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閱讀>詩詞>全文古詩詞鑒賞
全文古詩詞鑒賞
更新時間:2024-10-24 10:41:50
  • 相關推薦
全文古詩詞鑒賞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秀的古詩吧,古詩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體式的詩,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創作的詩。你還在找尋優秀經典的古詩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全文古詩詞鑒賞 ,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全文古詩詞鑒賞 1

  白馬篇⑴

  白馬飾金羈⑵,連翩⑶西北馳。

  借問誰家子,幽并⑷游俠兒。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⑸。

  宿昔秉良弓⑹,楛矢何參差⑺。

  控弦破左的⑻,右發摧月支⑼。

  仰手接飛猱⑽,俯身散馬蹄⑾。

  狡捷⑿過猴猿,勇剽若豹螭⒀。

  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

  羽檄⒁從北來,厲馬⒂登高堤。

  長驅蹈匈奴⒃,左顧凌鮮卑⒄。

  棄身鋒刃端⒅,性命安可懷?

  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⒆,不得中顧私⒇。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注釋

  ⑴白馬篇:又名“游俠篇”,是曹植創作的樂府新題。

  ⑵金羈(jī):金飾的馬籠頭。

  ⑶連翩(piān):這里用來形容白馬奔馳。

  ⑷幽并(bīng):幽州和并州,時多游俠。

  ⑸垂:同“陲”,邊境。

  ⑹宿昔秉良弓:早晚手持良弓。

  ⑺楛(hù)矢何參差(cēncī):形容箭囊里箭多。楛,古書上指荊一類的植物,莖可制箭桿。參差,長短不齊。

  ⑻控弦破左的(dì):拉動弓弦射中了左邊箭靶的中心。的,箭靶的中心。

  ⑼右發摧月支(ròu zhī):右邊射箭也射中了箭靶。月支,與下文的“馬蹄”都是箭靶的一種。

  ⑽仰手接飛猱(náo):揚起手射中飛猿。猱,古書上說的一種猴。

  ⑾俯身散馬蹄:俯下身射破箭靶。

  ⑿狡捷:靈活敏捷。

  ⒀勇剽(piāo)若豹螭(chī):像豹子和螭獸一樣勇敢剽悍。螭,古代傳說中沒有角的龍。

  ⒁羽檄(xí):插著鳥羽的軍事文書。插羽毛以示軍情緊急。

  ⒂厲馬:揚鞭策馬。

  ⒃匈奴:秦末漢初稱雄中原以北的游牧民族。

  ⒄鮮卑:是繼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

  ⒅棄身鋒刃端:在敵人鋒利的刀刃前奮不顧身。

  ⒆籍:名冊。

  ⒇中顧私:心里想著個人的私事。中,內心。

  簡析

  此詩是曹植前期的代表作,以曲折的情節描寫邊塞游俠兒捐軀赴難、奮不顧身的英勇行為,塑造了一位武藝高超、渴望衛國立功甚至不惜犧牲生命的游俠少年形象,表達了詩人建功立業的強烈愿望。

  開頭兩句以奇警飛動之筆,描繪出少年馳馬奔赴西北戰場的英雄身影,顯示出軍情緊急,扣動讀者心弦;接著以“借問”領起,以鋪陳的筆墨補敘英雄的來歷,說明他是一個什么樣的英雄形象;“邊城”六句,遙接篇首,具體說明“西北馳”的`原因,表現英勇赴敵的氣概。末八句展示英雄捐軀為國、視死如歸的崇高精神境界。詩中的英雄形象,既是詩人的自我寫照,又凝聚和閃耀著時代的光輝。

  全詩風格雄放,氣氛熱烈,語言精美,稱得上是情調兼勝。

  最豪放名句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文學家。魏文王曹丕之弟,生前曾為陳(今河南淮陽)王,謚號“思”,后人稱陳思王,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詩筆力雄健,詞采華茂,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南朝鐘嶸贊曹植“骨氣奇高”“卓爾不群”,南宋謝靈運曾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的評價,清人王士禎把他與李白、蘇軾并稱“仙才”。

全文古詩詞鑒賞 2

  [先秦]詩經

  於穆清廟,肅雝顯相。

  濟濟多士,秉文之德。

  對越在天,駿奔走在廟。

  不顯不承,無射于人斯!

  注釋:

  【1】於(wū):贊嘆詞,猶如現代漢語的“啊”。

  【2】穆:莊嚴、壯美。

  【3】清廟:清靜的宗廟。

  【4】肅雝(yōng):莊重而和順的樣子。

  【5】顯:高貴顯赫。

  【6】相:助祭的人,此指助祭的公卿諸侯。

  【7】濟濟:眾多。

  【8】多士:指祭祀時承擔各種職事的官吏。

  【9】秉:秉承,操持。

  【10】文之德:周文王的德行。

  【11】對越:猶“對揚”,對是報答,揚是頌揚。

  【12】在天:指周文王的在天之靈。

  【13】駿:敏捷、迅速。

  【14】不(pī):通“丕”,大。

  【15】承(zhēng):借為“烝”,美盛。

  【16】射(yì):借為“斁”,厭棄。

  【17】斯:語氣詞。

  作品賞析:

  “詩”有“四始”,是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具體提出來的。他說:“古者,詩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禮義,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厲之缺,始于衽席,故曰:‘《關雎》之亂,以為《風》始,《鹿鳴》為《小雅》始,《文王》為《大雅》始,《清廟》為《頌》始。’”他的話不一定可靠,而“四始”云云,據說又是來自魯詩之說。而作為毛詩學說思想體系的《毛詩序》,卻又僅僅把風、小雅、大雅和頌四種詩類作為“四始”。其實,自古以來雖然都講“四始”,而他們的說法又是眾說紛紜、讓人莫衷一是的`。他們重視“四始”,實際代表了他們對整部《詩經》編輯思想體系的根本看法。按照毛詩的觀點,整部《詩經》,都是反映和表現王道教化的,所以鄭玄箋說:“‘始’者,王道興衰之所由。”因此,每類詩的第一篇,就具有特殊的意義。

  根據毛詩的解釋,司馬遷所說的四篇“始詩”都是贊“文王之道”、頌“文王之德”的。周文王姬昌,在殷商末期為西伯,在位五十年,“遵后稷、公劉之業,則古公、公季之法,篤仁、敬老、慈少”,“陰行善”,招賢納士,致使呂尚、鬻熊、辛甲等賢士來歸,并先后伐犬戎、密須、黎國、邘及崇侯虎,自岐下徙都于豐,作豐邑,奠定了周部族進一步壯大的雄厚的基礎。(見《史記·周本紀》)他在世時,雖然沒有實現滅殷立周、統一中原的宏愿,但他的“善理國政”,卻使周部族向外顯示了信譽和聲威,為他兒子周武王姬發的伐紂興國鋪平了道路。所以,在周人心目中,他始終是一位威德普被、神圣而不可超越的開國賢君。《詩經》中很多詩篇歌頌、贊美他,是符合歷史真實的。

  《毛詩序》說:“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禮記·明堂位》:“季夏六月,以禘禮祀周公于太廟,升歌《清廟》。”《禮記·祭統》:“夫人嘗禘,升歌《清廟》,……此天子之樂也。”《禮記·孔子燕居》:“大饗,……兩君相見,升歌《清廟》。”《禮記·文王世子》:“天子視學,登歌《清廟》。”可見,它的意義已不只是歌頌和祭祀周文王本人了。

  然而,這篇“頌始”,到底是敘寫的什么內容,歷代的《詩經》學者的看法并不是一致的。毛詩和魯詩認為是祭祀文王,詠文王之德。而《尚書·洛誥》以為是合祭周文王、周武王時用的歌舞辭,是周人“追祖文王而宗武王”的表現。可是鄭玄箋提出清廟乃“祭有清明之德者之廟也”,文王只是“天德清明”的象征而已。于是也就有人認為《清廟》只是“周王祭祀宗廟祖先所唱的樂歌”(高亨《詩經今注》),并不一定是專指文王。不過,從“四始”的特點來看,說是祭祀文王的樂歌,還是比較有道理的。

【全文古詩詞鑒賞 】相關文章:

蘇軾《海棠》全文及鑒賞07-16

古詩詞鑒賞01-23

古詩詞鑒賞01-11

《清明》古詩詞鑒賞11-09

古詩詞鴛鴦鑒賞11-23

李白古詩詞鑒賞03-17

《黃河》古詩詞鑒賞02-22

登高古詩詞鑒賞02-27

春日古詩詞鑒賞02-22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人成在线电影播放天堂色 | 日本无遮真人祼交视频 | 在线亚洲一区网站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第二页 | 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在线影院点击进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