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么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說課稿1
1、說教學內容。
課本第78-79頁例(1)、(2)及做一做,練習十三第一題。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多位數乘一位數、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3、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發現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方法的全過程,體驗口算除法方法多樣化。
2)、通過比較各種方法的優點和不足,尋找最佳方法,訓練學生優化策略的思想方法。
3)、學會除數是整十數除法的口算方法。
4)、使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進行除法估算,并說明估算的思路。
一、重新認識計算教學的目標。
傳統的數學計算教學的目標注重讓學生牢記法則,通過反復練習形成計算技能,而忽視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索、獲取知識的過程,使計算的學習變得乏味無趣,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除法這節課,我想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學會新知識,不僅僅滿足于讓學生掌握計算法則,學會計算,而更注重讓學生主動探索、自主參與算理、算法的探索過程,注意分類、轉化思想的滲透,使學生的學習情感態度、價值觀和學習能力得以培養和發展從而把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作為數學教育的根本的目標。
二、說教法與學法。
1、計算教學方式、方法的新探索
本節課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努力構建計算教學的新思路。
2、注重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探索計算方法
計算知識是人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逐步發展起來的,原本是十分生動的數學活動。把計算教學置于現實情境之中,把探討計算方法的活動與解決實際問題融為一體,從而使計算教學成為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
3、注重讓學生主動探索、合作交流
在本節課中,我盡量讓學生參與探索、交流的學習過程。學生利用已有知識、現有圖形,獨立思考得出8020的口算方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以充分體現。在學生獨立探索的基礎上,再通過小組交流口算方法,讓每個學生有說話的機會。通過說提升學生對口算過程的認識,通過說培養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這樣,資源得到共享,使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拓寬思路,彼此受益。
4、注重練習形式多樣化
口算是一種不借助計算工具、不表述計算過程而直接通過思維算出結果的一種計算方式,是一種抽象的思維活動。因而需要學生集中注意力,積極思維。如果學生對口算產生濃厚興趣,他們就會自覺積極地參與。于是,我在教學中注意練習形式多樣化,如對口令、找朋友、奪紅旗等熟練口算的游戲活動,提高口算能力,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進行學習,富有趣味性,做到寓學于樂。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說課稿2
教材簡析: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這一單元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簡單口算、筆算,一位數乘多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三位數乘兩位數和乘法中常見的數量關系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除數是不接近整十數的筆算》是在學生已經掌握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除數是整十數或接近整十數的筆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節課的內容是整數除法的完成和提升階段。這部分內容為今后繼續學習四則混合運算和小數除法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在具體情境中,探索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試商方法,能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過程與方法
經歷提出問題、探索、交流算法的過程,體會算法多樣化,合理進行算法優化,形成初步的探究能力和小組合作學習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的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驗算和靈活選擇合理的方法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筆算除法的試商方法。
教法學法:
1、說教法。
本節課根據“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理念,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水平,以學生的主動探究為主線,先以談話引入,再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小組合作討論,從而發現靈活的試商方法,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2、說學法。
根據學情我設計了: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實踐應用的學習方法。在算法交流,分析比較這一環節中,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小組合作討論:把除數看做哪個數試商?學生在討論中交流各自的想法,掌握靈活的試商方法,從而達到算法的多樣化和優化的目的,并在后面的練習中進行實踐應用。
教學流程:
這節課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導入:你知道有哪些農作物是在秋天成熟的?直接引入信息窗4的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找出數學信息并提出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現數學和生活的聯系。
(二)解決問題,探究算法
理論依據: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在這一環節充分放
手,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掌握靈活的試商方法,充分體現“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原則。
1、紅點問題的教學。這是本節課教學的重要環節,分為四個步驟。
第一步:學生先學。學生根據問題列出算式:120÷24=(板書算式)
教師提出問題:你會算嗎?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想一想,做一做。
課前預設:學生可能想到的方法有。
(1)估算:120÷24≈
(2)根據口算求商:24×(5)=120 120÷24=5
(3)把24看作整十數20試商
(4)把24看作中間數25試商
第二步:集體交流
教師提出問題:誰能說說你是怎樣做的?
學生回答,師依次出示并及時評價學生的方法。
如果學生想到把24看作25試商的`方法要及時鼓勵,如果學生沒有想到這種方法,師可以出示第4種方法,讓學生研究這種方法的道理和好處。
(在學生說出第(3)、(4)種方法的時候相機板書:整十數試商、中間數試商)
第三步:小組合作討論
(1)觀察比較:把24看作20或25來試商這兩種方法,你認為哪一種方法簡便?為什么?
引導學生發現:把24看做20試商需要調商,看作25試商不需要調商,計算簡便。(板書:調商 大↓)
(2)根據學情深入討論:還有什么數可以看作25來試商?22和28看作什么數試商快?
引導學生發現:24、26這樣與25相差1的數可以看作25來試商,22、28應看作整十數試商。
第四步:小結
通過同學們的自學與討論,我們發現了:像24、26這樣的數看作25來試商比較簡便。
【設計意圖】本環節體現了“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原則。先給學生自主探索的空間,讓他們相互交流,在自主學習中發現數學算法多樣化的特點,發展學生的思維。根據學情引導學生深入討論比較幾種試商方法,從而體現計算策略的多樣性,引導學生掌握合理的試商方法。
2、綠點問題的教學。(出示)
教學方法同上。在學生獨立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比較(指著板書36)把除數看作40試商,商小了,需要調商(板書:小↑),體會把36看作35試商不需要調商,學會運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具體問題。
3、想一想: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如何試商?
引導學生小組討論,比較口算、估算、把除數看作整十數或中間數試商的方法,鼓勵學生選用簡便的方法計算。
【設計意圖】本節課是整數除法的完成和提升階段,本單元教學的難點就是試商方法,通過學生回顧總結,便于學生理順方法,鼓勵學生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簡便方法計算,體現算法的多樣化和優化。
(三)自主練習,應用拓展
【設計意圖】本環節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針對不同學生進行分層次練習設計,通過形式多樣的練習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達到學以致用。
1、( )里最大能填幾?
( )×25<180 14×( )<72
2、□里能填幾?
□04÷32 (商是一位數) □04÷32 (商是兩位數)
3、第81頁自主練習3
4、分層練習,劃線的題目要驗算。(學生任選一組完成)
(1)84÷14 450÷25
(2)336÷24 546÷26
【設計意圖】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土木并完成,教師根據學生的做題情況及時發現問題,予以糾正。通過驗算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5、拓展練習。
相同品牌包裝的大米:A超市364元14袋,B超市650元26袋。去哪家超市購買大米劃算?
【設計意圖】這一練習為能力較強的學生設計,使他們學會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四)全課總結,布置作業
作業
A、第81頁自主練習1
B、第81頁自主練習4、5
C、計算下面各題,并探索試商方法。
128÷24 362÷72 210÷42 191÷38 335÷64 273÷52
【設計意圖】本環節體現了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學生進行分層次練習的教學原則。C組練習想讓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通過計算、比較,發現商是5的規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板書設計: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整十數試商 大↓
調商小↑
中間數試商
【設計意圖】本節課重點講了靈活的試商方法,并把這種方法與整十數試商方法進行比較,使學生能發現這兩種方法的不同,并靈活選擇進行計算。板書簡潔明了,突出重點。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說課稿3
尊敬的評委、教師,大家好!
今天我將給大家講解青島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兩位數除數的除法。
在本次說課中,我將按照課程標準、教材以及教學建議三方面進行解釋。
第一部分:課程標準
課程標準包括課程目標和內容標準。
首先是課程目標:
(一)課程目標
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九年義務教育被劃分為三個學段,四年級處于第二學段。數學課程標準分別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以及情感態度四個方面來闡述。第二學段“數與代數”的學段目標是:
1、知識技能目標:能夠計算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除法,參與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并能表達自己的想法。
2、數學思考目標: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能夠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估算,提高自己的估算能力。
3、問題解決目標: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的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和小組合作學習能力。
4、情感態度目標: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根據對第二學段“數與代數”學段目標的解讀,以下是本單元的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通過具體情境中聯系練習已有的知識經驗,探索并學習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除法,能夠正確地進行口算,并體驗不同的算法,經歷探索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筆算。
2、數學思考目標: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掌握估算方法,經歷探索商不變規律的過程。
3、問題解決目標:在探索除法算理算法的過程中,體驗數學學習的探索性。
4、情感態度目標:在知識的自主建構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其次是內容標準:
(二)內容標準
小學階段的“數與代數”分為“數的認識”、“數的運算”、“式與方程”、“正反比例”和“探索規律”。
在認真研讀第二學段內容標準的基礎上,本單元的內容標準確定為:
數的運算:
學生需通過實例來掌握除數為兩位數的口算除法,熟練掌握筆算除數為兩位數的除法,并理解商不變的性質。
其次:教材分析
教材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資源,那么它們是如何闡述課程理念呢?我們將從“特點、編寫體例、內容結構、知識技能立體整合”四個方面進行剖析,首先看看其編寫特點:
(一)本教材的編寫特點如下:
1、教材將數學知識與農業生產相結合,使題材更具現實性。
現今的孩子們,無論他們是生活在城市還是農村,對于農業知識的了解程度都較低。為了讓他們更深入地了解農業知識,本單元教材選取了農業生產領域的內容來教授除法計算。
2、教材將計算與問題解決緊密結合,著重培養計算策略。
本教材將數學知識融入實際問題之中,為學生提供廣泛的探索空間,讓他們能夠結合實際情況運用不同的策略與方法去解決問題。例如,一些問題可以用口算解決,而另一些則可用估算或筆算解決,使學生在運用計算策略時更具靈活性,并突出計算工具的實用性。
3、練習設計貼近生活,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
自主練習的編排注重學習內容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這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注重與科學知識的結合,例如,有關人體的`知識,如血液循環、體重及指甲的生長速度、遠離吸煙等。
4、加強估算,注重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本單元從例題到習題都注重估算意識的培養。例如,在口算和筆算中融入估算,加強練習的分量,注重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此外,本單元的自主練習中安排了多道估算練習,這些內容從不同角度提供了豐富的估算素材,使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更有意識地進行估算,并逐步培養估算技能及習慣,形成估算意識。
以上是教材編寫特點的闡述,接下來分析其編寫體例:
(二)編寫體例
青島版教材以其獨特的特色和豐富的欄目設置聞名。其中,信息窗、合作探索、自主練習、我學會了嗎、問題口袋、豐收園這六個欄目各有其特色和功能。教材的設計力求讓學生在不同的環節中獲得不同的教育效果,既要讓學生掌握知識技能,也要培養其創新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
信息窗是教材提供的學習素材,通過創設熟悉的情境和實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其從中獲得知識和提出好問題。合作探索則設計了相應的問題和提示,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并在團隊中積極質疑,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
自主練習提供了形式多樣、有針對性的練習題,讓學生從易到難、由淺入深地鞏固和拓展新知識。我學會了嗎則通過實際生活案例解決問題,幫助學生自我評價和掌握所學的知識。問題口袋則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保護提問題積極性的環境,學生可以將有價值但不屬于本單元所學習的問題放入其中,等到具備解決能力再取出解決。豐收園則是一種定性評價方式,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評價和反思的好習慣。
在內容結構方面,本冊教材第五單元的設置也非常精心。教材從“收獲的季節”為線索出發,安排了3個信息窗和一個相關鏈接。其中,第一個信息窗以菜農喜獲豐收的情境為背景,引入了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除法等知識點;第二個信息窗則將菜農將蔬菜裝箱的情境作為學習素材,引入了四舍五入試商等知識點,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技能。
第三個信息窗展示了走進豐收的果園采摘蘋果的場景,通過問題“每位學生平均采摘了多少筐?”鞏固除法中的整數除法和商的估算能力。學生通過信息窗掌握了五舍六入法的試商方法,進而通過問題“每位家長平均采摘了多少筐?”學習到四舍五入法的調商方法。
相關鏈接引導學生理解商不變性的性質。
(三)知識與技能立體整合
從橫向和縱向兩個角度來看,本單元安排了3個信息窗和一個相關鏈接。信息窗1教授了整數除法和除數的估算,信息窗2教授了不需要調整商的豎式計算,信息窗3教授了需要調整商的豎式計算。相關鏈接教授了商不變性的規律。
本套教材內容按照螺旋式編排,從低年級到高年級逐步拓展。本單元建立在學生已經學習了除法口算、筆算,一位數乘以多位數、兩位數和三位數乘兩位數等基礎之上。通過本單元的學習,為后續學習四則混合運算和小數除法打下基礎。
第三個方面:建議
“建議”包括“教學建議”、“評價建議”、“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建議”。
(一)教學建議
根據我校“先學后導、互助提升”數學教學模式,結合我對課程標準的理解和本單元的研究,我提出以下四個建議。
1、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探索計算方法,正確處理多樣的算法。
將計算教學置于真實的情境中,將探究算法的活動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通過經驗來建立除法計算的方法。教學中,利用教材資源或學生熟悉的案例,創造生動的情境,讓學生在發現過程中提出數學問題、探索計算方法并解決問題,提高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增強估算教學。
在學習除數是整十數,商是兩位數的除法筆算時,學生首先需要估計商的大致范圍。這樣可以為他們提供思考方向和依據,確認每次商的位置,探索筆算方法。隨著學習的進行,學生需要理解和掌握四舍五入法試商的方法,進一步估計商的位數。在學習調商時,學生需熟悉試商方法,并估計商的最高位數。這種方法使口算、筆算和估算相互支持,不僅有利于學生逐步形成必要的計算技能,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估算能力。
為了更好的教學,我們建議建立典型錯題集。對于本單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運用四舍五入法試商、調商的過程來說,內容難度較大,容易出現錯誤。針對典型的錯例,讓學生找出錯因,作出修正和完善。在教學時,分類進行針對性的強化練習。
評價建議
(二) 評價建議
根據課程標準,我們提出以下評價建議:
1、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評價
我們和大多數老師的做法類似,讓學生自己動手畫"知識樹"來評價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學生經常將知識點無序地展開,到處都是,毫無章法。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記錄每個紅綠點所學的知識點,并整理出知識結構。在復習課上,我們回顧所學知識、分類歸納、有序思考、再現知識。這樣就可以把雜亂無章的知識點串成一條線,連成片,結成網。
2、評價方法的多樣化
(1)口頭評價與肢體評價相結合
我們可以使用這種評價方式,抓住課堂評價的時機。例如,當學生提出一些富有創意的問題和獨到見解時,我們可以對學生豎起大拇指說:"孩子你真利害,讓我們同學們來點掌聲吧。"
(2)語言評價與"等級"評價相結合
在學生的作業中,我們可以采用評語與"等級"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例如,用"你的解法很獨特!"、"你的字真漂亮!"等簡短、熱情的話語來激勵學生,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3、多元化教學評價
近年來,我們學校一直在實施"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特色教學改革。數學方面,我們主要進行口算課課練、口算能力測試、解決問題、動手能力測試以及階段性測試等評價活動。根據不同的測試結果,評比出不同類型的"學科小標兵"、"口算大王"、"數學小旗手"等。
(三)關于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教材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重要基礎。因此,教師應該成為教材的創造者和開發者,用更貼近學生生活的方式來編寫教材。
以下是一些關于優化課程資源利用的建議:
1、拓展跨學科資源
數學和其他學科有著緊密的聯系,教師應該從其他學科中挖掘出可用的教學資源,以提高學生的素質。這樣,不僅加強了數學學科和其他學科的整合,還拓寬了學科視野,實現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目標。
2、利用日常生活資源
現實生活中蘊藏著許多數學信息,多樣化的社會生活為數學學習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廣闊精深,領略人類的智慧文明。
3、捕捉意外瑣碎信息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善于捕捉意外信息,并巧妙地將其轉化為有效的教學資源。例如,在課堂上發現學生有錯誤表現,及時進行妥善處理,可以創造出一瞬間的驚喜教學效果。
4、開發網絡資源
在當今網絡發達的時代,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例如相關的課件制作可以更形象直觀地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同時,還可以讓學生觀看與課題相關的視頻短片,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上述建議是對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的研究思考。
讓我們共同努力,認真研讀教材,熟練掌握不同類型的教學課程,精選教學策略,創造極具生命力的課堂效果,并在文小校園內綻放出獨特的教育魅力。
謝謝各位老師,我的發言到此結束,歡迎批評和指正。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說課稿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青島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我將從說課標、說教材、說建議三個方面進行解說。
第一個部分方面:說課標
說課標包括說課程目標和內容標準。
首先說課程目標
(一)課程目標
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課程標準》把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習時間劃分為三個學段,四年級處于第二學段;數學課程標準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四個方面進行闡述,那么第二學段“數與代數”的學段目標是:
1.知識技能目標: 能計算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除法,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并能表達自己的想法。
2.數學思考目標:,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估算,提高估算能力。
3.問題解決目標: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和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
4.情感態度目標: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根據對第二學段“數與代數”的學段目標的研讀,下面我對本單元目標進行解讀:
1.知識技能目標:
在具體的情境中,聯系練習已有知識經驗探索并學會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除法,能正確地進行口算,并體驗不同算法,經歷探索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方法,能正確地進行筆算。
2.數學思考目標: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掌握估算方法;經歷探索商不變規律的過程。
3.問題解決目標:在探索除法算理算法的過程中,體驗數學學習的探索性。
4.情感態度目標:在知識的自主建構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再說內容標準
(二)內容標準
在小學階段“數與代數”分為:“數的認識”、“數的運算”、“式與方程”、“正反比例”“探索規律”。
在認真研讀第二學段內容標準的基礎上,確定了本單元的內容準標是:
數的運算:
要求學生結合實例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口算除法,能比較熟練的估算、筆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理解掌握商不變的性質。
第二個方面:說教材
教材中的內容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資源,那么,它們是怎樣來闡述課程理念的呢?我將從“編寫特點”“編寫體例”“內容結構”“知識與技能立體整合”四個方面來進行研說,先來看看它的編寫特點:
(一)本冊教材的編寫特點是:
1. 數學與農業生產相結合,突出題材的現實性。
現在的孩子,不論生活在城市,還是生活在農村,他們對農業知識知道得甚少。為了讓孩子對農業知識有更多的了解,本單元教材選取了農業生產的素材來研究學習除法計算。
2.將計算與解決問題有機結合,重視計算策略的培養。
教材把知識融入現實問題之中,給學生以廣闊的探索空間,讓他們結合實際運用不同的策略,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如:有的可以用口算解決,有的可以用估算解決,有的可以用筆算解決,讓學生靈活選用計算方法,體現計算策略的多樣性,突出計算的工具性。
3.練習設計貼近生活,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
自主練習的編排,一方面注重了學習內容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有利于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注重了與科學知識的有機結合。其中關于人體的知識有:血液的循環、體重及指甲的生長速度、關愛生命遠離吸煙等等。
4、加強估算,注重培養學生估算意識。本單元從例題到習題都十分注重估算意識的培養。1、在口算和筆算的編排中,融入估算。2、加大練習的分量,注重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本單元的自主練習中,安排了多道估算練習。這些內容從生活的不同角度,提供豐富的估算素材,使學生在解決問題時,自覺的進行估算,逐步培養估算技能和估算習慣,進而形成估算意識。
以上是對編寫特點的闡述,接下來說編寫體例
(二)編寫體例
在青島版教材的特色中,其欄目的設置可謂是獨具匠心、特色鮮明。信息窗、合作探索、自主練習、我學會了嗎、問題口袋、豐收園。他們在整套教材中發揮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每一個欄目,教材都賦予了它一定的內涵和功能。下面我就逐一進行解讀。
信息窗:教材為學生學習除法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農民伯伯收蔬菜、學生與家長采摘水果的情境,創設學生熟悉的事例,讓學生從中獲取信息,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合作探索:根據提出的問題,設計探究提示,學生經歷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匯報質疑”等多種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團隊合作精神。
自主練習:形式多樣、有針對性的練習題,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即對新知識的鞏固,又有對知識拓展延伸。
我學會了嗎:綜合運用本單元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便于學生了解自己對本單元知識的掌握情況,然后做出自我評價。
問題口袋:對于有價值但不屬于本單元所學習的問題,暫時放入“問題口袋”,從而保護學生提問題的積極性。一旦具備解決能力,隨時取出加以解決。
豐收園:是自評與互評相結合的定性評價。便于學生養成評價與反思的習慣。如:生活中有這么多可以用除法解決的問題;靈活掌握方法可以使試商又快又準;驗算是一種好的學習習慣。
與之前所用過的青島版、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相比較,我發現新修訂的青島版教材較其他版教材,有更多的欄目設置更加豐富多彩。再說內容結構:
(三)內容結構
本冊教材第五單元的內容結構:
教材安排了3個信息窗和一個相關鏈接。教材以“收獲的季節”為線索,第一個信息窗呈現的是菜農喜獲豐收的情境,借助問題“白菜的產量是蘿卜的.幾倍?”讓學生理解并掌握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除法;借助“298噸土豆大約需要運幾次?”這個問題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并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估算。
第二個信息窗呈現的是菜農將蔬菜裝箱的情境,借助問題“450千克西紅柿能裝幾箱?”“65千克黃瓜能裝幾箱?”和“平均每箱草莓多少千克?”引入對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除法、商有余數的除法以及除數是接近整十數的除法試商的學習,讓學生掌握用四舍法試商的方法。
第三個信息窗呈現的是人們走進豐收的果園采摘蘋果的情境,通過問題“平均每個學生摘了多少筐?”繼續學習除數是接近整十數試商知識的學習,學生掌握五入法試商的方法,借助問題“平均每個家長摘了多少筐?”進一步學習用四舍法調商的方法。
相關鏈接,引導學生學習商不變的性質。
(四)知識與技能立體整合
1.從橫向角度來看,
本單元安排了3個信息窗和一個相關鏈接。信息窗1教學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估算;信息窗2先教學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再安排的是不需要調商的豎式計算;信息窗3教學的要調商的豎式計算。相關鏈接教學商不變得規律。
2.從縱向角度來看,
本套教材內容是由低年級到高年級不斷拓展的螺旋式編排。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簡單口算、筆算,一位數乘多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三位數乘兩位數和乘法中常見的數量關系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通過對本單元知識的學習,為后面學習四則混合運算和小數除法打下基礎。
第三個方面:說建議
“說建議”包括說“教學建議”、“評價建議”、“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建議”
(一) 先說教學建議
基于我校“先學后導、互助提升”的數學教學模式,結合、我對課程標準的理解以及對本單元的研讀,我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說說我的建議。
1. 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探索計算方法,正確處理算法多樣化。
把計算教學置入現實情境之中,把探討算理、算法的活動與解決實際問題融于一體,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經歷除法計算方法形成過程。教學時,利用教材提供的資源,或選擇學生熟悉的事例,創設生動的具體情境,讓學生經歷發現、提出數學問題、探索計算方法,解決所提出數學問題全過程,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 加強估算教學。
在學習除數是整十數、商是兩位數的除法筆算時,學生先估計商的大致范圍,為探索筆算方法 ,確認每次商的位置提供思考方向和依據,在學習用四舍五入法試商時,學生估計商是幾位數,進一步理解、掌握筆算方法,在學習調商時,學生估計商的最高位是幾位數,熟悉試商方法,這樣就使口算、筆算和估算相互支持,不僅有利于學生逐步形成必要的計算技能,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估算能力。
3.建立學生典型錯題集
在教學中,搜集典型錯例錦集。本單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運用四舍五入法試商,調商的過程,內容難度較大,容易出現錯誤,對典型錯例,讓學生查找錯因,修正完善,教學時,分類進行針對性的強化練習。
接下來說,“評價建議”
(二)評價建議
結合課程標準,談一下我在教學中的評價建議。
1.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評價。
我和大家的做法一樣,讓學生自己動手畫“知識樹”來評價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實踐中發現,學生把知識點無序地展開,遍地開花,后來在學習過程中,把每個紅綠點所學知識點記錄下來,整理時,把知識結構告訴他們。復習課經歷過程:知識回顧、分類歸納、有序思考、再現知識:串成線,連成片,結成網。
2.評價方法多樣化
(1)口頭評價與肢體評價相結合。
運用這種評價方式時教師把握課堂評價的時機,比如說當學生提出一些富有創意的問題和有獨特見解時,我對學生伸出大拇指說孩子你真利害,我們同學們來點掌聲吧。
(2)語言評價與“等級”評價相結合
在學生課堂作業時,可采用評語與“等級”評價相結合。如用“你的解法很獨特!”“你的字真漂亮”等簡短、熱情的話語激勵學生,使之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3.多元化教學評價
近幾年來,我校一直實施“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特色教學改革,數學方面,主要包括口算課課練、口算能力測試、解決問題、動手能力測試以及階段性測試等評價活動。根據不同的測試活動結果,評比出不同類型的“學科小標兵”“口算大王”“數學小旗手”等。
(三)最后說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建議
教材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重要依據,因此,教師要做教材的開發者、創造者,讓教材更貼近學生生活。
1、拓展學科資源
數學與其他學科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師要從其他學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提升學生的素質。這樣,不僅加強了數學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整合,而且拓展了學科視野,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實。
2、運用生活資源:
現實生活中蘊藏著大量的數學信息,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為數學學習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博大精深,領略人類的智慧文明。
3、捕捉意外資源
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捉意外信息,并巧妙地加以轉化和有效運用,使其成為新的教學資源。課堂上學生出現的錯誤,恰當的處理,就是精彩的一瞬間。
4、開發網絡資源:
在網絡如此發達的時代,我們還要充分利用并開發網絡資源。比如制作課件,可以形象直觀的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還可以讓學生觀看和課題相關的短片,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以上是我對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研讀。
讓我們一起攜手并進,認真研讀教材,熟練駕馭三種課型,精選教學策略,讓煥發生命活力的課堂在文小綻放異彩。
謝謝,我的說課內容到此結束,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說課稿5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內容是學生在已掌握了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計算之后的繼續學習,是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除法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同時也為以后學習四則混合運算及小數除法打下重要基礎。本節課教學的例3是在前面學習例1和例2,掌握了除數是整十數除法的計算方法之后的知識延伸,要求學生掌握除數接近整十數的兩位數除法的試商、調商過程,為后面學習例4例5例6打下基礎。
二、學生分析: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講,他們已經掌握了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計算方法,通過前面例1例2的學習,對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也有了一定的接觸,學生能利用這些知識進行正遷移,但他們對于試商這一概念的理解仍還有一定難度。
三、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參照《課標》,根據對教材及學生學情的分析,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與能力目標:能夠運用“四舍”、“五入”的試商方法,正確地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觀察、分析、歸納知識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讓學生在合作學習、自主探索中,促進學生學習數學并應用數學。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明白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
教學重點: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時,用四舍五入法進行試商
教學難點: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時,調商的過程。
四、教法和學法分析:
為了能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我力圖教學觀念的轉變,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還課堂給學生。學生在老師的不斷引領下,從被動接受學習變為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學習,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再自己想辦法解決,并能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合作完成;讓學生親自體會學知識的過程。
五、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我的教學總體思路是:情景導入,引出新課——自主探究,學習新知——概括總結,形成技能——練習鞏固,拓展增高——教學小結,結束課堂。
(一)復習導入,引出新課
1、( )里最大能填幾?(板書:( )里最大能填幾?并寫一兩個不等式)
20×( )<85 60×( ) <206 40×( ) <316
90×( ) <643 70×( ) <165 30×( ) <282
設計意圖:為試商打下基礎
2、昨天我們學習了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對于這樣的題,你會做嗎?133÷20=(請生到黑板上完成。)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上節課所學《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利用正遷移主動、自主地學習新知識。
(二)主動探究,學習新知。
1、出示情景圖,你能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嗎?從學生所提出的問題中精選出下面兩個問題:
(1)王老師有84元錢,買《作文選》21元/本,能買多少本?
(2)王老師帶了196元錢,買磁帶39元/盒,又能買多少盒?還剩多少元?
接下來,引導學生列出84÷21和196÷39兩個算式,問學生會計算嗎?想學嗎?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板書:84÷21= 196÷39=)
2、教學84÷21:
(1)我讓學生觀察84÷21與133÷20,除數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利用四舍五入法將除數看成近似數20。(板書: ————除數看成整十數20(四舍))
(2)引導學生分組討論:觀察被除數與除數的特征,你認為應該商幾?動手算一算,你的商合適嗎?如果商大了怎么辦?小了呢?
(3)引導全班學生一起完成計算。
3、教學196÷39
(1)讓學生應用前面計算84÷21的方法,帶著三個問題試一試能否自己獨立完成:
A、除數39應看成哪個整十數來試商?
B、你覺得應該商幾?
C、你的商合適嗎?如果商大了怎么辦?小了呢?
(2)根據學生獨立完成的情況再次帶著前面這三個問題分組討論,小組內解決自己獨立完成時遇到的不能解決的問題,并試著說一說除數接近整十數的兩位數除法一般的計算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我將新自參與到小組討論中,進行分組指導。
(3)小組匯報討論結果,完成計算:
A、將除數39看成40來試商;(板書: ———除數看成整十數40(五入))
B、把除數看成整十數來試商,如果商大了,就改小一個數再試商,如果商小了就改大一個數再試商,直到商合適為止。這里需要各小組相互補充和教師根據實際情況的適時引導來形成這樣一個結論。
(三)概括總結,形成技能
根據前面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結果,在這一環節,我將及時概括總結,得出結論: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需要應用四舍五入法取把接近整十數的除數看成一個整十數來試商,如果商大了,就改小一個數再試商,如果商小了就改大一個數再試商,直到商合適為止。(板書:除數→整十數 試商 大→改小 小→改大)
通過總結,形成結論,有利于學生計算技能的形成,同時引導學生完成教材中練習部分,讓學生進一步形成計算技能。
(四)練習鞏固,拓展提高:
力求練習的多樣性,全面性。我主要出示了一下幾種題型:
1、利用今天所學的知識直接說出下面除法算式中的除數應該看成幾進行試商?
64÷22 350÷58 444÷79 249÷31
這是進行基礎性的訓練,讓學生再次體驗此計算方法,保證絕大部分學生吃得了。
2、算一算。
69÷23= 185÷38=
這是今天的主題,著重訓練。
3、生活智多星
(1)一共有200棵樹苗,每行種28棵,一共可以種幾行?還剩幾棵?
(2)學校一共展示了336件昆蟲標本,每塊展板放49件,可以放滿幾塊展板?
4、智力挑戰題
279÷3□=□ 商最大是( ),商最小是( )
3、4;兩題是練習提高,保證優生吃得飽。
(五)教學小結,結束課堂:
這一環節,我將提問:同學們這節課你們學到了哪些本領呢?通過師生之間的親密交談,再次引領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知識,在輕松愉悅中結束課堂。
總之, 本節課的教學,我以新課標的理念為指導,用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學法去組織教學過程,使教法與學法和諧統一,輕松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極大地優化課堂教學,構建了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數學課堂。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內容,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說課稿6
教學目標:
1、 通過具體生活實際情景,體驗“改商”的過程。
2、 能正確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并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在計算中增強學生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的意識,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及發散思維的能力。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掌握試商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出示題目:306÷51 120÷19
學生獨立計算,集體交流時讓學生口述怎樣試商。
教師談話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探索新知
(一)、創設情景,討論乘車方案。
出示教學情境圖,學生觀察。
教師:你認為應怎樣安排乘車?(學生小組討論后再進行全班交流。)
引導學生認識方案有三種:
1、都坐小客車;
2、都坐大客車;
3、可以坐大客車和小客車。
(二)、解決問題
1、引出問題1:三年級學生都坐小客車,需要幾輛車?
(1)、學生列出算式并嘗試估算。
(2)、探索豎式計算方法。
①、學生先獨立嘗試用豎式計算272÷34的商。
②、討論交流算法。
通過交流,引導學生認識:把“34”看作“30”來進行試商,但在具體的`計算時,會發現“9×34的積”比被除數大。積大了,說明商太大了,這是因為把除數看小了,所以商要改小,因此商應改為8。
2、引出問題2:四年級學生都坐大客車,需要幾輛車?
(1)、學生列式并估算。
(2)、探索豎式計算方法。
①、學生先獨立嘗試用豎式計算184÷46的商。
②、討論交流算法。
讓學生口述試商過程,引導學生認識:把“46”看作“50”來進行試商,但在具體計算時會發現商3是不合適的。因為用3×56得138,被除數184減去138得46,余數46與除數46相等,說明商小了,因此要改商4。
三、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課本68頁“試一試”1、2題。
四、全課總結
學生說說這節課學到哪些重點,可以結合例子說明。
五、作業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說課稿7
一、說研究。
(一)、說聯系。
《口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由于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應用,同時又是學習除數是兩位數筆算除法的重要基礎。因此,學好本課內容尤為重要。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基于此,我結合教材內容特點及學情,確定了如下三維目標:
1.知識和技能: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口算和估算技巧,能正確地進行口算和估算,培養計算能力。
2.過程和方法:經歷除數是兩位數的口算和估算,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性。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學習活動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對數學知識的親切感。
(三)、說學情。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數的乘法口算和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對口算求商的方法已經比較熟悉,有一定的基礎,這為過渡到本節內容的學習起著鋪墊的'作用。學生對“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口算應該不是很難,重要的是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式學習。
(四)、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口算和估算方法。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二、說教學。
(一)、說教材處理。
數學教學需要多種教法與學法的有機結合。
1、教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的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在這一教育理論支撐下,基于本節課的特點,我著重采用引導探究、遷移類推的教學方法,展現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
2、學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的解題訓練,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應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基于這樣的教學理念,我就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把生活經驗理性化、數學化,采用了“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分析、操作、比較,逐步抽象出算理,讓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歸納。
(二)、說新知教學的創新點。
“如何讓枯燥的口算內容變得豐富,讓乏味的算理變得有情趣”是我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思考最多的。因此,在設計上我以為慶祝元旦布置校園為主線,穿插教學全過程。
1、復習引入,引出新知。
數學知識具有內在的聯系,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是推動后繼知識學習的重要經驗。所以我安排了以下復習內容:
一、口算。
20÷4=70÷7=42÷7=63÷9=30÷5=180÷6=81÷9=60÷5=
二、看下列各數接近哪個整十的數,請寫出來。
87≈91≈63≈39≈24≈86≈
三、填空。
1、90里面有()個十。2、280里面有()個十。
學生在口算的過程中,我隨機的請學生口述20÷4的口算過程,并板書于黑板上,激發學生已有的相關口算經驗,為新知的學習做好鋪墊。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3、(1)、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計算知識是人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逐步發展起來的,原本是十分生動的數學活動。把計算教學置入現實情境之中,把探討計算方法的活動與解決實際問題融于一體,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資源,通過利用氣球布置校園這一情境,提出:從圖中你都知道了什么信息?根據圖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這個問題應該怎么解決呢?引出口算:80÷20
接著,拋出問題:你能口算80÷20等于幾嗎?讓學生獨立探索計算方法。
(2)、合作研究,形成方法。
首先,讓學生自己先想一想,再把想法在小組內說一說。接著,匯報交流,重點說一說怎么想的。根據學生的匯報,我進行相應的板書:方法一:因為20×4=80,所以80÷20=4;方法二:因為8÷2=4,所以80÷20=4。
這里重點討論方法二:你們誰能說說為什么去掉0就行了?把你的想法用你的方式在練習紙上表達出來,可以寫一寫,也可以用畫一畫。從而引導學生8÷2實際是8個十除以2個十。
最后,讓學生再說口算方法。
師:同學們有用乘法算除法的,也有用表內除法來想的,都很好。那么你喜歡哪種方法呢?把你喜歡的方法說給同桌聽一聽。
在這個過程中,我放手讓學生嘗試、探討口算方法。在此基礎上,適時組織討論、交流,提升學生對計算過程的認識,完善學生對算理的理解。學生在主動探索中經歷除法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既可以加深對計算方法的理解,又能使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解決問題。給學生創設主動探索數學知識的空間,為學生贏得不斷體驗成功的機會,將有效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運用方法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口算方法,我在學生探究出方法后,出示“40÷20,100÷20,60÷20,80÷20”四道口算題讓學生進行口算,并請學生說出“60÷20”的算理。
(4)、引發沖突,探索估算方法
學生完成四道口算題后,我對學生說:“老師這里還有兩道題目請你口算。”我出示了教材想一想中的“83÷20≈,80÷19≈”,引導學生觀察發現與前面的不同,從而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索的興趣。接著通過討論、反饋、歸納得出估算方法。
3、大膽嘗試,運用新知。
在這個環節,我引導學生充分利用上面學到的方法遷移解決除數是兩位數的口算和估算方法。這個環節中我放手讓學生獨立解決第(2)題,有利于學生知識同化,培養遷移類推能力,讓學生在探究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三)、說練習處理。
口算是一種不借助計算工具、不表述計算過程而直接通過思維算出結果的一種計算方式,是一種抽象的思維活動。因而需要學生集中注意力,積極思維。如果學生對口算產生濃厚興趣,他們就會自覺積極地參與。因此,在練習設計上,我深入解讀教材練習設計的同時,對練習進行了適當的加工改造,力求體現現實性、趣味性、層次性、思考性、發展性。設計多形式、多層次的練習,使學生提高口算能力,形成技能,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進行學習,富有趣味性,做到寓學于樂。
(四)、說教學評價。
整節課的教學設計,趣味性強,方法重在"巧"。我覺得本節課還是比較融合新課改的教育理念:關注鼓勵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在動眼、動手、動腦、動口中去探究,去感悟,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發揮,同時,他們有了足夠的學習主動權,他們的學習熱情被點燃,創造的火花被激發。想起瑞士著名教育學家裴斯泰洛齊的話:教育的主要任務,不是積累知識,而是發展思維。我想,通過這堂課的教學,我們的孩子們,一定積累了知識,發展了思維。
學無止境,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更努力地鉆研教材,設計教法,力爭使每一節數學課都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說課稿8
教材分析:
本節課《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是義務教育新課標實驗教材P84例2的(1)與(2)及練習十五相關內容。
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已掌握《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及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為學生主動、自主地學習本課打下基礎。學習本節課之后將為以后學習四則混合運算及分數小數除法打下基礎。
教材先呈現教師購書地情景,從中提出一本《作文書》多少元?地實際問題,引出算式:84÷21=;把21看成20進行計算學習。然后出示“五入“的例子展開學習。
學生分析:
對于四(1)班學生預設大部分的學生已經對《除數是兩位數》(商是一位數)的除法有了一定的接觸能利用除數是一位數除法進行正遷移,從而更有效的進行學習,其中大概有三分之一學生能獨立解決此類問題。
設計理念
在本節課中,力圖體現學生學習方法的轉變:從被動接受學習變為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學習。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再自己想辦法解決,并能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合作完成;讓學生親自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運用“四舍”、“五入”的試商方法,正確地計算除數是兩位數、商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初步掌握試商調商的方法。
2、培養學生估算能力,培養學生自主觀察、分析、歸納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3、激發學生自己探求知識的欲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在學生討論和交流中,促進學生之間在交流中合作精神,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通過生活實例的估算,理解、掌握試商和調商的過程。
教學用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情景導入
1、昨天我們學習了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對于這樣的題,你會做嗎?133÷20=(一生扮演,其余學生看大屏幕)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上節課所學《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利用正遷移主動、自主地學習新知識。]
2、根據情景圖,你能發現哪些有聯系的數學信息?
(王阿姨有84元錢,買《作文選》21元/本;李叔叔帶了196元錢,買磁帶39元/盒)
3、你能對有聯系的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嗎?
(選擇2個:84元能買幾本作文選?196元能買幾盒磁帶,還多幾元?)
二、主動探究,學習新知。
(一)兩位數除以兩位數(四舍)
1、你能解決這些數學問題嗎?列出算式。(板書)
預設:84÷21=196÷39=()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問題從生活中來。同時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更樂于自己解決。】
2、我們先來看一看,剛才扮演的這位同學,請他說說計算過程。
3、同學們今天要學習的除法中的除數和上節課的除數有什么不同嗎?(上節課的是整十數,今天的不是整十數。)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發現本節課學習的內容與整十數除法的聯系和區別,從而更好地學習新課】
對,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是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板書課題)。
猜一猜第一題可能是多少?(84÷21=4)
4、你的口算能力很強,能把你的'想法用豎式來表示嗎?同時檢驗你的口算是否正確。(獨立完成,一生扮演)
5、剛才我們遇到的除數不是整十數的除法,你是怎么想的?
做題的學生匯報(本節課的重點)
預設:把21看成20
(也就是說你把除數看成了整十數(板書,除數看成整十數)這樣能更快、更準確地試出商是幾。)
(二)三位數除以兩位數(五入)
1、現在我們來算一算196÷39的商是多少?
教師建議:
(1)獨立豎式計算(一生扮演)
(2)與同桌說一說你的計算過程
(3)全班匯報(本節課的重難點)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與合作交流的精神。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結論的形成過程,發展了學生的思維。注意算法多樣化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在原有基礎上提高,還注意算法的優化,使學生從比較中選擇更簡便的方法。】
(教師巡視,并找出錯誤資源。如:余數比除數大時,沒有調商。匯報時先請正確的同學說說它們的想法,然后出示錯誤算法并改正。)
預設:
生一:196÷39我把39看成40(板書),40乘5正好等于200,比196要大,因此商要小一點變成4。
生二:196÷39我把39“五入”看成40,400乘5正好等于200,確實比196要大;但是39乘5結果是195,比200小,所以商還是5。
(此時必須明確余數比除數大時,還可以商一個39,因此商要調大一些。)
(四)教師總結
在豎式計算時,我們通常利用“四舍、五入”法把接近整十的除數看成整十數進行計算,使計算比較快速、準確。在試商過程中發現商太小時,就把商改大一個數;商太小時,就改大一個數。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四、鞏固練習
1、你能利用今天所學的知識直接說出下面除法算式中的除數應該看成幾進行試商,再說出準確的商.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說課稿9
一、說教材。
本節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掌握了一位數乘兩位數乘法、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口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為過渡到本節內容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本節內容是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口算除法,由于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應用,同時又是學習除數是兩位數筆算除法的基礎,所以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析學生。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計算基礎,所以本節的計算學生應該不難學會,主要是讓學生明白算理,還有就是要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估算意思,讓教學為生活服務。
三、說目標。
基于以上認識,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征,制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數除整十數、幾百幾十數(商一位數)的口算方法以及相應的估算,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能力目標:使學生經歷探索口算方法的過程,使學生領悟學習數學的方法,促進他們的遷移、有序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自主探究學會口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確的進行口算、估算。教學難點是理解用整十數除的口算算理。
四、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是一堂計算教學課,我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他們的知識現狀采用了多種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性和主動性。按照自主探究-討論-歸納這樣的思路,運用知識遷移讓學生發現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討論中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并提供動口,動手、動腦的機會,讓學生在體驗,感知、討論、合作、比較中靈活掌握本節教學重點,突破難點。
五、說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獲得,能力發展的重要途徑。基于些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設計。
(一)復習舊知,知識遷移。
1、口算。
20×430×780÷4210÷7
2、估算。
81÷8≈122÷4≈
由于知識之間是有聯系的,通過復習為的是讓學生會運用知識遷移的方法自己探究學習本節課的內容,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1、先出示樂滿地圖片,問:這是什么地方?你想去玩嗎?然后出示題目:現在學校購買了80張門票,每班需要20張門票,可以分給幾個班?
如何讓枯燥的口算內容變得豐富,讓乏味的算理變得有情趣,教材中我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把教材提供的情境改成去樂滿地玩如何分門票,以此為情境展開教學,我覺得這樣更貼近學生的生活,能夠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讓學生根據問題列出算式。
觀察這題有什么特點?揭示課題。
(三)自主探究,發現方法。
1、讓學生嘗試解答。(這時學生可能會出現幾種情況。)
2、以小組為單位,動手操作探究計算方法。
每張準備了80張門票,讓學生動手圈一圈。
3、整理思路,指明匯報。學生匯報老師電腦演示。
這樣設計是先讓學生憑著各自已有經驗感知,再通過動手操作驗證思路,形成表象,歸納抽象出算理。
4、板書學生口算想法,然后讓同桌互相說一說。
5、鞏固練習。
60÷20xx÷30
6、再次創設情境。咱們一共120人,每艘船限坐30人,運幾次才能運完?
這題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因為學生已有一定的基礎,讓學生嘗試練習,學生會根據例1的口算方法想,這時老師應注意的是讓學生多說算理,然后再通過電腦動畫演示,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
7、鞏固練習。
180÷30420÷60
學生已有表內除法與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數的乘法口算作為基礎,學生對“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口算應該不是很難,重要的是讓學生理解它地算理,于是在課堂中我盡量讓學生參與“探索、交流”地學習過程。學生利用已有知識獨立思考得出不同的口算方法后,再讓同桌交流口算方法、說算理,讓每個學生有說話的機會。通過“說”提升學生對口算過程的認識,通過“說”培養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
8、學習估算。把上面兩題改一改。
現有83張門票,怎么辦呢?讓學生說一說。
再出示一共是119人,現在大約需要幾條船?
通過創設問題,使學生在解決問題中體會到生活中有時不需要很精確的結果,這時就要用到估算的方法。把計算教學置于現實情境之中,把探討計算方法的'活動與解決實際問題融為一體,這樣的計算教學更有意義些。
(四)深化認識,實踐應用。
練習是數學學習中鞏固新知,形成技能、發展思維,提高學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但學生年齡小,如果只是單一的讓學生做口算練習,無法提高學生計算的興趣。于是,我在教學中注意練習形式多樣化,設計了如下練習:
1、猜一猜。題目的背景是一個風景地,學生解答正確后,就可以知道是什么地方了。
2、開啟智慧門。
3、解決實際問題。
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進行學習,富有趣味性,做得寓學于樂。
(五)歸納總結,提高認識。
引導學生小結所學知識,并談談今天的學習收獲。
通過這樣的歸納與總結,讓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再次進行系統地整理與鞏固,突出本課的重點,構建了知識結構,培養了學生的能力,提高了認識。
縱觀整節課的設計,突出了讓學生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方式來學習,這樣,既體現的新課程的理念,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以上就是我對本節課粗淺的預設,還敬請各位老師提出寶貴意見。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說課稿10
這課在教材編排上分三個層次:第一,以生活情境提供條件,從而引出口算除法的算式。第二,根據除法算式,學生根據不同的算法說出不同的算理。第三,做一做及練習十三中的習題。
在對本課教材進行分析時,基于我對教材的理解,制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數除整十數、幾百幾十數(商一位數)的口算方法以及相應的估算,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使學生經歷探究口算算理的過程,使學生領悟學習數學的方法,促進他們的遷移、有序思維能力。
3、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我對教材進行了如下的處理:
1、情境的創設。“如何讓枯燥的口算內容變得豐富,讓乏味的算理變得有情趣”是我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思考最多的。教材提供給我們的情境是分氣球和分彩旗,我自認為這個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夠,于是就想到了我們學校比較有特色的海洋月活動,以此為情境展開教學,我覺得比較有海島特色,貼近學生的'生活,也更新穎些,能夠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于是在課開始前引用學校開展的活動與學生進行聊天,取學生熟悉的素材進行導課,然后與學生一起探討除數是兩位數的口算算理。
2、讓學生多說,說算理,說想法。此課之前,學生已有表內除法與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數的乘法口算作為基礎,學生對“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口算應該不是很難,重要的是讓學生理解它的算理,于是在課堂中我盡量讓學生參與“探索、交流”的學習過程。學生利用已有知識獨立思考得出80÷20的不同口算方法后,再讓同桌交流口算方法、說算理,讓每個學生有說話的機會。通過“說”提升學生對口算過程的認識,通過“說”培養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
3、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探索計算方法。本堂課在“剖魚”、“剝蝦”、“兜繩”等活動中引出問題,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中,學生也應該能夠體會到生活中有時不需要很精確的結果,這時就要用到估算的方法。把計算教學置于現實情境之中,把探討計算方法的活動與解決實際問題融為一體,我覺得這樣的計算教學更有意義些。
4、讓學生多練,練速度,練準確率。計算說白了就是需要多練,所以在課中安排了“開小火車”、“釣魚”、“闖關”等熟練口算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練習口算,提高口算能力。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說課稿11
一、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實踐練習活動熟悉、掌握口算整十數除整十、幾百幾十的數的方法(商一位數)。
2、初步掌握用整十數除的試商方法和豎式的書寫格式,會用列豎式的方法計算商是一位數、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
4、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試商,會用這兩種試商方法進行筆算。
5、步掌握除數不接近整十數的除法的試商方法,能正確計算除數不接近整十數的筆算除法。
6、讓學生經歷探索過程,了解商的變化規律。
7、學生能夠結合具體的情境進行出發估算,并說明估算的思路。
8、通過學習、探究,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教材分析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是小學生學習整數除法的最后階段,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多位數乘一位數、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主要內容有:口算除法、筆算除法。
用整十數除整十數、幾百幾十數的口算,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同時又是學習除數是兩位數筆算除法的重要基礎。因此把它安排在筆算之前教學。為了解決試商這個關鍵問題,教材按照計算的難易程度分兩段編排:①商是一位數。主要解決商的書寫位置、除的順序、突出基本的試商方法,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②商兩位數。對于試商的方法,本單元主要采用“四舍五入”法,即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數看著與它接近的整十數去試除被除數。這種試商方法學生比較容易掌握,并且在大多數情況下,試一兩次就能確定出一位商。在教學一般的試商方法的基礎上,教材還注意教學在特殊情況下,靈活地運用試商方法。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能正確的把兩位數看成整十數。
2、能熟練的進行試商和商的定位。
3、培養根據具體情況采用不同方法試商的能力。
難點:
1、掌握估算的方法,并正確進行估算。
2、確定商的位置及試商方法。
3、運用“四舍”、“五入”法試商。
四、具體例題分析
1、P78、79頁例1是口算除法。(整十數除整十數或幾百幾十的數,商一位數。)80÷20=4注重學生說算法:算法一:想乘法做除法,20×4=80,所以80÷20=4。算法二:8÷2=4,所以80÷20=4。在“想一想”中,83÷20≈( )80÷19≈( ),讓學生自主思考,最后教師要引導方法:先估除數成最接近的整十,再估被除數,然后用口訣能計算出來。120÷30= 的方法同上。
2、P81-82頁的例1是筆算除法1商是一位數的除法(1)(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92÷30=在這個例題(1)中重點解決試商的方法和筆算豎式的書寫格式(商寫在什么位置)。例題(2)140÷30=重點解決被除數的前兩位不夠除,要看前三位。通過兩題分析、歸納:除到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上。
3、P84頁例2是筆算除法1(2)(除數不是整十數的除法)。例題(1)84÷21=是把除數“四舍”后試商的教學。例題(2)196÷39=是把除數(五入)后試商的教學,注意這里有一個調商的過程,要放手讓學生探究如何調商最恰當。
4、85頁例3是筆算除法1(3)(除數不是接近整十數的除法)140÷26=,這里涉及到兩次調商的過程。把“26”看成“30”來試商,大了,再把“26”看作“25”來試商。可能有的學生還會把“26”看作“20”來試商,這里要引導學生從第一次試商后的余數來觀察試商也行。所以本節課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自己解決問題。在這一節課還要歸納出:每次除得得余數要比除數小。
5、P89頁例4是筆算除法2商是兩位數的除法。例題(1)576÷18=要讓學生知道除數是兩位數,先用“18”去除被除數的前兩位“57”,除到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上。例題(2)930÷31重點在于除到十位余下的數是0怎么辦?(不夠商1就商0)。在這節課中通過回憶“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并討論: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與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而歸納出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完整方法。
6、P93頁例5是研究商變化的規律。第一組集合題讓學生體驗商變化的規律:被除數不變,除數變化,商也發生變化;除數不變,被除數變化,商也發生變化。第二組用一個表格的形式讓學生明確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
五、習題分析
重點分析練習十七的相關習題。
第一題,完成表格時一方面是復習我們剛剛學過的筆算除法,另一方面也是復習“單價×數量=總價”的數量關系。
第二題,完成表格時一方面是復習我們剛剛學過的筆算除法,另一方面也是復習“速度×時間=路程”的數量關系。
第三題,分析數量關系很總要。
第四題,先讓學生獨立做,再交流方法,這里要引導學生用商不變的規律完成。
第五題,先出示前四個小題,讓學生回答,并說說計算方法。然后再出示后四小題,運用商不變的規律進行計算。
第六題,讓學生觀察討論,這里實質上是運用了商不變的規律使計算更加簡便。這種方法值得推廣。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說課稿】相關文章:
《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說課稿01-13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10-05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04-04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15篇)03-15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15篇03-13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合集15篇03-19
《除數是一位數筆算除法》說課稿12-30
《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教學反思03-11
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教學反思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