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讀后感>讀書筆記>雪國讀書筆記
雪國讀書筆記
更新時間:2024-09-25 12:14:47
  • 相關推薦
雪國讀書筆記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需要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地作記錄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書筆記頭疼,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雪國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雪國讀書筆記1

  在我印象中,日本是一個漫天飄著雪花的國度。在冬天,每一座房子的屋頂,每一座山上,每一片田地里,都應該有厚厚的雪,因為冬天的日本應該是屬于白色的。

  我之所以讀《雪國》這本小說,就是在看到前面的簡介時說作者川端康成在這本小說中有很多描寫雪國的絕美片段,這大概也是吸引我這本小說的動力吧。

  川端康成,對于我是一個不陌生的日本作家,他的《伊豆舞女》和《千只鶴》都為大家所熟知。他是一位新感覺派作家、著名的小說家。196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后因祖父母和姐姐相繼死去,自己有飄無定所,心情憂郁成疾,逐漸形成了感傷與孤獨的性格,在后來的創作中就形成了一種陰郁的特色。在他早期的作品里,主要是反映一些社會想象,但是由于后來受日本古典文學和禪宗思想的影響,逐漸脫離現實,而頭腦中的封建主義思想開始有所發展。《雪國》這部小說被認為是他前后期思想的分水嶺。

  《雪國》一書主要寫的是主角島村與駒子之間的故事,以及對雪國那里奇特美景的描寫。主要人物島村是一個研究歐洲舞蹈的富家子弟,他在去雪國是遇上了年輕美麗的藝妓駒子,駒子是一個很出色的藝妓,不僅會舞蹈,三弦,而且還有記日記的好習慣。在島村的眼里,他們的關系只是藝妓與恩客的關系,駒子卻仰慕者有才華的島村。在明白島村的心意后,只能央求他:一年來一次就好,帶夫人來也歡迎,這樣才持久。在島村第二次來雪國時,他遇見了葉子。葉子在他眼里是一個完美的女人,他多次向駒子問起葉子的情況,但駒子都含糊其辭,不愿多說。在島村第三次來雪國時,葉子為了救劇場里的孩子從二樓掉了下來死了,但是島村對于葉子也只是表以同情,并沒有什么其他表現。倒是駒子,抱著葉子的尸體發瘋的叫喊。

  在這部小說中,我覺得駒子是一個很矛盾的人物。在面對島村時,是一個溫柔的女人,一個癡心希望能等到愛情的女人,但是在面對葉子及行男時,她又是一個似乎很無情的人。她對于島村的癡情書中有這樣一段內容:“你在數什么?”他問過之后,女子仍舊默默地屈指數了好一陣子。“那是五月二十三日。”“是嗎,你是在數日子吶?七、八月連著都是大月嘛。”“哦,第一百九十九天。正好是第一百九十九天。”“你怎能記得那么清楚是五月二十三日呢?”。這里講述的是駒子在島村第二次來雪國時,向他說他離開這里有多久了她還記得。從這段話中我們似乎可以體會到駒子對于島村離開那么久所表現出來的幽怨之情。但是在行男快要死的時候,她卻寧愿在候車室送島村,也不想回去見行男最后一面。駒子為什么不回去見行男,據她自己所說是害怕看到死人。其實在我看來駒子在這部小說中是一個挺悲劇的角色。她為了師傅家的兒子去當了藝妓,在無奈和無趣的`藝妓生活中,她遇到了島村這樣一個具有才華的男人。在她愛上島村后換來的卻是一年來一次的央求。在等待中,她發現自己都快瘋了。

  在小說中還有一個穿梭其間的人物——葉子。作者似乎沒有用多少筆墨來寫葉子,但是我卻能在很多地方感覺到葉子的存在。島村對葉子好奇的詢問,旅館老板娘對葉子的評價,還有葉子經常去行男的墓地,她在整個小說中似乎是一個很完美的人物。連最后她的死也是那么凄美。顯然在現實生活中這樣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這個人物形象很可能是作者想象出來的。回頭看看葉子短暫的一生,在行男患病時無微不至的照顧她,讓旁觀的島村都認為他們是夫妻。再是后來行男快死的時候,駒子又不肯回去看他,向島村苦苦哀求的場景令人同情。最后就是葉子為了救失了火的劇場里的孩子而從二樓摔下來的場景讓人起敬。她有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我只護理過一個人,而我再也不要做護士了。她因為自己照顧的第一個病人死去而把責任歸咎在自己身上,而且經常去行男的墓地為他上墳,并且下定決心不再當護士了,如此善良的人,最后的結果卻是在救人過程中死去了,實在讓人感到惋惜。

雪國讀書筆記2

 《雪國》一書主要寫的是主角島村與駒子之間的故事,以及對雪國那里奇特美景的描寫。主要人物島村是一個研究歐洲舞蹈的富家子弟,他在去雪國是遇上了年輕美麗的藝妓駒子,駒子是一個很出色的藝妓,不僅會舞蹈,三弦,而且還有記日記的好習慣。在島村的眼里,他們的關系只是藝妓與恩客的關系,駒子卻仰慕者有才華的島村。在明白島村的心意后,只能央求他:一年來一次就好,帶夫人來也歡迎,這樣才持久。在島村第二次來雪國時,他遇見了葉子。葉子在他眼里是一個完美的女人,他多次向駒子問起葉子的情況,但駒子都含糊其辭,不愿多說。在島村第三次來雪國時,葉子為了救劇場里的孩子從二樓掉了下來死了,但是島村對于葉子也只是表以同情,并沒有什么其他表現。倒是駒子,抱著葉子的尸體發瘋的叫喊。

  在這部小說中,我覺得駒子是一個很矛盾的人物。在面對島村時,是一個溫柔的女人,一個癡心希望能等到愛情的女人,但是在面對葉子及行男時,她又是一個似乎很無情的人。她對于島村的癡情書中有這樣一段內容:“你在數什么?”他問過之后,女子仍舊默默地屈指數了好一陣子。“那是五月二十三日。”“是嗎,你是在數日子吶?七、八月連著都是大月嘛。”“哦,第一百九十九天。正好是第一百九十九天。”“你怎能記得那么清楚是五月二十三日呢?”。這里講述的是駒子在島村第二次來雪國時,向他說他離開這里有多久了她還記得。從這段話中我們似乎可以體會到駒子對于島村離開那么久所表現出來的幽怨之情。但是在行男快要死的時候,她卻寧愿在候車室送島村,也不想回去見行男最后一面。駒子為什么不回去見行男,據她自己所說是害怕看到死人。其實在我看來駒子在這部小說中是一個挺悲劇的角色。她為了師傅家的兒子去當了藝妓,在無奈和無趣的藝妓生活中,她遇到了島村這樣一個具有才華的男人。在她愛上島村后換來的卻是一年來一次的央求。在等待中,她發現自己都快瘋了。

  在小說中還有一個穿梭其間的人物——葉子。作者似乎沒有用多少筆墨來寫葉子,但是我卻能在很多地方感覺到葉子的存在。島村對葉子好奇的詢問,旅館老板娘對葉子的評價,還有葉子經常去行男的墓地,她在整個小說中似乎是一個很完美的人物。連最后她的死也是那么凄美。顯然在現實生活中這樣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這個人物形象很可能是作者想象出來的。回頭看看葉子短暫的一生,在行男患病時無微不至的照顧她,讓旁觀的島村都認為他們是夫妻。再是后來行男快死的時候,駒子又不肯回去看他,向島村苦苦哀求的場景令人同情。最后就是葉子為了救失了火的劇場里的孩子而從二樓摔下來的場景讓人起敬。她有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我只護理過一個人,而我再也不要做護士了。她因為自己照顧的第一個病人死去而把責任歸咎在自己身上,而且經常去行男的墓地為他上墳,并且下定決心不再當護士了,如此善良的人,最后的結果卻是在救人過程中死去了,實在讓人感到惋惜。

  在幾個主角中我最不看好的就是島村先生了。原因有好幾個。首先,在我看這部小說之前,我看過關于這篇本書的簡介和人物分析。在眾多的簡介中都說島村先生是一個坐吃祖業而且無所事事的紈绔子弟,雖然他也研究歐洲舞蹈,但是不足以說明他是一個積極上進的人物。隨后在閱讀這本小說時我也發現島村是一個個性不怎么讓我喜歡的人。在島村第一次來雪國時就讓駒子去幫他找藝妓,而且在駒子說找不到藝妓時,島村一臉的死纏爛打,一定要她幫他找。在島村第二次去雪國的路上,他遇見了葉子,明顯島村又對葉子產生了好感,在后來他經常向駒子打聽葉子的事。他知道駒子很喜歡她,但是他還向駒子打聽另外一個女人的事情,這是存心讓駒子傷心。在島村第二次來雪國時,當他看到駒子穿著藝妓的衣服時,他自語道:她還是當了藝妓了。這種語句在我讀來就有那么一些看不起的情緒在里面。就算島村對駒子以前就沒有好感,那對葉子他是有好感的,但是在葉子從二樓摔下來的時候他卻只是感到同情,僅此而已。這就直接表明了島村這個人的薄情。在與外面的女人尋歡時,無所不至,在回到家時,又擺出一副好好先生的嘴臉,對妻子孩子感到愧疚。讓我感到他很虛偽。

  在我看完小說后,我又看了電影版的《雪國》。在電影中故事有一些不同,表現的方式更加的`直白。在讀小說時我對于小說人物之間的微妙關系有一些不理解,但是看過后,我就對這個故事有了更近一步的理解。

  駒子和島村的關系中,駒子是很喜歡島村先生的,由于他的性格,由于他的才華。但是島村只視駒子為雪國的玩樂伴侶,他們之間不可能有愛情。在小說的結尾沒有交代人和人的歸宿,但是我們都可以猜出這兩個人是不可能有結果的。

  在島村和葉子的關系中,他們總是若即若離的關系。島村對葉子有好感,但是有沒有更進一步的追求,只是會有時問問駒子關于葉子的事情。在駒子含糊其辭時他也沒有怎么去深究。在葉子為了救人而從二樓摔下來時他也只是看著駒子和葉子抱在一起,對葉子感到同情,沒有什么太多情緒流露。顯然島村對于葉子只是有一些好感而已。

  在看小說是我就一直在想駒子和葉子之間的關系,為什么駒子不愿意提到葉子,對于葉子似乎充滿了敵意。看了電影,我發現駒子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島村對葉子的好感,而不愿與葉子交流。在駒子從島村口中得知葉子求島村好好對待駒子時,相信駒子對葉子的想法也改變了。這也應該是駒子在明白島村的心意后發現葉子又從樓上摔下來死去崩潰的原因吧。在駒子的親人相繼離世后,葉子已經是她最后的親人了,可是現在連最后一個親人都要離她而去,這也難怪駒子會崩潰。

雪國讀書筆記3

  是一片柔軟潔白的雪花,在寒冷的冬季里,飄落到島村迷茫的眼里,飄落在葉子映染于火車窗上美麗妖艷的臉。北風呼呼,伴隨葉子悲哀的歌聲飄到不遠處的小鎮。被覆蓋了厚厚絲綿的屋檐下,站著一位穿著藝伎和服的女子,便是駒子。

  所有該相見的人,都已在白雪皚皚的季節里相遇,無論這場相遇是否錯誤,是否會如愿以償,是否可以讓人揣摩透徹,也無法阻止它以一場大火告終。

  綴滿銀河的星辰,耀光點點,美得令人沉醉的夜空,一場大火卻中止了這一切。橘紅色的焰火也為幽藍的天空增添了一份妖冶與詭異。葉子輕盈得猶如蝴蝶般隕落,那永遠帶著悲哀的歌聲也將永遠消逝。駒子抱著還有一絲體溫的葉子,她明白,她所期待的未來已經被燒得精光,只留下兩個字,徒勞。

  每次想到葉子死亡,駒子被悲傷籠罩,仿佛一個將死之人的那個夜晚,心里總有一股難以釋懷的情緒。當自己追求的東西,其實只是一場徒夢,如煙花般易冷,如櫻花般轉瞬即逝。也忽然明白,“人生在世,很多事情本來就是徒勞無功的。”可是,自己如何的認同這句話,也還是覺得我們依然會不可避免的去做一些徒勞的事。我們不可避免的去追求一些東西,求到最后,尋得一個空字,或許這也算是人生的.另一種答案吧。

  恍然中,我又看到了駒子,她臉上還涂著胭脂,顯得蒼白。在墨色的夜空下,她舞動著身姿,柔媚地跳著,袖子輕佻的遮起駒子的半張臉,美艷動人。她的腿輕盈的跳躍著,下擺時而露出時而藏起來。為她自己跳一場吧,在被大火映得發亮的雪地里,在那蒼茫的雪國中,為她自己跳一場吧!

  夜空下,駒子紅撲撲的臉上帶著笑。這次的結局,我只為她一個人寫。

雪國讀書筆記4

  我之所以讀《雪國》這本小說,就是在看到前面的簡介時說作者川端康成在這本小說中有很多描寫雪國的絕美片段,這大概也是吸引我這本小說的動力吧。

  川端康成,對于我是一個不陌生的日本作家,他的《伊豆舞女》和《千只鶴》都為大家所熟知。他是一位新感覺派作家、著名的小說家。196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后因祖父母和姐姐相繼死去,自己有飄無定所,心情憂郁成疾,逐漸形成了感傷與孤獨的性格,在后來的創作中就形成了一種陰郁的特色。在他早期的作品里,主要是反映一些社會想象,但是由于后來受日本古典文學和禪宗思想的'影響,逐漸脫離現實,而頭腦中的封建主義思想開始有所發展。《雪國》這部小說被認為是他前后期思想的分水嶺。

  熱烈般的愛著島村,但島村最多把駒子當做是朋友罷了,只是他在旅途中無聊消遣的玩伴,在駒子身上展現了對于美好生活的渴望、渴求和對于生活的熱愛,而島村身上展現出一懶散、懈怠悲哀著生活在虛無中,島村和駒子對于生活的態度是完全的不同的,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也從側面烘托了駒子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人性。

  川端康成在《雪國》中運用了西方的現代主義和日本傳統文學的多種藝術手法,創造出了一種悲中有美、美中有悲的獨特意境。

  在我看完小說后,我又看了電影版的《雪國》。在電影中故事有一些不同,表現的方式更加的直白。在讀小說時我對于小說人物之間的微妙關系有一些不理解,但是看過后,我就對這個故事有了更近一步的理解。

  在島村和葉子的關系中,他們總是若即若離的關系。島村對葉子有好感,但是有沒有更進一步的追求,只是會有時問問駒子關于葉子的事情。在駒子含糊其辭時他也沒有怎么去深究。在葉子為了救人而從二樓摔下來時他也只是看著駒子和葉子抱在一起,對葉子感到同情,沒有什么太多情緒流露。顯然島村對于葉子只是有一些好感而已。

雪國讀書筆記5

  最近看了川端康成的《雪國》。

  和葉子一樣,行男也隱喻了傳統的日本文化,行男和葉子是一體的。行男這個名字暗示著作者對漸漸離去的日本傳統的哀悼,葉子生命的終結也寓意著作者對日本傳統文化可能消亡的命運的深沉擔憂。島村象征著外來文化對日本文化的窺探和關照,實為西方文明的隱喻。在駒子火一般的愛情、葉子“內在生命在變形”的死亡、雪國魔力的感動下,他仿佛置身于銀河中的靈魂最終受到了深深的浸潤,這也象征著日本文化對外來文化的感化力量;駒子有著雙重的身份,象征著面對外來文化壓力時無力的傳統維護者,是作者的化身;同時也隱喻作者在接受外來文化時的矛盾和復雜的心情。

  作家以富于抒情色彩的優美筆致,描繪年輕藝妓的身姿體態和音容笑貌。并巧妙地用雪國獨特的景致加以烘托,創造出美不勝收的情趣和境界,使人受到強烈的感染。而看雪國的時候,其實,心情是安靜的。因為沒有特別大的人物矛盾沖突,所以沒有了心情的起伏。就如同一個人在靜靜的欣賞著那一方的雪景。從作品,偷窺作家,直覺告訴我,那一定是一個有著對純美的東西有種偏執的人。一個人總是在現實和精神上游走,對于駒子。他描寫了很多,但是印象反而沒有對葉子的印象深刻。雖然,倔強的葉子只是在開頭和結尾中出現。但是第一次的出現如果以純美來形容的話。那么,最后一次的從二樓跌落時候,那個場景可以用凄美來形容,但是那一次的跌落就像個慢鏡頭,段落不多,卻給人印象深刻!

  看《雪國》,我突然間想起曾經寫下的一些關于火車、旅行的文字來,想想,自己是一個很愛坐上火車去旅行的人。因為坐上火車,就能在陌生的人群中、在陌生的.世界中穿行。一路行來,飛馳而來的風景,來往去留的人們,可以讓我胡思亂想上好一段時光了。

  只是,對風景的描述,比之這樣的名著,是絕對無法企及的了。那樣凌厲、冷艷、凄美的文字,在《雪國》中頻繁出現,卻那樣自然,似乎是作者信手拈來,卻又那樣貼切于文章一貫風格和主題。很容易讓人沉溺其中。

  淡淡的哀愁,抹不開的憂郁,深入骨髓的凄涼。不是普通文字能承受住的重量……

  發自內心的悲戚。

  喜歡悲劇的我,何時是盡頭?人生悲苦、孤獨、凄涼如此,也許,不過是庸人自擾之。我是個太容易多想多慮的人了。也許,該多看看喜劇文才好呢。

雪國讀書筆記6

  葉子是仰臉掉落下來的.衣服的下擺掀到一只膝頭上.落到地面時,只有腿肚子痙攣,整個人仍然處在昏迷狀態.不知為什么,島村總覺得葉子并沒有死.她內在的生命在變形,變成另一種東西。

  這是《雪國》結尾時對葉子的自殺描寫,在川端康成的描寫下,似乎自殺死亡都是美的,那么悲戚那么柔軟,我們會自動的進入那個純潔無暇的雪國,進行我們的旅行。

  你說世界是多么遼闊

  渺小的我們擁有什么

  《雪國》以倒序講述了一個研究舞蹈的紈绔子弟島村來到多雪的上越溫泉旅館,結識了駒子,一個大方得體自然活潑的姑娘,兩個人產生了純潔的情感。但島村第二次再來,又對安靜冷淡的葉子產生了愛慕之情,而且駒子還是不得已成為藝伎……

  風吹入我心中

  我站在樹林邊望著天空

  島村,小說的男主,性格懦弱自私,還有他骨子里的孤獨悲傷,這導致他對所有的事都不在乎,面對事情都不作為。他是一個虛無主義者,會對自己追求的產生迷戀到極致的情感。駒子、葉子,兩個既相像又完全不同的女子,他都愛慕,卻都選擇回避。我認為他和駒子是真心相愛,“駒子撞上了一堵虛無的墻壁,那回聲都如同雪花撞在他的心坎上”但他也不會主動,甚至離開也不會告訴駒子說是否會再來。這一切一切都注定了他的這一生都是孤獨的。后來讀了很多遍,一點點明白,駒子葉子都被島村所幻化,他愛的只是駒子葉子各自的一部分。駒子是熱情勇敢的化身,為了報答師傅,為了救青梅竹馬,她義無反顧的選擇藝伎,即使知道這個身份會被人詆毀看不起。面對喜歡的男子,她愛的轟轟烈烈!“它還記得你呢”,第二次見到島村,她如此說,表達她的情感,但明白了這段感情的不可能時,她又說:“等你走之后,我就要認認真真的生活了”可憐我最愛的駒子。而葉子,在作者細膩的筆觸下,她就是理想的化身,一個動作一句話都是美的,但她與駒子不同,她是冷的,對大部分都不感興趣,只看重自己看中的小世界,對她愛的行男不離不棄,呵護有加。最后行男還是去世了,葉子就仿佛失去了世界,壓抑郁悶,最終都導致了她的離開。但理想化的她就連從樓上降落都是美的。幻化中的駒子和葉子,美麗的讓人欲罷不能,但當回到現實,一切都不再如此。悲戚動人的故事中那孤單的島村、飛蛾撲火的駒子,清冷無助的葉子可憐又可嘆。

  每讀一遍感受都不同,折服于作者那寫作風格,細膩的筆觸。《雪國》是川端康成最具影響力的作品之一,這本書是典型的新感覺派,運用意識流的寫作手法。他有著完整生動的故事和人物,但更獨特的是,他追求細節到極致,人物的動作語言,甚至是一處景物,都很細致。而且整本書的情調都是悲戚的,典型的虛無主義。結尾處,他這樣寫道:“她在空中是平躺著的',島村頓時怔住了,但猝然之間,并沒有感到危險和恐怖。簡直像非現實世界里的幻影。僵直的身體從空中落下來,顯得很柔軟,但那姿勢,像木偶一樣沒有掙扎,沒有生命,無拘無束的,似乎超乎生死之外。”死亡似乎不再讓人恐懼而是平淡正常的,這就是典型的虛無。也正是這種虛無讓這部作品與眾不同,成為經典。

  其實讀到現在,也沒法真的清楚這部作品的蘊意。川端康成用著樸實平淡卻又準確細膩的語言打造了這個虛無的雪國,“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車在信號所前停了下來”第一句話便勾勒出了這個世界,與俗世不同,他干凈遠離凡世,就像是《桃花源記》中的桃花源一樣,或是日本常說的以太,都是人們心中美好的代名詞,理想之地。

  真正的經典總是會讓我們沉醉其中,他里面的深意內涵需要我們細細品讀琢磨。讀萬里書行萬里路,書里的世界是作者精心打造的。讀《雪國》時,我就好像置身于故事中,看著主人公的喜怒哀樂,那種悲傷一直壓抑在我的胸腔,難以釋放,但讀到葉子的死亡,似乎又釋然了。這就是《雪國》的力量,他值得所有人品味。

雪國讀書筆記7

  也不知道是哪一年的冬天,雪國的雪在霧氣朦朧里飄下來了,各色各樣的人把自己裹得與世隔離。

  雪國是日本的哪個城市?不該是繁華的東京,也不是皚皚的富士山,甚至川端先生也沒有說它在哪里。就像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可能并不存在,但是深入人心。

  寧靜,唯美,純粹,哀傷。

  一位很純清的姑娘對著列車長喊話,陣陣回聲被雪蓋住,語氣凄冷;玻璃上的倒影是有關美的詮釋。所有目光所至,嬉鬧聲提起的裙擺是命運的無奈;溫泉里的歌聲在大火中焚盡;執意不離開的身影;以及那句有關生命,愛情和卑微的自述。

  其實,一整篇看下來,我只記得零碎的細節,對文章沒有一點關于深入的思考,好像看完了就是完了。本該如此,像雪國的雪落下來,化作微涼,不著痕跡。

  雪國可真是冷啊,來自東京的你又這么會懂,懂了又能怎么樣呢?駒子在島村心里也許很重要,不過哪里比得上東京里的妻兒,但她還是年年至此,也不會心生愧疚,亂撥他人心弦,是,又有人說靈魂,他們像是知己,在靈魂里相互依偎,而除了川端康成寫的唯美的精神主義,內容還是背叛和等不了的心思。

  謊言重復一萬遍也是謊言,所以我們要看到的`,不還是本質?

  川端康成的文字很平淡,他似乎在說,我只是很平靜的寫個故事呢,一個跌宕起伏都看不出來的故事,只是這樣的作者怎么會是一個男子。文字中間流露的細膩,凄美,使這本書本來就像個女子,施了淡妝,著一身大紅灼灼和服,在銀裝素裹里撐傘緩緩走過來。

  風很靜,雪依舊,各種各樣的人穿梭在雪國里,列車周而復始開向終點站。

  像聽了一首柔柔的歌曲,心底留下的是揮之不去的余間懸繞。純純的語調,像極了冬日里暖暖的陽光,帶著令人窒息的氣味,慢慢的融入心腸。本期周四電臺到這里就結束了,感謝大家的收聽,我們下期再見。

雪國讀書筆記8

  第一次認識《雪國》是在大一上的外國文學欣賞課上,那時候是冀桐老師跟我們介紹川端康成的時候提到的,那是老師只是粗略介紹了一下內容,沒有仔細分析情節。自從加入了雪國讀書組,就需要對這部作品更多地了解,于是在暑假之前的一周,去圖書館把這本書大致瀏覽了一遍。說實話,第一次看沒有什么很深的體會,再去了解了一下川端康成的經歷和寫作背景之后稍微有點點感受了,但是還是沒有對這部作品有很大的感觸。大概是鄙人書讀得少,對文學悟性又差的緣故吧,暫時還寫不出很深的感受來,估計還要多讀幾遍才會有些感受,才能體會到作者的寫作意圖或者所描述的愛情故事吧。

  初讀這部作品,個人覺得主要還是在寫島村和駒子的愛情故事,兩人之間由于地域分離、家庭因素等種種原因不能公開戀愛,于是在作品中描述了兩者間的.發自內心的精神戀愛。雖然相見次數不多,但是在一起的時間兩個人之間的親昵還是表現出了兩者間的默默的愛慕之情,結局有些悲涼,也很懸乎,不是很看得懂,還有待我繼續讀下去,等到第二遍第三遍的時候可能就會有不同的體會了吧。

  鄙人才疏學淺,讀《雪國》略發感慨,如有不妥之處懇切希望加以指正。

雪國讀書筆記9

  雪國是Kawabata Yasunari的第一部小說,是他著名的美學家杰作,從1935年起,以短的形式,鏡子的夜晚,日間鏡子等,間歇地出版在雜志上,在劇情之間沒有密切,直到所有完成并仔細修改,只稱為雪國在一條線的名義。

  雪國是Kawabata Yasunari的最高代表,在那里描繪的無色之美,清潔美麗和悲傷的美的極端,它是令人興奮的,和憂郁無盡的。把美學描述的作品表達出來的人物的感覺,往往帶著一絲悲傷,表演川崎亞順的想法和想法。是所謂的美麗而不是惡魔,悲傷和不傷害川原的美的藝術文本和給內涵,這是雪國可以成為經典的原因之一。

  暮光的景象在鏡子后移動。換句話說,鏡子反映了虛像和鏡子后的那種搖晃,仿佛電影在同一陰影下。字符和背景之間沒有連接。

  字符和背景之間沒有連接。而人物是一個透明的幻影,場景是在黑暗的陰暗暗流中,兩個融化在一起,描繪一個獨立的人 世界的標志。特別是當山中的燈光反映在女孩的臉上,那種難以形容的美,讓島上的心幾乎顫抖。

  這是一個寒冷的夜晚,好像你能聽到冰凍的凍結深的地殼發出響聲。沒有月亮。仰望,天空之星,更令人難以置信。星閃閃發光,仿佛幻影的慢下來像一個慢下來。星星在前面附近移動越多,夜空越多,夜間越來越深。縣的山脈一直不清楚,它更黑,灰色,躺在天邊的邊緣。這是一個冷,安靜,和諧的氣氛。

  女人發現村子靠近,把胸部放在窗戶上。這種姿態,不是懦弱,恰恰相反,在這個夜晚背景下,它是非常強大。在遙遠的山脈過去,還有一絲殘余的夕陽余輝。通過窗玻璃看到的'風景輪廓,退縮到距離,但沒有死,但已經蒙上陰影。雖然火車繼續奔馳,在他看來,山是普通的姿勢是更普通的。

  因為有些東西不是他的注意,但他的心似乎是微弱的,有一個巨大的 急流的感覺。這自然是由于女孩的臉在鏡子里的外觀。這個笑聲幾乎是悲傷。這是一個錯覺。因為陰影從后面的女孩臉上保持著夜,仿佛從她面前的流動。仔細看,但混亂。車子不是很明亮。窗口上的圖像不如鏡像清晰。

  反映沒有。這使得島上的村莊成為神,他逐漸忘記了鏡子的存在,只是覺得女孩似乎在暮光之中飄過。這一次,女孩的臉閃過光。鏡子中的圖像的清晰度沒有減少窗戶外的燈光。

  燈光沒有擦除圖像。光從她的臉閃過,但沒有照亮她的臉。這是一群從遠處的冷漠,朦朧地照亮她的眼睛。她的眼睛與那一刻的燈光重疊,就像在日落時的調情和美麗的調情。

  這種孤獨的分散悲傷,包含一個大膽的意志。

  通過縣長隧道,是雪國,夜空下遼闊的白色。

  她的眼睛與當下的光交織在一起,就像在幽靜美麗的夜晚的輝煌中的日落昆蟲。

雪國讀書筆記10

  從書館回來,半路遇到一位同事。他看到我手里拿著《雪國》,便說,《雪國》內容很簡單,卻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我笑著模仿頒獎辭說它反映了日本民族的性格和生活,對方搖搖頭,不以為然。這位仁兄是一位詩人,卻好像不是一個有風骨的家伙,他讀書很多,言辭間能顯現學問,有時候卻不涉真理和真相。因此,我對他的話,總是將信將疑。

  做人,總是很講技巧的話,可能反而會給人一種幼稚可笑的感覺。

  的確,《雪國》故事很短,內容很簡單,而且我讀來還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好像以前讀過。可是因為沒寫讀書筆記,所以記不真切了。在我看來,的確像頒獎辭中所說,這部作品很有民族性。它不無深刻地反映了日本下層人民,具體說是藝妓階層的生活和感情。從這篇作品中,我可以讀到日本北方“雪國”的部分風物人情,甚至是歷史。

  它使我想到了自己讀過的《茶花女》和《駱駝祥子》這兩篇小說,它們同樣也都是反映本國底層人民生活和情感的作品。它也使我聯想到了目前我所耳聞目睹的我親愛的祖國的人們的處境。我如果說自己熱愛人民熱愛祖國,可能會因有自矜之嫌而招致嘲諷,但如果我說自己以自己的出身榮并依戀自己的`根,則可能會引起諸君的共鳴而非非議吧。

  ——其實還不都是一回事。

  也許是因為孤陋寡聞,除了電視劇《蝸居》,我還沒看到聽到有哪部作品真正深刻地觸及了中國下層人民的生活現狀。對于中國當代文學,我也用自己的笨腦袋想過,為什么就沒有經典呢?對比《雪國》,我妄下一個結論吧:因為中國現代都是御用文人,只許歌功頌德,不許反映民間疾苦,因此,沒有思想也沒有個性。因此就不能久遠。

  作家要有良心。好的作家就是一個民族的良心。

  很多文章反映中國人的公民素質的確比歐洲美洲的差,讀過之后不禁汗顏。雖然未曾到海外見識國人的丟人表現,但也可以由他們在國內的行徑推想出其在國外的行為來。這個專制體制下掙扎的民族,沒有民主,自然也沒有自己的尊嚴可言,沒有自尊的國民,怎么還能顧及到自己的素質呢?倉廩實而知禮節,如果真是這樣,我的同胞們還要掙扎多久?

雪國讀書筆記11

  一個百無聊賴的假期,翻閱書架,無意中發現了這本之前從未看過的《雪國》(這本是大姐買回來的書),可能是因為無人打攪,仔細咀嚼,熬了一個晚上,終于被我給看完了。

  作者川端康成1899年出生在大阪,于1972年自殺離世。幼失怙恃,緊接著后祖父母和姐姐相繼病逝。歷盡人世滄桑和世態炎涼的他養成了一種孤獨憂郁沉默的性格和對世事漠然的態度,因此,在他早期的作品中,不管是《伊豆舞女》和《招魂祭典一景》等,都蘊含著對下層婦女的同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社會現象。但是,由于他后來受日本古典文學和禪宗思想影響很重,逐漸脫離現實,以致原來殘留于頭腦中的封建主義思想不但未能減弱,反而有所發展。《雪國》這部名著,可以說是他這種前后期思想變化的分水嶺。

  《雪國》以自幼在東京工商業區成長,是一個地地道道吃祖產的富家子弟(有錢又閑的舞蹈研究者島村)與一位藝妓(向往美好生活有一定毅力的駒子)和一位純情少女(純潔善良的葉子)之間的感情糾葛,向我們展現出一個虛與實、現實與非現實的交融的美的哀怨和冷艷的世界。

  《雪國》自始至終都帶著一股清淡風雅的悲情曲調,這種悲傷不是刻意描寫出來的,而是從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這很顯然與作者對當時世界的思考有關,也與作者的生活成長背景有關。作者把這種感覺直觀地描述出來,便是對純粹美的一種探尋,更是對自我的一種追尋。另一方面,作者在文中也展現了自我清靜空虛的一面,這種空虛與之前所說的悲傷調子是相互呼應的。在我看來,這更多的來自于作者的精神信仰,書中前言提到過作者對禪學和道學的研究,我想這兩種講究寧靜與頓悟的學派必然給予了作者思想根源上很大的支撐。或許,正因如此,書中所講的可能是較為“腐朽”的故事,但卻絲毫不影響作者表達出一種思想性上的高雅。

  “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車在信號所前停了下來。”

  小說開篇以島村獨自乘火車來到雪國為開端,寫得簡潔而突兀,也暗示了故事發生的平凡與不經意,而這種語調也渲染了全書的氛圍,冰冷的場景加以簡短介紹可以等同為淡淡的悲傷,全文都是運用了這種表達方式,用近乎吝嗇的語言為凄冷張本。這種寫法不是同一般小說一樣運用故事性吸引讀者的思考,而是運用寫作手法發散讀者的思考,這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小說過于注重故事情節內容的庸俗性。透過開篇第一句話的描述,我們似乎能感覺到雪國的虛無感,似乎能感覺到全文唯美的感受的表達。

  “駒子發出瘋狂的叫喊,島村企圖靠近她,不料被一群漢子連推帶搡地撞到一邊去。這些漢子是想從駒子手里接過葉子抱走。待島村站穩了腳跟,抬頭望去,銀河好像嘩啦一聲,向他的心坎上傾瀉了下來。”

  這是小說的結尾,其與開端的手法是相近的,都帶著突兀的感覺,但與開端相比,結尾已不再是原有的平靜,當全文的情節在有意無意的反復的時候,作者恰當的安排了一場火災,并將此作為全文的結尾。島村面對葉子的死表現出了反常的平靜,我想這種平靜與小說通篇所貫徹的清靈頓悟感是有聯系的,島村好像從葉子的死中有所領悟。到這里,小說似乎進入了一個高潮,其實也是之前暗淡的悲傷的延續,“傾瀉的.銀河”與開頭的“雪”都在為小說的整體氛圍推波助瀾,但不同的是,“銀河”是在作者進行了全文的思考過后的意象,“銀河”雖然宏大,但卻飄渺虛無。文章至此又走入了另一個虛無的境界,而這種虛無較之開始已經是一種升華過后的了。小說在最后從之前延續的悲傷的縛束中解脫出來,形成了一種清冷的自由感。這里可能表達了作者對自我內心真實想法的一種思考,但我認為小說人物中并沒有作者自我意識的原型,而整篇小說的氛圍才是作者內心的部分的寫照。

  此外,小說第六章段末這樣寫道:

  “這樣的日子里連音色都不一樣啊!”駒子仰頭望了望雪后的晴空,只說了這么一句。的確,那是由于天氣不同。要是沒有劇場的墻壁,沒有聽眾,也沒有都市的塵埃,琴聲就會透過冬日澄澈的晨空,暢通無阻地響澈遠方積雪的群山。雖然她自己并不自覺,但她總是以大自然的峽谷作為自己的聽眾,孤獨地練習彈奏。久而久之,她的彈撥自然就有力量。這種孤獨驅散了哀愁,蘊含著一種豪放的意志。

  在島村看來,駒子這種生活可以說是徒勞無益的,也可以說是對未來憧憬的悲嘆。不過這種生活也許對她本身是有價值的,所以她才能彈出鏗鏘有力的琴聲。島村靠耳朵分辨不出她那纖纖素手的靈巧工夫,所以僅從弦音里理解她的感情。但對駒子來說,他恐怕是最好的聽眾了。的確,島村雖然選擇玩世不恭的游戲生活,可是,他卻尊重駒子的思想和人格。或許,也正因如此,讓駒子感受到他的不同。

  駒子喜歡寫日記,喜歡把每天發生的事,讀過的雜志都寫在日記本上,即便發生的事不光彩,讀的雜志也只是簡單記錄作者任務關系等,她也一直堅持著,這或許與她堅強的毅力和超強的求知是密不可分的。這也讓島村震撼了,但島村心里仍然掛念著葉子,這或許就是駒子的悲哀!生存是徒勞,愛情是徒勞,一切都是徒勞,但是她還是堅持著,向往著。不得不說,駒子的這種韌性讓人折服,令人欽佩!無論身處哪個時代,駒子不依不饒、堅韌不拔、堅持不懈的精神都是值得提倡學習的。

  轉過身,我們再來看作者筆下那純潔善良的葉子,她是唯美的,長得美、聲音美、在火車上照顧行男美、就連從樓上跌落都是美的(地上潔白的雪景,天空燦爛的銀河,襯托著火花的飛舞,一個女人的身體,正直落下,僵直的身體在半空中落下,變得柔軟了。然而,她那副樣子卻像玩偶似地毫無反抗,由于失去生命而顯得自由了)。島村一直留意著葉子,而葉子卻一心念著行男,就連行男死了,他還每天堅持為他上墳。這也意味著葉子最終還是會追隨行男離去,而葉子又是駒子的精神寄托,因此,葉子最后的離去也反襯出駒子精神的離去。

  島村就像一面鏡子一樣,折射了兩位女主人翁,同時,也反映了當時丑陋的社會形態。這兩個女人都對自己的愛人有期待而無要求,愛得直接純粹。但這樣的愛情是有前提的。對于駒子來說,且不說行男是不是她為了救助而甘為藝妓的未婚夫,行男的行將就木之驅和最后的死亡使得她完全可以自由地愛島村,可以幾乎無顧忌地表達。而嬌蕊與振保的愛更是萌生在嬌蕊的丈夫出差去新加坡的這段男性空缺的時期。這期間的嬌蕊是相對自由的。而且,她有夫之婦的身份為振保提供了足夠強大的安全感和說服自己跟她偷吃的重要理由。這幾乎可以說是這場紅玫瑰之戀發生的先決條件。很難說振保是否愛上了嬌蕊,不過這至少是讓他難以忘懷的一個女人。而島村大概是喜歡駒子的,因為她的潔凈。這是川端康成反復強調的最初的情感動因。經常被引用的一句話是“女人給人的印象潔凈得出奇,甚至令人想到她的腳趾彎里大概也是干凈的”。以嚴寒的雪國和極度難得的縐絲作為象征性的襯托,除了與日本向往冷寂的藝術追求相關外,或許也是為了凸顯駒子雖是藝妓卻有著不一般的凈。

  縱觀全書,雖沒有什么大的曲折波瀾,也沒有什么特別華麗的辭藻,卻在幽艷、光潤的文體底層,如同透過那細細的網眼,充分地展示了充滿通透力的描寫,就好像是一團霧霾從我們的內臟中彌漫開來,并且滲透到我們的內心深處。他讓我從中吸收了在其它書中無法吸允的文學知識。樸實自然、清晰明了、言簡意賅是我對《雪國》一書的初識,然而這種認知卻須待細嚼慢咽、咀嚼消化,正如《雪國》這部書一樣,具有著極其深厚的內涵,值得細細品味。

雪國讀書筆記12

  初讀雪國,覺得雪國里面的文字挺優美的,但奈何自己閱讀能力有限,并不真正理解到川端康成所想要表達的意境。幾個月過去再重讀一遍后,才發現川端筆下細膩的純潔之美,而且駒子這個形象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常常感嘆到身邊缺少的正是駒子心中的那如雪國一般的純潔。

  聯想到很多日劇里面都會出現“藝妓”。不知哪會兒章子怡演《藝妓回憶錄》還揭起一段風波吶!一個在中國是只賣藝不賣身的職業,但相同的'是都不能得到和平常女人一樣的受人尊重。她們都是苦命的,她們的放蕩卻讓人心生憐憫。

  《雪國》里的駒子,一個讓人憐憫的女人,也許島村對于她許多的也是這份感覺吧。最初讓我有印象的便是她為了師傅的兒子——行男,決定走上藝妓這條路。雖然只是訂婚,但有勇氣為了一個男人——一個自己并非有愛戀的男人而選擇一條需要承擔很多的負重之路。讓我佩服……也難怪行男在臨死之前是真切地希望能見駒子最后一面了。讓我想到現實生活中,很多癡情的女子也為了自己心愛的人而義無反顧的放棄和犧牲很多。

  即使對雪國略有感悟,但是卻對《雪國》這本書中的人物情節描繪卻是看得半知半懂。時至今日,經歷諸多事世人情變故之后,再重讀雪國,明白川端為什么能寫出這樣的故事,哀傷與徒勞,呵,人生還真是一場徒勞啊,生活本身亦是一場徒勞。

  雪國確實是本經典好書,要讀的朋友們我建議最好多讀幾遍,我想雪國真正的魅力在細讀之后自然不言而喻吧。

雪國讀書筆記13

  《雪國》中的徒勞

  在《雪國》的這部作品中,徒勞這個詞出現了很多次,可以說是這部作品的關鍵詞。島村、駒子和葉子這三個主要人物每個人的身上都存在著一些徒勞的特質。作者筆下的三種徒勞結合三個人物各自的人物形象所表達的內涵以及其表現形式,是各不相同的。

  島村的徒勞

  雖然文中的徒勞多用于描述駒子,但是島村才是徒勞這一關鍵詞的中心人物。川端康成從頭到尾都是采用的島村的視角來敘述雪國的故事,所有的徒勞都是透過島村看到的。島村自身的形象是一個家境殷實的公子哥,每天虛無度日,無所作為,甚至“對自己也變得玩世不恭起來”。為了逃避現實,島村開始沉迷于各種美麗的幻象。

  幻象是美麗的,而現實是令人失望的,美麗的幻象永遠無法成為現實。既然如此,人在現實中所做的所有試圖改善現實的努力便都是徒勞的,甚至島村“以為生存本身就是一種徒勞”,這便是島村眼里徒勞的內涵。

  島村原本是鐘意于日本傳統舞蹈的,甚至曾有過“投身實際運動”,推動傳統歌舞的改革的想法。然而當被人慫恿,需要在現實中真正做出改變時,島村卻突然轉向了西洋舞蹈。“他所欣賞的,并不是舞蹈家靈活的肉體所表現的舞蹈藝術,而是根據西方的文字和照片自家所虛幻出來的舞蹈。”島村從未真正看到過任何西洋舞蹈,他所熱愛的西洋舞蹈不過只是幻象罷了。從日本傳統舞蹈轉向西洋舞蹈,是島村拒絕改變現實,沉迷于幻象的體現,是島村式徒勞對其自身的影響。

  駒子的徒勞

  駒子的徒勞來源于對都市生活的向往的對島村盲目的愛。駒子自小便開始記日記,一記就是十幾年。而后又開始寫讀書筆記,即使只是與文學作品相差甚遠的婦女雜志她也都一一做下筆記。即使只是在鄉下做藝伎,對于彈琴也從未懈怠過。“然而,她向往都會之情,如今也冷如死灰,成為一場天真的幻夢”。駒子這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在島村眼里只是一種徒勞罷了,不會對她的人生有任何實質性的改善,再怎么掙扎,駒子也只能是鄉下的一個藝伎罷了。

  而后駒子將自己對于都市生活的向往寄托在了島村的身上,從而不可自拔的愛上了島村。島村來自于東京,受過良好的教育,并且從一開始便將駒子看作是“好人家的女兒”,想要和駒子做單純的朋友。島村給予駒子的尊重和欣賞,給了駒子一種美好的錯覺,仿佛自己成為了在都市生活的與島村平等地位的人。駒子就這樣義無反顧的愛上了島村,然而她的愛終究是徒勞的。“她對愛情的火一樣的熱情傳導到了島村身上,卻沒能讓島村像她一樣為愛而燃燒起來”。作為有婦之夫,島村不可能回應她的愛,而作為男人,島村也從未愛過駒子。無論是對都市生活的向往還是對島村的愛,與葉子永恒的幻象化的`徒勞相比,駒子的徒勞都深深扎根于現實生活的,現實性的徒勞。

  葉子的徒勞

  葉子的形象是空靈的,自身便帶著一種虛幻美,仿佛是超現實的存在,是“島村幻想中心靈的一片凈土”。葉子將島村試圖喚回的真誠發揮到了極致:她對弟弟真摯的關心,對行男全身心投入的,無微不至的照料。葉子第一次用她那“清澈悠揚,美得幾近悲涼”的聲音呼喚站長時,她那真摯的、“盎然有余”的情義就吸引了島村。

  但是葉子對于島村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島村一直對葉子心存敬畏,不敢過多接近。葉子的純善對于島村的空虛、麻木的內心是一種強有力的審判。“她無言而‘尖利地’一瞥,也會使島村感覺到一股窮視靈魂的穿透力。”然而在行男死后,葉子全身心投入的情感便也沒了歸所。就在她打算與島村一同前往東京開始一段新的生活的時候,一場大火奪取了她的生命。然而死亡并不是是她生命的終結,是死亡完成了她的內在生命的變形過程,是死亡讓葉子的美成為了永恒。葉子作為島村心中理想化的存在,以死亡的方式脫離出現實之外,成為了最美的永恒的幻象,給予了島村式徒勞最強烈的震撼。“當他(島村)挺身站住腳跟時,抬眼一望,銀河仿佛嘩地一地,向島村的心頭傾瀉下來。”

  《雪國》以島村的內心空虛、迷戀幻象的徒勞出發,看到了駒子對追求都市生活和愛情徒勞的付出,最終見證了葉子以死亡的形式成就了最終極的徒勞即從現實脫離成為永恒的美麗的幻象。

雪國讀書筆記14

  在《雪國》這部小說中,如果錯過了那些描寫風景的文字,就是一種遺憾了。我們可以來欣賞一下這雪國到底是怎樣一個美法。

  “這是原野盡頭唯一的景色。淡淡的晚霞把整個山容映成深寶藍色,輪廓分明地浮現出來。月色雖已漸漸淡去,但余韻無窮,并不使人產生冬夜寒峭的感覺。”,“島村仿佛坐上了某種非現實的東西,失去了時間和距離的概念,陷入了迷離恍惚之中,徒然地讓它載著自己的身軀奔馳。單調的車輪聲,開始聽的時候像是女子的絮絮話語。”。這兩段話是島村在火車上看到的雪國風景。在坐火車時,我會覺得窗外的景色從眼前閃過的時間過快而不去觀察,但是作者在描繪雪國風景時感覺是在寫一幅靜止的畫,月落迎晨,寒意料峭,像是失去了時間和空間的概念一樣,迷失在了這種美妙的感覺之中。

  在最后一章中也有一段關于景色的描寫。“茫茫的銀河懸在眼前,仿佛要以它那赤裸裸的身體擁抱夜色蒼茫的大地。真是美得令人驚嘆不已。島村覺得自己那小小的身影,反而從地面上映入了銀河。綴滿銀河的`星辰,耀光點點,清晰可見,連一朵朵光亮的云彩,看起來也像粒粒銀砂子,明澈極了。”這是島村在葉子死前看到的景象,美麗的銀河,在葉子死時,在他眼前,在他心里傾瀉而下,這種壯觀的場面,讓我們震驚,也為葉子這種無謂的犧牲精神而震驚。

  不管外界怎么評價《雪國》這部小說,我認為它在我理解的寫作意義下是一部很不錯的小說,也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映象。

雪國讀書筆記15

  “穿過縣境長長的隧道,便來到了雪國,夜空下一片白茫茫。”川端康成用細膩的筆觸描繪出純粹、潔凈到幾近虛無的雪景。高遠的星空、盈盈皓月,皚皚大地——帶給我的感覺是有種教堂般圣潔和空靈感,而在教堂般圣潔的布景下反映人性的種種掙扎——這便是莫大的碰撞沖突,給故事增加了戲劇性和張力的同時,也渲染一種的悲劇感——和宇宙的絕美相比,人的宿命、人的渺小。

  在評論本書時常提到“物哀”,依我對可稱其典范的《源氏物語》的理解,所謂“物哀”便是觸景生情,在外物的感知中發現自己內心的情感,是自己和景物產生共鳴的狀態。在上文我說本書的故事和自然環境產生了沖突,而自然與人心和諧共鳴怎講?我認為,正是因為人內心的掙扎,才讓作者發現、強調雪國環境的圣潔——是人賦予自然,這片雪國悲哀、悵然的情感,而不是自然給人平添悲傷。一切景語皆情語,在寫景時把天地萬物和自己聯系在一起——這么看,作者才不是因為在教堂下描寫人性種種而自覺渺小可悲,而是把宇宙都當作自己內心的注腳。注意我對“作者”和“主角”的提法,這就涉及小說中敘述者和隱含作者的'微妙區別了。摘抄最后一句:

  “待島村站穩了腳跟,抬頭望去,銀河好像嘩啦一聲,向他的心坎上傾瀉了下來。”

  銀河好像嘩啦一聲,向他的心坎上傾瀉了下來。真是筆力萬鈞。

  我覺得若把《雪國》的環境具像化,與之環境氛圍很相像的新海誠的《秒速五厘米》第一話《櫻花抄》,列車劃過茫茫雪地的一幕直擊我心。

【雪國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雪孩子讀書筆記02-13

《雪柿子》讀書筆記12-08

雪讀書筆記范文05-19

《狼國女王》讀書筆記09-20

理想國讀書筆記07-19

《理想國》讀書筆記09-04

九國夜雪的語錄35條09-06

九國夜雪的語錄36句10-20

最新理想國讀書筆記06-29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在线观看色五月 | 伊人久久精品九九热 | 亚洲色婷婷久久久综合日本 | 中文字幕巨大的乳专区不卡顿 | 欧美亚洲日韩一区字幕 | 一本一久本久a久久精品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