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實用文>活動方案>學校勞動教育活動實施方案
學校勞動教育活動實施方案
更新時間:2024-01-24 08:45:41
  • 相關推薦
學校勞動教育活動實施方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開展,我們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內容和形式都要圍繞著主題來展開,最終達到預期的效果和意義。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寫才規范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校勞動教育活動實施方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有關文件精神,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主要目標

  總體目標。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勞動品質和積極的勞動態度、勞動精神,明白“生活靠勞動創造,人生也靠勞動創造”的道理,培養勤奮學習、自覺勞動、勇于創造的精神和勞動實踐能力,理解和形成馬克思主義勞動觀。

  具體目標。用3年左右時間統籌資源,推動建立課程完善、資源豐富、模式多樣、機制健全的勞動教育體系,形成普遍重視勞動教育的氛圍。重點打造1所本科高校教學實驗農場、10個職業院校實習實訓基地;遴選10個勞動教育示范縣(市、區),遴選立項100個省級勞動教育實踐基地、300所省級勞動教育項目試點學校,以點帶面,實現“校校有場地、縣縣有基地”,帶動全省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深入開展。

  二、實施途徑

  在課程教學中融入勞動教育。發揮學校在勞動教育中的主導作用。幼兒園階段要在生活中注重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鼓勵幼兒承擔力所能及的勞動任務。義務教育階段要將勞動與技術、信息技術課程以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勞動實踐教育的重要渠道,充分結合當地資源開發開設家政、烹飪、手工、園藝、非物質文化遺產藝術特色等勞動實踐類拓展課程。普通高中應結合當地產業和學生需求,開發豐富的職業技能類選修課程。職業院校應結合學生專業特點及當地產業發展需求,以實習實訓課為主要載體開展勞動教育,在跟崗實習、頂崗實習、生產實習、工業勞動、志愿者服務、社會實踐中加強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能力的培養。普通高校要結合學校自身培養定位,根據學科專業特點,將大學生專業實習實踐活動與勞動教育結合起來,服務社會,不斷推進勞動教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明確勞動教育培養目標,設置勞動教育必修課程,結合學科專業課程特色,融專業教育、生產勞動教育、日常生活勞動教育、公益勞動和創新創業教育于一體。探索實施勞動實踐教育,可邀請農技人員、農業種植能手等到學校面對面、手把手傳授農業生產知識和技能。鼓勵有條件的學校開設創客空間,引導學生以項目學習的方式,進行創意制造實踐。

  在校內活動中嵌入勞動教育。

  在學校日常運行中滲透勞動教育。設立宿舍管理、食堂幫廚、快遞收發、校園綠化等勤工助學崗,引導學生走進勞動一線。積極組織學生參與校園衛生保潔和綠化美化,把學校草地、花壇、食堂、餐廳、宿舍、文體設施等作為學生接受勞動實踐的場所,明確學生承擔力所

  能及的學校日常管理、清潔衛生事務,參與校園綠化管理、文體設施清潔、學生宿舍整理、食堂餐廳保潔、餐具清洗等。有條件的學校可開辟“校園農場”,設立校本勞動技能培訓基地或“田園課堂”,適當開展種養勞動實踐。結合植樹節、學雷鋒紀念日、五一勞動節、農民豐收節、志愿者日等,組織學生開展與勞動實踐有關的活動,或到“校農結合”基地開展勞動實踐。高校應當設置勞動實踐月或實踐周,在實訓實踐中積極開展勞動教育,明確學分計算方式。各級各類學校要廣泛組織以勞動教育為主題的班團隊會、勞模報告會、手工勞技展演,提高學生勞動意識。

  在家庭生活中強化勞動教育。

  發揮家庭在勞動教育中的基礎作用。家長要引導和鼓勵孩子主動承擔家務勞動,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幫著做,弘揚優良家風,參與孝親、敬老、愛幼等方面的勞動。幼兒園要引導幼兒掌握自主穿衣、吃飯、如廁、收拾玩具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協助家長完成擇菜、澆花、擺放碗筷等簡單的家務勞動。中小學可根據各年齡階段學生特點,安排學生適量的勞動家庭作業,保障中小學1至2年級家庭勞動實踐每周不少于2小時,其他年級不少于3小時。職業院校和普通高等學校要明確學生生活中的勞動事項和時間,納入學生日常管理工作。勞動家庭作業以鼓勵學生在家庭中立足自己的事自己做,并適當幫助父母或其他長輩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為主。小學低年級學生家務勞動以整理內務為主。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和中學生以內務整理、洗菜、煮飯、炒菜、洗碗、洗衣、家庭衛生保潔、購

  物、器具修理等日常家務勞動為主。中小學生每學年有針對性地學會1至2項生活技能。學生參加家務勞動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況要按年度計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密切家校聯系,轉變家長觀念,讓家長成為孩子家務勞動的指導者和協助者,形成勞動教育合力。

  在社會實踐中拓展勞動教育。

  將社會實踐納入學校的教學工作計劃,小學、初中、高中每個學段都要安排一定時間的農業生產、工業體驗、商業和服務業實習等勞動實踐。小學高年級以上校外勞動每學年不少于1次;高校結合專業實習實踐開展校外勞動每學期不少于1次。中小學每學年設立“千村萬戶”勞動實踐月或勞動體驗周,讓學生利用寒暑假走進田間地頭與農民一起勞動。充分利用勞動實踐教育基地、素質教育基地以及其他社會資源,結合團隊日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加強城鄉學生交流,組織學生學工學農。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走出教室,參與社會實踐,如公益活動、志愿服務、勤工儉學、職業體驗活動等。普通高校和職業院校要立足自身的辦學定位,結合鄉村振興、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重大戰略以及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需要,積極探索適應當前環境和條件的勞動教育內容和方式;發揮學生專業特長,以勞動互助和服務社會的方式,設立促進學生勞動情感養成、勞動能力提升的系列勞動教育品牌引領項目。

  三、基本要求

  統籌課程設置。

  義務教育階段1至4年級學生每學期分別至少完成1個主題活動,5至9年級學生每學期分別至少完成2個主題活動。普通高中一年級開展學生發展指導教育,二年級和三年級上學期開展社會實踐、研究性學習等主題活動,每個主題活動要盡可能兼顧多種活動方式,整合實施。普通高校應圍繞或依托專業實踐、創新創業、社會實踐等開展各種勞動教育活動。職業院校應以實習實訓課為主要載體開展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等專題勞動教育。

  統籌課時安排。

  中小學勞動教育必修課每周不少于1課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總課時中,安排一半以上時間采取社會服務、設計制作、職業體驗等方式開展勞動實踐活動。職業院校專題勞動教育必修課不少于16學時。普通高等學校可在已有課程中設立勞動教育模塊,也可以專門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本科階段不少于32學時。在保證課時總數的前提下,根據實際需要,分散或集中安排課時,相關專題活動可以與地方課程、學校課程融合實施。小學三年級以上可設勞動日,每月1次;也可設勞動周,每學年1次。

  統籌專業融合。

  堅持與各學科教育教學融合推進,積極推進跨學科實踐教育,結合學校發展特色和課程建設計劃,對綜合實踐活動主題進行組合、優化和再開發,建構具有地域及學校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項目。中小學要加大對學生勞動觀念和態度培養,動手操作和勞動技能訓練。職業院校要結合專業人才培養,圍繞就業創業,注重培養“干一行愛一行”的敬業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普通高校要將勞動教育與專

【學校勞動教育活動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學校勞動教育活動方案08-11

學校體育活動實施方案04-23

勞動教育活動方案05-08

學校消防宣傳月活動實施方案11-15

勞動教育活動方案通用01-21

小學勞動教育活動方案05-06

小學勞動教育活動策劃10-07

勞動教育活動周方案11-14

勞動教育主題活動方案11-23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ⅤA制服丝袜一区二区 日本乱码伦电影 |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 | 日本一本区免费中文高清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07 | 五月婷婷国产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综合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