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實用文>講話稿>傳承孔子精神的國旗下講話
傳承孔子精神的國旗下講話
更新時間:2024-06-11 12:04:43
  • 相關推薦
關于傳承孔子精神的國旗下講話

關于傳承孔子精神的國旗下講話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是9月28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我們要紀念一個人,他姓孔,名丘,字仲尼,世人尊稱孔子。是的,今天,就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誕辰2565周年的紀念日。

  孔子,生于山東曲阜。15歲時,他立志做學者。27歲時,他開始創辦私人學校。此后,孔子擁有了較高的聲譽。 51歲時,擔任魯國首都的市長“中都宰”,政績卓著。55歲至68歲,孔子經歷了長達的周游列國,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孔子回到魯國后,很受尊敬,享受國老的待遇,專修詩書禮樂。公元前479年,孔子73歲時去世。

  孔子從小生活坎坷,三歲那年父親就去世了,他干過許多臟活、累活、看過倉庫,喂過牲口……但無論他干什么活,他都沒有忘記做學問。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他找到了學習的快樂,成為當時頂級的大學問家。

  孔子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因為孔子好學、活學、博學,被后人尊為萬世師表!

  親愛的同學們,現在,我們學校正在開展讀書節活動,讓我們在讀書活動中學習孔子,做有德之君子,做好學之才子,做博學、活學之學子。請記住,書就是知識,書就是智慧,書就是幸福,書就是光明。讓我們的'身心浸潤在書香里,讓我們成為智者,讓我們的夢想成真,讓我們因為讀書而成為最快樂的人!

關于傳承孔子精神的國旗下講話2

同學們、老師們:下午好!

  今天是9月28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誕辰2561周年的紀念日,孔子是什么人呢?大家一定會說是孔圣人嘛,誰不知道? 然而孔子自己卻說得很清楚,“若圣與仁,則吾豈敢”(《論語·述而》)!孔子你不是圣人,是什么人? 老師從孔子的言論中找到了答案。

  第一,他說自己是普通人。

  他老人家兩次在《論語》里說了,“吾猶人也”,他說自己是普通人。就是說,我也是個人,與你,與他,與我們大家沒什么兩樣。

  那么,孔子是普通人嗎?是,他和普通人一樣,有個名字。孔子,名丘,字仲尼,尊稱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活了73歲。9月28日,剛好是孔子生日紀念日。

  孔子說, “吾少也賤”。我的童年是很苦的,很卑賤的。孔子三歲那年父親就去世了,此后,他的一生很不順。不過,窮人的.孩子倒是早當家。這種苦,這種不順,反倒使他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人。“故多能鄙事”所以會干許多臟活、累活、苦活、下賤活。孔子當過季氏的家臣,看倉庫,喂牲口,做會計無論他干什么活,他都沒有忘記做學問。他一邊干活,一邊學習,“學而時習之”,終于自學成才,成為當時頂尖級的大學問家。“君子多乎哉?不多也”,那些出身高貴、生活優越的貴族子弟(君子),飯來開口,衣來伸手,用不著親自干活,哪會這么多本領多?不能吧!可見,本領、學問是做出來的!孔子雖是普通人,但他并不普通。

  第二孔子是好學之人。

  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孔子關于“好學”的名言是:“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跟我讀);“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吾十有五而志于學”。直到晚年,依然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可謂活到老,學到老。

  孔子不但好學,而且博學。什么都學,學無常師,沒有老師,也沒有學歷和文憑,自學成才的,多才多藝。《論語·子罕》記載了一件事:有個村民評論孔子,說是“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他說孔子這人太偉大了,博古通今,沒辦法稱他是哪一門學科的專家。

  孔子是好學的,也是博學的。更重要的是,他活學。他認為“三人行必有我師”,生活中處處有學問,你可以跟任何人學,好人身上可以學,壞人身上也可以學,吸取教訓嗎。但是,跟誰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活學活用,舉一反三。正因為孔子好學、博學、活學,才被后人尊為萬世師表!

  同學們,我們學校也正在開展“讀經典書,立君子品”的讀書活動,讓我們在讀書活動中也來學做孔子,做有德之君子,做好學之才子,做博學、活學之學子。

關于傳承孔子精神的國旗下講話3

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高二的xx。我今天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繼承傳統美德,弘揚民族精神》。

  《周易》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作為一個中國人,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就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人定勝天,銳意進取,浩然正氣,居安思危,愛國愛民等等,都是我們民族脊梁在不斷變化著的社會實踐中,面對各種矛盾和危機逐步積累起來的,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自覺意識。這種自覺意識以危機感為基礎,寄托著以天下為己任的強烈歷史使命感。從而匯聚成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長江”與“黃河”,在世界的東方一路前行。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繼承傳統美德,弘揚民族精神,我們義不容辭。

  列寧說過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只有知之深才能愛之切。孟子提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說是集中的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氣節。古往今來,多少仁人志士為維護祖國的榮譽和民族的尊嚴,在愛國和氣節方面為后人做出了榜樣。諸如,卓有見識的林則徐,為革命獻身的譚嗣同,推翻帝制的孫中山,橫眉冷對千夫指的魯迅,抗日獻身的張自忠以及無數為國捐軀的共產黨人,都體現了這一民族愛國精神,他們,是中華民族之魂。浩然正氣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歷久不衰、執著追求的完美精神品質。南宋文天祥的《正氣歌》以其浩然正氣與南宋朝廷茍且偷安的邪氣斗爭,與元統治者的威脅利誘斗爭。共產主義者李大釗要為人間留正氣,大義凜然,犧牲在張作霖的屠刀下,著名詩人朱自清臨終前雖貧病交加,也以其浩然正氣餓死不領美國糧……祖國再窮,我也要為他奮斗,為他服務,這是一切愛國科學家的心聲,身處國外科學家相繼回歸祖國,要為新中國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錢學森面對美國方面的關押,軟禁和監視,毫不動搖;華羅庚放棄在美國被重金聘用的工作;李四光謝絕英國老師讓他攻下博士學位再回國的勸告……以上種種實例,彰顯著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它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所在。

  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立于不敗之地,必須要有奮發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決定了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在前進道路上的努力方向。斫梓染絲,功在初化,說明一個人的成長,與其少年時代有密切聯系,歷史上少年大志者不乏其人,19歲的周恩來所作的《大江歌罷掉頭東》,也體現了他改造舊中國的遠大志向,可謂是少年壯志凌云。當個人,民族,國家處于逆境時,更應奮發立志。司馬遷曾總結,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違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300篇大抵賢圣發憤之所為作也,這些是發奮勵志的最好例子。臥薪嘗膽的故事,更顯現了從逆境中走出來的可貴精神,迭經憂患的中華民族始終堅強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臥薪嘗膽的志向,多難興邦的信念,堅韌不拔的精神起了很大的激勵作用。有志者事竟成,但這志唯有以天下百姓和國家民族為出發點,為歸屬,才符合傳統的民族精神,才能宏大高尚。奮發勵志既要從大處著眼,又要從小處著手,從自我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在人生途中不斷的砥礪操行完成大志,這就要求我們胸懷鴻鵠之志,中流擊水,發憤圖強。

  中華民族文化遺產極為豐富,這與古人的勤學是分不開的。錐刺股是先秦縱橫家蘇秦好學的故事,蘇秦為吸取廣博知識夜以繼日,發奮苦讀,當困乏時,以錐刺腿,用來振發精神,堅持學習;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蘇軾的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都說明勤學的道理。讀書光好學還不夠,還需善于好問,孔子從小入太廟每事問,他主張疑思問,不恥下問;荀子把不知則問和不能則學相提并論;王沖更是指出,“智能之士,不學不行,不問不知”。他們都把學和問聯在一起,不學不問怎能成為學問家。學,貴在問,這樣才能有所提高,有所超越,由此看來,勤學好問對我們的中學生來說是尤為重要的,這要求我們在學習中多思考,大膽質疑,逐步形成勤學好問的習慣。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讓我們珍惜當下,做好自己,為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貢獻自己的一份青春力量。

  我的國旗下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傳承孔子精神的國旗下講話】相關文章:

傳承紅船精神作文12-14

傳承英烈精神心得體會11-16

《傳承好家風,弘揚好家訓》國旗下的講話范文06-09

傳承工匠精神演講稿01-07

傳承紅色經典國旗下演講稿06-08

傳承的作文03-04

孔子經典句子03-08

孔子經典名言12-29

孔子的語錄11-30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久久国产91精品 | 日韩精品福利视频第一区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不卡 | 亚洲欧美久久网站 |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视观看 | 婷婷丁香五月天欧美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