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1
《小英雄雨來》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兒童雨來掩護交通員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爭的故事,歌頌了抗日根據地兒童熱愛祖國、勇敢機智地和敵人斗爭的優秀品質。我在教學之后有以下幾點反思:
1.這篇課文內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強。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根據課文前“連接語”的要求自讀課文。在自讀的基礎上,重點討論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最后,組織學生講故事,故事的趣味性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學生都樂于表達。
2.體會雨來機智勇敢、熱愛祖國的品質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教學時,我將這一問題的'解決融入到討論、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這一環節中,注意抓住一些關鍵句子,讓學生想,讓學生談。如“雨來沒理他,腳下像踩著風,一直朝后院跑去”一句,可讓學生想象:雨來此時心里是怎么想的,想象后討論:他為什么要這樣做,讓學生深入課文了解心目中的小英雄,學生也是樂此不疲。
3.用較快速度閱讀課文,了解內容,這對四年級學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因此不能要求太高,就在學生閱讀每一部分時,教師提出閱讀時間要求,促使學生加快閱讀速度。對于每部分內容的把握,可采用加小標題的形式予以落實。對加小標題不要要求太高,只要學生基本上概括了本部分的內容,語句通順即可。如:
①游泳本領高
②上夜校念書
③掩護李大叔
④勇斗鬼子
⑤寧死不屈
⑥機智逃生
4.講故事,有利于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根據本組教學內容的特點,就組織了一次“英雄故事會”,除講述課文中的英雄故事外,還廣泛收集課文外的其他英雄故事,讓英雄的故事激勵孩子們奮發向上。
5.課后安排了“資料袋”,內容為“戰爭讓無數人失去了生命”。安排在這里有利于幫助學生認識戰爭,特別是為學生閱讀理解后面的課文,做了很好的鋪墊。組織學生閱讀、了解。
6.本課多音字較多,要注意讀準字音。如:“還”、“彈”、“扎”、“擰”,在本課分別讀“huán”、“dàn”、“zhā”、“nínɡ”。課文中有些詞語,現在已不常用,如“晉察冀邊區”、“掃蕩”,要注意引導學生讀準,理解基本意思。還有些鬼子說的話,具有日語特點,如“這個,金的,也給你”,要注意幫助學生正確朗讀和理解。總之,教師應該把握課堂,把握教本,讓學生的求知欲得到更廣泛的發展。
《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2
記得在課程改革開始的時候,很多教師、家長這樣說:“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系著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生活!”我以為:“教師在乎什么,學生就發展什么。”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小英雄雨來》這篇課文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重點討論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體會雨來機智、熱愛祖國的品質”是本課的情感教學重點,教學時把這一問題融入“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環節中,學生抓住關鍵詞句來體會雨來的.機智,明白雨來為什么要這樣做,因為他上過夜校,受過愛國主義教育,也明白課文為什么反復出現那句話“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同時也讓學生進行了一次愛國主義的教育。 2、尊重“需要”,注重“了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查閱資料、或播放影片、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幫助學生了解時代背景,我在教學《小英雄雨來》這篇課文時,讓學生查閱資料,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我找來《小英雄雨來》的影片,當鬼子威逼利誘雨來時,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憤怒的眼神緊緊地盯著鬼子;當鬼子把明晃晃的鋼刀架在雨來脖子上時,我眼前出現的是孩子們挽起袖子,握緊拳頭,繃緊筋骨,跨步上前的動作。孩子們個個激情滿懷,憤怒不已,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學生體會到雨來寧死不屈的堅定意志,對雨來懷有深深的敬佩之情。
《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3
一、教學效果
教學時,我將“英雄”一詞貫串全課,圍繞英雄提出兩個問題:①從哪些地方體會出雨來的英雄氣概?②他小小年紀,為什么會具有這樣的英雄氣概?
在討論第一個問題時,我引導學生注意抓住一些關鍵句子,讓學生交流。如“雨來沒理他,腳下像踩著風,一直朝后院跑去”一句,讓學生想象:雨來此時心里是怎么想的,想象后討論:他為什么要這樣做?與日本鬼子作斗爭的部分,引導學生找到雨來被敵人四次逼問時的表現的句子,以及敵人引誘不成,惱羞成怒,動手責打雨來的部分,邊找邊讀,邊讀邊體會,讓學生深入課文了解心目中的小英雄,并結合課文插圖,體會他的`機智勇敢、愛國精神。
討論第二個問題,則圍繞“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這句話,體會雨來的愛國情操。除此之外,引導學生讀文中描寫環境的句子,在讀中體會當時人物的心情,并滲透寫作方法的指導。
二、成功之處(與原文不符)
在教學這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把讀的時間留給學生,把說的機會讓給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找出重點詞句,特別是能夠表達作者竊讀滋味的句子,并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生活實踐,通過分析交流,去深入感悟語言文字背后的種種形象、情感、意境,充分感受作者對讀書的熱愛——為了讀書,可以放棄同齡人快樂的游戲;為了讀書,可以忍受書店老板的白眼甚至蔑視的驅逐;為了讀書,想盡千方百計,藏于別人身邊,冒充別人的孩子,“巧借下雨天留客天”的機會;為了讀書,經常忍饑挨餓,飽受站立之苦……學生在課堂上能跟著老師的思維,積極思考,踴躍發言,并受作者愛讀書的感染,也萌生了“多讀書,在書中尋找樂趣”的想法。
三、不足之處
在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是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好方法。我在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這一環節中,由于自己時間把控得不好,沒有放開手讓所有的學生都得到鍛煉、展示的機會,這是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來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放手讓學生根據課文前提示的要求自讀課文,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重點討論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最后組織學生講故事。把“體會雨來機智、熱愛祖國的品質”融入“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環節中,學生抓住關鍵詞句來體會雨來的機智,明白雨來為什么要這樣做。
《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4
《小英雄雨來》這篇課文內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強,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根據課文前提示的要求自讀課文,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重點討論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最后阻止學生講故事。“體會雨來機智、熱愛祖國的品質”是本課教學重點,教學時把這一問題融入“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環節中,學生抓住關鍵詞句來體會雨來的機智,明白雨來為什么要這樣做。
因為他上過夜校,受過愛國主義教育,也明白課文為什么反復出現那句話“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同時也讓學生進行了一次愛國主義的教育。
《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5
小英雄雨來》這一篇小說內容很長,很多學生看到之后都心生畏懼,但有了前一課《夜鶯的歌聲》的鋪墊,學生無論是在概括文章內容也好,給文章概括小標題也罷,又或者是體會人物的情感,都比之前顯得更為簡單一些。
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時,我思考的重點在于如何在課堂教學中突出重點,讓學生學有所獲。根據本課的問題特點,我在設計整個教學時,從小說的三要素來設計,即情節、人物和環境。首先在第一課時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內容、脈絡結構,再此基礎上,給文章的六個部分擬小標題,然后在小標題的基礎上擬定這篇小說的情節曲線,加深孩子對小說情節的理解,抓住課題“小英雄體會雨來”的人物形象。
本節課,為了能更加讓學生自主學習,我設計讓學生根據前一課的學習方法,遷移運用,概括文章內容,歸納小標題,充分讓學生自學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與小組交流討論,進而在全班交流匯報,體現了課堂學習的協作性,實際的'課堂反饋也是出乎意料得好,我想,這一部分也歸功于學生的認真預習。
遺憾的是,由于自己課堂教學進度掌握得不夠緊湊,導致兩個難點沒有做好:
一是沒有強調自然環境描寫對小說整體的烘托作用;
二是沒有讓學生進行課堂拓展,語言訓練,由于這兩篇課文都是小說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神態等描寫塑造人物形象,所以,原本可以讓學生模仿著課文的寫法,進行發揮、想象,加深記憶,但這現在只能放在下一堂課中。
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今天的課堂又讓自己成長了不少,也算是自己的“一課一得”吧!
《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6
在教學《小英雄雨來》一課時,我正引導孩子們交流課文第四部分的學習體會,一個孩子對雨來為什么不要“扁鼻子軍官”遞給的糖和金戒指很感興趣。我便鼓勵其他孩子針對這個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最初,一部分孩子都認為雨來不要鬼子的東西是因為他知道即使要了,有可能也是死路一條,還不如不要。我便啟發學生思考:那么雨來不要,他就沒有危險嗎?他害怕鬼子嗎?于是孩子們又有了不同的想法,“我認為,雨來之所以不要鬼子的東西是因為他從小就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他是一個愛國的孩子。”一個孩子說完。另一個孩子急著站起來說:“雨來一定不會要鬼子的東西,因為雨來是絕對不會貪這個小便宜,而出賣李大叔。”我便順勢引導:“是啊!同學們想想,如果當時雨來接受了扁鼻子軍官的東西,他們會怎樣看待我們中國人?”“他們會覺得我們中國人很貪財,愛貪小便宜。”
一個孩子憤憤不平地說。這個孩子話音剛落,另一個孩子接著說:“他們一定會覺得中國人沒骨氣。”我馬上表示贊同,適時對孩子們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啊!同學們,做人就一定要有骨氣,不能喪失自己的尊嚴”。這時,教室里還有一只高高舉起的手遲遲不肯放下。這部分的重點內容都分析完了,這孩子怎么還舉著手?不會又給我出難題吧?教學改革以后,孩子們上課時的思維空間得到了拓展,可我卻對有些孩子的獨特感悟感到有些招架不住了,真擔心又出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問題。可看到孩子那張著急的臉,我還是尊重了他,示意他說出自己的想法。他漲紅了臉,眼睛盯著我說:“老師,我覺得雨來可以接受鬼子的東西,當然前提是假裝給鬼子帶路,把鬼子帶到我軍的埋伏圈,就像王二小一樣,然后趁機把鬼子殲滅。”聽后,我真是大吃一驚,沒想到這孩子居然有這樣的想法,我馬上對他進行了大力表揚:“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老師覺得你比文中的小英雄雨來還有機智,真佩服你!”可我的這一句表揚卻引起了周圍孩子們的.議論,一只只手齊刷刷地舉起來。“同學們,你們有意見嗎?”孩子們紛紛點點頭。“老師,我不太贊成肖闖同學的意見,因為鬼子是絕對不會跟著雨來走,他們都很狡猾。”
一個孩子發表完他的意見,教室里馬上熱鬧起來,同學們都爭著想發表自己的意見。“雨來這樣做不行,原因有兩點:其一是因為他如果說一個假設的地點,鬼子信以為真,那么雨來對鬼子來說就沒有了任何利用價值,鬼子就可能會殺害雨來。其二是因為鬼子也不會相信雨來,一定會讓雨來在前面帶路。”“老師,我認為鬼子絕對不會相信雨來,因為他們看見交通員李大叔跑進了這間屋子。”……聽到這里,我真感到慚愧,同時又為孩子們的精彩表現而感到高興。我馬上又做了一個小結:“同學們,你們真會思考,這位同學的這個點子的確挺好,但任何一種方法都得結合一定的環境來周密的考慮,不能只看到片面就得出結論。”
《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7
《小英雄雨來》一課教學中,隨處可見斯老師運用語言本身的特點給學生以熏陶和感染。如,對蘆花村(故事發生地點)景色描寫段落的品味:蘆花開的時候,遠遠望去,(黃綠的)蘆葦上(好像)蓋了(一層厚厚的)白雪。風一吹,(鵝毛般)葦絮(就飄飄悠悠地)飛起來,(把這幾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軟的)蘆花里。通過引導學生先讀句子的主要成分,再逐句把附加成分放進去讀,最后連起來讀,并進行前后對比,讓學生體會到蘆花村景色的優美。要知道,小小的蘆花村只是祖國大好河山的一小部分,和蘆花村同樣美,甚至更美的大片河山正遭受著日寇的蹂躪。教學中突出蘆花村的美旨在引發學生對家鄉、對祖國的愛和對侵略者的恨。這兩種截然相反的感情自會在學生的腦海中碰撞。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必然會熊熊燃燒起來。烈火必然射向蹂躪我美好河山的侵略者。《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學科蘊涵了豐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在篇篇課文中,不僅包含了豐富多彩的科學文化知識,還滲透了生動的人文精神和高尚情操。張志公先生闡明:由于思想和語言有著不解的因緣在進行語文教育時就離不開語言材料所含的思想內容。斯老師在教學中,板書突出雨來在夜校里學習的'內容: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再進行朗讀指導,讀出感情。把雨來對美麗的家鄉的愛和對自己祖國的愛直接連接了起來,為揭示雨來的英雄行為做鋪墊。板書和有感情朗讀強化了學生的感知,無疑也熏陶了學生的愛國情操。在重點段(鬼子把雨來捆綁起來,對他哄騙、利誘、威脅、毒打,雨來堅強不屈),斯老師先是安排學生默讀,然后組織學生討論:鬼子對雨來使用了哪些卑劣手段,課文中哪些詞語把鬼子的丑態勾畫出來了?一邊討論,一邊在黑板上作了鬼子雨來的對比板書,把敵人的丑惡嘴臉和雨來在敵人面前的堅強不屈清晰地揭示了出來。學生通過課文本身的詞語句段看到了敵人的兇殘,領悟到了雨來的機智、勇敢、堅強不屈。板書又強化了學生的認識。
在本課教學中,斯老師積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們知道,隨課文分散識字,字不離詞、詞不離句,是斯老師幾十年教學生涯中的一大成果。她曾在談識字教學的文章中寫道:總之,學生識字的基礎是在不斷變化的,他們的知識在一天天充實,他們的能力也在逐漸增強。同樣教識字,低年級和高年級有區別我們要注意學生識字基礎的變化,有的放矢地改變教學方法,不斷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在這里我們看到斯老師正是這樣做的。
《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8
《小英雄雨來》一課,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兒童雨來掩護交通員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爭的故事,歌頌了抗日根據地兒童熱愛祖國、勇敢機智地和敵人斗爭的優秀品質。這篇小說,故事性強,情節曲折動人,很值得一讀,尤其是小學生閱讀興趣濃厚。今天,教學本課之后有以下幾點反思:
1、長課文怎樣教?要抓住重點。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上課時,我重在引導學生解決閱讀提示中的問題:課文寫了雨來的幾件事?在學生交流過程中,趁勢引導孩子用概括每段內容的方式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同時練習加小標題;從哪些地方體會出雨來的英雄氣概?畫出你感受深的句子,說說體會。學生們學習起來,有重點,有目標,因此學習比較輕松、愉快。
2、學會抓住重點句子,很關鍵。課文內容較多,文字較長,怎樣抓住重點句子進行理解?需要老師加以引導。我引導學生緊緊圍繞“從哪些地方體會出雨來的英雄氣概?”這一問題入手,按照課文的先后順序找出一些關鍵句子,先讀,再想,再談。
《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9
教學時,我將“英雄”一詞貫穿全課,圍繞英雄提出兩個問題:
第一、從哪些地方體會出雨來的英雄氣概?
第二、他小小年紀,為什么會具有這樣的英雄氣概?這樣,牽一發而動全身,教學內容比較集中,教學思路很清晰。
在討論第一個問題時,我引導學生注意抓住一些關鍵句子,讓學生想,讓學生談。如“雨來沒理他,腳下像踩著風,一直朝后院跑去”一句,可讓學生想象:雨來此時心里是怎么想的,想象后討論:他為什么要這樣做?與日本鬼子做斗爭的部分,引導學生找到雨來被敵人四次逼問時的表現的句子,以及敵人引誘不成,惱羞成怒,動手責打雨來部分,邊找邊讀,邊讀邊體會,讓學生深入課文了解心目中的小英雄,并結合課文插圖,體會他的機智勇敢、愛國精神。學生的情緒一直被文章精彩的情節所牽引著,他們時而緊張,時而憤怒,不光讀得好,體會得也很不錯。
討論第二個問題,則圍繞“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這句話,體會雨來的愛國情操,這正是他與敵人斗爭的力量源泉。其次,抓住文章中寫景的句子,提示學生從景物的描寫體會到:這如花的家鄉,豈能讓敵人踐踏?這也是雨來堅定信念的`原因。除此之外,這篇文章中其他幾處環境描寫的作用也不容小覷,我也引導學生去讀,在讀中去體會當時人物的心情,并滲透寫作方法的指導。不管學生以后能不能在寫作中適當地運用,我想就這節課而言,學生應該是有所收獲的,我覺得足矣。
《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10
《小英雄雨來》一課教學中,可運用語言本身的特點給學生以熏陶和感染。例如,對蘆花村(故事發生的地點)景色描寫段落的品味:“蘆花開的時候,遠遠望去,(黃綠的)蘆葦上(好像)蓋了(一層厚厚的)白雪。”通過引導學生先讀句子的'主要成分,再逐句把附加成分放進去讀,最后連起來讀,并進行前后對比,讓學生體會到蘆花村的景色的優美。
要知道,小小的蘆花村只是祖國大好河山的一小部分,和蘆花村同樣美,甚至更美的大片河山正遭受著日寇的蹂躪。教學中,突出蘆花村的的美旨在引發學生對家鄉、對祖國的愛和對侵略者的恨,這兩種截然相反的感情自會在學生的腦海中碰撞。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必然會燃燒起來。
在教學中,可用板書突出雨來在夜校里學習的內容:“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再進行朗讀指導,讀出感情。把雨來對美麗家鄉的愛和對自己祖國的愛直接連起來,為揭示雨來的英雄行為做鋪墊。板書和有感情朗讀強化了學生的感知,無疑也熏陶了學生的愛國情操。在重點段(鬼子把雨來捆綁起來,對他哄騙、利誘、威脅、毒打,雨來堅強不屈)可先安排學生默讀,然后組織學生討論:鬼子對雨來使用了哪些卑劣手段?課文中哪些詞語把鬼子的丑態色畫出來了?一邊討論,一邊在黑板上作“鬼子”、“雨來”的對比板書,把敵人丑惡嘴臉和雨來在敵人面前的堅強不屈清晰地提示出來。在本課教學中,要積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式。學生通過課文本身的詞語、句、段看到了敵人的兇殘,領悟到了雨來的機智、勇敢和堅強不屈。
《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11
《小英雄雨來》是一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邊區抗日小英雄雨來機智勇敢,冒著生命危險掩護交通員李大叔,在鬼子面前寧死不屈、英勇抗爭的動人故事。
今天用了兩個課時的時間學習了略讀課文《小英雄雨來》這篇課文,第一課時,我主要是教給孩子學習默讀的方法,讓孩子提高閱讀的速度。作為四年級的孩子了,但是我發現許多孩子的學習習慣不好,布置預習任務,有一部分孩子沒有完成。于是我決定用一節課的時間進行默讀的練習。經過計時默讀,學生的.默讀有所提高。至少他們懂得了如何進行默讀。四年級的課文篇幅較長,如果課前預習不到位就會出現課堂上上課進度慢,跟不上節拍,老師也很難流暢的將課講完。所以我感覺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比趕進度會更有效。
第二課時學習時,我抓住“小雨來給你留下什么印象?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這一問題,進行自主學習。然后交流,對于引導雨來上夜校讀書時,我拓展了文中兩次提到“我們是中國人,我們熱愛自己的祖國”這一句話,他們有什么聯系嗎?從而了解雨來掩護李大叔的愛國主義精神的表現是因為夜校的學習做的鋪墊。于是這時,我突然拋出這樣一個問題:你們學習語文是為了什么?大部分孩子聽后一言不發,愣了大約半分鐘,才有部分孩子,說學語文是“為了找到一份工作;是為了考上大學”等等,站起來的孩子的回答不外乎就是這些答案。居然沒有一個孩子表達出對語文的熱愛。我們從出生就接觸語言,到了四年級了還每天都在學語文,但是孩子們就認為學習語文是必須學的內容,卻從沒有一個知道為什么學語文,只知道學習好就可以,不知道學習語文到底作用有多大。這就是教育的失敗,老師只是教知識,并沒有“育”孩子的靈魂。這也是我所欠缺的。
《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12
本課的教學以學為本,注重讓學生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讓學生學會學習,通過復述課文,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表達機會,讓學生在學習中樂于表達。
結合我校語文教研組的課題,我在教學中設計了多種復述策略,有圖片結合創造性復述,抓關鍵詞復述,抓主要內容簡要復述等等。課文的篇幅較長,教學設計主要分成三個部分。
一、了解課文主要內容以及各部分內容
通過學生的預習,初感課文。再讓學生在課堂上,概括各部分主要內容,學習抓住關鍵詞,小組合作提煉小標題。
二、細讀重點,了解事跡,體會機智與勇敢
體會雨來的英雄形象是教學重點,圍繞“英雄”一次貫穿全課,學生也提出問題:1。從哪些地方體會出雨來的英雄氣概?2。為什么他會具有這樣的'英雄氣概?學生對小英雄的事跡非常感興趣,在學習中能夠抓住重要的部分,找出關鍵詞,與生活對比,體會雨來的機智勇敢。
三、理解各部分內在關系,學習簡要復述
結合之前的小標題,通過讓學生思考,課文能否只寫重要的四跟五這兩部分,理清各部分之間的內在關系。而后我送給學生一把“簡要復述”金鑰匙,讓學生學習如何簡要復述課文,再小組之間練習與課堂上的展示。
按照這三部分,我也用了三個課時,讓學生循序漸進,一課一得。
當然,在教學中也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值得我在往后的教學中改進。比如,在展示部分,應該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多種方式輔助復述課文,這樣更有利于各能力水平的學生的展示,體現出多種層次的展示。
我們常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注重教授學生學習語文的的方法,再讓他們學以致用,實踐生活,這樣子才能更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13
《小英雄雨來》這篇課文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兒童雨來掩護交通員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爭的故事,歌頌了抗日根據地兒童熱愛祖國、勇敢機智地和敵人斗爭的優秀品質。這篇小說,不論從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很值得小學生讀。教學之后我有以下幾點反思:
1、這篇課文篇幅較長,內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強。體會雨來的英雄形象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教學時,我將“英雄”一詞貫穿全課,圍繞英雄提出兩個問題:第一、從哪些地方體會出雨來的英雄氣概?第二、他小小年紀,為什么會具有這樣的英雄氣概?這樣,牽一發而動全身,教學內容比較集中,教學思路很清晰。
2、讓學生廣泛收集課文外的其他英雄故事,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到:雨來是一個英雄,但不僅僅是一個人。讓英雄的'故事激勵孩子們奮發向上。
3、這篇課文在突出人物形象方面是很值得學生效仿的。周立波先生曾評價說:這篇文章寫得有骨頭有肉,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我在課堂上,為了讓學生能很好地領悟這個寫作方法,引用了周立波先生的這句話。但在分析,理解課文的同時,這個寫作特點的滲透不夠,感覺沒有水到渠成的效果。怎樣在分析、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自然而又有效地滲透寫作指導,將是我以后的教學中值得探究的一個方向。
《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14
一看到這個題目,內心就會有一種暖暖的感覺,雨來的故事,在我的童年留下了深深的印跡,它伴隨著我走過小學,走過童年的時光。今天,又重拾雨來的故事,內心有一種久別重逢的喜悅。
課文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兒童雨來掩護交通員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爭的故事,歌頌了抗日根據地兒童熱愛祖國、勇敢機智地和敵人斗爭的優秀品質。這篇小說,不論從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很值得小學生讀。教學之后有以下幾點反思:
1、長課文怎樣教?要抓住重點。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上課時,我重在引導學生解決閱讀提示中的問題:課文寫了雨來的幾件事?在學生交流過程中,趁勢引導孩子用概括每段內容的方式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同時練習加小標題。
2、體會雨來的英雄形象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教學時,我將“英雄”一詞貫穿全課,圍繞英雄提出兩個問題:第一、從哪些地方體會出雨來的英雄氣概?第二、他小小年紀,為什么會具有這樣的英雄氣概?這樣,牽一發而動全身,教學內容比較集中,教學思路很清晰。
在討論第一個問題時,我引導學生注意抓住一些關鍵句子,讓學生想,讓學生談。如“雨來沒理他,腳下像踩著風,一直朝后院跑去”一句,可讓學生想象:雨來此時心里是怎么想的,想象后討論:他為什么要這樣做。于日本鬼子做斗爭的部分,引導學生找到雨來被敵人四次逼問時的表現的句子,讓學生深入課文了解心目中的小英雄,并結合課文插圖,體會他的機智勇敢、愛國精神。學生也是樂此不疲。
討論第二個問題,則圍繞“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這句話,體會雨來的愛國情操,這正是他與敵人斗爭的力量源泉。其次,抓住文章中寫景的句子,提示學生從景物的描寫,體會到:這如花的家鄉,豈能讓敵人踐踏?這也是雨來堅定信念的原因。
3、讓學生廣泛收集課文外的其他抗日小英雄故事,讓英雄的故事激勵孩子們奮發向上。
4、這篇課文在突出人物形象方面是很值得學生效仿的`。周立波先生曾評價說:這篇文章寫得有骨頭有肉,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我在課堂上,為了讓學生能很好地領悟這個寫作方法,引用了周立波先生的這句話。但在分析理解課文的同時,這個寫作特點的滲透不夠,感覺沒有水到渠成的效果。怎樣在分析、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自然而又有效地滲透寫作指導,將是我以后的教學中值得探究的一個方向。
《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15
《小英雄雨來》一文中,作者運用了一個最突出的寫作方法——反復。教學中,我就這一寫作特點進行了簡單介紹,對學生的閱讀和寫作加以指導。
為了強調某一個意思,突出某種情感,文章的作者往往將某些詞語或句子重復使用,稱為反復。《小英雄雨來》中多處出現了反復,它的作用有以下三方面。
突出人物形象
例:扁鼻子軍官氣得暴跳起來,嗷嗷地叫:“槍斃,槍斃!拉出去,拉出去!”句子中的詞語反復,生動形象地描寫了鬼子軍官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露出的氣急敗壞的`情態,表現了敵人窮兇極惡的性格特征。反復的妙用,成了塑造反面人物的點睛之筆,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增強抒情效果
例:大家都高興得叫起來,“雨來沒有死!雨來沒有死。”這是句子的反復,抒發了大家見到雨來活著之后的萬分欣喜和激動的感情。反復的作用,把人們又驚又喜的情態、又疼又愛的內心刻畫得淋漓盡致,躍然紙上。
深化中心思想
例:“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這是雨來的識字課本上的兩句話,作者精心地選擇它,并安排在師生的誦讀中,它會深深地撥動讀者的心弦。反復地使用,也暗點了小英雄雨來機智勇敢的力量源泉——“愛自己的祖國”,所以它起到了深化中心思想的作用。
望學生在今后閱讀中能夠辨識,在寫作中能夠應用此方法。
【《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05-22
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05-29
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05-23
《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優秀03-20
[精華]《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06-30
《小英雄雨來》說課稿02-23
小英雄雨來好句10篇06-18
小英雄雨來好句8篇12-11
小英雄雨來好句80句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