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我們的工作同時也在不斷更新迭代中,寫一份計劃,為接下來的工作做準備吧!計劃到底怎么擬定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本冊教材主要內容:
本冊教材主要內容由1~4年級家庭、學校、社區等領域的基礎上逐漸擴展到祖國與世界的場景,以五年級兒童的社會生活為主線,將品德、行為規范和法制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國情、歷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環境教育等有機融合,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環境、社會活動和社會關系的交互作用,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經驗、情感、能力、知識。包括4個單元:《我是誰》、《我學會與人相處》、《我是班級的主人》、《我們都是炎黃子孫》
二、本冊教材總的教學要求:
通過本冊的教學逐步引導兒童逐步完成兩個“自我”的分化,通過兒童與教材的對話,能夠發展出自主、自律、自強等品質,也能在他們的自我意識的發展過程中投入更多的光明思維,逐步建構起共生型的人格;通過歷史與文化的啟蒙引發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
三、各單元教學要求:
第一單元《我是誰》:著重展示“不錯”的自我、大家眼中的自我、“也并不完美”的自我和可以變得更好的自己,引導他們去正確、全面、公正客觀地看待自己。
第二單元《我學會了與人相處》:向兒童呈現他們生活于其中的關系:個人之間的、群體之中的、集體之中的,引導他們從這種關系中去理解和體驗: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關系中,他是不可或缺的,同時他與其他人之間又是相互依存的。
第三單元《我是班級的主人》:引導兒童從他的集體生活中發展起的是一種“我們感”——意識到我是我們之中不可或缺的、獨特的一員,意識到我在我們中的權利與義務(崗位職責),傾聽到我在我們中的聲音,看得到我在我們中所涂上的那一筆,在我們中我實現了自我;同時使兒童能體會到“我們”的需要,能感受到“我們”的成功與快樂,能經驗到“我們”進步與成功,讓我們在永我的.心中、行為中,“我們”逐漸成為我的一種生活、生存方式。
第四單元《我們都是炎黃子孫》中以中國的歷史、文化為主題,通過這些主題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祖國的國情和歷史,進而召喚起兒童對祖國的認同與歸屬之情。
四、本冊教材重點、難點:
引導兒童逐步完成兩個“自我”的分化,通過兒童與教材的對話,能夠發展出自主、自律、自強等品質,也能在他們的自我意識的發展過程中投入更多的光明思維,逐步建構起共生型的人格;通過歷史與文化的啟蒙引發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
五、學生基本情況
雖說已是五年級的學生了,但畢竟年齡小,自控能力差,思維以直觀形為主,因此小學生思想品德課切忌枯燥乏味的空洞說教。所以我嘗試以動情的話語,開啟學生的心靈,激發學生的興趣,誘導學生積極主動探求知識的欲望。五年級一班共有50名學生,學生學習興趣很 高,基礎知識扎實。學生對品德的知識知道了解得比較多。
學生基本情況 雖說已是五年級的學生了,但畢竟年齡小,自控能力差,思維以直觀形為主,因此小學生思想品德課切忌枯燥乏味的空洞說教。所以我嘗試以動情的話語,開啟學生的心靈,激發學生的興趣,誘導學生積極主動探求知識的欲望。全年級共有54名學生,學生學習興趣不很高,基礎知識不扎實。學生對品德的知識知道了解得比較少。因此對本校五年級年級學生進行品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六、 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1、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2、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己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
3、創設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 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4、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系,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和學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
5、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
20xx--20xx年度第一學期五年級《品德與社會》進度安排
五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教材概況:
本冊教材以社會生活為主要內容,編排了一些看看、說說、做做的內容。尤其強調實踐性,要求學生都要親自動手實踐,以提高動手能力。本冊教材內容主要有:一,材料與工具,二,看圖表達,三,設想與選擇,四,杯墊,五,筆架,六,碟片架,七,折疊式課桌,八,拱橋,九,迷宮,十,我們的新操場。這些內容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而且,教師還應根據實際適當補充鄉土教材,以提高學生對勞動技術課的興趣,提高動手能力。
二,班級學生情況:
本學期我擔任的五年級勞動技術課教學,分別為五{1}、五{2}、五{3}、五{4}四個教學班,每班學生數為40人左右。由于上學期我給五{1}、五{2}、五{3}、五{4}班上過勞動技術課,所以對學生比較熟悉。學生對勞動技術課還是比較喜歡,他們喜歡動手,喜歡做實驗,這對我來說有利于上好本學期的勞動技術課。但是也有極個別的學生上課不認真,比較隨便,影響了上課,這學期對這些學生要加強教育。所以,我有信心上好五年級的勞動技術課。
三,教學措施:
根據本學期五年級勞動技術課的`要求、內容和班級學生實際,我決定采取以下教學措施:
{1},認真鉆研教材,熟悉教材,備好每一堂課,尤其做到親自動手。凡要求學生會做的小制作、小物件,首先自己會做,并在課堂上認真做好演示,激發學生上勞動技術的興趣。
{2},努力學習信息技術,摸索信息技術與勞動技術課整合的方法。通過運用信息技術,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3},上課作好充分準備,按時進課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35分鐘教學質量。
{4},關心好差生,對動手能力差的學生做好個別輔導,提高這部分學生的動手能力。
{5},做好期中、期末考核,做好成績記錄。
{6},寫好教學反思,取得上勞動技術課經驗。
教 學 內 容( 縫紉縫制小掛飾 了解縫制作品的一般步驟和方法,學習鎖邊針法,能獨立完成作品。培養初步的技術意識。
學習與制作
橡筋動力車
①了解幾種不同金屬線材的性能,學習調直、彎折、收尾等方法。
、趯W習榔頭、尖嘴鉗等工具使用方法能根據自己的設計完成2——3件作品。
、哿私夂唵蔚膭恿υ,能根據要求和示意圖進行橡皮筋動力的制作與調試。
種植 塑料棚栽培
五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冊書包括十一個模塊,內容涉及學生的日常生活、旅游購物、談論學校活動和情感表達等等,都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學過兩年多的英語,學生以有一定的基礎,良好的聽、說、讀、寫英語的習慣已基本養成。本學期應繼續注重因材施教,分層教學,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目的任務
1.養成良好的聽英語、讀英語、說英語的習慣。
2.初步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3.能按三會與四會的要求掌握所學詞語。
4.能四會要求掌握所學句型。
5.能運用所學的日常交際用語進行簡單的日常交流,并做到大膽開口,積極參與,發音清楚,語調正確。
6.能在圖片、手勢、情景等非語言提示的幫助下,聽懂簡單的話語和錄音材料。
7.能在任務型學習的過程中運用相關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完成某項任務。
8.能演唱已學的英語歌曲,能誦讀已學過的英語歌謠。
四、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①四會句型、單詞。②在任務型學習的過程中運用相關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完成某項任務。③運用所學的日常交際用語進行簡單的日常交流,并做到大膽開口,積極參與,發音清楚,語調正確。
2.難點:養成良好的聽英語、讀英語、說英語的習慣。
五、主要措施
1.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電教手段,創設良好的語言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情景教學法,讓學生身臨其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
3.活用教材,根據學生會的實際情況,將每單元各個板塊重現組排降低難度。
六、教學進度
周 章節 課時
第一周 Module1 3
第二周 Module1 、2 3
第四周 Module2 3
第五周 Module3 3
第六周 Module3、4 3
第七周 Module4 3
第八周 Module5 3
第九周 Module5、6 3
第十周 Module6 3
第十一周 Module7 3
第十二周 Module7、8 3
第十三周 Module8 3
第十四周 Module9 3
第十五周 Module9、10 3
第十六周 Module10 3
第十七周 Review Module 3
第十八周 Review Module 3
第十九周 Review Module 3
五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4
實驗教學是中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更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為加強對實驗教學工作的管理,更好地為教學提供服務,特作本學期實驗教學計劃如下: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有“生物與環境”、“光”、“地球表面及其變化”、“運動和力”四個單元組成。
《生物與環境》單元從內容上分三個部分:通過“綠豆種子發芽和生長”、“蚯蚓的選擇”、研究生物的存在和非生物環境的關系。第二部分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態群落中生物之間的食物鏈和食物網,并通過生態瓶的制作、觀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關系。第三部分內容,是把以上認識拓展到自然界,通過典型事例的分析,認識到保護大自然、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光》單元首先引導學生們觀察光的傳播(直線傳播和反射)特點及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運用;接著指導學生認識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陽光下物體得到的熱與受到的光照強弱有關系,也與物體本身的性質有關系。最后通過制作太陽能熱水器綜合運用相關知識。
《地球表面及其變化》單元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認識地球表面總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脈、高原等地形及特點;二是地形地貌變化及發生原因。讓學生知道是地球內部的運動,是太陽、流水、風、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運動和力》單元內容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彈力、反沖力,讓學生用這些力作動力使小車運動起來,并研究動力的大小與小車運動的關系。第二部分學習測量力的大小,認識力的單位,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準備。第三部分認識摩擦力,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第四部分動手實踐,設計和制作一個小車。
二、學生分析:
五年級學生喜歡學習科學,而且喜歡做實驗。從實驗情況看,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實驗探究,能與他人合作學會了寫實驗記錄。也有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放不開手腳,甚至不敢實驗。
三、實驗目的:
1、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樂趣。
2、使學生獲得簡單的科學知識。
3、培養學生包括觀察、發現和記錄的能力。
四、實驗措施:
1、課前教師要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實驗過程。
2、課上培養學生觀察、發現和記錄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動手活動能力。
4、養成搜集資料的習慣。
【五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五年級上冊教學總結09-22
五年級上冊教學教學計劃08-14
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07-19
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0-25
五年級上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10-22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09-07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學總結06-27
五年級上冊《松鼠》教學反思05-11
五年級上冊《太陽》教學反思10-13
五年級上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15篇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