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借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初中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課稿初中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我的主題班會題目是《感恩父母,走進親情》。下面我從五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背景:
現在的孩子大多嬌生慣養以自我為中心,認為父母為自己所做一切都是應該的,對親情較為麻木。有的對父母不太禮貌,經常對父母大呼小叫,無故發脾氣,絲毫不顧及家長的感受,甚至做出忘恩負恩、傷害父母的事。因此我選擇了以《感恩父母,走進親情》為主題的一個班會
二、說目的(主要的目的有兩個)
1、引導學生走進父母,理解父母的愛,體驗父母的無私和偉大。讓學生學會感恩。
2、讓學生學會與父母和諧相處,從現在做起,以實際行動來回報父母。
三、說活動準備(準備活動分為五個方面)
1、動員學生積極參與,公布主題班會活動方案。
2確定2名主持人,并進行相關節目的排練。
3、收集感恩父母的圖片、故事、視頻、歌曲和背景音樂。
4、制作本節課的多媒體課件。
5、挑選出三名學生排練小品《上學》
四、說方法
1、新課程標準要求課堂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因此這次主題班會便是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題性,而老師以引導和總結為主;
2、利用多媒體,展示感恩的視頻、圖片、歌曲等等。讓學生能更直觀的感受父母的愛。
3、讓學生自己排練一個小品,使學生能更直接的體驗父母的親情。
五、說過程
(一)視頻導入
主持人用央視的一個關于家的公益廣告來展示母愛的無私和偉大,進而導入感恩的主題,然后宣布主題班會開始
(二)朗誦關于舒婷《母親》這首詩歌,背景音樂為閻維文的歌曲《母親》,進一步去引導學生感受母愛
(三)小品
學生自編自演小品《上學》,表演者極投入的表演,使同學們為之動容,深受教育。小品中展現的是孩子上學,父母依依不舍,不斷囑咐叮嚀,而學生卻極度不耐煩的情景,讓學生感受到父母的愛是多么的偉大和自己對他們的不理解。
(四)現場問答。(這里我設置了5個問題)
1、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嗎?
2、在父母生日的時候你送給他們過禮物嗎?
3、你能為父母分擔過憂愁嗎?
4、你最讓父母痛心的事是什么?
5、父母最讓你感動的一件事?
通過問答引起學生的思考,讓學生明白:父母為我們終日操勞,默默奉獻,而我們作為兒女的.對父母的關心卻遠遠不夠。
(五)展示圖片
這都是由學生自己拍的照片,主要展示了父母的不易,和學生們在家如何孝順父母的一些照片,讓學生通過他們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展現他們對父母的愛
(五)宣誓(全班同學宣誓:全體同學們起立,舉手握拳承諾)
從現在開始,讓我行動起來。說感謝之話,懷感動之情,做感恩之事。用一顆感恩的心!孝敬父母!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在思想品德上讓您們安心。在學習上讓您們放心。在生活上讓您們省心。我決不辜負父母心。
(六)班主任做總結
【《感恩的心》為音樂背景】
同學們,今天我們召開了“感恩父母”主題班會,開得很成功,我感到很欣慰。當代作家畢淑敏說:“當我們年輕的時候不懂事,當我們懂事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但有些東西卻永遠無法補償。”所以從現在讓我們對父母多一份關心,盡一份孝心。也許它只是一杯粗茶,也許它只是一碗淡飯,但在愛的天平上,他們等值,因為——孝心無價!
說課稿初中 篇2
一、教材分析
1、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安全用電》是在學習過電路、電路計算、家庭電路的基礎上進行的。本節教材中所談到的對人體的安全電壓、觸電事故的發生需要前面所學知識為基礎,所以本節課既是舊知識的應用又是新知識的探索。
本節教材內容的編排是讓學生“學會生存”的教育內涵的具體表現,面對電氣化普及的社會,安全用電知識的學習在以后的生產、生活實踐中顯得十分重要。通過學習本節教材的知識,學生能了解日常安全用電常識,規范日常用電行為,提高了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這一節課無論在知識學習上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上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本節教材內容和初三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依據教學指導綱要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認知目標:了解一般情況下對人體的安全電壓,了解觸電事故的發生,了解安全用電的原則。
技能目標: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體驗自然科學的價值,體驗知識來源于實踐而又作用于實踐的辯證關系。
3、重點、難點的確定
安全用電的原則是學生今后生產、生活中保障自身安全的準則之一,因此是本節內容的重點。
對于觸電事故的發生,無論是高壓觸電還是低壓觸電都具有不可實驗與體驗性,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對于學生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是本節的難點。
二、教法和學法
教法:依據本節教材的內容,根據我校小班化教育的特點,考慮到初三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思維能力,本節課采用師生互動啟發式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實例、圖片,利用多媒體的直觀動態教學手段,通過討論、問答、練習等一系列的師生活動展開教學。
學法:引導學生采用討論法、問答法、練習法、記憶法等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三、教學程序的設計
依據本節教材編排的順序,依據學生的認識規律,我設計了下面的教學程序和相應的具體操作:略
本節內容由人體觸電講到安全用電,實質是圍繞一個電壓、兩種情況、一個原則講解,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安全用電意識的目的。我采用這種脈絡式的板書,便于教師總結歸納,也便于學生學習的系統化、網絡化。
說課稿初中 篇3
一、說課課題:《科技是一把雙刃劍》
二、說課課型:新授課
三、教材分析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民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七課第四框的內容.本框是繼前面幾框內容的延展,旨在進一步引導學生全面的認識科技對人類產生的作用.作為七年級的學生,年齡小,知識面有限,對科技的了解不多,所以我將本課設計為活動探究課.讓學生在老師引導、自我探究、小組合作、全班辯論中明白科技的對人類的影響。
四、教學目標
結合新課程標準提出的總體目標及具體要求我將本課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知識目標】正確的認識科技是把雙刃劍,它既能造福人類,也可以置人于死地。
【能力目標】合理的利用科技,將其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
【德育目標】作為新世紀的主人,有責任也有義務關注科技發展的方向。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科技的兩面性:既能造福人類,也可以置人于死地。
難點:學會辨證的看待問題,認識到人類應合理利用科技造福人類,使科技不偏離于造福于人類的初衷。
六、教法設計:
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互動過程。七年級的學生有思想 、 善表現,既成熟又幼稚,直觀形象強,抽象的邏輯思維較弱。在教學時,教師不能獨霸課堂,要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只是活動的參與者和引導者。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方法教學:
1、讓學生參與整個過程,通過自由討論、合作探究等形式,給學生自主思維活動的空間和時間。
2、緊扣重難點,鼓勵學生討論爭鳴,打破思維定式,開發學生想象力,學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師在設疑、激疑的.過程中重視教會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寓學法于教法中。做到導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的探究式教學。
3、采用多媒體教學,精心設計活動環節,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盡而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使原本深奧的理論知識在學生愉快的活動中輕松的被接受。
七、過程設計
1、創設情景 激發興趣 導入新課
這是本課教學的開始環節,在這一環節中我有效的利用多媒體展示有關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造紙術,張衡的地動儀等圖片以及現代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代表性成果資料,并配上老師的錄音解說詞,迅速而直接的把學生的思緒拉入到本課的主題——科技,從而導入新課。
2、設計活動 師生互動 導學新課
這是本課教學的主要環節,為了突出本課的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科技的益處”、“科技的隱患”等一系列的活動,采取小組討論或者自由辯論等方式,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文化的 “屬己”感和舒適感。愿意積極主動聯系身邊的實際去感受科技給人類帶來的影響,從而真切的認識到科技確實是“一把雙刃劍”,作為新世紀的主人,有責任也有義務關注科技發展的方向,使科技不偏離于造福于人類的初衷。
活動一:科技造福于人類
活動目的:使學生暢所欲言,盡可能多的說出科技給人類帶來的益處,從正面認識科技,為“小辯論”做準備。
活動形式:學生分成男女兩組,首先進行討論,然后自由發言,總結哪一個小組說的多。
課件展示:現實生活中科技產品給人們帶來的益處。
活動二:科技帶來的隱患
活動目的:通過學生舉例,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科技的負面作用,為“小辯論”做準備。
活動形式:學生分成4小組,首先進行討論,然后自由發言。
課件展示:現實生活中部分科技產品帶給人們的隱患。
活動三:小辯論“科技的利與弊”
正方論點:科技利大于弊
反方論點:科技弊大于利
活動目的:通過學生激烈的辯論,和不同觀點的碰撞,使學生了解看待問題要全面,明白人類應合理地利用科技,讓科技造福人類。
活動形式:學生分成正反兩組,先討論,后進入自由辯論階段。
3、寫倡議書 加深感知 拓展思維
這是本課的最后一個教學流程,設計此環節,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主人翁精神。讓學生以綠色和平組織成員的身份擬一份倡議書,向世界所有國家倡議停止研制或發展核武器。此活動是有意識的將學生的思維從課內拓展到課外,把政治理論與生活實踐緊密結合,使學生不局限于書本,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能力,增強學生的責任感,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結束語:以上是我僅從說教材、說教法、學法和教學程序上說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闡明了“為什么這么教”。說課對我們大家仍是新事物,今后,我也將進一步提高自己,從會說課到說好課。希望各位專家和領導對本堂說課提出寶貴意見。
說課稿初中 篇4
一、教學內容:
1、學習雙手前拋實心球———上下肢蹬擺協調配合的技術動作
2、專項素質練習
二、指導思想:
本課設計是以全面貫徹落實素質教育,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根據高二年級學生的特點——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創編控制能力的特點,又依據人教版體育與健康高中全一冊必修內容,并結合體育健康達標測試內容與學校的實際情況,確定的教學目標,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創編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共同商討增強學生們的體質,全面提高學生的成績,改變學生的不良習慣,掌握技術動作,鍛煉學生身體,培養學生們團結合作的參與意識及良好的道德品質。
三、背景分析:
1、學情分析:
此教學班為高二(5)班,學生共35人,男生9人,女生26人。學生整體思想素質較好,學習態度較為端正。男生活潑好動好說,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女生學習態度認真,但身體素質較弱,不愛好運動,學生的整體協調性也比較弱些。
2、教材分析:
投擲——前拋實心球課內容是田徑教學的基本內容之一,是人教版《體育與健康》課內容所規定的必修教材,是《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和高中體育會考的項目之一,其中正面雙手前拋實心球是投擲技術中的一項基本技術。
3、教學分析:
考核:雙手前拋實心球
第六節
鞏固學習雙手前拋實心球上下肢的協調配合的技術動作
第五節
學習雙手前拋實心球上下肢蹬擺協調配合的技術動作
第四節
進一步提高原地前拋實心球的出手角度
第三節
學習原地雙手頭上向前投實心球的動作
第二節
1、向學生介紹正確的持球方法
2、學習投擲動作的預備姿勢
3、球性的拋接練習
第一節
實心球教學模塊
四、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讓學生知道前拋實心球時腿部的.發力順序和上下肢協調配合的用力順序
2、技能目標:使80%的學生能夠掌握腿部蹬地的技術動作和上下肢協調用力的技術動作
3、發展目標:發展學生的身體協調性,提高腿部蹬地力量和協調配合能力及投球的遠度
4、教育目標:教育學生要善于思考,勇于創新、要有團結有愛、互幫互助的合作精神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上下肢蹬擺的用力順序
2、教學難點:上下肢蹬擺的協調配合
六、教法措施
1、學生自學
2、教師講解法
3、教師示范法
4、教師糾錯法
5、優秀學生動作展示法
七、教學過程:
開始部分
1、課堂常規
2、隊列練習
準備部分
1、熱身操
2、專項準備活動
結束部分
1、集合整隊
2、放松整理
3、總結課況
4、師生再見
基本部分
1、實心球“背躬”游戲練習
2、實心球上下肢蹬擺用
力順序及協調配合
3、專項素質練習
開始部分(4’)
一、課堂常規
1、體育委員集合整
2、師生問好
3、教師檢查學生服裝及見習情況
4、宣布本課內容
二、隊列練習
××××××××××××××××××○○○○○○○○○○○○○○○○○○
▲
要求:學生精神飽滿、精力集中,按教師要求做練習
準備部分(5’)
一、熱身操
踏步+側并步+一字步+‘V’字步+后吸腿+交叉步
二、專項準備活動
1、手腕、腳踝運動
2、腹背運動
3、俯臥撐10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要求:
1、學生認真聽要求
2、跟隨教師動作
3、聽音樂找步點
基本部分(31’)
一、實心球“背躬”游戲練習
頭頂運球接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要求:學生認真聽游戲的方法和領悟動作要領
二、實心球上下肢蹬擺用力順序及協調配合:
跪地式前拋實心球姿勢
2、站立式前拋實心球動作
教學重點:上下肢蹬擺的用力順序
教學難點:上下肢蹬擺的協調配合
三、專項素質練習
推小車
× × × ○ ○
× × × ○ ○
× × × ○ ○
▲
結束部分(5’)
一、集合整隊
二、放松整理
三、總結課況
四、師生再見
× × × × ×
× × × × ×
○ ○ ○ ○ ○
○ ○ ○ ○ ○
▲
要求:
1、學生在教師帶領下聽音樂放松
2、學生回顧課的知識要點,談論課上自己的收獲
3、學生聽教師講評
4、歸還器材下課
八、教學評價:
1、教學效果預計:80%的學生能協調完成腿部的蹬地發力順序動作。
2、評價:采用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互評相結合,做到練習有要求、有目標,有評價,有總結。激發學生練習興趣,培養學習主動性。
3、運動負荷
練習密度預計:32%
運動負荷預計:130-140次/分
謝謝觀看!
說課稿初中 篇5
一 教材的分析:
排球運動是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內容中選項學習的組成部分,是學生非常喜愛的學習內容之一,該課教學內容是排球運動的墊球技術,墊球技術是排球運動中最主要的基本技術,是接發球和防守的最常用的主要技術。
起著組織全隊相互配合的重要橋梁作用,是高中排球教學重要組成部分,是更好地學習各種技術和戰術的基礎,防守也是進攻的開始,墊球技術好壞直接影響到集體力量的發揮和戰術的配合的質量。這一教材在初中的《體育與健康》中就已經介紹學習,所以學生對此教學內容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掌握。該課是高中體育課中學習排球運動的第一節課,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該課著重墊球技術中的擊球點和擊球手臂的正確姿勢。為以后的教學競賽和學生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
二 學情的分析:
該課是高中(水平五)排球選項教學,學生是高一年級,學生的自控能力不是很好,生理和身體條件都還沒完全成熟,身體素質相對較差,所以在學習排球技術動作時,心里會有一種畏懼感,怕痛等心理因素。一方面學生又好動,其想象力豐富,具有好玩、好動、好思考的特點,老師要積極啟發、誘導、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課的樂趣。
三 教學的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排球墊球的練習,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培養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態度和行為。
2.技能目標:使學生基本掌握墊球技術,發展學生的靈敏性和協調能力。使70%以上的學生能掌握排球墊球正確擊球點技術的基本動作。
3.情感目標:認真練習,通過游戲培養學生互相協作、互相幫助、互相合作的優良品質和勇于拼搏的精神。
四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正確的擊球點
2.教學難點:身體與手臂的協調動作
五 教法、學法與手段:
1 教法:老師主要采用講解示范法、完整分解法、預防糾正錯誤動作法、表揚鼓勵法、分組練習法,來達到傳授排球正面雙手墊球基礎知識、技術和技能的目的。
2 學法:充分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采用觀察法、表象訓練法、模仿練習法、重復練習法、自我評價法和小組評價法。
3 手段:主要有掛圖的應用,出示正面雙手墊球完整及分解技術動作圖片讓學生欣賞,老師點評提問,其目的讓學生建立正確的表象,使學生有直觀的理解。例如:在基本部分的前兩分鐘讓學生觀看正面雙手墊球掛圖,同時結合老師的講解,介紹正面雙手墊球的動作要領。目的`是讓學生在練習之前對所學的墊球技術動作有一初步認知,明確動作要領和教學重難點,積極進行表象訓練。
六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學流程:
1.體育委員集合整隊,檢查人數及服裝。
2.師生問好,安排見習生。
3.老師宣布本次課的內容、目標、注意事項,導入教學。
教學意圖:在課的開始部分對學生進行紀律性和安全性教育,并提出相關的要求,有利于教學的順利進行。
(二)準備部分
教學流程:
1.慢跑400m熱身 2.徒手操
教學意圖:通過慢跑熱身和徒手操拉伸練習,使學生的主要肌肉和關節得到有效的活動,提高學生的神經興奮性,為基本部分教學做好身心準備。
(三)基本部分
教學流程:
正面雙手墊球技術教學
⑴.技能泛化階段 學生觀看掛圖,在大腦皮層下建立正確的技術動作概念
⑵.墊球技術的學習
① 學習的手型。包括抱拳式、疊掌式
② 學習準備的姿勢。 包括半蹲準備姿勢和身體的快速移動
③ 學習處理人與球的位置關系
④ 學習雙手觸球時觸球位置,即手腕起的10至15厘米處墊球
⑤ 學習上下肢的協調用力
⑶.學生進行分組對墊練習
(四)結束部分
教學流程:
1.體育委員集合整隊
2.放松整理練習
3.課堂的小結
4.布置課外作業
5.安排體育骨干收還器材
6.布置下次課的內容
7.師生再見(下課)
教學意圖:有組織的結束教學活動,逐漸恢復學生機體功能,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展示學生創造美、表現美的能力。
說課稿初中 篇6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北師大版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第二章《實數》的第六節內容。在本節之前學生已學習了平方根、立方根,認識了無理數,了解了無理數是客觀存在的,從而將有理數擴充到實數范圍,使學生對數認識進一步深入。中學階段有關數的問題多是在實數范圍內進行討論的,同時實數內容也是今后學習一元二次方程、函數的基礎。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與能力
1.了解實數的概念和意義,能對實數按要求進行分類;了解實數和數軸上的點是一一對應的
2.了解實數范圍內的相反數、倒數、絕對值的意義和有理數范圍內的相反數、倒數、絕對值的意義完全一樣.
過程與方法
1.在利用數軸上的點來表示實數的過程中,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
2.在認識“實數”這一新知識時,學生應用已有的“有理數”的相關概念及運算規律類比解決“實數”的相關概念及運算規律,從而獲取解決實數相關問題的基本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索發現,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習的主動性,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
教學重點
1.了解實數意義,能對實數進行分類;
2.在實數范圍求相反數、倒數和絕對值、明確實數的運算規律;
3.明確數軸上的點與實數一一對應并能用數軸上的點來表示無理數。 教學難點
理解實數與數軸上的點一一對應
二、說學生
本人任教班級的學生基礎比較扎實,學習積極性高,求知欲、表現欲強,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三、說教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我采用的是引導發現法和多媒體輔助教學。
(1)引導發現法是通過教師的引導、啟發,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中通過設置疑問,創設出思維情境,然后引導學生動腦、動手,使學生在開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中獲取知識,提高能力,促進思維的發展。
(2) 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大教學的容量和直觀性,增強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目的。(這也符合教學論中的直觀性原則和可接受性原則。)
(3)教具:三角板、多媒體。
四、說學法
古人說得好,“授人以魚,只供一飯;教人以漁,終身受用”,我們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必須教給他們好的學習方法,讓他們學會學習、享受學習。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引導學生“仔細看、動腦想、多交流、勤練習”的學習,加大學生的參與機會,增強參與意識,讓他們體驗獲取知識的歷程,掌握思考問題的方法,逐漸培養他們“會觀察”、 “會類比”、“會分析”、“會歸納”的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先引導學生回顧本章有理數的定義及分類,為進一步學習引入無理數后數的范圍的擴充作準備。學生通過主動思考并積極回答,相互補充完善了舊知識的復習,通過對有理數分類的復習,使學生進一步明確了分類要按同一標準不重不漏。通過舉例明確了無理數的表現形式,為后續判斷或者對實數進行分類提供了認知準備。
通過一個例題學生動手填寫對有理數和無理數分類,并進行小組交流討論,對帶根號的數是否是無理數有了進一步認識。然后請學生代表發表意見,適當地集中學生的觀點,并逐步將其歸納。
接下來學生類比有理數中相關概念,體會到了實數范圍內的相反數、倒數、絕對值的意義,并進一步掌握了實數的相反數、倒數、絕對值等知識。
學生類比有理數中相關運算,體會到了實數范圍內的運算及運算律。并探討用數軸上的點來表示實數,將數和圖形聯系在一起,讓學生進一步領會數形結合的思想,利用數軸也可以直觀地比較兩個實數的大小。
然后通過相關練習,檢測學生對實數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 最后學生交流,互相補充,完成本節知識的'梳理。
布置作業:所布置作業都是緊緊圍繞著“實數”的概念及運用。設計選作題是為了給學有余力的學生留出自由發展的空間。
六、教學評價
實數的概念;實數與數軸上的點一一對應;實數的分類是本節課的重點,而實數的有關知識對后續的學習又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本節課中教師的課前準備與課堂組織顯得非常重要。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積極引導、啟發學生探索思考,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探索、學會研究。同時,借助設計制作的多媒體課件輔助手段,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本節課中,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主動構建新的認知結構,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因此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得到很好地保證。
七、說板書設計
我將板書設計為“提綱式”。這樣設計主要是力求重點突出,能加深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便于記憶。
【說課稿初中】相關文章:
初中說課稿01-07
初中說課稿07-28
初中物理說課稿09-22
初中政治說課稿10-28
初中物理說課稿01-10
說課稿初中模板09-19
初中地理說課稿09-04
初中物理的說課稿07-24
初中說課稿模板09-21
初中工業說課稿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