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秋節吃月餅的作文5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秋節吃月餅的作文500字1
教學目的
1、能流利地朗讀和背誦本句三字經
2、知道《孔融讓梨》的故事,了解同學之間互相謙讓可以增進團結,講謙讓是一種美德。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書是人類的營養品,沒有了書籍就像生活中沒有了陽光,沒有了書籍就像鳥兒沒有了翅膀。
你們平時都讀了哪些課外書呢?(學生自由講)
1、談談自己最喜歡的一本課外書
在你讀過的課外書當中,你最喜歡哪一本?能說說喜歡的原因嗎?
(1)同桌交流。(2)班級內交流。(相機進行評價)
2、總結:讀書好似爬山,爬得越高,看得越遠;讀書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獲自然更豐富。
3、揭示揭題:
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講一個古代的孩子講謙讓的故事,請小朋友們邊聽邊想:這個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二、學文曉理:
(一)、自讀
生借助拼音自讀一遍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二)、學文釋義
1、講(東漢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尊敬兄長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一個人首先要學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愛的道理,接下來才是學習看到和聽到的知識。)然后提問:(出示圖片)
(1)圖中誰是孔融?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2)孔融最先拿梨,本來能拿到最好、最大的,可他卻是怎么做的呢?
(3)他為什么要給自己選一個最小的?
(4)孔融把大梨、好梨讓給了哥哥和弟弟,這說明了什么?
(5)孔融吃梨時講謙讓,爸爸的表情怎樣?(課件展示插圖)爸爸看到孔融這樣做,心里會怎樣想?他會怎樣夸獎孔融?
(6)誰能學學爸爸的語氣夸夸孔融?
(7)孔融受到爸爸的表揚,心里會怎樣想?
(8)孔融這樣做,他的哥哥會怎樣想?弟弟呢?他們以后也會怎樣做呢?
2、小結: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在好處和方便面前不搶先,能讓人,他不僅受到了全家人的稱贊,也受到了世人的贊揚。所以,千百年來,“孔融讓梨”的故事一直流傳了下來,孔融也成為了小朋友學習的好榜樣。
3、那么,我們應該向孔融學習什么呢?
4、老師朗讀三字經,請學生一起讀。
5、老師解釋語譯部分。
6、指導學生朗讀經文,背誦經文
7、故事情景再現:學生表演。
三、擴展活動:
學習兒歌《謙讓歌》
《謙讓歌》好兒童,要謙讓,好處、方便,我不搶,要學孔融把梨讓,不搶先,能讓人,先別人,后自己,人人夸我“你真棒”!
中秋節吃月餅的作文500字2
學習目標:
1、理解并背誦《三字經》從
“為人子,方少時”至“首孝悌,次見聞”強調兒童要懂禮儀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學習黃香和孔融的例子;
2、學習到一些為人處事的禮節和知識。
學習流程:
一、復習
理解并背誦《三字經》第一課內容
二、教師導入
漢代人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尊敬和友愛兄長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今天理解并背誦《三字經》第二部分內容。
三、多種方式誦讀
(一)、靜心自讀;
(二)、指名接讀;
(三)、齊讀;
四、理解含義
1、今天我們學的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義,給老師和同學們
講一講,指名講含義。
2、今天我們學的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義,提出來討論。
重點解釋“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譯文:做兒女的,從小時候就要親近老師和朋友,以便從他們那里學習到許多為人處事的禮節和知識。
東漢人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這是每個孝順父母的人都應該實行和效仿的`。漢代人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尊敬和友愛兄長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
3、老師補充《三字經》中的故事《師文拜師》《孔融讓梨》,學生認真聽故事,聽后討論。
五、再讀
1、接龍讀。男生讀一段,女生接一段(四句為一段)
2、學生賽讀3、師生拍手齊讀
4、讓我們再來感情地讀一讀。
六、嘗試背誦
1、自由背誦。自己小聲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師生互動,考考你
(1)老師考學生。老師說上句,學生接下句。
(2)學生考老師。學生說上句,老師接下句
3、全班拍手背。
4、比一比,看誰背得又快又好(過關者畫上紅旗)。
七、拓展升華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八、小結
同學們,老師希望你們不僅把這段《三字經》背好,在生活中還要按《三字經》中說的那樣做,做一個文明有禮、孝敬父母、尊敬兄長的人。
中秋節吃月餅的作文500字3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 讀詞語,通過讀詞語和看圖,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汽車類型,建立起詞語概念與事物之間的聯系。
2. 聯系生活經驗,了解幾種常見車型的功能和作用,進而把句子補充完整并說出來。
教學準備:掛圖、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同學們,你們看到過什么車?
2. 今天,我們來認識幾種車。
二、新授
1. 指名讀題。
2. (出示掛圖)圖上的汽車你認識嗎?
3. 指名說,其它學生補充,糾正。
4. 讀一讀書上的詞語。
⑴自讀。
⑵指名讀,評議,糾正,師重點提醒
⑶齊讀。
5. 把詞語和相應的車相連起來,齊讀一遍。
6. 這些車各有各的本領,你知道嗎?
7. 指名回答,相互補充。
8. 出示:消防車是用來的。
救護車是用來的。
車是用來的。
⑴你會填空:指名口頭填空。
⑵打開書,寫下來。
⑶師巡視指導,及時批改。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 積累成語。
2. 能背誦《三字經》中的幾句。
3. 練寫鉛筆字,并能寫正確、美觀,在寫字實踐中認識先左后右的筆順規則。
教具:投降片。
教學過程
一、教學第二題
1. 教學第1小題。
⑴指名讀題。
⑵學生自讀成語。你懂得其中哪條成語的意思?
⑶師講述《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的故事。你們聽了故事后,覺得精衛、愚公值得我們學習嗎?
齊讀:百折不回、勇往直前。有感情朗讀。
2. 教學第2小題。
⑴指導看圖。圖上畫了誰?他在干什么呢?
⑵讓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詩句。這兩句詩句講的是什么意思呢?師作適當點撥。
⑶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⑷指導背誦。
二、教學第三題
1. 審題。
2. 認讀三個生字。
3. 這三個生字都有一個相同點,是什么呢?
4. 寫左右結構的字時,我們通常先寫什么,后寫什么?
5. 怎樣把字寫美觀呢?
6. 師示范寫“伯”,生描紅、仿寫。
7. 生描紅、仿寫其它寫得好的兩字,師巡視指導。
第三課時
教學目珠
練習對話,培養學生口頭交際、表達能力。
教具:掛圖
教學過程
一、審題
談談口語交際的要求。
二、指導看圖說話
1. 一位小朋友在放學路上碰到了誰?這是一位什么樣的人?他在干什么?
2. 解放軍叔叔向小朋友問起了一個什么樣的人?
三、指導練習說話
1. 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輕聲讀練習中的對話材料,弄清問路人和帶路人說話的'內容和相互的問答關系。
2. 指名分角色朗讀,師生評議鼓勵。
四.練習
1. 各組的小朋友都分角色朗讀了對話,大家互相幫助,共同努力,都學會了在現實交際中如何為人指路。現在,你們能自編內容表演嗎?
2. 各組自編內容表演,師巡視指導。
3. 請代表上臺表演。
4. 如指的是有關學校各辦公室的路,則可以讓學生親自走出老教室實踐一下。
5. 現在都明白了吧?同學們真聰明!通過自己走一走,詮認,就能清楚地為一些問路的人指路,當好一個小向導了。
中秋節吃月餅的作文500字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這幾篇課文。背誦《三字經》節選。
2,會認至少十個生字,會寫六個生字。
過程與方法:在讀文中理解課文,利用插圖理解課文。
情感,態度,價值觀:了解課文的大概意思,懂得一些道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同學們還記得嗎,我們上學的時候先學習什么呢對,是漢語拼音。古時候的孩子們剛上學時首先要學習的卻不是拼音,而是幾本蒙書,比如《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等,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幾本書的節選。
(二)通讀古文:教師給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們自由通讀這組文章。要求:正確,流利。
(三)交流整體感受:讀了這組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想說些什么
(四)品析賞讀:你最喜歡那一篇文章這篇文章的哪個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總結體會,整合感悟:學生帶著各自對文章的感受,再次通讀本組文章。
(六)字形的記憶與書寫指導:
1,在這組文章中,你又認識了哪些字
2,出示本課的六個生字,讓學生分析字形,然后說說自己記住了哪個字,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的。如:非字,學生可能會說:非字像個梯子,把梯子一分為二,再反過來拼裝而成。
(七)總結與延伸:我們祖先給我們留下的蒙學讀本內容是十分豐富的,我們今天只是讀了其中的幾個片段,同學們課下有時間的話,可以繼續誦讀。
中秋節吃月餅的作文500字5
活動目標
1、理解“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的含義,并能初步誦讀。
2、能用“哎”及時回答他人的呼喚,知道大人吩咐的事情不偷懶。
3、在生活中,懂得尊重父母和身邊的人。
活動準備
1、提前請隔壁班級能力強的一位幼兒及家長拍攝相關錄象。兩人的照片一張。
2、文字圖片: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應勿懶。
3、每個幼兒的身上貼好名字。(便于老師叫出小朋友的名字)
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引起興趣。孩子們今天薛老師帶你們去認識一個新朋友。聽音樂進場。
師:孩子們,今天我們認識的新朋友叫想想。她在干什么?搭積木玩得可開心啦。這時候,誰在喊她?
(二)出示視頻1,理解語句“父母呼,應勿緩。”的意思,并會用“哎”答應別人。
1、視頻1。
2、師幼討論。
教師:咦,想想答應媽媽了嗎?為什么?如果你是想想,媽媽喊你,你會怎么答應。
3、游戲:我喊你答。
教師:我現在做媽媽,你們都是我的孩子,喊你名字的時候要趕快答應?
教師小結:集體喊、過度到個別喊。(真是有禮貌的孩子,你回答的真快啊等等)教師:我們都知道爸爸媽媽喊我們名字的時候要趕快回答“哎”,想想聽到了嗎?
呀想想也答應得很快,我們一起表揚一下。你們也很能干,真是媽媽的好孩子。
4、練習誦讀“父母呼,應勿緩。”教師: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小孩子他們也明白這個道理,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播放課件1,放慢速度)教師:你們聽到了什么?請個別幼兒回答。幼兒回答出一句,及時提煉句子,還有誰來會所說聽到了什么?(并出示字卡)分角色誦讀“父母呼,應勿緩”。男孩子們(唉)你來讀一讀。女孩子們,你們也來讀一讀。
(三)播放視頻2,理解語句“父母命,行勿懶。”師:爸爸媽媽喊我們名字的時候要馬上答應,那爸爸媽媽讓我們做事情的時候該怎么做呢。
我們先來看看想想是怎么做的。
1、視頻2。
2、師幼討論。
教師:媽媽喊想想干什么?她是怎么做的?媽媽喊了想想做事情的時候,馬上去做,不偷懶。想想做得真不錯,我們表揚一下她吧。你在家里爸爸媽媽喊你做了什么事情,你是怎么做的.?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吧?幼兒討論教師:你在家里爸爸媽媽喊你做了什么事情?你是怎么做的?誰來說一說。
情景表演:幼兒:媽媽喊我洗手,我馬上就去洗手。你知道了媽媽喊你做事情的時候馬上去做,不偷懶。那我們試一試。**孩子,到媽媽這里來,要吃飯了,把手洗洗干凈吧。(要下命令式,讓孩子去做事情)
3、誦讀句子教師小結:孩子們都明白了爸爸媽媽讓我們做的事情,都知道馬上去做,不偷懶。弟子規中有一句好聽的話也是說得這件事情。我們一起聽一聽。(播放課件2放慢速度)教師:你們聽到了什么?(出示相應字卡)一起讀一讀。分角色讀
4、幼兒體驗。
教師:爸爸媽媽喊你做事情的時候你能馬上去做不偷懶,那老師喊你們做事情,你們愿意嗎?孩子們(哎)請你們把這句好聽的話告訴客人老師吧。(播放課件2)(四)誦讀,進一步鞏固認識。
教師:剛才我們學了弟子規里兩句好聽的話?我們一起來跟著電腦里的老師讀一讀吧?(一起誦讀)讓我們再跟著電腦里的老師讀一讀,好嗎?
教師:剛才跟著電腦里的老師讀了讀,那現在我們自己來讀一讀吧。(完整欣賞,輕聲跟讀)分角色誦讀:男孩子們,你們讀下好嗎?女孩子們,你們再讀一次聽聽好嗎?孩子們,立正,我們一起讀給客人老師聽一聽,好嗎?
教師總結:今天好開心,孩子們都會讀弟子規中的兩句話,明白了話的意思。讓我們一起去告訴別的班級的小伙伴吧?和客人老師說再見吧。(播放音樂,幼兒拍手誦讀離開)
中秋節吃月餅的作文500字6
教學目標:
誦讀《三字經》原文“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一段,達到熟讀成誦。同時讓學生受到傳統道德教育,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長輩,關心他人。
教學準備:
收集歷史故事《孔融讓梨》《黃香溫席》配樂《春江花月夜》制作課件、兒童歌曲《我的好媽媽》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情境激趣。
1、這節課老師給大家介紹兩個小朋友,一個叫黃香,一個叫孔融。(播放多媒體課件:《黃香溫席》《孔融讓梨》)
2、你喜歡黃香和孔融嗎?為什么?就連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稱贊他們那。
二、配樂誦讀、品讀解意
1、師配樂范讀、領讀(出示《三字經》原文:“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2、形式朗讀(齊讀、男生讀、女生讀、指名讀、小組讀比賽)
3、品讀解意,邊讀邊試解釋內容教師相機點撥:板書(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
啟示: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孝敬父母,這是做人的準則。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順父母,并激勵自己刻苦學習。譯文:東漢人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這是每個孝順父母的人都應該實行和效仿的。板書(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啟示:從尊敬友愛兄長開始,培養自己的愛心。要以友善的態度對待他人,就不應該計較個人得失,才會受到別人的尊敬和歡迎,也才會感受到他的溫暖。
譯文:漢代人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尊敬和友愛兄長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
4、背誦比賽。
三、聯系實際感悟升華
1、你覺得黃香是個怎樣的孩子?孔融又是個怎樣的孩子?
2、你還知道那些孝敬父母,尊敬長輩,關心他人的人?
3、歌曲《我的`好媽媽》一邊唱一邊做動作
4、你在生活中是怎樣做的?學習了今天的《三字經》內容,你有什么打算
中秋節吃月餅的作文500字7
教學內容
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
教學目標
1. 引領學生誦讀“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理解基本意思。
2. 通過誦讀,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培養學生從小珍惜時間、熱愛學習的良好習慣。
3. 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體會古文凝練、深厚的語言美和抑揚頓挫的音律美。
教學重難點
1. 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的意思。
2. 通過誦讀,引導學生懂得從小珍惜時間、刻苦學習的重要性。
課時安排
1 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三字經》在中華大地上流傳了千年之久,幾乎家喻戶曉。書中的文化博大精深,是古時孩子的蒙學教材。近年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三字經》等列入“世界兒童道德教育叢書”,可見其影響之深遠……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三字經》。
二、 理解句意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三字經》里的一段:“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
2. 指名讀,正音。
3. 小組交流字詞的`意思,以及對句子的理解。
4. 教師組織交流,重點點撥。
三、拓展閱讀
1. 朗讀相關典故,幫助深入理解句子的含義。
《蘇洵壯年好學》
2.你還知道哪些“大器晚成”的故事?請給大家講一講。
(齊白石、越王勾踐、劉邦、吳承恩)
3.讀讀下列與本文相關的古詩詞,說說你的感受。
長 歌 行
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勸學
[唐]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
觀書有感
[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四、總結延伸
只要我們能堅持珍惜時間,刻苦勤學,就一定能成才的。讓我們牢記這幾句話,背誦今天所學的《三字經》。
中秋節吃月餅的作文500字8
教學內容:
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首孝悌,次見聞。
教學目標:
1、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內容,體會其語言的節奏韻律美,并且能熟讀成誦。
2、學習故事《黃香溫席》、《孔融讓梨》,明白孝敬父母和友愛兄長是一個人必須具備的美德。
3、學生能自主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情境激趣:
1、師生互相介紹。
2、這節課老師給大家介紹兩個小朋友,這兩個小朋友傳頌在我們幾千年的文化文明中。在三字經里和我們捉迷藏呢,你們找一找。
3、三字經出示TTP!
二、多種方式朗讀課文。
1、師范領讀,和學生一起找出香,和融。
2、學生自由讀。
3、同學們讀得很認真,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聽呢?指名學生朗讀,糾正其讀音,并讓學生指出易讀錯的字音。
4、國學經典,五千年文化經典誦讀,讓我們用洪亮,清楚的聲音把我們的經典讀出來吧。
5、老師想和你們玩個游戲,拍手讀。
三、學習故事,理解課文。
1、大家讀的真好,同學們已經知道了這兩個小朋友了。讓我們看看誦讀了千年的小黃香為什么會當成榜樣被
傳頌呢?我們認真聽故事(課件播放《黃香溫席》)
(1)、為什么黃香的會被人們傳頌了千年呢?(板書:孝順父母)
(2)、在和父母相處的過程中,你有沒有孝順的時刻?分享給你的同桌。
(3)、誰想和咱們班分享呢?
(4)、看來我們班的同學都非常的懂事、孝順,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孝敬父母,這是做人的準則。
(5)、我們在用我們的聲音把黃香的故事刻入我們的心中吧。
2、幾千年的文明中,不止有一個孝順父母的黃香,還有一個有愛兄長,懂得謙讓的.孔融。
(1)、我們在小學幼兒園都聽過孔融的故事,誰想給大家聽呢?
(2)、老師也想講一講孔融的故事?
(3)、聽完孔融的故事,你想對孔融說些什么?
(4)、假如你是孔融的哥哥你會怎樣做呢?
3、這種主動謙讓的行為被父母夸獎,被孔子稱贊,傳承在我們千年的故文化中。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怎么做?怎樣才是友愛的行為呢?出示課件。
4、以后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做呢?和同桌說一說。
5、是呀,只有我們相互友愛,相互謙讓,有愛發揚光大,我們班的班集體才會和諧,我們的社會才會充滿愛。我們幾千年的文明永遠記在心中。讓我們再次讀讀小孔融的故事,齊讀課件: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四、教師小結
誦讀經典,三字經。正是有黃香,孔融這樣的人傳承五千年的古文明,我們的文明古國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而接下來的中國文明歷史有你,有我,有大家,讓我們人人都做文明的小黃香,小孔融。
3、下面我們再次用我們的聲音誦讀經典,傳承文明。
板書設計:禮儀篇
孝順父母、尊敬兄長、懂得謙讓
中秋節吃月餅的作文500字9
三字經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也是兒童的必背讀物。是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我們要好好的珍惜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東西
1、讓幼兒初步了解《三字經》的相關知識。
2、學習《三字經》前四句話,并讓幼兒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3、通過學習《三字經》繼承和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并從中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品質。
2 幼兒園中班三字經教案: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學習《三字經》前四句話,讓幼兒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教學難點:
通過學習《三字經》,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品質。
3 幼兒園中班三字經教案:教學準備
知識準備:
1、游戲“三個字”
規則:由一個人抓其他人跑。只要被抓之前說一個三個字的詞語,別人就不可以抓你了,而你必須站在原地不動,然后再由一個人碰你一下你才可以繼續玩,如果被抓,被抓的人就去抓別人。”
2、鼓勵語:very very good, very very 耶!
物質準備:
《三字經》圖書一本;《三字經》前八句話掛圖一份;圖片三張(小寶寶、泰山、教師醫生);字卡七張(善良、勇敢、懂禮貌、受人歡迎、膽小、不講衛生、說臟話);塑料袋一個;《三字經》兒歌音樂。
4 幼兒園中班三字經教案:教學過程
(一)“三個字”游戲導入
1、開始部分
導語:小朋友們,今天咱們來一起做個游戲好嗎?這個游戲的名字叫“三個字”,大家還記得怎么玩嗎?(教師引導第一輪)
2、結束部分
導語:剛才我們玩了一個有趣的游戲叫三個字,老師想問小朋友們,你們在游戲時都說出了那些三個字的詞語呢?
總結:我們的小朋友們真聰明,說出了這么多三個字的詞語。讓我們鼓勵一下自己吧。今天老師給我們的小朋友帶來了一個新朋友,它的名字也是一個三個字的詞語,你們想不想認識它呢?(出示《三字經》圖書)這本書就是老師帶來的新朋友,大家來念一念它的名字,它叫三——字——經。
(二)認識《三字經》
導語:《三字經》的作者是我國南宋時期的王應麟,全書一共只有一千多個字,別看字少它的內容可不少,里面有語文、數學、歷史故事、文明禮貌、行為規范等等許多方面的知識。因為內容的每句話都是三個字的所以叫做《三字經》,它是我國古代小朋友讀書用的課本。
(三)誦讀《三字經》
導語:(出示掛圖)大家看,老師把《三字經》的'前四句話寫在了大字卡上,下面老師來給大家讀一讀,小朋友們仔細聽,一會跟老師一起讀一讀!
(四)解讀《三字經》
導語:現在我們小朋友們都能完整的念出《三字經》的前四句話了,可是誰知道這四句話是什么意思呢?下面老師就給大家講一講這四句話說得到底是什么!
1、人之初,性本善。
(1)觀察圖片(出示“小寶寶”圖片)
導語:小朋友們,這張圖上畫的是什么呀?(剛出生的小寶寶)
(2)貼字卡游戲(將字卡散放在地上)
導語:剛剛花仙子送來了許多字卡,上面寫著送給小寶寶的美好祝福,可是被壞心的巫婆知道了,于是她也偷偷送來了寫著邪惡咒語的字卡。老師一不小心把它們混在一起了,哪位小朋友能幫老師找出花仙子送來的祝福卡片,貼到小寶寶身邊,把壞心巫婆送來的咒語扔到這邊的垃圾袋里。(先出示字卡讓幼兒讀字卡內容再貼)
總結:我們來看看花仙子送給小寶寶的祝福有:善良、勇敢、懂禮貌、受人歡迎,她希望小寶寶長大了成為善良、勇敢、懂禮貌、受人歡迎的孩子,那小寶寶長大了以后小朋友們愿意和他交朋友嗎?(愿意)我們再來看看壞心巫婆送來的咒語有:不講衛生、膽小、說臟話,小寶寶長大了要是不講衛生、膽小還愛說臟話我們還愿意和他交朋友嗎?(不愿意)。我們大家以后也要做善良、勇敢、懂禮貌的好孩子,這樣別人才喜歡我們、愿意和我們交朋友。
(3)總結
“人之初,性本善。”是說我們人剛剛出生的時候,天性都是善良的,都希望自己得到別人的喜愛,也愿意和有良好品德的人交朋友。
2、性相近,習相遠。
(1)觀察“人猿泰山”圖片
導語:小朋友們看他是誰呀?(泰山)。泰山剛出生的時候和上面畫里的小寶寶是一樣的,但是因為他從小在森林里和大猩猩一起長大,所以他吃飯用手抓著吃,走路也像大猩猩一樣(讓幼兒模仿)。如果泰山從小在爸爸媽媽的愛護下長大,和小朋友們一樣上幼兒園、上小學,那他長大了以后可能會做什么呢?(科學家、老師等)
(2)觀察“教師醫生”圖片
導語:圖上畫的是什么?(醫生、老師)如果泰山從小在爸爸媽媽的照顧下和小朋友們一樣上幼兒園、上小學,那他長大了是不是可能會當醫生當老師呢?
(3)總結
“性相近,習相遠”告訴我們,人的天性本來差不多,但因為在不一樣的環境里長大,所以就會變得越來越不同。
3、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1)提問引導
導語:那如果這個小寶寶(看“小寶寶”圖片)的爸爸媽媽每天在家吵架,還總打罵小寶寶,小寶寶上學以后不聽老師的話、不認真聽講,上課睡大覺,那小寶寶長大了還能當老師當醫生嗎?
只有爸爸媽媽、老師都給小寶寶做好的榜樣,好好的照顧他、教育他,再加上小寶寶自己認真努力學習,他才能越來越好,長大了當老師、當醫生對嗎?
(2)總結
“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的意思就是一個人如果從小就沒有好的教育,那么他善良的天性就會變壞。為了使人不變壞,最重要的就是要好好的、專心的教育他。
4、總結
小朋友們老師剛剛把《三字經》前四句話的意思告訴了你們,小朋友們學習了這四句話以后明白了些什么道理呢?(好好學習才能成為有用的人)
(五)聽兒歌
導語:老師用《三字經》的前四句話編了一個好聽的兒歌,小朋友們愿意和老師一起聽一聽嗎?(放音樂)。
小朋友們這首兒歌好聽嗎?那讓我們再聽一遍,這一遍小朋友們可以試著跟著唱一唱。
教學延伸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三字經》的前四句,那我們回家以后教給其他的小朋友好嗎?
中秋節吃月餅的作文500字10
一、課題:五倫十義
二、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地朗讀原文,熟讀成誦,積累語言。
2、引導學生體會其中含義,受到儒學經典熏陶,弘揚民族文化。
3、樹立學生團隊意識,紀律意識、合作意識、互助意識。
4、引導學生學會換位思考,領會文中所要求的道德禮義。
5、拓展學生思維,讓學生了解社會。
三、課型:新授課
四、課時:2課時
五、教學重點:
本節課以將人與人相處所應具備的最基本的十各優良品德教授給學生為宗旨,力圖使其在得到教育后能夠身體力行地將此優良傳統發揚。教學重點在于讓學生懂得十義,學會十義,發揚十義。
六、教學難點:
如何讓學生深刻地記住十義的概念以及發揚十義的重大意義。
七、教學過程:
課前發放教學資料給學生。
團隊機制
建立“我的團長我的團”師生關系。以民主選舉形式任命其中一名同學為“副官”,幫助教師(團長)管理學生紀律。整體課程貫穿軍隊制度(包括戰友互助、先舉手再發言、合作精神、獎勵制度等)。將“十義”與軍紀相融合,鼓勵學生自主完成教學任務。
引入新課
上一堂課講了“五常”,提問學生:是哪“五常”?(仁義禮智信)由此引入“義”的概念。今天的課程是對“仁義禮智信”中“義”的一個分解教授。本節里古人提出的“十義”,這是處理各種相互關系的準則,乃至今日這些準則仍是維持社會安寧、推動社會發展的保證。
進入新課
讓學生熟悉課件內容,確認不熟悉的字詞,由教師更正。確認學生完全掌握生字詞后進入跟讀階段。
跟讀完畢,學生已基本掌握教學內容及發音。進入講義階段。
引入課題——五倫十義
五倫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古代,現代是團長與兵的關系),五種人與人之間的倫常關系,前面三種是家庭關系,后面兩種是社會關系,這是人與人之間不能脫離的最基本的關系。五倫之中每一倫都是一體兩面,五對十面就是十義,也就是十條義理的意思。(太極的淵源)先從第一句講起。
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長幼序。
“父子”字面意思理解為父親和兒子,延伸的意思即是父母子女,也就是家庭關系,父子一體為一太極,占一個恩字,父要念子之恩,子女是祖先的遺德,是自己的分身,是自己生命的延續。同樣,子女要感父母之恩,父母有養育之恩,沒有父母就沒有自己的再造。父子雙方都能知恩報恩,果報就是父慈子孝,這是自然的。(插入母親救嬰兒的故事,震撼學生;插入動物界愛子女、子女反哺的小故事,豐富學生自然知識。)
提問學生:為什么先講父母子女的關系?
教授孝為先的道理。
提問學生:你是如何孝順父母的?
夫婦即是夫妻,夫婦之間是一體為一太極,占一個從字,兩人不背逆謂之從,也就是《論語》里面說的“夫唱婦隨,婦唱夫隨”。如果夫妻之間沒有原則性分歧,丈夫倡導的妻子一定要擁護,妻子倡導的丈夫也同樣要擁護,特別是當著第三者(當著孩子或外人,不是插足的第三者),夫妻一定要一致對外,有分歧、有意見回去再討論。但當著外人夫妻之間不能拆臺,這是夫妻和合的基本原則。夫妻本是一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當著外人貶低自己的配偶,別人一定看不起你。相反如果你能處處維護自己配偶的榮譽,別人一定尊敬你。
提問:你的父母相處和諧嗎?(考慮到會有否定答案則適當引導。)
兄弟之間是一體為一太極,原則是“兄友弟恭”,做兄長的要友愛、關心弟弟,(可以舉學生中的例子)做弟弟的要恭敬、尊重兄長。兄弟之間有直接的血緣關系,如能兄友弟恭,長惠幼序,兄弟之間自然就會和睦友愛,父母看到必然欣慰歡喜。法昭禪師有詩:“同氣連枝各自榮,些些言語莫傷情。一回相見一回少,能得幾時為弟兄”?漢朝田真兄弟三人因分家生隙,財產遂均分三份,堂前一株紫荊樹也要鋸成三段。當日天晚決定次日動手,哪知當天夜里紫荊樹就死了。次日三兄弟見之大驚,痛悔人不如物,決定不分家了,那棵樹又活了。(還可以引入雙胞胎的心電感應等故事)
提問:請學生講一個與兄弟姐妹和諧友愛的故事。
課間休息
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此十義,人所同。
朋友之間是一體為一太極,原則是“朋誼友信”,朋友之道講究信與誼二字,彼此推心置腹,誠信有義,才是真朋友。但是朋友相處切記要知止,要恰到好處,要保持距離。距離才能產生美,所以孔子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朋友之間是一體,是指理體而言,不是在事項上兩個人穿一條褲子都嫌肥,物極必反,這就快臭了。現代社會是工商時代,凡事都是利字當頭,無利不早起。這是交易之道,與交友之道有天壤之別。
孔子在《論語?季氏篇》中提出:“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你交的朋友講直話、能原諒人、知識淵博,就是益友;反之,你的朋友性格怪異、個性軟弱、專門說你愛聽的`話,就是損友。
講述一個半朋友的故事。一個父親教育自己的兒子如何交朋友。
從前有一個仗義的的廣交天下豪杰的武夫。他臨終前對他的兒子說:“別看我自小在江湖闖蕩,結交的人如過江之鯽,其實我這一生就交了一個半朋友。”
兒子納悶不已。他的父親就貼近他的耳朵交代一番,然后對他說:“你按我說的去見我的這一個半朋友,朋友的要義你自然會懂得。”
兒子先去了父親認定的“一個朋友”那里。對他說:“我是某某的兒子,現在正被朝廷追殺,情急之下投身你處,希望予以搭救!”這人一聽,容不得思索,趕忙叫來自己的兒子,喝令兒子速速將衣服換下,穿了這個并不相識的“朝廷要犯”身上,而讓自己的兒子穿上“朝廷要犯”的衣服。
兒子明白了:在你生死攸關的時候,那個能與你肝膽相照,甚至不惜割舍自己的親生骨肉來搭救你的人,可以稱做你的一個朋友。
兒子又去了他父親說的“半個朋友”那里,抱拳相求把同樣的話說了一遍。這“半個朋友”聽了,對眼前這個求救的“朝廷要犯”說:“孩子,這等大事我可救不了你,我這里給你足夠的盤纏,你遠走高飛快快逃命,我保證不會告發你……”
兒子明白了:在你患難時刻,那個能夠明哲保身、不落井下石加害你的人,可稱做你的半個朋友。
那個父親的臨終告誡,不僅僅讓他兒子,也讓我們懂得了一個交友的真理:你可以廣交朋友,也不妨對朋友用心善待,但絕不可以苛求朋友給你同樣的回報。善待朋友是一件純粹的快樂的事,其意義也常在此。如果苛求回報,快樂就大打折扣,而且失望也同時隱伏。畢竟你待他人好和他人待你好是兩碼事,就像給予和被給予是兩碼事一樣。你的善只能感染或者淡化別人的惡,但不要奢望根治。當然,偶爾你也會遇到像你一樣善待你的人,你該慶幸那是你的福氣,但絕不要認定這是一個常理。因為人生只有一個半朋友。
做游戲:請兩位關系要好的同學上臺,一名同學閉上眼睛,另一名同學引導其穿過過道。讓學生體會培養之間信任的感覺。
提問:學生認為該交什么樣的朋友。
君臣之間是一體也為一太極,原則是“君敬臣忠”,做領導的要尊重你的部下,做屬下的要忠于自己的本位,將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敬在內心,忠在行為,二者都不在嘴上,花言巧語沒用。你假裝為老板干活兒,老板就假裝給你發薪水,反過來也一樣。孟子在《離婁篇》中說:“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為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天理本就是一報環一報的。
講述紀曉嵐與乾隆的有趣之事。
講述軍隊里的服從命令的道理。
五倫十義,就是做人的十條大道,也是支撐一個人命運的十根柱子。明道才能行道,行道才能立命,命輪豎立起來了才能運轉。不明道、不行道,一輩子演了十個角色全部都演砸了,十根命柱都倒了,你的命運會是什么結局,就不言而喻了。
本課程講義結束,帶領學生朗讀數遍。
帶領學生復習之前學過的內容。
八、作業布置
現場寫出假如你做老師會怎么教學生。(了解學生意愿)
中秋節吃月餅的作文500字11
教學目的:
1、能流利地朗讀和背誦本句三字經
2、知道《孔融讓梨》的故事,了解同學之間互相謙讓可以增進團結,講謙讓是一種美德。
教具準備:
小黑板、掛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講一個古代的孩子講謙讓的故事,請小朋友們邊聽邊想:這個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二)學文曉理:
1、請學生借助拼音自讀一遍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2、講解這幾句的意思。
(東漢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尊敬兄長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一個人首先要學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愛的道理,接下來才是學習看到和聽到的知識。)然后提問:(出示圖片)
⑴圖中誰是孔融?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⑵孔融最先拿梨,本來能拿到最好、最大的,可他卻是怎么做的`呢?
⑶他為什么要給自己選一個最小的?
⑷孔融把大梨、好梨讓給了哥哥和弟弟,這說明了什么?
⑸孔融吃梨時講謙讓,爸爸的表情怎樣?(課件展示插圖)爸爸看到孔融這樣做,心里會怎樣想?他會怎樣夸獎孔融?
⑹誰能學學爸爸的語氣夸夸孔融?
⑺孔融受到爸爸的表揚,心里會怎樣想?
⑻孔融這樣做,他的哥哥會怎樣想?弟弟呢?他們以后也會怎樣做呢?
2、小結: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在好處和方便面前不搶先,能讓人,他不僅受到了全家人的稱贊,也受到了世人的贊揚。所以,千百年來,“孔融讓梨”的故事一直流傳了下來,孔融也成為了小朋友學習的好榜樣。
3、那么,我們應該向孔融學習什么呢?
4、老師朗讀三字經,請學生一起讀。
5、老師解釋語譯部分。
6、指導學生朗讀經文,背誦經文
7、故事情景再現:學生表演。
(三)擴展活動:
學習兒歌《謙讓歌》
《謙讓歌》
好兒童,要謙讓,好處、方便,我不搶,要學孔融把梨讓,不搶先,能讓人,先別人,后自己,人人夸我“你真棒”!
中秋節吃月餅的作文500字12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了解“六畜、五色、六谷、五味”分別是什么。
教學重點:
認識9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了解“六畜、五色、六谷、五味”分別是什么。
教學難點:
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或識字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知道“三字經”么?誰來說說你所知道的“三字經”?
2、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段“三字經”。
二、初讀感知
1、出示課件:稻粱菽,麥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
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具。
青赤黃,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識。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2、學生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有困難找同學或老師幫忙。
3、學生根據自己的預習,解決生字。
4、全班交流:注意“粱”與“梁”的區別。
注意“豕”的讀音。
5、你能試著了解那句話?先在小組內說一說。可借助各種資料。
6、全班交流。“黍”為谷物名,指黍米,性黏,可供食用或釀酒。《管子》:“黍者,谷之美者也。”甲骨文的“黍”字像禾上結著累累果實而下垂的`樣子,有的禾下加水,表示可用黍米釀酒的意思。黍即黃米。
“菽”豆類的總稱。
“咸”字從戌從口。從甲骨文、金文看,戌是一種長柄大斧,口為人口,在這里表示人頭。大斧砍人頭,所以咸的本義為殺戮。《說文解字》:“咸,皆也,悉也。”把“咸”字釋作皆、都、悉、盡之義,這其實也是咸字本義“殺盡”的引申。
7、讀一讀這些句子。可以試著拍手讀。
三、練習
1、讀一讀、說一說,寫一寫。試著背誦《三字經》。
2、活動:猜一猜,講一講。
圖中的漢字分別是:井、炙、獵、射、涉。
四、總結,布置作業:練習寫字
板書設計:
三字經
稻粱菽,麥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
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具。
青赤黃,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識。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中秋節吃月餅的作文500字13
教學目標:交流《三字經》的誦讀與理解,激發學生愛誦讀三字經,初步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
教學過程:
一、引入、介紹《三字經》
《三字經》自南宋以來,已有七百多年歷史,是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不可多得的兒童啟蒙讀物,共一千多字,可謂家喻戶曉。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內容包括了中國傳統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意賅。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兒童道德教育叢書》。
《三字經》的內容分為六個部份,每一部份有一個中心。從“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講述的是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時,方法正確,可以使兒童成為有用之材;從“為人學,方少時”至“首孝悌,次見聞”強調兒童要懂禮儀、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并舉了黃香和孔融的例子;從“知某數,識某文”到“此十義,人所同”介紹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識,有數字、三才、三光、三綱、四時、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義,方方面面,一應俱全,而且簡單明了。
《三字經》內容的排列順序極有章法,體現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認為教育兒童要重在禮儀孝悌,端正孩子們的思想,知識的傳授則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見聞”。訓導兒童要先從小學入手,即先識字,然后讀經、子兩類的典籍。經部子部書讀過后,再學習史書,書中說:“經子通,讀諸史”。
二、小結:同學們,聽了老師的介紹,你知道了什么呢?能給大家說說嗎?
中秋節吃月餅的作文500字14
第一課
教學目標:
1、自由拼讀并有感情地朗讀三字經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體會《三字經》語言的節奏感和韻律感。
2、通過學習,明白更深刻的道理。
教學準備:
《三字經》故事,音樂磁帶,《三字經》朗讀磁帶。 教學過程
一、多種方式,復習舊知。
二、誦讀感悟
1 朗讀原文,讀通讀順。
(1)師范讀,要求學生認真聽,注意不認識字的發音,尤其是平翹舌的讀音。
(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2)學生自由讀,要求:邊讀邊劃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3)同桌互讀,要求:及時正音,把原文讀通順讀流利。
(4)指讀,隨時正音。
(5)小組比賽讀,看哪組讀得又準確又流利。
(6)開火車讀,看哪列火車讀得又快又準。
2、誦讀原文,讀出節奏韻律。
(1)讀古文不僅要讀通讀順,還要讀出節奏和韻律。你們想聽一聽嗎?(放《三字經》的朗讀磁帶。)
(2)試著自己讀一讀。
(3)指名讀,生評,師評。(評價中引導學生進一步讀出節奏韻律。)
(4)拍手打節奏,齊聲背誦。
3、質疑釋義。
(1)同學們,真聰明!那這章《三字經》說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讀的過程中,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匯報、質疑中,體會原文的含義。
(3)你們學明白這段故事了嗎?那就請聽同學來講一講吧!(配樂,進一步感悟原文所蘊含的深刻意義。)
(4)小結:只有知道這些,才能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對我們的學習有很大幫助。
三、拓展升華
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媽媽是如何教育你學習的?你喜歡他們的方法嗎?說說理由。
四、課外延伸。
1、正確、流利地朗讀原文,背誦給家長聽。
2、親自查閱有關今天學的《三字經》中的典故,小組合作試著表演。
第二課
教學目標:
1、自由拼讀并有感情地朗讀三字經中“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體會《三字經》語言的節奏感和韻律感。
2、通過學習,明白更深刻的道理。
教學準備:
《三字經》故事,音樂磁帶,《三字經》朗讀磁帶。
教學過程
一、多種方式,復習舊知。
二、誦讀感悟
1、朗讀原文,讀通讀順。
(1)師范讀,要求學生認真聽.
(原文: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2)學生自由讀,要求:邊讀邊劃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3)同桌互讀,要求:及時正音,把原文讀通順讀流利。
(4)指讀,隨時正音。
(5)小組比賽讀,看哪組讀得又準確又流利。
(6)開火車讀,看哪列火車讀得又快又準。
2、誦讀原文,讀出節奏韻律。
(1)讀古文不僅要讀通讀順,還要讀出節奏和韻律。你們想聽一聽嗎?(放《三字經》的朗讀磁帶。)
(2)試著自己讀一讀。
(3)指名讀,生評,師評。(評價中引導學生進一步讀出節奏韻律。)
(4)拍手打節奏,齊聲背誦。
3、質疑釋義。
(1)同學們,真聰明!那這章《三字經》說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讀的過程中,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匯報、質疑中,體會原文的含義。
(3)你們學明白這段故事了嗎?那就請聽同學來講一講吧!(配樂,進一步感悟原文所蘊含的深刻意義。)
(4)小結:只有知道這些,才能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對我們的'學習有很大幫助。
三、拓展升華
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媽媽是如何教育你學習的?你喜歡他們的方法嗎?說說理由。
四、課外延伸
1、正確、流利地朗讀原文,背誦給家長聽。
2、親自查閱有關今天學的《三字經》中的典故,小組合作試著表演。
第三課
教學內容:
《三字經》中的“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教學目標:
1、初步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明白勤學好問、有所作為,人生才有意義的道理。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三字經》部分內容。
3、提高學生的讀書興趣和創作興趣,培養學生對漢語言文字的熱愛。
教學重點:
對《三字經》內容及含義的理解,學習《三字經》中有積極意義 的內容。
教學難點:熟讀成誦。
教學模式:自讀感悟、集體交流、教師點撥。
教學過程
一、多種方式,復習舊知。
二、誦讀感悟
1、朗讀原文,讀通讀順。
(1)師范讀,要求學生認真聽,注意不認識字的發音,尤其是平翹舌的讀音。
(原文: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2)學生自由讀,要求:邊讀邊劃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3)同桌互讀,要求:及時正音,把原文讀通順讀流利。
(4)指讀,隨時正音。
(5)小組比賽讀,看哪組讀得又準確又流利。
(6)開火車讀,看哪列火車讀得又快又準。
2、誦讀原文,讀出節奏韻律。
(1)讀古文不僅要讀通讀順,還要讀出節奏和韻律。你們想聽一聽嗎?(放《三字經》的朗讀磁帶。)
(2)試著自己讀一讀。
(3)指名讀,生評,師評。(評價中引導學生進一步讀出節奏韻律。)
(4)拍手打節奏,齊聲背誦。
3、質疑釋義。
(1)同學們,真聰明!那這章《三字經》說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讀的過程中,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匯報、質疑中,體會原文的含義。
(3)你們學明白這段故事了嗎?那就請聽同學來講一講吧!(配樂,進一步感悟原文所蘊含的深刻意義。)
(4)小結:只有知道這些,才能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對我們的學習有很大幫助。
三、拓展升華
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媽媽是如何教育你學習的?你喜歡他們的方法嗎?說說理由。
四、課外延伸
1、正確、流利地朗讀原文,背誦給家長聽。
2、親自查閱有關今天學的《三字經》中的典故,小組合作試著表演。
中秋節吃月餅的作文500字15
一、授課目標
1、知道“經子通——居上世”的準確理解,每個字的確切解釋;
2、了解中華民族文明的起源,知道“三皇”來歷,“炎黃子孫”的.概念;
3、引導學生認知華夏子孫的歸屬感,民族榮辱的共同感。
二、授課基本內容
中華民族的世系沿襲歷史,古老而美好的神話
三、授課提綱
1、課前板書(從經子通到居上世)
2、復習上節課所學內容,“經”和“子”各所指什么。(5分鐘)
3、講解新句:經子通,讀諸史。舉例說明,讀書做人做事循序漸進的道理。(5分鐘)
4、考世系,知始終。講解了解自己民族的歷史和世界歷史的重要性。(5分鐘)
5、自羲農,至黃帝。這里將是全課的重點,將引入伏羲,神農和黃帝這三位上古時代的偉大人物。
給學生講到的上古神奇傳說有:華胥履大跡生伏羲、伏羲女媧繁衍人類、女媧補天、神農嘗百草、黃帝戰蚩尤
涉及到的關鍵知識點:
三皇
八卦
紅樓夢
結繩記事
神農架
炎黃子孫
龍的傳人
上下五千年(25分鐘)
6,號三皇,居上世。總結上古時代的三位偉大的傳說人物和“世系”沿襲,請學生思考:民族榮譽感,榮辱與共的親身感觸,找幾個學生體驗式發言。最后誦讀本課所學句子。(10分鐘)
【中秋節吃月餅的作文500字】相關文章:
中秋節吃月餅說說180句08-10
中秋節吃月餅抖音文案11-18
吃月餅說說02-07
吃月餅的作文300字07-22
吃月餅作文400字11-29
吃月餅作文300字10-06
吃月餅的作文400字03-08
吃月餅作文300字(推薦)02-09
吃月餅說說15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