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名專門引導游客、助人為樂的導游,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導游詞,導游詞是導游員進行實地口語導游的基礎和前提。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導游詞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廬山景點導游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廬山景點導游詞1
廬山會議舊址位于牯嶺東谷擲筆峰麓。右依青山,左靠碧溪,蒼松翠柏,紅花綠草,溪水潺潺,環境優美。是一幢布局嚴謹對稱,氣氛莊嚴肅穆的建筑。
這幢建筑始建于1935年,1937年竣工。系民國時期“廬山三大建筑(傳習學舍、圖書館、廬山大禮堂)”之一——廬山大禮堂。平面呈“丁”字形,長39.7米,寬30.9米,高16.8米,上下兩層,總建筑面積約4000平方米。單檐鐵瓦。屋面與墻體相接處有1米左右的檐口,覆以藍色琉璃瓦。房屋四周墻上裝有高大鋼窗,采光極佳,室內富麗堂皇。建筑坐東朝西。正面建筑處理很有特色,正面入口為三扇拱形大門,與中國的古城門相似。
二樓的正面為五個大型的聯為一體的鋼窗,在功能上使室內形成封閉式的內廊,同時也體現了建筑藝術的時代氣息。整個建筑充分體現了中西合璧的特色,氣魄雄渾,格調高邁,顯露出沉靜、明麗的`色彩基調。在湛藍的天空下,它背依青山,旁臨碧溪,聳立在蒼松翠柏之中,顯得分外的莊嚴。這幢建筑自誕生那天起,就閃爍著道道奇異的光彩,為世人所矚目。蔣介石曾多次在這里向國民黨的軍官們訓話,當年這里成了蔣介石培養和訓練骨干的重要基地。
新中國成立以后,重修改名為“廬山人民劇院”,外表壯觀,內飾華麗,氣魄雄渾,使整個建筑更加充分體現了中西合璧的特色。自1959年開始,中共中央曾在這里召開過三次重要會議。即1959年的中國共產黨八屆八中全會,1961年中央工作會議和1970年九屆二中全會。
這三次重要會議都由毛澤東同志主持,在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上都產生過重大影響。廬山會議舊址見證了風云變幻的歷史時刻,在這里我黨做出了一系列關系國家興衰、個人榮辱的重要決策,期間留下的經驗和教訓都是寶貴的精神遺產,值得深刻總結和記取,這里是具有重大革命歷史意義紀念地。
現在,這里已辟為廬山會議紀念館,作為廬山政治名山重要標志、重要的文化景觀,至今仍保持著當年中共中央九屆二中全會時的會場原貌。沿門前石階步入“廬山會議”舊址大門,迎面可見絳紅色帷幕上鑲嵌著金光閃閃的“廬山會議舊址”6個大字。二樓是影劇大廳和休息室。
影劇大廳即是當年“廬山會議”的會場,大會主席臺依然保持著當年中共中央九屆二中全會時的原貌。休息室則辟為展廳,展示著毛澤東、劉少奇、朱德、鄧小平、彭德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廬山活動的珍貴實物、照片、材料。一部紀錄片——《廬山煙云》,將三次廬山會議剪輯匯編,在大廳里循環放映,給參觀者以歷史感及身臨其境之感。
1996年,廬山會議舊址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廬山景點導游詞2
朋友們,你們到過廬山嗎?也許到過,去過廬山的朋友們,廬山秀麗的風景一定給你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去過廬山的朋友,終們最喜歡的也許是“險峰”,也許是“花徑”,也許是“云霧”,而我最喜歡的卻是廬山的“仙人洞”,又名“佛手”。
我隨爸爸、媽媽駕車從九江市來到廬山腳下,抬頭向上仰望,啊,多美呀!一座座山峰好像一個個亭亭玉立的綠衣仙女,手拉著手站在那兒,笑著向游人致意。我們駕著汽車,在銀蛇般蜿蜓盤旋的山間公路上奔馳著。車才行到半山腰,天忽然變得陰沉沉的,細如牛毛的蒙蒙細雨飄下來了。廬山的公路很陡,有三百九十六個變道,八十多個陡直的'坡,很難上,這個數據據說是毛主席上廬山的時候拿了六盒火柴,大家都知道每盒火柴里有一百根,毛主席坐在汽車上,每過一個變道就擦著一根,最后擦著了四盒余四根,所以是三百九十六個彎道。這時,山上起了霧,到處變得迷迷蒙蒙,整個廬山好像披上了一層層薄薄的白紗,真給人一種“不識廬山真面目”的神秘感覺。為什么廬山的夏天很涼爽呢?因為廬山的道路兩旁有很多沙松樹籠罩著。聽導游說,這些沙松樹是蔣介石派直升飛機從空中播下來的樹種,所以廬山的夏天很涼爽。
霧越來越大,天地像被一張巨大的紗帳籠罩著。濃霧之中,游人雖然近在咫尺,也只能聽到聲音,而不見身影。山谷中的小溪在我們腳下流淌,“叮咚”,小溪悅耳的歌聲在山中間回蕩著。我向前張望,尋找它的去向,它卻鉆進了霧里,消失了身影,濃霧使空氣變得濕潤而清涼。
我們來到山頂,雨過天晴,蔚藍的天空飄著幾朵白云。我們來到“佛手”。聽導游介紹我才知道“佛手”的來歷,當年呂洞賓在這里修道成仙時,險些被妖魔把手打斷,呂洞賓的這只手變成一塊石頭在洞頂的上方,所以又名“仙人洞”,仙人洞長二十幾米,高十幾米,是一天然形成的洞穴,洞非常小,可洞里的景色非常美,洞里有一些石穹筍,在燈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美麗,洞里有一個呂洞賓修煉的坐臺,還有一個小池子,水很淺很淺,里面是天然的泉水。洞外有一塊寫著“佛手”的石刻,我們在那里合影留念。
廬山是一個美不勝收的地方。我喜愛廬山,更喜歡上廬山看到的第一個景點——仙人洞。
廬山景點導游詞3
廬山會議舊址是國務院1996年公布的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稱廬山大禮堂,建于1937年,系民國時期廬山三大建筑之一。解放后,更名為“廬山人民劇院”,成為廬山人民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在當代中國歷史上,中國共產黨先后在此召開了1959年中共中央八屆八中全會、1961年中央工作會議、1970年中共中央九屆二中全會。三次廬山會議在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上都產生了重大影響。這是一處具有重大革命歷史意義紀念地,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場所。
廬山會議舊址陳列展示結合現有空間環境,合理布局,充分運用最新理念,采取聲、光、電、多媒體、影視等綜合手法,展示三次廬山會議相關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突出反映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廬山從事的.革命實踐活動。全面恢復中共九屆二中全會的會場原貌,真實地再現了歷史。循環播放專題資料片《歷史的回眸》,資料翔實,豐富,以高品位的思想教育為主題,是開展思想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極好素材。整個展覽融思想性、科學性、藝術性、參與性于一體,具有極強的感染力,適應現代觀念和旅游的需求。
廬山會議舊址作為重要的文化景觀之一,以其獨特的陳列方式、深厚的歷史吸引世人的注目,充分發揮了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功能作用,體現了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成為紅色旅游線上的一個新亮點。
廬山景點導游詞4
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廬山,歡迎你們來到及其美麗的廬山,我叫謝雨辰大家叫我小帥就可以了。
廬山以雄、奇、險、秀,文明于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巒、噴雪鳴雷的銀泉飛瀑、瞬息萬變的云海奇觀、俊奇巧秀的園林建筑,展現廬山無窮的魅力。
廬山云霧是廬山唯一的一大奇景。廬山云霧有時絲絲縷縷,有時朦朦朧朧,更多時候是鋪天蓋地涌來,讓人措手不及,很難分東南西北,所以蘇軾說不識廬山真面目的`感嘆。廬山平均每年有霧天一共有192天。云霧常年來臨,如果你來廬山看到霧,看不到了景色千萬不要遺憾,這可是廬山送給你的喲!
廬山景色優美,看也看不夠,現在請大家來欣賞廬山的美景吧!但是請不要亂扔垃圾哦!祝大家旅行愉快!
【廬山景點導游詞】相關文章:
廬山景點導游詞06-12
廬山景點導游詞15篇12-10
廬山景點導游詞14篇06-19
廬山景點導游詞2篇06-19
經典廬山導游詞07-26
廬山導游詞12-20
廬山的導游詞01-27
廬山導游詞12-02
關于廬山導游詞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