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草船借箭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草船借箭讀后感 篇1
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三國演義》。
其實剛開始的時候,我其實不想讀這本書,因為這本書的文字是文言文,很難懂,需要認真琢磨,才能明白其中的含義。但是,經過媽媽的一翻軟磨硬泡之后,我才開始看它了。才看第一章,我就覺得有點意思了,就開始往后看了。
這本書上形形色色的故事,十分打動我。上面有一個故事使我印象十分深刻:周瑜因嫉妒諸葛亮的才華,想記報復。讓諸葛亮在10日之內借到箭,且這些箭需解決軍隊的燃眉之急。諸葛亮卻說,只要3天。本就想借著天數短而想使諸葛亮出丑的周瑜,聽諸葛亮這么說,開心不已,還立下軍令狀,心想著要借此時機讓諸葛亮身敗名裂。可諸葛亮卻想出一個好的計謀,不僅超額完成任務,還讓敵方損失慘重。
從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有時候,壓迫感也能成大事。壓迫,本是一個貶義詞,可是,我確認為,假如沒有了壓迫,我們有時候反而不能成就大事。正是因為有了周瑜的壓迫,才會讓諸葛亮想出了至今還廣為流傳的草船借箭的故事;正是因為現實的壓迫,才會讓居里夫人獲得偉大的成就;正是因為有著“不是婦女的'事業”的理念的壓迫,才會讓夏洛蒂勃朗特創作出《簡愛》這部舉世聞名的作品。
還記得我們以前的教師:王教師,對我們的要求十分地高,每次的期末考試,語文都要是全年級第一。當然,這可不是突發奇想,每天,我們的作業都是全年級最多的,連完成作業最快的同學,也至少要到晚上8點,才能完成所有的作業。每天都有抄詞、聽寫的作業,有的詞一而再再而三的聽寫、抄寫,就連復責報詞的家長都煩了。我們最不愿意的日子還不是這個,是接近期中、期末考試的那些日子。卷子總是做一遍,講一遍,到了期中、期末考試完了以后,拾掇卷子,足可以趕得上新華字典的厚度了。正是有著假如考的不好,王教師在這個暑假、寒假布置的作業,肯定比一座大山還多的壓迫,每次期中期末考試時,總是保持120分的精神,一刻也不敢草率。
壓迫在成功的道路上也很重要。
草船借箭讀后感 篇2
草船借箭中,豁達智慧的諸葛亮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代文豪羅貫中作家的歷史巨著《三國演義》以這一氣勢磅礴的開篇語在讀者面前導入一條追溯歷史的時空隧道:東漢末年,天下分崩離析,戰亂紛起,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三方勢力崛起,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勢;三國逐鹿,直至三國歸晉;而在這動蕩恢宏的歷史銀幕中,文韜武略但生性多疑的曹操、才華橫溢但心胸狹窄的周瑜、通古博今且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厚老實但謹小慎微的魯肅,等等英雄,在作者細致入微的刻畫下為我們立體式呈現了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故事情節。其中的篇章《草船借箭》尤其深深地吸引著我。
《草船借箭》主要講的是蜀、吳聯合抗衡魏國的曹操期間,心胸狹窄的周瑜因嫉妒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意欲置諸葛亮于死地,遂以軍中缺箭為名,令諸葛亮十天造出十萬支箭,否則軍法處置。諸葛亮泰然領命并立下三天內造箭十萬支的軍令狀。后諸葛亮從魯肅手中借船只二十余艘并加草垛帷幔布置,趁著大霧漫天,用做好布局的草船逼近曹營水軍并擂鼓吶喊、虛張聲勢,騙過生性多疑的曹操以弓箭射擊草船,最后得以從曹營“借”箭十萬余支,周瑜的陰謀瞬間破產。
《草船借箭》中諸葛亮的形象曾被后世許多人賦予“神”的光芒,然而,細細品讀,諸葛亮的所謂神機妙算并非與生俱來的,而是根植于他自身堅持不懈的奮進努力和在修正中砥礪品性,在省悟中沉淀下來的那一顆豁達心胸。
諸葛亮、周瑜二人在“草船借箭”章節中截然對立的人物形象,飽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使我深受啟發。人的一生能力有限,但是努力無限,只有持之以恒的刻苦奮進才能實現璀璨人生;同時,人生旅途可以因狹隘而煩擾不斷,也可以因寬廣而寧靜致遠,做一個心胸豁達寬宏之人,方便了別人也成就了自己。由此我想到我自己,自負于投機取巧的一點兒小聰明,平日里學習中仍不能完全改掉懶散拖拉的壞毛病,“程門立雪”、“鑿壁借光”般刻苦讀書誓言發過不少,但總是虎頭蛇尾,不能持之以恒;糾結于小肚雞腸的'狹隘,嫉妒成績優異的同學、朋友,不敢正視自己成績不如人的現實,自欺欺人的掩飾自己的各種不足,不僅成績上沒能進步,還失去了同學的情誼、朋友的真心,辜負了老師的期許、爸媽的愛憐。
《草船借箭》的故事,以豁達智慧的諸葛亮形象帶給我深深的觸動。讓我們做一個心胸寬廣之人,讓陽光照亮心間每一個角落,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實現夢想。
草船借箭讀后感 篇3
新學期開始了,學了第十九節課,發現是根據著名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草船借箭的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這個故事寫的是:周瑜因為嫉妒諸葛亮的才華,要求諸葛亮在十天內制造十萬支箭來陷害他。但諸葛亮與周瑜斗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結果箭按時交給了周瑜,讓周瑜輸得心服口服。
學完課文,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諸葛亮的勇氣、知識和智慧。我也感覺到周瑜心胸狹窄,心地善良,笑容中藏著刀。周瑜看到別人的才華比自己強,不是為了追趕別人,而是不擇手段地陷害別人。周瑜要求諸葛亮在十天內建造十萬支箭,但諸葛亮說,只要三天,周瑜很快就要求諸葛亮當面立軍令。在周瑜看來,諸葛亮當然不能完成這項任務。到時候,他可以用軍法來處理他。諸葛亮無話可說,他可以擺脫一個嚴重的心理問題。
但是周瑜太小看諸葛亮了。事實上,諸葛亮早就看清了周瑜的險惡意圖,他只是將計就計。諸葛亮心里已經有了如何借箭的計劃。諸葛亮計算了天氣,知道第三天四天一定有霧。計算那天的風,在風的幫助下可以很快把他們送回去;諸葛亮也計算了箭的方法,20艘船用繩子連接,一個字,兩面箭;他也是一個好人,知道魯肅誠實守信,特別向魯肅借船,諸葛亮也知道周瑜聰明,所以不要讓魯肅在周瑜面前借船,知道曹操可疑,所以假裝攻擊曹英。諸葛亮借箭計劃成功的綜合因素有幾個。
事實上,諸葛亮的智慧不是暫時的',而是通常積累的結果。他懂天文學,計算天氣;他懂心理學,打心理戰,找出每個人的想法。諸葛亮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經過長期的努力學習。這也讓我明白了一個事實:知識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奮斗才能擁有。我們應該像諸葛亮一樣專注于學習,仔細思考,努力學習。
從《草船借箭》中,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我應該像諸葛亮一樣謙虛、寬宏大量、寬廣,用自己的智慧證明自己的成就。而不是像周瑜那樣小心。在我的學習過程中,如果我的同學比我好,我所做的不是嫉妒他,而是謙虛地學習同學的優勢,擺脫自己的缺點。
一篇課文讓我明白,只要我謙虛勤奮,知識豐富,無論任務有多困難,都有可能完成!
草船借箭讀后感 篇4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是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斗爭為主要描寫內容。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在這精彩的故事中,我最喜歡的是《草船借箭》,故事講的是心胸狹窄的周瑜,他以軍中缺箭為名,生出一計,讓處處高于自己的諸葛亮十天之內造出十萬只箭,否則,軍法論處,然而,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卻胸有成足地答應下來,趁著漫天迷霧,用草船從曹營“借“了十萬只箭,使周瑜的詭計落了空。由此可見周瑜不僅嫉妒心強,而且還十分狡猾陰險。
周瑜的嫉妒之心,其實這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他怕諸葛亮超越自己。當諸葛亮有了成績,做出了貢獻,受到眾人的尊重時,周瑜卻不去虛心學習,頑強拼搏,探究別人取得成績的原因,而是譏諷,招搖,想盡一切辦法要除去諸葛亮,這真是愚昧的變現呀!
看了《草船借箭》,我不由的想起了笨鳥先飛的`故事,這個故事是這樣的。清朝有個人叫章學誠,他從小就笨。老師讓她背書,他愣愣地站在那里,一句話也不說,經常挨老師的板子。同學們都笑話他,可他沒有灰心,更沒有嫉妒學習好的同學,他說:“我雖然記性差,但只要肯用心,笨鳥先飛,一定能學好。”別人讀幾遍就能讀熟的問章,他就讀上幾十遍,上百遍。凡有弄不明白的地方,他就抄下來去問老師,或去查資料。小伙伴都在玩兒的時候,而他卻在專心看書。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學問大有長進,還寫下了不少著作流傳后世。
看了《草船借箭》,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嫉妒的心理不是也有嗎?比如自己考試成績不理想是,總是不去分析原因,找錯在什么地方,反省自己以后該用什么樣的學習方法去提高自己的成績。相反,我卻是希望成績好的同學,在下次開始中也能出個大問題,好和自己拉平,這種想法也不是嫉妒心理在作怪嗎?回想起來,真是慚愧呀!
嫉妒之心害處非常大,每個都有自己的長處,希望我們都要杜絕嫉妒,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草船借箭讀后感 篇5
寒假里,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它是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朝的羅貫中。
《三國演義》是有非常多回的故事組成的,其中比較有名的是:關公溫酒斬華雄、赤壁之戰、三顧茅廬、空城計、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等等。而我最喜歡的一個小故事是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這個故事,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心胸狹窄的周瑜見到孔明比自己還要能干,想要害死孔明,就讓孔明十天造十萬只箭來,如果孔明辦不到就殺了他,這已經是非常難辦的事情了。但是孔明認為三天就能做出十萬只箭。因為足智多謀的孔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早已預算到三天只后會大霧漫天,而且孔明膽大心細,知己知彼,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余自然環境及氣候變化來玩成用兵,不費吹灰之力就的到了十萬只箭,因此輕松的擺脫了周瑜的暗算,讓周瑜覺得自己神機妙算,從而自嘆不如。
從草船借箭這件事情中,可以看出孔明的三個優點:巧籌備、識人心、懂天文。
巧籌備:孔明叫魯肅備二十只小船,每條船上要有軍士三十人,船上全用青布為幔,千余個草包分布在兩邊。孔明知道這樣的裝備,箭一定會穿不過去,而是插在上面。而且孔明剛好算到二十只小船差不多能裝十萬只箭。
識人心:孔明知道周瑜心胸狹窄,想要暗算自己,但又知道劉備的力量很弱,要借用東吳的力量去打曹操,因此不敢與周瑜明著翻臉,而是利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與周旋,擺脫了周瑜的暗算。他還知道魯肅的性格非常老實、善良,不會有小心眼,就叫魯肅去辦這些事情,最合適不過的。而且,孔明還利用了曹操多疑的性格,讓這個看起來冒險的行動有驚無險。
懂天文:孔明能料到第二天的凌晨一定有大霧,讓對方看不到自己的虛實。所以非常容易地借到箭了。
孔明的心胸寬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機妙算。在三國時期,這個人才濟濟的年代,孔明也可以算是個佼佼者了。而且他一心一意地為劉備服務,鞠躬盡瘁,死而后己。
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了爭取做一個像孔明那么有用的人,報效祖國。
草船借箭讀后感 篇6
歷史上最懂天文曉地理,有知識,有膽量計謀,而且又知人心的人是誰?不用猜,一定是三國時代的諸葛亮!草船借箭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東漢末年,諸葛亮到周瑜陣下助援,周瑜看他有才能,比自己強,就十分不服氣,想找一機會置他于死地。一次機會來了,他以與曹軍水上,交戰來陷害諸葛亮,命諸葛亮三天只內造十萬只箭,諸葛亮答應了。周瑜以為諸葛亮上了他的套,實際上,諸葛亮早就料到周瑜的作法,暗地里已計劃出一套借箭方案,只等那一天取箭了。經魯肅的一手幫助,在第三天早晨,諸葛亮便開始了取箭計劃。他的'預料是那么準確,一步也沒錯。到了天亮后,霧散了,船也回來了。在周瑜面前,正好十萬多只箭,周瑜驚訝極了,連連稱贊諸葛亮,說自己也比過他,神機妙算,天下第一!
諸葛亮確實是天下第一,讀后我們都十分認同這個觀點。周瑜是那么小心眼,為了自己聰明,千方百計陷害諸葛亮,但幸好沒被他得逞。諸葛亮的品質、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要學他做事認真仔細,多觀察思考,有計劃謀略!
早就聽說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今天我讀了《草船借箭》這篇文章,發現諸葛亮果然是一個嫻熟韜略,多謀善斷,長于巧思的人。在這篇文章中,諸葛亮很順利地完成周瑜交給他的任務——趕造十萬枝箭。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道第三天后會有朦朧大霧,使曹軍不知虛實,他還不停地把船頭船尾調換過來,使兩邊的草人都插滿箭,他還知道第三天刮的是什么風,使船順風順水,像飛一樣地行駛20多里,讓曹軍追也來不及……更重要的是他了解魯肅和曹操的性格。他了解曹操做事有分寸,看不清虛實,不會輕易出動,他也了解魯肅是個老實、厚道的人,所以只把妙計跟魯肅說,不讓他告訴周瑜,要不然就借不到箭了……我讀完這篇文章心里想:為什么諸葛亮會這么聰明呢?于是,我查了好多資料才得知:原來諸葛亮讀書與大多數人不一樣,他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觀其大略,并喜歡吟誦《梁父吟》這首古歌謠。通過專心鉆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戰術兵法。
我們要像諸葛亮那樣專心鉆研,仔細思考,刻苦學習,更重要的是要像他那樣虛心,寬宏大量,心胸寬闊,用自己的智慧證實自己的成績,而不要像周瑜那樣心胸狹窄,高傲自大,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早日成材,將來為祖國作出貢獻。成為國家的棟梁,像諸葛亮一樣聰明的人。
草船借箭讀后感 篇7
新學期開始了,我學到第十九課時,發現這是根據我國著名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草船借箭的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這個故事寫的是:周瑜由于嫉妒諸葛亮的才干,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但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結果是箭按時交給了周瑜,讓周瑜輸得心服口服。 日記
學完課文,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諸葛亮的有膽有識、才智過人。還感受到了周瑜的心胸狹窄、面善心毒、笑里藏刀。周瑜看見別人的才干比自己強,不是奮力追趕別人,而是不擇手段地陷害別人。周瑜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十萬支箭,諸葛亮卻說只要三天,周瑜趕緊讓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在周瑜看來,諸葛亮肯定完不成這個任務,到時候就可以用軍法來處置他,諸葛亮也無話可說,自己還可以除掉一個心頭大患。
但是周瑜太小看諸葛亮了。諸葛亮其實對周瑜的險惡用心早就看得一清二楚,他不過是將計就計。諸葛亮對怎么借箭其實心里早已經有了計劃。諸葛亮算好了天氣,知道第三天四更時分一定有大霧。又算準了那天有大風,借助風勢順水推舟可以很快將他們送回去;諸葛亮也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條船以繩索相連,一字擺開,兩面受箭;他也算好了人,知道魯肅忠厚守信,特向魯肅借船,諸葛亮還知道周瑜聰明過人,所以不讓魯肅在周瑜面前提借船之事,知道曹操生性多疑,所以假裝攻打曹營。幾方面的綜合因素讓諸葛亮的借箭計劃得以成功。
其實,諸葛亮的聰明不是一時的,是平時日積月累的'結果。他懂天文,才能算出天氣;他懂心理,打心理仗,摸清每個人的想法“對癥下藥”。諸葛亮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經過長期苦讀潛心研究才得到的。這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知識是靠自己去努力與奮斗才能擁有的。我們要像諸葛亮那樣專心鉆研,仔細思考,刻苦學習。
從《草船借箭》中我還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像諸葛亮那樣虛心,寬宏大量,心胸寬闊,用自己的智慧證實自己的成績。而不是像周瑜那樣小心眼。在我的學習過程中,如果同學比我成績好,這時我做的并不是嫉妒他,而是虛心地學習同學的長處,改掉自己的短處。
一篇課文讓我明白:只要虛心、勤于學習,擁有了豐富的知識,不管多困難的任務,都有可能完成!
草船借箭讀后感 篇8
大家對《草船借箭》肯定不陌生,那是著名的《三國演義》中對孔明巧借曹操十萬支箭的一片文章。那么,就讓我們來看看孔明如何來“借”曹操的箭吧。
話說三國時期,周瑜非常想鏟除掉曹操手下的蔡、張兩名水軍都督。于是,周瑜就寫了一封信,說蔡、張兩人在作戰時犯了滔天大罪,應當處斬。這封信誰都不會相信,可惟獨曹操信了,他不分青紅皂白,就把蔡、張兩人給殺了。
這天,孔明和魯肅在一小亭里吃茶聊天。說著說著,孔明就聊到了曹操殺蔡、張兩人的事情:“恭喜啊,子敬?”恭喜什么啊?”魯肅回答道。“不是說周瑜丞相用一封信就讓曹操自己把自己的得力干將、左膀右臂給殺了么?”“這……”魯肅支支吾吾的,沒想到騙過曹操的計謀被孔明一眼看穿了。
于是待聊完后,魯肅積極慌忙的趕回了軍營,把和孔明聊天的事給周瑜說了。周瑜非常吃驚,一拍桌子說:“這人絕不能留在世上,我決意要把他殺了!”周瑜也是個有分寸的人,殺孔明也要找個理由讓他死而無怨。
于是這天,周瑜召見了孔明,以即將要和曹操打水戰,軍中劍不夠為理由命令,孔明在十天之內造完十萬支箭,而且不能推辭。孔明欣然答應了,而且他還說三天就能完成!
孔明問魯肅要了二十只船,并用黑布把船的棚子裹住,每條船必須輕快,船兩邊還要放千余個稻草人。一切準備就緒,孔明下令起航。江上霧蒙蒙的,簡直就是伸手不見五指。孔明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讓對方不敢出戰,用一萬空弩手齊發亂箭。結果,那些箭都扎在了稻草人身上,足足有十余萬只。當曹操醒過來時,才發現又上了孔明的'當。
讀完了這篇課文,我深深的感覺到了諸葛亮的機智和神機妙算。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像諸葛亮那樣專心鉆研,仔細思考,刻苦學習,而且還要有像他那樣的虛心。更要有寬宏大量、心胸寬闊的品質。
我們要用自己的智慧證實自己的成績,而不要像周瑜那樣心胸狹窄,高傲自大。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早日成材,將來為祖國作出貢獻。所以,我們不要怕失敗,俗話說的好“失敗乃成功之母”。我相信,失敗之后就是成功,風雨之后就是彩虹!
自評:昨天,我們學習了《草船借箭》這篇文章。我的感悟非常深刻,于是就寫下了這篇文章。
草船借箭讀后感 篇9
新學期開始了,我學到第十九課時,發現這是根據我國著名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草船借箭的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這個故事寫的是:周瑜由于嫉妒諸葛亮的才干,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但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結果是箭按時交給了周瑜,讓周瑜輸得心服口服。
學完課文,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諸葛亮的有膽有識、才智過人。還感受到了周瑜的心胸狹窄、面善心毒、笑里藏刀。周瑜看見別人的才干比自我強,不是奮力追趕別人,而是不擇手段地陷害別人。周瑜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十萬支箭,諸葛亮卻說只要三天,周瑜趕緊讓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在周瑜看來,諸葛亮肯定完不成這個任務,到時候就能夠用軍法來處置他,諸葛亮也無話可說,自我還能夠除掉一個心頭大患。
可是周瑜太小看諸葛亮了。諸葛亮其實對周瑜的險惡用心早就看得一清二楚,他可是是將計就計。諸葛亮對怎樣借箭其實心里早已經有了計劃。諸葛亮算好了天氣,明白第三天四更時分必須有大霧。又算準了那天有大風,借助風勢順水推舟能夠很快將他們送回去;諸葛亮也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條船以繩索相連,一字擺開,兩面受箭;他也算好了人,明白魯肅忠厚守信,特向魯肅借船,諸葛亮還明白周瑜聰明過人,所以不讓魯肅在周瑜面前提借船之事,明白曹操生性多疑,所以假裝攻打曹營。幾方面的綜合因素讓諸葛亮的借箭計劃得以成功。
其實,諸葛亮的聰明不是一時的',是平時日積月累的結果。他懂天文,才能算出天氣;他懂心理,打心理仗,摸清每個人的想法“對癥下藥”。諸葛亮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經過長期苦讀潛心研究才得到的。這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知識是靠自我去努力與奮斗才能擁有的。我們要像諸葛亮那樣專心鉆研,仔細思考,刻苦學習。
從《草船借箭》中我還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像諸葛亮那樣虛心,寬宏很多,心胸寬闊,用自我的智慧證實自我的成績。而不是像周瑜那樣細心眼。在我的學習過程中,如果同學比我成績好,這時我做的并不是嫉妒他,而是虛心地學習同學的長處,改掉自我的短處。
一篇課文讓我明白:只要虛心、勤于學習,擁有了豐富的知識,不管多困難的任務,都有可能完成!
草船借箭讀后感 篇10
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三國演義》。
其實剛開始的時候,我并不想讀這本書,因為這本書的文字是文言文,很難懂,需要仔細推敲,才能明白其中的含義。但是,經過媽媽的一翻軟磨硬泡之后,我才開始看它了。才看第一章,我就覺得有點意思了,就開始往后看了。
這本書上形形色色的故事,十分打動我。上面有一個故事使我印象十分深刻:周瑜因嫉妒諸葛亮的才華,想記報復。讓諸葛亮在10日之內借到箭,且這些箭需解決大隊的燃眉之急。諸葛亮卻說,只要3天。本就想借著天數短而想使諸葛亮出丑的周瑜,聽諸葛亮這么說,開心不已,還立下軍令狀,心想著要借此機會讓諸葛亮身敗名裂。可諸葛亮卻想出一個好的`計謀,不僅超額完成任務,還讓敵方損失慘重。
從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有時候,壓迫感也能成大事,壓迫,本是一個貶義詞,可是,我確認為,如果沒有了壓迫,我們有時候反而不能成就大事。正是因為有了周瑜的壓迫,才會讓諸葛亮想出了至今還廣為流傳的草船借箭的故事;正是因為現實的壓迫,才會讓居里夫人取得偉大的成就;正是因為有著“不是婦女的事業”的理念的壓迫,才會讓夏洛蒂勃朗特創作出《簡愛》這部舉世聞名的作品。
還記得我們以前的老師:王老師,對我們的要求十分地高,每次的期末考試,語文都要是全年級第一。當然,這可不是突發奇想,每天,我們的作業都是全年級最多的,連完成作業最快的同學,也至少要到晚上8點,才能完成所有的作業。每天都有抄詞、聽寫的作業,有的詞一而再再而三的聽寫、抄寫,就連復責報詞的家長都煩了。我們最不愿意的日子還不是這個,是接近期中、期末考試的那些日子。卷子總是做一遍,講一遍,到了期中、期末考試完了以后,收拾卷子,足可以趕得上新華字典的厚度了。正是有著如果考的不好,王老師在這個暑假、寒假布置的作業,肯定比一座大山還多的壓迫,每次期中期末考試時,總是保持120分的精神,一刻也不敢馬虎。
壓迫在成功的道路上也很重要。
草船借箭讀后感 篇11
《草船借箭》是中國著名的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故事講述了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華,想陷害他的故事。諸葛亮與周瑜斗智,巧妙地贏了。面對事實,周瑜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才華,嘆了口氣。他稱贊諸葛亮出色的聰明才智和寬廣的胸懷。
看完全文,我忍不住想:諸葛亮神機妙算地取勝的關鍵原因是什么?他給了我們什么啟示?經過思考,我總結出諸葛亮獲勝的關鍵原因是:諸葛亮懂天、懂地、懂人,善于謀劃。具體來說,諸葛亮熟悉氣象變化,知道三天內一定有霧。第二,諸葛亮熟悉地理情況,把船停在受箭最好的地方,回來的時候可以順風順水。第三,諸葛亮知己知彼,知魯肅忠誠,不會泄露借船秘密,敢請他幫忙;知道曹操多疑,用兵謹慎,不敢輕易出兵,只會放箭壓陣;明白周瑜心胸狹窄。四、精心策劃,巧妙安排,充分利用有利條件。如:巡排草船,精心偽裝;利用大霧,逼近曹寨;挑鼓吶喊,虛張聲勢;箭滿歸來,順風順水。
諸葛亮成功的靈感之一是,作為現代小學生,我們應該努力形成各方面的素質。只有學識淵博、素質全面的人,才能在各種復雜的情況面前冷靜應對。
第二個啟示是:小學生應該做好預覽工作,以便在課堂上快速準確地回答老師的問題。只要你想一想,你就會知道:如果諸葛亮不先考慮對付曹操的對策,不看云天氣猜測三天后會有霧,他會如此冷靜地答應周瑜并下令嗎?
第三個啟示是:生活應該慷慨,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以便使我們的職業生涯達到一個新的水平。小學生不應該因為小事而與同學發生沖突,而應該通過自己的智慧來證明自己的力量,讓別人欽佩你。絕不能采取諷刺、謠言甚至卑鄙的.手段來達到超越他人的目的,因為這種做法是愚蠢和無能的表現。
第四個啟示是:我們應該對我們所做的一切都做出巧妙的安排。只有不斷改進,我們才能把事情做得恰當。如果你沒有三思而后行的想法,沒有組織,沒有遠見,什么都做不好。那些幻想聞名世界,不采取謹慎行動的人,總是只能在紙上談兵。
簡而言之,我們應該從諸葛亮的聰明計劃中學習有益的東西,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綜合素質的優秀人才,成為一個高尚的人。
草船借箭讀后感 篇12
讀了《草船借箭》這騙課文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這篇課文寫的是諸葛亮很有才干,周瑜很妒忌,于是設下陷阱陷害他。諸葛亮不但沒有拒絕,而且立下軍令狀。諸葛亮向魯肅借船、軍士、青布幔子,并吩咐不要告訴周瑜。諸葛亮在大霧向曹操借箭,順利借到了箭。周瑜自愧不如諸葛亮。
讀到“諸葛亮說:‘怎么敢跟都督開玩笑?我愿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的時候,我想:諸葛亮怎么回事?明知是個圈套,怎么還答應周瑜呢?當讀到“諸葛亮說‘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有三十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我自用妙用。第三天保管有十萬支箭。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的時候,我想諸葛亮要這些東西干什么?當讀到“曹操知道上了當,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駛出二十多里,要追也來不及了。”的時候,我想曹操實在是太多疑了,最后造成看白白送箭給諸葛亮的結果。
讀完這篇課文后,我想:諸葛亮真是聰明,巧妙地瓦解了周瑜的陰謀,順利將十萬支箭借到。我十分他。我要向他。
習作二:草船借箭
三國期間,曹操率軍攻東吳,劉備率軍事諸葛亮到東吳助戰。東吳都督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能,對他百般刁難。
周瑜要諸葛亮在十天之內造十萬支箭。諸葛亮笑了笑,說:“十天時間太長,我保證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如果到期完不成任務。隨便你怎么處罰!”周瑜聽后非常高興。
隨后諸葛亮找到東吳將領魯肅,借了二十條船,并在每條船上布置了許多草人,到了第三天晚上,霧很大,江面上很難看清楚東西,靠近曹軍水寨時,諸葛亮下令把船一字排開,讓船上的士兵擂鼓吶喊。曹操以為東吳來攻打,大霧很大又看不清情況,就命令弓箭手放箭,想射退敵軍。結果,箭都射在了船上的草人上面。
就這樣,諸葛亮巧施妙計。輕輕松松的就“借”到了箭。
讀了這個,我非常諸葛亮這個人物,尤其是他對天文知識的.了解,更是出神入化,我想:在古代科技不發達的時候,他居然能把預報的如此精確,不怪別人說,“諸葛亮乃神人也”。從諸葛亮身上我明白了一個: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才是真正的學到了知識。
草船借箭讀后感 篇13
《草船借箭》是出自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一篇幾乎每個人都耳熟能祥的故事。可對于這個故事,還在讀小學的我也只能淺薄地從中悟出這樣道理:諸葛亮好厲害,能想出如此妙的計策;周瑜好不厚道,竟這樣陷害諸葛亮。自從這個故事選入了這學期語文課本,我對它又有了新的認識——
《草船借箭》,只要是有一點文化的中國人應該都聽過這個故事:周瑜故意為難諸葛亮,讓他十天造十萬支箭,諸葛亮將計就計,說只用三天。諸葛亮巧用東風和大霧,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和魯肅的憨厚老實,撥了幾條草船誘敵,終于向曹操“借”了十萬支箭,立下奇功。可要是沒有點深層文化的人,也只是淺顯地了解了解罷了,并不能悟出真正的道理。
《三國演義》中周瑜和諸葛亮都是頗有才干的能人,可為什么諸葛亮就能名垂千古,被后人稱贊,周瑜只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令人唏噓的慘死呢?
周瑜對于諸葛亮的情感就是“羨慕嫉妒恨”。周瑜乃是孫權派去和蜀國聯盟一起攻打魏國的大都督,而諸葛亮是純純正正劉備麾下的'宰相。所謂“一山不容二虎”,這二虎又同時在一個山里,那小肚雞腸的一方,必定惹起事端。而另外一方,明明可以用自己的聰明才干除掉他,可是他選擇的是寬宏大量,將計就計。這一點,就能看出周瑜和諸葛亮的區別:周瑜是小氣的一方;諸葛亮是大氣的一方。周瑜遇到比他自己能力強的人,就處心積慮地想將他除掉;諸葛亮則愿意與任何人平起平坐,同舟共濟,共商大計。一個小肚雞腸,一個寬宏大量,誰會笑到最后呢?果然,他倆后來的命運也截然不同——諸葛亮成為劉備麾下權力最大的丞相,而周瑜則被他氣得直吐鮮血,帶著滿腔的憤怒和遺憾離開人世。
現實生活中雖沒有多少人能像諸葛亮一樣聰明機智,但寬宏大量、心胸寬廣的人士大有人在。所謂宰相肚里能撐船,能夠與任何人,無論是比自己身份卑賤的下人,還是比自己能力強、位置高的領導,你都愿意與他共同進步,一起學習、工作,原諒他曾犯的過錯,堅守你自己的職責,你才能笑到最后。而小肚雞腸的人,只能默默地出生,不愉快地學習,滿腔怨言地上班,后悔地老去,最后帶著遺憾離開人世。寬宏大量和小肚雞腸,我們選擇哪一個?
我相信,我也堅信,我們選擇前者。
草船借箭讀后感 篇14
最近,我讀了《草船借箭》這篇文章,故事里跌宕起伏的情節和個性鮮明的人物讓我感悟頗深。
故事講述了諸葛亮只在三天內便集齊了十萬多支箭,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真可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乃神機妙算的神人,令人欽佩不已。
當讀到諸葛亮答應周瑜三天督造十萬支箭時,我不禁為他捏了一把汗,心想:在三天內怎么可能造好十萬支箭呢?三天之后不會被砍頭吧?但故事的情節就是這么離奇,讓讀者的心起伏不定。后來,諸葛亮向魯肅借了二十條用青布幔子遮起來的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多名軍士,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我當時就納悶了,這些材料和造箭完全沒關系,怎么可能造出箭來呢?
當第三天四更的時候,諸葛亮神秘地把魯肅請到船里說去取箭。他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曹軍的水寨開去。當船靠近曹軍的水寨時,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擺開。當時霧很大,曹操不敢出兵只敢放箭。霧散時,船便返回了。這時,船的兩邊插滿了箭,共有十萬多支。讀到這里,我不禁長舒一口氣,佩服諸葛亮神機妙算。諸葛亮對二十條船經過了靜心的設計和布置,他知道這樣一來,箭一定會穩穩地插在草把子上面,而且他剛好算到二十只小船差不多能裝十萬支箭。
《草船借箭》之所以成功,除了諸葛亮的布置巧妙,還歸功于他知天文,識人心。他知道魯肅的性格非常忠厚善良,不會小心眼,所以讓他幫忙。諸葛亮也了解對手曹操多疑的性格,讓這個看起來很冒險的行動有驚無險。諸葛亮還能料到第二天的凌晨一定有大霧,讓對方看不到自己的虛實,所以非常容易地借到了箭。從這里,我們充分看到了諸葛亮的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才。
諸葛亮受劉備之命來江東協助孫權抗擊曹操,他是一個顧全大局的.人。當著孫權,舌戰群儒,已展風采。盡管周瑜心胸狹窄,想要暗算他,但他知道劉備的力量很弱,要借用東吳的力量去打曹操,因此不想與周瑜明著翻臉,而是利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擺脫了周瑜的暗算。
《草船借箭》這篇文章讓我愛不釋手,讀了又讀。我要向諸葛亮學習,學好知識,在緊要的時候化解危機。
【草船借箭讀后感】相關文章:
草船借箭作文06-11
《草船借箭》作文01-14
《草船借箭》讀后感06-07
《草船借箭》讀后感【經典】09-14
(經典)《草船借箭》讀后感09-02
草船借箭讀后感10-10
草船借箭的讀后感01-29
《草船借箭》的讀后感03-08
【精選】《草船借箭》讀后感12-18
《草船借箭》讀后感02-10