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是貓》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感覺這是一本借貓的視角剖析人性的書,其中也有自嘲和揭露“文化人”可笑的內容。
貓的主人便是作者夏目漱石自己,“我”的主人喜歡把自己關在書齋,外人以為他在搞學問,卻只有“我”知道,他看不了幾頁書就開始打瞌睡。他興趣愛好廣泛,一段時間對畫畫感興趣,以“我”為模特畫出來的貓卻奇丑,完全不像“我”,甚至不像貓。過不了多久,畫畫也就擱置一邊,開始投入其他的愛好了。主人是一個沒有常性的人。
這一段我當時看的時候,就覺得被說中了。我就喜歡追求名義上的個人成長,投入時間精力到一些“高大上”的興趣愛好上,比如間歇性想學畫畫、學跳舞。有時候會給自己立不切實際的目標,剛剛做了五分鐘就放棄。
前半段還算輕松有趣,作者借貓的口調侃自己、調侃自己的老婆孩子和朋友還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后半段開始深入揭露人性,其中一件事是作者的學生犯了錯事,來找作者想辦法。身為老師,他大膽寫道:其實一個學生被退學,老師并不會受到影響,自然也就不會操心學習擔心的事;而如果是千百個學生退學,因此不再需要老師,老師才真的會受到影響。
這時貓還補上一句,“冷漠是人的本性,像我主人這樣不故意掩飾本性的人,至少還是誠實的。”
還討論到一件事我印象深刻,社會對運動看法的改變,從以前覺得經常運動的人都是沒錢的傭人,到現在覺得無法經常運動的才是沒錢的底層人士,同一件事的評價出現兩級反轉。
貓:“世人褒貶,因時因地而不同,像我的眼珠一樣變化多端。我的眼珠不過忽大忽小,而人間的評說卻在顛倒黑白。”
其中借貓的口,還指出人的自私、偏執、懶惰、自視甚高等等,確實有種被戳中脊梁骨的感覺。不過小說故事性不強,也幾乎沒有情節起伏和高潮,更像是隨筆、日記、對話集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