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鄉的粽子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家鄉的粽子作文1
家鄉的端午有許多風俗和外地一樣:裹粽子,把一張張粽葉里放上餡,有的放肉、有的放豆沙、還有的放蛋黃;掛艾草,把一株株曬干了的艾草掛在門上,可以“辟邪去妖”;喝雄黃酒,用雄黃酒在孩子們額頭上畫一個王字,這些都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而我一到端午,就最愛吃奶奶裹的粽子了,我們嘉興五芳齋的粽子是出了名的,只要外地的人一談起嘉興自然而然的就想起了嘉興五芳齋的粽子。
雖然說,五芳齋的粽子名氣很大,也很好吃,但是我奶奶裹的粽子也不賴,選用的都是上好的糯米,又白又香,連粽葉也都是最好的',還帶有竹子的清香。
說到了粽子,就不得不提提迷你型的一口粽了,這一口粽就如同這名字,咬一口就沒了,這只能是放在餐桌上,大家一直喝酒餓了,就每人一個,墊墊肚子。在家里,大家一般都是裹一些比較正常大小的粽子。裹粽子的程序非常復雜,而且裹粽子的手法、技巧都非常難,我就簡略的介紹一下:先把糯米洗干凈,把粽子在水中浸一夜,把洗凈的糯米倒些醬油(包括白抽和老抽),再放些鹽和味精,把糯米攪拌均勻,切一些肉,要切成塊狀,也放些白抽和老抽,接著把肉和糯米裹到粽葉里(具體手法較難,我就不解說了。)
這就是我家鄉的粽子。
家鄉的粽子作文2
瞧!我家鄉的田野多么寬廣,米飯多么香甜,箬竹葉多么碧綠,肉類多么肥嫩。這些可口的食物漸漸變成了家鄉的特產——粽子。
說到粽子,你就一定知道了我的家鄉在嘉興啦!沒錯,嘉興被稱為魚米之鄉,嘉興的粽子名揚海外。說起粽子,我就想到每逢端午節,劃龍舟吃粽子的習俗。
關于這習俗,有這么一個悲傷的傳說:據說,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投江后,楚國人民為了讓他能在江底生活下去,每到端午節,人們就劃著小木船帶著飯團子在江中投下。不過,沒多久,人們就夢見屈原回來,大家見他瘦得皮包骨頭,就連連問:“我們給你的米飯,你都吃了嗎?”屈原苦笑了一下答道:“都被水族吃啦,我總不好和它們搶著吃吧?你們以后把米飯包在箬竹葉里,做成有尖角的角黍,水族以為它是菱角,就不會去吃了。”第二年的'端午節,人們照著屈原的說法去做了,那天晚上,人們又夢見他回來了,他對大家說:“謝謝你們,可仍有不少飯團被水族吃了。以后請你們把船妝扮成龍的樣子,水族見是龍王送來的,就一個也不敢吃了。”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代復一代,留下了在端午節吃粽子,劃龍舟的習俗。
傳說就是這樣,可這習俗形成的真樣是什么呢?我真的好想好想知道……
家鄉的粽子作文3
說起我們家鄉的粽子,那可是有說不完的話。一說起來,那誘人的香味仿佛在我的'唇齒間纏繞著。
粽子是端午節漢族的傳統食品。由粽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傳說是為紀念詩人屈原而流傳下來的。是中國歷史上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粽子大多以三角形為主,再加上外層包裹著一片粽葉,看著就像一個穿著綠袍子的三角形胖娃娃,粽子還是分口味的呢!蛋黃味有些咸,蜜棗味有點甜。但其中我最愛媽媽做的那種獨特味道。
每當到了端午節,媽媽便會開始忙。媽媽準備好了粽葉,糯米,和各種餡料后,就要開始包粽子了。媽媽的方法可真特別那!她用稻草灰把糯米浸泡一下,再把餡料放進糯米之中去,把糯米捏成三角形,最后把綠色的衣服給它穿上,這樣一個粽子就大功告成了。我拿來一個粽子,輕輕剝開它的綠衣裳,迫不及待地嘗了一口。啊,無論是這香味,還是這口感,都令人回味無窮。一口咬下去,一股清香直入肺腑,沁人心脾。媽媽做的粽子既有適中的咸味,又有誘人的色彩。
大家都說,一道菜只有做到色香味俱全,才能成為一到真正的美味佳肴,粽子可是俱備了這三點呀!
這就是我們家鄉別有風味的小吃-----粽子。
家鄉的粽子作文4
每到五月初五的時候我們都會吃粽子、賽龍舟。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接下來我就給你們說說。楚國時,朝廷腐敗無能,官員們魚肉百姓,人民怨聲四起。楚國慢慢走向衰落。
當時,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有著遠大的政治抱負,他連續幾次擬出改革朝綱的奏折呈給皇帝。但是皇帝不但沒有采納屈原的正確主張,還把他拘禁起來。
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屈原以死抗爭,毅然跳下滾滾汨羅河。屈原的愛國精神感動了人民。人們紛紛趕來,劃著竹排小舟沿江找尋屈原,但尋找多日未果,只能無奈地往河里撒一些白米,希望魚兒們不要吃屈原的尸體。可是米粒太小也容易分散,魚吃不到怎么辦?
于是有人就想到包粽子的.方法。用葦葉卷成一個尖尖的小筒,往里面塞上糯米,再用細細的馬連草纏好包成一個個粽子,丟進河里,魚兒吃飽了粽子就不會吃屈原的尸體了。
為了世世代代紀念屈原,人們就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屈原跳河的日子作為端午節。賽龍舟的時候用漿劃船可以把魚打跑還可以給人帶來樂趣。在青海每到端午節人們都要去湖里賽龍舟,賽完以后吃粽子,熱熱鬧鬧的。有的還跳起舞來了,有的唱歌,真是熱鬧非凡。
家鄉的粽子作文5
粽子是家鄉的人們在端午節這天必不可少的吃食。這天一大早,家家戶戶就開始忙前忙后的為端午節的粽子做準備了。大人們準備好包粽子要用的粽葉、新鮮的棕繩、香噴噴的糯米就踏上了包粽子的征程。大人們包粽子的`時候,小孩子就在旁邊睜著大大的眼睛望著,好像怕粽子會消失一樣。有時候我也會拿著棕葉嘗試著包粽子,可就是不如大人包得棱角分明。粽子包好以后工序就非常簡單了,直接放鍋里蒸30來分鐘新鮮的粽子就出爐了。
你可別急,這還不能吃呢!按我們這里的習俗,吃粽子之前要先祭奠家中已經逝世的先人祈求他們保佑子孫后代幸福安康,以此教育孩子孝順。
祭奠完了先人,就是孩子們期盼已久的時刻——吃粽子、送粽子。將包好的粽子分成幾份,留一份自己品嘗,其他的送給自己的親人。其中外婆家是一定要送的,這一天由母親帶著我們去外婆家送粽子,同時還要拿一些外婆家的粽子回家。除此之外,人們還會收到各家送來的粽子,各有不同的風味,五花八門,簡直讓人大飽口福。
午餐是端午的高潮。各家送來的粽子占主要地位,一大盤粽子居中,青黛色的外衣,四角如棱,系著淡青的腰帶。腰帶一般打活結,一扯就開。也有打死結的,那都是新手怕粽子煮散了才打的死結。
我喜歡看大人、孩子忙碌包粽子的身影,喜歡各家各戶送來的粽子,喜歡這祥和安寧的端午節。
家鄉的粽子作文6
每一次過端午節的時候,大家大伙都回去買粽子吃,吃粽子,今天我就要跟母親來學習一下包粽子。過端午節的時候吃上自己包的粽子,而且,大家休息的這幾天,父母都上班非常累,在家的時候我就可以自己給父母為個人包一個大大的粽子給他們吃,讓他們吃上我一個人包的香噴噴的粽子。
今天我的母親休息一天,我就要和母親學習包粽子。
第一母親先帶我去了超市,買了一袋子的糯米,和蘆葦葉、和紅棗,東西買完了,大家就把包小包的帶回了家,母親先把糯米和紅棗洗干凈了,再把蘆葦葉在水里泡了泡,籌備工作就一塊住備好了。
包粽子的時候,母親干什么,我就跟著母親干什么。第一先把蘆葦葉卷成一個漏斗形狀的圖案把米往里面塞,不是還有往里面塞紅棗,塞完將來,就再拿一片蘆葦葉,兩片蘆葦葉把這個漏斗纏起來,在那一根線把它纏住,一個完美的粽子就做好了,這個時候,我看看我手里的粽子,再看看母親手里的'粽子,簡直就是天壤之別,母親包的粽子比我包的好無數倍。
過了一會,母親把我和她的粽子放入了鍋中煮,半個小時將來粽子熟了,我包的粽子都爛了,都變成了稀飯,而我媽包的粽子好好的,看來我將來還有好好的向母親學習包粽子。
過端午節的那一天,我又讓父母吃上我一個人親手包的香噴噴的粽子。
家鄉的粽子作文7
在學校的我,已經很久沒有回老家過節了,真是想念那香香的三角粽。老家的習俗很多,而我記著的不多。
奶奶每年都會把五色的絲線擰成細繩,很長很長。第二天早晨起來,我的胳膊上早已系上了。不用說,是奶奶第一個來到我的.身邊。每年,門框上都要貼符的。有的是用單色的黃紙折的,有的則是用五色紙編的。奶奶也曾經教我折過,到現在已經淡忘得一干二凈了。
不知道別的地方有沒有這樣的習俗:地里也埋百索子。那時,奶奶說,埋在地里的百索子會變成花蛇,保一年豐收。雖然我很頑皮,卻從來沒有挖過那些“蛇”,害怕它們出來咬人。后來才知道,那是老人們瞎編的故事,用來哄小孩,怕破了“迷信”。
再別的習俗我真是記不起來了,只是每年端午的百十來個粽子卻不能忘記。
粽子包起來不太容易,必須把粽葉折好,否則會“露餡”的。雖說難包,種類也不少:大米包的紅棗粽子,小米包的蜜棗粽子,還有江米包的什么粽子。煮粽子要用大鍋,時間也得很長。往往我都等得要流口水了,奶奶還是不給我吃,太難熟了。剛剛出鍋的粽子不好吃。有一次,我迫不及待,吃飽了,才知道舌頭上起了泡。馬上,這些噴香的粽子會被放進盛滿涼水的盆里降溫,那時我早已吃飽了。
后來的許多天,一日三餐總會有粽子的。街上賣的粽子可不太好吃,不是米硬就是米不香,吃起來沒味。這叫什么粽子,簡直就是水米糕。
香香的粽子勾起我的思緒,甜甜的吆喝勾起我的思念。
家鄉的粽子作文8
說起粽子,肯定大家都吃過,口味有許多種:豆沙、甜棗、蛋黃、肉松……等等。而我的最愛則是外婆包的四川口味的咸肉粽子。
咸肉粽子是南方的發明,而外婆包的,是四川獨有的咸肉粽。不同于上海,蘇州,浙江的肉粽,四川咸肉粽是白白的.,并沒有把生抽,醬油和到糯米中。它的主要原料就只有糯米、黃豌豆和咸肉,外加四川特有的花椒,加上一點點鹽。
我和妹妹最愛看外婆包粽子。只見她首先把生糯米和豌豆裝在一個盆子里,拿出兩片粽子葉,交疊在一起,一手握著卷成圓椎形,另一手拿起勺子,舀幾勺糯米和豌豆,直到盛滿圓錐形的三分之一時,夾起一片咸肉,再鋪滿一層糯米,最后封底,扎緊繩子,整個粽子完成!
很快,粽子煮好了,開鍋!一股香味撲鼻而來,咸咸的,真好聞,剝開葉子,輕輕一咬,一種豌豆的味道在嘴中化開,我迫不及待地咬了幾口,好吃極了。轉眼間,一個粽子被我吞了下去。已經飽了的我,回味無窮,還想再來一個。可是,媽媽對我說:“糯米不太容易消化,一次吃太多會肚子疼的。”我只好控制住自己的嘴,不再貪吃。
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垂涎三尺?也想要嘗嘗這“正宗”四川咸肉粽子的朋友,歡迎來我家品嘗!
家鄉的粽子作文9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我的家鄉,端午節有吃粽子的習俗。
在端午節的那天,你會看到家家戶戶在包粽子。早晨,媽媽喊我去廚房一起包粽子。我學著媽媽的樣子先把葉片包成一個空心三角,然后放上一些米,餡料可以是肉、豆、蜜棗……最后用米埋住餡兒,包好,放入鍋里洗個“熱水澡”或者蒸個“桑拿”。
待到粽子熟了,你便會聞到家家戶戶傳出的粽子的香味兒。每家每戶包的粽子的形狀與種類都五花八門:有三角的`、有四角的、有長條的……有咸鴨蛋餡的、有肉餡的、有豆餡的、還有蜜棗餡的……每個粽子都讓你垂涎三尺。不管此時你走進了哪一家,主人家都會熱情的留你吃飯。
吃飽了粽子,還有人把粽子扔到江河里去哩!我十分不解:好好的粽子不吃,扔到河里干嘛?真浪費!后來一問,才知道古代有個大詩人叫屈原,曾經多次提醒楚王小心鄰國,可楚王不聽勸告,結果最后楚國被鄰國消滅了。屈原十分傷心,跳河身亡。人們之所以朝河里扔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于是就有了這個習俗。
“哎,你再不吃就涼了。”小伙伴把我“拉”了回來,嘿,我聽得入了迷,都忘了吃哩!粽子差一點兒就涼了,我趕忙吃了起來。
現在,端午節的習俗已經被國家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了,我一定要將這習俗世代傳承!
家鄉的粽子作文10
我家鄉的端午有許多風俗和外地一樣:裹粽子,把一張張粽葉里放上餡,有的放肉、有的放豆沙、還有的放蛋黃;掛艾草,把一株株曬干了的艾草掛在門上,可以“辟邪去妖”;喝雄黃酒,用雄黃酒在孩子們額頭上畫一個王字,這些都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端午,我最愛吃奶奶裹的粽子了。我們嘉興五芳齋的粽子是出了名的,只要外地的人一談起嘉興自然而然的就就會說到嘉興五芳齋的'粽子。
雖然五芳齋的粽子名氣很大,也很好吃,但是我奶奶裹的粽子也不賴,選用的都是上好的糯米,又白又香,連粽葉也都是最好的,還帶有竹子的清香。
說到了粽子,就不得不提提我們這兒特有的迷你型的一口粽了,這一口粽就如同這名字,咬一口就沒了,放在餐桌上,大家一直喝酒餓了,就每人一個,墊墊肚子。
我們這時幾乎家家戶戶都會裹粽子,裹粽子的程序非常復雜,而且裹粽子的手法、技巧都非常難,我就簡略的介紹一下:先把糯米洗干凈,把粽子在水中浸一夜,把洗凈的糯米倒些醬油(包括白抽和老抽),再放些鹽和味精,把糯米攪拌均勻,切一些肉,要切成塊狀,也放些白抽和老抽,接著把肉和糯米裹到粽葉里。
這就是我家鄉的粽子!我一想到我的家鄉就會想起我家鄉的粽子。
家鄉的粽子作文11
我的故鄉在嘉興,這里物產富饒,人稱魚米之鄉,絲綢之府。
說到了嘉興,就不得不聯想到嘉興的粽子。一到端午節時,幾乎家家戶戶都買粽子、包粽子、吃粽子。
粽子本來都是用些普通的食材,但經嘉興人一包,濃郁的滋味和帶有傳奇色彩的傳說便全溶到了一起,成了一個個香得令人口水直流的粽子。
在每年端午節時,婦女們的廚房里總有些粽葉、糯米、肉塊、豆沙什么的,還 有一些包好的粽子。鮮肉的、豆沙的、蛋黃的、板栗的......這樣簡單易學的手藝,巧手的嘉興姑娘當然會了。
其實,只要用心,誰都會。只要把餡料放進粽葉里,再用線把粽葉包好,你就能嘗到這種百年不變的好味道了。
粽子包多了,吃不完,就給親朋好友送去。周奶奶送幾個;張大爺來一包......于是,嘉興人那暖暖的親情,在節日的喜慶下,四散開來,暖到了每個人的心里。
粽子,不一定非自己包的才美味。那些工廠做出來賣的,也好。這一個個統一整齊的粽子,都出自那些勤勞樸實的工人之手。這粽子里,也是包含情感的。
會不會有黑心廠家做假粽子?少得很!粽子原料便宜,制作工序簡單,銷路通暢,賣正宗廠家的粽子,許多人都求之不得。再說,它本來就花的少,賺得多,為什么偏要造假?
好了,不說了。
如果你還 想了解粽子,就自己買一個、包一個、吃一個,自己體會一下粽子的味道,體會一下小粽子里的大嘉興吧!
家鄉的粽子作文12
我的家鄉有許多美食,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粽子。
每逢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這時,“粽子高手”——奶奶開始忙開了。奶奶早早地從集市上買來粽葉和麻繩,放進鍋里煮,直到粽葉的顏色由青翠到墨綠色,再撈上來。我和弟弟負責洗干凈。奶奶則在一旁淘糯米,再把香菇、蝦米、豬肉剁碎,進行腌制。
開始包粽子了。粽子的形狀有很多,有菱形的,有長方形的……奶奶常包菱形的粽子。她拿起一片粽葉,先把一頭卷成圓錐形,往里面裝進大約三分之一的米,再放進一些香菇、蝦米、豬肉,然后又蓋上一層糯米,用粽葉包成菱形狀,最后用麻繩綁緊。
不一會兒,奶奶就把粽子包好了,一個個粽子像一座座三角形的小島,多么可愛呀!這時包好的粽子是生的,還不能吃,得放進高壓鍋里煮上三四個鐘頭。聞著從鍋里飄出來的淡淡香味,我們早已饞得直流口水,迫不及待地想吃粽子。
“開鍋了!”奶奶一聲令下。我連忙揭開鍋一看,一個個粽子身穿墨綠衣裳。我輕輕地拿起一個,剝開粽葉,一股粽香味撲鼻而來,我趕緊咬了一口,哇,這粽子比山珍海味還要香啊!吃了還想吃。
關于粽子的由來還有它的歷史故事呢。戰國時期,楚國的`人們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在農歷五月五日那天,把米飯包在竹葉里,然后扔進江里,便有了粽子的來歷。包粽子就世世代代傳下來了。
我愛我的家鄉,更愛家鄉的粽子。
家鄉的粽子作文13
“5月五,是端午,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民歌唱的就是端午節的各種風俗。
端午節這天,母親買來粽葉,端出泡過的江米,洗好蜜棗,籌備開始包粽子。我也想自己動手包粽子,便自告奮勇要幫母親包粽子。我拿起粽葉一卷,挖了一大勺江米倒在粽葉里,雙手一合,結果粽葉散開,里面的江米也散落一地。看來包粽子并不像我想的那樣容易。
母親笑著說:“你要注意觀察,多多訓練,就能包成一個好看的粽子”。我又一次拿起粽葉,認真察看母親怎么樣包粽子。只見母親不慌不忙地拿起兩片粽葉,卷成圓錐形,往里面倒進少許江米,然后放入一顆甜絲絲的蜜棗,再倒入一些江米蓋住蜜棗,然后用粽葉包裹形成一個三角形,最后用繩子把粽子緊緊扎住,一個飽滿、精致的粽子包好了!在母親的幫忙下,我又嘗試了幾次,終于包成一個“合格”的粽子。
母親問我端午節為何要包粽子,我知曉那是由于人民為了紀念古時候一位愛國詩人屈原。母親還說包粽子是流傳很長時間的民俗,大家要掌握這門“技術”,更要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好好學習常識,長大才能做像屈原那樣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哎呀,我的粽子煮好了,我可要好好品嘗一下我們的勞動成就啊。
家鄉的粽子作文14
記憶中的農歷正月初五,沒有別的,獨有滿屋子的粽子清香,或許這也注定了我與粽子間不解的情緣。
小時候,最期待的莫過于過端午節。那一天,外婆總是忙里忙外地包粽子。而我則站在一旁,非常有興趣。看著外婆動作嫻熟地將蘆葉卷好,把糯米倒入其中,用繩扎好,就這樣的一個棱角分明的粽子就完成了。看著看著,我的手也癢癢了。于是,也學著外婆的樣子,將蘆葉卷好,倒入糯米,只是蘆葉卷得不行,到處都是漏洞,穿得糯米滿地都是,到了扎繩子時,又是手忙腳亂,不知如何是好。這時,外婆笑著,手把手地教我,于是形狀各異的粽子就從我手中誕生了……待到粽子香飄滿屋時,我就迫不及待地品嘗自己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
去年的端午節的時候,我又回到家中,外婆仍在忙著,我彎下腰,像很小的時候那樣,學著外婆的樣子包粽子,包好后仔細一看,以前的.美觀在多了。
我品嘗著自己包的粽子,一種熟悉的滋味涌上心頭,如同粽子中的糯米那樣潔白,又如蘆葉那般的清香、脫俗。
家鄉的粽子作文15
端午節是大家中國的傳統節日。在老家,我也體驗了端午節包粽子的傳統風俗。
大家先拿出一疊曬干的粽葉,量取足量的糯米,赤豆作為主要原材料。然后,大家先燒一大鍋開水,水開后把干粽葉放進來煮,大概過了8、九分鐘的樣子,粽葉的香味從鍋子里飄了出來,奶奶說有香味出來就好了,她立刻把剛煮好的粽葉撈了起來。接著奶奶教我把盛斗里的糯米和赤豆攪拌均勻,接著,大家就要去小溪洗粽葉和糯米了。
大家去小溪洗好了粽葉和糯米,接著就開始包粽子。我先拿兩片粽葉疊在一塊,向里一攏,做出了一個“碗”的'造型,往里面填上洗好的糯米。再把這個“碗”的“碗沿”用一只手稍微攏進來一點,再用另一只手把其它多出來的粽葉給蓋在上面,捏緊,最后,用細繩子捆上幾圈,一個粽子就完成了。
可別小看包粽子這幾個動作,說起來容易,其實做起來可困難。我包第一個粽子,到最后一步的時候,剛要捆起來,可是糯米一股腦兒地漏了出來,無法,只好拆了重包。第二次包粽子的時候,剛要把多出的葉子蓋好,可是如何也蓋不上,原來是糯米放太多了,我小心翼翼地用筷子將多出來的糯米給挑掉,可是一不小心,捏著粽子的那只手放松了一點,糯米灑了一地。第三次,我吸取前面的教訓,終于,第一個包成功的粽子出現了,接著,熟能生巧,就有了第二個,第三個……
我喜歡包粽子,更喜歡端午節這個傳統節日。
【家鄉的粽子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的粽子作文03-09
【精選】家鄉的粽子作文300字3篇02-21
家鄉的粽子作文300字四篇04-11
家鄉的粽子作文300字六篇04-11
母親的粽子作文02-21
粽子飄香作文02-21
包粽子的作文03-20
吃粽子作文06-02
包粽子作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