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春節的習俗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春節的習俗作文1
春節到了,家家戶戶喜氣洋洋,團團圓圓。春節有許多習俗,比如:貼春聯,放鞭炮,吃餃子等等。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它們吧!
貼門神這是幾乎家家戶戶過年都要做的,關于貼門神還有一段有趣的神話傳說:相傳在古時候,有位龍王總想偷吃玉帝的貢品,玉帝發現后狠狠地懲罰了它,可龍王依然屢教不改,于是,玉帝讓兩位身強力壯的天神看守大門,不讓龍王再來搗亂。可是兩位天神和我們一樣要睡覺休息。于是玉帝想了一個好辦法,把兩位天神的畫像貼在門上,從此貼門神的習俗就這樣代代流傳。
在我國的北方有一種習俗,就是吃餃子,餃子的諧音即“交子”,表達了人們對更歲交子,對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種渴望。而南方人則喜歡在大年的早晨吃湯圓,意味著我們在新的一年里圓圓滿滿,團團圓圓。人們還喜歡把一種叫“薺菜”的蔬菜和湯圓一塊吃,“薺菜”有被稱作“聚財”意喻在新的一年招財進寶,心想事成。
春節里,我們更少不了要放鞭炮來活躍一下春節時歡歡喜喜的氣氛了。放鞭炮在民間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在遠古的時侯,有一只叫“年”的怪獸,每到春節的時候就出來嚇唬人,于是人們就想了個辦法。用竹筒點燃扔向它,竹筒爆炸后發出很大的`聲響,嚇走了年獸,放鞭炮的習俗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很多,它豐富了我們的知識,拉近了人們的距離,它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它們吧!
春節的習俗作文2
我的家鄉在江門,那里,每年春節,市民們舉行的活動可多了!
農歷年的最末一天稱除夕,江門習俗稱“過年”。
除夕前人們就忙碌各式年貨了:買雞、鴨、鵝、魚肉、衣飾、家具、器皿、畫、春聯……樣樣都有。餐桌上擺的大魚大肉和糖果,讓人直流口水。
人們還會買柑桔、青橄欖那些象征吉祥如意的水果。
舊俗過后,男的必新理發,女的必“挽面”。
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和“述職”之時。是日起,家家戶戶大掃除,用物和被帳都行清洗,謂之“采囤”。
春節外出的家人一定要趕回來團聚。家里還會吃團圓飯。
如果是晚農家的水缸要貯滿水,米缸要填滿米,燈火不能熄滅,這樣才能年年好運氣。
農歷二十三晚,俗稱小年夜,人們為表示灶君一年來保護各家各戶灶火不斷、飲食平安的`謝意,在灶君向玉皇大帝述職時,特地給他賤行。謝灶要擺設貢品,主要有:一碗清水,一碗白米,幾棵帶尾葉的甘蔗,還有炒米餅、柑桔、紅糖和一封利是,以及一份“灶君疏”,大意是向灶君請罪,請他上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這就是謝灶。
說了這么多,也該說花市上了。
臨近春節,香港人都喜歡按照習俗購買年花,取其“花開富貴”之意。
那香港的花市和江門的花市有什么不同?人們可以趁到香港過新年的時候去人潮擁擠的地方年宵花市湊湊熱鬧,看看那金橘、水仙、牡丹、芍藥的年花,以及近年流行的“五代同堂”,據說桃花能為未婚男女帶來“桃花運”,連著葉子的柑桔則代表姻緣“開花結果”……
哎!不說這么多了,喉都干了,喝點水,自己查閱吧!我們江門可是有數不清的習俗哦!~~
春節的習俗作文3
春節在我國已經傳承了上千年,經久不衰。歷經千年的洗禮,春節融合了我國各民族、各地域的文化風俗習慣,成為當之無愧的中華文化之魂。
春節在我國所有傳統節日中,習俗是最多,也是最講究的。從臘月二十三四寓意著除舊迎新的“掃塵”開始,春節開始漸入高潮,各種習俗接踵而來,貼春聯、貼窗花、倒貼“福”、貼年畫、祭祖、吃年夜飯、守歲、發壓歲錢、爆竹、拜年、趕廟會等,直至正月十五鬧元宵,在這將近20天的春節里,基本上每天都有各種民俗活動,同時由于各地域、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不同,春節的習俗也是各具特色,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如一些地方流行除夕“別歲”,初一搶在第一時間擔“金銀水”,燃放煙花竹炮;一些地方流行從初一子夜開始迎送財神,由一兩人身穿紅袍,頭戴紗帽,嘴掛假胡須,身背收錢的黃布袋,裝扮成財神爺的模樣,敲鑼打鼓,挨家挨戶地去散發財神爺像,說吉利話,討賞錢。無論習俗如何,但是整個春節期間展現的都是一種歡樂、和諧、熱鬧、充滿希望、積極向上的氣氛。春節是人們一年忙碌之后,合家團圓,共享天倫的日子;是老友聚會,訪親探友的日子。沒有了平日里快速的生活節奏,沒有了工作中的種種壓力,有的只是難得放松,難得的歡聲笑語。所以春節不僅調整了人們的生活節奏,促進了人間關系的交融,同時也推動文化的傳承與發揚。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春節作為中華文化的載體,表現了中華民族對自身傳統的.繼承,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和弘揚。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象征,是一個民族不斷前進的不竭動力。傳承和發揚春節等傳統文化,是我們的義不容辭的責任和光榮的使命。
春節的習俗作文4
我的家鄉在湖北省蘄春縣,位于吳頭楚尾,是一個有著一百多萬人口的大縣。家鄉過春節非常熱鬧,也有很多獨特的春節習俗,比如:通常臘月二十三是小年,可在蘄春臘月二十四才是真正的小年,這一天,孩子們都穿上新衣服,高高興興地吃小年飯,玩鞭炮,算是過孩子們的年,所以叫小年。臘月二十五、二十六,通常家家都會打豆腐以作重要的年貨。臘月二十七則是打掃衛生、洗澡、洗嗽的重要日子,當地的民諺說:“二十七,洗舊跡”,意思是把舊的一年中不好的晦氣的東西洗掉,以圖來年干干凈凈、順順利利!臘月二十八則是除夕前最重要的日子,當地民諺說:“二十八,還年發!”意思是圖來年大發大旺,所以這一天的晚餐一家人會小聚在一起,吃一頓豐盛的晚宴,以祝全家興旺發財!民諺又說:“二十九,家家有”,表示臘月二十九,家家年貨置辦齊全,以備除夕夜之需。
大年初一大清早打開大門,燃放鞭炮,叫“開門迎春”,然后一家人就開始出行了,所謂“出行”,就是串親戚朋友,到人家家去了,人家會放鞭炮迎接,然后吃一頓飯,就算出行成功,初一到十五都是出行的日子。這些年,人們都喜歡到附近的廟宇里去出行,以圖吉祥安康、萬事如意。
蘄春的`過年風俗,大體上說來屬于楚地民俗,沿革的歷史很久遠,可以追朔到古楚國,算起來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了,這個民俗一直沒變,算是本地很具特色的春節習俗吧!
春節的習俗作文5
在一年的節日之中,我覺得春節是最快樂的,因為過春節可以吃團圓飯、逛廟會、放煙花、看春晚……。春節令我最開心最難忘的就是燃放煙花爆竹。可惜在城市里過春節,不允許燃放煙花爆竹。
我六歲那年和媽媽一起去外婆家過春節。外婆家在四川的一個鄉鎮上,那里可以燃放煙花爆竹。剛到達外婆家,我就纏著舅舅到街市買了許多煙花爆竹。
午飯后,外公陪著我和哥哥姐姐一起放鞭炮。看著外公用打火機點燃引線時,我的心幾乎停止了跳動。一秒過去了,兩秒過去了,已經過去十秒怎么還沒有爆炸?我正疑惑著,突然傳來了轟隆隆的巨響。我一看,這些炸開的爆竹像一架不停開火的機槍,發出一道道刺眼的火光。
放完鞭炮后,我和哥哥姐姐就開始玩我們自制的“手榴彈”。它的制作方法很簡單,就是將玉米棒挖一個小洞,然后把一顆摔炮放在小洞里,再把玉米棒往地上扔,玉米棒就爆炸了,發出巨大的響聲。當然,這種手榴彈的'殺傷力很小,比較安全,大人也不阻止,我們玩得不亦樂乎。
到了晚上,我們開始放煙花了。我們把煙花點燃后,先是見到一束火光從煙花頭上沖了出來。然后天空就變成了一個大花園,各種煙花像一朵朵漂亮的花兒,在空中組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那流光溢彩四散開來,把夜空裝點得如此燦爛奪目。我沉浸在了這個美好的夜晚。
那真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春節,雖然已經過去四年了,那些燃放煙花爆竹的場景至今還歷歷在目。我希望下一個春節快點到來。
春節的習俗作文6
春節的習俗可多了!有貼對聯、貼“福”字、剪窗花等等。
對聯也叫門對、春貼、春聯、對子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捷、精良的翰墨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照樣屯子,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對聯貼在門上,為節日添加喜慶氣氛。
對聯的種類很多,根據其利用場合,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等。“門心”貼在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在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在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分歧的內容,貼在相應的處所。
客歲的春節我們家還貼了一個倒“福”字呢。春節貼“福”字,也是我庶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民間為了更充實地體現向往和祝愿“福氣”、“福運”,干脆將“福”字倒過來貼,暗示“幸福已倒”“福氣已到”。
“福”字倒貼在民間還有一則傳說。明太祖朱元璋昔時用“福”字作暗記準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后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巨細人家必需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
馬皇后的旨意天然沒人敢違抗,于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此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天子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天子聽了稟報盛怒,當即下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欠好,忙對朱元漳說:“那家人知道您今天來訪,存心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天子一聽有事理,便命令放人,一場大禍終于消除了。此后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祥,二為懷念馬皇后。
春節的習俗八門五花,豐富多彩,我真渴望春節能早日到來!
春節的習俗作文7
我國一年中有一個最重要的節日,它就是古老的“春節”。千百年來,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如掃塵,貼春聯,貼年畫,貼窗花,貼‘福’字,守歲,爆竹,拜年與春節食俗文化等等等等。春節的眾多風俗至今都代代相傳的。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原古時代就記載著春節掃塵的風俗。因為‘塵’與‘陳’是諧音,新春掃塵有除舊布新的涵義,用意是把一切貧窮,晦氣統統掃地出門,人們寄托著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借掃塵的方法去整理全年來的得失,向往打算新年的美好開始。用貼春聯,貼年畫,貼窗花,貼‘福’字等方式來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烘托出喜慶的節日氣氛,把福字倒著貼,意示著“福氣已到,幸福已到”。還有行行色色的年畫,窗花,春聯貼掛,期盼賜予福祿壽,一年更比一年好。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兩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等待著辭舊迎新的時刻,當五彩繽紛的爆竹遍地開花,四處響起的時候,新年走到我們眼前,人們都會穿得整齊漂亮,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祝賀。長輩們給晚輩分發壓歲錢,真是其樂融融,新年新氣象啊!春節還有不得不說的食俗,大年初一吃紅豆,寓示著一年紅紅火火;吃年糕,寓示著一年更比一年高;吃湯圓,寓示著全家都團團圓圓。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很多,趣味樂事也說不勝說,祝福寓意講不勝講。試問有誰不喜歡這傳統的春節呢?試問又有誰不想傳承這古老的習俗呢?
春節的習俗作文8
我的老家在福建,那兒的新年處處張燈結彩,門口懸掛著各行各色的燈,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家家在做團圓飯,到處是飯菜的香味。
新年是最傳統的節日。每到農歷臘月二十三“祭灶”日這天,我們都要穿上好衣服,在家中供上家禽,魚類禽畜海鮮,以及水果、糖果、香茶等供品,再燒香放鞭炮,為灶神送行。而從起,“過年”也就開始了。到了除夕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先將象征新春祥瑞、萬事如意、招財進寶等內容的春聯,貼在自家的門前。此后,在堂屋供桌上擺設供品、香燭,以祭拜祖先并迎接他們“回家過年”。從這時開始,燃放煙花、熱鬧非凡,而且一直延續到大年初一的早晨。
年夜飯中,除要吃象征全家團圓的.魚丸、肉丸和寓有“食雞起家”之意的雞肉,以及表示“年壽長久”的長年菜,還有各種極富地方風味的油炸食品、年糕,特別是吃“烏龜豆沙年糕”則有年年益壽的意思。年夜飯吃過之后,便是長輩們給子孫贈送“壓歲錢”的給法也頗具特色:年齡大的孩子,其“壓歲錢”是用紅紙預先包好遞到他們手里的;而年幼孩子的“壓歲錢”,是先對長輩說吉祥的話才給紅包。正月初一這天,人們都會早早起床,梳妝打扮和洗漱停當之后,就是開始了極富人情味的互相拜年祝福,以及走親訪友或游覽公園等等,迎來送往,熱鬧非凡,人們普遍沉浸在歡樂、慶賀、幸福、美滿的節日氣氛之中。
這就是我們過新年的過法,這就是獨有的過法。
春節的習俗作文9
春節的習俗真多!有貼春聯、貼“福”字、剪窗花等等。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每家每戶都要精心挑選一幅大紅春聯貼在門上,為節日添加喜慶氣氛。
春聯的`種類很多,根據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等。“門心”貼在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在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在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在相應的地方。
去年的春節我們家還貼了一個倒“福”字呢。春節貼“福”字,也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向往和祝愿“福氣”、“福運”,干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倒”“福氣已到”。
“福”字倒貼在民間還有一則傳說。明太祖朱元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準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后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
馬皇后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于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漳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于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
春節的習俗豐富多彩,我真盼望春節能早日到來!
春節的習俗作文10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春節。每到春節,人們喜貼春聯,敲鑼打鼓,張燈結彩,辭舊迎新的活動熱鬧非凡。這是我們小孩子最高興的時候,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節日的喜悅。
每到過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張貼春聯。張貼春聯,有趕跑年獸、辭舊迎新之意。春聯多用紅紙書寫,代表著吉祥、幸福。每年臘月三十,也是爸爸、媽媽最忙碌的時刻,年夜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由掌廚的做出來,而且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這時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著剁肉、切菜。此時,砧板聲、爆竹聲,再夾雜著人們的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的樂章。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豐盛的年夜飯擺滿一桌,合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共享春節那歡樂、團圓的氣氛。
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因為人們都有守歲的習慣。家家戶戶都從掌燈時分入席,邊吃年夜飯,邊看春晚,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午夜十二點,新年鐘聲響起,爸爸、媽媽就會帶著小孩出去放鞭炮,以迎接新年的'到來,整個城市的上空,爆竹聲聲震天響,煙花個個放光明。此時此刻,人們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高潮。
過春節,的確是小孩子們最高興的時候,它不僅讓我了解到了春節的風俗習慣,而且還體會到了人世間的親情。
春節的習俗作文11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此詩就是描寫春節的,春節是我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詩的第一句講的就是“爆竹”,爆竹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在新年的大年初一,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啦,以“噼里啪啦”的爆竹聲來辭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的特產,其起源很早,至今也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放爆竹可以制造出喜慶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樂。但現在因為環境問題有很多地區都是限制放爆竹的,我們在娛樂的同時還是要遵守政府的規定哦。
爆竹聲一停,家家戶戶就開始拜年了。人們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互相拜年。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幾個人邀請到一起去給別家拜年、也有的是聚在一起互相祝拜,這種拜年的方式稱之為“團拜”。當然,我相信在看春節聯歡晚會之前,你們最期待的肯定就是收壓歲錢啦。“恭喜發財、紅包拿來”舅舅一個,外公一個、外婆一個。你們一個個肯定都滿載而歸,手中拿著好幾個大紅包。春節拜年時,晚輩必須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們。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在古代有兩種,第一是常見的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另一種以彩繩穿線編織為龍形,致于床腳。我們現在最常見的就是用紅包直接裝的,簡單方便美觀。
我的春節每年放假后都要回老家山東,與爺爺奶奶一起共享團圓,這是我一年中最放松開心的日子,也是全家難得團圓的時刻。
春節的習俗作文12
一個地方的習俗,是一個地方特色和精華的體現,而對于我的家鄉,年年都能感受到習俗,甚至到如今都能倒背如流。
老家是一個小村子,規矩和那是多的不能再多了。
俗話說,大年初一要洗舊迎新。當公雞還沒有鳴叫時,我便從溫暖的被窩中爬了起來,在寒冷的空氣中打開了老宅的大門,那瞬間,寒風似冰刀一樣朝我臉龐括來,臉上都有些括紅了。我凍得直啰嗦,趕緊跑回屋里。
而我看到母親單單只穿了一件長袖在用抹布擦拭著布滿灰塵的墻壁,瞬間水變得透黑。掃地是一項特別好“玩”的家務,我喜歡在灰塵中掃地,也喜歡用掃把讓地上的灰塵翩翩起舞,所以我從沒掃好過一次地。
這些都是有關勞動的,對于我來說,更喜歡美食方面。爺爺有一個自己的農場,每年都養一些豬,雞,魚之類的以便過年的時候食用。而令我最喜歡的場景莫過于殺年豬。
村里幾個比較強壯的男子,用繩子牽著膘肥體壯的`豬豬,把它眼睛蒙上,帶到殺豬場,只見一名強壯的男子用嫻熟的技藝把豬的四條腿給切斷了,豬用刺耳的叫聲來沖斥著自己的痛苦。不過一會兒,豬便不在亂動了,男人們用盡了全身解數讓它不動,男人們的汗水在寒冷的空氣中滴了下來,地面不一會兒就打濕了。一把比我還高的刀一掃而過,地上便是滿地的豬肉。
人們用清水洗好后,把這些肉掛在屋頂,用祖傳手藝來制作臘肉。那臘肉從家家屋頂飄過來,在不斷地誘惑著我的鼻子。
到了大年除三,初四才是最熱鬧的時候,人們開始走親戚,在此期間,我們接待了很多親戚,家人們座在火坑旁聊天,吃零食,享受天倫之樂,其樂融融。
這是我家鄉的習俗,樸實無華,在簡單中享受了快樂。
春節的習俗作文13
今年的春節,與往年不同。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人們的臉上多少添了一些愁容。不過,人們依舊歡歡喜喜,迎接新春的到來。
大年三十的年夜飯,是我們家最歡喜的一晚了。媽媽把姥姥接到我們家一起吃年夜飯。我的姥姥是個勤快人,還沒聊幾句,就去幫著奶奶準備年夜飯了。在我們家的年夜飯里,餃子是最特殊的。奶奶每次都會下一大鍋餃子,這些餃子里只有十個是有錢的,其它餃子里放的要么是年糕,要么是栗子……只要吃到一枚錢幣,就會獎給這個人一百塊錢。因此,全家人都充滿期待。今年,爸爸很幸運,第一個吃到了錢幣。接著,我也吃到了,媽媽也吃到了……在家人的歡聲笑語中,這一年的年夜飯就吃完了。
接著,我們一家人會圍在一起觀看春晚。我們時而聊起家長里短,時而品評精彩節目,時而轉發著手機里的祝福。
這時,媽媽突然問我:“你知道為什么每年都要看春晚到很晚嗎?”我搖搖頭說:“不知道,為什么呀?”媽媽說:“因為呀,古時候有一只大怪物‘歲’,每年這個時候都會出來找吃的,一開始,他還只吃動物,漸漸地,他開始吃人了!人們為了不變成他的'盤中餐,就家家戶戶聚在一起,晚上不睡覺,有時幾個人還一起去放鞭炮,嚇嚇他。直到他走了,人們才散了。”“哦,原來是這樣,怪不得是‘爆竹聲中一歲除呢’。”我笑著說。
是啊,“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在歡喜的年夜飯后,在一陣陣的爆竹聲響后,曾經的一年也就離開了。
一年又一年,每一個新年也會變成舊的而離開。而一直伴隨在我們身邊,這份歡喜的年夜飯不會變,這說笑著的家人不會變,永遠團圓在一起。
作者:姜玥暄,青島市天山小學六年級
春節的習俗作文14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中國有56個民族。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他們都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下面,就讓我講講福建的春節吧。
在福建,臘月二十三就已經要開始“忙年”了,也就是所謂的大掃除,大掃除就是為了把一些不要的東西整理出來,也是為了“辭舊迎新”。
在臘月三十,家家戶戶都貼上了新的對聯和年畫。在晚上,大家都不睡覺。到了大年初一的零點,家家都開始把桌子擺在門口,拿上吃的擺放在桌上,然后開始拜公,家家在地上放鞭炮。轉眼間,每家的門口都成了火紅的一片。
大年初一,男女老少穿起了新衣,街上是看不到人的,到了中午,大家都會拿錘子捶糍粑,再拿上一些食物,去到以前圣上的'屋子里去祭拜。大人們還會走親訪友互送禮品,在晚上的時候,年夜飯會吃魚和餃子。之所以吃魚,是因為魚象征著“吉慶有余”;而吃餃子,則是把硬幣包在餃子里,吃到硬幣的人,這一年都會幸運。半夜的時候,大家還會出來放煙火。
在初三的時候,每戶人家都必須要殺一頭豬,然后再去祭拜。在中午的時候,還會有人來巡游。他們開著一輛輛的禮炮車,“砰!砰!……”驚天動地,人們鼓著鑼鼓邊敲邊走。非常壯觀,讓人忍不住也要一起過去。而在這幾天里,觀光拜佛的場地,到處是人山人海,擠滿了人,一不小心可能就會摔倒。
正月十五元宵節這一天,要吃湯圓。湯圓有各種各樣的,湯圓是“圓圓滿滿”的象征,一家人都要坐在一起吃湯圓。過完元宵,福建的春節也差不多結束了,人們又恢復了以往的日子。
春節的習俗作文15
世界上有許多特色的民族節日,多的讓我們都數不清,可以說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特別特色的風俗習慣,其中我最熟悉的就是漢族的春節。由其它節日,進入漢族的春節。
漢族的春節是正月初一,它地前一天就是除夕,這一天大家都要吃年飯,年飯的菜起碼有二十幾盤,家家戶戶圍幾桌來吃。吃飯的時候,人人都說說笑笑,小孩子們圍成一桌,中年人圍成一桌,老年人圍成一桌。大家都在談論飯菜的美味與今年都做了些什么,這些都是中年人說的,老年人就說一些關于自己家里的事,小孩子就飛快地吃完飯說著怎樣去玩,去玩什么。吃年飯是春節很熱鬧的一個場景。
吃完飯大家都會去超市買各種各樣的東西,好像都不用錢似的`,買了非常多我們平時都很想吃的食物,有糖,餅干,果凍,巧克力……等等。
最熱鬧的應該是晚上了,小孩子們都跑在外面空曠的地方燒爆竹,你追我趕,嘻嘻哈哈真是太開心了。而那些從外地打工或者做生意回來過年的大人們,一般都會買好幾千元的煙花來放,放煙花時,孩子們都坐在成一排來看那美麗的煙花,每放完一個大家就大聲地叫好。這時候,老年人一般都出來坐在樹陰下看著那些快樂的孩子們,同時也就回想著自己的童年時代的艱苦,和現在的幸福生活,每個老人面上都掛滿了笑容。放煙花也是春節中一個很有代表性的情景。
春節是多么熱鬧和開心啊!幾乎每一個地方都這樣過的,大家都非常開心和快樂,我是多么希望這一天能快點到來,這就是漢族春節的特色。
【春節的習俗作文】相關文章:
春節習俗作文12-27
春節的習俗作文08-03
【經典】春節習俗作文03-11
春節習俗作文03-06
春節習俗的作文11-28
有關春節習俗作文12-25
家鄉的春節習俗作文08-09
家鄉春節的習俗作文10-27
春節習俗的作文4篇08-20
春節習俗作文(15篇)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