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名人的成功故事可以很好的激勵現(xiàn)在的年輕人奮發(fā)努力,去追求人生的高度。從長遠來看人才的崛起有利于推動歷史的進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名人愛國故事,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名人愛國故事 篇1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波蘭著名作曲家鋼琴家蕭邦,19歲從音樂學(xué)院畢業(yè)時已經(jīng)很有名氣了。后來他決定出國深造。在朋友舉行的送別晚會上,朋友們贈送給他一只裝滿祖國泥土的`銀瓶。這只銀瓶一直伴隨著他19年。1849年秋天,蕭邦病重垂危。臨終前,他囑咐從華沙趕來的姐姐:“波蘭反動政府不會允許將我的遺體運回華沙,就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去。”
名人愛國故事 篇2
秋瑾到了日本之后,視野打開了,不再是一個舊社會里封閉的女人,她認識了徐錫麟、陳天華等優(yōu)秀的留學(xué)生,經(jīng)常聚會喝酒、聊新的知識,并且一起加入了同盟會。在當時,同盟會是一個非法組織,加入者都抱著被殺頭的準備,唯有充滿夢想的.人才會參加。
秋瑾到日本之后,意識到東方的女性受到極度的壓抑,被當做弱者,因此她的革命不只是政治的革命,更大的一部分是她對女權(quán)革命的覺醒與伸張。秋瑾在日本學(xué)武士刀、練劍,所以會拍下那么一張照片,象征女性的解放。
名人愛國故事 篇3
《孫中山》——振興中華
“振興中華”是人們常說的一句話。它是由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最早提出來的。在孫中山之前,也有許多先進的中國人,像林則徐、魏源、嚴復(fù)、李善蘭、徐壽等思想家、科學(xué)家,還有一些清朝的官員,都在想辦法使中國強盛起來,可是他們大都是在清朝的“軀體”上進行改革,不可能成功。孫中山看透了清朝的腐敗和反動,認為僅有推翻這個絆腳石,實行民主革命,才能真正救中國。
1894年,孫中山在太平洋上的檀香山(現(xiàn)屬美國)創(chuàng)立了最早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興中會,顧名思義,就是振興中華的意思。孫中山在成立宣言中明確指出,成立本會的目的,“專為振興中華”。之后,他又經(jīng)常不斷地宣傳振興中華的思想。有一次,他說:“我們明白中國幾千年來,是世界上頭一等的.強國……到了此刻怎樣樣呢?此刻這個時代,我們中國是世界上頂弱頂貧的國家……我們中國人要趕快想想法子怎樣樣來挽救……不然中國就會成為一個亡國亡種的地位。大家要醒!醒!醒!醒!”
他還要說過:“如果我們能從今日就醒起來,那么中國前途的運命,還是很大的期望。……我們就是要從革命這條路去走,拿革命的主義救中國。”
孫中山和他的戰(zhàn)友們前仆后繼,發(fā)動了一次又一次武裝起義,很多人流血犧牲,最終在1911年取得了武昌起義的成功。清朝被推翻了。雖然革命任務(wù)并沒有完成,可這為祖國的富強創(chuàng)造了條件。“振興中華”從此成為更多的中國人奮斗的目標。
名人愛國故事 篇4
《朱自清》——不領(lǐng)美國面粉
朱自清是清華大學(xué)教授,著名的文學(xué)家。抗日戰(zhàn)爭結(jié)束后,美國政府一方面支持蔣介石發(fā)動內(nèi)戰(zhàn),一方面又利用簽定條約的辦法在中國獲取了許多特權(quán),還加緊武裝戰(zhàn)敗國日本,對中國重新造成威脅。
當時社會上物價飛漲,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饑餓和死亡線上掙扎。人民對美國和國民黨政府十分不滿,反抗的呼聲越來越高。美國為了支持蔣介石,就運來一些面粉,說要“救濟”中國人,好讓中國人“感激”美國,不反對它。
朱自清看透了美國的用心,認為美國的救濟是對中國人的侮辱。他和一些學(xué)者一齊,在一份宣言上莊重地簽上了自我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堅決拒絕美國的'“援助”,不領(lǐng)美國的面粉。當時,朱自清正患嚴重的胃病,身體十分瘦弱,體重還不到40公斤,經(jīng)常嘔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
拒領(lǐng)救濟粉意味著每月生活費要減少600萬法幣,生活更加困難。可是為了維護中國的尊嚴,他堅決拒絕那些別有用心的“賞賜”。他在日記中寫道:“堅信我的簽名之舉是正確的。因為反對美國武裝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動,就不應(yīng)逃避自我的職責。”
兩個月后,朱自清因貧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寧肯挨餓而死,也不肯領(lǐng)帶侮辱性的“救濟”,表現(xiàn)了一個中國人應(yīng)有的尊嚴。
名人愛國故事 篇5
《詹天佑》——修鐵路
清朝末年,我國派出了第一批出國留學(xué)生。他們都是些少年。有個才12歲的少年叫詹天佑,十分聰明好學(xué),又立志為國效力。之后他學(xué)習(xí)工程技術(shù)畢業(yè),回到了國內(nèi)。可清朝政府對本國人才不信任,像修鐵路,就都讓外國人主持。詹天佑盡管有才干,也只能當助手。
1905年,修建北京到張家口鐵路的消息傳開了。英國和俄國都爭著要修,因為他們明白這條鐵路在中國的戰(zhàn)略要地,掌握了它就能控制中國,雙方爭執(zhí)不下,最終達成“協(xié)議”,說中國如果不讓他們修,他們就什么也不供給。他們以為中國人離開他們肯定修不成這條鐵路。
清朝政府這才讓詹天佑擔任總工程師。有人對他不放心,說他自不量力,說他膽大包天,勸他不要承擔這項難度十分大的.工程。詹天佑說:“京張鐵路如果失敗,不可是我的不幸,也會給中國帶來很大損失。
外國人說中國工程師不行,我則堅持由自我來辦!”為了給中國人爭口氣,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進去,和工人們一齊吃住在工地,細心勘探,大膽試驗,經(jīng)過4年艱苦的勞動,最終成功地修筑了京張鐵路。這是中國人自我設(shè)計施工的第一條鐵路,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志氣。詹天佑為祖國贏得了榮譽,原先那些瞧不起中國工程師的英國人也表示對他由衷敬佩。
名人愛國故事 篇6
安徒生跟老友斷交
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跟德國的'奧古斯登堡原來是要好的老朋友。1848年普魯士侵入丹麥的國境,這種侵略行為引起安徒生的極大憤怒。四年后,他到德國去旅行。許多德國朋友涌到車站去迎接他。一位朋友說:“奧古斯登堡公爵夫婦在家里等您,希望您去和他們會見。”“我不愿去見他們,奧古斯登堡參加了四年前普魯士侵丹麥的戰(zhàn)爭,我怎么能去看這家人呢?”安徒生憤怒地說著。從此,兩位老朋友斷交了。
名人愛國故事 篇7
文天祥寧死不屈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嚴辭拒絕了敵人的勸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親自來勸降,許以丞相之職,他毫不動搖,反而斬釘截鐵地說:“唯有以死報國,我一無所求。”臨刑前,監(jiān)斬官湊近說:“文丞相,你現(xiàn)在改變主意,不但可免一死,還依然可當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還說什么鬼話!”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義了,給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氣歌》。
名人愛國故事 篇8
《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
大米,是中國人的主要食品。可長期以來,水稻產(chǎn)量不高,人口又那么多,農(nóng)民們成年累月種田栽稻,還是滿足不了“吃”的`需要。糧食產(chǎn)量低,是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一個大障礙。農(nóng)業(yè)科技工作者袁隆平?jīng)Q心為國攻關(guān),解決這個難題。
袁隆平是湖南一個鎮(zhèn)上的農(nóng)校教員。雖然工作條件差,可他一心撲在科研工作上。每一天除了教學(xué)外,就是在試驗田里培育高產(chǎn)品種。在試驗中,他發(fā)現(xiàn)天然雜交水稻穗大粒飽,產(chǎn)量高,可是第二年再種,就退化了,失去了優(yōu)勢。他就想進行一種試驗,培育能堅持高產(chǎn)的雜交水稻的種子。為了這個夢想,袁隆平不知花費了多少精力,有時候在試驗田里觀察,連家也顧不上回。經(jīng)過10年的艱苦努力,最終培育成功了。
這種雜交水稻畝產(chǎn)到達1000多斤,在全國推廣后,我國稻谷在幾年中增產(chǎn)了1000多億公斤,真是一個飛躍!袁隆平獲得了國家第一個特等發(fā)明獎。美國等國也引進了他的成果。他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為改變我國糧食生產(chǎn)的落后狀態(tài)打了一個翻身仗。
名人愛國故事 篇9
《馮如》——造飛機
飛機是20世紀初由美國萊特兄弟最早研制成功的。他們沒想到,只過了幾年時間,中國人就自我研制出了飛機。這個有志氣的中國人叫馮如。馮如是廣東的一個農(nóng)民家庭的兒子。12歲那年,他要出國謀生,父母舍不得他走,他說:“大丈夫四海為家,一輩子守在家里,不是我的志愿!”
他來到美國,刻苦學(xué)習(xí)機械、電學(xué)等各種知識和技術(shù)。1904年,他聽到祖國的東北被日俄侵略,中國人被任意屠殺的.時候,氣憤極了。當時美國萊特兄弟剛發(fā)明了飛機,馮如就想,如果中國有了飛機,守住邊疆海口,外國就不敢欺負了。他對朋友們說:“我決定自我研制飛機,然后駕機回去,報效祖國。如果不成功,我情愿去死。”于是他四處搜尋資料,鉆研學(xué)習(xí),又用籌集到的很少一點資金,開始研制。父母親想他,期望他回國探親,他表示:“飛機不成,誓不返國。”
1909年,馮如成功地制出了飛機。他駕駛著自我的飛機在美國奧克蘭上空飛行,航程超過了萊特兄弟的首次記錄。美國報紙刊登文章說:“中國人的航空技術(shù)超過西方”。馮如之后回國籌辦航空事業(yè),在一次飛行表演時不幸失事犧牲,年僅29歲。他為振興中華做出了令人難忘的貢獻。
名人愛國故事 篇10
《邱少云》——獻身
邱少云(1926~1952)中國人民志愿軍一級英雄,出生于四川銅梁(今重慶銅梁)。1949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1年赴朝作戰(zhàn)。1952年10月,為打擊盤踞在上甘嶺的美國和南朝鮮軍隊,被選派參加潛伏部隊,并擔任了發(fā)起沖擊后掃除障礙的爆破任務(wù)。
12日上午,敵機向其所在的潛伏區(qū)進行低空掃射,并投擲燃燒彈,飛迸的`燃燒液燃遍全身。為了不暴露潛伏目標,邱少云任憑烈火燒焦身體一動不動。他雙手深深地插進泥土里,身體緊緊地貼著地面,直至壯烈犧牲。
邱少云犧牲后,被部隊黨委追認為中共正式黨員,中國人民志愿軍總部追記特等功,授予“中國人民志愿軍一級英雄”稱號,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最高人民議會常務(wù)委員會授予“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英雄”稱號,同時授予金星勛章、一級國旗勛章。
名人愛國故事 篇11
負石而投河,行之難為者
元前342年屈原誕生于楚都丹陽,屈原自幼勤奮好學(xué),胸懷大志。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章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lián)齊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
屈原為人性格耿直,卻因在修訂法規(guī)的時候,不愿聽從上官大夫的話與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懷王的`令尹子蘭、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寵妃鄭袖等人,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不但阻止懷王理解屈原的意見,并且使懷王疏遠了屈原。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可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國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開始了流放生涯。結(jié)果楚懷王在其幼子子蘭等人的極力慫恿下被秦國誘去,囚死秦國。
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繼續(xù)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的政治夢想破滅,對前途感到絕望,雖有心報國,卻無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懷恨投汨羅江自殺。百姓聽到噩耗很悲痛,爭先恐后的來打撈他的尸體,結(jié)果一無所獲。于是,有人用葦葉包了糯米飯,投進江中祭祀屈原,這種祭祀活動一年一年流傳下來,漸漸成為一種風(fēng)俗。
名人愛國故事 篇12
《林則徐》——銷毀鴉片
清朝的后期,西方的英、法、美等國的殖民主義者和投機商人,紛紛向中國走私毒品鴉片他們的.目的,一是掠奪中國的財富;二是用毒品殘害中國人的身體,便於他們侵略。當時,很多正直的官員看透了英國人的險惡目的,堅決主張查禁鴉片。
林則徐的態(tài)度最堅決。他說:再不禁煙,中國就不會有白銀當軍餉,就不會有強壯的士兵抵抗侵略了。為了國家的尊嚴,必須禁煙。皇帝就讓他去廣州查禁鴉片。林則徐到了廣州,命令外國商人把全部鴉片繳出來并保證不再私運鴉片到中國來,否則給予嚴懲。
有些外國商人照辦了,可英國商人不肯繳,英國政府的代表義律還策劃陰謀,企圖頑抗。林則徐當機立斷,堅決行使主權(quán),中斷與英方的貿(mào)易并不再供應(yīng)食物和水。英國人沒辦法,只好繳出了鴉片。
1839年6月3日這一天,林則徐親自到虎門海灘,主持銷毀害人的毒品鴉片。他以無比的勇氣和決心維護中華民族的尊嚴,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者。
名人愛國故事 篇13
吳玉章奮勇掛國旗
吳玉章是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早年他曾留學(xué)日本,他所在學(xué)校由于學(xué)生來自世界各個國家,所以構(gòu)成了一個慣例:每逢元旦,就把世界各國的國旗都掛出來慶賀。1904年元旦的那天,吳玉章也跟其他同學(xué)一樣喜氣洋洋地過節(jié),可是來到學(xué)校里一看,竟然沒有中國國旗。
吳玉章這下可氣急了。他立刻組織所有的中國學(xué)生,帶領(lǐng)他們找到了校方負責人。吳玉章代表中國學(xué)生向校方提出了嚴正抗議:“你們?yōu)槭裁床粧熘袊鴩煳覀兗热辉谀抢锷蠈W(xué),卻沒有我們的國旗飄揚,這就不是一個完整的元旦。所以,我們要求你們道歉并立刻糾正錯誤,掛上我們的國旗。要不然,我們就絕食抗議。”校方的主任認出是吳玉章,就冷嘲熱諷地說:“平日我們對你那么好,明白你來自中國,家里沒有錢,就從來不急著催你交學(xué)費。不僅僅如此,我們還發(fā)給你零花錢用,此刻你竟然因為這種小事情就來找學(xué)校的麻煩,你怎樣能這樣呢”吳玉章嚴肅地說:“學(xué)校對我是很好,這一點我十分感激。可是你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今日的事情不是一件小事,掛不掛國旗是一件關(guān)系國家榮辱的大事。我寧可失去求學(xué)的機會,也不能坐視我們國家的尊嚴受到侵犯。所以,今日我是準備斗爭到底的。”校方迫于無奈,只好承認錯誤并懸掛上了中國的國旗。
又過了十年,也就是1914年的.元旦這一天,吳玉章正好乘坐日本人的船出國。船上掛起了萬國旗慶賀,可就是沒有中國的國旗。他毫不猶豫地帶領(lǐng)船上的中國同胞向船長提出了抗議,船長說:“這么多年了,一向是這樣呀!”“不對,絕不會永遠這樣的。今日你必須把中國國旗掛起來,中國絕不會永遠是這樣的!”船長看到吳玉章激動的神情,只能屈服,掛起了中國的國旗!
名人愛國故事 篇14
《王二小》——抗日英雄
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淶源縣上莊村。抗日戰(zhàn)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xiāng)是八路軍抗日根據(jù)地,經(jīng)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蕩”,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
1942年10月25日(農(nóng)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蕩”,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
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貌走在前面,為了保衛(wèi)轉(zhuǎn)移躲藏的鄉(xiāng)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明白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
名人愛國故事 篇15
譚嗣同笑迎死亡
為國捐軀,不只是在戰(zhàn)場上才有。那些為使祖國富強起來和惡勢力斗爭的義士,同樣表現(xiàn)了視死如歸的精神。清朝末年,發(fā)生過一次不成功的改革運動,叫戊戌變法。譚嗣同等六君子就是為變法而死的`義士。
譚嗣同從小就痛恨外國勢力侵略中國,決心為祖國富強而奮斗。他和康有為等人提出變法的主張,卻遭到了封建頑固派的激烈反對。譚嗣同看出變法的艱難,對朋友們說:“就是殺身滅族,我也不會改變主張。中國僅有鬧到新舊兩黨流血遍地,才有期望。不然真是要亡國了。”
1898年,光緒皇帝決定變法,譚嗣同成了主要助手。不料慈禧太后又發(fā)動了政變,囚禁了皇帝,下令逮捕維新人士。康有為等人逃走了。譚嗣同沒有跑,他說:“各國的變法,沒有不流血而成功的。此刻中國還沒有人為變法而流血,這是國家不能強盛的原因。如果要有人流血,就從我開始吧!”
譚嗣同被捕以后,毫無懼色,在監(jiān)獄中寫詩:“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他被押到刑場受刑前,大聲喊著:“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這位笑迎死亡的義士,心里裝著祖國。他自動走向死亡,因為他明白自我的死,有多大價值。
名人愛國故事 篇16
《李商隱》——年少愛國
李商隱年少有為,并且關(guān)心國家大事,目睹唐朝國運衰微,憂心如焚,在事業(yè)上更有遠大抱負。13歲那年,他看到朝綱不振,君臣昏庸,就寫了一首《富平少侯》詩。
詩中寫一個富平少侯張放,13歲就承襲侯爵之位,身居尊位,驕奢豪侈,醉生夢死,不憂國事。實際上并無其人,只可是是李商隱杜撰假托的人物。
很明顯,寫作的目的.是譏諷那些不謀國事的權(quán)貴的。13歲就有如此手筆,真是難能可貴!
名人愛國故事 篇17
盧作孚發(fā)展航運業(yè)
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可是在舊中國,很長時間,長江上的航運卻被外國人壟斷了。江上來來往往的都是英、法、美、日等國的輪船。中國人沒有自我的航運事業(yè),受了許多窩囊氣。四川合川人盧作孚愛國心切,決心創(chuàng)辦中國民族的航運業(yè)。他四處籌集資金,冒險用8000元作抵押,買回一支價值3萬元的小火輪,在1926年成立了民生航運公司。那一年,“民生”號輪船滿載乘客,駛出了重慶碼頭,中國人開始有了自我的內(nèi)河航運業(yè)。
之后,民生公司又向長江中下游發(fā)展,和外國公司展開了激烈的競爭。有的外國公司用大幅度降價的'辦法,依仗船多、設(shè)備新等優(yōu)勢,想擠垮民生公司。盧作孚毫不示弱,宣布民生公司的甲級船員一律由中國人擔任,同時加強管理,對旅客不論窮富一視同仁,服務(wù)熱情周到,還禁止船員收小費。這樣,民生公司靠優(yōu)質(zhì)服務(wù)和民族自信心贏得了旅客的信任。許多乘客寧肯推遲日期,也不乘坐外國輪船,只等上中國的輪船。在那個年月,這對于增強民族精神和抵御外國侵略,有多么大的意義呀!
和范旭東、盧作孚一樣,還有不少愛國實業(yè)家以自我的智慧和勇氣,開創(chuàng)了中國近代的工商業(yè),為富強祖國、振興中華立了大功。人們是不會忘記他們的。
名人愛國故事 篇18
《文天祥》——寧死不屈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嚴辭拒絕了敵人的勸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親自來勸降,許以丞相之職,他毫不動搖,反而斬釘截鐵地說:“唯有以死報國,我一無所求。”
臨刑前,監(jiān)斬官湊近說:“文丞相,你此刻改變主意,不但可免一死,還依然可當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還說什么鬼話!”
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義了,給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氣歌》。
名人愛國故事 篇19
抗日名將張自忠
此刻,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都有以張自忠命名的街道。因為張自忠是為國捐軀的將軍,是“抗戰(zhàn)軍人之魂”。
張自忠經(jīng)常教育部下:軍人僅有以必死的決心去戰(zhàn)勝敵人,才能對得起國家和自我的'良心。
1940年5月,國民黨軍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率軍在湖北襄樊一帶抗戰(zhàn)。大洪山一戰(zhàn),他們消滅了1000多名日寇。日軍瘋狂報復(fù),派重兵包圍過來。張自忠和士兵們堅決抵抗,他手舉步槍高喊:“弟兄們,必須把敵人消滅!”一天過去了,陣地還在,他們卻一天沒吃東西。第二天,敵人用飛機大炮轟炸。張自忠?guī)状温受姺磽簦瑳]有成功。部下勸他突圍,他說:“我要撤了,這一帶就保不住了。我要用身體來保衛(wèi)湖北西部河山!”之后他們被困在杏兒山上,無法沖出去。張自忠左肩受了傷,他說:“我是不打敗仗的,敗僅有死,我不能對不起部下。僅有誓死不退,才能抗敵保國。”
日軍沖了上來,張自忠身中數(shù)彈,仍然立在山頭,堅持抵抗。一顆子彈擊中他的胸部,血噴不止。他倒在地上對副官說:“我這樣死得好,對得起國家,對得起民族……心里平安。”說完,他又頑強地站起來,向敵人撲過去,敵人的子彈又射中他的腹部和頭部。張自忠為國盡忠了,他是在抗戰(zhàn)中犧牲的中國軍人中職務(wù)最高的一個。
自古以來,犧牲在戰(zhàn)場上,一向是愛國軍人引以自豪的志向。異常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難的人,更令人崇敬。在中日甲午海戰(zhàn)中犧牲的鄧世昌就是這樣的人。
名人愛國故事 篇20
《王偉》——海空衛(wèi)士
2001年4月1日上午,王偉在執(zhí)行對美軍用偵察機跟蹤監(jiān)視的任務(wù)中,所駕駛的`飛機被美機撞毀后跳傘落海,光榮犧牲,年僅33歲。
這次在執(zhí)行任務(wù)時,王偉堅毅果敢,沉著冷靜,英勇頑強,用生命譜寫了一曲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的壯麗凱歌。王偉犧牲后,中央軍委于2001年4月24日在北京舉行了命名大會,授予“海空衛(wèi)士”榮譽稱號和一級英模獎?wù)拢缓\婞h委批準革命烈士。
名人愛國故事 篇21
楊靖宇獻身抗日
民族抗日英雄楊靖宇曾擔任“南滿抗日聯(lián)軍”司令,從1934年一直到1940年沙場獻身為止。在艱苦征戰(zhàn)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擊日寇。面對敵人的重兵圍剿,楊靖宇率部頑強戰(zhàn)斗,使敵人坐臥不安,惶惶不可終日。日酋對他又怕又恨,調(diào)集重兵圍困。有人勸楊靖宇投降,他斬釘截鐵地說:“不,我有我的信念。”最后,彈盡糧絕,楊靖宇在打完最后一顆子彈后壯烈犧牲。敵人殘忍地用刺刀剖開他的肚子,楊靖宇肚里沒有一粒米,有的只是樹皮、草根和棉絮。
名人愛國故事 篇22
《楊靖宇》——愛國英雄
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饑。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
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里僅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lǐng)的抗日聯(lián)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zhàn)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名人愛國故事 篇23
安徒生跟老友決絕
丹麥聞名童話作家安徒生跟德國的'奧古斯登堡本來是要好的老朋友。
1848年普魯士進進入國境內(nèi)丹麥的國境,這類侵略行為導(dǎo)致安徒生的潑天憤慨。四年后,他到德國去旅行。許多德國朋友涌到車站去迎迓他。一名朋友說:“奧古斯登堡公爵夫婦在家里等您,但愿您去以及她們會見。”“我不肯去見她們,奧古斯登堡參加了四年前普魯士侵丹麥的戰(zhàn)役,我怎樣能去看這家人呢”安徒生憤慨地說著。從此,兩位老朋友決絕了。
名人愛國故事 篇24
《華羅庚》——毅然回國
大數(shù)學(xué)家華羅庚,在“七七”事變后,從生活待遇優(yōu)厚的英國回到抗日烽火到處燃燒的祖國,不為金錢和學(xué)位,回國后參加抗日救國運動。
1950年,他已經(jīng)成為國際知名的第一流數(shù)學(xué)家,并被美國伊里諾大學(xué)聘為終身教授,但他毅然帶領(lǐng)全家回到剛解放的`祖國。
名人愛國故事 篇25
科學(xué)家獻身祖國
1946年,美國某大學(xué)以優(yōu)厚的條件聘請著名數(shù)學(xué)家華羅庚為終身教授。但他回答說:“為了抉擇真理,為了國家民族,我要回國去!”終于帶著妻兒回到了北平(今北京)。回國后,他不僅刻苦致力于理論研究,而且足跡遍布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qū),用數(shù)學(xué)解決了大量生產(chǎn)中的實際問題,被譽為“人民的`數(shù)學(xué)家”。
此外,還有著名地質(zhì)學(xué)家李四光,生物學(xué)家童第周、核物理學(xué)家錢學(xué)森,高能物理學(xué)家張文裕,化學(xué)家唐敖慶……他們個個都滿懷愛國之志,為國家的復(fù)興作出了巨大貢獻。
名人愛國故事 篇26
《辛棄疾》——勵志救國
辛棄疾曾寫《美芹十論》獻給宋孝宗。論文前三篇詳細分析了北方人民對女真統(tǒng)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的'尖銳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應(yīng)如何充實國力,進取準備,及時完成統(tǒng)一中國的事業(yè)等問題,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規(guī)劃。可是當時宋金議和剛確定,朝廷沒有采納他的提議。
名人愛國故事 篇27
陳天華遙寄血書
革命家陳天華,在日本留學(xué)時,聽見沙俄軍隊吞占滿洲,敗北沒有本事的清當局又要同沙俄私訂喪權(quán)辱國公約的動靜后,他悲忿欲絕,當即在留學(xué)生中召開拒俄大會,組織拒俄義勇軍,籌辦回國入戰(zhàn)。
回到宿舍后,咬破本身手指頭,以血指書寫救國血書,在血書里陳述亡國的悲慘,當亡國奴的'酸楚,鼓動同胞起來戰(zhàn)斗……他連著寫了幾十張,終因流血過多而暈倒,可嘴里還在不停地咸:“救國!救國!”
名人愛國故事 篇28
《李小龍》——我是中國人
李小龍,在60年代時,國人地位不高,很多演員總是淡化自我的中國人身份,李小龍卻以身為中國人為榮,堂堂正正地說自我是中國人,最經(jīng)典的一句話是電影《精武門》中的.“中國人,不是病夫”,帶動了香港電影的一片愛國熱潮,我們熟悉的《霍元甲》就是那個時代的電影。
名人愛國故事 篇29
把我的心臟帶回故國
蕭邦19歲從音樂學(xué)院畢業(yè)時已很出名氣了。厥后他出國深造。在送別晚會上,朋友們贈予給他一只裝滿故國土壤的銀瓶。這只銀瓶一向陪同著他19年。1849年秋日,蕭邦病重告急。他囑咐從華沙趕來的`姐姐:“波蘭反動當局不會容許將我的遺體運回華沙,就把我的心臟帶回故國去。”
名人愛國故事 篇30
《周恩來》——人民的好總理
1910年春天,2歲的周恩來進銀岡書院讀書,一次,校長在課問大家為什么讀書時,周恩來慷慨答道:“為了中華之崛起!”這一誓言,此后貫徹在他的一生中,他為中華民族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名人愛國故事 篇31
南開中學(xué)的創(chuàng)辦者張伯苓16歲時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北洋水師學(xué)堂,學(xué)習(xí)駕駛。畢業(yè)后,他參加了“甲午海戰(zhàn)”,但軍艦一出海就被擊沉,這對他觸動很大。1899年英國強租我國威海衛(wèi)軍港,張伯苓親眼看見,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國旗第二天就降下來了。強烈的愛國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軍,回到天津籌辦學(xué)校。他四處奔走,籌集資金,終于在1907年辦起了南開學(xué)校。張伯苓一生全力辦教學(xué)為國家培養(yǎng)了大批的人才。
分析:只有祖國的富強,個人才有尊嚴。為此,張伯苓不余遺力地創(chuàng)辦學(xué)校,希望能以教育培養(yǎng)振興中華的'人才,其愛國熱情讓人感動。
話題:“教育與愛國”“人生的目標”
名人愛國故事 篇32
蕭邦19歲從音樂學(xué)院畢業(yè)時已很出名氣了。厥后他出國深造。在送別晚會上,朋友們贈予給他一只裝滿故國土壤的銀瓶。這只銀瓶一直陪同著他19年。1849年秋日,蕭邦病重告急。他囑咐從華沙趕來的姐姐:“波蘭反動當局不會容許將我的遺體運回華沙,就把我的.心臟帶回故國去。”
名人愛國故事 篇33
丹麥聞名童話作家安徒生跟德國的奧古斯登堡本來是要好的老朋友。
1848年普魯士進進入國境內(nèi)丹麥的國境,這類侵略行為導(dǎo)致安徒生的'潑天憤慨。四年后,他到德國去旅行。許多德國朋友涌到車站去迎迓他。一名朋友說:“奧古斯登堡公爵夫婦在家里等您,但愿您去以及她們會見。”“我不肯去見她們,奧古斯登堡參加了四年前普魯士侵丹麥的戰(zhàn)役,我怎么能去看這家人呢?”安徒生憤慨地說著。從此,兩位老朋友決絕了。
名人愛國故事 篇34
先烈董存瑞
同學(xué)們吶,我們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都是抗日先烈用他們的鮮血給我們的啊!有一個先烈,我至今也忘不了,他就是董存瑞。
他1929年生于河北省懷來縣的.貧苦農(nóng)民家庭。1945年7月參加八路軍。194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48年5月25日,解放軍攻打中華民國政府軍駐守的隆化城。董存瑞所在連隊負責守軍防御重點隆化中學(xué)。據(jù)說,在沖鋒時,遭到一個橋型暗堡的猛烈火力封鎖。董存瑞便抱起炸藥包,準備進行爆破。沖至橋下后,發(fā)現(xiàn)橋型暗堡距地面過高,也沒有地方可以放置炸藥包。董存瑞便用手托起炸藥包,拉燃導(dǎo)火索,與暗堡同歸于盡。董存瑞的行為,使得他成了中國共產(chǎn)黨宣傳的著名戰(zhàn)斗英雄。在河北省隆化縣北郊,有董存瑞的墓地和紀念碑,碑上刻著朱德的題詞:“舍身為國,永垂不朽。”
我們不能辜負他們對祖國的希望啊,所以我們要好好學(xué)習(xí),長大之后為國家的發(fā)展盡一份力!
名人愛國故事 篇35
魯迅
人人都有偶像,我也有,他是魯迅先生。我為什么敬佩他?因為……
先說他愛國吧。他跟一般人確實不同,他非常熱愛自己的國家。第九冊第6課講到,魯迅先生他由于對黑暗會的強烈不滿,經(jīng)常在不同的報刊上發(fā)表文章來批評當局者。反動派不讓他發(fā)表文章,也就是課文里說他老是“碰壁”。機智的魯迅利用100多個筆名來寫文章,跟敵人斗爭,讓廣大群眾來看清舊社會,起來鬧革命。
再說他幫助老百姓的生活吧。記得書上說,魯迅救過一個黃包車夫。黃包車夫的'腳刺到了玻璃,魯迅拿藥水給他清洗傷口,還給他錢。誰聽了這個事不感動呢?
在我的心目中,魯迅先生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也是我最敬佩的人。他的一句話:“時間就像海棉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一直印在我的腦海中,永遠都難以忘卻!
【名人愛國故事】相關(guān)文章:
名人勵志故事02-16
名人青春故事02-24
名人的故事作文02-22
名人故事作文02-21
關(guān)于愛國的名人名言03-16
數(shù)學(xué)名人故事12-09
關(guān)于名人故事作文02-27
名人故事作文素材04-11
關(guān)于愛國的故事(通用29篇)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