡情的照相,作為紀念。

  黃山的奇觀說十年也說不完。現在請大家盡情的觀賞黃山吧!請大家在游玩的時候,不要亂扔垃圾,不要到危險的地方去。祝大家玩的愉快!今天到此結束,下次有緣再見。

  中國的世界遺產導游詞 篇10

各位游客大家好:

  今天,我們將參觀舉世聞名的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秦兵馬俑博物館位于西安市以東35公里處。法國總統希拉克曾留言說過:“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跡,秦兵馬俑的發現,可以說是第八大奇跡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過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過中國。”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秦始皇陵兵馬俑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被稱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

  秦始皇于公元前259年生于趙國國都邯鄲。13歲繼承了王位。22歲舉行加冕禮親政并平息了嫪毐呂不韋的叛亂。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用10年的時間滅亡了東方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達500多年各諸侯國割據稱雄的混亂局面,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王朝——秦。為封建社會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的迅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秦始皇認為自己“功高三皇,德過五帝”于是各取一字稱皇帝,并希望子孫千世萬世,于是自稱始皇帝。為了鞏固統一,加強統治,他建立了以自己為中心的三公九卿官僚制度,以郡縣制取代分封制,同一法律、文字、貨幣和度量衡,統一車軌,修馳道;統一思想,焚書坑儒;北擊匈奴筑長城,南平百越修靈渠,這一系列的措施,對后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公元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中,暴病死于河北沙丘,同年葬于臨潼驪山的陵墓之中。

  秦始皇帝陵南靠驪山,背面與渭水相鄰。驪山風景如畫,綠樹成蔭。現在我們就來到了秦始皇陵,我們看到的這個巨大的封土堆,就是秦陵了。

  秦兵馬俑博物館是我國最大的遺址性專題博物館。展出的文物距今約20xx多年的秦兵馬俑和銅車馬。秦俑坑是1974年時,由西楊村的幾個農民在抗旱打井時意外發現的。考古學家根據發現時間的先后,把它們編為一、二、三號坑。秦兵俑出土后,以其嚴密的軍事組織,雄偉壯觀的氣勢,精美的雕刻藝術,深厚的文化內涵征服了世界,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1987年12月秦始皇兵馬俑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總面積為2萬平方米。有陶俑、陶馬8000多件。是一座龐大的地下軍陣,也是一座重要的古代藝術寶庫。秦俑坑是秦軍的縮影,它生動的再現了當時秦國兵強馬壯的威武場面。李白在詩中描寫的“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即時對秦軍的氣勢作了生動的描寫。

  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一號坑,它是三個俑坑中面積最大的一個。它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5米,面積14260平方米,相當于兩個足球場的面積。一號坑是由步兵和車兵組成的軍陣。所謂軍陣就是部隊在作戰或駐守時的一種排隊的方式。一號坑是以長方陣的排列方式,由前鋒、主體、側翼、后衛四部分組成。我們現在所看到面東而立的就是前鋒部隊。它一共是3排,每排70件,共210件。南、北、西端各有一排面外而立的武士俑是側翼和后衛,他們是為了防止敵人旁敲側擊和從背后偷襲。中間有38路面東而立的縱隊,是由步兵和騎兵組成,構成了整個軍陣的主體。參觀到這里,可能就有人要問了,他是怎樣制作的呢?我們說親用的制作可以用四句話來形容:“模塑結合、分段制作、入窯燒制、出窯彩繪。”他們是以泥土為原料,模塑結合,再輔以推,捏、刮、刻等技法。溫度一般在950—1050攝氏度之間。

  三號坑位于一號坑以北25米處。面積為520平方米,平面呈凹字形,是三個俑坑中面積最小的一個。共出土四馬、一車和68個陶俑。三號坑陶俑的排列形式是面向內相向夾道式排列。在三號坑中只發現了一種無刃兵器——銅殳。銅殳(shu)是一種用于儀仗的兵器。根據專家推測,這里可能是整個地下軍隊的指揮部。三號坑主要由車馬房、南北廂房組成。車馬房位于俑坑的中部,面對坑道的東門,這樣便于車馬進入。而北廂房位于俑坑的北部。在北廂房內發現禱戰廳。南廂房位于俑坑的南部,它從東向西依次排列著廊坊、俑道、正廳和偏房。它們都有武士俑分立于兩邊,其中以正廳的警衛最多。這里可能是召開軍事會議的場所。這一點也就完全證實了三號坑是一個地下軍隊的'指揮部——軍幕。秦俑坑當中既有“決勝于千里之外”的強大軍陣,又有“運籌于帷幄之中”的將領,可見當時思慮嚴密,布局嚴謹了。而且戰車通身彩繪配上華蓋,車上的成員頭戴單卷尾長冠,應該是級別較高的指揮車了。

  在一號坑以北20米處,是秦始皇兵馬俑的二號坑。它的平面呈曲尺形,面積為6000多平方米,是由步兵、騎兵、車兵和混合兵種組成的軍陣。他一共由四個小的單元構成.第一個小陣是弩兵陣,其中約160個鎧甲俑做跪射狀,170個鎧甲俑作立射狀。臨陣時,可輪番射擊敵人難以靠近:第二個小陣是車兵陣,共有戰車64乘,武士俑192件;第三個小陣是由戰車、車兵、步兵、騎兵混編的縱陣。這四個單元可以有機的構成一個大的軍陣,也可以分開成四個獨立的小的軍陣。它能攻能守,反應迅速,自我保護力強,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反應最快速的一支部隊。

  在二號坑中出土了大量的陶俑,其中有將軍俑、跪射俑、騎兵俑等。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就是一個從二號坑中出土的將軍俑。將軍在軍隊中具有特殊的身份,所以他處處顯得與眾不同。將軍俑頭戴雙卷鹖尾長冠,冠帶在頸下結繩并下垂胸前。將軍俑所戴的冠叫“鹖冠”。據說鹖是一種性情勇猛、善斗的鳥。將軍俑身穿雙重戰袍,戰袍外面的鎧甲形制特殊。雙肩及前后胸共有8個彩綢扎成的花結,象征我們現在所說的軍工章。他腳蹬翹尖靴,雙手相疊置于腹前,顯得儒雅穩健,氣度不凡。他手指前方,仿佛正在指揮千軍萬馬如何作戰。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跪射俑,身穿戰袍,外披鎧甲,頭頂左側挽一發髻,腳登方口齊頭翹尖履,左腿蹲曲,右膝著地,上體微向左側轉,雙手在身體右側一上一下作握弓狀,表現出一個持弓的單兵操練動作。

  現在展示在各位面前的就是秦兵馬俑坑中出土的最引人注目的一把青銅劍了。“青銅”就是銅和錫的合金,因顏色青灰而得名。這把青銅劍已歷經了20xx多年,但是表面并沒有生銹,至今仍然是鋒利無比。在它剛剛出土時,專家們曾經用它一次劃透了20張紙。經過鑒定,發現它表面有鉻鹽氧化層。它采用了鉻鹽氧化技術。鉻鹽氧化技術有兩種:一種是電子鍍鉻,在20世紀30年代由德國人發明。另一種是化學鍍鉻,在我國兩千多年前就已經發明出來了,這一點實在是令人嘆服!

  下面我將要帶領大家前去欣賞的是被譽為“奇中之奇,寶中之寶的秦陵彩繪銅車馬。

  如果說秦俑坑是大中顯武的話,那么銅車馬展廳就是小里透文了。前面的一號車為“高車”。總重為1061公斤。后面的這輛為“鞍車”總重1241公斤。

  我們再來看一下二號車上的華蓋。華蓋最厚處為4毫米,最薄處為2毫米。銅車馬采用了鑄造、鑲嵌、焊接子母扣連接而成的。最為廣泛的是子母扣連接,也就是我們今天所采用的手表鏈的連接方法。像馬龍頭就是由一節金管,一節銀管,采用子母扣連接而成的,裝飾的是纓絡,采用了青銅拔絲法。他們是迄今為止考古史上發現的形體最大、構造最復雜、制造最精美、駕系關系最完整的銅車馬被譽為“青銅器之冠”。

  我的講解就到這里結束了,希望我有限的講解內給大家帶來無限的收獲和快樂!

  中國的世界遺產導游詞 篇11

  大家好,我姓呂,你們可以叫我呂導游,我很榮幸走你們的導游,今天我帶你們去參觀的地方是著名的世界遺產之一――萬里長城。

  萬里長城是世界上修筑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御工程,自工前七八世紀開始,連續不斷地修筑了20xx多年;它也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最長的建筑,總計長度達6500千米;還是中古世界八大奇跡之一,可以與羅馬斗獸場、比薩斜塔相之媲美。百聞不如一見,你們肯定很想去一睹長城的'風采,好,我們現在就出發吧。

  好了,現在我們腳下就是萬里長城,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里。

  我們再向前走,這里有一座城墻,城墻外沿有兩米高的一排排的垛子,是古人打仗的時候用來躲開弓箭用的。垛子旁邊凹下去的就是

  t望口,是用來看敵人有什么動靜的。垛子下面還有一個射口,是用來射擊用的。

  下面可以自由活動。注意:不要亂扔垃圾,要保護環境衛生,不要在城墻上亂涂鴉,要保護好世界遺產的容貌。

  中國的世界遺產導游詞 篇12

  各位游客朋友:

  歡迎你來到舉世聞名的秦兵馬俑。我叫唐宇佳,是你們這次參觀秦兵馬俑的導游,我非常高興為大家服務。

  秦兵馬俑是世界考古最偉大的發現之一,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它位于西安臨潼區,是秦始皇陵墓重要的組成部分。

  你們現在看到的,是最早發現的一號坑,也是最大的,坑里有8000多個兵馬俑。一號坑的'左右后來又各發現了兵馬俑坑,著就是現在的二號坑、三號坑。

  兵馬俑是用泥巴燒制的戰車、戰馬、士兵形狀的陪葬品。秦兵馬俑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軍事博物館。

  讓我們站在高處往下看,這些兵馬俑一行行、一列列、一隊隊,排列的十分整齊;如果仔細看,每一個兵馬俑的臉型、發型、體型、神態都不一樣,反映出古代中國人非常高的智慧水平。

  秦兵馬俑世界珍貴的文化遺產,希望大家能夠自覺的保護它。同時,我們有責任要保護更多的還沒列入世界遺產名單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因為,保護文化遺產就是保護歷史啊!

  今天的參觀就要結束了。秦兵馬俑恭候大駕再次光臨。再見啦,朋友!

  中國的世界遺產導游詞 篇13

  大家好,今天將由我帶領大家參觀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天壇。

  天壇位于北京正陽門東南側,始建于明朝永樂初年,至今已有近600年的歷史。天壇是明清兩朝皇帝祭天和祈谷的場所,是中國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形制最完備的的古代祭壇建筑群。天壇平面布局呈“回”字形,北圓南方,象征天圓地方。天壇分為內,外壇兩部分,每年孟春祈谷大典在祈谷壇舉行,冬至祭天在圜丘壇舉行。明清共有22位皇帝在這里舉行過祭祀大典。

  天壇不但以精美的古代祭壇建筑群聞名于世,也是北京城內最大的園林景觀。占地面積有273公頃,植被覆蓋率達89%。100年以上的古樹名木就達3600余株之多。在1998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明朝天壇主要分為兩個時期,一個是天地合祀時期,一個是天地分開祭祀的時期。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在營建北京宮城的同時,建天地壇。初建時為天地合祀,稱天地壇。主體建筑有大祀殿。有9位明朝皇帝在天地壇舉行過合祀天地大典。嘉靖年間,將天地合祭改為天地分祭。在原有的大祀殿的南面建圜丘,專門祭天。又在北京城的北郊建了方澤壇,祭地;東郊建朝日壇,祭日;西郊建夕月壇,祭月。嘉靖十七年時,把原來的大祀殿改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三層圓形攢尖頂,更名為大享殿。三層圓頂又分別鋪蓋成了綠色、黃色、藍色,三色琉璃瓦,在這里舉行大享禮。

  清代乾隆皇帝對天壇的禮制、建筑進行完善和相應的改變。主要有六項:

  第一,改建齋宮。第二,改天壇的內外壇墻為“夯土磚包墻”。第三,擴建圜丘。第四,把祈谷壇大享殿改稱祈年殿,三色琉璃瓦統一成今天我們看到的藍色。第五,在天壇西側增設圜丘壇門,兩壇兩門,規制更加嚴謹。第六,改建皇穹宇。將重檐改稱單檐。我們今天看到的天壇祈年殿是光緒年間重建的。

  1918年新年元旦天壇對外開放。抗日戰爭時期,日軍曾在天壇駐扎;解放前期,天壇曾經是國民黨軍隊的彈藥庫。園內雜草叢生,昔日皇帝祭天的神壇已經面目全非。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對天壇進行了大規模的清理,部分建筑進行了修繕。使得天壇煥然一新。形成了以“一、三、五、七、九”為特點的建筑布局。

  一,一條明顯的中軸線。

  三,三道壇墻。內壇墻;外壇墻;圜丘、祈谷之間的隔墻。

  五,五組建筑。圜丘壇建筑群;祈谷壇建筑群;齋宮建筑群;神樂署和犧牲所建筑群。

  七,七星石。

  九,九座壇門。外壇墻兩座,一座通往圜丘壇,一座通往祈谷壇。圜丘壇周圍四座,泰元門;昭亨門;廣利門;成貞門。祈谷壇東、西、北三座。東天門,西天門,北天門。

  現在我們的位置是在成貞門。抬頭向北望去,可以看到一條長長的路,它連接著皇穹宇與祈谷壇建筑群。這條路,叫海墁大道,又叫丹陛橋。全長108丈,中間是神道,東側是御道,西側是王道。之所以稱為橋,說法有兩個:第一種說法是因為它南低北高,有步步高升的意思,與天相連,所以叫橋。第二種說法是因為這條路的下面靠北建有走牲口用的通道。這個通道還有個別稱,叫鬼門關。因為這些牲畜是祭天的貢品,一旦經過這個通道,就再也無法生還,所以得名。在丹陛橋的北側偏東,有一個平臺,這里叫具服臺。是皇帝舉行祈谷大典時,臨時在這里休息,換衣服的地方。祈谷壇就位于丹陛橋的最北面了。

  進入祈年門,我們就看到了,著名的祈年殿。上殿下壇。殿高九丈九尺九寸九分。殿頂為圓形三重檐攢尖頂,頂部有鎏金寶頂。天青色琉璃瓦,象征“天”,殿內有蟠龍藻井。

  祈年殿是用28根巨柱環繞支撐。形成內、中、外三圈。內圈4根龍井柱,柱間以東南西北的順序,象征春夏秋冬。中圈12根金柱,隔出的12個柱間代表一年12個月,加上12根柱位,是24,代表一年的24個節氣。外圈12根檐柱,隔出的12個柱間,代表一天12個時辰。祁年殿內中間北部,放有一個方形高石臺,上面擺放的是皇天上帝牌位。東西兩側的方形石,擺放的是清代列祖列宗的神牌。

  出了祈年殿,在祈谷壇的北側,還建有一座五開間的大殿,叫皇乾殿。永樂年間建成,在天地壇時期它被稱作叫“天庫”,是專門存放祭祀天地神牌的.地方。明嘉靖年間,天地分開祭祀后,皇乾殿專門放大享殿所需要用到的神牌。清朝乾隆年間將原來黃色琉璃瓦的頂,改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天藍色琉璃瓦。

  祈谷壇南側東西兩邊還有兩個配殿,面闊九間。里面原來放的是日月星辰、風雨云雷、五岳五鎮、四海四瀆、山川太歲等的神牌。明嘉靖改制后這些牌位都移到了先農壇。現在是供游人參觀的展室。

  祈谷壇東門外有一條通脊連檐的長廊,共72間,又叫七十二連房。長廊把祈年殿和神廚、神庫連接在一起,是古代舉行祭祀典禮時運送祭祀物品的通道。現如今已經成為人們休息、娛樂的場所了。

  長廊的東南側,有八塊大青石,石頭是人工雕刻成“山形”,叫七星石。這里是八塊石頭,為什么叫七星石呢?那是因為最初在明朝嘉靖年間,有道士稱,大享殿東北方空曠,不利于皇權穩定和皇帝萬壽,于是皇帝把7塊石頭放在這里是象征北斗七星。到了清朝,清朝皇帝認為,這七塊石頭代表東岳泰山得七座山峰。康熙皇帝派人考察泰山七峰的發脈,最后認定泰山發脈于東北長白山,乾隆皇帝在東北方向再加一塊小石頭,象征長白山。寓意滿漢一家,江山一統。

  今天,蒼穹下屹立的祈年殿,依然矗立在郁郁蔥蔥的松柏林間,還是那樣的高貴、神圣,祈年殿的“祈”為祈禱,“年”為谷子成熟的意思、意為祈禱有個好年景,能五谷豐收。

  天壇的概況和祈年殿就給大家講到這里,借祈年殿吉祥的名字,我衷心祈禱大家今年在各個方面都能有所收獲。謝謝!那天壇的祈谷壇建筑群就給您介紹到這里。

【中國的世界遺產導游詞】相關文章:

中國的世界遺產導游詞06-26

關于中國的世界遺產導游詞10-10

中國的世界遺產導游詞15篇09-11

中國世界遺產導游詞14篇01-08

中國世界遺產導游詞5篇01-04

中國世界遺產的作文01-19

世界遺產的導游詞11-22

世界遺產導游詞01-18

世界遺產導游詞01-12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日韩亚洲欧美在线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色 | 日本乱偷中文字幕视频 | 综合国产在线中文字幕 | 亚洲字幕中文在线乱码AV | 亚洲综合区夜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