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閱讀>詩詞>陳與義的詩詞
陳與義的詩詞
更新時間:2023-11-23 09:40:40
  • 相關推薦
陳與義的經典詩詞

陳與義的經典詩詞1

  1、送人歸京師——陳與義

  朝來庭樹有鳴禽,紅綠扶春上遠林。

  忽有好詩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難尋。

  2、牡丹——陳與義

  一自胡塵入漢關,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龍鐘客,獨立東風看牡丹。

  3、春寒——陳與義

  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4、早行——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5、襄邑道中——陳與義

  飛花兩岸照船紅,百里榆堤半日風。

  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

  6、登岳陽樓——陳與義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蒼波無限悲。

  7、觀雨——陳與義

  山客龍鐘不解耕,開軒危坐看陰晴。

  前江后嶺通云氣,萬壑千林送雨聲。

  海壓竹枝低復舉,風吹山角晦還明。

  不嫌屋漏無乾處,正要群龍洗甲兵。

  8、次韻尹潛感懷——陳與義

  胡兒又看繞淮春,嘆息猶為國有人?

  可使翠華周宇縣,誰持白羽靜風塵?

  五年天地無窮事,萬里江湖見在身。

  共說金陵龍虎氣,放臣迷路感煙津。

  9、岸幘——陳與義

  岸幘立清曉,山頭生薄陰。亂云交翠壁,細雨濕青林。

  時改客心動,鳥鳴春意深。窮鄉百不理,時得一閑吟。

  10、虞美人——陳與義

  張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詩日日待春風,及至桃花開后卻匆匆。

  歌聲頻為行人咽,記著樽前雪。明朝酒醒大江流,滿載一船離恨向衡州。

  11、臨江仙——陳與義

  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紅。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

  萬事一身傷老矣,戎葵凝笑墻東。酒杯深淺去年同。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

陳與義的經典詩詞2

  《陳與義·襄邑道中》全詩閱讀答案|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陳與義

  飛花兩岸照船紅,百里榆堤半日風。

  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

  襄邑,宋代縣名,即今河南睢縣,當時有汴河通東京(今河南開封)。陳與義于政和三年(1113)登上舍甲科,擔任了三年開德府教授。任滿小住數月后,于政和七年晚春經襄邑入京。本詩即此時所作。詩人在此以藝術家的筆觸描繪了大自然生動優美的畫面,塑造了自己那富有個性的青年時代的英俊形象。

  “飛花”二句,其“勢如川流,滔滔汩汩,靡然東注”(胡穉《簡齋詩箋又敘》),令人目不暇接。可以想像到當時的情景:一艘順流而行的航船在揚帆前進,一會兒在夾岸花林中穿行,一會兒又在長堤榆樹間急駛,半天就已行進百里。真是順風順水,好不快意,雖無宗愨“乘長風破萬里浪”那樣的豪邁氣勢,但兩岸花紅榆綠,亦足使人心曠神怡。起句尤為精彩,兩岸花“飛”,既是船中人眼中所見,襯托出行船之速;又描繪出暮春時節落英繽紛,成了花的世界!罢沾t”是說,航船經過時,兩岸“飛花”映照,泛起一片紅光。唐代崔護有名句曰:“人面桃花相映紅”(《題都城南莊》),與本句所描繪的情景有相似之處,都是以鮮花照人,渲染人物的神態。不過,兩者又有不同。崔句寫的乃是一位妙齡女郎在桃花叢中顧盼流眄,是一幅靜態寫生,顯得婀娜嫵媚。本句則寫一位進京待選、以求施展才能的英俊青年,高臥舟中,花光相映,順流而下,是一組動態鏡頭,顯得瀟灑俊逸。當時,陳與義不過二十七歲,即便按照當時的標準,也正是大有可為之年。作了三年學官,雖無顯著政績,卻也沒出岔子,此番進京,倘蒙皇上加恩,肯定會另有一番作為。何況時光是這樣美好,加上天公助興,換一個人,定會高聲嘯詠,以致手舞足蹈。但陳與義是一個性格內向的人,他能把自己內心的歡悅掩藏起來,因為他有更深的想法。

  “臥看”二句寫詩人仰臥舟中,注目藍天所產生的錯覺,把內心激動、外表安詳的神態更加鮮明地描摹出來,并把讀者的目光引向更加高遠的天空、更加廣闊的世界。直到“臥看”二字,畫面中才正式出現這位英姿勃發的主人公。“滿天云不動”是錯覺,實為云與船俱動,是以動襯動,即以白云的流動襯托行船的快速,與首句作一對照!霸婆c我俱東”,則有干青云而直上之概,表現了詩人的.抱負和信心,亦與次句的順風順水作呼應。這兩句又表現了詩人對大自然景物的敏銳觀察和準確描摹。凡在藍天白云下乘船旅行過的人,大都有這樣的體驗:如果長時間注目藍天,就會以為那朵朵白云總是停留不動,殊不知這乃是云隨風飄、船趁風勢,大致采取了相同速度作相同方向運動而使人產生的錯覺。這兩句詩準確地描繪了這種一般人所有而未能道出的感覺,表現出詩人卓越的藝術才能。

  這首詩以紅、綠、藍、白相間,著色鮮艷,全用白描而不事雕琢,寫得“光景明麗”“流蕩自然”(劉辰翁《陳簡齋集序》)。陳與義“少在洛下,已稱詩俊”(樓鑰《簡齋詩箋敘》),這首詩真不愧為俊美之作。

陳與義的經典詩詞3

  登岳陽樓(其一)

  陳與義()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蒼波無限悲。

  【閱讀訓練一】:

  1、這首七言律詩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和融于一體。

  2、對這首詩品析有誤的一項是()

  A、首聯點明登臨位置,從“簾旌”到“夕陽”,寫景由遠及近。

  B、頷聯思昔撫今,憶“吳蜀”融入厚重歷史感,說“徙倚”滲透個人悵惘情。

  C、頸聯“萬里”與“三年”對舉,分別從空間和時間跨度上道出了亡國之臣的'無盡憂憤。

  D、尾聯“風霜”語意雙關,“滄波”情景交融,于無限悲涼中收束全篇。

  (湖北孝感市中考試題)

  【閱讀訓練二】:

  6、(2分)首聯點明登臨位置,從“________”到“________”,寫景由近及遠。

  7、(2分)全詩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________和_________融于一體。

  【參考答案一】:

  1、家國之恨身世之悲(意近即可)

  2、A(“簾旌”為近景,“夕陽”為遠景)

  【參考答案二】:

  6、“簾旌”、“夕陽”

  7、家國之恨、身世之悲(意近即可,2分)

陳與義的經典詩詞4

  一、詩歌

  雨

  瀟瀟十日雨,穩送祝融歸。燕子經年夢,梧桐昨暮非。

  一涼恩到骨,四壁事多違。袞袞繁華地,西風吹客衣。

  二、作者簡介

  陳與義(1090—1138),宋代詩人,字去非,一號圣賢,號簡齋,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詩人。陳與義在北宋做過地方府學教授、太學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愛國詩人,其主要貢獻還是在詩歌方面,給后世留下不少憂國憂民的愛國詩篇。存詞19首。曾在余杭任太傅幕僚,后被宰相賞識,因而升遷。

  陳與義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詩人。他的詩歌創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為界線,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前期表現個人生活情趣的流連光景之作,詞句明凈,詩風明快,很少用典,清新可喜。南遷之后,因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經歷了和杜甫在安史之亂時頗為相似的遭遇,對學杜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詩風有了改變,轉學杜甫。他不象江西派詩人那樣,只從句律用字著手,而是把自己的遭遇和國家的命運融合在一起,題材廣泛,感時傷事,寫了不少寄托遙深的詩篇,趨向沉郁悲壯,雄闊慷慨,成為宋代學習杜甫最有成就的詩人之一。

  陳與義自幼聰明好學,能詩文,為同輩所敬重!端问贰繁緜髡f他“天資卓偉,為兒時已能作文,致名譽,流.輩斂衽,莫敢與抗”;兆谡腿辏1113年)登上舍甲科,被授于開德府(今河南濮陽)教授,累遷太學博士,進升為符寶郎,掌皇帝八寶及國之符節,不久被貶為陳留郡(今河南杞縣境)酒稅監。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兵攻人宋都汴京(今河南開封),擄走宋徽宗、宋欽宗二帝,北宋遂亡。陳與義自陳留避難南奔,經襄陽,轉湖南,繞廣東、建,于紹興元年(1131年)抵南宋首都臨安(今浙江杭州)。陳與義為高宗舊臣,高宗得知他的忠心,便任命他為禮部侍郎。不久,以徽猷閣直學士知湖州(今浙江吳興)。召為給事中,參與討論政事,抄發章疏,稽察違失,以備顧問應對。又以顯謨閣直學士提舉江州(今江西九江)太平觀,旋而復用為中書舍人、直學士院。紹興六年(1136年)十一月,拜翰林學士、知制誥。七年正月,授參知政事(副宰相),唯師禮用道德以輔朝廷,尊主威振綱紀而嘔心瀝血。

  陳與義性格沉重,不茍言笑,待人接物謙虛謹慎。被他推薦和提拔的'官吏很多,他從來不向外人流露,也不向被推薦、提拔的人表白,更不提出任何要求。因此,他在士大夫階層中具有較高的威望。朝臣們多愿向他坦露心跡或請求指正迷津。當時,丞相趙鼎在朝廷放言:“人多謂中原有可圖之勢,宜便進兵,恐他時咎今日之失機。”高宗說:“今梓宮與太后、淵圣皆未還,若不與金議和,則無可還之理!必┫嗟囊馑际牵鄶等酥鲝埓蚧劂昃,收復中原,若不如此,恐怕將來因失去機會而受到追究。而高宗則認為,二帝被擄,連同太后、嬪妃、宮女都在金人手里,若不議和恐難于返回。陳與義聽了之后,贊成丞相的用兵,反對高宗的議和,便婉轉地說:“若和議成,豈不賢于用兵;萬一無成,則用兵必不免!备咦谠唬骸叭弧!睆牡览砩弦詾殛惻c義的話很對,但事實上他甘心于偏安江左,以求茍延殘喘。陳與義看出高宗無意收復中原,他很失望,便以病托辭退職,朝廷復以資政殿學士(授予罷政宰相的職銜)知湖州,加提舉臨安洞霄宮(今浙江余杭西南,宋代凡執宰大臣去位者,皆以提舉洞霄宮系銜)。紹興八年(1138年)十一月病逝,終年四十九歲。

  三、詩句分析

  瀟瀟秋雨、西風吹衣,燕子南歸、梧桐葉落,家徒四壁、京城繁華,秋心歸依、游子思鄉。

  “燕子經年夢,梧桐昨暮非!毖嘧幽蠚w勾起歸家之思,梧桐葉落興起失志之慨。冷冷的秋風吹動遠在異鄉的人的衣衫,亦吹動了客居之人的思緒。不禁感覺秋風無比的涼,“一涼恩到骨”即一股涼涼的秋風恩入骨髓,身心俱冷,本在繁華京城卻是閑居之人。怎能不升騰起“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的感傷和悲慨呢?

【陳與義的詩詞】相關文章:

《陳與義·襄邑道中》詩詞原文11-21

《陳拾遺故宅》_杜甫的詩詞12-27

情與義的句子02-03

義的作文300字07-24

義的作文600字10-30

義的作文300字(必備)10-05

【精選】義的作文400字3篇01-05

義的作文400字九篇02-13

義的作文400字3篇02-24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制服 | 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色狠狠一区二区三区熟女91 | 五月天激情视频在线 |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中国aV免费精品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