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有趣的實驗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趣的實驗作文1
這一周,我們學了葉圣陶爺爺寫的《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后,老師讓我們去泡點豆子,體驗一下觀察的樂趣。
放學回家,我立刻找出一個底部有好多小孔,但又不會讓豆子掉出來的小盆子,然后拿出一包綠豆。材料準備好了,我把小盆子洗干凈,倒出 一 點 綠 豆 放進去,每天只要澆三次水,它就會長大。
第一天,我去看了看,樣子沒變化,不過,它以前穿的這身綠色的、硬硬的衣服卻變軟了,本來的.綠色也好像淡了點。
第二天,它的身子好像吸足了水的海綿,發胖了。那身衣服的顏色也從淡綠變成了土黃色,皺皺的。有幾顆綠豆已經露出了白白的肉,真可愛!
第三天一早,我又去瞧了瞧,發現豆子都蛻了皮,白白胖胖、挨挨擠擠地在一起,好像一群胖娃娃正在一起玩呢!大多數豆子已經發芽了,它們各自選擇一個小洞,讓芽從小洞里鉆過去。這些根白白的,上邊 還 分出了幾個小根呢!
第四天很快就來了。今天的豆芽明顯比昨天大了。它的根長了不少,旁邊的小根好像兩排鋸。上邊的兩大瓣嫩芽(子葉)似乎又胖了點,微微向兩邊張開。
第五天,小豆子的莖長了不少,嫩綠色中夾了點乳白色,好像穿上了一身花衣服,漂亮極了!它的子葉漸漸地張開,顏色也有了變化:一開始,是淡綠色的,慢慢地變成了純白,一直到現在,已經變成了玫瑰色,好看得很!
第六天呢,它又有了小變化。它的莖不再彎曲了,直直的。那子葉彎下來緊貼在莖上,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姑娘,正在低頭害羞呢!
最后一天了,豆芽好像比賽似的往上長。它們的莖有些硬幫幫的了,顏色又變成了灰色,子葉中央長出了一對碧綠的嫩葉。風吹來,嫩葉一動一動的,好像在向我招手呢!
七天的觀察就這樣結束了。我知道了綠豆是怎么發芽、怎么變成綠豆芽的過程。下次,我還要做一些更有趣的實驗呢!
有趣的實驗作文2
今天,我偶然看到了課外書上的實驗——杯壓紙,覺得十分有趣,便利用下午的時間做了這個令人耳目一新的實驗。
看著書中的提示,我在家里搜尋到一個空水杯,一個預防失敗的大水桶,還有一張A4紙,小心翼翼地開始了實驗。我把水杯中裝滿水,用一張A4紙蓋住了杯頂,膽戰心驚地將杯子翻了過來。沒想到“嘩”的一聲,杯子里的水傾瀉而出,我的第一次實驗以失敗而告終。
為什么會失敗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后來仔細想了想,也許我的紙用錯了,A4紙太重了,而且還大,容易漏水,在我將水杯翻過來的一瞬間,它很不給面子地掉了。“實驗尚未成功,我啊仍需努力”,我不甘心第一次實驗失敗,決定嘗試第二次。
材料跟之前一樣,只不過將A4紙換成了一張普通的作業紙。我照舊在杯中裝滿了水,拿起作業紙壓在水杯上,一手托著紙,一手抓著水杯。我深深地呼了一口氣,緊張極了,心臟“撲通撲通”地跳著,一咬牙將水杯倒了過來。杯子旋轉跳躍的霎那間,我閉上了眼睛,生怕自己會再次看到失敗的場景。咦,怎么沒有動靜?我慢慢地睜開了眼。“成功了!”只見被杯子壓著的紙點水未滴,我欣喜若狂,為自己本次的實驗成功而開心不已。
這張小巧玲瓏的紙為什么能十分嚴密地托住水杯這個龐然大物呢?我問了問老師,原來,當杯子裝滿水的時候,里面無空氣,沒有大氣壓。把水杯嚴密地封住之后,外面的大氣壓大于里面的`氣壓,把水壓了回去。這就是杯壓紙的原理,簡直讓人不可思議。
這次實驗告訴我一個道理,生活處處是學問。我們平時應該多觀察觀察身邊的事物,這樣才會完全吸收到學問,在成長的路上縱橫馳騁。
有趣的實驗作文3
星期四的科學課上,科學老師給我們講解了靜電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每當天氣干燥,我們就會感覺到靜電,我們開門時摸門把手,廚房的水龍頭,甚至皮沙發,都會感覺到靜電的存在;在冬天脫毛衣,伴隨著噼里啪啦的響聲,在黑夜中還能看見許多火光;通過摩擦尺子,尺子就會產生靜電,靜電就可以把碎紙屑吸附在尺子上。
雖然老師講得頭頭是道,但我總對你這種說法半信半疑,于是,我決心親自做一下這個實驗。我按照書上的要求,先找來一張白紙,把它撕得粉碎,又找來一把塑料尺子使勁地在頭發上摩擦,然后放在離桌子大約2厘米距離的地方,不到2秒鐘,奇跡發生了,這些小紙片爭先恐后地粘在塑料尺子上,我驚訝得瞪大了雙眼,心里既靜電又興奮,大聲呼喊著:“我成功了!”我輕輕吹了一口氣,這些紙片來回擺動,猶如一位位芭蕾舞蹈演員,在尺子上不停地轉圈,似乎是轉累了,只見它一個優美的跳躍,落在了桌子上。我又輕輕轉動了尺子,一部分紙片掉了下來,可還有一部分紙片依然粘在了尺在上,過了一會兒,塑料尺子上的紙片都寥寥無幾了,都從尺子上飄飄悠悠地落了下來。第一次實驗成功了,我十分開心,心想:這份喜悅也要讓爸爸媽媽來和我一起分享,爸爸媽媽聽到這個消息后,很高興地來到了我的書房。我又一次地用尺子在頭發上使勁摩擦,再去吸附紙片,那些碎紙片都乖乖的吸附到尺子上了。爸爸媽媽欣喜若狂,連連夸道:“女兒真聰明!”
這是什么原因呢?我帶著疑惑查了《百科全書》,立即茅塞頓開,原來,當一個帶有靜電的物體靠近另一個不帶靜電的物體時,由于靜電感應,產生異性電荷相互吸引,就會出現“靜電吸附”的.現象。可以這樣說:生活處處有科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只要留心觀察,認真思考、努力學習,就會有許多新的發現。人類社會之所以會發展到如今的現代化社會,就是人類在生活中,不斷發現、不斷發明、不斷創造的結果。
有趣的實驗作文4
這個周末,家里進行大掃除。我在收拾房間的時候,一不小心把角落的三個乒乓球給踩癟了!誒呀,這可怎么辦呢?正當我急得焦頭爛額的時候,忽然想起了最近看到的一個實驗——把癟了的乒乓球放入容器中,倒進熱水,球就會恢復原樣。我不妨也來試試!
我準備了一個玻璃杯,把癟了的乒乓球拿出來,將它放入杯中。我又燒了滿滿的一壺熱水,因為太過著急,在運送過程中,差點灑掉!
我把熱水慢慢地,一點一點地往玻璃杯中倒。倒水的過程中,我的手一直在抖,生怕一不小心,杯子倒了,那可就得不償失了呀!忽然,那個癟了的乒乓球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一樣,上上下下抖了好一陣子,然后又像一只海豚一樣,“啵”的一聲彈出了水面。我開心極了,連忙把球拿出來看看結果——乒乓球果然恢復了原樣!我又把那個乒乓球往地上一扔——彈性也絲毫不減。Nice!
接著,我又把另一個癟了的乒乓球也放在水中,果然也恢復了原樣!真是太好了!這時,還剩下最后一個乒乓球。我滿懷信心地把它放入水中……,咦?怎么沒反應?我把球拿出來仔細端詳了一番,哦!原來球的'表面破了一個洞,難怪不能恢復原樣呢。
總的來說,這次的實驗還是很成功的。不過,這到底是什么原理呢?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立刻問了“度娘”。看完后,我恍然大悟——原來,球是一個密封的球殼結構,當中的氣體分子數是一定的,當置于熱水之中時,球內空氣受熱,發生膨脹,體積增大,撐起了乒乓球壁,也就是“熱脹冷縮”的現象。但是,不能在熱水里放太久,會變形,水溫太低或球面出現損壞也是不可以的。
通過這次實驗,我不僅明白了一個科學道理,還知道凡事要勇于實踐,不斷探索,真是受益匪淺。
有趣的實驗作文5
我在一本書上看到一個很有趣的實驗,叫作“倒置杯子不流水”。我覺得很好玩,便按照書上的指示一步一步做了下去。
我在水缸中放了一些水,然后拿來一個用來喝茶的高玻璃杯。我又放水,在玻璃杯里灌滿了水,讓杯里的空氣全部排出。然后,在水中翻轉玻璃杯,使杯口朝下、底面朝上。我緩緩提起了玻璃杯,杯口仍留在水面以下,感覺比杯子比原來重了很多,提起得非常吃力。一個令人驚異的場面出現了:杯里的水沒有流動到水缸中,仍留在杯中,而且比水缸里的水面高出許多。我的好奇心上來了,書上說杯口必須留下水面以下,那么不在會怎樣?我使勁把杯子往上一提,讓杯口露出水面。“嘩啦啦——”杯子里的水立刻就淌光了,我頓時覺得手里的`杯子輕了許多。看來,之前玻璃杯會那么重,可能是因為水也在杯里,杯子和水的重量加在一起,當然讓我提得很吃力。
我們都知道,盛滿水的杯子如果杯口朝下,水一定會流出。但是為什么在水中就不會這樣了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只好上網去請教。
網上所說的是:受重力影響,而向下就沒有支持力了,所以杯中的水不會向下流。我不太理解它的意思,又去請教了爸爸。爸爸說:“這其實是個物理問題。當大氣壓力高于杯中水的壓力時,杯子就不會流水。通俗來說,你看,為什么杯口不能露出水面呢?因為杯里不能進入空氣。就像你剛剛那樣,你把杯口提出水面,空氣流通了,自然就會流水。”我恍然大悟,經爸爸這么一說,我明白了其中的小奧秘。
科學是很有意思的東西。當你掌握了一定的知識,就能發現許多好玩的原理。科學實踐,更是如此。所以,我們從小就要打下堅實的基礎,才不會在以后接觸了這門學科而感到茫然無措。
有趣的實驗作文6
一天,我在看一本科學雜志,讀到了“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證明了兩個不同重量的物體會同時落地”這句話時,好奇感油然而生。
“兩個物體一定是重的先落地!”我自言自語,對了,我可以自己試驗一下。我就叫來了媽媽,讓她把手機攝像調到慢動作上,我拿了一元和五毛的硬幣,開始了實驗。我抬高兩只手把兩個硬幣放在空中水平的一條線上,然后,這個角度看看,那個方向瞧瞧,生怕有什么差錯。我調整好了雙手,只聽媽媽一聲令下,我雙手猛然的一放開,兩個硬幣立刻迫不及待地“跳”了下去。它們兩個掉在了地上,同時發出了“叮”的一聲。
我急忙去看回放,只見兩個硬幣離開雙手后,一開始,兩個硬幣的水平位置幾乎一樣,我繼續緊張地看著,生怕不成功。兩個硬幣又繼續下降了幾十厘米,它們的水平位置也一樣,我開心極了,認為它們一定同時落地。接著,五毛錢翻了一個身,繼續下落,快落地了,我緊緊盯著屏幕,只見五毛硬幣竟然先一點點碰到了地面,一元的在后而緊跟著發出了兩聲“叮”的聲音。“咦?”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竟然不是重的先落地也不是一起落,反而是輕的小的先落地!”,這時,媽媽說:“這有可能是你扔的時候的誤差,地球引力雖然對每個物體一樣,但扔時的'細微誤差也會有影響,還有空氣阻力的影響。”
“對了,我可以用紙和硬幣試一下”我想。我又用紙和硬幣做了實驗,結果是硬幣明顯先落地,這就是空氣阻力在作怪:越輕的東西受到的空氣阻力越大,下落就越慢,所以只有在無空氣和有引力的情況下兩個物體才會同時落地。
這次實驗真有趣。
有趣的實驗作文7
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做了鹽巴與胡椒的分離實驗。
我們先把鹽倒在紙上,堆成了一座小雪山,然后再拿出胡椒粉撒在“小雪山”上。瞬間,雪山像蒙上了一層灰色的紗帳。接著,我又迫不及待的用勺子迅速攪了幾下,把鹽巴和胡椒完美地混合在一起。
于是問題來了,怎么才能把他們分開。我也想過用手一粒一粒地分,可是工程實再太浩大,我立馬打消了這個念頭。想著想著,我不由自主地用手沾了一點嘗嘗,嘿,鹽化了,嘴里就留下了胡椒,雖然分離成功,但鹽消失了,更何況我不能把這“小山丘”嘗個遍。哎!還是老樣子,鹽巴和胡椒就像不離不棄的老朋友。
死纏爛打不行,那就改用科學方法吧。老師給我們播放了魔術大師劉謙的一生只演一次的鹽巴和胡椒的魔術。看完后我興奮地問老師,:“陳老師,這是怎么分開的呀?”
“呵呵,不知道吧,其實是靠靜電來分離的呀!”老師微笑著說。
“嗯,明白了。”我蹦蹦跳跳回去繼續做實驗。
我從筆袋中拿出一把塑料直尺,在自己的衣服上來回摩擦了五六下。然后小心翼翼地放在“小山丘”上面,奇跡出現了,那些可愛的小胡椒粒正一個個爭先恐后地往上飛,牢牢地吸在了直尺上,由于鹽的顆粒稍大些,它們正穩穩地躺著呢!我把胡椒安全轉移到旁邊,就這樣:摩擦、吸、轉移,反復幾十次,慢慢的`分離開了鹽巴和胡椒。我擦了擦額頭上的汗,雖然有一些“小雜質”混在里面,但實驗還是順利完成了。
簡單的科學小常識加上鐵杵磨針的耐心,成就了今天有趣的實驗!我要在以后的生活中多觀察、勤思考,發現更多的奧秘之處。
有趣的實驗作文8
我們做過許許多多有趣的實驗,可最令我難忘的,卻是上公開課的那次。
記得那天上課,老師帶我們來到展示臺上,剛開始我很緊張,因為臺下坐著那么多的老師看著我們,但我又想,反正是上課,沒什么好怕的。
上課了,我們端端正正的坐好,老師笑著對我們說:“桌上有一些小饅頭,你們嘗嘗,但這次是實驗,所以你們要慢慢咀嚼啊”,我們都高興地點了點頭。我把饅頭含在嘴里,慢慢地咀嚼,吃完后老師問我們感覺怎么樣?我說道:“饅頭是甜的”,“那你的哪個器官感到甜呢?”老師問,這下我答不出來了。老師說:“人的舌尖是感覺到甜的',而舌頭的兩側中部能感到酸,舌的兩側前部能感到咸,能感到苦的部位是舌根,大家知道了嗎?”“知道了”,我們大聲說道。老師接著說:“那你們想想看我們是怎么消化食物的,你們自己做實驗吧。”
我們首先拿起一個動物的腸子,給腸道一頭灌上東西,然后再打個結,完成。接著,科學老師提醒我們道,“食物是需要排泄的,你們再研究一下吧。”
我把腸子用兩只手抓住,只見那些食物殘渣也都一點點地往下滑落,就像沙漏一樣。“成功了,成功了!”我們小組的成員興奮地喊。
老師看了我們一眼,說:“我們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下面我就給大家講講我們是如何消化的。”我們頓時安靜下來屏住呼吸,看著老師,老師指著大屏幕說:“食物首先會被吞咽后進入食管,然后通向胃,胃像個袋子……最后食物的殘渣會到肛門里,由肛門排出來。”
我們都聚精會神地聽著,我忽然覺得科學領域真是個奇妙的世界啊!
有趣的實驗作文9
今天的語文課別開生面,老師既沒有給我們上課,又沒讓我們寫作業,原來,一項有趣的實驗正等著我們。
同學們一聽,教室里霎時間炸開了鍋,同學們議論紛紛,眼睛里流露出期待的目光,我卻在心里納悶:“在蠶身上做實驗?這怎么做的成呢?”
就在同學們亂成一鍋粥的猜測聲中,老師走上講臺,拿出一個盒子,向同學們借了五只蠶,將它們放入盒子的一角,再把一些桑葉放入盒子的另一角。“現在我們就來觀察一下蠶到底有沒有視力。”同學們看向那五只蠶,只見它們抱成團,一邊轉動自己細長的身體,一邊扭來扭去,抬著頭,東張西望的搜索著食物。看到這副景象,我不由得在心里想:“它們為什么不去吃桑葉呢?難道它們真的是“盲蠶”嗎?”見它們久久嘗不到桑葉,老師就把桑葉放在更靠近蠶的地方,這時蠶就毫不客氣了,餓狼一般撲了上去,津津有味地吃著。
但為了確認這不是一個巧合,我們進行了進一步的觀察,我拿著放大鏡仔細地觀察著蠶的頭部,我發現蠶頭部兩側各有一個小黑點,那應該就是蠶的眼睛。事實證明,蠶是有視覺的。
接下來,老師又把幾片干巴巴的舊桑葉放在了鮮嫩的新桑葉旁邊,“現在我們來驗證一下蠶是否有嗅覺。”只見一只蠶打算撲到身旁的舊桑葉上,神奇的一幕發生了:那只蠶突然一轉身,又轉向了嫩綠的`新葉。另兩只也飛快地撲到新桑葉上,對我們的吵鬧聲不管不顧,津津有味地用自己發動機似的牙齒大口大口快速地啃著那新鮮的桑葉。不一會兒,它們排著整齊的隊伍向桑葉齊頭并進;不久,蠶就把一大片的桑葉吃得七零八落。事實又證明蠶是有嗅覺的。
經過了一系列實驗,我們知道了平時不起眼的蠶也像人一樣具有視力和嗅覺,這次實驗真有趣啊!
有趣的實驗作文10
聽說死海旁邊不長草,也沒有其他生物生活著,可是這樣的海卻能讓我們浮在水面上,不會游泳的人也不會淹死,所謂的“死海不死”,我一直不明白其中的奧秘。
“叮鈴鈴,叮鈴鈴-----”上課了,同學們飛一般地跑到座位上坐好,靜靜的等待著葉老師來上課。奇怪的是,葉老師沒有帶語文書,出乎意料的'帶來了做菜時會用到的:生雞蛋、清水、大盆子、鹽和勺子。“不會葉老師來當廚子了吧?”大家疑惑著。她走到講臺上,說:“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做一個實驗,”她提高聲音,“鹽水浮雞蛋!”葉老師的話音剛落,教室里像炸開了鍋似的,同學們議論紛紛:有的說浮,有的說沉,還有的說不知道。“既然不知道,那我們就拭目以待吧!”葉老師說。
接下去實驗開始了,葉老師小心翼翼地把雞蛋放在有清水的大盆子里,雞蛋像個貪財的守財奴,就像那里有許多金子一樣;剛到盆底,它就倒頭大睡了。緊接著葉老師往里加了第一勺鹽,可雞蛋一點也不理我們。加第二勺鹽了,教室里鴉雀無聲,可雞蛋寶寶醒了,它慢慢地離開了盆底,就像一個剛出生的寶寶,睜開眼睛看這個奇妙的世界。第三勺鹽像雪花一樣飄落,雞蛋在水里搖搖晃晃,慢慢地沉了下去。鹽一勺一勺地加著,雞蛋終于浮出了水面,大家高聲呼喊著:“浮上來了,浮上來!”葉老師在一旁解釋:“因為水里有鹽,密度過大,才把雞蛋托上來的。”我想,這應該就是“死海不死”的原因了吧。
經過這次實驗, 我知道了原來生活中有許多小秘密,只不過我們沒有發現,需要我們慢慢地去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有趣的實驗作文11
科學課上,潘老師從一個布袋里拿出兩枚雞蛋,神秘地說道:“同學們,你們學過《雞蛋捏不碎》這篇課文吧?你們知道嗎,雞蛋的奧秘可多了!它還能浮在水面上呢!”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有的直搖頭,認為是天方夜譚。“你們不信?好,今天我們一起做一個實驗,讓你們見識一下浮在水面上的雞蛋!”潘老師胸有成竹地說。
實驗開始了,潘老師先讓同學取來水,倒入玻璃杯中,接著,她把雞蛋輕輕地放入水中,雞蛋在水里晃了幾下,穩穩地沉入了杯底。“哈哈!雞蛋哪會浮在水面上呀!”羅德瑞幸災樂禍地喊道。只見潘老師鎮定自若地說:“別急呀,關鍵的材料還沒上場呢!”說罷,她拿起勺子,舀了一勺鹽,倒入杯中,雞蛋紋絲不動,接著是第二勺,第三勺……她一連放了十幾勺,雞蛋還是穩穩當當地坐在杯底。
這時,教室里漸漸地變得騷動起來。就在大家急躁不安的時候,只見潘老師又往水里放了一勺鹽,雞蛋像剛剛醒來一般,稍微動了一下。大家屏住呼吸,生怕嚇到那“剛睡醒”的.雞蛋。潘老師又輕輕地放了一勺鹽,雞蛋仿佛一個害羞的少女,又往上浮了一點。“快!再加些鹽!”同學們瞪著圓溜溜的眼睛,目不轉睛,后面的同學有的踮起腳尖,有的伸長了脖子,有的干脆站到了板凳上,生怕錯過精彩的時刻。
“看好啦,我們的雞蛋小姐要浮出水面啦!”潘老師興奮地邊說邊加鹽。就在她加完最后一勺鹽時,害羞的雞蛋終于完完全全地漂浮在了水面上。
“成功嘍!”同學們歡呼雀躍,可這是為什么呢?潘老師仿佛看透了我們的心思,說道:“同學們,這是一個科學原理,一個物體在鹽水中受到的浮力要比淡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因此雞蛋在鹽水中被浮力“頂”向了水面。平時我們只要細心觀察,多多思考,就會有許多新發現!”
有趣的實驗作文12
三年級到六年級,科學一直是我喜歡的學科,科學課讓我做過很多實驗,唯獨一次讓我記憶猶新,那就是五年級的硬幣實驗。
那天下午的科學課上,老師向我們宣布:“今天,我要和大家做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老師首先拿出一只裝滿水的玻璃杯,接著老師又拿出了許多硬幣,神秘地問:“同學們,你們估計這水里還能放多少枚硬幣?”話音剛落,同學們便紛紛議論起來,有說5枚、7枚的,也有說3枚、2枚的,我猜10枚。老師見我們吵的熱火朝天,便開始了實驗。
一枚、兩枚、三枚相繼入水。隨著水中的硬幣越加越多,同學們的數聲一浪高過一浪。直到10枚,教室里的'氣氛已經完全轉變了。同學們的情緒也格外高漲。大家趴在桌子上看,看到站起來,最后都站在了椅子上。水中都已經有13枚硬幣了,可水卻依然沒有溢出來,此時,同學們驚奇地發現水面已經不像以前是平的,中間已經微微向上方凸起,就像一面凸透鏡一樣。教室里同學們越來越興奮,恨不得馬上去幫忙,在入水第15枚時,水溢出來了,下課鈴也在此時響起。
老師宣布實驗到此結束,一杯裝滿水的杯子,居然還可以放進15枚硬幣。這是為什么呢?同學們很好奇。老師告訴我們,這是水的表面張力使水分子緊緊靠在一起,當這些硬幣的重量超過了水面張力所能承受的極限時,水就會溢出來。原來是這樣!我們終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實驗很有趣,生活中的很多東西只要我們仔細觀察,也能通過實驗得出許多道理。動手又動腦,知識就會越來越多。
有趣的實驗作文13
日常生活中,在我們周圍有很多有趣的現象,你看,同樣是球,氫氣球會往高空飛,鐵球拋出后會往下落,皮球掉在水中會浮在水面上,而乒乓球在球臺上會跳躍,這些自然現象真是奧妙無窮,奇趣橫生。
今天,我又了解了不同液體的比重問題,其中的科學知識真是讓人大開眼界。老師上課時給我們介紹過,水比油重,鹽水比水重,而水銀比鹽水更重。事實是不是這樣呢?為了驗證鹽水比水重,我做了一個有趣的小實驗。 首先我準備了兩個玻璃杯、一個雞蛋、一大勺鹽、一點藍墨水和一根攪拌棍,然后往兩個玻璃杯中注入了相同數量的清水。
準備工作完畢后,實驗就開始了。我先將一些鹽撒入第一杯清水中,并用攪拌棍進行充分的攪拌,一邊攪拌一邊加鹽,直到杯中的鹽不能溶解為止。接下來我把藍墨水輕輕地倒入第二杯清水中攪拌均勻。做完這些工作后,我把拌有墨水的一些藍水慢慢地倒進鹽水里,一個奇跡在我眼前出現了,藍水竟然全部浮在了鹽水的.上面,而且分界線都看得清清楚楚,好像中間用物體隔開來的一樣,太妙了!接下來,我又將準備好的雞蛋輕輕地放入水中,啊!雞蛋浮上來了,泡在藍色的水中,我又重重地摁了一下雞蛋,沒過一會雞蛋又從鹽水層慢慢地浮了上來,好像一個頑皮的小精靈在藍水里跳舞呢。看來鹽水確實比水重。為了驗證這個結果,我又重做了一次試驗,結果跟第一次一樣。 可是,鹽水為什么會比水重呢?
在爸爸的指導下,我上網查了有關知識,原來鹽水的密度比普通水大,密度越大的液體浮力就越大,雞蛋的重量比普通水重而比鹽水輕,自然雞蛋就會浮在鹽水上而沉入普通水中。 一個小小的實驗里包含有這么多的知識,看來生活中的科學還真是不少,關鍵在于我們不斷地去發現和掌握。
有趣的實驗作文14
今天的作文課上,老師給我們準備了一個小實驗——水的張力。材料為一杯水和兩盒回形針。
實驗開始了,老師將一杯滿滿的水放在了桌子中間。然后神秘地問:“大家猜猜這杯水里能放多少個回形針?”大家半信半疑地看著這杯即將溢出的水,問道:“能放進去嗎?”“當然能了!”于是大家開始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20個”、“5個”、“30個”……老師又像魔術師劉謙那樣擺了一個造型,說:“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跡的時刻!”說著,老師把第一個回形針放了進去,水沒有溢出來。
當老師放第二個的時候,大家有的躲得遠遠的,有的竟然鉆到桌子底下。生怕溢出的水濺到自己,而我卻兩眼直盯著老師的手,不肯松懈。第二個回形針掉了下去。他們像一個個無精打采的懶寶寶一般游入杯子的底部。
3、4、5……30,班里不由的發出驚奇的數數聲,水平面慢慢地漲了起來,31、32、33,可以看出老師的`手也在顫抖。老師的額頭上也沁出細汗,我們也在提心吊膽。當回形針的數量達到了35個時,全班不由地歡呼起來。老師又說:“第一輪結束,第二輪開始,大家再猜一猜。”“55”、“100”、“55”……這一輪大家大膽地猜了起來。
“37、38、39……99、100”全班一片沸騰,歡呼雀躍,。老師說: “水所能承載的不止這些。主要是依據它的原理:水面張力。就是水表面的水分子緊緊地靠在一起,有一種相互吸引的力。當這些回形針的質量超過了水面張力所能承載的極限時,水就溢出來。而向容器里投放的回形針的個數,是由容器的大小而決定的。”
這堂實驗課就在歡聲笑語中過去了,我期待著下一堂課的到來。
有趣的實驗作文15
“唉?不對啊?老師不是說報紙會粘在墻上嗎?那里出錯了呢?”其實,今天老師布置了一項作業,不用膠水,也不用膠帶,只用一支筆把報紙站在墻上。看到后我滿腹疑問:這怎么可能呢,報紙又不是蜘蛛俠,它也不會輕功,怎么回簡簡單單就粘在墻上呢?這個是真的嗎?帶著問題,我開始了實驗。
首先,先準備好所需的材料。我從桌子上找到一張看過的報紙,隨手拿了一只鉛筆。然后,我把報紙展開平鋪在墻上,我信心滿滿的把鉛筆在報紙上來來回回摩擦好幾回。可我一松開手,那報紙就“啪唧”一聲掉在了地上。我又仔仔細細的看了看老師的留言,知道了:報紙不要太大,墻也要光滑。我改了改,又試了一次,我盯著報紙,手緩緩的放下,屏著呼吸,生怕報紙掉下。“成敗在此一舉了,一定會成功的!”我小聲嘀咕著。1秒,2秒,3秒它沒有掉下來,我睜大了眼睛,太棒了,成功了!我有小心翼翼的把報紙旋轉了一周,它就像被磁鐵牢牢吸住似的',掉不下來。
我又看了看老師的留言,才明白:這并不是什么輕功,而是一個名叫“靜電”的元素造成的。任何兩個物體摩擦都會產生靜電。當鉛筆在報紙上來回摩擦時,報紙表面就有了大量的靜電荷,靜電荷是會和物體相互吸引的,所以報紙就和墻壁吸引在了一起。舉個例子:把一個吹好的氣球在頭發上來回摩擦,也能把氣球粘在墻上。在譬如:冬天有許多女生的頭發總“飄”起一些,但用手把這些頭發壓下去,可能還會聽到噼里啪啦的聲音。這個,也是靜電。
做了這個實驗后,我明白了:科學是無窮無盡的,它需要人們去探索并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