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走出大漠的女孩》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走出大漠的女孩》這本書上個月就拿到手了,是我參加擔當者行動中橡果書院的助教老師結束后,橡果書院贈送給我的禮物,我倍感欣喜,視若珍寶。但是一直沒有抽出空閑的時間去捧讀它。
五一休息期間,沉浸在課題、大單元教學備課中的我,參看了許多資料,仍舊在繁雜的資料中理不清頭緒的我,有些惱怒了,一方面為自己的進步慢而著急,一方面在問自己這么做的意義何在?我捫心自問,我每天的執著到底是為了什么?我是為了自己的夢想,渴望自我成長,還是真心熱愛教育,渴望看到每一個生命的拔節成長?原本清晰而堅定的我猶豫了,我……看看書吧,也許書中能找到答案。
捧起《走出大漠的女孩》,心不在焉地翻閱起來。看著看著,起初躁動不安的心慢慢地沉靜下來了。書中的主人公名叫“曼曼”,是罕臺新教育實驗小學的二年級學生,兩眼目光呆滯,除了會玩什么也不會。陳美麗等一幫新教育實驗的老師來到了這所學校,注意到了這個女孩,開啟了全人之美課程的實驗。曼曼雖然已經二年級了,但是從沒有受到過教育,連洗臉、刷牙等都需要陳老師一點一點教。當然這源于她的原生家庭。全家人沒有一個識字的,爸爸是苦力工人,經常不在家,在很遠的工地干活,顧不上管曼曼,媽媽是個傻子,連曼曼的名字都叫不上來,奶奶年紀大了,有點糊里糊涂。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她缺失了太多的愛和教育,以至于曼曼給陳老師的最初印象是有點“野”。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只要用心澆灌,她就會盛開。
陳老師是他們班的語數包班老師,給他們的教室起個很好聽的名字——愿望花教室。這個名字得來很意外,陳老師給孩子們講繪本《小種子》的故事,希望有一天,每一顆小種子都能長成一朵朵巨型花,于是就把教室叫作“愿望花教室”。
曼曼的故事就從陳老師和她的見面開始了。陳老師在學校對曼曼進行單獨教育,當然也有干國祥、劉逍等老師的幫忙,曼曼有了一點點進步。馬上就要進入假期了,陳老師了解了曼曼的家庭情況后,做出了一個超出常人的決定,在寒暑假的時候將曼曼接到自己家來住,繼續對曼曼進行學習上的跟進。不僅學習上教育,生活上也照顧得十分周全。因為她相信:教育就是用愛收獲愛。
他們的教育實驗在罕臺新實驗小學進行了五年。她在這五年里,給孩子們讀故事,制定讀書計劃,帶領孩子們進行“一年閱讀1000萬字”的閱讀挑戰,而當時孩子們僅僅是三年級。孩子們都不相信,然而事實證明,他們真的挑戰成功了,在四年級的時候實現了閱讀自動化。只有曼曼沒有達到。不過,教育不能操之過急,需要循序漸進。
他們每學期期末慶典都要排練童話劇;陳老師為每一個孩子的生日寫一首詩;他們有“農歷的天空下”課程;他們有小橋音樂會;他們有電影日;他們有寫作日……他們開展了好多好多的實踐活動,所有的活動都讓學生們的生命更加靈動起來。當然,曼曼也是其中一員,她的進步比較慢,卻一直在進步。全人之美的課程挽救了一朵花。
曼曼在老師們的持續努力下,在閱讀中含英咀華,自我教育,在體育特長的推動下,一路奔走,考上了最好的高中,在和陳老師的電話交流中說她要考一所好大學,而且一直在努力中。“愿望花教室”的種子,一顆顆發芽,生長,開花。相信種子,相信歲月,以日以年,靜待花開!
書讀完了,一口氣讀完了,我深深地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心情隨著故事不停地發生變化,時而擔心,時而揪心,時而激動,時而感動。淚水不僅流在了臉上,更流在了心里。我不知道陳美麗老師寫整本書的時候有著怎樣復雜的心里,我想結果一定是她想要的。她所作的一切就是她生命的意義所在。一名老師在一個教室里栽種了一粒粒種子,在自己精心的澆灌之下,看著他們發芽,長葉,開花……那就是生命的意義,教師的使命吧!書看完了,心也清晰了,我的執著是為了用愛創造一個個教育奇跡,盡我所能,讓種子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