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遨游漢字王國”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遨游漢字王國”語文教學反思1
《遨游漢字王國》是人教實驗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綜合實踐活動課,本單元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有趣的漢字;二、我愛你,漢字。介紹了我國漢字的產生、發展、演變及漢字的構造規律。這個單元怎么教?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腦海里。經過反復琢磨,最后決定將這個單元放在家里自學。通過網絡把互連網上豐富的資源與教材緊密結合起來,拓展語文學習內容,突破教材,彌補缺陷,再則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各種不同基礎知識學生的需求。利用網絡平臺這一互動學習環境,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交流,可以充分讓學生體驗學習過程。學生通過上網還可以了解字謎的`知識,網絡還能夠將文字、圖片形象、直觀地表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學得輕松、有趣,比單純的講解效果好。于是,我在學生放假休息的這一星期里(班上因十來個同學感染上了流感而休息一星期)布置這一作業,最后以手抄報的形式呈現出來。
作業呈現上來了,班上61名同學收到了55張小報。其中4名同學因打吊針沒做,兩名特殊學生沒做。這55張小報盡管顯得很稚嫩,但可以看出他們了解了很多知識,他們是動了腦筋的。他們在自主探索的學習中,學會了思考,學會了探索,學會了理解運用,品嘗到了獲取知識的喜悅。只是這六名同學還需要補課。
“遨游漢字王國”語文教學反思2
《遨游漢字王國》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中的一個比較特殊的學習單元──獨立的綜合性學習單元,對于我和學生來說這都是一次全新的體驗。這個單元由“有趣的漢字”與“我愛你,漢字”兩個綜合性主題學習活動組成。如何使學生在積極主動、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了解漢字的特點和發展歷史,感受漢字的神奇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于是,在教學綜合性學習《遨游漢字王國》時我沒有采用語文課堂教學常見的講、聽、讀等方式,而是通過猜字謎,搜集利用漢字諧音特點的文字材料(如歇后語、詩詞、對聯),調查街頭錯別字,舉辦書法展覽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在不知不覺中提升對祖國文字的感情,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應。
具體操作時我將課內活動和課外活動相結合進行。在進行課內活動時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分別加入了一些活動組。有猜字謎組,諧音歇后語組,諧音笑話組,漢字故事組等。組長分配任務后,利用雙休日的搜集、查閱資料,然后學生在課堂上交流他們的活動成果。就說字謎組吧,找了很多字謎讓同學猜,學生們積極性很高,甚至那些平時不太愛學習的學生也能積極參與其中。還有那些有趣的笑話,聽了讓大家捧腹大笑,回味無窮。在這些有趣的活動中不知不覺獲得了知識,感受著漢字的奇妙、有趣。但畢竟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他們對祖國的文字有更多的`了解,使課堂教學得以延伸。我又指導學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尋找錯別字(可從自己的作業本找,同學的作業本找,街頭招牌等)、自制手抄報(內容可為字謎、歇后語、漢字的來歷及起源、演變等)、書法比賽等。我鼓勵每個同學積極參與這個全新的學習過程,使他們的思維得以碰撞,知識能力得以提高,情感價值觀得以提升。
毋庸置疑綜合性學習是學生的學習潛力得到充分發揮的廣袤天地。但也意味著在這個學習過程中需要老師、學生付出更多。
“遨游漢字王國”語文教學反思3
語文課程中的綜合性學習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十分重視綜合性學習,在不同的學段以不同的方式呈現。第二學段每冊教科書安排了兩次綜合性學習,內容既有學科內的像“讀童話、講童話、編童話、演童話”,也有跨學科的像“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保護綠色家園”“走進大自然”。第二學段綜合性學習的方式主要是課外活動,課內展示。進入第三學段,每冊除繼續安排一次以課外為主的綜合性學習外,出現了整組集中的、課內外一體的綜合性學習。五年級上冊《遨游漢字王國》就是這樣的一個教學單元。
翻開這一組,我們會發現它的編排方式與其他各組截然不同,也與近幾十年來我國小學語文教材的面貌迥然而異。它不再以課文為主體安排閱讀、習作和口語交際,而是分成“有趣的漢字”和“我愛你,漢字”兩大板塊。每個板塊的主體是“活動建議”,希望學生按照這些建議開展綜合性學習。“閱讀材料”是供學生在開展活動時閱讀的,但開展活動的材料不限于此,學生可以自己動手去搜集,教師也可以作補充。這在我國小學語文教材編寫上是一種突破。小學語文的綜合性學習從各地教師的自發性嘗試,進入了國家課程的規范性實施;從以課外開展活動為主,進入課堂教學的`領域,怎樣進行綜合性學習成了我們急需探討的課題。本文試以《遨游漢字王國》為例,談談怎樣實施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
凸現三個特征
語文綜合性學習不同于一般的課堂教學,我們首先要把握它的特征。我以為,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應當具有三個明顯的特征。
(一)活動化
“活動”這個概念,在不同的學科領域里有著不同的含義。教學論中的“活動”,是指教學過程中學生自主參與的,以學生學習興趣和內在需要為基礎,以主動探索活動對象為特征,以實現學生綜合發展為目的的主體實踐。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認為:“兒童對活動的需要幾乎比對食物的需要更為強烈”,“對一個可能使他使出全部精力的活動,他將感到一種本能的沖動,因為這正是使他的能力得以完善的道路。”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人的認識不可能單獨起源于主體,也不可能單獨起源于客體,只能來源于兩者的相互作用,即主體對客體的活動。現代教育十分重視采用活動的形式進行教學,主張通過學生自主的學習活動來獲取知識,形成能力,養成良好品格。
兒童具有好“動”的天性。綜合性學習可以發揮兒童好動的特點,把活動和學習結合起來,讓活動成為學習的過程。綜合性學習《遨游漢字王國》不是采用語文課堂教學常見的講、聽、讀、練的方式,而是通過猜字謎,搜集利用漢字諧音特點的文字材料(如歇后語、詩詞、對聯),調查街頭錯別字,舉辦書法展覽等活動,讓學生充分體驗漢字的神奇和有趣,提升對祖國文字的感情。這種“活動”是學生喜愛的,有的本身就是游戲;活動中提倡學生自己動手動腦獲取知識解決問題,不是只讀書本上已有的結論;在活動中每個學生親歷和體驗,而不是只聽老師和同學的講解。拿“調查街頭錯別字”來說,它的“課堂”首先是在街頭,學生必須自己去尋找和發現廣告、招牌上的錯別字,有的字學生自己也拿不準,需要去查字典或請教家長、老師,然后才能統計數據,分析原因,提出改進建議。學生還要通過走訪、打電話、寫信等方式,向商店或政府有關部門反映我們的意見。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需要綜合學習和運用語文知識,聽說讀寫能力也能得到整體發展。對長期以來習慣于在課堂里聽講、回答問題、做練習的學生來說,活動化的綜合性學習無疑是令人興奮的,對教師來說也是富有挑戰性的嘗試。
(二)自主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這是綜合性學習與普通單元教學上另一個重要的區別。在《遨游漢字王國》中,教材的提示是:“我們可以自由組成小組,討論可以從哪些方面了解漢字……活動結束以后,我們可以用多種方式展示活動的成果。”
我們可以看出,教材十分強調綜合性學習中學生的自主性。
《遨游漢字王國》是任務驅動型的綜合性學習。盡管教材規定了活動的任務和范圍,教師也要安排布置活動,但學生必須通過自覺主動的活動才能完成任務。具體的活動方式,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由學生自己決定的。這組教材中,“有趣的漢字”板塊建議開展猜字謎等3項活動,“我愛你,漢字”板塊建議開展社會用字調查等4項活動,限于教學時間和當地的教育資源,不可能每個小組全部都去做。學生自由組成小組,小組同學一起商量在每個板塊中選擇一兩項去做,以及怎樣開展,用什么形式呈現學習的成果等,都由小組同學自主決定。“自主性”的一個重要內涵,就是根據實際條件進行分析和判斷,做出恰當的選擇。學會選擇,對一個人的一生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綜合能力,我們要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得到鍛煉。
在綜合性學習中,教師必須注意自己角色的轉變——我們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真理的代言人,而是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和促進者,是參謀、顧問和咨詢人員。教師可以提出建議,但不規定學生必須做什么和怎樣做,用信息誘導而不是以指令來約束學生。比如搜集書法作品,老師可以介紹我們學校哪幾位老師的書法特別好,最近學校里有些同學的書法作品得了獎等等,至于怎樣搜集就由學生自己去想辦法;教師可以把當地正在舉行的書法展介紹給學生,他們利用休息日去參觀,再仿照舉辦班級書法展等。
(三)探究型
毛澤東在《實踐論》中指出:“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是人類認識的一般規律。教學是一種特殊的認識活動,但它也遵循這個規律。要是我們進一步思考,在教學活動中,“實踐——認識——實踐”的認識過程,前一個“實踐”和后一個“實踐”有什么不同?對促進學生的發展來說,哪一個價值更大?就會發現目前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教師對知識形成以后的應用性實踐活動相當重視,設計多種練習讓學生鞏固,聯系生活實際組織活動,包括課外實踐活動,而對知識形成以前的探究性實踐活動卻重視得不夠。比較多的情況是,教師匆忙導入新課,盡快得出結論,學生沒有經歷理解、感受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認知結構理論的代表任務皮亞杰認為,“復制的真理只能算半個真理”,真正理解一個概念和理論,就意味著主體對它們的重新探索、發現和創造,而不是簡單地接受、重復和記憶。在我國的基礎教育中,需要大力倡導探究型的學習
“遨游漢字王國”語文教學反思4
《綜合性學習:遨游漢字王國》的意圖是讓學生在感受漢字神奇、有趣、古老、豐富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對漢字的感情,努力學好漢字,繼承和發揚漢字文化的優秀傳統。
在教學中我采用課前收集、課堂交流、課后應用、落實的方法,來加強學生對漢字文化的認識。尤其是抓住學生感興趣的字謎、歇后語、故事為突破口提升學生學好漢字的欲望。
另外,文章中有的精彩句子,意思比較復雜,可以適當引導學生理解。如“像徜徉在夏天夜晚的星空下,為那壯麗的景色而迷醉,我無限鐘情于我賴以思維和交往的漢字,并震驚于它的無限活力和奇特魅力。”這個句子先用了一個生動的比喻:漢字字數眾多,漢字文化浩瀚壯觀,像夏夜的星空令人神往。這句話主要是表達自己“無限鐘情于”漢字的感情,因為漢字是作者──也是我們每一個人思維和交流最重要的工具,我們在使用漢字的過程中,“震驚于它的無限活力和奇特魅力”。漢字既古老又充滿活力,在當今時代還在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升和對外文化交流的'開展,越來越多的人對漢字發生興趣。
在這次綜合性學習結束時,我采用了以下的方法反饋教學效果:一是展示學習成果。要求好學生把這次學習的感受寫下來。運用自己寫的文章,加上搜集的資料、圖片,制作小報、舉辦展覽、開成果匯報會等,交流、總結本單元學習的成果。二是繼續探究有關漢字的問題。如識記漢字的方法,防止錯別字的辦法,漢字的計算機輸入法比較等。三是落實在行動上,作為中國人就一定要寫好中國的漢字,這是對祖國的熱愛的具體表現。
“遨游漢字王國”語文教學反思5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單元《遨游漢字王國》是一個有關于漢字問題的綜合性學習單元。在這次網課教學中,我承擔了三個課時的授課任務。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自己認為成功之處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精心設計教學流程。
中華幾千年的漢字文化,有著豐富的內涵、神奇的魅力。在課堂上,我選擇活動式教學。縱觀整堂課,由一個個精心設計的活動構建成。讓課堂在中華源遠流長的漢字文化的舞臺上馳騁,讓實踐活動課堂富有文化味。
二、把課堂還給學生。
這是一堂語文綜合性學習課,我把語文知識與綜合實踐活動有機地整合。讓它既體現語文學習的.特點,流淌著濃濃的語文味,又體現綜合實踐課的探究性學習特色。活動過程始終把獲取語文知識的研究能力作為第一目標。課上,學生的交流是主要的,老師的話語不多,只是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并作出結論,所起的就是總結和過渡的作用,把課堂還給了學生,真正實現了課堂屬于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人的教學理念。
三、課堂交流形式多樣。
本設計重在讓學生策劃和開展活動,為學生創設一個互動交流的環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及展示學習成果的能力,通過組長介紹,成果展示,調動同學積極參與,真正投入到漢字的研究中來。在組織形式上很靈活,既有個人活動,也有小組活動,讓課堂別有一番情趣。
“遨游漢字王國”語文教學反思6
本單元是一種全新的教材形式──獨立的綜合性學習單元。這一單元要求圍繞“遨游漢字王國”這個主題,引導學生進行綜合性學習,初步了解漢字的特點和發展歷史,加深學生對漢字和中華傳統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確運用漢字的自覺性。這個板塊的重點是讓學生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我既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又是學習活動的積極參與者。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在這節課上我通過多媒體的展示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并用一系列的導語激發孩子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我力求使課堂教學體現—
1、生本化:本節課我始終貫穿“生本理念”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點撥輔助,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采取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獨立完成課前前置作業,明確本次活動的任務,教師在課堂上只對學生學習中有困難的地方(如:活動內容的確定)給予點撥。
2、活動化: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通過學習閱讀材料,明確搜集的內容,制定切實可行的活動計劃。在課堂上,給孩子充分的小組學習時間,在小組中每一個孩子都能參與進去,在小組中發表意見把活動始終貫穿在課堂中。
3、自主性:在這節課上我組織學生進行了三次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活動,在活動實施的過程中,除了關注學生語文知識的學習和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發展外,還重視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以及活動策劃和實施的能力。
本節課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但也有不足之處:1、這節課上安排的內容有些多,在學生小組學習交流時,我想讓每個小組都說說自己的體會、讀教材提供的材料后的啟發,今后的打算等,希望在匯報時給予每一個小組一些指導,從而使每個小組都能制定出一個周全、可行的計劃。但這一環節時間有一些長了,如果我以一兩個小組為例給予指導,其他小組在聽了他們的匯報后也能有所收獲,效果也能達到,這樣就能更合理的安排時間了。另外,學生因受教材提供的材料的影響,沒有探索其他內容的孩子,這時如果我能及時通過例子啟發孩子就好了。例如:用幻燈片出示多音字的對聯,開闊學生的思路就好了,讓學生對多音字的漢字也能感興趣就好了。
“遨游漢字王國”語文教學反思7
我們振太鄉中心完小五年級組四位語文教師,即王萍、李曉芳、李其賢、周愛萍采用集體備課的教學模式,進行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遨游漢字王國”的教學后,我們分別對自己教學的情況作了反思,在各抒己見中,很好的體現了“集體智囊”的作用,又充分體現教師個體的特長,促進集體智慧與教師個性的有機構建,使集體備課不是流于形式,而是實實在在的“以學生為中心”的現代教育教學理念的落實,且對單元主題的領悟有了較好體現,現將本單元的教學反思概述如下。
一、把握單元整體,使教學目標胸有成竹
圍繞“遨游漢字王國”這一單元主題,把這一綜合性學習內容分為兩個部分,即“有趣的漢字”和“我愛你,漢字”。本單元最大的特點是在活動中達成教學目標,而不是空對空的說教,而是在具體的活動中獲取本領,不是立竿見影的'三維目標的生成,而是相對來說較為長期的教學結果,至少得花費兩周的時間去完成,可以說沒有盡頭,只有方法的啟示、過程的引導,只有“引導學生進行綜合性,初步了解漢字的特點和發展歷史,加深學生對漢字和中華傳統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確運用漢字的自覺性。同時培養學生策劃和開展活動、查找和運用資料的能力。”
二、單元教學程序明顯,教法、學法相得益彰
“遨游漢字王國”一單元除了明顯的綜合性學習外,還具有明顯的教學程序,即遵循著“理論——活動建議——閱讀材料——構建新思想”,且從“有趣的漢字”到“我愛你,漢字”兩大教學板塊,有一個過渡的小平臺,利于學生消化吸收,利于學生適當調整學習方法,又一氣呵成,相互凸顯單元的主旋律,互為鋪墊、補充,互為提高、整合、拓展。
三、活動方式靈活,要求各具千秋
“遨游漢字王國”這一次綜合性學習,可以開展的活動主要有:1、小組討論和制定活動計劃。2、舉行猜字謎游戲;搜集有關漢字諧音特點的歇后語、笑話;搜集有關漢字來歷的資料,了解漢字的起源。3、搜集漢字字體特點及變化的資料,了解漢字的歷史;進行社會用字調查,寫簡單的調查報告;搜集書法作品,舉辦書法展覽。4、用多種方法展示綜合性學習的成果。
在靈活多樣的活動中,具體學習要求又各具千秋。如,猜字謎可以是書中看到的“一口咬掉牛尾巴——告”,可以是民間流傳的“跳蚤叮拐棍——卜”,也可以是自己臨時創作的心得,只要啟發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編出字謎,能夠自圓其說都應給予肯定,順應教師對學生鼓勵,激發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漢字的樂趣多多,就是教學成功的一個方面。又如對書法的認識,可以從網絡中博覽群英,豐富學生的眼界;可以請本校書法寫得好的教師開導學生,展示書法之美,美在字體里,美在心靈上,美無處不在;在舉辦小小的書法比賽后,對學生寫得好的書法及時推薦上級參賽,且將每一個學生的書法在班級黑板報上展示,展示書法,也展示每個學生的勞動成果,透過成果,每個學生將會用一種新的思想、新的行動去寫好書法,去喚起童稚的向善、向美、向真。如此一來,熱愛漢字之情也就汩汩涌起,涌向漢字皎潔的遠方,涌起漢字明媚的春光。
總之,“遨游漢字王國”這一單元主題的教學,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啟迪學生,不可片面追求一蹴而就,或者說領悟快點學生掌握得快一些是曙光,領悟慢一點的學生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條條大道通羅馬,而通往羅馬的大道卻是不完全相同的,如果都相同而沒了個性那才是怪事。
“遨游漢字王國”語文教學反思8
綜合性學習《遨游漢字王國》是五年級上冊課教材中出現的一個新的單元,它同以往的課文學習有很大的不同。這個主題主要是引導學生進行綜合性學習,在初步了解漢字的特點和發展歷史,加深學生對漢字和中華傳統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確運用漢字的自覺性的'同時,積極培養學生策劃和開展活動、查找和運用資料的能力。
因為這次活動開展時間比較長,為了保證活動的有效性,活動前我首先布置了制訂活動計劃的作業,而且是以小組為單位制訂計劃,學生們熱情很高,不僅在課上認真討論,根據全班學生居住地點進行了分組,確定各組組員,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推選組長,課后還積極進行小組活動,有時間、有地點、有活動內容、有活動過程,還有組員分工,各個小組發揮組員的不同特長,有的制作了紙質的活動計劃,有的制作了彩色圖畫的活動計劃,還有的的制作了PPT的小組活動計劃,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漢字語言文字的熱情,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遨游漢字王國”語文教學反思9
五年級的語文綜合性學習《遨游漢字王國》,第一項閱讀材料就是《猜字七則》,猜字謎是學生喜愛的游戲,開展這項活動重在讓學生感受漢字的有趣,所以,通過在教學前,我首先布置課前作業,讓每組學生先搜集課外的字謎,了解猜字謎的方法;在上課時按每個活動小組分組而坐,開展字謎大擂臺活動,比一比哪組搜集的字謎多,哪組猜字謎的方法好,哪組猜出的字謎多;課后我在設計和指導學生的作業時,讓他們不僅搜集圖畫謎、動作謎、燈謎,而且還可以對字謎進行分類:人物謎、物品謎、地名謎,還有一字多編謎,還按照猜字謎的`方法:組合法、象形法、意會法進行分類。與平常的語文作業相比,學生投入了較大的精力,表現出愿意做、樂于做的學習態度,并且有點樂此不疲,作業完成的效果良好,達到了老師的預期要求。
【“遨游漢字王國”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遨游漢字王國》教學反思04-02
《遨游漢字王國》教學反思14篇10-10
遨游漢字王國作文12-29
遨游漢字王國作文[經典]01-15
遨游漢字王國作文01-09
遨游漢字王國作文(必備)01-19
遨游漢字王國作文(通用)02-28
遨游漢字王國作文(優)02-28
遨游漢字王國作文(優秀)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