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學問作文300字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學問作文300字 篇1
今天,老師帶我們參觀了吳中區人民法院,旁聽了一場審判,我感受很深。
開庭時,先由書記員宣布法庭紀律,然后法官傳呼刑警把罪犯押了上來。只見罪犯手上都戴著手銬,他們低著頭,神情很沮喪。接著由辯護人進行辯護,公訴員聽辯護,然后表達意見。最后,法官讓罪犯面向我們,告誡我們不要跟他們一樣,走上犯罪的道路。要好好做人,將來做對社會有用的人。
原來那些罪犯也和我們一樣,曾經戴著鮮艷的紅領巾,有著幸福快樂的童年,可是由于父母的'管教疏忽,還有自己的交友不慎,不知不覺就走上了犯罪道路。我們現在已是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了,馬上就要升入初中了,所以我們應該更加努力學習,長大后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在法官宣判后,那些父母泣不成聲,是啊,自己含辛茹苦養育了十幾年的孩子,最后竟然走進了監獄。真是太悲哀了!所以我們千萬不能辜負老師和父母對我們的期望。
“勤奮求學問,認真學做了”,這是我們寶帶小學的學風,也是我們奮斗的目標。讓我們好好學習,認真做人,長大后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
學問作文300字 篇2
生活中的學問還真不少,像滿天的星星,一眨一眨的,閃爍著神奇的光芒,期待我們去探索。這不,我就發現了一個科學知識。
那是發生在星期六上午的一件事,天氣比較熱,我剛上完補習班,回到家。爸爸便說:“兒子,走,跟爸爸去一趟理發店,咱們理發去!”
我疑惑地問:“爸爸,不是上個星期才理過發嗎,怎么又要理呀?”我摸著的頭說。爸爸看著我疑惑的表情,便對我說:“兒子,哪有那么多為什么呀!頭發長了就要理呀!”
看著爸爸那表情,我理完發后,百思不得其解地回到了家。
第二天,媽媽帶著我去了九州書店買書,我好不容易找到了關于科學知識的書,手忙腳亂地翻開了第五章:為什么夏天頭發長得快,而冬天長得慢。“哇!”我大叫一聲,因為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今天終于得到答案了。說著,我便讀了起來,讀完后,我恍然大悟:原來夏天溫度高,生長速度都快了起來,頭發自然也就長的快些,而冬天溫度低,生長速度就慢。我知道這個科學知識后,連忙買了這本書,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看來生活處處皆學問,就看你有沒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一個會思考的大腦和一雙勤勞的手。
學問作文300字 篇3
端午節包粽子可是家家戶戶都做的,做什么事都有學問的,今天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包粽子的學問。
首先要把買好的粽葉放到鍋里煮一煮,這樣能菌消毒,并使你的粽葉會有一種醇香,煮過后,放入冷水中泡,這樣可以把粽葉變軟,包的時候粽葉就不會斷了。
第二步,媽媽把糯米放入水中淘干凈,就在媽媽淘米的`過程中我去玩了,回來的時候糯米有一圈都是黑色,我覺的好玩就把手放進去畫了一圈,我把手拿出來,手也黑了,我好奇的問媽媽這是什么,媽媽說:“這是調料。”
第三步當然是選料了,紅豆、紅棗、豆沙、咸肉、蛋黃……選上你最喜歡的味道,那包出的粽子肯定是你最喜歡的。
你們可別覺的把糯米放進粽葉包一包放進鍋里一煮就好了,這樣的話你可就吃不到粽子了,包好后一定要用繩子扎好了才能不露米。
粽子包好了,大家知道了包粽子的學問了嗎?
學問作文300字 篇4
跟潘克希相比,我的學習環境要好得多,學習任務也更輕松,那我為什么卻不去珍惜機會,刻苦學習呢!那時,奶奶每天什么事都不敢做,每天除了為我準備可口的飯菜外,其余時間就是坐在凳子上兩眼盯著墻上的.掛鐘,生怕是誤了我的放學時間,只要快放學了,奶奶便早早站在學校門口等著接我,一年級整個學期,不論是酷暑嚴寒,春夏秋冬,也不論是風和雨、雪和雹,奶奶從未間斷過。
以前作者種花,從來舍不得去修剪它們,覺得那些花花草草每長多一點不容易,即使長成歪花裂棗的模樣也是一種自然美,固執地認為修剪等同于摧殘。
有一次作者正在家里修剪花草,一個朋友來找作者。他見作者修剪花草如繡花,實在看不下去了,搶下剪刀要教作者,三下五除二,把作者的金錢草剃成了寸頭。
果然事隔幾天,一株株小幼苗就冒了出來,快速地成長著,莖粗壯挺直,葉大且色潤,很快就長成了一派生氣勃勃的樣子,碎碎嬌巧的黃綠色小花更是可愛。
其實人生的很多時候也是如此,要想得到一些東西,就要適當地放棄另一些東西,有舍才有得,如果不舍得放棄,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我們何不試著舍棄一片葉子,也許會得到一片森林。
簡評:語言簡潔,寓意深刻!
學問作文300字 篇5
今天早晨,奶奶把家里的爐子拿了出來,準備生爐子。正當奶奶要點火的時候,妹妹過來了,她不讓奶奶動手,想自己嘗試一下生爐子。
妹妹先從平房上拿下來一根木頭,把它折斷成好幾段,又把我前幾天撿來的`松球拿過來,放了一些在爐子的底部,再把木塊放在上面,最后把煤炭拿來放在木塊上面。
這一切準備好之后,她拿來紙放在爐子上面開始點火,可是,怎么點也點不著。她就只好將爐子下面的松球拿出來,換成特別干的松球,重新填好爐子再點火,還是無濟于事。這下她可著急了,只見她在爐子旁邊走來走去。我剛想上前去幫忙,卻見她走進了里屋。不一會兒,她拿了一瓶白酒出來。她狠狠地掀掉瓶蓋,往爐子里倒了一些。這次,她一點火,終于點著了!可是,火太小了,不一會兒就滅了,爐子還是沒燃著。
這時,奶奶回來了。她看到滿屋的煙,連忙走到爐子前,將爐子底拉開一些,再點火。不一會兒,我終于聽到了“呼呼”的燃燒聲。奶奶向我和妹妹說明了原因:生爐子要從下面點火,并要打開通風口,這樣才能幫助燃燒。
生爐子也有這么多學問,看來,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多問多學,才能避免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