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那么一般報告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生活調查報告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10月12日,大學生雜志社發布了《20xx年度大學生生活費使用情況調查報告》,本次調查從20xx年4月2日至6月30日,歷時三個月,統計問卷1700余份。《XX年度大學生生活費使用情況調查報告》圍繞大學生生活費增加幅度、使用情況、消費趨向等方面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
一、生活費每月平均增加124元
經數據統計,大學生生活費較之一年前平均每月增加124元,以目前大學生平均每月生活費為650~800元計算,增幅為18.34%—23.57%。目前大學生每月的生活費較之一年前普遍增長,其中增長50元以內的占到了23%,增長50—100元的占27%,增長100~200元的最多占到了31%,增長200—300元的占9%,增長300元以上的占8%。
一方面是因為食品漲價,“溫飽消費”支出增加,二是大學生消費理念發生改變,社交消費、高科技產品消費、時尚消費增多,兩方面原因導致大學生生活費迅速增長。
二、男生生活費較女生高食品漲價影響大
男生生活費在500~800的占28.3%,800~1200的占據36%,女生生活費主要集中在500~800元的占40。8%,800~1200元的占24。4%。男生的生活費用開銷多于女生。
男生生活費高的主要原因是,“溫飽”消費遠遠高于女生,伙食費是每月最主要的支出,基本占生活費的70%,“溫飽”消費500~800元占到了51%、800以上的占到了23%。物價上漲導致伙食費上升,成為了目前大學男生生活費增加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男生在社交、戀愛方面的消費也遠遠高于女生。有36%的男生認為除“溫飽”消費外,每月最大的消費項目是戀愛消費。戀愛消費,一直是大學生消費的“主戰場”,尤其是男生,有時候為了談戀愛,不得不餓肚子。另有28%的男生認為社交活動是他們的最大消費項目。
三、服裝、化妝品推高女生消費水平
女生生活費主要集中在500~800元的占40.8%,800~1000元的占24.4%。而每月女生平均“溫飽”消費為400元,除“溫飽”消費外,每月最大的消費項目依次為:服飾、化妝品消費51%,社交聚會消費26%,書籍消費15%,戀愛消費8%。
受文化層次和年齡結構原因,女大學生主體熱情奔放、思想活躍,這些特點反映在消費心理上,就是追求時尚和新穎,喜歡購買一些新的產品,嘗試新的生活。尤其高校女學生對于時尚服裝和化妝品的追求較為突出。每學期的服裝支出在消費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相比較而言,女生服裝類支出高于男生。
四、大學生純用于學習支出偏低
大學生用于學習方面的支出偏低,有62%的大學生表示,每月學習方面的日常支出在50元以內。在學習方面支出在250元以上的僅有3%。
和之前分析的戀愛消費、社交消費、服裝化妝品消費相比,經數據估算,大學生用于學習方面的支出僅僅占到每月生活費的5%左右。
學習是大學生的主業,而學習支出僅生活費的5%,這絕對不是一個正常的數值。由此可見,培養大學生良好的消費習慣是學生個體及學校必須予以重視的問題。大學生應該養成一個健康、合理的消費觀念。學校要加強關于合理消費的宣傳與引導。引導大學生科學消費、合理消費、文明消費。
五、僅4%的大學生的主要生活費不是由家長提供
多數大學生自己沒有收入,96%的大學生生活費用來源于父母的供給,29%的大學生來源于獎學金、助學金,另外,有21%的大學生生活費用來源于勤工儉學。據調查顯示53%的大學生在校期間做過兼職。總之,如果在學校學習之余,條件允許的話,大學生可以適當提前的適應社會,對于獲得一定的社會經驗以及增加消費來源都是有好處的。
六、兩成大學生透支生活費透支與節余的對抗賽
在調查中,半數大學生每月消費沒有余額,同時,33%的大學生略有余額,只有15%的同學出現了透支生活費的現象。這說明大學生在面對CPI增長的狀況下,可以很好的控制生活費支出,做到了收支平衡。對于15%透支生活費的同學,一方面要管理好自己的消費節奏,同時也要認真分析隨著CPI的增長,另一方面可以進行勤工儉學,盡快實現生活費收支平衡。
七、大學四年消費呈波浪狀新生畢業生更需消費引導
在整理此次調查數據的過程中,發現大學生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受到外界環境和內在心理的共同作用,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內外因素均有所不同,從而表現出不同的消費特點。經分析,大一、大四學生消費更加不穩定,因此更需要良好的消費引導和理財教育。
大一學生剛剛脫離中學生活,步入大學校門。雖然外部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他們的內心仍然沒有脫離中學的思想意識形態,家庭情況較好的學生每月消費處于中高端水平,而家庭經濟情況一般的學生,初次掌握財權,消費就會持有明顯的謹慎態度,加之對消費環境的陌生,導致盲目消費較多。
大二、大三學生的消費進入了成熟階段,在各消費項目的消費區間上都更趨近于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大三學生生活費相對較低,與大三學生大多勤工儉學,資金來源拓寬有關,另一方面,大三學生對校園生活環境已經相當了解,并且受到三年良好的高校思想教育熏陶,而又開始進入走向社會的初期,使大三學生的消費結構比較合理。
而大四學生面臨求職就業或深造學習的選擇,思想意識形態再次發生變化,與外界環境的接觸增加,消費呈現明顯的社會化,具體表現為交通消費、通訊消費、餐飲消費等生活消費普遍增高。這說明大四學生的消費思想急需引導,容易出現理財意識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