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工作計劃>教學計劃>一年級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一年級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更新時間:2024-10-30 16:06:11
  • 相關推薦
一年級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我們又將續寫新的詩篇,展開新的旅程,做好計劃可是讓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喔!什么樣的計劃才是好的計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校本課程教學計劃,歡迎大家分享。

一年級校本課程教學計劃1

  一、指導思想:

  數學是一個色彩繽紛的萬花筒,美麗而奇妙。數學游戲是一種“較高層次的、開發智力的、生動活潑”的課外教學資源。教師把它作為可開發的校本課程資源,通過介紹數學家的故事、數學發展史、數學智力游戲、數學幽默故事、數學游戲題等,學生在了解數學歷史、探索解法的過程中,親身體驗到了數學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數學方法的創造力,因此產生了進一步對學習數學的向往,數學游戲激發了小學生的創造力。

  二、目的要求:

  1、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愛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

  2、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3、使學生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能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養學生與人合作、與人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5、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敢于質疑、獨立思考、不怕困難等良好的學習品質。

  三、具體措施:

  1、以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現有知識水平為依據,采用豐富多彩的形式(做課件、實物操作等),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愿意主動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敢于質疑,樂于討論探究生活中各種現象,喜歡和他人合作解決問題。

  2、逐步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培養和強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應用中感受數學創造的樂趣,增進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3、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在活動中我將輸入更多數學的知識并且更多的是講述一些數學的相關知識,讓更多同學在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了解數學的歷史和學習數學家的研究精神,使他們的知識面得到很大的拓展。

  4、增加實踐的機會,校本課程使他們認識到數學并不是僅僅用在計算上,而更大的就是“從實踐中來,服務于實踐”,使他們意識到學習數學的用處。當然也更增加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活動時間安排:

  周次

  內容

  第三周

  1、華羅庚的數學故事

  2、數學閱讀:好習慣,早養成

  3、數學游戲:排隊問題

  第五周

  1、數學家陳景潤的故事

  2、趣味數學:有趣的火柴棒

  3、數學游戲:擊鼓傳花

  第七周

  1、數學家錢學森的故事

  2、數學與生活:植樹問題

  3、數學游戲:過河

  第九周

  1、智慧閱讀:聰明的小男孩

  2、趣味數學:一筆畫出圖形

  3、數學游戲:圖形的拼組

  第十一周

  1、故事閱讀:一枚硬幣

  2、數學游戲:模擬跳蚤市場

  第十三周

  1、數學家高斯的故事

  2、趣味數學:奶奶過生日

  3、數學游戲:火車鉆山洞

  第十五周

  1、數學故事:魯迅珍惜時間的故事

  2、數學游戲:合理的利用時間

  第十七周

  1、數學家的故事:牛頓忘我的工作

  2、智慧閱讀:巧取王冠

  3、數學游戲:找規律

一年級校本課程教學計劃2

  一、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雖然年齡小,但是好奇心強,學習積極性高,擁有活躍的思維并具備一定的動手能力。根據他們的年齡和心理特征,此階段的校本課程內容以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為主的橡皮泥制作課。通過捏橡皮泥這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并在活動中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交流和主動創新意識。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學習、勇于探索實踐的良好品質。

  2、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并學會主動交流、合作分享、實踐創新。

  3、學習和掌握手工制作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創新意識。

  4、培養學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在動手中激發學生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三、教學任務:

  充分體現課程活動化,活動課程活動化的原則,以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為主目標,形成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教學活動,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采用個人、小組、班級活動方式,組織好校本課程的實施。

  四、教學措施

  1、多種形式培養興趣,生動活潑發掘潛能。充分挖掘學科課程的科技含量,有意識、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的教育,結合學生特點適當補充一些科普新知識和科學技術研究成果,激發學生的興趣。

  2、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教師講授、指導少而精,盡量讓學生多練、多動,多給學生時間以發揮創作空間。

  3、采取生動、活潑、有趣的教學方式,呈現一個愉悅、和諧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4、對學生學習中的表現進行及時而且積極的評價,激勵新的創新火花的迸發。

  5、教學內容、方法應以學生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能力、效果等差異出發,因材施教,靈活的作內容形式上的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五、教學內容及進度安排

 。裕

一年級校本課程教學計劃3

  一、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度方面還很幼稚,有待加強。教師要充分利用每一節課,向學生介紹我們的介休文化,通過對這些介休風俗的了解,增強對介休文化的熱愛,對介休的熱愛。

  二、教學內容

  本學期校本課程教學包括《愛我介休》的文化篇、名人篇、風景篇、風俗篇、特產篇五部分內容。

  三、教材分析

  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自編教學講義,教學內容以“了解介休”“愛我介休”為主題,引導一年級的學生學習介休的古文化、認識了解出自介休的名人及事跡、了解介休的名勝古跡及風土人情。

  四、教學目標

  1、學習介休的`古文化、認識了解出自介休的名人及事跡、了解介休的名勝古跡及風土人情。

  2、通過學生誦讀的形式,培養學生的誦讀能力。

  3、通過對介休文化的了解,增強學生熱愛介休的情懷。

  五、教學重點、難點

  1、培養學生熱愛介休的情懷。

  2、了解介休的名勝古跡及風土人情。

  六、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精心準備,課堂上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如圖片、課件、錄音機等引導學生置疑問難,學習新知。

  2、改變常規教學模式,變課堂為學堂讓學生動腦想想,動口講講,動手做做,自主學習,嘗試錯誤,教師只在必要時,給予指導、幫助,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3、充分發揮學習伙伴的作用,讓學生互助學習,團結合作,共同解決學習上的困難。

  4、走出課堂,走出學校,將課堂延伸到課外,爭取學生家長的支持,帶領學生親自實踐,體驗樂趣。

  七、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次介休歷史沿革、孝文化、水文化

  第二次瓷文化、古堡文化及晉商文化

  第三次介子推、郭泰

  第四次文彥博、介休歷代名人簡介

  第五次介休綿山、張壁古堡

  第六次介休后土廟、其他風景名勝簡介

  第七次風俗篇的“醋仙”王來!J干親

  第八次風俗篇的兜肚肚——清明節的習俗

  第九次特產篇的貫陷糖、洪山陶瓷

  第十次特產篇的銀條菜、介休鹿茸、義安老黃酒

一年級校本課程教學計劃4

  本學期仍以學校校本課程為依托,以學生發展為主線,以學生心靈成長需求為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實施閱讀引領學生精神成長。

  一、學生情況分析。

  這些活潑可愛、健康向上的孩子們剛開始小學生活,在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方面都需要老師的正確引導和培養。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互相關心,互相幫助,自覺遵守紀律的好習慣,全面提高自身素質。

  2、對學生進行健康的興趣愛好,誠實守信、尊敬長輩、愛護花草等生活習慣,培養安全意識。

  3、營造吟誦兒歌、童謠的氛圍,讓學生在耳濡目染的過程中,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

  4、會賞析、吟誦一定數量的經典兒歌。

  5、通過多種形式表現自己對兒歌的感受,大膽表現自己,積極培養學習兒歌的樂趣和愿望。

  三、教學措施。

  1、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自立能力,節儉及愛衛生的好品德。

  2、將思想教育與實踐活動相結合。

  3、通過豐富多彩的誦讀形式,引領學生從讀詩、背詩、賞詩中培養讀書興趣。

  此外,還要結合本班實際及教學內容,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實踐活動,活動形式力求生動活潑,富于童趣。

  四、教學進度附下表:

  教學進度表

  一、二、三周:講文明,懂禮貌

  四、五、六周:誠實的孩子人人愛

  七、八周:我是家庭小主人

  九、十周:愛父母,尊長輩

  十一、十二周:課間活動守秩序

  十三、十四周:專心聽講

  十五、十六周:愛護花草樹木

  十七、十八周:高高興興上學,平平安安回家

一年級校本課程教學計劃5

  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學生有一定的環保意識和環保知識,但不系統、不全面。學生個體間存在差異,個別學生不愿開動腦筋,學習興趣不濃,極少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是他們滯后的原因。

  一、全期教學目標總要求:

  學生了解一些生態環境問題的產生和發展,感知這些環境問題帶來的危害,樹立環保意識,轉變浪費資源、破環環境的生活方式。學會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持久地采取適當措施保護生態環境。

  思想教育:

  1、體驗健康生活離不開好的環境。

  2、樹立愛護環境、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意識。

  二、教學內容:

  1、安全十不準

  2、注意提防壞人

  3、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4、生了病怎么辦

  5、做了錯事以后

  6、感冒與流感

  7、小小一粒米

  8、與學校公物交朋友

  9、學做自己事

  10、守秩序

  重點:

  1、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懷得到培養,團結協作的.能力得到鍛煉。

  2、學生對動物與人的關系有比較深入的認識和了解,理解愛護、保護動物的重要性。

  3、學生熱愛動物的情懷得到培養,團結協作的能力得到鍛煉。

  4、從小樹立環境保護意識,把對全球環境的認識轉變為保護地球的具體行動。

  5、體會自然之聲的美妙、和諧,保護大自然的意識增強。

  6、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節約用水的意識增強,樹立“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的良好美德。

  三、具體的措施:

  1、精心準備,不斷探索,提高自身素質,切實加強健康教育。

  2、充實教學內容,拓展教學空間。

  3、設置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

  5、課堂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四、問題研究與教改設想:

  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學生認識環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環境保護的知識,激發學生自覺保護環境的決心。

  五、執行說明:

  1、學生組成若干調查小組,選定調查主題。

  2、廣泛閱讀報刊雜志,借助豐富的網絡資源搜集環境污染及如何保護環境的資料。

  六、教學進度安排表:

  周次、課題課時

  2、安全十不準1課時

  4、注意提防壞人1課時

  6、保護環境從我做起1課時

  8、生了病怎么辦1課時

  10、做了錯事以后1課時

  12、感冒與流感1課時

  14、小小一粒米1課時

  16、與學校公物交朋友1課時

  18、學做自己事1課時

  20、守秩序1課時

一年級校本課程教學計劃6

  教學內容

  學習校本教材51—101頁古詩。

  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和朗讀,使學生理解古詩意思。感受古詩所描繪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感情。

  2、指導學生欣賞詩句,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

  3、把詩文誦讀和實踐活動有機結合,培養學生誦讀興趣和綜合素養。

  周次

  內容安排

  第一周

  教學《九九歌》。自學《采蓮曲》。

  第二周

  教學《絕句》(一)。自學《絕句》(二)。

  第三周

  教學《憶江南》。自學《鳥鳴澗》。

  第四周

  教學《出郊》。自學《蘆花》。

  第五周

  教學《詠華山》。自學《古朗月行》。

  第六周

  教學《尋隱者不遇》。自學《遺愛寺》。

  第七周

  教學《送員二使安西》。自學《鹿柴》。

  第八周

  五一放假

  第九周

  教學《長干行》。自學《自菩提步月歸廣化寺》。

  第十周

  教學《古謠》。自學《蠶》

  第十一周

  教學《三字經》(一)。自學《三字經》(二)。

  第十二周

  教學《三字經》(三)。自學《三字經》(四)。

  第十三周

  教學《三峽謠》。自學《聽彈琴》。

  第十四周

  教學《賦得古原草送別》。自學《賦新月》

  第十五周

  教學《明日歌》。自學《相思》。

  第十六周

  教學《送兄》。自學《山中送別》。

  第十七周

  誦詩文擂臺賽

  第十八周

  總結、評比。

  教學評價

  通過組織開展古詩文誦讀比賽,寫、畫古詩文等評價方式檢查和了解學生對古詩文的掌握情況。

  3、小學三年級校本課程的教學計劃

  時間稍縱即逝,教學工作者們又將迎來新的教學目標,需要好好的對接下來的教學進行計劃了。相信大家又在為寫教學計劃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三年級校本課程的教學計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指導思想

  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通過不斷完善寫字教學評價,對學生進行道德素質、意志毅力、智能素質、審美情操的培養,實現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寫字技能以及“端端正正寫字,堂堂正正做人”的目標。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大部分學生經過幾年的寫字學習,已經養成了良好的寫字習慣,能熟練掌握基本筆畫的書寫。學生的書寫工整率還算可以,但入體率不高。執筆方法和寫字姿勢不正確,個別學生的書寫比較草,書法基礎較差,有待加強。

  三、工作重點

  1.進一步了解漢字的結構特點,特別是各種不同的偏旁或同一偏旁在字形不同位置所占的空間大小及筆畫的變化。

  2.寫字時做到字跡工整、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

  3.培養學生的寫字興趣、審美能力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4.培養學生認真寫字和愛惜寫字用具的習慣。

  5.激發學生和培養學生的寫字興趣,提高學生對漢字書法的鑒賞能力。

  四、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執筆方法和書寫坐姿。

  2、能正確掌握漢字的書寫筆順及間架結構。

  3、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體會漢字的優美。

  4、能使用硬筆熟練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

  五、具體措施

  1.在教學中,適當向學生講述一些有關漢字起源與發展的知識,介紹一些古代書法家勤學苦練的故事,引導學生欣賞書法作品,培養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采用書法比賽、作品展覽等方式鼓勵學生好好寫字,真正調動起學生學習寫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起他們的寫字興趣。

  2.認真上好每周一節的寫字指導課,優化寫字課堂教學,在教學中要做到訓練有度,在教學內容上注意由簡到繁,由易到難,使學生體驗到書寫的樂趣,樹立信心。

  3.重視寫字課教學,先講后練,提示注意點,再讓學生去練習,使學生的練習能夠有章可循,從而提高寫字水平。

  4.要做到課堂指導和課后練習相結合;處理好寫字與識字的關系;處理好寫字教學與課外書法活動的關系。

  5.培養和發展學生們的法興趣和特長,帶動全班同學參與到寫字活動中,進一步提高寫字水平。

  六、教學進度

  隨課堂進行練習,一課一練。

  4、小學三年級校本課程的教學計劃

  一、課程名稱:簡筆畫

  二、授課對象:三年級

  三、授課時間:星期五

  四、授課教師:張娜、李楊梅

  五、授課時間安排:

  常規課堂教學—節校本課(每周一節)

  六、課程開發的背景:

  1、課程特點

  簡筆畫是通過目識、心記、手寫等活動,提取客觀物象最典型、最突出的特點,以簡潔的線條進行表現的繪畫形式。小學生學習主要是靠形象思維和形象記憶。而簡筆畫使用盡可能少的筆劃線條,塑造簡潔、生動、易懂的形象,把它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起來,是適應兒童的心理特征和審美情趣,倍受兒童歡迎的教學手段。因此,合理運用簡筆畫,在教學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2、學生現狀分析

  一年級學生從繪畫的素質上看千差萬別,有先天因素,有后天原因,有因地域不同而不同,造成他們對美術課興趣的不同,所以,在課堂上的接受能力便有所差別。學生繪畫水平參差不齊,差距也很大,如年歲、個性等方面都要因其特點加以控制、掌握,去耐心引導、調動其潛意識及思維的積極性,努力使橫向、縱向所造成的差距縮短,提高每個學生對簡筆畫課程的興趣。

  七、課程目標

  1、讓學生欣賞老師提供的優秀作品,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審美水平,學習優秀繪畫技巧及繪畫形式。

  2、通過各種形式的簡筆畫,鍛煉學生的繪畫、技能、表現能力、掌握多種形式的簡筆畫技巧。

  八、教學措施

  1、認真貫徹新課程標準的精神,處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審美教育,能力培養和雙基訓練的關系,充分發揮美術教學情感陶冶的功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2、加強教學中師生的雙邊關系,既重視教師的教,也重視學生的學,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3、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和探究性學習,加強簡筆畫與其他學科的的聯系,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綜合探究的能力。

  4、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引導學生以感受、觀察、體驗、表現以及收集資料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

  5、教學手段生動有趣,運用電影、電視、錄像、范畫、參觀、訪問、故事、游戲、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象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6、改革評價制度,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重視對學生繪畫活動表現的評價,采用多種評價方式評價學生的作業。

  7、充分利用自然環境資源以及校園和社會生活中的資源進行簡筆畫教學。

  8、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和核心,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9、利用比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5、小學三年級校本課程的教學計劃

  剪紙是中國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之一,是一種在紙上剪出來的畫,人們將剪好的圖案貼在門楣、窗面、燈籠等上面,以表達喜樂的感情及生活感受,因此,我們又稱剪紙為“剪書”或“窗花”。剪紙不是用機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所以根據本學期學生年齡特點,我在選材方面作了調整選擇了剪紙。

  一、指導思想:

  提高我校學生的全面發展,發展我校學生的個性與特長,積極培養學生的剪紙興趣,鍛煉學生雙手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培養學生的耐心和細心,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對剪紙這一民間藝術的認識和理解力,了解民俗風情、熟悉生活;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努力開拓我校校本課程的廣闊空間與美好前景。

  二、內容及目標:

  1、認知:了解剪紙的發展、工具、步驟及表現手法、技法、種類

  2、操作:能熟練使用剪刀,明確對稱圖形的特點和不同的折紙方式,會用折-畫-剪的方法剪雙喜、樹木葉子花鳥魚昆蟲動物圖案、日常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及簡單的人物、服裝、建筑、燈籠、水果、蔬菜、食品等。

  3、情感: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培養學生愛祖國傳統文化、熱愛家鄉的情感;教學中滲透剪紙的相關知識。

  剪紙是手工制作中的一種,,本學期主要訓練學生用剪刀、刀刻的能力。我根據不同學年設定了不同內容與要求。學期初剪刻簡單的植物、剪刻簡單的花鳥、剪刻人物,本學期分別上繳兩份作品。

  為了讓家長看到,了解到孩子在校本課程中有哪些收獲,在學生每做完一份作品時,我會將其縮封好后讓學生帶回家。讓家長看看學生的作品,更進一步了解我校校本課程。

  三、在為學生評價時,我從一下幾點進行:

  1、學習態度,上課的參與狀況。

  2、學習效果,作品的上繳情況。因為本科涉及到剪刀與刻刀的使用,所以教學中我會更加注意學生的安全,強調安全第一。

  6、小學三年級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教學內容

  走進古詩文(中年級版)第二十到第四十首。

  教學目標

  一、過古詩文的誦讀,激發學生學習古詩文的濃厚興趣。

  二、通過古詩文的學習,使學生初步接觸和了解民族經典文化,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

  三、通過古詩文的學習,協助學生積累一定的古文常識,為進一步學習古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周次

  內容安排

  第一周

  《長歌行》 《山居秋暝》

  第二周

  《田園樂》 《望廬山瀑布》

  第三周

  《贈花卿》 《江南逢李龜年》

  第四周

  《別董大》 《滁州西澗》

  第五周

  《望洞庭》 《浪淘沙》

  第六周

  《錢塘湖春行》 《山行》

  第七周

  《江南春》 《芙蓉樓送辛漸》

  第八周

  《江上》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第九周

  五一放假

  第十周

  《竹石》 《飲湖上初晴后雨》五一放假

  第十一周

  《三衢道中》 《江春晚眺》

  第十二周

  《村晚》 《絕句》

  第十三周

  《梅花》 《大林寺桃花》

  第十四周

  《夜雪》 《早梅》

  第十五周

  《楓橋夜泊》 《題菊花》

  第十六周

  《馬詩》 《詠柳》

  第十七周

  機動

  第十八周

  考查

  教學評價

  一、口頭背誦。

  二、書面檢測。

【一年級校本課程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09-04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14篇)07-22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15篇)09-30

春季校本課程教學計劃范文11-06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精選18篇)09-30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14篇01-13

國畫校本課程教學計劃范文01-28

一年級校本課程教學計劃5篇09-14

小學校本課程教學計劃01-12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国产精品线路久久人妖 | 亚洲精品自拍aⅴ在线 | 一区二区精品视频在线 | 亚洲欧美午夜不卡在线观看 | 五月天在线视频国产在线二 |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阿v免费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人精品 亚洲国产性色A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