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么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地球和地球儀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地球和地球儀教學反思1
更能突顯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切實達到教學活動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德育目標。另外要緊扣地理學科的特點,充分挖掘地理學科的特色,優化地理課堂教學。尤其要重視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處理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達到最優化。例如:在教學素材的選取上,要充分圍繞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學生終生有用的地理;教學方法上要突出個性化的教學,滿足學生的參與欲、表現欲、競爭感和成就感,通過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優化,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學習困難。
每一位學生固有的素質,學習態度,學習能力都不一樣,對學習有余力的學生要幫助他們要更高層次前進。平時布置作業時,讓優生做完書上的習題后,再加上兩三道有難度的題目,讓學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則要降低學習要求,努力達到基本要求。布置作業時,讓學習困難的學生,盡量完成書上的習題,課后習題不在加做。
今后需不斷加強學習專業知識理論,不斷充實自己,提升自己,取長補短,終身學習,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有一碗水,一桶水,不斷充實自己各方面知識,才能更好的駕馭課堂,讓課堂充滿活力。
地球和地球儀教學反思2
今天我講授的內容是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一節:認識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以及地球儀。這節課雖然是學生初次接觸到地理這門課,但內容都很簡單,較容易理解,學生能很快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在這上了這堂課之后,我有很多的感想,現具體總結如下:
成功之處:
我課前的準備是比較充分的,教學設計、課件制作比較簡潔、實用。能在地理教學實踐中,為學生營造輕松、自由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等活動發展思維,獲取知識,形成技能。例:在講到地球儀的時候,讓學生自己觀察地球儀的特點,然后再向同學們介紹,這樣不僅這個學生對這個知識掌握很牢固,其他學生也印象深刻。對學生的點評得當,多鼓勵性的語言,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課堂氣氛熱烈。特別是注意學生在本節課課堂活動的參與率,教學目標達成率高。
不足之處:
一、課件所起的作用不大,我在讓學生帶著幻燈片上的問題預習課文時,就呈現了這張幻燈片,這張幻燈片一直展示到學生展示小組合作探究成果后。時間過長,沒有充分發揮課件的作用。
二、沒有完全放開手腳,讓學生自主的學習知識。盡管我在備課時在教學目標的設立、教材處理、教學方法、學法指導等諸方面都有自己的設計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學過程中更多的'采用的是教師教知識,學生記知識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生怕自己講的不夠多,這樣就造成盡管知識目標暫時實現了,但學生是被動的在學習,印象不深,甚至是在死記硬背,容易忘記,就談不上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了。
三、缺乏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基本就是采用小組合作探究、小組展示、教師講解這幾種方法。這們整個課堂就顯得比單調枯燥、無味。感覺學生好像是為學習而學,為完成任務而學,而不是因為興趣而學。
對策:
要緊扣地理學科的特點,充分挖掘地理學科的特色,優化地理課堂教學。尤其要重視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處理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達到最優化。例如:在教學素材的選取上,要充分圍繞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學生終生有用的地理;教學方法上要突出個性化的教學,滿足學生的參與欲、表現欲、競爭感和成就感,通過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優化,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學習困難。
地球和地球儀教學反思3
地球和地球儀是七年級學生們走進地理跨過的第一道大門。首先講述了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所經歷的漫長的過程。教材選取了四個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子,十分概括地表達了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歷程(從猜想到實踐,從不科學到科學)。顯然,“天如斗笠,地如覆盤”之說,比“天圓地方”之說有了很大的進步。而這種猜想的進步,又是基于人們對很多現象的觀察。教材設計了兩個“活動”,讓學生站在古代人的角度,實驗、觀察和思考大地的形狀。麥哲倫環球航行是在前人猜想的基礎上的一次偉大的實踐。地球的衛星照片,最有力地說明了地球的'形狀。地球的形狀早已被人們熟知,因而重點不在于讓學生知道地球是球形的,而是讓學生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從中受到科學觀的教育。
設計探討地球形狀的活動有兩層意思:一是用實際例子,并通過學生動手、動腦,體驗過去人們是怎樣
證明
大地不是平的;二是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說明一個真理的發現,需要多方考證,不能簡單下結論(試想一下,地球是圓的或圓柱形,觀察的結果可能相同)。
(1)站在海邊,遙望遠處駛來的船只,總是先看到桅桿,再看見船身,而目送離岸的船總是船身先消失,桅桿后消失。
(2)發生月偏食時,地球擋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給地球照鏡子,使我們看見了地球的球體形狀。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對地球的形狀和大小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在認識的過程中充分體會到了古人對于地球形狀艱辛的探索過程。在本節課過程當中,學生們充滿了興趣,但在對如何認識地球的形狀提問時亦發現學生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受到了壓抑,課堂上勤動腦勤動手的學生不多,大多數人仍是被動的接受,我們必須在課堂中改變這樣的學習習慣,才能讓學生真正的融入到課堂中,學習地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地球和地球儀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地球儀作文03-17
地球儀作文04-11
我的地球儀作文06-12
【優秀】地球儀作文01-05
地球儀作文(必備)11-29
地球儀的自述作文10-06
地球儀作文精選15篇06-10
地球儀作文(15篇)05-18
地球儀作文15篇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