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的古詩吧,古詩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體式的詩,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創作的詩。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古詩詞,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國古詩詞1
除夜寄弟妹
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
感時思弟妹,不寐百憂生。
萬里經年別,孤燈此夜情。
病容非舊日,歸思逼新正。
早晚重歡會,羈離各長成。
翻譯/譯文
⑴經年:經年累月,喻時間很久。
⑵除夜:古人講之除夜,一指“除夕”,即十二月最后一日之夜晚;一指冬至前一日,亦稱“除夜”。
中國古詩詞2
1、滿井游記
袁宏道〔明代〕
燕地寒,花朝節后,余寒猶厲。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局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數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墮事而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游將自此始,惡能無紀?己亥之二月也。
2、拜年
文征明〔明代〕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
友人拜年都是遞上名片不求見面,因此我的屋中已堆滿了名貴拜貼。
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我也隨潮流向他人投送拜貼,世人認為這樣更簡易,但不會認為這是空虛的禮節。
3、別云間
夏完淳〔明代〕
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
三年為抗清兵輾轉飄零,今天兵敗被俘成為階下囚。
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山河 一作:河山)
山河破碎,感傷的淚水流不斷,國土淪喪,誰還能說天地寬?
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
已經知道生命即將走到盡頭,想到永別故鄉實在心犯難。
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等到我魂魄歸來的.那一天,定要在空中看后繼者的隊伍抵抗清軍。
中國古詩詞3
1、正是今年風景美,千紅萬紫報春光。——林伯渠《春節看花市》
2、虎頭自合取侯封,好為明時立雋功。——真德秀《贈夏宗禹其一》
3、北風不我欺,吹雪天上來。——劉敞《初雪》
4、一片冷香惟有夢,十分清瘦更無詩。——顧貞觀《浣溪沙》
5、寒雨雪兼落,枯林虎獨行。——貫休《秋末懷舊山》
6、歲月不肯住,看看又小年。——林光《客中小年四首·其一》
7、嚴風起,六霙飄,建章宮闕積瓊瑤。——陸采《懷香記·承明雪宴》
8、馬蹄遍歷雪花天,客路驚心又小年。——黃公輔《武岡道中小年》
9、烏桕微丹菊漸開,天高風送雁聲哀。——陸游《秋思》
10、天風淅淅飛玉沙,詔恩歸沐休早衙。——蘇軾《小飲清虛堂示王定國》
11、寒水一瓶春數枝,清香不減小溪時。——張道洽《瓶梅》
12、前村烏桕熟,疑是早梅花。——黃鎮成《東陽道上》
13、簌簌天花落未休,寒門疏竹共風流。——高士談《雪》
14、梧桐已逐晨霜散,烏桕猶爭夕陽紅。——陸游《曉晴肩輿至湖上》
15、輕輕玉疊向風加,襟袖誰能認六葩。——李咸用《和人詠雪》
16、清秋霜未降,烏桕葉先紅。——何籌齋《溪軒即事》
17、寒草煙藏虎,高松月照雕。——賈島《寄龍池寺貞空二上人》
18、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苗條先到柳。——毛滂《玉樓春·己卯歲元日》
19、為君喚雪梅花天,握手一笑三千年。——王冕《白云歌為李紫筼作》
20、開門枝鳥散,玉絮墮紛紛。——司馬光《雪霽登普賢閣》
21、何如猛虎深山里,一嘯風生百獸寒。——錢一飛《騏驥》
22、楚水結冰薄,楚云為雨微。野梅參差發,旅榜逍遙歸。——孟郊《旅行》
23、虎符分鎮浙江東,艤棹都門使旆雄。——曾孝宗《送越帥程公辟》
24、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25、獨木橋邊烏桕樹,鵓鳩飛上上頭啼。——孫蕡《寄高彬》
26、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宋之問《苑中遇雪應制》
27、萬樹寒無色,南枝獨有花。香聞流水處,影落野人家。——道源《早梅》
28、楓香烏桕兩相依,紅葉隨風傷別離。——李白《小溪秋色》
29、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草》
30、云容皓白,破曉玉英紛似織。——蘇軾《減字木蘭花·雪》
31、曉風吹起雪漫漫,來兆豐年喜有端。——樓鑰《喜雪》
32、霞標青楓林,雪綻烏桕實。——劉基《早發建寧至興田驛》
33、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李白《怨情》
34、春風如貴客,一到便繁華。來掃千山雪,歸留萬國花。——袁枚《春風》
35、寂寂寥寥揚子居,年年歲歲一床書。——盧照鄰《長安古意》
36、剩喜滿天飛玉蝶,不嫌幽谷阻黃鶯。——華幼武《春雪》
37、猛虎潛深山,長嘯自生風。——謝惠連《猛虎行》
38、六英飄舞片片好,誰與刻削嗟神工。——李綱《次韻志宏見示春雪長句》
39、吹燈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十二月十五夜》
40、盡道梅花勝似雪,我見雪花勝梅花。——釋函可《雪花歌》
41、落壁燈花碎,飄窗雪片粗。煮茶燒栗興,早晚復圍爐。——李中《冬日》
42、得水能仙天與奇,寒香寂寞動冰肌。——黃庭堅《劉邦直送早梅水仙花·其一》
43、庭雪半消殘,猶存舊臘寒。春風如有意,留待隔年看。——楊基《殘雪》
44、須臾云漢飄白蕊,咫尺空中舞玉蛾。——薛昂夫《端正好·高隱》
45、桃板隨人換,梅花隔歲香。——宋伯仁《歲旦》
46、鏤冰作面,剪雪為衣,溪畔盈盈女。——曹貞吉《解語花·詠水仙》
47、江邊石上烏桕樹,一夜水長到梢頭。——曾紆《清樾軒二首·其一》
48、白霓先啟涂,從以萬玉妃。——韓愈《辛卯年雪》
49、水仙欲上鯉魚去,一夜芙蓉紅淚多。——李商隱《板橋小別》
50、此間好景無人識,烏桕經霜滿樹紅。——徐定超《詠烏桕》
中國古詩詞4
1、圓圓曲(清代-吳偉業)
鼎(dǐng)湖當日棄人間,破敵收京下玉關。慟(tòng)哭六軍俱縞(gǎo)素,沖冠一怒為紅顏。紅顏流落非吾戀,逆賊天亡自荒宴。電掃黃巾定黑山,哭罷君親再相見。
相見初經田竇(dòu)家,侯門歌舞出如花。許將戚里箜(kōng)篌(hóu)伎(jì),等取將軍油壁車。家本姑蘇浣(huàn)花里,圓圓小字嬌羅綺(qǐ)。夢向夫(fū)差(chāi)苑(yuàn)里游,宮娥擁入君王起。前身合是采蓮人,門前一片橫塘水。橫塘雙槳去如飛,何處豪家強載歸。此際豈知非薄命,此時唯有淚沾衣。薰天意氣連宮掖(yè),明眸皓(hào)齒無人惜。奪歸永(yǒng)巷(xiàng)閉良家,教就新聲傾坐客。坐客飛觴(shāng)紅日暮,一曲哀弦向誰訴?白晳(xī)通侯最少年,揀取花枝屢回顧。早攜嬌鳥出樊籠,待得銀河幾時渡?恨殺軍書抵死催,苦留后約將人誤。相約恩深相見難,一朝蟻賊滿長安。可憐思婦樓頭柳,認作天邊粉絮看。遍索綠珠圍內第,強呼絳(jiàng)樹出雕闌。若非壯士全師勝,爭得蛾眉匹馬還?
蛾眉馬上傳呼進,云鬟(huán)不整驚魂定。蠟炬迎來在戰場,啼妝滿面殘紅印。專征蕭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車千乘(shèng)。斜谷云深起畫樓,散關月落開妝鏡。傳來消息滿江鄉,烏桕(jiù)紅經十度霜。教曲伎(jì)師憐尚在,浣紗女伴憶同行。舊巢共是銜泥燕,飛上枝頭變鳳凰。長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當時只受聲名累,貴戚名豪競延致。一斛(hú)明珠萬斛愁,關山漂泊腰肢細。錯怨狂風飏落花,無邊春色來天地。
嘗聞傾國與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妻子豈應關大計,英雄無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紅妝照汗青。君不見,館娃初起鴛鴦宿,越女如花看不足。香徑塵生烏自啼,屧(xiè)廊(láng)人去苔空綠。換羽移宮萬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為君別唱吳宮曲,漢水東南日夜流!
2、相送(南北朝-何遜)
客心已百念,孤(gū)游重千里。
江暗雨欲來,浪白風初起。
3、送別得書字(唐代-李白)
水色南天遠,舟行若在虛。
遷人發佳興,吾子訪閑居。
日落看歸鳥,潭澄羨躍魚。
圣朝思賈誼,應降紫泥書。
4、水龍吟·送萬信州(宋代-吳文英)
幾番時事重論,座中共惜斜陽下。今朝翦柳,東風送客,功名近也。約住飛花,暫聽留燕,更攀情語。問千牙過闕,一封入奏,忠孝事、都應寫。
聞道蘭臺清暇。載鴟夷、煙江一舸。貞元舊曲,如今誰聽,惟公和寡。兒騎空迎,舜瞳回盼,玉階前借。便急回暖律,天邊海上,正春寒夜。
5、送客歸江州(唐代-韓翃)
東歸復得采真游,江水迎君日夜流。
客舍不離青雀舫(fǎng),人家舊在白鷗洲。
風吹山帶遙知雨,露濕荷裳(shang)已報秋。
聞道泉明居止近,籃輿(yú)相訪為淹留。
6、送王司直(唐代-皇甫冉)
西塞云山遠,東風道路長。
人心勝潮水,相送過潯陽。
7、五松山送殷淑(唐代-李白)
秀色發江左,風流奈若何?
仲文了不還,獨立揚清波。
載酒五松山,頹(tuí)然白云歌。
中天度落月,萬里遙相過。
撫酒惜此月,流光畏蹉(cuō)跎(tuó)。
明日別離去,連峰郁(yù)嵯(cuó)峨(é)。
8、題情盡橋(唐代-雍陶)
從來只有情難盡,何事名為情盡橋。
自此改名為折柳(liǔ),任他離恨一條條。
9、河滿子·秋怨(宋代-孫洙)
悵望浮生急景,凄涼寶瑟馀音。楚客多情偏怨別,碧山遠水登臨。目送連天衰草,夜闌幾處疏砧。
黃葉無風自落,秋云不雨長陰。天若有情天亦老,搖搖幽恨難禁。惆悵舊歡如夢,覺來無處追尋。
10、宴清都·送馬林屋赴南宮分韻得動字(宋代-吳文英)
柳色春陰重。東風力,快將云雁高送。書檠細雨,吟窗亂雪,井寒筆凍。家林秀桔霜老,笑分得、蟾邊桂種。應茂苑、斗轉蒼龍,唯潮獻奇吳鳳。
玉眉暗隱華年,凌云氣壓,千載云夢。名箋淡墨,恩袍翠草,紫騮青鞚。飛香杏園新句,眩醉眼、春游乍縱。弄喜音、鵲繞庭花,紅簾影動。
11、廬陵王墓下作(南北朝-謝靈運)
曉月發云陽,落日次朱方。
含凄泛廣川,灑淚眺(tiào)連岡。
眷(juàn)言懷君子,沉痛結中腸。
道消結憤懣(mèn),運開申悲涼。
神期恒若存,德音初不忘。
徂(cú)謝易永久,松柏森已行。
延州協心許,楚老惜蘭芳。
解劍竟何及,撫墳徒自傷。
平生疑若人,通蔽互相妨(fáng)。
理感深情慟(tòng),定非識所將。
脆促良可哀,夭(yāo)枉特兼常。
一隨往化滅,安用空名揚?
舉聲瀝(lì)已灑,長嘆不成章。
12、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其四(唐代-盧汝弼)
朔風吹雪透刀瘢,飲馬長城窟更寒。
半夜火來知有敵,一時齊保賀蘭山。
13、墨池記(宋代-曾鞏)
臨川之城東,有地隱然而高,以臨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wā)然而方以長,曰王羲(xī)之之墨池者,荀伯子《臨川記》云也。羲之嘗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此為其故跡,豈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而嘗極東方,出滄海,以娛其意于山水之間;豈其徜(cháng)徉(yáng)肆(sì)恣(zì),而又嘗自休于此邪?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不如彼邪?則學固豈可以少哉,況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為州學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書‘晉王右軍墨池’之六字于楹(yíng)間以揭之。又告于鞏曰:“愿有記”。推王君之心,豈愛人之善,雖一能不以廢,而因以及乎其跡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學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況仁人莊士之遺風余思被于來世者何如哉!
慶歷八年九月十二日,曾鞏記。
14、送渤海王子歸本國(唐代-溫庭筠)
疆(jiāng)理雖重海,車書本一家。盛勛歸舊國,佳句在中華。
定界分秋漲,開帆到曙(shǔ)霞。九門風月好,回首是天涯。
15、醉落魄·詠鷹(清代-陳維崧)
寒山幾堵,風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無今古,醉袒(tǎn)貂(diāo)裘(qiú),略記尋呼處。
男兒身手和誰賭。老來猛氣還軒舉。人間多少閑狐兔。月黑沙黃,此際偏思汝(rǔ)。
16、黍離(先秦 佚名)
彼黍(shǔ)離離,彼稷(jì)之苗。行邁靡(mǐ)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suì)。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yē)。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17、論詩三十首·其六(金朝-元好問)
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
高情千古閑居賦,爭信安仁拜路塵!
中國古詩詞5
1、朝天子·詠喇叭
王磐〔明代〕
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聲價。(嗩吶 一作:鎖吶; 聲價 一作:身價)
喇叭和嗩吶,吹的曲子雖短,聲音卻很響亮。官船來往頻繁亂如麻,全憑借你抬高名譽地位。
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甚么 同:什么)
軍隊聽了軍隊發愁,百姓聽了百姓害怕。哪里會去辨別什么真和假?
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眼看著使有的人家傾家蕩產,有的人家元氣大傷,直吹得江水枯竭鵝飛跑,家破人亡啊!
2、畫雞
唐寅〔明代〕
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裁 一作:戴)
它頭上的`紅色冠子不用裁剪是天生的,身披雪白的羽毛雄赳赳地走來。
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
一生之中它從來不敢輕易鳴叫,但是它叫的時候,千家萬戶的門都打開。
3、明日歌
錢福〔明代〕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明天又一個明天,明天何等的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如果天天只空等明天,那么只會空度時日,一事無成。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若 一作:苦)
世人和我一樣辛苦地被明天所累,一年年過去馬上就會老。
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
早晨看河水向東流逝,傍晚看太陽向西瞬息墜落。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版本一 錢鶴灘)
人的一生又能有多少個明天呢?請您聽取我的《明日歌》。
中國古詩詞6
1、知我意,感君憐,此情須問天。——出自晚唐詩人溫庭筠《更漏子》
2、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出自北宋詩人李之儀《卜算子》
3、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長恨歌》
4、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出自漢代詩人卓文君《白頭吟》
5、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出自北宋詩人司馬光《西江月》
6、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出自先秦詩人《擊鼓》
7、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出自唐代詩人李商隱《無題》
8、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出自漢代詩人佚名《上邪》
9、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出自唐代詩人李白《三五七言》
10、凄涼別后兩應同,最是不勝清怨月明中。——出自清代詩人納蘭性德《虞美人》
11、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出自先秦詩人佚名《綢繆》
12、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出自五代詩人顧敻《訴衷情》
13、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出自唐代詩人張籍《節婦令》
14、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出自唐代詩人盧照鄰《長安古意》
15、別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出自唐代詩人孟郊《古怨別》
中國古詩詞7
1、春望
杜甫〔唐代〕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2、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唐代〕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死亦足 一作:死意足)
3、登高
杜甫〔唐代〕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杜甫的《登高》總體上給人一種蕭瑟荒涼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將個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涼的秋景之中,極盡沉郁頓挫之能事,使人讀來,感傷之情噴涌而出,如火山爆發而一發不可收拾。
此詩八句皆對。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嘗有對”,胸腹好象“無意于對”。仔細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決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曠代之作”(均見胡應麟《詩藪》)的盛譽,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4、春夜喜雨
杜甫〔唐代〕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詩人盼望這樣的“好雨”,喜愛這們的“好雨”。所以題目中的那個“喜”字在詩里雖然沒有露面,但“‘喜’意都從罅縫里迸透”(浦起龍《讀杜心解》)。詩人正在盼望春雨“潤物”的時候,雨下起來了,于是一上來就滿心歡喜地叫“好”。第二聯所寫,是詩人聽出來的。詩人傾耳細聽,聽出那雨在春夜里綿綿密密地下,只為“潤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著覺。由于那雨“潤物細無聲”,聽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門去看。第三聯所寫,是詩人看見的。看見雨意正濃,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滿城的美景。其無限喜悅的心情,表現得十分生動。中唐詩人李約有一首《觀祈雨》:“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和那些朱門里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對春雨“潤物”的喜悅之情自然也是一種很崇高的'感情。
5、望岳
杜甫〔唐代〕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曾 同:層)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6、絕句
杜甫〔唐代〕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首《絕句》是詩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時寫的,描寫了草堂周圍明媚秀麗的春天景色。
全詩看起來一句一景,是四幅獨立的圖景,但詩人的內在情感使其內容一以貫之,以清新輕快的景色寄托詩人內心復雜的情緒,構成一個統一的意境。一開始表現出草堂的春色,詩人的情緒是陶然的,而隨著視線的游移、景物的轉換,江船的出現,便觸動了他的鄉情。表面上表現的是生機盎然的畫面,而在歡快明亮的景象內,卻寄托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更寫出了詩人在重有一線希望之時的復雜心緒,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詩人對失望的感傷。
7、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唐代〕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此詩作于唐代宗廣德元年(公元763年)春。當年正月史朝義自縊,安史之亂結束。杜甫聽到這消息,不禁驚喜欲狂,手舞足蹈,沖口唱出這首七律。詩的前半部分寫初聞喜訊的驚喜;后半部分寫詩人手舞足蹈做返鄉的準備,凸顯了急于返回故鄉的歡快之情。全詩情感奔放,處處滲透著“喜”字,痛快淋漓地抒發了作者無限喜悅興奮的心情。因此被稱為杜甫“生平第一快詩”。除第一句敘事點題外,其余各句,都是抒發詩人忽聞勝利消息之后的驚喜之情。詩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瀉。后六句都是對偶,但卻明白自然像說話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8、月夜憶舍弟
杜甫〔唐代〕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邊秋 一作:秋邊)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在古典詩歌中,思親懷友是常見的題材,這類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單憑作者生活體驗是不夠的,還必須在表現手法上匠心獨運。杜甫正是在對這類常見題材的處理中,顯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全詩層次井然,首尾照應,承轉圓熟,結構嚴謹。“未休兵”則“斷人行”,望月則“憶舍弟”,“無家”則“寄書不達”,人“分散”則“死生”不明,一句一轉,一氣呵成。
在安史之亂中,杜甫顛沛流離,備嘗艱辛,既懷家愁,又憂國難,真是感慨萬端。稍一觸動,千頭萬緒便一齊從筆底流出,所以把常見的懷鄉思親的題材寫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頓挫。
9、蜀相
杜甫〔唐代〕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10、石壕吏
杜甫〔唐代〕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出門看 一作:出看門)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
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
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現實主義的敘事詩。它以“耳聞”為線索,按時間的順序,由暮——夜——夜久——天明,一步步深入,從投宿敘起,以告別結束,從差吏夜間捉人,到老婦隨往;從老翁逾墻逃走,到事后潛歸;從詩人日暮投宿,到天明登程告別,整個故事有開始、發展、高潮、結局,情節完整,并頗為緊張。詩的首尾是敘事,中間用對話,活動著的人物有五六個之多,詩人巧妙地借老婦的口,訴說了她一家的悲慘遭遇。詩人的敘述、老婦的說白,處處呼應,環環緊扣,層次十分清楚。
11、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唐代〕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詩是感傷世態炎涼的。李龜年是唐玄宗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貴族豪門歌唱。杜甫少年時才華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書監崔滌的門庭,得以欣賞李龜年的歌唱藝術。詩的開首二句是追憶昔日與李龜年的接觸,寄寓詩人對開元初年鼎盛的眷懷;后兩句是對國事凋零,藝人顛沛流離的感慨。僅僅四句卻概括了整個開元時期(注:開元時期為713年—741年)的時代滄桑,人生巨變。語極平淡,內涵卻無限豐滿。
12、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唐代〕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13、登岳陽樓
杜甫〔唐代〕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此詩是杜甫詩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稱為盛唐五律第一。從總體上看,江山的壯闊,在詩中互為表里。雖然悲傷,卻不消沉;雖然沉郁,卻不壓抑。反映了其關心民生疾苦的風格。
中國古詩詞8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節多是思念與惆悵不能與親友相聚。八月十五日夜,白居易望月感慨物是人非,頗為神傷。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北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輕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東坡居士有言: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只希望世間所有親人都能共享這中秋之夜的美好月光。
《岳州觀競渡》
唐·張說
畫作飛鳧艇,雙雙競拂流。
低裝山色變,急棹水華浮。
土尚三閭俗,江傳二女游。
齊歌迎孟姥,獨舞送陽侯。
鼓發南湖溠,標爭西驛樓。
并驅常詫速,非畏日光遒。
正如張說詩中所言,“土尚三閭俗,江傳二女游”,逢至端午,又怎能不想起屈原。
《競渡曲》
唐·劉禹錫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將浮彩舟。
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
揚桴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
蛟龍得雨耆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
刺史臨流褰翠幃,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鳴余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
百勝本自有前期,一飛由來無定所。
風俗如狂重此時,縱觀云委江之湄。
彩旗夾岸照蛟室,羅襪凌波呈水嬉,
曲終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東注。
劉禹錫這首詩記敘的是沅江一次賽龍舟的活動。在州刺史的主持下,各隊龍舟決一勝負。勝者歡欣,敗者沮喪。賽后女子在水中嬉戲,與岸邊彩旗相映生輝,為節日增添了無限的生趣。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韓翃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在《全唐詩》中與寒食節相關的詩至少有400多首,韓翃的'這首獨占鰲頭。
《寒食》
清·洪升
七度逢寒食,何曾掃墓田。
他鄉長兒女,故國隔山川。
明月飛烏鵲,空山鳴杜鵑。
高堂添白發,朝夕淚如泉。
洪升這首詩道盡了寒食節時,思念父母親人的真實感受。
《正月十五夜》
唐·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蘇味道的這首詩,真實地再現了唐代正月十五夜熱鬧繁華的景象。
《青玉案·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每每讀到這句,總能感受到蘊藏在詩句背后的那股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只有卸下昨日的包袱,才能挺直脊梁面對新的朝陽。
《元日》
南宋·辛棄疾
老病忘時節,空齋曉尚眠。
兒童喚翁起,今日是新年。
“兒童喚翁起,今日是新年”,元日有新年伊始的寓意。
中國古詩詞9
上元夜憶長安
朝代:唐朝|作者:顧況
滄州老一年,老去憶秦川。處處逢珠翠,家家聽管弦。
云車龍闕下,火樹鳳樓前。今夜滄州夜,滄州夜月圓。
踏莎行·元夕風光
詞牌名:踏莎行|朝代:宋朝|作者:侯置
元夕風光,中興時候。東風著意催梅柳。
誰家銀字小笙簧,倚闌度曲黃昏后。
撥雪張燈,解衣貰酒。觚棱金碧聞依舊。
明年何處看升平,景龍門下燈如晝。
元夕
朝代:明朝|作者:孫承恩
六街燈火競喧喧,長笛短簫聲沸天。老子故無兒女態,一燈清焰稱高眠。
鷓鴣天·元夕不出
詞牌名:鷓鴣天|朝代:宋朝|作者:姜夔
憶昨天街預賞時。柳慳梅小未教知。而今正是歡游夕,卻怕春寒自掩扉。
簾寂寂,月低低。舊情惟有絳都詞。芙蓉影暗三更后,臥聽鄰娃笑語歸。
元夕·南海觀元夕
朝代:宋朝|作者:文天祥
南海觀元夕,茲游古未曾。
人間大競渡,水上小燒燈。
世事爭強弱,人情尚廢興。
孤臣腔血滿,死不愧廬陵。
元宵雨
朝代:宋朝|作者:姚勉
東風已辦上元晴,入夜敲桅又雨聲。
天下更無燈可賞,云頭應是月孤明。
遙知日甸驚回祿,未用星橋詫太平。
旅舍一枝梅在燭,照人紅影十分清。
元宵雪作因成短句
朝代:宋朝|作者:吳芾
天公著意作元宵,陡使新春樂事饒。
已放金蓮開陸地,更疑銀闕下云霄。
坐中星斗渾相照,庭下瓊瑰更亂飄。
佳客莫辭通夕醉,要令來歲記今朝。
中國古詩詞10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衛風、淇奧》
2、學非探其花,要自撥其根——唐.杜牧《留誨曹師等詩》
3、不是虛心豈得賢——宋.王安石《諸葛武侯》
4、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唐.杜荀鶴《題弟侄書堂》
5、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宋.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6、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宋.蘇軾《送安驚落第詩》
7、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宋.朱熹《觀書有感》
8、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民歌《長歌行》
9、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晉.陶淵明《雜詩》
10、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唐.孟郊《勸學》
11、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宋.岳飛《滿江紅》
12、逢事獨為貴,歷代非無才——唐.陳子昂《郭槐》
13、南山棟梁益稀少,愛材養育誰復議——唐.柳宗元《行路難》
14、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15、世上豈無千里馬,人中難得九方皋——宋.黃庭堅《過平輿懷李子先時在并州》
16、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龔自珍《己亥雜詩》 古詩名句分類五:鄉思離情
1、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
2、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游子吟》
3、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唐.王維《雜詩三首》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李白《靜夜思》
5、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薩蠻》
6、每逢佳節倍思親——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7、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唐.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
8.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唐.賀知章《回鄉偶書》
9、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唐.杜甫《月夜憶舍弟》
10、悲莫悲兮生別離——戰國.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1、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南唐.李煜《清平樂》
12、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相見歡》
13、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浪淘沙》
14、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唐、杜甫《贈衛八處士》
15、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唐.王維《渭城曲》
16、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唐.高適《別董大》
1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18、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唐.李商隱《無題》
19、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唐.杜牧《贈別》
20、門外若無南北路,人間應免別離愁——唐.杜牧《贈別》
21、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宋.黃庭堅《寄黃幾復》
22、不應有恨,何時長向別時圓?——宋.蘇軾《水調歌頭》
23、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宋.蘇軾《水調歌頭》
中國古詩詞11
山雨欲來風滿樓。
東風夜放花千樹。
春江水暖鴨先知。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螟蛉有子,蜾蠃負之。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青山不老,綠水長存。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天之于物,春生秋實。
日往月來,星移斗換。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云翻一天墨,浪蹴半空。
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
葉低知露密,崖斷識云重。
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
零落殘云片,風吹掛竹溪。
磊落星月高,蒼茫云霧浮。
微雨池塘見,好風襟袖知。
月色溶溶夜,花陰寂寂春。
慘慘寒日沒,北風卷蓬根。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沙平連白雪,蓬卷入黃云。
中國古詩詞12
1、《楓橋夜泊》唐代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翻譯:
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對著江邊楓樹和漁火憂愁而眠。
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鐘的聲音傳到了客船。
賞析:
這首七絕以一“愁”字統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烏、滿天霜、江楓、漁火、不眠人,造成一種意韻濃郁的審美情境。后兩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鐘聲,是一種空靈曠遠的意境。
江畔秋夜漁火點點,羈旅客子臥聞靜夜鐘聲。所有景物的挑選都獨具慧眼:一靜一動、一明一暗、江邊岸上,景物的搭配與人物的心情達到了高度的默契與交融,共同形成了這個成為后世典范的藝術境界。
2、《離思》唐代元稹
自愛殘妝曉鏡中,環釵漫篸綠絲叢。
須臾日射胭脂頰,一朵紅蘇旋欲融。
翻譯:
愛在早晨的鏡子里欣賞殘妝,釵環插滿在發絲叢中。
不一會兒初升的太陽照在抹了胭脂的臉頰上,仿佛一朵紅花蘇醒綻放又仿佛要化開了一般。
賞析:
本詩是回憶情人曉鏡中殘妝慵懶的可人情態。詩人同韋叢結婚,二人恩愛無比,這首詩是“思”情人一夜恩愛曉起后殘妝慵懶的動人情態。
詩人不直接去抒寫,而是“自愛殘妝曉鏡中”的情人,殘妝曉鏡中的她,釵環參差不齊,綠色絲縷叢雜不整。
很快日出東方映照面頰紅如一朵胭脂,臉龐肌膚紅潤柔膩好像要立即融化消溶一樣,給讀者展示了一幅明麗動人嬌媚的風姿。
3、《詠柳》作者:唐代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翻譯:
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柔的柳枝垂下來,就像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
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那二月里溫暖的春風,它就像一把靈巧的剪刀。
賞析:
這首詩的結構獨具匠心,先寫對柳樹的總體印象,再寫到柳條,最后寫柳葉,由總到分,條序井然。在語言的運用上,既曉暢,又華美。
中國古詩詞13
1、《登幽州臺歌》·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陳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年),唐代文學家,初唐詩文改革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遺,后世稱為陳拾遺。其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有《陳伯玉集》傳世。《登幽州臺歌》和《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也是他杰出的代表作。他是唐詩開創時期在詩歌革新的理論和實踐上都有重大功績的詩人,杜甫稱贊他:“千古立忠義,感遇有遺篇。”白居易贊他:“杜甫陳子昂,才名括天地。” 韓愈稱贊他:“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都對他在唐詩發展上的功績有高度的肯定,也反映了唐代詩人的公論,至于他的《感遇詩》直接啟發了張九齡《感遇》和李白《古風》的創作,李白繼承他以復古為革新的理論,進一步完成唐詩革新的歷史任務,更是眾所周知的事實。
從這首流傳千古的《登幽州臺歌》,我們當可以看出詩人孤獨遺世、獨立蒼茫的落寞情懷。本篇在藝術表現上也很出色。上兩句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出空間遼闊。在廣闊無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繪了詩人孤單寂寞悲哀苦悶的情緒,兩相映照,分外動人。
2.《春望》·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杜甫(712~770),字子美,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杜工部。漢族,由湖北搬到河南鞏縣(今鄭州鞏義)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世稱“詩圣”、世界文化名人,與李白并稱“李杜”。杜甫的詩篇流傳數量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詩人之一,對后世影響深遠。
這首詩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脈貫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離,感情強烈而不淺露,內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謹而不板滯,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寫得鏗然作響,氣度渾灝,因而一千二百余年來一直膾炙人口,歷久不衰。
3、《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李清照(1081─1155?)號易安居士,濟南(今屬山東)人。李清照是我國宋代一位著名的女詞人,是宋朝詞壇的一顆明星。她以他自成一格的詞作,獨樹一幟,贏得了當時和后世的好評,在詩歌使上占據著重要的位置。
這首小令是李清照的奠定“才女”地位之作,轟動朝野。傳聞就是這首詞,使得趙明誠日夜作相思之夢,充分說明了這首小令在當時引起的轟動。又說此詞是化用韓偓《懶起》詩意。韓詩曰:“昨夜三更雨,臨明一陣寒。海棠花在否?側臥卷簾看。”但李清照的小令較原詩更勝一籌,入木三分地刻畫了少女的傷春心境。
這首小詞,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卻寫得曲折委婉,極有層次。詞人因惜花而痛飲,因情知花謝卻又抱一絲僥幸心理而“試問”,因不相信“卷簾人”的回答而再次反問,如此層層轉折,步步深入,將惜花之情表達得搖曳多姿。《蓼園詞選》云:“短幅中藏無數曲折,自是圣于詞者。”可謂的評。
4、《龜雖壽》·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關于曹操的文學地位,過去常為其政治業績所掩,而不為人重視,其實,他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是有卓越貢獻的人物,特別對建安文學有開創之功,實在是應當大書一筆的。
本詩作于建安十二年(207),時曹操五十三歲。詩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藝術形象于一爐,表現了老當益壯、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詩,闡發了詩人的人生態度。詩中 “ 老驥伏櫪 ” 四句是千古傳誦的名句,筆力遒勁,韻律沉雄,內蘊著一股自強不息的豪邁氣概,《龜雖壽》更可貴的價值在于這是一首真正的詩歌,它開辟了一個詩歌的新時代,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漢代人的思想禁錮了三四百年,弄得漢代文人不會寫詩,只會寫那些歌頌帝王功德的大賦和沒完沒了地注釋儒家經書,真正有感情,有個性的文學得不到發展。直到東漢末年天下分崩,風云擾攘,政治思想文化發生重大變化,作為一世之雄而雅愛詩章的曹操,帶頭叛經離道,給文壇帶來了自由活躍的空氣。他“外定武功,內興文學”,身邊聚集了“建安七子”等一大批文人,他們都是天下才志之士,生活在久經戰亂的時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現得慷慨激昂。
5、《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這首詞作于熙寧八年(1075年)冬。蘇軾詞風于密州時期正式形成,這首詞即公認的第一首豪放詞。蘇軾對這首痛快淋漓之作頗為自得,在給友人的信中曾寫道:“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數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蘇軾此詞一反“詩莊詞媚”的傳統觀念,“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拓寬了詞的境界,樹起了詞風詞格的別一旗幟。
這首詞感情縱橫奔放,令人“覺天風海雨逼人”。詞中表現了作者的胸襟見識,情感興趣,希望理想,一波三折,姿態橫生,“狂”態畢露;雖不乏慷慨激憤之情,但氣象恢弘,一反詞作柔弱的格調,“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充滿陽剛之美,成為歷史彌珍的名篇。
6、《月下獨酌(四首其一)》·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李白 (701—762年),生于公元701年2月8日,漢族,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在我國歷史上,被稱為“詩仙"。其詩風豪放飄逸,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于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并稱“李杜”,是華夏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
李白的五言古詩創作的題材非常廣泛,風格也是多姿多彩的,這首《月下獨酌》完全是李白飄逸風神和浪漫詩風以及個人精神世界的充分展示。全詩一共十四句,前八句平聲韻,后六句仄聲韻。就五言古詩這一體裁來說,《月下獨酌》的篇幅并不算長,但其中卻飽含了一顆孤獨、寂寞心靈的追求與向往。這首詩通篇的出場人物只有李白自己一個人,卻通過獨白的方式,在心靈的深處掀起了一層又一層的感情波瀾,既跌宕起伏又率性天然,歷來被認為是李白詩歌的激情代表之作。
7、《蒹葭·詩經·國風·秦風》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詩經》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由于其內容豐富、思想和藝術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開創了中國詩歌的優秀傳統,對后世文學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蒹葭》選自《詩經?國風?秦風》,大約是2500年以前產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是詩經中最優秀的篇章之一。如果把詩中的“伊人”認定為情人、戀人,那么,這首詩就是表現了抒情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執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悵心情。精神是可貴的,感情是真摯的,但結果是渺茫的,處境是可悲的。然而這首詩最有價值意義、最令人共鳴的東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創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難即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意境。
8、《沁園春·長沙》·毛澤東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毛澤東 (1893~1976)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同時也是偉大的無產階級詩人。著名詩人賀敬之評述毛澤東詩詞時曾這樣說:“毛澤東詩詞以其前無古人的崇高優美的革命感情、遒勁偉美的創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藝術思想、豪華精美的韻調辭采,形成了中國悠久的詩史上風格絕殊的新形態的詩美,這種瑰奇的詩美熔鑄了毛澤東思想和實踐、人格和個性。在漫長的歲月里,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幾乎是風靡了整個革命詩壇,吸引并熏陶了幾代中國人,而且傳唱到了國外。”在我看來,如果說毛主席舊體詩水平達到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有人還持異議,但說毛主席舊體詩代表了當代舊體詩詞的最高水平應該是毫無疑義的。我堅定認為毛主席舊體詩水平達到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水平,是中國舊體詩詞第一人。
《沁園春·長沙》的崇高美,是以情為經線,景為緯線,交織而成的。它不僅使我們得到欣賞壯麗秋景的藝術享受,也使我們從詩人昂揚熾烈的革命情懷中,汲取奮發前進的信心和力量。在毛主席詩詞中,以對山川景物的描繪體現得最為鮮明。《沁園春·長沙》就是其中最優秀的篇什之一。
9、《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李杜文章萬丈高,就中詩律杜陵豪。”杜甫的律詩的確取得了他人難以企及的成就,尤其是夔州以后的詩作,更加成熟。他的律詩對仗工妥,用字精當,聲音和諧。正如他自己所表白的那樣,“晚節漸于詩律細”、“語不驚人死不休”。杜甫律詩的這些長處,讀者在細讀《蜀相》這首詩時,是能夠領悟得出的。《蜀相》是杜甫的名篇之一,對于壯志未酬者,它既是頌辭,又是挽歌。唐代詩人劉禹錫說:“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馳可以役萬里,工于詩者能之。”《蜀相》一詩囊括歷史,融匯古今,語言凝煉而內涵豐富。如果把劉禹錫的話用來評《蜀相》,杜甫是當之無愧的。
10、《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這是蘇軾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寫的一首悼亡詞。詞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語如話家常,卻字字從肺腑鏤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著真淳。這首詞思致委婉,境界層出,情調凄涼哀婉,為膾炙人口的名作。唐五代及北宋描寫婦女的詞篇,多數境界狹窄,詞語塵下。蘇軾此詞境界開闊,感情純真,品格高尚,讀來使人耳目一新。用詞來悼亡,是蘇軾首創。在擴大詞的題材,在豐富詞的表現力方面,本篇應占有一定的地位。
中國古詩詞14
1、乍露冷風清庭戶爽,天如水、玉鉤遙掛。應是星娥嗟久阻,敘舊約、飚輪欲駕。極目處、微云暗度,耿耿銀河高瀉。——柳永《二郎神
2、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
3、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并在此宵中。——白居易《七夕》
4、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清。姚燮。《韓莊閘舟中七夕》
5、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李清照《行香子
6、未得渡清淺,相對遙相望。——唐。孟郊。《七夕》
7、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唐。羅隱。《七夕》
8、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唐。杜牧。《秋夕》
9、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孟浩然《他鄉七夕》
10、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范成大《鵲橋仙
11、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明。湯顯祖。《七夕醉答君東》
12、桑蠶不作繭,盡夜長懸絲。——晉。《七夕夜女歌》
13、牽牛出河西,織女處其東。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杜甫《牽牛織女》
14、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唐。楊璞。《七夕》
15、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唐。李商隱。《辛未七夕》
16、莫言相見闊,天上日應殊。——唐。宋之問。《七夕》
17、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宋。秦觀《鵲橋仙》
18、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唐。權德輿。《七夕》
19、當日佳期鵲誤傳,至今猶作斷腸仙。橋成漢渚星波外,人在鸞歌鳳舞前。——晏幾道《鷓鴣天
20、當日佳期鵲誤傳,至今猶作斷腸仙。——(宋。晏幾道。《七夕》
21、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唐。李商隱。《馬嵬其二》
22、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崔顥《七夕》
23、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唐。徐凝。《七夕》
24、織就云霞夢杳渺,望穿河漢水空流。來生緣定君須記,牽手西湖同泛舟。——chuguiting《七夕》
25、葉茂枝繁花飄香,晶瑩剔透滴露裳。七星伴月云追步,夕夕佳人伴衷腸。——夜之鷹《七夕》
26、星月同輝映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奈何繾綣催華發,更是無言嘆路遙。——阿烺《詠七夕》
27、七夕話語七夕夢,天上人間齊歡騰。牛郎織女會天河,鵲橋年年盼相逢。——遙遙長安《七夕夢》
28、泛愛風魔摯愛難,三江苦水半觥甜。七夕哭訴聲幽遠,欲燃紅玫畛陌妍。——艾臨《七夕外韻》
29、今宵樓上一尊同。——辛棄疾《一剪梅
30、淡蕩春光寒食天。——李清照《浣溪沙
31、殊方日落玄猿哭,舊國霜前白雁來。——杜甫《九日五首
32、孤兔凄涼照水,曉風起、銀河西轉。——吳文英《玉漏遲
33、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李商隱《馬嵬
34、當年弄影婆娑舞。——郭應祥《醉落魄
35、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游人笑語中。——元好問《京都元夕》
36、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鵲橋仙
37、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韓翃《寒食》
38、滴露和云,添花補柳,梳洗工夫。——喬吉《折桂令
39、嘆雨濡露潤,還思宰柏,風柔日媚,羞看飛花。——謝枋得《沁園春
40、八神奉命調金鼎,一氣回春滿降囊。——瞿佑《屠蘇酒》
41、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秦觀《鵲橋仙
42、凈洗綠杯牽露井,聊薦幽香。——吳文英《浪淘沙
43、正是亂山深處、過重陽。——呂本中《南歌子
44、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辛棄疾《太常引
45、三千粉黛,十二闌干,一片云頭。——仲殊《訴衷情
46、空樽夜泣,青山不語,殘月當門。——黃孝邁《湘春夜月
47、最愁人,啼鳥清明,葉底青圓。——吳文英《高陽臺
48、調露初迎綺春節,承云遽踐蒼霄馭。——佚名《郊廟歌辭。五郊樂章。舒和》
49、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張可久《賣花聲
50、野老不知堯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宋之問《寒食還陸渾別業》
51、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顧太清《臨江仙
52、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歐陽修《生查子
53、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白居易《重陽席上賦白菊》
54、滿堂惟有燭花紅。——辛棄疾《一剪梅
55、又說今夕天津,西畔重歡遇。——吳文英《荔枝香近
56、上窗風動竹,月微明。——呂渭老《小重山
57、安得誅云師,疇能補天漏。——杜甫《九日寄岑參》
58、清明時節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門。——楊徽之《寒食寄鄭起侍郎》
59、玉鉤斜傍西南掛。——晏幾道《蝶戀花
60、初見雁,已聞砧。——晏幾道《鷓鴣天
61、惻惻輕寒翦翦風,小梅飄雪杏花紅。——韓偓《夜深》
62、群品欣欣增氣色,太平依舊獨閑身。——趙時春《元宵飲陶總戎家二首》
63、殘雨如何妨樂事,聲淅淅,點斑斑。——陳著《江城子
64、一樽歲酒拜庭除,稚子牽衣慰屏居。——錢謙益《丁卯元日》
65、玉纖暗數佳期近,已到也、忽生幽恨。——顧貞觀《步蟾宮
66、莫唱江南古調,怨抑難招,楚江沉魄。——吳文英《澡蘭香
67、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孟浩然《清明即事》
68、寂寂柴門村落里,也教插柳記年華。——趙鼎《寒食》
69、燕歸來,問彩繩纖手,如今何許。——吳文英《西子妝慢
70、蔥蒨松猶嫩,清明月漸圓。——歐陽詹《酬裴十二秀才孩子詠》
71、憑新涼半枕,又依稀、行云消息。——張埜《奪錦標
72、已放笙歌池院靜。——張先《木蘭花
73、南雁歸時更寂寥。——納蘭性德《采桑子
74、憶得盈盈拾翠侶,共攜賞、鳳城寒食。——李甲《帝臺春
75、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
76、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文天祥《除夜》
77、雙星何事今宵會,遺我庭前月一鉤。——德容《七夕二首
78、宮漏未央,當時鈿釵遺恨。——吳文英《惜秋華
79、窗中草色妬雞卵,盤上芹泥憎燕巢。——溫庭筠《寒食日作》
80、香醪欲醉茱萸節,壯志還為出塞歌。——石茂華《九月九日登長城關》
81、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李清照《醉花陰
82、思親堂上茱初插,憶妹窗前句乍裁。——秋瑾《九日感賦》
83、平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來哭人。——云表《寒食詩》
84、細纏五色臂絲長。——舒頔《小重山
85、墦間人散後,烏鳥正西東。——范成大《清明日貍渡道中》
86、清氣澄余滓,杳然天界高。——陶淵明《己酉歲九月九日》
87、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辛棄疾《感皇恩
88、秋明白鷺雙飛處。——吳文英《蝶戀花
89、登臨無限意,何處望京華。——文森《九日》
90、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91、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林杰《乞巧》
92、諸君才絕世,獨步許誰強。——妙信《九日酬諸子》
93、煙水初銷見萬家,東風吹柳萬條斜。——竇鞏《襄陽寒食寄宇文籍》
94、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蘇軾《水調歌頭
95、吳洲春草蘭杜芳,感物思歸懷故鄉。——宋之問《寒食江州滿塘驛》
96、更攜取、胡床上南樓,看玉做人間,素秋千頃。——晁補之《洞仙歌
97、幾日西風,落盡花如雨。——吳文英《蝶戀花
98、出犯繁花露,歸穿弱柳風。——溫庭筠《清明日》
99、事關休戚已成空,萬里相思一夜中。——來鵠《除夜》
100、天如水,團扇撲流螢。——呂渭老《小重山
101、一年滴盡蓮花漏。——毛滂《玉樓春
102、玉露泠泠,洗秋空銀漢無波,比常夜清光更多,盡無礙桂影婆娑。——張養浩《折桂令
103、重陽初啟節,無射正飛灰。——陰行先《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中國古詩詞15
1、浪淘沙·高閣對橫塘
[宋]晏幾道
高閣對橫塘,新燕年光。
柳花殘夢隔瀟湘。
綠浦歸帆看不見,還是斜陽。
一笑解愁腸,人會娥妝。
藕絲衫袖郁金香。
曳雪牽云留客醉,且伴春狂。
2、南歌子·柳色遮樓暗
[唐]張泌
柳色遮樓暗,桐花落砌香。畫堂開處遠風涼,高卷水精簾額,襯斜陽。
岸柳拖煙綠,庭花照日紅。數聲蜀魄入簾櫳;
驚斷碧窗殘夢,畫屏空。
錦薦紅鸂鶒,羅衣繡鳳凰。綺疏飄雪北風狂;
簾幕盡垂無事,郁金香。
3、過漢故城
[唐]王績
大漢昔未定,強秦猶擅場。中原逐鹿罷,高祖郁龍驤。
經始謀帝坐,茲焉壯未央。規模窮棟宇,表里浚城隍。
群后崇長樂,中朝增建章。鉤陳被蘭锜,樂府奏芝房。
翡翠明珠帳,鴛鴦白玉堂。清晨寶鼎食,閑夜郁金香。
天馬來東道,佳人傾北方。何其赫隆盛,自謂保靈長。
歷數有時盡,哀平嗟不昌。冰堅成巨猾,火德遂頹綱。
奧位匪虛校,貪天竟速亡。魂神吁社稷,豺虎斗巖廊。
金狄移灞岸,銅盤向洛陽。君王無處所,年代幾荒涼。
宮闕誰家域,蓁蕪罥我裳。井田唯有草,海水變為桑。
在昔高門內,于今岐路傍。馀基不可識,古墓列成行。
狐兔驚魍魎,鴟鸮嚇獝狂。空城寒日晚,平野暮云黃。
烈烈焚青棘,蕭蕭吹白楊。千秋并萬歲,空使詠歌傷。
【中國古詩詞】相關文章:
中國古詩詞02-09
中國最經典的古詩詞02-03
中國最經典的古詩詞03-25
中國古詩詞06-07
中國經典古詩詞大全愛情05-02
【通用】中國古詩詞02-02
中國帶有白字的古詩詞02-16
中國優秀古詩詞12-29
中國古詩詞【精品】06-08
中國古詩詞(精選80首)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