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的古詩吧,古詩是古代詩歌的泛稱。古詩的類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古詩《小兒垂釣》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古詩《小兒垂釣》教案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
2、背誦并默寫兩首古詩。
3、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描寫的景象,體會詩人所表達的熱愛鄉村生活的情感。
思想教育:
體會詩人所表達的熱愛鄉村生活的情感。
重點、難點:
指導學理解詩意,領會感情,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
教學準備:
有關古詩內容的圖片、教學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引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都學過哪些古詩呢?誰愿意背給大家聽?今天,咱們再來共同學習一首,題目叫《四時田園雜興》。
課件播放錄音。學生介紹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進士。其詩題材廣泛對農民的痛苦,官吏的殘暴等都有反映,詞風清逸淡遠。著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吳湖錄》等。)
二、釋題并初步整體認知課文
1.釋題:興是什么意思?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訪題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詩文會寫些什么內容?
2.教師范讀全詩,學生小聲自讀并思考:詩中都寫了哪些人物?他們分別在干什么?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學生自讀時板書全詩)
3.指名試讀全詩,引導回答上面問題。
三、學習詩文內容
1.自由讀文,利用工具書查閱自己要理解的詞語,并記錄自己的疑難問題。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①晝:白天。
②耘:除草。
③耘田:在田里除草。
④績麻:把麻搓成線。
⑤各當家:各人都擔負起一定的家庭責任。
⑤未解:不懂。
⑦供:參加。
⑧耕織:耕田織布。
⑨傍:靠近。
⑩桑陰:桑樹下。
4.引導學生試著解釋全詩: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條,村里的男女都擔起家。
幼童不懂耕田織布,也在桑樹蔭下學著種瓜呢!
5.請同學們認真想一想:后兩句表現孩童無真可愛的行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襯托出農民勤勞簡樸的生活)
引導學生觀察圖畫、描述畫面內容。(抓住兒童神態、動作、想象其語言)
6.放聲自由讀詩,想像其意境,體會農民一家辛勤勞動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指導背誦
五、總結
這首詩風格清新自然,語言親切樸實,富有泥土氣息。描寫了緊張而又愉快的勞動場面和田園生活的美好。
六、布置作業
背誦全詩,預習下一首詩。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引入新課
我們學習《古詩二首》的第二首詩。《小兒垂釣》。(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播放錄音)
1.認讀生字詞:蓬頭、稚子、垂綸、側坐、莓苔、借問、遙招手、不應人。(注意生字蓬、稚、遙的字音字形。)
2.教學生字釣,注意右邊勺里面的`點不要丟掉。
3、學生試讀全詩。
三、釋題介紹作者
讀課題,思考:小兒指什么?垂在字典中怎么解釋?用釣竿釣線部分,理解絲線的一頭向下可以說成是垂下來的線。并引導學生理解:垂釣什么意思?小兒垂釣什么意思?
(看多媒體錄像,作者簡介。)
四、學習前兩句
1.指名讀第一句。思考:是什么樣的小孩在釣魚?從哪看出他年齡很小?理解蓬頭、稚子。這個頭發很亂的
小孩在干什么?字典中綸什么意思?出示投影圖,指圖理解學垂綸就是學釣魚的意思。
2.指名讀第二句。思考:小孩兒學釣魚是怎么坐的?什么是側坐?坐在哪?
課件出示插圖幫助理解莓苦和草映身。
3.指導朗讀。
小孩年齡這么小,卻獨自坐在草叢中模仿大人的樣子學釣魚,你覺得小孩怎么樣?(板書:天真可愛)。這樣的小孩你們喜歡嗎?要讀出對小孩的喜愛之情。教師范讀,學生試讀。
4.指名說前兩句詩意。出示投影邊聽讀邊體會,想像詩中情景,加上想象再說這兩句詩意。
五、學習后兩句
1.齊讀第三句。思考:小孩正急切地盼魚兒上鉤,出現了什么情景呢?從哪看出路人在問路?借問什么意思?
想象路人來問路的情景,并思考:路人可能問些什么?小孩是怎么做的?想象小孩是怎么招手的?思考:小孩招手是什么意思?遙是什么意思?
2.指名讀第四句。思考:小孩為什么擺手?從哪看出怕把魚嚇跑?怕什么聲音嚇跑魚呢?除怕路人腳步聲、問話聲還怕什么聲音呢?讀后半句,思考應什么意思?不應人呢?
3.小孩既怕路人腳步聲、問話聲嚇跑魚,又怕自己回答聲嚇跑魚,他一門心思撲在釣魚上,你覺得他釣魚釣得怎么樣?(板書:專心認真)
4.學生扮路人、小孩表演,體會小孩緊張心理和天真可愛的形象。
5.指導學生朗讀,讀出小孩緊張的心理和活潑可愛的特點。
6.指名看圖說后兩句意思。
六、體會詩的意境
學生觀察圖,邊看課文朗讀邊體會,想像詩的意境。(播放媒體課文朗讀)
指名到前面講全詩的內容,要展開想像。
指導朗讀,讀出詩的意境美。
七、指導背誦全詩
八、總結
這首詩前兩句寫了小孩的樣子和釣魚的姿勢,后兩句描述了小孩專心致志學釣魚的神態,把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孩描
繪得活靈活現,用詞準確,意境美而不俗,使人讀后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觀其色。
古詩《小兒垂釣》教案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講解和朗讀古詩,使學生感悟古詩大意,能夠熟讀和背誦古詩。會寫7個生字,認識7個生字。掌握一個多音字“應”。
2、能力目標:通過古詩教學培養孩子的想象能力和觀察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看圖讀詩,了解古詩大意,感受小孩的聰明與機靈。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無比熱愛之情,讓學生去貼近自然,感受自然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教學重點:
正確認讀生字,并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是教學的重點。
教學難點:
通過看圖讀詩,了解古詩大意,感受小孩的聰明與機靈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方法:
演示法、談話法、討論法
教學準備:
生字卡、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認識7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今天哪,老師想帶你們一起去漁光村看一看。(課件出示河邊情景)
教師配樂動情地描述:這兒有一條消澈的小河,小河的周圍草木茂盛,石頭上長滿了青苔。河里的小魚可多了.它們快活地游來游去。幾條小魚高興地蹦出了水面,正熱情地歡迎咱們呢!
漁光村這兒不僅魚兒多、風景美,還有不少聰明的孩子呢!看看這個孩子,他在干什么呀?(邊描述邊點擊古詩第一句情境圖)學生齊答。
2、對,他在釣魚。想知道他是怎樣學釣魚的嗎?那我們一起讀讀唐朝詩人胡令能的一首小詩――《小兒垂釣》吧。(板書:小兒垂釣)指名讀詩題,齊讀詩題。
二、循序漸進,掌握字詞句。
(一)自讀詩句,認識生字詞
1、學生自由讀詩,畫出生字,讀準字音,難讀的字要多讀幾遍。
2、瞧,大屏幕上的漢字朋友,你們認識它們嗎?(課件出示生字)
自己借助拼音朋友讀一讀,看誰讀得準。學生自由讀生字,教師巡視。
(1)出示帶拼音的生字卡片,運用小老師教讀、搶讀、合作讀、小組間賽讀等方法引導學生讀好,并隨機正音。重點指導讀好“蓬、側”兩個生字。
(2)離開了拼音朋友的幫助,你還能讀準這些字嗎?開火車認讀生字。
(3)游戲:送小魚回家。(課件出示帶生字的小魚)
如果能讀準小魚身上寫的生字,你就能幫它重新回到家。誰來幫幫它?指名讀、小組讀、全班齊讀。
你們讀得真準!瞧,蹦跳的魚兒又回到了水里。
(二)生字回文,朗讀古詩。
(三)指導寫字。
想想哪個字最難寫,要注意什么?
三、布置作業
書寫本課生字,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理解古詩,處理課后習題。
教學過程:
一、聽寫生字,指名背誦。
二、憑借情境,品讀古詩
大家齊讀古詩。
1、同學們讀得真好!那我帶你們再去看看那個專心學釣魚的孩子吧。你們看!(課件出示第1句詩的`情境圖)
2、(教師用教鞭指著圖上小孩的蓬頭)仔細看小孩是什么樣子的?指名說。
問:你還看到了什么?指名說。
3、教師描述詩句意思:是呀,你們看小孩頭發亂糟糟的,他側著身子坐在長滿青苔的石頭上,茂密的青草正好遮住了他的身體。(教師邊描述邊用教鞭指圖上相應的地方)
4、詩人看到這樣的情景不禁吟誦:“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出示詩的第1句)教師范讀詩的第1句。
5、這個小孩多認真,一動不動學起了釣魚,誰來讀給我們聽一聽?指名讀。
這兒草木茂盛,真是個釣魚的好地方。誰還想讀?指名讀。
6、你們都想讀呀?可要把小孩學釣魚的認真勁讀出來。自由練讀。
7、多種形式讀詩的第1句。
(1)指名看圖表演讀。
(2)男女生賽讀。
(3)齊讀。
8、師生互動表演。
(1)創設情境。師(配樂動情地描述):小孩在河邊一動不動坐了很久,哎!
還沒釣到一條魚。他透過清澈的河水看到一條小魚慢慢游過來了,眼看就要上鉤了,這時遠處有個人路過這里,發現了這個釣魚的男孩,于是向他問路。如果你就是這個釣魚的孩子,會怎么辦呢?這樣吧,咱們來演一演,現在你們都是這個專心學釣魚的孩子,把你們的釣竿都拿好了。我就是那個問路的人。
(2)進人情境。
學生做出詩的第1句描繪的小孩釣魚的樣子。
(3)模擬表演。
(教師手放在嘴邊,大聲喊。)哎――小孩,請問漁光村怎么走啊?
學生自由做動作。(教師打量一番)問:大家怎么都不出聲呀?指名說。
9、你們真是一群聰明的孩子,既使陶醉在釣魚的樂趣之中還不忘幫助別人。是不是你們想的這樣呢?我們來讀讀詩吧。(出示詩的第2句)指名讀。
10、指導朗讀。
你剛才不是不理我嗎?生怕嚇跑了快上鉤的魚兒。(做出不出聲的手勢,并環視四周。)我們再來聽他讀讀。我讀前―行.你讀后一行。準備好了!師生接讀。
11、大家帶著自己的感受都來試著讀一讀吧!自由練讀。
12、反饋。指名讀,全班有感情地朗讀。
五、反復吟誦,誦出味道
1、同學們,讓我們看著圖,再把這首有趣的小詩自己讀―讀。
2、把這首有趣的小詩讀給同座聽聽吧!
3、全班展示:指名配樂讀、同座合作讀、全班配樂齊讀。
六、激情總結,拓展升華
1、今天我們一起讀了一首這么有趣的詩,還認識了一個聰明的孩子。其實古代有不少詩人把小朋友生活中的趣事寫入詩里,你知道這樣的詩嗎?
指名說。(如:《所見》、《村居》、《村晚》……)
2、布置作業:
你想做哪道題呢?請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項完成。
(1)訓:把這首古詩吟誦給爸爸媽媽聽。
(2)編:把詩歌編成小故事,講給好朋友聽。
(3)演:根據詩句內容同學合作表演。
板書設計:
小兒垂釣
(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臺草映身。(天真可愛)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認真專心)
古詩《小兒垂釣》教案3
一、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古詩內容,想象小男孩學釣魚時可愛姿態及路人問路時轉們、專注神情。
2、培養幼兒學古詩興趣,學習有感情朗誦古詩。
二、活動準備:
課件動畫圖片、詩句卡片、輕音樂
三、活動過程:
(一)引出古詩
1、小朋友,你們喜歡看動畫嗎?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段動畫(小兒垂釣課件)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可能發生了什么事?(幼兒舉手自由講述)
師:剛才小朋友觀察很仔細,講得也很好,你們剛才講連起來,就是一個很有趣故事,你們想不想聽?
講故事:一天早晨,有一個小放牛娃起床后,沒有洗臉,頭發也沒梳就急急忙忙來到小河邊釣魚,他隨意坐在長滿莓苔石頭上、身旁邊還長了些草,正當他專心致志釣魚時,一位過路人遠遠地向他問路:小孩子,到王家村怎樣走?小孩急忙向他搖搖手沒有回答他,因為他怕響聲把快要上鉤魚給嚇跑了。
剛巧這個有趣情景給一位寫詩人看見了,他立刻就寫出了一首好聽詩。我們一起來聽一遍。
(二)欣賞古詩
詩畫欣賞一遍
提問:剛才聽到這首古詩題目是什么?“小兒垂釣”是什么意思?
我們再來聽一遍,仔細聽好這首詩有幾句,都講了些什么?
老師有感情朗誦一遍。(幼兒在回答時,同時出示詩句)
(三)分句理解詩意
1、“蓬頭稚子學垂綸”誰知道“蓬頭稚子”是什么意思?(剛才看到動畫里小男孩頭發怎么樣?“蓬頭稚子”就是指這個頭發很亂小男孩。“學垂綸”就是學習釣魚意思)
2、“側坐莓苔草映身”誰來說說這句話講了什么?
指導朗讀:你覺得古詩里小男孩可愛嗎?我們一起用喜歡他語氣來朗讀第一句和第二句。
3、“路人借問遙招手”請小朋友講講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小孩子正在緊張盼望著魚兒快快上鉤時候,誰走了過來,他想干什么?小孩子又是怎樣做?)這句話我們應該用什么語氣來朗讀呢?
4、小男孩為什么這樣做?(因為他害怕嚇走上鉤魚兒,所以不回答那人問話)讀這句話是聲音應該怎樣?(輕點)
想象第四句:小孩怕什么聲音嚇走小魚?(除怕路人問話聲,腳步聲、還怕什么聲音呢?(害怕自己回答聲嚇跑魚。)
師:我們一起用好聽聲音連起來朗誦(集體朗誦)
5、你還有什么地方不懂可以提出來。我們一起邊做動作邊朗誦。
我們除了用動作來古詩外,還可以用那些形式來表現古詩呢?
好,現在就用吟唱方式來唱唱我們今天學古詩吧,我們可以用哪首歌來為這首古詩配音。《小孩不小歌》幼兒唱古詩。
結束:小朋友唱得真好聽,回家把這首古詩唱給爸爸媽媽聽,好嗎?
古詩《小兒垂釣》教案4
【設計理念】
1、語文課堂應該成為傳承和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的舞臺。古詩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古詩自身又是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古詩教學應該引領同學最大限度地走進這種文化,潛心會文,虛心涵詠,熟讀精思,切己體察,使這種文化滋養同學心智生長。
2、在語文實踐過程中注重發揮教材的“例子”功能。強調學習方法的傳授、遷移,協助同學掌握規律,形成能力,最終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3、感悟古詩,不在詩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詩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蘊。只有當平面的詩句通過同學地想象生成為一幅幅鮮活的畫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體的場景時,同學才干投身其中,感詩人所感、想詩人所想。在本課中我緊緊抓住“詩象”這一中介,引領同學讀出詩句背后的情、愛、味。
【預設目標】
1、借助教材注釋,結合課外資料,通過獨立自主地學習,正確理解《鄉村四月》的大意。
2、在反復誦讀和融情想象中,感受詩歌的情緒和意象,體悟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贊美。
3、引導同學掌握學習古詩文的基本方法。
【教學重點】
1、通過反復誦讀,多元體驗,引導同學感悟詩情。
2、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傳授方法,培養同學的自學能力。
【教學方法】
以同學自讀自悟為主,教師相機引導。
【教學流程】
一、課題的導入
五一長假即將來臨,你想外出旅游嗎?老師帶你去一個地方(多媒體展示鄉村田園風光),你們覺得這里怎樣?(美)鄉村的景色確實美,但鄉村四月更美,今天我們就跟翁卷一起走進田園,走進《鄉村四月》,感悟農家生活吧!板書并朗讀課題
解題:四月指農歷四月,即春末初夏的季節。
二、初讀課文,感音韻
(過渡)在朗讀之前,老師想請同學們聯系以前誦讀古詩的經驗,說說古詩怎樣讀比較好?
(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感情等)
(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文)
1、同學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詩文),教師巡視指導,相機正音
(請這位同學浪朗讀,其他同學注意聽他是否讀準字音)
2、指名朗讀,同學評價,教師根據時機進行指導。(他讀得真……….)(我們全班一起來朗讀一遍)
3、全班齊讀。
三、潛心會文──明詩意
(過渡)聽,你們讀得多好啊,在讀的過程中,有不理解的字句吧,怎么辦呢?
同學考慮回答。(查工具書,看注釋,聯系上下文,問同學或老師)
(下面請同學們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疏通字詞,了解詩意,假如還有不懂的地方請作上記號)
1、同學自學古詩,教師巡視指導:
(請我們同桌兩位同學互相交流,先說自身讀懂的句子,再向對方請教不清楚的地方)
2、同桌交流,我能自身讀懂那些句子?還有那些不理解的。
(現在我們全班一起交流,我讀懂的句子是,我不理解的是)
3、全班交流:我們自身讀懂的句子是我還沒有理解的地方(在交流中引導歸納1、2句寫景,3、4句人)
(瞧,我們的小朋友多能干啊,誰來用自身的話說一說這首詩的大意呢?)
4、請同學用自身的話說一說全詩的大意。
(我們的同學語言組織能力真不錯,下面請全班同學一起朗誦全詩,邊讀邊想象詩中描寫的畫面)
5、全班根據對詩大意的理解,齊誦古詩并想象畫面。
四、依樣畫葫蘆──悟意境
1、(過渡)四月的鄉村,是詩的世界,假如請你們給本詩1、2句配一副畫,請你說一說你準備用上那些色彩畫什么?并說出你的理由。(出示句子:我準備用(色)畫,因為)
引導同學從“綠原、白川、子規煙雨”等感悟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生機勃勃,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農家生活多姿多彩。由主要的綠和白體會到鄉村四月的清新明麗。隨機板書:清新明麗
2、(過渡)綠原、白川、子規、煙雨,作者寥寥幾筆就把江南水鄉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來。四月的鄉村,還是童話的故鄉,假如你用心聽,它還是一首田園交響樂,你能聽到那些呢?(出示句式:我仿佛聽到的'聲音)
同學從詩中找對聲音描述的意象來回答。
(布谷鳥的叫聲、下雨的滴答聲:聯想到四月的播種最佳時節;采摘桑葉的唰唰聲、蠶吃桑葉簌簌聲,水田插秧嘩嘩聲用“才”和“又”交織在一起,四月到了,農活多了,鄉里的農民們在田間地頭忙開了,又是采桑養蠶又是插秧,“鄉村四月”勞動的確實緊張、繁忙,
⑴他們的忙的為了什么呢?
同學考慮回答
⑵此時他們的心情又是怎樣呢?(高興、喜悅)可見人民生活是怎樣呢?(幸福)人民喜歡勞動,對生活充溢希望可見農家人勤勞(隨機板書:幸福勤勞)
⑶作者這樣寫,他此時的心情會這樣呢?他主要是想表達一種怎樣的感情呢?
五、濃縮鄉村四月圖,提升情感
(過渡)一幅田園畫,一曲交響樂,把我們帶進世外桃源,閉上你的眼睛,張開你想象的翅膀,我們再一次欣賞這鄉村四月的美景吧
1、配上優美、舒緩的樂曲《望江南》,渲染氣氛,(教師誦讀)引領同學在想象中進一步加深體會,
2、多么秀麗的田園風光,多么和諧、幸福的農家生活,睜開你的眼睛,看眼前是什么?你能讀出一份向往與感動嗎?同學看畫面一起朗誦(生讀)
3、瞧,同學們被田園風光迷住了,此時此刻,你能看著畫面,把《鄉村四月》背誦出來嗎?(同學看畫面,背誦古詩)
六、拓展延伸
(過渡)鄉村的四月是繁忙、緊張的,但是繁忙、緊張的背后隱藏著農家人民的幸福與喜悅;其實農家的生活恬靜、幽雅、祥和的一面,他照樣寫著農家人的幸福,請看李萬年先生的這幅作品,他真實的反映農家的生活恬靜幽雅、祥和的一面,你能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寫一段話嗎?假如你是一個敢于挑戰的小朋友,還可以一兩句詩,和翁卷老先生比一比。(出示畫面)
1、同學獨立寫,教師巡視并指導。
2、作品展示與交流。
七、總結
四月的田園是美麗的,農家的生活無論是繁忙、緊張,還是恬靜幽雅的,都寫滿了農家兒女的幸福與追求,本課下一首的詩《四時田園雜興》和詞《漁歌子》也是與田園生活有關的,請你用今天的學習方法自學,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更深的感悟農家生活。
板書設計:
景美清新明麗
(宋)翁卷
人忙勤勞幸福
古詩《小兒垂釣》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感悟古詩大意。會寫2個生字。掌握一個多音字“應”。
2、通過看圖學文,感受小孩的聰明與機靈。
教學重點:
正確認讀生字,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通過看圖讀詩,了解古詩大意,感受小孩的聰明與機靈。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垂釣嗎?常常跟誰去釣魚的?
2、帶著你們興奮的心情跟老師到池塘邊去看看一個小朋友。他也喜歡釣魚,我們去認識認識他吧!
3、出示課題。
4、齊讀課題;
5、理解課題:"小兒"就是"小孩兒","垂釣"就是"釣魚"的意思。
6、作者簡介。
二、朗讀古詩,學習生字。
1、播放朗讀。
2、生自由朗讀古詩,強調朗讀的節奏。
3、圈出生字。出示生字,齊讀生字。一組開火車讀生字。
4、“蓬”是什么結構?帶有草字頭還有哪些字?(芳、草)
5、“垂”是獨體字。你怎么記住這個字?同學們真聰明。我們的祖先更聰明。
6、字理識字:“垂”。(土上長著一顆樹,樹上掛著兩個果。)我們的'祖先這樣記下這個字,也這樣寫著著。后來又寫成,最后又寫成現在的楷書。
7、指導書寫“垂”字。出示“垂”字筆順分解圖。
8、“側”古今對照。
9、“應”是多音字。(應該、答應)
三、理解詩句,感悟詩意。
1、理解“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臺草映身。”
蓬頭:頭發散亂,沒有梳理。
垂綸:綸指垂釣用的絲紡線。垂綸就是指垂釣的意思。
莓苔:長在濕潤之處的低等植物。一般長在太陽光不容易照到之處。映身:掩飾著身板。
2、連起來說詩句的意思。
3、這句寫出小孩兒的天真可愛。
4、理解“路人借問遙揮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借問:向人探詢看望,指有禮貌地問。
遙:遠遠的。應:應答。
5、說說詩句的意思。
6、這句寫出了小孩釣魚專心認真。
四、背誦古詩,拓展訓練。
1、背誦練習。
2、用你喜歡的方式再現詩景。
板書設計:
小兒垂釣
遙招手
怕魚驚
不應人
古詩《小兒垂釣》教案6
一、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古詩內容,想象小男孩學釣魚時可愛的姿態及路人問路時的轉們、專注神情。
2、培養幼兒學古詩的興趣,學習有感情的朗誦古詩。
二、活動準備:
課件動畫圖片、詩句卡片、輕音樂
三、活動過程:
(一)引出古詩
1、小朋友,你們喜歡看動畫嗎?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段動畫(小兒垂釣課件)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可能發生了什么事?(幼兒舉手自由講述)
師:剛才小朋友觀察的很仔細,講得也很好,你們剛才講的連起來,就是一個很有趣的故事,你們想不想聽?
講故事:一天早晨,有一個小放牛娃起床后,沒有洗臉,頭發也沒梳就急急忙忙來到小河邊釣魚,他隨意坐在長滿莓苔的石頭上、身旁邊還長了些草,正當他專心致志釣魚之時,一位過路的人遠遠地向他問路:小孩子,到王家村怎樣走?小孩急忙向他搖搖手沒有回答他,因為他怕響聲把快要上鉤的魚給嚇跑了。
剛巧這個有趣的情景給一位寫詩的人看見了,他立刻就寫出了一首好聽的詩。我們一起來聽一遍。
(二)欣賞古詩
詩畫欣賞一遍
提問:剛才聽到的這首古詩的題目是什么?“小兒垂釣”是什么意思?
我們再來聽一遍,仔細聽好這首詩有幾句,都講了些什么?
老師有感情的朗誦一遍。(幼兒在回答之時,同時出示詩句)
(三)分句理解詩意
1、“蓬頭稚子學垂綸”誰知道“蓬頭稚子”是什么意思?(剛才看到的動畫里小男孩頭發怎么樣?“蓬頭稚子”就是指這個頭發很亂的小男孩。“學垂綸”就是學習釣魚的意思)
2、“側坐莓苔草映身”誰來說說這句話講了什么?
指導朗讀:你覺得古詩里的小男孩可愛嗎?我們一起用喜歡他的語氣來朗讀第一句與第二句。
3、“路人借問遙招手”請小朋友講講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小孩子正在緊張盼望著魚兒快快上鉤時,誰走了過來,他想干什么?小孩子又是怎樣做的'?)這句話我們應該用什么語氣來朗讀呢?
4、小男孩為什么這樣做?(因為他害怕嚇走上鉤的魚兒,所以不回答那人的問話)讀這句話是聲音應該怎樣?(輕點)
想象第四句:小孩怕什么聲音嚇走小魚?(除怕路人的問話聲,腳步聲、還怕什么聲音呢?(害怕自己回答聲嚇跑魚。)
師:我們一起用好聽的聲音連起來朗誦(集體朗誦)
5、你還有什么地方不懂可以提出來。我們一起邊做動作邊朗誦。
我們除了用動作來古詩外,還可以用那些形式來表現古詩呢?
好,現在就用吟唱的方式來唱唱我們今天學的古詩吧,我們可以用哪首歌來為這首古詩配音。《小孩不小歌》幼兒唱古詩。
結束:小朋友唱得真好聽,回家把這首古詩唱給爸爸媽媽聽,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