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閱讀>詩詞>杏花的詩詞
杏花的詩詞
更新時間:2024-05-08 09:28:13
  • 相關推薦
杏花的詩詞

杏花的詩詞1

  原文:

  美人家在江南住,每惆悵江南日暮。白蘋洲畔花無數,還憶瀟湘風度。幸自是斷腸無處,怎強作鶯聲燕語?東風占斷秦箏柱,也逐落花歸去。

  鑒賞:

  汪莘是一位治學作詞嚴肅的學者。少年時在黃山讀書黃山,研究《易經》、《老子》諸書;中年后筑室柳溪,自號方壺居士。他的這首小詞,義兼比興,寄托著無限感想,真可謂感觸萬端,傷心人有話無處訴說。也許,其中有不少難以言說的事情,在現代,已無從考證,只好請讀者自己充分發揮豐富的聯想去體會了。

  “美人家在江南住,每惆悵江南日暮。”詞中特別標出“美人”二字,也許要說明這首感懷之作,通過美人香草。她家住江南,卻為江南的日暮而惆悵。“日暮”,在古典詩詞中往往帶有象征意義。《離騷》:“日忽忽其將暮。”王逸注:“言己誠欲少留于君之省閤,以須政教,日又忽去,時將欲暮,年歲且盡,言己衰老也。”又《離騷》:“恐美人之遲暮。”王注:“年老耄晚暮,而功不成,事不遂也。”宋寧宗嘉定年間,下詔求諍言,汪莘以布衣三上封事,不用。詞云惆悵日暮,當含深慨。南宋政權偏安江南,詞中重復“江南”一語,亦有用意。三、四句,由江南日暮所見的景色而懷想起故人。“白蘋洲”,長著蘋花的沙洲。梁柳惲《江南曲》:“汀洲采白蘋,日晚江南春。”又,蘇軾《漁家傲》詞:“汀州蘋老香風度。”見到那洲畔開遍了素潔的蘋花,便憶起晚風吹過瀟湘水面時縹緲的.景色。“還憶瀟湘風度”,點題“有感”本意,亦本柳惲《江南曲》“洞庭有歸客,瀟湘逢故人”意。

  憶瀟湘,即憶遠人。作者尚有《乳燕飛·汪子感秋采楚詞賦此》詞云:“念往日佳人為偶。獨向芳洲相思處,采蘋花杜若空盈手。……木葉紛紛秋風晚,縹緲瀟湘左右。見帝子冰魂廝守。”詞人之感亦大矣!詞中的“美人”、“佳人”恐怕也是有所寄托的吧。

  換頭二句,具見風骨。本來已沒有可讓自己悲痛斷腸之處,又何必勉強去作那宛轉的燕語鶯聲呢!“幸自”句,實是怨憤之語。本正是“何處春陽不斷腸”(唐無名氏《春陽曲》),觸目生悲,詞人才故意說斷腸無處,亦猶東坡《臨江仙》“歸來欲斷無腸”之意。

  宋寧宗開禧年間下詔攻金,后因軍事受挫,向金人求和。楊皇后與史彌遠等相結,殺害主張伐金的韓侂胄。嘉定元年(1208)與金達成屈辱的“嘉定和議”。史彌遠專政,粉飾太平,朝野上下,一片歌舞升平。汪氏詣闋上書,亦在此時,詞云不愿“強作鶯聲燕語”,自有品格。《四庫全書總目》謂汪莘“其言剴切耿直,相規以善,非依草附木、茍邀獎借者比”,可以佐證。

  “東風”二句,以景語作結,含思無限。東風吹送著落花,“美人”也無心去彈弄秦箏,便隨著飛花緩緩歸去。“占斷”,猶言占盡。秦箏“,補足”鶯聲燕語“。不說罷理秦箏,而說”東風占斷“,用意十分委婉。汪莘的《方壺存校》中有詞二卷,都是些豪邁奔向之詩,而這首《杏花天》卻如此明亮清秀,不同于其它作品。詞題”有感“,所感何事,已無資料供考證,我們無妨把它作為一首很美妙動聽的無題情歌來欣賞。

杏花的詩詞2

  夜行船·正月十八日聞賣杏花有感原文

  作者:史達祖

  不剪春衫愁意態。過收燈、有些寒在。小雨空簾,無人深巷,已早杏花先賣。

  白發潘郎寬沈帶。怕看山、憶他眉黛。草色拖裙,煙光惹鬢,常記故園挑菜。

  夜行船·正月十八日聞賣杏花有感注釋

  ①過收燈:過了燈節。

  ②潘郎:見前詞《夜合花》注。

  夜行船·正月十八日聞賣杏花有感賞析

  史梅溪曾是權相韓侂胄門下掾吏,極受倚信,韓伐金敗后,梅溪亦受牽連被貶出京,作者正當中年,故詞中多悱惻悲怨之情。

  首句極寫春日無聊況味。“不剪春衫”,有兩重意:一是無人為剪春衫,一是無意出外春游。作者在《壽樓春·尋春服感念》詞中寫道:“裁春衫尋芳。記金刀素手,同在晴窗。”此時心事重重,意趣索然,唯有閉門不出。“愁意態”三字,補足句意。次句轉接得極妙。仿佛是由于春寒料峭才不剪春衫,用意便覺渺遠。“收燈”,宋代習俗,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前后數日燃燈縱賞,賞畢收燈,市人爭先出城探春。可是,作者卻無心探春,只輕點一筆“有些寒在”,便把詞人難以為懷的境況托出,為下片追憶往事作了鋪墊。接以“小雨”三句,寫聽到賣杏花的情景。盡管詞人意緒寥落,不愿出門探春,可是,春天的信息還是傳到這無人的深巷中。寫杏花之詩,宋人多有佳句,陳與義云:“杏花消息雨聲中”,陸游云“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皆膾炙人口,而此詞云“小雨空簾,無人深巷,已早杏花先賣”,余韻悠長,卻是典型的詞語。在惱人的春寒中,簾外,飄灑著絲絲細雨,深巷里闃寂無人,忽然,傳來了叫賣杏花的聲音,勾起了詞人無名的'悵惘。情與景遇,一拍即合,下文便轉入感慨與追憶。

  “白發潘郎寬沈帶”,是關鍵之筆。晉潘岳《秋興賦》中說自己三十二歲時便鬢發斑白,南朝梁沈約在寫給徐勉的信中說自己因病消瘦,腰帶也覺得寬了。潘鬢沈腰,是詩詞中常用的典實。點出愁怨與無奈,芳節重臨,年華荏苒,索居憔悴,往事凄迷——“怕看山、憶他眉黛”,至此方轉入正題,點出佳節不出的真正原因,與上文“不剪春衫”等語相呼應。《西京雜記》描寫卓文君“眉色如望遠山”,故詩詞中常將佳人之眉與青山互喻。作者《綺羅香》詞云“隱約遙峰,和淚謝娘眉嫵”,而此詞說怕看山而想起伊人的眉黛,當有同樣的感受。末三句,盡態極妍,辭情俱到,誠為妙筆。念念不忘的是伊人當年在故園中踏青挑菜的情景;她那綠如芳草的羅裙,拖曳在如茵的芳草地上;春日的艷陽,透過煙靄,斜照著她如云的鬢發。結句為全詞著意所在。二月二日,為“挑菜節”,城中士女相率到郊外或園林中游現戲樂,這也是男女約會幽歡的好時機。題中“聞賣杏花有感”之意,至此全出。正月十八收燈之后,再過十多天便是挑菜節,賣花聲聲,觸起心中的隱痛,中年情懷,就更是難堪了。上下片今昔對比,均以清麗之筆出之,寫芳春景物情事,風致嫣然,唯于兩片首句略點愁意,正見梅溪詞筆高處。張镃評梅溪詞“奪苕艷于春景,起悲音于商秦,有環奇警邁,清新閑婉之長,而無論蕩污淫之失”,至為切當。

杏花的詩詞3

  [唐]司空圖

  春來漸覺一川明,馬上繁花作陣迎。

  掉臂只將詩酒敵,不勞金鼓助橫行。

  閶闔曾排捧御爐,猶看曉月認金鋪。

  羸形不畫凌煙閣,只為微才激壯圖。

  鏡留雪鬢暖消無,春到梨花日又晡。

  移取扶桑階下種,年年看長礙金烏。

  折來未盡不須休,年少爭來莫與留。

  更愿狂風知我意,一時吹向海西頭。

  才情百巧斗風光,卻笑雕花刻葉忙。

  熨帖新巾來與裹,猶看騰踏少年場。

  浮世榮枯總不知,且憂花陣被風欺。

  儂家自有麒麟閣,第一功名只賞詩。

  白衫裁袖本教寬,朱紫由來亦一般。

  王老小兒吹笛看,我儂試舞爾儂看。

  單床薄被又羈棲,待到花開亦甚迷。

  若道折多還有罪,只應鶯囀是金雞。

  近來桃李半燒枯,歸臥鄉園只老夫。

  莫算明年人在否,不知花得更開無?

  漢王何事損精神,花滿深宮不見春。

  秾艷三千臨粉鏡,獨悲掩面李夫人。

  能艷能芳自一家,勝鸞勝鳳勝煙霞。

  客來須共醒醒看,碾盡明昌幾角茶。

  造化無端欲自神,裁紅剪翠為新春。

  不如分減閑心力,更助英豪濟活人。

  徘徊自勸莫沾纓,分付年年谷口鶯。

  卻賴無情容易別,有情早個不勝情。

  閑步偏宜舞袖迎,春光何事獨無情。

  垂楊合是詩家物,只愛敷溪道北生。

  亦知王大是昌齡,杜二其如律韻清。

  還有酸寒堪笑處,擬夸朱紱更崢嶸。

  潘郎愛說是詩家,枉占河陽一縣花。

  千載幾人搜警句,補方金字愛晴霞。

  行樂溪邊步轉遲,出山漸減探花期。

  去年四度今三度,恐到憑人折去時。

  此身衰病轉堪嗟,長忍春寒獨惜花。

  更恨新詩無紙寫,蜀箋堆積是誰家?

  昨日黃昏始看回,夢中相約又銜杯。

  起來聞道風飄卻,猶擬教人掃取來。

杏花的詩詞4

  我生獨后邵康節,白首黃塵走阡陌。

  興來猶作山水游,不減當年謝康樂。

  歸來讀書茅屋底,不悟庭中雨漂麥。

  往年為客上湘水,萬里不異僧行腳。

  東還苕霅又十年,日夜思歸嘆蕭索。

  移舟五湖吊范蠡,釃酒三高祠太伯。

  豈無蒼弁晴嵐翠,亦有洞庭秋月白。

  不問烏飛與兔走,自樂鳶飛共魚躍。

  去年買舟上呂梁,橫波利石森戈戟。

  狂吟不信風濤險,浩飲只恐滄溟窄。

  眼中往往逢故人,謾說人民已非昨。

  去年二月到燕城,官河水動冰初拆。

  解裝孤館深閉門,塵纓未暇滄浪濯。

  城西招提雙杏樹,聞道花開亦將落。

  湯休妙語數見招,憐我同是江南客。

  嗟余臥病已旬浹,出門不奈東風惡。

  西家蹇驢許相借,明日無風便如約。

  政使飄零滿地香,共拾殘英帶冰嚼。

杏花的詩詞5

  [唐]溫庭筠

  杏花含露團香雪,綠楊陌上多離別。

  燈在月朧明,覺來聞曉鶯。

  玉鉤褰翠幕,妝淺舊眉薄。

  春夢正關情,鏡中蟬鬢輕。

  注釋:

  【1】菩薩蠻:詞牌名。

  【2】香雪:杏花白,故比作香雪。

  【3】朧明:形容月色朦朧。

  【4】玉鉤:掛窗簾的玉制之鉤。

  【5】褰(qiān):揭起。

  【6】舊眉薄:舊眉指昨日所畫的黛眉,因隔夜而顏色變淺,故稱“薄”。

  【7】蟬鬢:古代婦女的一種發式,兩鬢薄如蟬翼,故稱。

  【8】輕:即薄。

  作品賞析:

  此首抒懷人之情。起點杏花、綠楊,是芳春景色。此際景色雖美,然人多離別,亦黯然也。"燈在"兩句,拍到己之因別而憶,因憶而夢;一夢覺來,廉內之殘燈尚在,廉外之殘月尚在,而又聞驍鶯惱人,其境既迷離倘恍,而其情尤可哀。換頭兩句,言曉來妝淺眉薄,百無聊賴,亦懶起畫眉弄妝也。「春夢」兩句倒裝,言偶一臨鏡,忽思及宵來好夢,又不禁自憐憔悴,空負此良辰美景矣。張皋文云"飛卿之詞,深美閎約。“觀此詞可信。末兩句,十字皆陽聲字,可見溫詞聲韻之響亮。

  首句以杏花之芳美點明時節,也暗逗思婦致夢之因。春物這樣芳美,獨處閨中的少婦,不禁思緒牽縈而夢魂顛倒。這句寫物色極為清麗。“香”和“雪”形容杏花的氣色,著一“團”字,則花朵叢集的繁密景象宛然。再于前面著上“含露”二字,賦予“香雪”以更清鮮的生氣,使人感到春物的芳妍。這句也表明時間是夜晚,如果說“含露”也可說是早晨景象,杏花如雪則定是夜間。韓愈《杏花》詩“杏花兩株能白紅”方世舉注:“杏花初放,紅后漸白。”其紅者入夜暗不可見,白者得月色照映而愈顯。證以楊萬里詩“近紅暮看失燕支,遠白宵明雪色奇。‘花不見桃惟見李’,一生不曉退之詩”,確是如此。

  次句寫主人公的夢中情節。“綠楊陌”是綠楊夾立兩旁的'大道,這是夢中的離別之地。“多”字極妙,因別事縈心,故頻見夢中,著一“多”字,以見伊人夢魂之顛倒零亂。

  “杏花”兩句亦似夢境,而吾友仍不謂然,舉“含露”為證,其言殊諦。夫入夢固在中夜,而其夢境何妨白日哉!然在前章則曰:“雁飛殘月天。”此章則曰:“含露團香雪。”均取殘更清曉之景,又何說耶?故首兩句只是從遠處泛寫,與前謂“江上”兩句忽然宕開同,其關合本題,均在有意無意之間,若以為上文或下文有一“夢”字,即謂指此而言,未免黑漆了斷紋琴也。以作者其他《菩薩蠻》觀之,歷歷可證。除上所舉“翠翹”“寶函”兩則外,又如“鳳凰相對盤金縷,牡丹一夜經微雨”,殆較此尤奇特也。更有一首,其上片與此相似,全引如下:“牡丹花謝鶯聲歇,綠楊滿院中庭月。相憶夢難成,背窗燈半明。”一樣的講起夢來,既可以說牡丹,為什么不可以說杏花?既可以說院中楊柳,為什么不可以說陌上楊柳呢?吾友更曰:“飛卿《菩薩蠻》中只‘閑夢憶金堂,滿庭萱草長’,是記夢境。”

  “燈在”二句寫夢初醒時的感覺。簾內殘燈尚明,簾外殘月朦朧,而又聞曉鶯惱人,其境既迷離倘恍,而其情尤可哀。“燈在”,燈尚在也;“月朧明”,殘月也;此是在下半夜偶然醒來,忽又朦朧睡去的光景。“覺來聞曉鶯”,方是真醒了。此兩句連讀,即誤。

  “覺來”句既點明“綠楊”句為夢境,又與首句相映,增濃春的美感。這句收束上闋,啟開下闋,上闋前三句所寫皆為覺前之事,下半則為覺后起來的活動情態。

  “玉鉤”二句寫主人公晨起后的活動情態,與上闋末二句在時間上有一段距離。“玉鉤”句晨起之象。“妝淺”句宿妝之象,即另一首所謂“臥時留薄妝”也。

  從“月朧明”看,主人公被曉鶯驚醒時天還未大明,而“褰翠幕”當在既明之后,這其間當是醒后縈思夢境,長久飲臥床榻而慵于起一身之故。“褰翠幕”即掛起翠色窗幕。“妝淺”意謂淡淡梳妝。“舊眉薄”意謂舊來畫的眉已經黛色淡薄了,表明未重新畫眉,活現出主人公的慵惰心情。這種情態的表現,正是由上闋描寫夢別醒來的心情滋生的。

  “春夢”句是對上句情態表現的申釋,更點明“綠楊”句所寫之為夢境。“關情”意謂夢中之事牽系情懷,中間連一“正”字,可想見弄妝時的凝思之狀。末句突出人物形象。“蟬鬢”形容女子鬢發梳得勻薄如蟬翼。對鏡妝梳,關情斷夢,“輕”字無理得妙。《古今注》載:魏宮人莫瓊樹“制蟬鬢,縹緲如蟬,故日蟬鬢”。蟬鬢已極薄,而更日“輕”,用以形容鬢發之枯搞,即以見其人之面容憔悴。發槁容悴,絕非一夕夢思而致,當為已忍受長期相思折磨的征驗,春夢離別,不過是這種生活中的一折而已。對鏡而覺蟬鬢輕。正當春夢關情之際,其中心當如何難堪,然并未明言,只從人的觀感略點一句,則其中蘊蓄人情,極為微婉易感。

  這首詞和作者同調其他諸作一樣,通體只作客觀的描寫,從主人公的生活環境及行動中體現其深刻隱微的情緒,即在景物動作上亦只作扼要的勾點。使讀者從所勾點的事物中想象到豐富的境象及其中隱含的深微的人情,初讀稍苦難入,既入則覺包蘊層深,體味無盡,這就是溫詞的“深美閎約”所在。

杏花的詩詞6

  途中見杏花

  吳融

  一枝紅艷出墻頭,墻外行人正獨愁。

  長得看來猶有恨,可堪逢處更難留!

  林空色暝鶯先到,春淺香寒蝶未游。

  更憶帝鄉①千萬樹,澹煙籠日暗神州。

  注:①帝鄉:此處指長安,長安多杏樹。

  ①這首詩的首聯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請簡要分析。

  ②全詩流露出詩人的哪些情感?請簡要分析。

  【答案】①以樂景襯哀情(反襯)的表現手法。早春時節,一枝俏麗鮮艷的杏花伸出墻頭,昭示著春天的生機,可面對這美好景象,詩人卻感到憂愁、苦澀。

  ②惜春之情——杏花開放了,帶來春天的消息,但因春寒料峭而無蜂蝶采賞,只能自開自落;自己行色匆匆,更無法等到花朵開盡。

  流離之苦(身世之悲)——詩人飄零在外,縱逢賞心之景也無法停留;杏花獨自盛開于早春,無蝶欣賞,正是詩人孤獨寂寞的寫照。

  故國之思——詩人由眼前鮮艷的杏花聯想到當年在京城看到的千萬樹杏花盛開的絢麗景象,這幅長安杏花圖代表著詩人深深憶念著的長安生活,與今日的流離在外形成對比,說明詩人雖然落魄飄零,卻依然心系朝廷,點出了自己的.愁懷所在。

  【解析】①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的能力。表現手法的內涵很廣,要根據內容來確定范圍。本題主要考查情與景的關系,第一句是寫景,第二句則直接點明了“獨愁”,可知是以樂景襯哀情。

  ②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思想內容的能力。“哪些”二字指明了情感內容的復雜性。逐句(聯)分析、穩步推進才能全面理解。首聯“獨愁”二字統領全篇。“更難留”一說美景終難留住的惋惜,一說流離、漂零的身世遭遇;“蝶未游”說明孤獨、無人理解的苦悶,“更憶帝鄉”說明心在朝廷。

杏花的詩詞7

  北行見杏花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淡著燕脂勻注。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問院落凄涼,幾番春暮?憑寄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里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

  譯文

  那杏花仿佛是能工巧匠的杰作,用潔白透明的素絲裁剪而成。那輕盈的重重疊疊的`花瓣,好像均勻地涂抹著淡淡的胭脂。新的式樣,美的妝束,艷色灼灼,香氣融融。即使是蕊珠宮中的仙女,見到她也會羞愧得無地自容。但是那嬌艷的花朵最容易凋落飄零,何況還有那么多凄風苦雨,無意也無情。這情景真是令人愁苦!不知經過幾番暮春,院落中只剩下一片凄清。我被拘押著向北行進,憑誰來寄托這重重離恨?這雙飛的燕子,又怎能夠理解人的言語和心情?天遙地遠,已經走過了萬水千山,又怎么知道故宮此時的情形?怎能不思念它呢?但也只有在夢里才能相逢。可又不知是什么原因,最近幾天,竟連做夢也無法做成。

  注釋

  ①裁剪冰綃(xiāo),輕疊數重,淡著燕脂勻注:寫杏花的形色。冰綃,白色絲綢,用來比喻花瓣。燕脂,同胭脂。

  ②靚妝:用脂粉打扮。

  ③蕊珠宮女:仙女。蕊珠宮是道教傳說中的仙宮。

  ④憑寄:寄托。

  ⑤思量:思念。

  ⑥和夢也新來不做:和,連。新來,一作“有時”。

杏花的詩詞8

  《思帝鄉》唐·韋莊

  春日游。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在韋莊的筆下,杏花是春日里最燦爛的所在。

  杏花只是個點綴,卻給人無比燦爛美好之意。春日踏青郊游,風吹杏花滿頭。這是何等的愜意與自得。

  《杏花》宋·王安石

  石梁度空曠,茅屋臨清炯。俯窺嬌饒杏,未覺身勝影。嫣如景陽妃,含笑墮宮井。怊悵有微波,殘妝壞難整。

  王安石寫杏花重在側面烘托。

  王安石不直接描摹杏花本身的嬌美艷麗,而全用比喻手法烘托,展現她在水中嬌嬈的倒影,新穎別致。

  《杏花》唐·韓愈

  居鄰北郭古寺空,杏花兩株能白紅。曲江滿園不可到,看此寧避雨與風。二年流竄出嶺外,所見草木多異同。冬寒不嚴地恒泄,陽氣發亂無全功。浮花浪蕊鎮長有,才開還落瘴霧中。山榴躑躅少意思,照耀黃紫徒為叢。鷓鴣鉤輈猿叫歇,杳杳深谷攢青楓。豈如此樹一來玩,若在京國情何窮。今旦胡為忽惆悵,萬片飄泊隨西東。明年更發應更好,道人莫忘鄰家翁。

  韓愈借杏花抒發內心飄離之感。

  在詩中,韓愈看著眼前古寺中的杏花自然聯想到京城曲江滿園的杏花,慨嘆自己置身荊蠻之鄉,只能空自懷想而不能回到長安重睹滿園杏花之盛。

  《杏花》唐·羅隱

  暖氣潛催次第春,梅花已謝杏花新。半開半落閑園里,何異榮枯世上人。

  羅隱借杏花感慨新生老謝、人生榮枯之意。

  春天來了,天氣漸漸暖和起來了,梅花已經凋謝,杏花開放。一個花落,一個花開,就像這世上人類的老舊更替一樣。

  《杏花詩》南北朝·庾信

  春色方盈野。枝枝綻翠英。依稀暎村塢。爛熳開山城。好折待賓客。金盤襯紅瓊。

  庾信筆下的杏花燦爛而美好。

  春天來了,杏花開得燦爛無比,紅色的杏花照耀了山村。我折下一些杏花,來招待賓客,配上金色的盤子,十分好看。

  《玉樓春·春景》宋·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 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在宋祁的筆下,杏花是春天最燦爛的精靈。

  春天時,漫步東城感覺風光越來越好,船兒行駛在波紋驟起的水面上。拂曉的輕寒籠罩著如煙的楊柳,惟見那紅艷艷的杏花簇綻枝頭。

  《北陂杏花》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繞花身,身影妖嬈各占春。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

  王安石以杏花寄喻自己的孤芳自賞的人生追求。

  圍繞著杏花的是滿塘的春水,岸上的花,水中的花影,都是那么地鮮艷動人。即使被無情的東風吹落,飄飄似雪,也應飛入清澈的水中,勝過那路旁的花,落了,還被車馬碾作灰塵。

  《途中見杏花》唐·吳融

  一枝紅杏出墻頭,墻外行人正獨愁。長得看來猶有恨,可堪逢處更難留!林空色暝鶯先到,春淺香寒蝶未游。更憶帝鄉千萬樹,澹煙籠日暗神州。

  吳融借杏花抒發自己飄泊異鄉的孤苦之情。

  一枝淡紅的杏花探出墻頭,而墻外的行人正傷春惆悵。這枝杏花的樣子好像跟我一樣傷春惆悵,我們哪里禁受得了相逢在這春去匆匆難相留的'時節?

  《杏園》唐·杜牧

  夜來微雨洗芳塵,公子驊騮步貼勻。莫怪杏園憔悴去,滿城多少插花人。

  杜牧再現了唐代時人們插杏的風俗。

  昨天夜里的細雨洗掉了杏花上的塵土,城里的男子們騎馬而行。不要怪杏園漸漸凋零憔悴,滿城多少人摘了杏花插頭啊。

  《游園不值》宋·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在葉紹翁的詩里,杏花是春天的使者。

  葉紹翁徘徊在花園之外無法進去賞花,正躊躇之際,抬頭見那一枝開出園門的紅杏,讓詩人心曠神怡,他感慨:這滿園的春色怎么關得住呢?

杏花的詩詞9

  1.《思帝鄉·春日游》唐·韋莊

  春日游,杏花吹滿頭。

  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

  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

  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2.《酒泉子·買得杏花》唐·司空圖

  買得杏花,十載歸來方始坼。

  假山西畔藥闌東,滿枝紅。

  旋開旋落旋成空,白發多情人更惜。

  黃昏把酒祝東風,且從容。

  3.《故鄉杏花》唐·司空圖

  寄花寄酒喜新開,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問花枝與杯酒,故人何得不同來?

  4.《蘇溪亭》唐·戴叔倫

  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闌。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5.《清明》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6.《杏花》唐·薛能

  活色生香第一流,手中移得近青樓。

  誰知艷性終相負,亂向春風笑不休。

  7.《游園不值》宋代·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8.《臨安春雨初霽》宋代·陸游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9.《絕句》宋代·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10.《玉樓春·春景》宋代·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11.《北陂杏花》宋代·王安石

  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占春。

  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

  12.《杏花》宋·徐積

  一點胭脂淡染腮,十分顏色為誰開。

  殘燈欲盡書幃閉,猶有清香半夜來。

  13.《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

  宋代·陳與義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

  長溝流月去無聲。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

  閑登小閣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14.《杏花》宋·王禹偁

  桃紅李白莫爭春,素態妖姿兩未勻。

  日暮墻頭試回首,不施朱粉是東鄰。

  15.《清平樂·賦杏花》

  金·王庭筠

  今年春早。到處花開了。

  只有此枝春恰到。月底輕顰淺笑。

  風流全似梅花。承當疏影橫斜。

  夢想雙溪南北,竹籬茅舍人家。

杏花的詩詞10

  《月夜與客飲酒杏花下》

  宋代:蘇軾

  杏花飛簾散余春,明月入戶尋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蘋。

  花間置酒清香發,爭挽長條落香雪。

  山城薄酒不堪飲,勸君且吸杯中月。

  洞簫聲斷月明中,惟憂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風惡,但見綠葉棲殘紅。

  《月夜與客飲酒杏花下》譯文

  杏花飛撲簾幕散播著最后的春光,明月進入門戶尋找我這幽居的人。

  提起衣袍在月下漫步踏著搖曳花影,月華如水,點點花影有如水中飄浮的青萍。

  在花下安排酒席杏花清香流溢,客人爭攀枝條花片如紛紛香雪。

  山城酒薄喝起來沒有味道,勸各位不如吸取映入杯中的明月。

  清越的洞簫聲在這月明之夜吹斷,我只愁明月落下,酒杯空空。

  明朝可惡的春風卷地刮起,就只見綠葉叢中棲息著點點殘紅。

  《月夜與客飲酒杏花下》注釋

  ⑴散余春:一作“報余春”。

  ⑵幽人:幽隱之人。

  ⑶褰(qiān)衣:用手提起長袍。

  ⑷炯(jiǒng):光明貌。青蘋:一種生于淺水中的草本植物。

  ⑸香雪:指杏花片。

  ⑹吸:飲。

  ⑺棲:生長。

  《月夜與客飲酒杏花下》賞析

  這首詩的題目為“月夜與客飲酒杏花下”,所以除了寫人還要寫月、寫花、寫酒,既把四者揉為一體,又穿插寫來,于完美統一中見錯落之致。

  詩的開頭兩句“杏花飛簾散余春,明月入戶尋幽人”,開門見山,托出花與月。首句寫花,花落春歸,點明了時令。次句寫月,月色入戶,交代了具體時間和地點。兩句大意是說,在一個暮春之夜,隨風飄落的杏花,飛落在竹簾之上,它的飄落,似乎把春天的景色都給驅散了。而此時,寂寞的月,透過花間,照進庭院,來尋覓幽閑雅靜之人。“尋幽人”的“尋”字很有意趣。李白有詩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詩人是主,明月是客,說明詩人意興極濃,情不自禁地邀月對飲。而在此詩中,明月是主,詩人是客,明月那么多情,入戶來尋幽人。那么,被邀之人就不能不為月的盛情所感,從而高興地與月賞花對飲。

  接下來“褰衣步月踏花影,炯虹流水涵青蘋”二句,是說詩人應明月之邀,攬衣舉足,沿階而下,踱步月光花影之中,欣賞這空明涵漾、似水涵青蘋的神秘月色。這兩句空靈婉媚,妙趣橫生。詩的上下兩句都是先寫月光,后寫月影。“步月”是月光,“踏花”是月影;“炯如流水”是月光,“涵青蘋”是月影。“炯如流水”,是說月光清澈如水,“炯”字寫月光的明亮,如杜甫《法鏡寺》:“朱甍半光炯,戶牖粲可數。”“涵青蘋”是對月影的形象描繪,似水的月光穿過杏花之后,便投下斑斑光影,宛如流水中蕩漾著青蘋一般。流動的月光與搖曳的青蘋,使沉靜的夜色有了動感,知月惜花的詩人,沐浴在花與月的清流之中,正好可以一洗塵慮,一滌心胸。這兩句詩勾畫了一個清虛、明靜、空靈而縹緲的超凡境界。

  “花間置酒清香發,爭挽長條落香雪”兩句寫花與酒。杜甫《遣興》詩中有“狂風挽斷最長條”之句,白居易《晚春》詩中則說:“百花落如雪。”“花間置酒”兩句化用了杜甫、白居易詩意,寫出了賞花與飲酒的.強烈興致。美酒置于花間,酒香更顯濃郁;香花,趁著酒興觀賞,則賞花興致也就更高。花與酒互相映發。詩人此時的情懷,與李白《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的意趣迥然不同,不是寂寞孤獨,而是興致勃勃。

  “山城”以下四句,前兩句寫借月待客,突出“愛月”之心。山城偏僻,難得好酒,可是借月待客,則補酒薄之不足。“勸君且吸杯中月”一句,是從白居易《寓龍潭寺》詩“云隨飛燕月隨杯”中化出,表明詩人對月之愛遠遠超出了對酒之愛。后兩句情緒漸轉低沉,見詩人“惜月”之情。隨著時間的推移,月光的流轉,悠揚的簫聲漸漸停息,月下花間的幾案之上,杯盤已空,詩人憂從中來。此時詩人最憂慮的不是別的,而是月落。這里含著十分復雜的情感,被排擠出朝廷的詩人,雖然此時處境略有好轉,但去國之情總會帶來凄清之感,在此山城,唯有明月與詩人長相陪伴。月落西山,詩人情無以堪。

  詩的最后兩句轉寫花,不過不是月下之花,而是想象中凋零之花。月落杯空,夜將盡矣,于是對月的哀愁轉為對花的憐惜。月下之花如此動人,第二天一陣惡風刮起,便會落英遍地,而滿樹杏花也就只剩下點點殘紅。詩中寄寓了人生命運的感慨。

  這首詩韻味淳厚,聲調流美,在表現手法上很有特色。首先是物與人的映襯,情與景的融入。人因物而情遷,物因人而生色。首句“杏花飛簾散余春”,是一派晚春景色,天上有明媚之月,花下有幽居之人,綺麗之中略帶凄清之感。接著“明月入戶尋幽人”一句,達到了物我相忘的境界。詩人因情設景,因景生情,情景交融,出神入化。

  構思的錯落有致,變化自如,使全待情致顯得更濃。開篇兩句既寫花又寫月。三、四句重點寫月,其中也有寫花之筆。五、六句寫花、寫酒,但重在寫花。七、八句寫愛月之深。九、十句寫惜月之情。最后兩句是虛筆,借花的凋零寫惜春之情,并寄有身世之感,寓意更深一層。通觀全篇,詩人緊扣詩題,不斷變換筆墨,圍繞花、月、酒三者,妙趣橫生。

  詩人筆下的月,不僅是含情脈脈,而且帶著一股仙氣與詩清。這種仙氣與詩情,是詩人超脫飄逸風格的體現,也是詩人熱愛自然的心情的流露。

  《月夜與客飲酒杏花下》創作背景

  此詩于元豐二年(1079)。據宋人王十朋注解:“按先生《詩話》云:‘仆在徐州,王子立、子敏皆館于官舍。蜀人張師厚來過,二王方年少,吹洞簫,飲酒杏花下。’”可知作于徐州任上。又宋人施元之注解:“真跡草書,在武寧宰吳節夫家,今刻于黃州。”

  《月夜與客飲酒杏花下》作者介紹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杏花的詩詞11

  1、秋風里許杏花開,杏樹傍邊醉客來。共待夜深聽一曲,醒人騎馬斷腸回。戴叔倫 《聽歌回馬上贈崔法曹》

  2、萋萋麥隴杏花風,好是行春野望中。日暮不辭停五馬,鴛鴦飛去綠江空。 羊士諤 《野望二首》

  3、暖氣潛催次第春,梅花已謝杏花新。半開半落閑園里,何異榮枯世上人。羅隱 《杏花》

  4、暖風遲日柳初含,顧影看身又自慚。何事明朝獨惆悵,杏花時節在江南。 杜牧 《寓言》

  5、衡門一別夢難稀,人欲歸時不得歸。長憶去年寒食夜,杏花零落雨霏霏。 吳融 《憶街西所居》

  6、和煙和雨遮敷水,映竹映村連灞橋。撩亂春風耐寒令,到頭贏得杏花嬌。 鄭谷 《小桃》

  7、風流大抵是倀倀,此際相思必斷腸。云薄月昏寒食夜,隔簾微雨杏花香。 韓偓 《寒食夜有寄》

  8、風吹梅蕊鬧,雨紅杏花香。宋宋晏殊《臨江仙》

  9、紫陽宮女捧丹砂,王母令過漢帝家。春風不肯停仙馭,卻向蓬萊看杏花。 張繼 《上清詞》

  10、粥香餳白杏花天,省對流鶯坐綺筵。今日寄來春已老,鳳樓迢遞憶秋千。 李商隱 《評事翁寄賜餳粥走筆為答》

  11、只去長安六日期,多應及得杏花時。春明門外誰相待,不夢閑人夢酒卮。元稹 《西歸絕句十二首》

  12、知有杏園無路入,馬前惆悵滿枝紅。 唐溫庭筠《經李徵君故居》(又作王建詩)

  13、雨后卻斜陽,杏花零落香。 唐溫庭筠《菩薩蠻》

  14、一去瀟湘頭欲白,今朝始見杏花春。從來遷客應無數,重到花前有幾人。 張籍 《同白侍郎杏園贈劉郎中》

  15、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墻斜露杏花梢。宋宋張良臣《偶題》

  16、揚子澄江映晚霞,柳條垂岸一千家。主人留客江邊宿,十月繁霜見杏花。 劉商 《白沙宿竇常宅觀妓》

  17、杏子梢頭香蕾破。淡紅褪白胭脂涴。 宋蘇軾《蝶戀花》

  18、謝恩新入鳳凰城,亂定相逢合眼明。千萬求方好將息,杏花寒食的同行。 王建 《留別張廣文》

  19、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宋宋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20、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宋宋釋志南《絕句》

  21、云色鮫綃拭淚顏,一簾春雨杏花寒。幾時重會鴛鴦侶,月下吹笙和彩鸞。 唐彥謙 《無題十首》

  22、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宋宋宋祁《玉樓春》

  23、流水君恩共不回,杏花爭忍掃成堆。殘春未必多煙雨,淚滴閑階長綠苔。 鄭谷 《長門怨二首》

  24、云闕朝回塵騎合,杏花春盡曲江閑。憐君雖在城中住,不隔人家便是山。元稹 《題李十一修行里居壁》

  25、云晴春鳥滿江村,還似長安舊日聞。紅杏花前應笑我,我今憔悴亦羞君。 韋莊 《聞春鳥》

  26、月帔飄飖摘杏花,相邀洞口勸流霞。半酣乍奏云和曲,疑是龜山阿母家。 權德輿 《戲贈張煉師》

  27、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闌。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戴叔倫 《蘇溪亭》

  28、誰家舊宅春無主,深院簾垂杏花雨。香飛綠瑣人未歸,巢燕承塵默無語。 潘佑 《失題》

  29、疏疏晴雨弄斜陽,憑欄久,墻外杏花香。宋宋曹組《小重山》

  30、細雨蒙蒙入絳紗,湖亭寒食孟珠家。南朝漫自稱流品,宮體何曾為杏花。 溫庭筠 《春日雨》

  31、溪頭一徑入青崖,處處仙居隔杏花。更見峰西幽客說,云中猶有兩三家。張籍 《尋仙》

  32、望月疑無得桂緣,春天又待到秋天。杏花開與槐花落,愁去愁來過幾年。 李頻 《述懷》

  33、少將風月怨平湖,見盡扶桑水到枯。相約杏花壇上去,畫欄紅紫斗樗蒲。 李群玉 《湘妃廟》

  34、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幾時心緒渾無事,得及游絲百尺長。 李商隱 《日日》

  35、去年澗水今亦流,去年杏花今又拆。山人歸來問是誰,還是去年行春客。 韋應物 《因省風俗,訪道士侄不見,題壁》

  36、曲江院里題名處,十九人中最少年。今日春光君不見,杏花零落寺門前。 張籍 《哭孟寂》

  37、曲江春半日遲遲,正是王孫悵望時。杏花落盡不歸去,江上東風吹柳絲。 溫庭筠 《長安春晚二首》

  38、南內墻東御路旁,預知春色柳絲黃。杏花未肯無情思,何是情人最斷腸。 溫庭筠 《楊柳八首》

  39、莫怪杏園憔悴去,滿城多少插花人。 唐杜牧《杏園》

  40、滿階芳草綠,一片杏花香。宋劉彤《臨江仙》

  41、東望青天周與秦,杏花榆葉故園春。野寺一傾寒食酒,晚來風景重愁人。張祎 《巴州寒食晚眺》

  42、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宋宋葉紹翁《游園不值》

  43、春光深處曲江西,八座風流信馬蹄。鶴發杏花相映好,羨君終日醉如泥。 權德輿 《酬趙尚書杏園花下醉后見寄》

  44、惻惻輕寒翦翦風,小梅飄雪杏花紅。夜深斜搭秋千索,樓閣朦朧煙雨中。 韓偓 《夜深》

  45、不逐浮云不羨魚,杏花茅屋向陽居。鶴鳴華表應傳語,雁度霜天懶寄書。 劉商 《歸山留別子侄二首》

  46、柏樹臺中推事人,杏花壇上煉形真。心源一種閑如水,同醉櫻桃林下春。 元稹 《同醉》

  47、亂點碎紅山杏發,平鋪新綠水蘋生。 唐白居易《南湖早春》

  48、薄薄春云籠皓月,杏花滿地堆香雪。醉垂羅袂倚朱欄,小數玉仙歌未闋。 劉兼 《春夜》

  49、劉超游召郄詵陪,為憶池亭舊賞來。紅杏花旁見山色,詩成因觸鼓聲回。 黃滔 《和陳先輩陪陸舍人春日游曲江》

  50、淚濕孤鸞曉鏡昏,近來方解惜青春。杏花楊柳年年好,不忍回看舊寫真。 鄭谷 《為人題》

  51、忽憶芳時頻酩酊,卻尋醉處重裴回。杏花結子春深后,誰解多情又獨來。 白居易 《重尋杏園》

  52、紅杏花時辭漢苑,黃梅雨里上淮船。雨迎花送長如此,辜負東風十四年。 吳融 《渡淮作》

  53、江頭數頃杏花開,車馬爭先盡此來。欲待無人連夜看,黃昏樹樹滿塵埃。 姚合 《杏園》

  54、昨日朝天過紫微,醮壇風冷杏花稀。碧桃泥我傳消息,何事人間更不歸。建業卜者 《題紫微觀》

杏花的詩詞12

  1、云闕朝回塵騎合,杏花春盡曲江閑。憐君雖在城中住,不隔人家便是山。

  2、草堂燕子未歸時,香鼎灰飛入硯池。看徹唐人詩一卷,夕陽猶在杏花枝。

  3、楊柳迷離曉霧中,杏花霧落五更鐘。

  4、一樹綻放春光美,淡雅芳香賞輪回。亭亭玉立嘆無盡,東風驚艷止步醉。

  5、衡門一別夢難稀,人欲歸時不得歸。長憶去年寒食夜,杏花零落雨霏霏。

  6、活色生香第一流,手中移得近青樓。誰知艷性終相負,亂向春風笑不休。

  7、好風吹樹杏花香,花下真人道姓王。大篆龍蛇隨筆札,小天星斗滿衣裳。閑拋南極歸期晚,笑指東溟飲興長。要喚麻姑同一醉,使人沽酒向馀杭。

  8、暖春一到杏花紅,香比百花特別濃。盡管高墻門上鎖,妖精百變有靈通。

  9、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10、桃紅柳綠杏花白,素雅繁榮玉手摘。四月飄香甜李妒,拜仙君子更抒懷。

  11、團雪上晴梢,紅明映碧寥。店香風起夜,村白雨休朝。靜落猶和蒂,繁開正蔽條。澹然閑賞久,無以破妖嬈。

  12、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

  13、後日重來寒食近,杏花林外見青山。

  14、明日城東看杏花,叮嚀童子蚤將車。路從丹鳳樓前過,酒向金魚館里賒。綠水滿溝生杜若,暖云將雨濕泥沙。絕勝羊傅襄陽道,車騎西風擁鼓笳。

  15、細雨蒙蒙入絳紗,湖亭寒食孟珠家。南朝漫自稱流品,宮體何曾為杏花。

  16、月明松影路,春滿杏花山。

  17、半醉別都門,含凄上古原。晚風楊葉社,寒食杏花村。薄暮牽離緒,傷春憶晤言。年芳本無限,何況有蘭孫。

  18、庭前杏樹手親栽,曾見空花兩度開。聞道濛濛煙雨里,亂禽爭子落莓苔。

  19、云晴春鳥滿江村,還似長安舊日聞。紅杏花前應笑我,我今憔悴亦羞君。

  20、淺注胭脂剪絳綃,獨將妖艷冠花曹。春心自得東君意,遠勝玄都觀里桃。

  21、莫道商山節候犀,曉來簾外半空枝。明朝落盡無蜂蝶,冷暖人情我最知。

  22、詩家偏為此傷情,品韻由來莫與爭。解笑亦應兼解語,只應慵語倩鶯聲。

  23、隨風柳絮輕,映日杏花明。無奈花深處,流鶯三數聲。

  24、一冬天氣如春暖,昨日街頭賣杏花。

  25、雨后卻斜陽,杏花零落香。

  26、莫倦尋春去,都無百日游。更堪正月過,已是一分休。泉暖聲才出,云寒勢未收。晚來重作雪,翻為杏花愁。

  27、君與田蘇即舊游,我于交分亦綢繆。二年隔絕黃泉下,盡日悲涼曲水頭。鷗鳥似能齊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寡妻稚子應寒食,遙望江陵一淚流。

  28、深深盡陌倚朱門,腮粉輕紅濕淚痕。寂寞繡屏人未見,杏花疏雨立黃昏。

  29、風吹梅蕊鬧,雨紅杏花香。

  30、蓓蕾枝梢血點乾,粉紅腮頰露春寒。不禁煙雨輕欺著,只好亭臺愛惜看。隈柳帝桃斜欲墜,等鶯期蝶猛成團。京師巷陌新晴后,賣得風流更一端。

  31、月帔飄飖摘杏花,相邀洞口勸流霞。半酣乍奏云和曲,疑是龜山阿母家。

  32、寒食杏花江店雨,春衣柳絮驛程埃。

  33、春風一夜物華同,夢醒仙姝艷蕊紅。為引詩人尋雅興,千枝萬朵過墻東。

  34、陽光縷縷伴風吟,粉杏一枝帶雨痕。朵朵繁花香滿樹,蜂飛蝶舞醉了春。

  35、花濃迷醉采醇蜂,蕊魅香繚幻夢中。坐品毛尖春樹下,賞嫣吟誦韻飛虹。

  36、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37、一陂春水繞花身,身影妖嬈各占春,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

  38、背簍姑娘采摘忙,詩情玉露淡茶香。云山郁郁春芽嫩,古樹枝頭立鳳凰。

  39、卷中未有好詩看,草滿池塘夢已闌。客又不來春又暮,一簾新雨杏花殘。

  40、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41、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遠,斜日杏花飛。

  42、枕障薰爐隔繡帷,二年終日苦相思,杏花明月始應知。天上人間何處去,舊歡新夢覺來時,黃昏微雨畫簾垂。

  43、青陽初入律,淑氣應春風。始辨梅花里,俄分柳色中。依微開夕照,澹蕩媚晴空。拂水生蘋末,經巖觸桂叢。稍抽蘭葉紫,微吐杏花紅。愿逐仁風布,將俾生植功。

  44、粉白世界醉塵花,四月陽春蓄勢發。蕊蕾煥完欣葉繼,紅顏慕雅妒云霞。

  45、不待春風遍,煙林獨早開。淺紅欺醉粉,肯信有江梅。

  46、桃紅李白莫爭春,素態妖姿兩未勻。日暮墻頭試回首,不施朱粉是東鄰。

  47、風回云斷雨初晴,返照湖邊暖復明。亂點碎紅山杏發,平鋪新綠水蘋生。翅低白雁飛仍重,舌澀黃鸝語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減心情。

  48、薄暝山家松樹下,嫩寒江店杏花前。

  49、冰雪肌膚香韻細,月明獨倚闌干。游絲縈惹宿煙環。東風吹不散,應為護輕寒。素質不宜添彩色,定知造物非慳。杏花才思又凋殘。玉容春寂寞,休向雨中看。

  50、萋萋麥隴杏花風,好是行春野望中。日暮不辭停五馬,鴛鴦飛去綠江空。

  51、滿院開來盡是花,深春朵朵沐明霞。葉翁當日無緣見,紅杏一枝留咄嗟。

  52、蓮葉團團杏花拆,長江鯉魚鬐鬣赤。

  53、梨花李花白斗白,桃花杏花紅映紅。

  54、云色鮫綃拭淚顏,一簾春雨杏花寒。幾時重會鴛鴦侶,月下吹笙和彩鸞。

  55、南內墻東御路旁,預知春色柳絲黃。杏花未肯無情思,何是情人最斷腸。

  56、小院深深花自迷,東風搖曳展芳姿。欲將妖艷鄰家贈,夜半出墻一兩枝。

  57、欲尋春去怕春休,又值春陰不得游。寂寞西園風雨里,杏花比客更多愁。

  58、裙垂竹葉帶,鬢濕杏花煙。

  59、不待春風遍,煙林獨早開。淺紅欺醉粉,肯信有將梅。

  60、駿馬繡障泥,紅塵撲四蹄。歸時何太晚,日照杏花西。

  61、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62、楊柳凄迷曉霧中,杏花零落五更鐘。寂寂景陽宮外月,照殘紅。蝶化彩衣金縷盡,蟲銜畫粉玉樓空。惟有無情雙燕子,舞東風。

  63、濃香吹盡有誰知,暖風遲日也,別到杏花肥。

  64、一陂春水繞花身,身影妖嬈各占春。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

  65、芳樹春融絳蠟凝,春風寂寞掩柴荊。畫眉盧女嬌無奈,齲齒孫娘笑不成。已怕宿妝添蝶粉,更堪暖蕊鬧蜂聲。一般疏影黃昏月,獨愛寒梅恐未平。

  66、春日游,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

  67、惻惻輕寒翦翦風,小梅飄雪杏花紅。夜深斜搭秋千索,樓閣朦朧煙雨中。

  68、杏花無處避春愁,也傍野煙發。

  69、門外小橋寒食夜,月明人去杏花殘。

  70、柳店春風酒旆斜,紫綃團萼數枝花。香肌元是多豐膩,錯把紅梅看作他。

杏花的詩詞13

  1、林外鳴鳩春雨歇,屋頭初日杏花繁。——北宋·歐陽修《田家》

  2、濃香吹盡有誰知,暖風遲日也,別到杏花肥。——北宋·李清照《臨江仙·梅》

  3、曉帶輕煙間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北宋·寇準《柳》

  4、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遠,斜日杏花飛。——北宋·寇準《江南春》

  5、亂點碎紅山杏發,平鋪新綠水蘋生。——唐·白居易《南湖早春》

  6、莫怪杏園憔悴去,滿城多少插花人。憔悴去。零落不堪。——唐·杜牧《杏園》

  7、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唐·李商隱《日日》

  8、知有杏園無路入,馬前惆悵滿枝紅。——唐·溫庭筠《經李徵君故居》(又作王建詩)

  9、雨后卻斜陽,杏花零落香。——唐·溫庭筠《菩薩蠻》

  10、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宋·宋祁《玉樓春》

  11、風吹梅蕊鬧,雨紅杏花香。——宋晏殊《臨江仙》

  12、杏子梢頭香蕾破。淡紅褪白胭脂涴。淡紅褪白:淡紅的花色褪成了淺白色。宋·蘇軾《蝶戀花》

  13、疏疏晴雨弄斜陽,憑欄久,墻外杏花香。——宋·曹組《小重山》

  14、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宋·葉紹翁《游園不值》

  15、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墻斜露杏花梢。——宋·張良臣《偶題》

  16、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宋·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17、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宋·釋志南《絕句》

  18、滿階芳草綠,一片杏花香。——宋·劉彤《臨江仙》

  19、獨照影時臨水畔,最含情處出墻頭。——唐·吳融《杏花》

  20、活色生香第一流,手中移得近青樓。誰知艷性終相負,亂向春風笑不休。——唐·薛能《杏花》

  21、歌聲春草露,門掩杏花叢。--唐·李賀《惱公》

  22、楊柳迷離曉霧中,杏花霧落五更鐘。明·陳子龍《山花子》

  23、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唐·戴叔倫《蘇溪亭》

  24、杏花未肯無情思,何事行人最斷腸。唐·溫庭筠《楊柳枝》

  25、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淡著胭脂勻注。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閑院落凄涼,幾番春暮。憑寄離恨重重,者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里、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

  26、蠟紅枝上粉紅云,日麗煙濃看不真。浩蕩光風無畔岸,如何鎖得杏園春。

  27、東廂月,一天風露,杏花如雪。

  28、郊外杏花坼,林間布谷鳴。原田春雨后,谿水夕流平。野老荷蓑至,和風吹草輕。無因共沮溺,相與事巖耕。

  29、常年出入右銀臺,每怪春光例早回。慚愧杏園行在景,同州園里也先開。

  30、谷雨天時尚薄寒,梨花開謝杏花殘。

  31、滿園杏花彩云飄,花朵潔白風拂搖。粉紅鑲嵌胭脂暈,淡雅清香醉人嬌。

  32、他,問前村沽酒家。秋千下,粉墻邊紅杏花。

  33、宜煙宜雨又宜風,拂水藏村復間松。移得蕭騷從遠寺,洗來疏凈見前峰。侵階蘚拆春芽迸,繞徑莎微夏蔭濃。無賴杏花多意緒,數枝穿翠好相容。

  34、逢春老樹干舒張,帶蕾含苞笑暖陽。四面游人林圃顧,只聞馥郁未瀏芳。

  35、杏花疏雨灑香堤,高樓簾幕垂。

  36、芳林杏花樹,花落子西東。

  37、宛若桃梅紅粉色,爭春一夜滿庭芳。引蜂誘蝶花間醉,墻外花枝味更香。

  38、杏花燕月人俱遠,楓葉吳霜思獨懸。

  39、東風獨早粉紅新,麗日長空不染塵。庭樹華英香滿屋,何如藏住杏園春?

  40、南郭煙光異世間,碧桃紅杏水潺潺。猿來近嶺獼猴散,魚下深潭翡翠閑。猶阻晚風停桂楫,欲乘春月訪松關。幾回策杖終難去,洞口云歸不見山。

  41、高低重疊杏花紅,更喜幽香出舊叢。窗外迷離春雨好。枝頭小蕊著東風。

  42、云母空窗曉煙薄,香昏龍氣凝暉閣。霏霏霧雨杏花天,簾外春威著羅幕。曲闌伏檻金麒麟,沙苑芳郊連翠茵。廄馬何能嚙芳草,路人不敢隨流塵。

  43、上國昔相值,亭亭如欲言。異鄉今暫賞,眽眽豈無恩。援少風多力,墻高月有痕。為含無限意,遂對不勝繁。仙子玉京路,主人金谷園。幾時辭碧落,誰伴過黃昏。鏡拂鉛華膩,爐藏桂燼溫。終應催竹葉,先擬詠桃根。莫學啼成血,從教夢寄魂。吳王采香徑,失路入煙村。

  44、杏花燕市春隨馬,楓葉錢塘夜泊船。

  45、曲臺晴好望,近接梵王家。十畝開金地,千株發杏花。帶云猶誤雪,映日欲欺霞。紫陌傳香遠,紅泉落影斜。園中春尚早,亭上路非賒。芳景偏堪賞,其如積歲華。

  46、杏花香麥粥,柳絮伴秋千。

  47、江城開歲風雨頻,閉閤不出俄經旬。忽逢國艷帶卯酒,坐覺天地無馀春。芳敷正當晨露重,盛麗欲擅年華新。數株攲斜傍山驛,一簇深淺臨煙津。徘徊跋馬不忍去,只恐飄墮隨車塵。念當載酒醉花下,破曉啼鶯先喚人。

  48、春草芊芊晴掃煙,宮城大錦紅殷鮮。海日初融照仙掌,淮王小隊纓鈴響。獵獵東風焰赤旗,畫神金甲蔥龍網。鉅公步輦迎句芒,復道掃塵燕彗長。豹尾竿前趙飛燕,柳風吹盡眉間黃。碧草含情杏花喜,上林鶯囀游絲起。寶馬搖環萬騎歸,恩光暗入簾櫳里。

  49、屋上春鳩鳴,村邊杏花白。持斧伐遠揚,荷鋤覘泉脈。歸燕識故巢,舊人看新歷。臨觴忽不御,惆悵遠行客。

  50、淇上春風漲,鴛鴦逐浪飛。清明桑葉小,度雨杏花稀。衛女紅妝薄,王孫白馬肥。相將踏青去,不解惜羅衣。

  51、我是朱陳舊使君,勸農曾入杏花村。而今風物那堪畫,縣吏催租夜打門。

  52、誰家池館靜蕭蕭,斜依朱門不敢敲。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墻斜露杏花梢。

  53、淺淺余寒春半,雪消蕙草初長。煙迷柳岸舊池塘。風吹梅蕊鬧,雨細杏花香。月墮枝頭歡意,從前虛夢高唐,覺來何處放思量。如今不是夢,真個到伊行。

  54、春寒盡解粟人膚,敢傍吾儕酒琖無?雨里杏花如半醉,抬頭不起索人扶。

  55、一枝紅艷出墻頭,墻外行人正獨愁。長得看來猶有恨,可堪逢處更難留。林空色暝鶯先到,春淺香寒蝶未游。更憶帝鄉千萬樹,澹煙籠日暗神州。

  56、杏花墻外一枝橫,半面宮妝出曉晴。看盡春風不回首,寶兒元自太憨生。

  57、淡紅枝頭呈嬌妍,招蜂引蝶沐春天,不負韶華心含情,逾墻開放初心顯。

  58、秋風里許杏花開,杏樹傍邊醉客來。共待夜深聽一曲,醒人騎馬斷腸回。

  59、春歸大地誰先開,當是迎春花徘徊。疑似迎春連翹續,仍然黃色半邊天。

  60、醉裹余香夢裹云,又隨風雨去紛紛。人間春色都多少,莫掃殘英枉斷魂。

  61、千里長安名利客,輕離輕散尋常。難禁三月好風光。滿階芳草綠,一片杏花香。記得年時臨上馬,看人眼淚汪汪。如今不忍更思量。恨無千日酒,空斷九回腸。

  62、春日游,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63、春來領先花似玉,招蜂引蝶喜登枝。徽風輕搖香四溢,無需灑墨吟詩意。

  64、紅花初綻雪花繁,重疊高低滿小園。正見盛時猶悵望,豈堪開處已繽翻。情為世累詩千首,醉是吾鄉酒一樽。杳杳艷歌春日午,出墻何處隔朱門。

  65、驅馳岐路共營營,只為人間利與名。紅杏園中終擬醉,白云山下懶歸耕。題橋每念相如志,佩印當期季子榮。謾道強親堪倚賴,到頭須是有前程。

  66、小樹嫣然一兩枝,晴醇雨醉忽相宜。絕憐欲白仍紅處,政是微開半吐時。得幸東風無與對,主張春色郠還誰。海棠穠麗梅花淡,匹似渠儂別樣奇。

  67、屋上春鳩鳴,村邊杏花白。

  68、鄰家杏花正芬芳,香濃引來蜂蝶忙。春色滿園關不住,伸出幾枝過院墻。

  69、一方湘竹臥春陰,數卷唐詩醒老心。俗客不來山宇靜,新鶯啼入杏花深。

杏花的詩詞14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占春。

  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

  (1)結合詩歌前兩句簡析杏花的形象特點。(3分)

  (2)詩歌后兩句主要運用什么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5分)

  10.(1)詩歌前兩句描繪出了杏花花影相映、鮮艷絢麗的.形象。(1分)傍水而開的杏花,妖嬈美麗,水中倒影蕩漾,樹上水下,相映生輝,飽含著濃郁的春意。(2分)

  (2)后兩句主要運用對比的手法,(1分)寫杏花寧愿被春風吹落,如雪般落于水上,也不愿意在南陌被車輪碾作塵土。(2分)作者借此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與高尚的情操,寧愿為理想獻身也不愿陷身污濁。(2分)

  (1)詩歌前兩句描寫出一幅什么景象?各占春具體指什么?(3分)

  (2)前人說這首詩恰是自己身份。你同意這種觀點嗎?請從思想內容方面說明自己的看法。(4分)

  10.(1)答案解析:正當春季,杏花臨水盛放。(1分)。池邊樹上的花和池中花影一樣妖嬈。(必須指明花和花影。2分)

  (2)答案解析:杏花妖嬈純潔,飄落了也仍保持其純潔,比南陌落花被玷污強得多;表達了詩人雖被排擠,仍一無所玷,不失高遠之志。(說明意境,2分;說明表達的思想感情,2分。)(如考生不同意,只要自圓其說,可以酌情評分。)

杏花的詩詞15

  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淡著胭脂勻注。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問院落凄涼,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里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

  【翻譯】

  剪裁好白色的絲綢,輕輕疊成數層,又將淡淡的胭脂均勻的涂抹,時髦的漂亮衣服,艷麗的色彩融入四溢的清香,簡直羞殺了天上的蕊珠宮女。紅顏易凋零,更何況,經歷了多少無情的風雨 ,面對愁苦的情景,扣問凄涼的院落,還要經受幾番春暮。 誰幫我寄去重重的離愁,這雙飛的燕子哪里懂得人間的苦痛。天遙地迵,萬水千山阻隔,哪里知道故園今在何處?只有在夢中有時曾去。就連夢也難做成,因我痛苦的徹夜難眠。

  【賞析】

  此詞是宋徽宗趙佶于1127年與其子欽宗趙桓被金兵擄往北方時途中所寫,是作者身世、遭遇的悲慘寫照。全詞通過寫杏花的凋零,借以哀傷自己悲苦無告、橫遭摧殘的命運。

  詞之上片先以細膩的筆觸工筆、描繪杏花,外形而及神態,勾勒出一幅絢麗的杏花圖。近寫、細寫杏花,是對一朵朵杏花的形態、色澤的具體形容。杏花的瓣兒好似一疊疊冰清玉潔的縑綢,經過巧手裁剪出重重花瓣,又逐步勻稱地暈染上淺淡的胭脂。朵朵花兒都是那樣精美絕倫地呈現人們眼前。新樣三句,先以杏花比擬為裝束入時而勻施粉黛的美人,她容顏光艷照人,散發出陣陣暖香,勝過天上蕊珠宮里的仙女。羞殺兩字,是說連天上仙女看見她都要自愧不如,由此進一步襯托出杏花的形態、色澤和芳香都是不同于凡俗之花,也充分表現了杏花盛放時的動人景象。

  以下筆鋒突轉,描寫杏花遭到風雨摧殘后的黯淡場景。春日絢麗非常,正如柳永《木蘭花慢》中所云:正艷杏燒林,緗桃繡野,芳景如屏。但為時不久就逐漸凋謝,又經受不住料峭春寒和無情風雨的摧殘,終于花落枝空;更可嘆的是暮春之時,庭院無人,美景已隨春光逝去,顯得那樣凄涼冷寂。這里不僅是憐惜杏花,而且也兼以自憐。

  試想作者以帝王之尊,降為階下之囚,流徙至千里之外,其心情之愁苦非筆墨所能形容,杏花的爛漫和易得凋零引起他的,種種感慨和聯想,往事和現實交雜一起,使他感到杏花凋零,猶有人憐,而自身淪落,卻只空有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無窮慨恨。愁苦之下接一問字,其含意與李后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亦相仿佛。

  詞之下片,以杏花的由盛而衰暗示作者自身的境遇,抒寫詞人對自身遭遇的沉痛哀訴,表達出詞人內心的無限苦痛。前三句寫一路行來,忽見燕兒雙雙,從南方飛回尋覓舊巢,不禁有所觸發,本想托付燕兒寄去重重離恨,再一想它們又怎么能夠領會和傳達自己的千言萬語?但除此以外又將憑誰傳遞音問呢?作者這里借著問燕表露出音訊斷絕以后的思念之情。

  天遙兩句嘆息自己父子降為臣虜,與宗室臣僚三千余人被驅趕著向北行去,路途是那樣的遙遠,艱辛地跋涉了無數山山水水,天遙地遠,萬水千山這八個字,概括出他被押解途中所受的種種折磨。回首南望,再也見不到汴京故宮,真可以說是別時容易見時難了。

  以下緊接上句,以反詰說明懷念故國之情,然而,故宮何處點出連望見都不可能,只能求之于夢寐之間了。夢中幾度重臨舊地,帶來了片刻的慰安。結尾兩句寫絕望之情。晏幾道《阮郎歸》末兩句夢魂縱有也成虛,那堪和夢無,秦觀《阮郎歸》結尾衡陽猶有雁傳書,郴陽和雁無,都是同樣意思。夢中的一切,本來是虛無空幻的,但近來連夢都不做,真是一點希望也沒有了,反映出內心百折千回,可說是哀痛已極,肝腸斷絕之音。

  作者乃北宋著名書畫家,其繪畫重高寫生,以精工通真著稱于世。這種手法于此詞的景物刻畫中也有所體現,尤其上片對杏花的描繪,頗具工筆畫的意蘊。

【杏花的詩詞】相關文章:

關于杏花的詩詞01-29

贊美杏花的詩句古詩詞03-05

杏花的作文03-20

杏花作文03-10

杏花的作文03-08

關于杏花的作文10-16

描寫杏花好句12-22

杏花優秀作文03-06

描寫杏花的好句01-23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中文有码字幕日本第一页 | 午夜亚洲AⅤ在线影视 | 午夜福利院中文字幕 | 亚欧人成欧美中文字幕 | 午夜福利国产在线观看 | 五月综合色婷婷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